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各种作文妙喻
母亲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当你躁热时,轻轻的抚摩和慰藉使你心平气和;
母亲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当你迷茫时,坚定的指引和呼唤使使你迈出矫健的步伐;
母亲是海边的一座港湾,当你倦归时,宽广温柔的胸怀使你安逸的停泊;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幽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亲是艰难行走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能帮你找到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疾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母亲是寂寞中的一朵鲜花,当你寂寞惆怅时,看一眼就会满目生辉,闻一下就会香沁心脾,心灵得到恬适而不会孤独;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23)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看到了光明。
(24)母亲像温暖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
(25)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
(26)母亲像鼓起航帆,让我顺利的到达彼岸。
(27)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
(28)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
(29)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
(30)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
(31)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
(32)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33)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
(34)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
(35)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准时把我唤醒。
(36)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
(37)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深刻感受到浓烈的甘醇。
(38)母亲是威严的老师,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39)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
(40)母亲是和平的信使,给邻里之间带来了和睦。
(41)母亲是不熄的篝火,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家。
关于书的比喻句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1.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4.书是船只——凯勒(瑞士作家)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5.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6.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7.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8.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9.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10.书是遗言、忠告和命令——赫尔岑(俄国作家)说:“书,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11.书是钥匙——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12.书是珍宝——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13.书是生命——别林斯基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14.书是伴侣和导师——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15.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16.书籍是知识的一台电脑,题目是主机,目录是键盘,文字、标点是书籍的内存。
17.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18.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19.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书是最好的伴侣,伴我们度过美好的人生。
书是良师,能教导我们健康成长。
书是生活中最好的调味酒。
书是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书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社会的现实。
书是人生的路标,他指引着我们的人生。
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
时间赋于人们的时辰是:
少年是我们祖国的小花朵,青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年是披星戴月的老黄牛,老年是黄昏落日的夕阳红。
时间可以抹去伤心的往事---痛苦的经历会在时间中淡去;
时间可以磨炼人们的意志---只要有耐心铁棒也会磨成针;
时间可以面对现实的今天---只要努力过今生就无怨无悔;
时间可以展望美好的未来---努力追求幸福快乐美满人生。
时间可以证明世间的一切---历史的就是客观存在的记忆;
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但并不是谁都对时间会那么的公平。
珍惜时间的人,他将事半功倍;浪费时间的人,他将事与愿违;
遵守时间的人,他将赢得信誉;违背时间的人,他将遭到抛弃。
时间值多少钱?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千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是永恒的,它是宇宙统一的法则,它对谁都一样的公平。
即使是天崩地裂,次日还是旭日东升,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第二篇:盘点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妙喻”
盘点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妙喻”
今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本届政府的首份工作报告。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简洁朴实,接地气,其中不乏妙语和妙喻。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了其中的十个巧妙比喻以飨读者。》》点击查看中国经济网两会特别报道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的情况下,要深处着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定心丸”
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中央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度异常升高,国际上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约法三章”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
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处。
“壮士断腕”和“背水一战”
在谈到深化改革时,李克强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金融活水”
在谈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李克强用“水”和“树”妙喻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李克强说,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四两拨千斤”
李克强说,要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舌尖上的安全”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向污染宣战”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记者 孙丹)
第三篇:盘点:习近平主席妙喻中美关系
盘点:习近平主席妙喻中美关系
7月9日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引经据典,妙喻中美关系。从中不难看出,习近平对中美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7月9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新华社记者庞兴雷 摄
经济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
2013年3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
习近平说,中美关系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当然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一定会保持既定方向,不断向前发展,更多造福两国人民。
习近平说,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努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加强对话、互信与合作,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分歧,共同努力构建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习近平还指出,中美联系紧密,利益交融。两国经济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其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应该客观看待彼此的发展阶段,尊重彼此的发展利益,把对方的机遇和挑战视为自己的机遇和挑战,寻找更多利益契合点,创造更多合作新亮点,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走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2013年5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
习近平指出,当前,中美关系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对中美关系连发三问
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2013年6月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习近平表示,40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战略家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重新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40多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习近平指出,当前,中美关系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各自国家经济发展到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复苏,从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到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两国都拥有重要的利益汇合点,都需要加强交流合作。
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深入审视两国关系。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中美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合作来实现共赢?中美应该怎样携手合作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不仅是我们两国人民关注的事,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事。我们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发展进步着眼,创新思维,积极行动,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人民网发表评论称,从中美关系“破冰”时期的毛泽东与尼克松北京握手,到正常化时期的邓小平首次访美对话卡特,再到此番习近平与奥巴马“庄园会晤”,其要义就在于,加强对话沟通,增信释疑、凝聚共识,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推进器
2013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美国副总统拜登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一致认为,中美双方要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努力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习近平强调,中美双方要保持高层战略沟通,引领好两国关系,维护好、发展好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机制,加强各层级交往。双方要保持两军密切交往和对话,推进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加强反恐、执法、防扩散等领域合作。
习近平指出,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推进器。双方要拓展经贸、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食品药品安全、地方等领域合作,争取启动一批大项目,加快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开好第二十四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希望美方放宽民用高技术物项对华出口。我们欢迎更多美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希望美方为中资企业赴美投资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多栽花、少栽刺
2014年7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财长保尔森。
习近平强调,中方一贯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不因一时一事而改变。两国的共同利益和相互联系远大于差异和分歧。发展中美关系,双方要按照我同奥巴马总统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始终坚持增进和积累互信,扩大利益契合点,加强合作,多栽花、少栽刺,排除干扰,避免猜忌和对抗。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在2014年7月9日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
习近平指出,近1000年前,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发展中美关系要顺时应势、与时俱进。
习近平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出现一些困难甚至波折不足为怪。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共同解决问题,而不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
习近平表示,中国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崇尚“和为贵”,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定致力于同本地区以及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习近平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始终认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增信释疑,促进合作,确保中美关系始终不偏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
第四篇:李白对雪花的妙喻——北风行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释 读
烛龙栖身在寒门,尚能放光芒;
照黑夜如白昼,驱黑暗而见黎明。
可是,日月的神光为何照不到这里?
只有那漫天卷地而来的北风,在那里怒吼着肆虐横行。
燕山的雪花大如席,铺天盖地;
一片片,一片片,疯狂地吹向了轩辕台。
十二月的幽州啊,思妇停止了歌唱,没有了笑脸,双眉紧锁无欢颜。
倚门伫望远行的人,想起我的夫君在北方前线,那彻骨的寒冷呀,实在难耐。
我们分别于危难,你持剑赴前线;
临行时赠我虎纺金饰的鞞靫,内装一对象征爱情的白羽箭。
现在,羽箭蒙尘结蛛网,箭犹在,征战的你是死是活未复还。
我实在不忍看到它,忍痛一炬,全都成了灰烬。
就是这滚滚不息的黄河,捧起一捧捧泥土,也可以将它阻断;
就是那北风狂吹,雨雪凄寒里的无限忧恨,最难消除。
猜 读
公元752年的冬天,北风怒号逆者狂。
“燕山雪花大如席”,安禄山的野心爆膨不止,以致“明月照之何不及此”!
寒冬十二月,幽州思妇最凄恻。歌亦停,笑亦罢,原有的蛾眉已憔悴。倚门念君处,君在更寒更冷处,生死两不知!睹遗物,爱情的信物犹在,却早已积尘结蛛丝,面目全非;想来日,茫然无措,不忍再睹物,焚之成烬,以为这一切都已了却。殊不知,最是此情难消除,即便你能阻断天来之水莽黄河,亦难平息胸中的怨恨卷起的滚滚浪波。
心中的忧恨是多么的深广无边哪!“捧土塞黄河”,决心是何其的大啊,就是无法消除心中的悲愤!
燕山的雪花遮蔽天地,幽州的思妇呀,怎敌得了这刻骨铭心的怨恨。现在,连那平日里藉以暂慰思念之苦的爱的证物也没有了,她又该拿什么去温暖她更加苍凉了的心?
如席的雪花,漫天飞舞,阻断了征人的归途,阻断了怨妇的视线,更折断了思念的羽翼,却无法覆盖她冰天雪地里内心深处无助的呐喊!她不知道,在硝烟散金雪后天晴的日子,她思念的那人会不会突然出现在的眼前?是阳光下的一个真实的身影,还是黑夜里的一个游荡的冤魂?
天才诗人,你对时局的洞察是如此的秋毫不爽,安禄山后来的叛逆行为雄辩地证实了你卓越的政治预见力。该诗就反映了这种背景下,北方人民生活的艰辛。物质生活的匮乏犹可抵御,人为的灾难实是无法避及。
即使战争赢得了和平,像幽州思妇这样的家庭,会不会也和常人一样,能够在阳光下舒畅的呼吸,能够在春光中绽出舒心的笑容,能够在月光下释放人性的致美?
赏 读
这首诗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为:
借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思妇自焚白羽箭,那可是他们爱情永固的证物——主人焚之,却无法消释心中的怨恨。矛盾心理展示无遗。
“燕山雪花大如席”,极夸张之奇效,尽比喻之妙能,极言北方之苦寒,然征夫还在更加苦寒之地;“北风号怒天上来”,气氛肃杀可怖,让人最难敌!
典故的巧用,深刻的展示了国难将临这一历史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百姓生死的强烈隐忧。其妙句妙语,字字玑珠,句句崔嵬,有撼山动地之伟力。
品 读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片疯狂地吹到轩辕台上。
此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燕地泛指我国北方地区。“燕山雪花大如席”,是高度的艺术夸张,却又不失其艺术的真实。此句极言燕地山川的苦寒难耐,以渲染气氛,隐射时局的危急之势,喻大唐江山已摇坠将倾。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我虽手捧泥土,仍可以把黄河堵断,唯我这北风雨雪中的怨恨呀,难以排遣。
黄河虽然汹涌湍急,犹可以捧土堵之。捧土塞黄河,事实上不可能,诗人以夸张之法,极言消除北风雪雨中思妇的怨恨,比起以捧土堵黄河来,还要艰难。
第五篇:妙喻共欣赏──来自课文的精彩比喻[推荐]
妙喻共欣赏──来自课文的精彩比喻
东晋时期,有一天谢安正在家里为孩子们讲解诗文。忽然间,窗外大雪纷飞,于是谢安高兴地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朗抢着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微笑着摇了摇头。这时候,侄女谢道韫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高兴地笑了起来,连连夸赞她有才气。英国作家王尔德也曾就比喻说过一段著名的话: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只能是蠢才了。谢道韫咏雪的故事和王尔德的话说明了同一个道理,比喻作为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要想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表达效果,必须新奇而贴切。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个独辟蹊径的精妙比喻,应该就是一个充满独特个性的想象,恰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比喻是天才的标志。我国当代学者钱钟书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总是擅长使用这再也平常不过的工具,从而把它变成修饰文学语言的利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修辞的功能在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体味语言表达的妙处,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欣赏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这些独树一帜的比喻句,都是从初中语文课本中信手拈来的,你知道它们“妙”在何处吗?
①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作者在完美地描绘了春天的画卷之后,连用三个比喻作为全文结尾,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进一步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三个比喻,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吟唱: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赞美春之“新”;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赞美春之“美”;春天像孔武有力的健壮青年,赞美春之“力”。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描写的顺序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三个拟人化的比喻,想象丰富,散中求整,渐次排比,气势迭起,戛然有力地收束全文,令读者回味无穷。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鲁迅《社戏》(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夏夜行船”是《社戏》中的精彩片段之一。这里作者把“连山”比喻为“兽脊”,“淡黑”与“铁”对应,“起伏”与“踊跃”对应,“踊跃”的“兽脊”有“连山”的“起伏”之形,“铁”的“兽脊”有“连山”的“淡黑”之色。从形和色两方面设喻,连山既有浓厚的质感,又有强烈的动感。以动写静,反衬船行之快,有力地烘托了“我”即将看到社戏时的兴奋急切心情。
③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黑色”形容海燕的体色,同时在西方文学中“黑色”还象征破坏。“闪电”则是海燕飞速掠过天空时由于“视觉暂留”现象给人们留下的一组连续画面,形容它飞行速度之迅疾。从颜色和速度两方面设喻,极具视觉冲击力,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迅猛勇敢、傲视敌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④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袁宏道《满井游记》(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始写水,继写山,后写田野。三组优美的特写镜头,勾魂摄魄地凸现了早春二月独有的特点。写水,以“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作喻,以物比物,突出水光之“晶晶然”──清冷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写山,以“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为喻,以人比物,画出春山之态──娟净可爱,生动而又传神。写田野,说“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简明而又形象。三个比喻,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麦苗如寸许浅鬣,骈文散文结合,长句短句并用,把明媚秀丽的满井描绘得可感、可触、可信,把作者“若脱笼之鹄”冒寒出游的惊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这首诗起句就气势不凡,把边塞风雪的赫赫声威表现出来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一吹,大雪纷飞,突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特点,风雪来得早,来得猛烈。接下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转折来得突兀,来得意外。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达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意象繁富而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乎使人忘记了塞外的奇寒而内心感到春天般的温暖与喜悦,真是“妙手回春”啊!这也许就是常常令后人欣羡不已的“盛唐气象”吧,写苦寒总是那么乐观,写离情总是那么旷达,写惆怅总是那么奋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大国风范孕育出来的“大人”(大写之人)情怀。
⑥而或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在描绘了洞庭湖“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白天美景之后,作者又发挥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示了洞庭湖的夜晚美景──“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晴朗的夜空云雾完全消散了,一轮满月高挂天空,明亮的月光悄无声息地泼洒在千里湖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浮动的光影如同金子在跳动;无风的时候呢,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月影静静地躺在水中,就像是一块圆玉沉在水底;耳边传来声声渔歌,有的远,有的近,此唱彼和。──这是怎样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啊!两个比喻,一动一静,对仗工整,把洞庭湖的夜景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春和景明”的夜景与前面的日景,共同构成一幅明丽的画面,为极写“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喜”之情作了有力的铺排。
⑦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作者登高望远,蜿蜒群山披冰戴雪,犹如银色的长蛇在腾舞;巍巍丘原冰封雪裹,好似白色的大象在奔驰。“山”有“蛇”之形,有“银”之色;“原”有“象”之形,有“腊”之色。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雪景以“白”为特征,作者却不用“白”字,而用“银”“蜡”,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把“山”“原”人格化了,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本来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是因为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的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⑧(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杨二嫂是《故乡》中着墨不多的一个人物,但是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极为深刻。作者用“圆规”比喻杨二嫂“张着两脚”的站立姿势,加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尖酸刻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了她那挑衅式的市侩姿态,富有漫画的夸张色彩。用“细脚伶仃”形容杨二嫂腿细得可怜,由于岁月的无情流逝和每况愈下的生活的磨砺,早已失去了往日“豆腐西施”的迷人风采。一个比喻关涉两个方面,都从形上设喻,不仅写出了杨二嫂外在的姿态,也写出了她内在的性格,还含蓄地传达出她变化的社会根源。
⑨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古代人们常用秋水形容年轻女子灵活的眼波,用山峰形容用黛色画成的秀眉,相沿成袭,几成滥调。此词却反向设喻,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把山水人格化了,顿觉别开生面,活泼异常。接着又轻巧地问上一句:“欲问行人去哪边?”随即作出令人更为惊叹的回答:“眉眼盈盈处。”“眉”者山也,“眼”者水也,“盈盈”者,脉脉含情之谓也。这次友人要去的浙东地区,不正是山水秀丽、春色长驻之地吗?
⑩(鲁迅)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阿累《一面》(人教版义教本初中语文第三册)
如果把这个比喻同鲁迅先生的照片相对照,我们会发现这真是神来之笔。“浓墨”形容鲁迅先生胡须之浓黑,“隶体„一‟字”形容鲁迅胡须形状之平直。从形和色两方面设喻,借以突出鲁迅先生的胡须确实“很打眼”。这又黑又平直的浓浓胡须,很能体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越老越顽强的战斗精神。作者以形写神,从而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颇具传统中国画的写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