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海事法院 调结亿元纠纷 促进经济发展
武汉海事法院 调结亿元纠纷 促进经济发展
http://.cn 2004年10月11日00:11 中国涉外商事海
事审判网
2002年9月18日,中国武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下称武汉国合)作为“借款人”为实施出口德国4艘12000吨散货船项目向“贷款人”中国进出口银行申请出口卖方贷款人民币2.2亿元,并签订了《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项目贷款)》,合同中约定了武汉市商业银行(下称武汉商行)作为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代理行,据此中国进出口银行、武汉商行、武汉国合签订了《委托代理协议》;合同中还约定由武汉商行作为武汉国合的担保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其方式为质押担保。武汉商行在与武汉国合签订《担保协议书》并取得由武汉国合和江西江州造船厂联名出具的《承诺书》和《不可撤销承诺书》后向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具了《保证函》和《不可撤销的反担保函》,《承诺书》和《不可撤销承诺书》中确定武汉商行对武汉国合在江西江州造船厂的4艘12000吨在建散货船(工程编号A458、A459、A460、A461)享有抵押权,武汉国合与武汉商行签订《在建船舶抵押合同》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汉海事局办理了4艘在建船舶的抵押登记。2004年2月,武汉国合未经武汉商行同意将船体号A458船名为“大洋1号”轮转让给德国凤凰航运公司。并且当时仍在江西江州造船厂建造的3艘船舶资金缺口为7000多万人民币。
2004年5月22日,武汉商行以武汉国合违反在建船舶抵押合同为由向本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由其对船体号为A459、A460、A461的三艘在建船舶(大洋二号、大洋三号、大洋四号)实施接管,并负责组织完成对上述在建船舶的施工、建造及出售。
武汉海事法院立案后,由副院长饶中享任审判长,海商庭副庭长汪水松承办,组成五人合议庭。合议庭组成当天就对案件进行了评议。合议庭分析认为:
1、案件重大,如不妥善解决纠纷不仅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会影响对外贸易;
2、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案件涉及抵押、借贷、担保、委托、船舶建造及买卖法律关系,理顺法律关系是审理案件的基础;
3、案件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涉及面广,事涉两省两国,利害关系人计五家,各方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
4、主体及诉因特殊,本案原告武汉商行是被告武汉国合的担保人,诉讼请求是“接管”,这在同类案件中是不多见的,必须正确认定其法律属性;
5、涉案标的额大,合同总价款为4948.48万美元约人民币4亿元,争议标的额1.65亿元,是武汉海事法院建院以来受理的最大案件;
6、时间紧迫,本案所涉船舶处于建造过程中,船舶建造的资金缺口大,若不及时处理好,船厂工人离散,后果不堪设想。合议庭分析案情后,明确提出本案审判的指导思想:
1、审判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对外贸易服务,充分体现“司法为民”;
2、实行全透明度办案,既要将案情告知国内利害关系人,又要告知外国利害关系人;
3、强调合议庭成员及书记员要严守审判纪律,确保廉洁办案;
4、对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密
切配合;5拟定了审理进度和审判方法,即对双方当事人没有争议或争议不大的事实先逐项确定下来,对存在争议的事实或观点组织当事人进行协商讨论,然后由法官予以释明。整个案件处于高效而又有条不紊的审理中。在立案的第三天,承办法官就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并形成了由武汉商行投入资金的框架协议,同时由武汉商行投入船舶建造资金2269万元,江西江州造船厂恢复生产,使“大洋2号”轮于2004年6月21日建造完毕(试验)下水,并在法院主导下,于7月21日向德国购船船东交付,收回船款960万美元。
这一审判活动使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感到审判效果的初现。8月19日,合议庭主持武汉商行、武汉国合进行调解,同时邀请案外人中国进出口银行武汉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岳明、江西江州造船厂厂长汪三龙协助调解,法庭重点对合同“接管”的含义予以了释明,双方当事人终于9月1日达成由武汉商行接管A460、A461号在建船舶的调解协议。
本案的调解结案,对武汉商行而言,实现了抵押权利,解除了担保的风险;对武汉国合而言,其贷款的风险已完全转移,应该得到的代理费丝毫没有减损;对江西江州造船厂而言,船舶建造出现的7000万资金缺口得到填补,已停止的生产局面得以恢复,船厂在面临破产的绝境中获得重生;对中国进出口银行而言,其贷款的风险因四条12000吨散货船的完整交付几乎不存在了;对德国船东而言,他们对江西江州造船厂因资金缺口巨大可能申请破产,导致剩下的12000吨
散货船项目无法完成的顾虑也因本案的调解得到了消除。
本案的调结,是武汉海事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的司法主题、切实践行司法为民要求的生动体现,搞活了企业,促进了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武汉海事法院赢得了当事人的一致称道,江西江州造船厂在致本院的感谢信中写道,“衷心感谢贵院对本案协调工作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并对承办法官在本案中付出的辛勤汗水、体现出的职业道德素质表示由衷的敬佩。”
第二篇:法院发言材料[完善诉调对接机制 促进纠纷有效化解]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 促进纠纷有效化解
近年来,某某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案结事了、定纷止争”的目标,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强化“全程、全员、全方位”调解意识,积极参与到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中,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切实加强诉讼调解和“诉调对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度重视,依托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促进诉调对接工作规范运行
两级法院高度重视诉调对接工作,并把诉调对接工作作为有效化解涉诉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全市两级法院均成立了诉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组书记、院长担任组长。为保证诉调对接工作有效运行,两级法院一方面成立专门机构,搭建工作平台。2009年,全市两级法院相继挂牌成立了诉讼服务中心,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调对接办公室,设立调解室,并对诉调对接办公室职能进行了明确。另一方面,全市两级法院均加强了诉调对接办公室的人员配备,中院明确3名同志专门负责诉调对接事务。各基层法院也都明确了专门的诉调对接工作人员。同时,各基层法院与人民法庭均专门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并与各县(区)司法局会商一致,从退休的法官中选聘调解员到人民调解工作室参与调解工作。
二、充分发挥基层能动性创造性,着力将纠纷化解在基层 基层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主阵地,大量矛盾纠纷也发生在基层。全市法院高度重视发挥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主作用。全市基层法院结合各自司法实际,积极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围绕“案结事了、化解纠纷”的目标,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诉调对接经验,有效推进了“诉调对接”工作的开展。如某某县法院庙头法庭建立独立调解人和协助调解人制度,在全省“诉调对接”工作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某某县法院王集法庭全面推行“送达委托调、答辩因势调、庭审邀请调、判前释法调”调解四法,把调解工作贯穿到审判程序的全过程,受到了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林祥国书记的充分肯定;某某县法院积极探索以诉调对接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化解纠纷模式,通过劝导化解、法院诉前调解、附设人民调解、委托调解、诉前诉讼保全调解、申请执行前督促自动履行等六种方式,针对案件的不同性质,积极做好引导、劝导、调解和案件分流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全市法院高度重视调解工作,2009年全市法院共审结普通民事案件31534件,其中调解结案的11347件,调解率为36%。
下一步,全市法院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狠抓诉调对接的工作落实,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提高工作的实际成效,促进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机制。全市两级法院将不断完善“诉调对接“工作组织领导机制,确保“诉调对接”工作有效、深入、扎实开展。建立健全诉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写作的工作格局。强化诉调对接工作管理和考评机制,将诉前调解、诉前调解成功率、诉中委托与协助调解成功率等指标作为考核诉调对接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强对诉调对接工作的激励和引导。
二是加强工作保障机制。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诉调对接工作的内容、程序和任务,为诉调对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的人员充实到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为诉调对接工作提供高水平的人力保障。主动及时向党委、人大、政府汇报或通报诉调对接工作情况,反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重视、关心和支持,为诉调对接工作争取必要的政策保障。积极与司法行政等部门共同商请财政部门,将诉调对接工作的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诉调对接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三是加强上下级之间、内外部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对于诉调对接案件,特别是群体性案件、涉及民生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院、庭领导亲自参与调解,形成案件承办人、合议庭、庭长、分管院长、院长共同参与、上下联动的调解机制。安排专人联络基层法院、基层法院专人联络乡镇、社区调解员,实现三级纵向联网 3
机制。积极与信访局、司法局、妇联等相关部门调解员联络,实现横向联网机制。
二、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面推进诉讼过程与大调解机制对接工作
加强诉讼过程与大调解机制的对接,是深化诉调对接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两级法院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法院、省司法厅、省联协办共同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讼调解与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衔接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全过程、多领域、深层次的推进诉讼过程与大调解机制的对接。
一是充分发挥立案庭和诉讼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加强立案引导工作。在立案前阐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解决纠纷,使更多的纠纷在立案前得到有效化解。
二是继续加强与非诉讼纠纷解决组织的对接。通过委托或邀请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人民调解组织、行政机关参与诉讼调解工作,努力在诉前、诉外解决矛盾纠纷;通过广泛开展法官进社区、进企业、进村镇活动,协助相关单位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通过设立“巡回审判点”、“巡回调解点”、“诉讼服务站”等方式,就地开展审判和调解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当地;通过“乡镇社区司法协理员”制度,延伸法律服务、排查矛盾纠纷、参与诉前调解、落实稳控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纠纷;通过“和 4
谐乡镇”、“和谐社区”共建活动,努力构建矛盾纠纷信息通报、重大案件和群体性纠纷预警预防等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最大限度的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三是扎实做好大调解机制的司法保障工作。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人民调解组织、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诉讼外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及时依法予以确认;建立“诉讼绿色通道”,对涉及调解效力确认的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切实树立和维护大调解机制的权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指导工作,充分发挥与司法行政部门沟通协调机制的作用,及时通报人民调解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促进人民调解员调解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是积极拓展诉调对接工作的领域。在立案审判环节,将人民调解工作室的调解与立案调解、案件速裁等工作加以整合;在判后释明环节,邀请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助法院共同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在执行工作环节,邀请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执行和解工作。
五是努力扩大诉调对接的案件范围。积极探索在行政案件以及刑事自诉、轻微刑事、刑事附带民事等案件的审理中引入诉调对接机制,大力开展调解、协调工作,使更多的刑事、行政案件得到有效化解。
三、切实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夯实自身工作基础
调解实诉讼效益最大和社会效果最佳的纠纷解决方式,全市法 5
院将紧紧围绕“案结事了”的目标,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诉讼调解工作。
一是将调解结案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首选的结案方式。除法律规定不得进行调解的案件,所有案件都要尽可能的开展调解工作。特别是将事实认定难度大、法律规定不明确、矛盾容易激化、群体性纠纷等案件作为调解重点,充分利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
二是正确处理好调解与判决的关系。调解要实现“案结事了”,判决也要实现“案结事了”,哪种方式有利于这一目的,就选择那种方式,既不能不顾当事人的意愿强迫调解,也不能不顾办案效果,只求结案了事而草率下判。
三是坚持全员、全程、全面调解。切实将诉讼调解的要求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合力做好诉讼调解工作,着力提高诉讼调解的实际效果,减少调解结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和再审程序的数量,努力实现调解结案率、服判息诉率的“两上升”及涉诉信访率、强制执行率的“两下降”。
四、积极加强工作协调,努力提升诉调对接成效
“诉调对接”是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载体,但诉调对接工作涉及法院和相关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等多个部门,保证其有效运行,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和努力。
一是进一步推动诉调对接衔接机制运行制度化、常态化。健全和完善与相关单位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重大案件协调机制、工 6
作互动交流机制。
二是进一步主动把诉调对接纳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各法院定期向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或通报诉调对接工作的成效,分析研判诉调对接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积极完善诉调对接考核机制,争取在全市范围内将诉调对接工作实绩、万人诉讼率、涉诉上访率等纳入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范围。
第三篇: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浏览次数:69日期:2011年5月12日 18:00
(2008年03月20日)
为适应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需要,切实把握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机遇,鼓励高新区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促进高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文件。
一、建立企业改制上市培育机制
1、成立工作机构,建立“绿色通道”
高新区成立促进企业上市办公室(以下简称:上市办)。上市办主要职责是:培育企业上市,服务上市公司。
建立企业改制上市“绿色通道”。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书面提交上市办,由上市办提请委领导召集相关部门不定期召开会议,采取“一企一议”办法研究解决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高新区各职能部门受理企业改制上市有关事项,须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或者出具明确意见,上市办负责协调、督办。
2、加强上市后备企业管理
上市办将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治理结构良好、科技含量高、资产质量优、发展前景好、上市愿望强的企业,经过认定、筛选程序后,选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建立上市后备企业梯队。每年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补充、调整和更新。
3、设定上市后备企业条件
(1)净资产3000万元以上,或最近净利润1000万元以上;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高新区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近两年利润连续增长,且工商行政管理、税收、财务等无不良记录;
(4)资本结构良好,公司管理规范。
4、设定上市后备企业筛选程序
(1)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要求编制企业申报材料并填写申请表格,由上市办受理。企业必须保证提供材料的真实性;
(2)上市办在完成对申请企业初审后,将初审合格企业申报材料提交给发展计划处、经济发展局、规划局、建设局、工商分局、财政分局、国税分局、区地税局及其它相关部门,并召集上述部门和券商、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召开评审会,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3)在征求各部门意见后,采用部门联签方式,确定入选上市后备企业名单。
5、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分类指导
上市办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指导和专项培育。为上市后备企业搭建与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的对接平台,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申报上市;对基础较好但规模偏小的企业,要帮助引进创业风险资本,壮大企业实力;对产品外向度较高的上市后备企业,要帮助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引导企业赴境外上市。
6、加强上市政策宣传
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力度,适时为企业改制上市融资组织推介会、研讨会,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培训。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办公、专题讲座、政策宣传等形式,引导企业走上市之路。建立“高新区上市指导”网页,加强企业上市政策资询和业务指导,搭建企业上市信息交流平台。
二、鼓励企业规范改制
7、依法提供土地政策支持
在符合国家土地及规划管理政策的前提下,上市后备企业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按现状补办出让手续,土地出让方式为协议转让,土地出让金按国家相关规定最低标准收取。其中国有企业改制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优先用于安置职工。对于非国有上市后备企业,除按国家规定应进行招标拍卖
挂牌的项目外,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价标准供地,并优先办理土地征用、供应报批计划,优先办理土地出让合同的签订及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发放。
8、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上市后备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对审计、评估后净资产帐面调增部分,依法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属高新区留成部分的,由区财政先给予50%的补贴,企业上市后,再给予50%的补贴。
后备企业为了上市,在改制(包括新设)过程中,涉及资产过户过程中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城建税,上市发行后由区财政将高新区留成部分以技术开发专项补贴形式等额补贴企业。
上市后备企业改制中按规定量化到个人的股份,在发生转让时交纳个人所得税。后备企业为了上市,在改制过程中,涉及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为股本所交纳的所得税,由区财政将高新区留成部分的50%以技术开发专项补贴形式补贴企业。
上市后备企业历年来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形成的“国家扶持基金”,经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其权属政府批准,可归原企业所有。股份公司设立后到上市期间,仍可享受原有的优惠政策。
鼓励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对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可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
9、妥善处理遗留问题
支持并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企业在原始积累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的问题,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妥善处理。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因建房手续或资料遗失等原因未办理房产证、土地证的,经规划、国土房产、建设、消防等部门甄别认定后,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无纠纷的房地产,可办理房产证、土地证。
三、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10、支持上市企业项目投资
上市后备企业投资高新技术项目、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优先推荐享受国家及高新区政府贴息、贷款和科技扶持资金;支持上市后备企业优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优势企业,以及申请国家和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资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各项政策性扶持资金;优先推荐上市后备企业申报发行企业债券。
鼓励上市企业募集资金投资高新区内项目。上市企业募集资金在高新区内投资或新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的项目,可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优先供地,优先办理项目立项、核准或备案手续。上市后备企业在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环保部门在企业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
11、支持上市企业持续发展
上市后备企业进入上市申报阶段后,当年新增企业所得税高新区留成部分的50%,通过财政专项支出用于企业生产发展;企业上市当年依法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以上年实交数为基数,超过当地平均增幅部分的高新区留成部分由财政全额结算奖励给企业。
12、鼓励企业并购重组
鼓励上市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其他企业。凡是因并购重组而发生或增加的税费高新区留成部分,通过财政专项支出用于企业生产发展。鼓励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积极参与企业并购和上市重组,支持国有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具体奖励办法可参照有关标准执行。
13、实施上市工作奖励
东湖高新区设立企业上市奖励专项基金,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对上市企业及团队的奖励。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完成上市,给予300万元奖励;企业以配股、增发、公开发行债券、信托等方式完成融资及再融资,一资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在券商指导下完成上市辅导,申报材料已获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企业上市后,从高新区给予企业上市奖励中抵扣。
对企业通过借壳上市或区外上市公司将上市公司注册地、纳税地、住所地迁至高新区,奖励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团队100万元,相关中介人或中介机构50万元。
四、支持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发展
14、支持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鼓励高新区内企业积极参加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对完成试点挂牌的区内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券商已经完成尽职调查,中国证券业协会正式受理备案材料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成功挂牌的企业,将从高新区给予企业奖励中抵扣。企业如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成功转板,视同在境内外成功上市,给予300万元上市奖励,完成试点挂牌时给予的50万元奖励将从上市奖励中抵扣。本规定在东湖高新区正式获得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资格后实施。
第四篇:昌乐法院宣传稿件之昌乐法院建立行业纠纷诉调对接机制
昌乐法院深化完善行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昌乐法院针对经济变革、社会转型时期矛盾纠纷不断增加,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数量逐年增长的现状,不断健全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密切与县司法局、卫生局、人社局、总工会等行业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对行业纠纷的协调功能,不断深化完善昌乐县行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为社会经济矛盾的化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实现重点问题化解有突破。该院紧紧围绕县委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牵头成立了由县法院协调组织实施、由县司法调解中心、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房地产开发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运输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婚姻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诉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调解组织共同参与的行业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县委政法委转发了《昌乐县人民法院关于加强行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昌乐县行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法院参与指导的行业纠纷化解工作机制。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实现热点问题化解有合力。针对医患纠纷、劳动争议、职工维权等行业纠纷系当事人或者群体与单位之间的纠纷,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案情复杂,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成本高、耗时长的特点,建立“两员+一人模式”,由行业纠纷诉调对接中心成员单位挑选或推荐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员担当调解员,推荐或邀请与当事人一方关系密切能够明晓事理说话
顶事的人员(可以是当时一方的邻里或者亲朋好友、乡镇或者居委会干部等)担任司法观察员,邀请大局意识强、业务素质高、工作认真扎实的律师、法律工作者担任法律明白人,实现行业协会联手,有针对性地对劳动纠纷问题、医患纠纷问题等问题进行专项化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并建立日常协调工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协调处理日常解决行业纠纷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进一步统一裁判标准,全面提高化解行业纠纷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强化行业指导,实现难点问题化解有支撑。行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所接触对象是矛盾纠纷复杂、矛盾较深的医患者、劳工等弱势群体,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群体性上访事件,造成不好的影响,行业纠纷诉调对接中心把调解人员业务指导作为全面开展调解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调解员、司法观察员、法律明白人的业务指导,形成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机制,提高其调解技巧、提升调解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化解纠纷的水平。并积极协助行业组织对行业内的规定、决议进行法律审查和指导,使行规和行业做法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衔接,避免出现合规而不合法情况的发生,保障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业务指导、内外协调、解决纠纷的职能作用,切实保障难点问题化解取得实效。
编稿:刘文强
第五篇:起诉村民超占土地建房 法院调结村委会出资拆除
起诉村民超占土地建房 法院调结村委会出资拆除
作者:张阴朋发布时间:2011-12-07 08:25:2
3因超过宅基地使用面积建设房屋,顺义区某村委会将李先生起诉至法院。近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调结了此案,原被告双方同意由村委会出资拆除建筑物。
某村委会起诉称,2010年末,被告李先生在其宅基地翻建后,又在其宅院西侧圈占了一块约南北长14米、东西宽4米的集体土地建造围墙和房屋。此墙修建以后,不仅挤占了西侧道路部分通行空间,还引起附近邻居纷纷效仿,侵占集体土地。为保护集体土地使用权,村委会请求法院依法强制拆除李先生超占土地所建的建筑。
李先生辩称,他并非有意侵占集体土地,只因自家的宅基地面积较小,存放大件物品很不方便。2010年,他在宅院西侧空地上存放了一些器物,为保障器物安全他又建了围墙和房屋。他同意拆除围墙,但因自己长期在外务工,家中只有残疾的妻子,因此拆除有些困难。后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村委会同意出资拆除超占土地上的建筑物,李先生也表示自己今后不会再侵占集体土地,一定会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使用宅基地。对此,承办法官褚法官指出,农村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和集体土地的管理者,有权利请求拆除侵占集体公共土地的建筑。近年来,因拆迁补偿利益驱动,北京部分农村存在许多侵占集体土地建房现象,一些农村居民对目前的拆迁补偿制度存在一些误解,因此,他提醒各位村民,要正确认识到超出宅基地使用面积的建筑物属于违章建筑,拆迁时将不予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