中国橱柜行业发展呈“虚热”态势(样例5)

时间:2019-05-13 18:2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橱柜行业发展呈“虚热”态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橱柜行业发展呈“虚热”态势》。

第一篇:中国橱柜行业发展呈“虚热”态势

中国橱柜行业发展呈“虚热”态势 橱柜行业的过去,可以用一个“小”字来概括。第一,我们的产业规模比较小,在整个家具建材行业所占的比重很小。第二,企业规模都不大,大部分橱柜企业都不超过1亿元。第三,行业的影响力很小。我们经常看到家具和家电行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规模、影响力都很大,而橱柜行业的动静几乎没有。

本文截取于:现在行业的状况有了质的改变,可以用一个“热”字来概括。橱柜展会、行业年会搞得声势浩大,节目丰富。去年广州的行业年会参与的人数已激增到上千人,很多政府相关部门都参与进来。这种“热”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跨界热”。强势卫浴、地板、家具和厨房电器企业纷纷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家电行业跨界有几大优势:第一是品牌知名度很强,比橱柜行业更加成熟,影响力更大。第二是家电行业营销水平很高,拥有很多很优秀的人才。第三是家电行业进入橱柜行业后,厨房电器产品加上橱柜就是整体家居,很好的一个概念。但橱柜卖场其实是整合大家居时代一个比较好的渠道而已。家电企业做橱柜,一般是把橱柜当作配套的渠道或者配套的产品来做,这就是很多家电品牌做不好橱柜的很重要一个原因。

今年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很多建材类知名企业纷纷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从传统上来说,橱柜与卫浴、地板同属于建材渠道。因此他们进入橱柜行业,有很好的渠道优势。另外,地板、卫浴和橱柜的消费群体高度重合,这点跟家电不一样。同时,消费者对于地板、卫浴和橱柜的购买时机也是高度一致的,往往来购买橱柜产品的时候,也来购买卫浴、地板等。因此,传统建材企业跨界做橱柜,更容易与终端消费者对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传统的建材企业,在渠道、消费群、品牌以及消费流程上,与橱柜实际上有很多非常好的切合点,相比家电跨界品牌应该更有优势。

第二个方面是“投资热”。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有钱人开始把大量热钱撒到这个行业里面。他们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资本投入,一是直接创建一个新品牌,二是对专业的橱柜品牌进行资本运作。第三个方面是“人才热”。橱柜行业专业优势品牌都在寻求超常规发展,渴求人才、资本的支持。超常规发展企业与跨界品牌的资本都雄厚,这两方面力量的挤压推动,让各行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也让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当然,也炒热了一部分先进橱柜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制造出“身价泡沫”。

目前橱柜行业的动作也相对比较大,在中央电视台经常可以看到橱柜品牌的广告,也可以看到我们行业更多的明星代言人,地方性的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企业之间的互访与交流,上下产业链供应商和经销商的串联活动等等。

橱柜行业现在的“热”多少有一些疯狂,或者说有些“虚热”,但未来会逐渐走向理性。其发展走势呈三大特点:

第一是行业规模更大。每年将以35%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在家具建材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第二是一部分品牌会脱颖而出,他们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直营模式、加盟连锁模式、大家居模式、低端连锁模式等会催生出一个个大企业,在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三是专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从产业链来看,大量门板供应商、五金供应商、台面供应商的供应实力会越来越强,制造商和经销商会越来越专业。索菲亚已经有年销售额上千万、团队几百人的经销商,这在过去是没有的,说明了经销商的终端营销能力很强,包括销售、服务、培训、管理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类似营销顾问机构等专注于橱柜置业机

构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推动行业战略、品牌、营销等专业能力的提升。

随着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领先品牌规模越来越大,橱柜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第二篇:我国中央空调末端行业呈高速发展态势

我国中央空调末端行业呈高速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兴建了众多的商场、办公楼、酒店等等公共设施,这些建筑中许多都装有中央空调。当前,我国中央空调末端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日渐趋于成熟,市场潜力巨大。

尚普咨询家电行业分析师指出:作为比较成熟的产品市场的中央空调末端市场,由于其产品技术差异小,产品同质化比较明显。加上用户在采购中央空调末端产品时对产品的品牌要求不太高,进入市场的门槛比较低,因此造成中央空调末端行业厂家众多,市场竞争比较混乱。

而中央空调末端产品在高端市场中的竞争态势相对比较缓和。这主要是因为中央空调末端产品为主机设备的附属,一般会采用捆绑的方式进行整体招标或销售,而在招投标项目的竞争中,主机设备和工程安装金额占据了项目的绝对多数资金,因此,项目竞争的焦点并不会围绕中央空调末端产品展开,这就造成了中央空调末端产品在高端市场中的竞争较为缓和。中央空调功能的充分发挥两大关键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依赖于系统的设计及安装;另一方面依赖于中央空调末端产品的功能与工艺设计、制造品质、安装与维护等关键因素。未来,中央空调末端的优化设计及附加功能的发展,将成为创造不同行业所需的个性化、特殊化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这不仅仅是中央空调末端产品市场营销的卖点,这也将成为中央空调末端制造商通过差异化竞争创造品牌个性、提高附加值的技术核心所在,也将是中央空调主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选择标准之一。

据2012-2016年中国中央空调末端产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央空调末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适度的停下脚步审视自身的不足,不断的反思和借鉴,才能在未来中央空调末端行业发展中取得和国际大鳄的资本及主动权。未来,中央空调末端制造商的市场发展方向为通过产品竞争力的强化,结合对细分市场的差异化营销,增强对最终用户的渗透能力,增强自有品牌的影响力,以此扩大对工程商、代理商的影响力。

第三篇:中国羽绒服行业质量问题发展态势预测

中国羽绒服行业质量问题发展态势预测

在刚刚结束的元旦小长假期间,国内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温,冷空气的来临,加之年末购物节,促使了羽绒服行业的火热景象,动辄上百近千元的羽绒服在这时候变得非常之畅销。而此时,价格的上涨,是否也意味着质量的提高呢。据了解,羽绒服的质量问题主要为羽绒含量不足的问题,而导致该问题的发生,与企业的压缩成本以及行业的激烈竞争存在着不可逃脱的关系。

量少是主要质量问题

在北京团结湖路上的一家羽绒服定制翻新小店,记者看到一件标价420元的黑色半身羽绒服,充气标上印着“90%白鸭绒”,展示着一些雪白蓬松的羽绒样品。“你别看那个标,这件羽绒服充绒没那么高,不然就不是这个价钱了。”也许是为了招揽生意,店主主动向记者解释说:“我家店用的绒好,这件大概是80%左右的含绒量吧,我跟你说的都是实话。”

据了解,羽绒服中羽绒的含量不够和羽绒原料“名不副实”,是羽绒服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在今年广东省质监局进行的羽绒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抽查广东省内67家企业生产的羽绒服装产品共78批次,有47种产品不合格,主要不合格项目包括羽绒含绒量、羽绒充绒量不达标。纵观近些年羽绒服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结果,羽绒含绒量不合格是最主要的原因,如2010年的羽绒服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4款不合格产品有3款是羽绒含绒量不合格;2009年的羽绒服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个别产品充绒量偏差低于标准规定要求和个别产品含绒量不足。

“羽绒的含绒量是指绒子和绒丝在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国标要求含绒量在50%以上才可以称之为羽绒服。羽绒服检测当中对羽绒有一些常规检测,比如含绒量、蓬松度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的质量问题一是利用劣质原料冒充羽绒原料;二是标称充绒量与实际不符;三是羽绒蓬松度不合格等。”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含绒量指标是评价羽绒服装品质和体现羽绒服保暖性能的重要指标,含绒量越高保暖性能越好,反之保暖性能差;充绒量指标主要反映

服装面、里料经缝制后组成的不规则空间中填充的羽绒的质量,如果一定空间中填充的羽绒越多,那么充绒量也就越大,羽绒服的保暖性就越好。目前很多羽绒服产品这两个指标不合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量多是当前竞争态势

据悉,经过约10年的发展,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居民羽绒服的人均拥有量基本实现了2~3件,三线城市即农村也能够达到人均1件。因此,羽绒服在销售量上的增长空间不大,甚至会萎缩,根据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羽绒类商品零售量的增速以及零售量占服装类的比重近几年都有下降的趋势。

目前,我国的羽绒服市场上,除了波司登、雅鹿的专业羽绒服品牌,真维斯等服装品牌,李宁等运动品牌,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羽绒服产品,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时装品牌推出的羽绒服款式虽然不多,但单件的成交量高,其销售优势非常明显。而随着市场的发展,羽绒服制品也日益丰富,很多品牌在主推羽绒服时,还配套生产其他羽绒产品,如羽绒背心、羽绒护膝等,种类丰富。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羽绒服品牌有自身的专业化品牌经营战略,其他服装品牌也存在多元化经营的考虑,就形成了众多品牌一起进入羽绒服领域的现状。但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专业的羽绒服品牌还是明显占有优势。”中国服装协会羽绒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詹薇薇说。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理事长姚小蔓曾表示,在我国一线城市,羽绒服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特别是国际品牌和时装品牌的进入,使得专业羽绒服品牌受到一定威胁。而在我国三四线城市,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低于一二线城市,又拥有相对成熟的消费者,羽绒服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较大,专业羽绒服品牌应特别关注这些城市。

量轻是未来发展趋势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人们印象中厚重的羽绒服相比,今年的羽绒服更薄、轻、暖、艳一些。“轻羽绒是最近两三年流行的羽绒服产品,由于在羽绒原料的选择上是绒朵,所以更轻。而时尚化、轻薄化,也是羽绒服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们在面料的选择、工艺的处理上,都会有所区别。”詹薇薇说。

在12月9日举行的中国羽绒制品面料发展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就曾指出,从最初为保证羽绒等填充物不出现钻绒、跑毛而使用的面料涂层技术,到细旦高密织物的开发应用,化纤长丝织物在羽绒制品市场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如今细旦高密织物已广泛应用于羽绒面料,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羽绒面料的传统概念。随着细旦高密织物的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防钻绒技术已不再依赖涂层,羽绒制品的外观摆脱了臃肿与僵硬,取而代之的是轻薄与舒适。此外,伴随着新型纤维和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化纤长丝织物赋予羽绒制品更多的新型功能。防辐射、防紫外线、防菌抗菌、防螨、远红外等功能性面料的推广使用,使得羽绒制品在保暖御寒的功能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新的选择。

中国羽绒服行业发展状况时尚服装品牌 羽绒服的搭配方法

服装业营销方式

第四篇:我国零售业态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我国零售业态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日益加速,我国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以下简称普查资料),2004年末,我国零售业共有法人企业35.3万个,其中内资企业占99.5%,外资企业占0.5%。从经营业态看,在综合零售中,百货商店占39.3%,超级市场占14.8%,其他综合零售占45.9%,彻底改变了过去经营模式比较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多层次、开放式的业态竞争发展新格局。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按照零售业态分类标准,我国零售业态分为百货店、超市、大型超市、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便利店、折扣店、仓储会员店等17种形式。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比较看,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各种业态在短期内发展迅速。从发展过程看,我国零售业新兴业态的发展没有遵循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依次进入市场,而是几乎在同一时期并行出现。从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前,百货店一直是主要的业态形式,超级市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几乎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普查资料显示,从开业时间看,主要经历两次高峰:一次是1978—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的零售业法人企业2.1万个,占法人企业总数的2.3%;第二次高峰是1999—2004年,零售业法人企业3.5万个,占法人企业总数的8.2%。而从发达国家看,零售新业态的产生是依次进入市场的,百货店--超级市场--采取连锁经营的业态店--无人售货方式等,每一种新兴业态的出现,都有一个时间间隔期,每种业态形式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发展起来的。

二是多元化发展是零售业态的主要特点。过去我国是“一种百货打天下”,且以传统的柜台交易为主。近年来零售业态呈现出快速多元化趋势,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零售业态种类逐渐丰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新的零售业态还将不断出现。加之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消费习惯差异很大,这一基本国情也决定了我国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将长期存在。

近年来,不断升级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手段,尤其是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于商品流通领域,进一步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创新发展。加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业态的发展进入新的组合和创新阶段,百货业加快了对专业店、专门店的整合,超市也向多形式发展(如大卖场、大型超市、专业超市、社区超市、便民超市等),也使零售业态更加丰富多彩。

--专门零售占据市场主体。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从事专门零售的产业活动单位有41.5万个,占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总数的74.4%,比综合零售产业活动单位高出56.5个百分点;从事专门零售的从业人员387.4万人,占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数的59%,比综合零售产业活动单位高出23.3个百分点;专门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据了零售市场65.7%的份额,比综合零售所占比重高36个百分点。一些食品、家电、建材、药品等专业店在大中城市发展迅速,经营比重不断扩大,大大方便了消费者。

--超级市场成为主力业态。在综合零售中,超级市场(包括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的销售额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店铺数增长较快,单店销售规模持续提升。2004年超级市场产业活动单位1.7万个,占综合零售的17.1%;从业人数79.1万人,占33.7%;销售额2621亿元,占40.3%。

--百货商店逐步退缩。以前,百货店独霸我国的零售市场,其他零售业态难以与之抗衡。时至今日,百货店的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零售业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而其他零售业态所占的比重逐渐扩大。从经营业态看,百货商店产业活动单位数在综合零售业中的比重仅为29.4%。在传统百货商店逐步退缩的同时,其他新型业态发展迅速,进而占领了昔日百货商店退出的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购买力分流,各种零售业态已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

--便利店成长迅速。据中国连锁协会统计,2004年零售连锁企业30强中,便利店的销售额和店铺数比上年增长41.6%和18.2%,表明便利店作为社区商业的主流形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三是内资企业仍占据零售市场的主体地位。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各种经济类型零售企业经营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登记注册的经济类型看,2004年底正在营业的全部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为55.7万个,其中内资经营比重占98.8%,外资仅占1.2%,表明内资企业在零售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

按从业人数分,吸纳就业人员的主体单位仍是内资零售企业。2004年底,零售业

营业的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从业人数为634.9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总人数的96.6%;外资企业为22.6万人,占3.4%。

按商品销售额分,2004年内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92.3%,外资企业占

7.7%,可见内资企业在零售市场仍占据绝大多数份额。

四是外资进入国内零售市场的步伐加快。从外商进入国内市场的时间看,主要集中在1997年后。普查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外商投资零售业法人单位在中国已发展到1669家,占全部零售业法人企业的0.5%。在外资零售企业中,港澳台商投资零售企业占40.4%,外商投资企业占59.6%。外资产业活动单位6312个,其中港澳台商投资零售企业占42.3%,外商投资企业占57.7%。据统计,2004年底沃尔玛在我国已建立大型连锁店40多家,还在深圳建立了亚洲国际配送中心;家乐福在我国已建立50多家连锁店,目前正向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扩张。世界零售50强中的麦德龙、伊藤洋华堂、欧尚、百安居、大荣、马莎等十数家零售巨头已进入中国,且多数进入者已度过了公认5年左右的磨合期,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国际零售巨头首创并发展了超市、购物广场、仓储商店、折扣店、便利店及邻里店等业态,不断依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已有业态进行改良创新。

外资的进入,加快了我国商业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带动了高档商业设施的发展,增强和改善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投资环境。截至2004年末,开办超市的外资企业有70%开设的是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外资超市平均面积达1000平方米,而内资超市面积平均不到900平方米;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中,外资企业所占

比重达40%。

五是地区发展仍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商品市场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零售网点多,发展快,所占的市场份额也相对较大,业态种类相对较多。据普查资料显示,零售市场商业网点发展呈明显的不均衡性。我国东部地区零售产业活动单位数占据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达63.5%,从业人数也占55.4%,销售额占68.4%,而中部地区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19.2%、26%和17.6%,西部地区分别为17.3%、18.6%和14%。此外,数据还显示,百货商店在零售业中的比重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百货商店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业态发展也相对滞后,业态多样化进程相对较慢。

第五篇:山东省葡萄酒行业发展态势

山东省葡萄酒行业发展态势

2012-8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葡萄酒质量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之说。山东省拥有近2万hm2葡萄种植基地,是我国主要的酿酒葡萄栽培区域之一,但是,山东省目前的葡萄栽培、管理、供需方式,限制了葡萄原料质量的提升,从而成为制约葡萄酒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近年来,山东省葡萄酒行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限制行业发展的问题。葡萄原料制约了葡萄酒质量的提升。

葡萄酒质量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之说。山东省拥有近2万hm2葡萄种植基地,是我国主要的酿酒葡萄栽培区域之一,但是,山东省目前的葡萄栽培、管理、供需方式,限制了葡萄原料质量的提升,从而成为制约葡萄酒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多数葡萄酒厂家缺乏固定的原料基地,原料质量不稳定。除了部分大型企业外,山东省多数企业没有固定的葡萄种植基地。以烟台为例,烟台地区获证企业132家,拥有葡萄基地的企业39家,其中11家企业全部使用自产原酒进行生产,其余企业原料仍不能完全自给,需要其他途径外购葡萄或原酒。大多数葡萄酒生产企业依靠散户种植葡萄为主,葡萄品种、结构改良进度较慢,优良品种比率低,企业与果农之间是松散型或合同型的供需关系,酿酒企业对原料质量不易实施有效的监控。企业与果农始终存在利益冲突,企业打压价格,果农为了获取利润或降低损失,片面追求产量,提前采摘还未成熟的葡萄,造成了葡萄质量下降、不稳定。

另一方面,葡萄种植缺乏统一管理,葡萄树龄普遍较短。除张裕、长城、君顶酒庄等几家知名企业外,多数企业自有葡萄基地建设较晚,树龄普遍偏短;而散户为追求利润随行就市。由于葡萄种植、收购政策不稳定,往往造成果农利益没有保障,园地频繁更替、变换,更难有较长树龄的葡萄园。山东省胶东半岛的葡萄种植基地树龄在10~15年之间的超过3300 hm2,树龄超过15年的几乎没有,多数葡萄树龄在10年以下,其中还有2000~3300hm2的葡萄树龄在5年以下。

第三,缺乏科学的葡萄品种选育和苗木培育。十九世纪下半叶,根瘤蚜给欧洲葡萄种植造成了毁灭性的危害。正是由于根瘤蚜的危害之大,世界各国在葡萄种植中开始应用砧木培育技术,随着砧木在葡萄生产中广泛应用,研究者、生产者发现利用砧木还可以在更好适应土壤-气候条件、调整接穗长势、提高品质、抗土壤传播病虫害、抗旱、抗寒、抗涝等方面发挥作用,并以此选育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酿酒葡萄品种,克服品种的退化。然而目前山东省只有君顶酒庄等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开展了苗木培育、品种优选方面的工作,缺少适合山东省气候、环境条件的特色葡萄品种。多数企业和农户采用扦插苗种植葡萄,苗木品种退化快、抗病能力差,采收的葡萄品质差。葡萄酒总体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葡萄酒虽然山东省的葡萄酒质量在逐年提升,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从近几年抽查结果看,还存在部分产品实物质量不合格,大多体现在感官、酒精度、干浸出物、糖度、铁、菌落总数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上。究其原因,一是葡萄原料成熟度不够、质量差;二是企业工艺控制不严格、检测手段比较落后;三是企业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对标准掌握不准确或者故意掺杂使假、滥用食品添加剂。

另外,葡萄酒标签不规范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比如配料标示不全、未标食品产地、使用文字不规范、英文无中文对照等,目前,酒庄酒、年份酒、品种酒标注混乱等又成为葡萄酒标签标注的一个新的突出问题,GB15037-2006中虽然对其做了规定,但目前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随意标注酒庄、年份和品种,造成标签标注混乱,因缺少依据难以对产品进行有效监管。葡萄酒生产准入门槛较低.一是国家允许只有灌装能力的葡萄酒企业存在。企业只需投入四五百万建设厂房和购买设备就可以成立一个葡萄酒生产企业,不需要投入精力和财力关注葡萄质量。从灌装能力看,全市葡萄酒生产企业总设计灌装能力达75万t,2010年实际产量27万t,现有灌装能力远远超出了本市的葡萄酒实际产量,葡萄酒加工能力已经饱和。而葡萄酒出现质量问题的绝大部分是没有原酒发酵能力的企业。从维护全省葡萄酒整体形象考虑,不应再增加无原酒发酵能力仅有灌装能力的葡萄酒企业。

二是葡萄酒可以委托加工。葡萄酒每小时的灌装能力可达上千瓶,灌装完成后立即运走,因此部分企业根本不办理委托加工备案手续擅自贴牌生产,监管部门很难发现委托加工行踪。另外,目前允许无证企业委托有证企业生产加工食品,这给销售公司提供了空间,由于销售公司准入门槛低,经济实力弱,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厂所,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不论是监管部门进行查处还是消费者维权都非常困难。缺少品牌知名度,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山东省拥有葡萄酒生产企业237家,虽然产生了张裕、中粮长城(烟台)、威龙、华东等几家行业中的较大企业,但多数企业缺少专业、统一的管理,各自为战,没有长远的市场目标和规划,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不高。而且葡萄酒同质化现象突出,尤其是中档以下产品缺乏鲜明的特色。葡萄酒企业要健康、稳步发展,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品的个性,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品牌认知度。庄园葡萄酒市场混乱,质量良莠不齐。

山东省酒庄酒的发展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个性鲜明的酒庄酒正在并将越来越多地丰富、活跃山东省的高端葡萄酒市场。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庄园葡萄酒的生产规范和产品标准,有关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监管,给假冒酒庄酒的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破坏了庄园酒的高端形象,也势必影响山东省优质庄园酒的发展壮大。制定严格、统一的酒庄酒生产规范和产品标准成为促进山东省乃至全国酒庄酒健康、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进口酒制约山东省葡萄酒品牌发展和质量提高。

6.1 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逐年提升。

近年来,我国葡萄酒进口环境不断优化,为葡萄酒的大量进口创造了条件。一方面,葡萄酒进口门槛不断降低。自2005年,瓶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14%,散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20%。2006年7月1日起,葡萄酒实施新的《消费税管理办法(施行)》,进口葡萄酒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纳消费税抵减,从而大大降低了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的门槛;二是香港、澳门的葡萄酒零关税政策加速了进口葡萄酒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

2009年全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17万t,比2008年增长58%;2010年全国进口葡萄酒总量约26万t,比2009年增长53%。目前,全国各地的大酒商纷纷进入这一领域,进口葡萄酒出现在几乎所有能销售酒水的终端、渠道及场所,占总体市场份额的20%左右。2010年山东口岸进口葡萄酒5万t,比2009年增加35%。2011年1季度山东口岸进口葡萄酒总量超过1.5万t,比2010同期增加35%。

6.2 葡萄酒进口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进口葡萄酒存在以次充好、攫取高额利润现象。进口葡萄酒的信息透明度较低,国内消费者难以判定其真正的价值。部分国内商人进口国外小酒庄、小作坊的劣质葡萄酒,在国内市场高价销售,以次充好。同时,不少品牌的葡萄酒缴纳关税进入国内后,通过高价销售创造高额利润,利润率远高于国产品牌葡萄酒的利润。

二是进口葡萄酒销售市场有待规范。在葡萄酒进口缺少有效监管、门槛低,进口酒缺乏品牌和行业规范的情况下,因消费者对葡萄酒品质鉴别能力不高,一些代理商、经销商夸大宣传,价格高低与产品质量优劣并不完全相符,低质高价产品充斥进口葡萄酒市场。

三是利用进口葡萄原酒生产国产酒的做法不利于山东省自主品牌的建设。由于进口原酒成本降低,促使一些生产商直接灌装进口原酒,或与国产原酒混合灌装贴牌出售,这样一方面促进了进口原酒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建立。这种影响最终将传递到酿酒葡萄种植农户和产区,对山东省葡萄酒产业链整体造成破坏。

下载中国橱柜行业发展呈“虚热”态势(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橱柜行业发展呈“虚热”态势(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2010年:中国卫生洁具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2009-2010年:中国卫生洁具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缪斌 By Miao Bin from China Building Ceramics Sanitaryware Association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卫生洁......

    中国橱柜十大品牌:助推品牌建设 引领行业发展

    在当今橱柜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品牌是橱柜企业实现专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橱柜品牌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也在不断加强,品牌效应在消费......

    县金属橱柜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金属橱柜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项目落实年”活动部署,推动“一三四四”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全县金属橱柜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县委统战部、工......

    县金属橱柜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项目落实年”活动部署,推动“一三四四”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全县金属橱柜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县委统战部、工商联抽调人员对全县金属橱柜行业生......

    手机移动电源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手机移动电源行业发展态势分析据便携式电源行业市场调查显示,国内移动电源市场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销售点,说明移动电源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了。而这样的销售额吸引了很多家......

    2012-2016年航空运输行业发展态势展望范文合集

    http://sumin2010.jdol.com.cn2012-2016年航空运输行业发展态势展望根据中央对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2011......

    中国蓝牙行业运营态势报告(推荐阅读)

    2011-2015年中国蓝牙行业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第一章 蓝牙产业相关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1第一节 蓝牙产业相关概述 1第二节2009-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5一、中国......

    中国清洁煤行业运行态势报告

    2011-2015年中国清洁煤行业运行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研究报告 随着煤价的持续飙升,研究人员加快了对清洁能源的研究步伐,努力寻找将黑色的脏能源――煤转化为绿色清洁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