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目标,这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与拓展。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视察山东时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全国8000多万残疾人的发展与进步,努力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要努力做好残疾人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当然包括全国8000多万残疾人的愿 —1—
望。残疾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得不付出的痛苦代价,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8000多万残疾人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又是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拥有者和享受者。人尽其能、各得其所,整个社会才会有繁荣、健康、充满活力、安祥和谐的环境,才会有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能力。
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是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残疾人群体在改革开放中得到更多实惠。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不同人群自身条件的原因以及在改革的不同阶段政策重点的不同,一部分人得到了实惠更大一些跨入了先富的行列,但同时有部分群众的生活出现困难,特别是残疾人群体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相当一部分残疾人生活还很贫困,这些极易于出现与整个社会发展不和谐现象,甚至影响到社会能否真正和谐发展。因此,必须高度认识和正确处理好残疾人与全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为此,全区从去年开始,积极开展了以农村为重点,认真进行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摸底、残疾人贫困摸底工作。去年春天,区残联投资8万多元,为全区670户农村特困残疾人种植户给予半价提供种子援助。为农村特困残疾家庭解决了春荒问题。为3名肢
体残疾人免费赠送了订鞋机,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出路;为肢体、偏瘫残疾人免费赠送了轮椅43辆,使他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有部分残疾人依靠轮椅做起了流动小买卖,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还完成了5名特困残疾家庭的大学生和残疾大学生的救助,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残疾人,为特困家庭发放了面粉100多袋,救助8000多元。由于党对残疾人的关爱,使全区社会更和谐。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由于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丧失了同健全人一样生活、工作的学习条件。同时,低收入决定了残疾人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在残疾人群体中,一部分具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者,大多在福利企业就业或自谋职业,但是收入较低;另一部分则不具备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能力,大多靠国家救济或家人抚养,其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于贫困线边缘。其表现为:一是生活必需品的占有量低下,二是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在其消费结构中,绝大部分或全部的收入用于食品,恩格尔系数高达80%—100%。经济上的低收入进一步造成了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脆弱性,一旦遭遇疾病或其他灾害,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三是政治上的低影响力。残疾人群体较少参与社会政治文化活动,难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他们很难或者很难迅速摆脱自身的困境,解决自己的问题。四是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
残疾人群体由于自身的缺陷及其在经济上的低收入性和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他们在社会中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大多职业技能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已经失去年龄优势,没有职业安全感,收入低且不稳定,“常有衣食之忧”,这些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或被社会所抛弃,不满、苦闷、焦虑、急躁情绪,难以自我调适,从而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出现过激行为。近几年来,全国相继发生的多起残疾人自杀事件,说明了这一点。
针对以上情况,我区残联加大了对残疾人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自强、自信、自立的能力。2006年,残联育人按摩指导中心,共举办育人按摩培训班2期,历时6个月,培训人员28名,有12名同志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有8名同志分别在青岛、太原、右玉及本市开展了育人按摩业务。残疾人郭权在去年10月份举办的育人计算机网页设计获一等奖,受到了中残联的表彰。
发展残疾人事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公正发展,它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理念和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残疾人群体是一种生理性弱势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社会主义人权和公正,首先就表现在生
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解决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问题,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为此,全区狠抓了康复工作,增强他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去年共完成残疾人白内障复明手术143例,为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16例,并为他们建立了档案,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聋耳语训5名,智力残疾儿童训练2名,为肢体残疾人免费配送各类辅助器具8个品种160件。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作为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一方面应始终把握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题,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残疾人工作,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残疾人工作。一方面要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在顽强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让所有的残疾人都能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成果,共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第二篇:发展社保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社保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社保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促进社会流动的“安全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从事社保工作十多
年,对发展社保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有一些初浅的感性认识。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单位蓬安县社保局的工作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
蓬安县地处川东北,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县,全县总人口68万,其中城市人口约为人,仅占总人口的。从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企业改制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加速器,坚持“工业立支柱、农业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工业支柱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加快县域经济转型步伐,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改制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逐渐增加,“40、50”人员生活、医疗、养老保险等矛盾日益突出,也给我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严峻的挑战,蓬安县社保局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服务社会全体成员为天职,加大社会养老保险和救济助困工作力度,为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制度是推进社保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今年,省委、省政府把社保基金征缴、参保扩面等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工作目标,市委、市政府也与各县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我县按照省市安排部署,进一步落实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与县社保局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了基本养老保险各项工作目标责任制,县社保局为强化管理,实现目标,采取领导牵头、股室负责、专人落实的办法,层层签署了“军令状”。正是这一纸“军令状”,带来了压力与动力,带动了各部门、各单位以及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今年1—11月,全县共征集基金万元,完成市下目标任务,超目标进度个百分点,同比增长。新增扩员人,完成市下目标任务,超目标进度个百分点,同比增长。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是强化基金征收制度。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是确保养老金发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必经做到依法征缴、应收尽收。在基金征缴工作中,蓬安县社保局采取了主动宣传严格稽核、创新方法、依法征收的办法。县社保局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开辟社保知识宣传专栏,制作专题片,举办专题节目,通过墙报、标语、街头咨询、上门答疑等形式,深入企业场镇农村全方位、全层次、经常性地宣传养老保险法制法规和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形成全民共识。同时,创新方法加大征收力度,县社保局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同时针对目前社会保障工作强制性不够的现状,敢于用够、用活现有政策规定,依法行政、依法经办,加大了清欠力度,强化了征收效果。在稽核方面,坚持以日常稽核为主,开展了全面稽核、专门稽核和重点稽核,全面核实了企业基数和缴费能力。今年,我县社保养老基金稽查达到100,开展实地稽核面40以上。查处户企业漏报工资万元,补交养老金万元,稽核清欠万元。
三是强化基金管理制度。保证基金安全是社会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的重要条件。我们加强了社保资金管理,严格按“收支”两条线运作,当日收款的基金当日存入专户不滞留。坚持“一支笔”审批,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实行每月一次的核查制度,查收据,对凭证、查帐表、对帐表,帐帐、帐物相符无差错。严格按财经纪律和会计法律、法规办事,操正步,不打小算盘,不谋小利益,增强了社保基金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了基金的绝对安全。
四是强化激励机制。省、市社保局制定一系列激励约束管理办法,改革了基金调剂方式,充分调动了各县市区社保局的工作积极性。我县社保局以“争创一流”活动为契机,加强了自身建设,优化了基金征缴队队员,明确了工作职责,举办了业务培训,提高了局机关工作人员和业余代征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制定一季度一培训和年终统一考试制度,提高了职工学知识、钻业务的热情;开展了“优质服务”竞岗活动,做到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办事机构、程序、人员、政策四公开,杜绝了暗箱操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低保险、广覆盖”的社保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社会保障以政府为主体、以社会全体成员为服务对象,特别是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或失去工作机会的人员以及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弱势群体。其基本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即人们对生存资料的需要。蓬安县社保局在养老保险扩面、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以及帮助弱势群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尝
试。
一是加大力度,全力抓好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县社保局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坚持做到有位有为,主动出击,全力以赴,调动参保人员缴费积极性,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双保”之初,县社保局及时拟定了全县社会保险的系列政策和实施方案,调动了单位参保缴费积极性,当年缴费金额就达万元,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2003年、2004年是我县的改制攻坚年,县社保局抓住机遇,提前介入,全县连续两年实现了改制收入与清欠、当期收入的同步增长,基金累计达万元。同时,加大了续保工作力度,改制后,全县改制重组的所有民营企业续保率达到90以上。在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中,我们把私营企业员工、农民工、事业单位临时工、合同工作为扩面突破的重点,创新方法,上门服务,加大力度,广泛宣传,收到了实效。近两年来,全县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达人,金额累计达万元。
二是优质高效,扎实做好企业退管服务工作。自2003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启动以来,县社保局从建立机构、落实场所、强化培训、采集信息、优质服务、保证经费入手,加快了企业退管服务工作进度,在全县组建了18个中心,97个互助组,落实了办公场所、活动场地、购置了办公用品,安装了计算机与市县社会化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了联网。经过近3年的努力,我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现了“四个百分之百”的突破,即机构百分之百健全,经费百分之百落实,人员百分之百进中心,档案百分之百入网络,真正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受到了所有企业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今年5月,全省企业退管服务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企业退管服务工作成为全省基层退管服务工作的一面旗帜。
三是倾注真情,切实解决弱势群体具体困难。县社保局大力推行工作人员定点联系社区制度,社保局每个工作人员常年性联系一个社区的退管服务工作,定期不定期到社区进行现场指导,提供政策咨询。每年春节,社保局统一组织座谈会,对下岗失业人员城乡特困家庭、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慰问和送温暖活动。两年来共计慰问特困人员人次,发放慰问金万元。同时,按照就近原则,在全县城乡设立子11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方便了社区群众就近医疗、保健;积极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每年定期举办老年门球、象棋、舞蹈等竞赛活动,部分社区还成立了老年腰鼓队建立了阅览室,对这些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活动,县社保局都提供了帮助,并在资金上给予了支持。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社保事业可持续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打造坚强牢固广泛覆盖的社保“安全网”的需要。蓬安县社保局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求真务实,立足长远,致力于营造四个基础环境。
一是外部环境,争取政府重视,领导支持,部门配合。政府将基金征收纳入部门、乡镇目标考核内容;积极介入改制赢得部门配合;开展银保合作实现双赢。
二是政策环境,政府出台政策充分调动集体等各类性质参保人员积极性。老百姓自觉参保缴费,年中多收入集体人员养老金万元。以相对较低费率吸引参保,使我县民营企业占参保企业个数的以上。
三是舆论环境,突出宣传,政务公开,推行阳光社保。推进、出了社会保险政务公开栏和政策公开栏,发放各类宣传单数万份,利用电视、广播、标语、宣传橱窗等媒体、出动宣传车、开展咨询活动等广泛持久宣传,并结合介入企业改制、把宣传网络延伸到社区增加宣传深度。
四是服务环境。着眼抓作风建设,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突出窗口作用,建好用好业务大厅服务平台。建立较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强化基础管理。录入1万多名参保人员基础信息,顺利实现了两个不同社保业务操作系统的数据交换,个人帐户建帐率100;财务管理核算基本实现电算化。
社会保险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惠及子孙的长远大业,社保事业是事关和谐社会长远大计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社保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篇:发展社保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社保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社保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2007-02-02 23:04:20
发展社保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促进社会流动的“安全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从事社保工作十多年,对发展社保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有一些初浅的感性认识。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单位蓬安县社保局的工作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
蓬安县地处川东北,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县,全县总人口68万,其中城市人
口约为人,仅占总人口的%。从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企业改制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加速器,坚持“工业立支柱、农业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工业支柱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加快县域经济转型步伐,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改制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逐渐增加,“40、50”人员生活、医疗、养老保险等矛盾日益突出,也给我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严峻的挑战,蓬安县社保局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服务社会全体成员为天职,加大社会养老保险和救济助困工作力度,为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制度是推进社保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今年,省委、省政府
把社保基金征缴、参保扩面等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工作目标,市委、市政府也与各县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我县按照省市安排部署,进一步落实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与县社保局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了基本养老保险各项工作目标责任制,县社保局为强化管理,实现目标,采取领导牵头、股室负责、专人落实的办法,层层签署了“军令状”。正是这一纸“军令状”,带来了压力与动力,带动了各部门、各单位以及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今年1—11月,全县共征集基金万元,完成市下目标任务%,超目标进度个百分点,同比增长%。新增扩员人,完成市下目标任务%,超目标进度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二是强化基金征收制度。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是确保养老金发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必经做到依法征缴、应收尽收。在基金征缴工作中,蓬安县社保局采取了主动宣传严格稽核、创新方法、依法征收的办法。县社保局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开辟社保知识宣传专栏,制作专题片,举办专题节目,通过墙报、标语、街头咨询、上门答疑等形式,深入企业场镇农村全方位、全层次、经常性地宣传养老保险法制法规和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形成全民共识。同时,创新方法加大征收力度,县社保局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同时针对目前社会保障工作强制性不够的现状,敢于用够、用活现有政策规定,依法行政、依法经办,加大了清欠力度,强化了征收效果。在稽核方面,坚持以日常稽核为主,开展了全面稽核、专门稽核和重点稽核,全面核实了企业基数和缴费能力。今年,我县社保养老基金稽查达到100%,开展实地稽核面40%以上。查处户企业漏报工资万元,补交养老金万元,稽核清欠万元。
三是强化基金管理制度。保证基金安全是社会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的重要条件。我们加强了社保资金管理,严格按“收支”两条线运作,当日收款的基金当日存入专户不滞留。坚持“一支笔”审批,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实行每月一次的核查制度,查收据,对凭证、查帐表、对帐表,帐帐、帐物相符无差错。严格按财经纪律和会计法律、法规办事,操正步,不打小算盘,不谋小利益,增强了社保基金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了基金的绝对安全。
四是强化激励机制。省、市社保局制定一系列激励约束管理办法,改革了基金调剂方式,充分调动了各县市区社保局的工作积极性。我县社保局以“争创一流”活动为契机,加强了自身建设,优化了基金征缴队队员,明确了工作职责,举办了业务培训,提高了局机关工作人员和业余代征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制定一季度一培训和年终统一考试制度,提高了职工学知识、钻业务的热情;开展了“优质服务”竞岗活动,做到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大力推行政务公
开,办事机构、程序、人员、政策四公开,杜绝了暗箱操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低保险、广覆盖”的社保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社会保障以政府为主体、以社会全体成员为服务对象,特别是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或失去工作机会的人员以及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弱势群体。其基本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即人们对生存资料的需要。蓬安县社保局在养老保险扩面、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以及帮助弱势群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
一是加大力度,全力抓好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县社保局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坚持做到有位有为,主动出击,全力以赴,调动参保人员缴费积极性,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双保”之初,县社保局及时拟定了全县社会保险的系列政策和实施方案,调动了单位参保缴费积极性,当年缴费金额就达万元,取得了
阶段性的胜利。2003年、2004年是我县的改制攻坚年,县社保局抓住机遇,提前介入,全县连续两年实现了改制收入与清欠、当期收入的同步增长,基金累计达万元。同时,加大了续保工作力度,改制后,全县改制重组的所有民营企业续保率达到90%以上。在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中,我们把私营企业员工、农民工、事业单位临时工、合同工作为扩面突破的重点,创新方法,上门服务,加大力度,广泛宣传,收到了实效。近两年来,全县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达人,金额累计达万元。
二是优质高效,扎实做好企业退管服务工作。自2003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启动以来,县社保局从建立机构、落实场所、强化培训、采集信息、优质服务、保证经费入手,加快了企业退管服务工作进度,在全县组建了18个中心,97个互助组,落实了办公场所、活动场地、购置了办公用品,安装了计算机与市县社会化管理服务系统
实现了联网。经过近3年的努力,我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现了“四个百分之百”的突破,即机构百分之百健全,经费百分之百落实,人员百分之百进中心,档案百分之百入网络,真正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受到了所有企业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今年5月,全省企业退管服务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企业退管服务工作成为全省基层退管服务工作的一面旗帜。
三是倾注真情,切实解决弱势群体具体困难。县社保局大力推行工作人员定点联系社区制度,社保局每个工作人员常年性联系一个社区的退管服务工作,定期不定期到社区进行现场指导,提供政策咨询。每年春节,社保局统一组织座谈会,对下岗失业人员城乡特困家庭、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慰问和送温暖活动。两年来共计慰问特困人员人次,发放慰问金万元。同时,按照就近原则,在全县城乡设立子11个社区医疗服务机
构,方便了社区群众就近医疗、保健;积极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每年定期举办老年门球、象棋、舞蹈等竞赛活动,部分社区还成立了老年腰鼓队建立了阅览室,对这些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活动,县社保局都提供了帮助,并在资金上给予了支持。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社保事业可持续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打造坚强牢固广泛覆盖的社保“安全网”的需要。蓬安县社保局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求真务实,立足长远,致力于营造四个基础环境。
一是外部环境,争取政府重视,领导支持,部门配合。政府将基金征收纳入部门、乡镇目标考核内容;积极介入改制赢得部门配合;开展银保合作实现双赢。
二是政策环境,政府出台政策充分
调动集体等各类性质参保人员积极性。老百姓自觉参保缴费,年中多收入集体人员养老金万元。以相对较低费率吸引参保,使我县民营企业占参保企业个数的%以上。
三是舆论环境,突出宣传,政务公开,推行阳光社保。推进、出了社会保险政务公开栏和政策公开栏,发放各类宣传单数万份,利用电视、广播、标语、宣传橱窗等媒体、出动宣传车、开展咨询活动等广泛持久宣传,并结合介入企业改制、把宣传网络延伸到社区增加宣传深度。
四是服务环境。着眼抓作风建设,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突出窗口作用,建好用好业务大厅服务平台。建立较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强化基础管理。录入1万多名参保人员基础信息,顺利实现了两个不同社保业务操作系统的数据交换,个人帐户建帐率100%;财务管理核算基本实现电算化。
社会保险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惠及子孙的长远大业,社保事业是事关和谐社会长远大计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社保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篇: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构建和谐××
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镇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新路子,努力寻求解决妇女儿童问题的新办法,搭建起了社会化、开放式实施“两纲”的新平台,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该镇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设立了妇儿工委办公室,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了全镇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职责分解意见,把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细化、量化,落实到职能部门,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责任明确。加强了妇儿工委办公室建设,配备了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等信息网络设备,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突出工作重点,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依托××乳业、千亩池田藕种植基地和、两个畜牧养殖小区以及××、××、××三个“三八红旗手”千亩林果基地,加强巾帼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基地三大网络建设,创造性地建立了“公司基地妇女”的产业化格局。目前,全镇已有余名妇女走上了种养殖致富路。通过广泛宣传,加强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妇女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已有余名妇女外出务工,在镇招商引资企业安排就业妇女余人。该镇妇联与驻地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创办了“巾帼创业项目贷款”,着力解决妇女创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已为余名妇女提供贷款余万元。成立了“××镇妇女法律援助中心”,在报警中心,设立了“家庭暴力报警中心”,开展创建“零家庭暴力村”活动,使家庭暴力得到有效控制,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目前,全镇已有余名贫困儿童在社会的关心、呵护下,重返校园,健康成长。高度重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全镇妇女健康体检,对全镇儿童进行疾病防治,体检和防治率均超过%以上。
(三)营造宣传氛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车、标语、村广播等有效形式,开展了以“新两纲、新女性、新发展”和“坚持儿童优先,共塑民族未来”为主题的妇女和儿童纲要宣传、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使新“两纲”的社会知晓率不断提高,尊重妇女、儿童优先的原则逐步深入人心。先后投资余万元,大力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全镇通车率达%以上;投万元实施了、、三个市级文明生态村创建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投资余万元开发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园,改善了妇女儿童生活、居住环境。
第五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分子学院讲稿用)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决议。“和谐社会”一词,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演进和升华。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新时期下的我们青年大学生理所担当的历史责任。稳定是和谐的前提,稳定提压倒一切。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更要努力做到创造安定有序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我们党之所以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和我们已经具备的各方面条件紧密相联。《决定》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本质上是相适应相协调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改革进行自我调节;决定了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绝大多数利益矛盾可以通过民主、协商、调解等方法,在法制的范围内获得解决,这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奠定了最重要的制度基础。
其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日益巩固,我们已经具备了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条件。
第四,党领导社会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先进的执政理念。各级
1党委和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决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这是一个符合我国当前的重要判断,也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我们说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可以通过和平的法治的办法加以解决。不能否认,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发生矛盾不可避免。但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第二,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衷心拥护和充分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和谐。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致力于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和深切关怀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措施中,体现到实现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并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和实际生活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行动和作风。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使我国社会充满活力。我们党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得到空前发挥。我们党始终高举改革的旗帜,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
《决定》全面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提出了“两个前所未有”的科学论断,这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和平、合作、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对我国产品的技术壁垒、生态壁垒、安全合作壁垒等呈上升之势,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更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
从国内来看,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人民生
活水平明显提高;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势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稳定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公民民主参与意识、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得到巩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党的威信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给我国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的空前社会变革,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长期性根本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一些新的阶段性矛盾集中凸现,此外,还会遭遇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对我们党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四、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决定》指出,目前,我国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这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
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构成了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解决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和谐”不等于没有矛盾,“和谐”本身就包含着差异、多样性和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法则,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人类存在和社会发展出发,强调社会和谐状态是通过发展和矛盾运动而实现的,这就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的方法论指导。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也要注意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今天我们同时要面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分配不公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成果的普惠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改革初期,我们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实现经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今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这个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成为更加紧迫的任务。改革初期,我们比较侧重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的资源基础配置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今天我们还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认真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坚持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伟大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断完善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设和谐社会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能够不断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体制机制,在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中保持社会的基本和谐和快速发展。
五、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决定》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不能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以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团结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共产党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切实履行。要在全社会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局面。
要使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首先,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其次,要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文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领域,使财政税收政策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要坚持执政为民,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把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第四,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同学们,中国要真正强大,走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身为青年,我们要面对新的挑战,创建和谐社会,这不仅仅是青年的一种责任,更是青年一种肩负的使命,而且任重道远,是青年必须不懈追求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出和谐共存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