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时间:2019-05-13 18:4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死亡信息核实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第一篇: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登封市死亡信息核查制度

1、各级死亡信息上报人员,均为死亡信息核实的责任人。

2、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的病例,由接诊大夫详细询问病史,按规范如实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对于填写衰老(老死)、病死、猝死、来院已死或死因不明等,应填写死者生前病史并做出死因推断。住院死亡病例,由主管医生依据病案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医生应积极配合死亡报告管理人员的核实调查工作,接到需核实信息,应及时查阅诊疗记录、病案,并对错误卡片进行订证。

3、家庭死亡病例,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所属村医(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工作,对于死因不明的可以使用死因推断量表进行询问。

4、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审核辖区内医院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的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重点加强对

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的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5、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录入人员进行网络报告后,应及时查看所报卡片是否通过审核,发现未通过审核卡片,根据区疾控中心反馈意见,与填报医生进行核实、订正。

6、区疾控中心及时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死亡信息进行审核,发现填写不合格者,注明具体审核意见,并反馈、督促报告单位核实、纠正。

第二篇: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获得及时准确的死亡登记信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根据《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医疗单位负责死因报告的管理人员每天及时收缴《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同各科室出入院登记、死亡登记,门诊、急诊、观察室门诊日志进行核对,对漏填《死亡医学证明书》的进行补填。

2、负责死因报告管理工作的人员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检查,对填写漏项、错项、有逻辑错误的及时同诊治医生或填写医生进行核实,并予以订正。

3、对在家中、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及时报告至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身份证、户口本及生前病史、体征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4、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包括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者),由公安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5、各级疾控、妇幼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与公安、殡葬、计生等部门和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村医(社区医生)定期了解辖区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第三篇:患者身份核实制度

患者身份核实制度

为贯彻实施中国医院协会《20xx年患者安全目标》,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患者的安全,制定如下患者身份核实制度。

一、实施者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手段,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处置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三、实施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准确身份的识别要有具体措施、交接程序和相关文件记录。

四、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别患者的一种必备手段。

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患者身份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第四篇:安置帮教信息核实工作调研

安置帮教信息核实工作中的问题及思考

司法部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网络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信息录入、信息核实、帮教安置、统计查询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信息核实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安置帮教工作中面临的一

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核实工作不仅有利于上报、汇总、对比、分析、查询、统计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和数据,而且有利于更好地甄别、查找“三无人员”、“三假人员”,从而全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流动去向,有效解决衔接难等问题,提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水平,从而实现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的无缝流转,促进安置帮教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当前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三假人员”问题。部分待核实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和电话均不真实,无法对其信息进行核实。这与中办5号文件精神不符,也为下一步的安置帮教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口袋户”问题。因房屋买卖等原因户籍迁出,又没有落户新址,俗称“口袋户”,此类人员信息也无法核实。

(三)“外省籍人员”问题。存在户籍与住址不符的情况,甚至户籍在外省,依据安置帮教实行户籍地管理的原则,此类人员信息也难以核实。

(四)“空挂户”问题。随着拆迁工作的不断推进,产生了许多人户分离的现象,此类人员信息难以准确核实。

(五)预释信息滞后问题。安置帮教系统平台中预释放人员信息滞后,有时存在人员已到家,而预释信息还没到达的现象,造成无法及时通知其家人或社区接回,不利于安置帮教工作的衔接。

二、做好信息核实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领导,思想高度重视。要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对信息核实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同时,定期召开司法所长和安置帮教干事会议,每月对各司法所上月的信息核实回执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二)认真排查,积极做好沟通。数据准确真实是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基础,要认真做好人员信息排查工作,初步筛选出地址有明显错误的人员,排除非本辖区人员,并对其中的错误信息进行修改。同时,在此过程中要积极与公安机关做好沟通协调,寻求核实办法。出现疑似“三假人员”的情况,一方面利用平台上有限的信息,借助公安信息平台核查信息;另一方面及时与监所方沟通,通过监所方进一步补充、更正信息。

(三)定期清理,降低核实失败率。按照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内容逐一将核实失败人员列举出来;定期通过公安机关协助,或到社区及本人家中进行走访,核查相关资料信息,并及时更正错误信息,降低核实失败率,确保刑释解教人员的准确衔接。

(四)及时处理,把握时间节点。以前省厅、市局信息为月底核实统计回执情况,这样给平时工作不及时,月底搞突击提供了可乘之机,现省厅规定信息随机抽查的考核办法,因此,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及时处理,才能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核实和回执工作,实现“出监(所)接茬无缝对接、安置帮教无一遗漏”的目标任务。

(五)全面落实,严格考核奖惩。将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司法所、落实到具体人,做到“工作不留死角,信息核实准确,发送回执及时”,同时将信息核实工作列入相关科室及司法所工作目标考核重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对不按时核实信息的单位,要及时组织检查,定期予以通报,并督促限期整改,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从而确保信息平台的畅通、准确、及时。

第五篇:死亡病历讨论制度

死亡病历讨论制度

1、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护理部派人参加。

3、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死亡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

4、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

新技术准入制度

1、新技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

2、实施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申请表》,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细则、结果及风险预测及对策,科主任审阅并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

3、医务科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

4、新业务、新技术的实施须同患者签署相应协议书,并应履行相应告知义务。

5、新业务、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由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组织会诊和学术讨论,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较大的技术问题。日常管理工作由相应控制医师和监测医师完成。

6、新业务、新技术完成一定例数后,科室负责及时总结,并向医务科提交总结报告,医务科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新业务、新技术是否在临床全面开展。

7、科室主任应直接参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并作好科室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组织实施工作,密切关注新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积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

下载死亡信息核实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死亡信息核实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死亡病例,必须讨论,而且均应动员家属进行尸检。 二、凡死亡病例,在死亡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死亡病例,应在死亡后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应在收到尸检报告后......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选择题 1. 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C)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应在()内进行讨论。 A 、1天、6小时B、 3天、12小时 C、 1周、1天D、 5天、1天 2.关于死......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模版]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均要在科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一般要求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完成。特殊病例及时完成。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内完成。目的在于分析死亡原因,......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参加人员:讨论时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本科室医师和一名护士长/副护士长参加。必要时,邀请其他科室或外院专家、......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讨论时限 (一)一般情况下,患者死亡1周内进行;特殊情况(医疗纠纷、猝死病例)应及时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同时动员家属做尸检,凡同意尸检的家属必须在尸检志愿书签......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范文模版)

    Fpg 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一、為了規範死亡病例の討論,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準,特製定我院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二、凡死亡病例,一般應在一周內進行討論,特殊病......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三、(5)死亡病历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随时组织讨论。已进行尸检病人的病例讨论,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二周。死亡病......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讨论制度 1.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一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例报告发出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