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盘点“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

时间:2019-05-13 18:1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秀区盘点“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秀区盘点“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

第一篇:青秀区盘点“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

青秀区盘点“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来源:南宁日报时间:2011-03-08

青秀区作为南宁市的核心城区,随着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进程的推进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商务楼宇和总部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入驻率不断增加,党员人数也随之增加。如何推进商务楼宇党建工作,增强党在商务楼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和辐射力,成为青秀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近年来,青秀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和创新党组织建设和运行的新机制,积极寻求党建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深入扎实地推进城区楼宇党建工作,为楼宇经济的发展营造最佳环境。

探索创新 党建触角伸进商务楼宇

“楼宇党委让我从‘口袋党员’重新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干好工作的劲头更足了。”小张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就职于地王国际商务大厦一家公司的小张,2002年入党,之前因为工作变动,离开了就职多年的国企,组织关系介绍信一直放在个人手中,成为一名“口袋党员”。“不管是交党费还是参加党组织活动都非常不方便,感觉自己离党组织越来越远了。”小张说。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秀区辖区内特别是地王国际商会中心周边,商务楼宇和总部经济较多,企业和入驻率不断增加,党员人数也随之增加。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体现出了流动性强、经营活动节奏快的特点。”谈起在写字楼、商业楼、商业区构建党组织的初衷,青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顾王莹说,在此情况下,原有的党组织活动和党员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需要,必须要创新工作思路。

为此,青秀区根据实际情况,多次深入辖区企业进行调研,对地王国际商务大厦、航洋国际大厦等楼栋企业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人数情况,探索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商务楼宇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集中分布的办公经营场所,且党建滞后的状况,结合城区实际和“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青秀区大胆提出了建立楼宇党建的工作新思路。

2010年8月9日,青秀区“楼宇党建”活动启动仪式在地王国际商会大厦举行,地王国际商会大厦楼宇党员服务中心同时正式揭牌,地王国际商会大厦不再仅仅是一座时尚高楼,它更成为这栋楼宇中上百名党员“温暖的家”。

青秀区“楼宇党建”采取社区属地管理、企业集团管理、骨干企业管理、依托物业管理和楼宇联建管理等多种方式,对楼宇内的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管理,实现党建工作对楼宇的全覆盖。按照“党员共管”思路,积极开展楼宇党员集体活动,建立楼宇党员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即建立楼宇在册党员、流动党员工作台账,及时掌握党员人数变化,使党员发展有保障、党员管理无盲点,逐步消除“口袋”党员、“隐身”党员,实现楼宇党员的动态一体管理。

构筑载体 楼宇党建服务企业发展

在巴黎春天百货有限责任公司的楼宇党员活动中心里,一场微型党课正在进行。党员小郑告诉我们,这座宽敞的楼宇党员活动中心是街道、社区党组织争取相关部门和物业公司的支持,在“寸土寸金”的楼宇办公用房中挤出来的。自从有了党员活动中心,我们支部的组织生活比以前正规多了,党支部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楼宇党员服务中心、楼宇党员活动中心就是党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的有效载体。由街道党工委和各企业党组织共同建设,驻楼宇的党建组织员负责日常维护,提供党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而在党员活动中心内设有党员书吧、党员论坛和党员远程教育站点,配备投影仪、书桌及各类学习资料,为党员提供学习、讨论和组织活动的固定场所,让白领党员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青秀区,楼宇党员结合自己的特长,按照“自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原则,根据楼宇工作的需要,选择安全生产、政策宣传、专业宣讲等岗位,贡献力量,服务楼宇。

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成立党组织后,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让其他员工产生了学习先进、积极进步的动力和热情,提升了企业整体的创造能力。

楼宇党员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为“口袋”党员、“隐身”党员找到了“家”,同时也为楼宇里的企业搭建了更顺畅的服务平台。青秀区依托楼宇党组织建设,随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搞好闲置楼宇面积登记,积极推介楼宇招商资源;协助开发商和楼宇内的经营公司办理工商、税务、消防、环保、卫生等手续,同时青秀区有关部门主动介入,为企业融资、维权、发展、后勤搞好服务,积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中共青秀区委副书记李柏林告诉记者:“楼宇党建与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楼宇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对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品牌形象和社会认可程度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了企业业主、党员和员工的欢迎。”

“开展楼宇党建工作,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让我们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又多了一份力量。”祥浩会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李小宁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祥浩会计师事务所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55人,预备党员6人,入党积极分子20人。

谈起建立楼宇党建前后企业的变化,南湖街道办嘉宾社区的党委书记黄冬梅深有感慨:“自从在楼宇里成立党员服务中心后,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楼宇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拉近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距离,政府部门的许多工作都得到了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工作的开展也顺利了很多。”

与时俱进 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如今,在地王国际商会大厦内工作的2000多名职员中,有党组织5个,党员141人,祥浩会计事务所、航洋国际商务中心的巴黎春天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分别建立了楼宇党员服务中心和党员活动中心。

下一步青秀区继续在埌东、凤岭等商圈选取条件成熟的高层写字楼建立楼宇党员服务中心,在南宁市知名会所或白领聚集的俱乐部建立党员服务活动中心,真正使服务中心和活动中心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使区域内的基层党建阵地逐步稳固、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楼宇党建服务中心、楼宇党建活动中心的建立只是青秀区委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探索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秀区大胆开拓非公党建的实践,借助“商会党建”“楼宇党建”等载体,紧紧围绕加强城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社区、农村、机关、学校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发挥非公领域党员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截至2010年底,青秀区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17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12家建立了党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已有58家建立党组织。目前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00%建立了党组织,暂不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的100%派驻了党建工作指导员。

“青秀区将继续探索和完善楼宇党组织运行机制,加强与楼宇的联络,促进楼宇党建与楼宇经济的有机结合,加大楼宇党员服务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建设力度,为楼宇党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和展现自我的舞台。”中共青秀区委书记赵禹鹏满怀信心地说,“以此深入扎实地推进城区楼宇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开创新形势下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建党90周年和党组织建设年三年规划的第二年,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神圣,青秀区将以此为基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为打造“更高水平的第一强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篇:县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评价与十二五规划建议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评价与十二五规划建议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评价与十二五规划建议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一时期也是我县能否与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发展期。至今年,“十一五”规划已经执行到了期末阶段。近五年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各级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推手,紧紧围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思

路、主要目标、发展布局、主要任务等,进一步突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两个重点,打牢农业、交通、教育三个基础,加快烟草、矿冶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业稳县、兴工强县、引资兴县、城镇活县、特色富县”五大战略。不断克服旱、涝、冰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环境、安全生产、就业、物价上涨等带来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科学和谐发展的轨道,向着全面小康社会总目标迈进的良好局面。

现根据《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对我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报告如下,以供参

考决策。

一、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规划》确定的全县gdp、人均gdp、工农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物价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等十五大项目标,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方面的内容。这些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着“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和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

经济发展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全县gdp、人均gdp、工农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七大项目标任务,均提前二年实现“十一五”

规划预期目标。

1.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至2010年达亿元。据初步核算,至,全县gdp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实现亿元,比增长10%;比增长%。五年年均增长%,经济总量超额完成亿元,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10%的规划目标个百分点,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14%。主要因素是“兴工强县、城镇活县、发展非公经济”战略促经济结构优化和二、三产业较快发展的推动。工业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实现亿元,比增长15%;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达%,快于全县经济增速6个百分点,加上建筑业经济,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16%;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14%;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达%。第三产业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13%,比增长%,五年年均增长%。非公经济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

15%,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30%。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得到全面改善和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由的::发展优化到的::,预计到2010年更加优化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个百分点。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结构由的:发展优化到今年的51:49,预计到2010年更加优化到50:50,非公经济比重上升个百分点。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2.人均生产总值比翻一番。全县人均gdp达8693元,比增加1080元,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9850万元,比增加5560元,增长%,年均增长11%,比增加7333元,已经翻了番。全县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3.全县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至2010年达亿元。至,全县工农业增加值达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

长%;比增长51%,五年年均增长%。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亿元。主要因素是“兴工强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至,全县工业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5%;比增长27%,五年年均增长%。工业经济增速远快于农业经济和全县gdp增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规划确定的工农业增加值增速是当年价计算的,而本文中的增速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因而可比价增速低于现价增速,如按现价增速,全县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速达%,工业增加值增速达%。

4.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7090万元。于规划实施第一年就已实现。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160万元,比的5291万元增加1869万元,增长%,比“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7090万元还多70万元。至,全县实现财政总收

入达11864万元,比增加188万元,增长%;预计2010年可实现亿元,比增加1240万元,增长10%;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超额完成规划奋斗目标%。

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5510万元。于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就已实现。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797万元,比的5086万元增加1711万元,增长%;比规划目标5510万元还多1287万元。至,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16万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实现亿元,比增加1080万元,增长10%;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超额完成“十一五”奋斗目标倍。

造成财政收入头年订目标一年就实现的主要原因:一是所订目标口径与省州口径不一致。省州口径所指的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指不含基金收入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此口径计,我县—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应分别为5086万元、6797万元、7377万元、9505万元。地方财政

收入应分别为3906万元、4901万元、4898万元、6479万元。均按年均增长6%计,我县2010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应分别为6806万元和5227万元。至,我县实际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应分别为10116万元和73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和%,也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所订目标未能很好地考虑和把握近年来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以及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因而所订目标增速远远低于税收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所致。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亿元。至,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完成亿元,比增加4亿元,增长30%;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倍。主要因素是中屯水库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县城等城镇开发建设、乡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兴工强县”建设的推进所致。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到2010年达亿元。至,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20%;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主要因素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推动消费增长的作用显现。

民生改善目标主要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大指标任务,提到二年实现。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11660元。至,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40元,比增加1274元,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15450元,比增加1510元,增长%;比增长%,五年年均增长%。按可比价格实际年均增长%。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主要因素是近来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刺激消费、促

进增长而大幅增加劳动者特别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以及全面推行城镇低保、城乡医保、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等社会保障作用巨大。

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2700元。至,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16元,比增加329元,增长%;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3350元,比增加334元,增长%;比增长%,五年年均增长%,按可比价格,实际年均增长5%。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

社会发展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等四大指标任务,能够如期实现。

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预计2010年我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控制在3‰左右。基本与持平,比下降个千分点,年均下降个千分点;比规划目标任务低3个千分点。

2.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提高到20%以上。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县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是指长期居住生活在国家批准设置的建制市、镇建成区及延伸区内的村居民委员会的常住人口。至底,按规定纳入我县城镇化水平统计范围的共有4个建制镇的政府所在地及其延伸区的共计12个村居委会,其中:共和镇的茅阳、兴和、平屯3个居委会属城镇建成区,清波、金马、散花、龙池、牟尼5个村居委会属城镇建设延伸区,共计常住人口35080人;新桥镇的新桥村委会属镇政府所在地,马厂村委会属延伸区,共计常住人口7960人1 2 下一页

第三篇:县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评价与十二五规划建议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一时期也是我县能否与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发展期。至今年,“十一五”规划已经执行到了期末阶段。近五年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各级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

统领,以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推手,紧紧围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发展布局、主要任务等,进一步突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两个重点,打牢农业、交通、教育三个基础,加快烟草、矿冶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业稳县、兴工强县、引资兴县、城镇活县、特色富县”五大战略。不断克服旱、涝、冰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环境、安全生产、就业、物价上涨等带来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科学和谐发展的轨道,向着全面小康社会总目标迈进的良好局面。

现根据《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牟字[]66号)文件精神,对我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决策。

一、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规划》确定的全县gdp、人均gdp、工农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物价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等十五大项目标,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方面的内容。这些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着“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和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

(一)经济发展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全县gdp、人均gdp、工农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七大项目标任务,均提前二年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1.全县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以上,至达13.8亿元。据初步核算(下同),至,全县gdp达17.71亿元,比增长11.2%(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预计可实现20.2亿元,比增长10%;比(“十一五”期末,下同)增长71.8%。五年年均增长11.4%,经济总量超额完成6.55亿元,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10%的规划目标1.4个百分点,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14%。主要因素是“兴工强县、城镇活县、发展非公经济”战略促经济结构优化和二、三产业较快发展的推动。工业增加值达3.01亿元,比增长13.5%。预计可实现3.5亿元,比增长15%;比增长1.23倍。五年年均增长达17.4%,快于全县经济增速6个百分点,加上建筑业经济,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达5.27亿元,比增长16%;预计可达6.3亿元,比增长14%;比增长1.22倍。五年年均增长达17.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15亿元,比增长14.0%;预计可达7.2亿元,比增长13%,比增长97.1%,五年年均增长14.3%。非公经济增加值达8.67亿元,比增长13.6%,预计可达10.5亿元,比增长15%,比增长1.07倍,五年年均增长14.9%,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30%。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得到全面改善和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由的43.1:24.6:32.3发展优化到的35.5:29.8:34.7,预计到更加优化到33.2:31.2:35.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结构由的55.7:44.3发展优化到今年的51:49,预计到更加优化到50:50,非公经济比重上升5.7个百分点。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2.人均生产总值(gdp)比翻一番。全县人均gdp达8693元,比增加1080元,增长11.1%;预计可达9850万元,比增加5560元,增长68.5%,年均增长11%,比增加7333元,已经翻了1.5番(按当年价计算,未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全县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3.全县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至达7.4亿元。至,全县工农业增加值达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增长7.4%;预计可达10.2亿元,比增长8.5%;比增长51%,五年年均增长8.6%。

第四篇:晋熙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期间主要成效及“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及措施

晋熙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期间主要成效及

“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及措施

“十二五”规划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总结过去,筹划未来,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及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中央全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围绕努力打造“工业晋熙”、“活力晋熙”、“和谐晋熙”、“窗口晋熙”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崛起;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计划预期目标,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一半,按同比口径计算,比2005年增长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超过十一五期间的总投资。完成财政收入4792万元,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多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连年增长。预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亿元,财政收入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0元。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调整结构中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们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为契机,以调整结构为抓手,大力发展蔬菜、茶业、蚕桑种植;肉鸡、生猪养殖,全镇现有蔬菜种植面积9615亩,规模以上生猪、肉鸡、牛养殖大户280户,优质茶园500亩,园桑2300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农民综合素质日益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整体加强,村容村貌不断改观,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工业发展实现跨越发展,彰现新活力。全镇现有非公有制企业13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4.9亿元,解决就业人员15000余人。企业改制工作进入尾声,全镇已完成9家老企业改制工作,处置变观企业资产3680万元,安置职工747人,交纳养老保险金1483万元。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总额比量增大,社会服务业不断发展,旅游业方新未艾,将成为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朝阳行业。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二、三产比重由2005年的46:28:26调整为30.7:30.9:38.4,各产业内部比例关系逐趋于合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茶业、蚕桑、油茶、蔬菜等种植,走多经发展道路模式,稳步推进高效优质农业示范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增效。继续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保 护农民切身利益。组织实施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提高农业风险抵抗能力,切实减少农民损失。工业经济开始转型,企业改制工作全面进行,通过资产的处置,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盘活资产,促进企业轻装上阵,逐步向公司制迈进。大力引进民营企业,园区效益日益彰显。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餐饮服务、物流运输等服务业发展迅速,有力地为县城的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区建设步伐加快。立足县城,服务县城,发展自我。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城建设指挥部的安排和部署下,扎实苦干,锐意探索,完成征地4000多亩,拆迁房屋3.6万平方米,重点实施了晋湖路、高坦南路、龙山路、天华路等县县城主干道及五星级宾馆、110指挥中心、邮政物流中心、县计生服务站大楼、检察院大楼、民政福利院、廉租房工程、长河二桥、四面尖道路、五千年文博园、新城中学、污水处理厂、花亭湖水库除险加固、花亭湖纯净水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安置和环境协调工作。为县城建设的发展储备了用地,同时也妥善化解了城市发展中的一些遗留问题。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全镇在交通、水利、电力、扶贫、移民、科技、卫生文化等项目128个,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电改全面完成,汪洋、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完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 6000余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全面通过验收,受益人口达10000余人。阳冲、观音、晋阳三个村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有力地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新高潮。镇卫生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就医条件。招商引资项目成果喜人,十一期间,全镇共引进招商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项目42个,实施了凯达钼业、刘羊采石厂、海豪、众立实业、五千年文博园、双语学校、五星级宾馆、瑞狮建材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规划凯迪生物质发电、花亭湖纯净水、农博园项目,开放领域逐步扩大,初步形成了以“长三角”为核心的招商区域,积极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工作成效明显,“三下乡”活动蓬勃开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做好教育债务化解工作,编制完成全镇2009-2018年教育布局调整方案,启动镇内两所中学并校选址工作,为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服务体系的管理水平极大提高,药品市场管理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巩固提高,在连续几年中名列前茅。“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以创建“平安晋熙”为抓手,城乡综治防控体系逐步健全,打防控一体化扎实有效开展,社会治安形势喜人。加强双拥和民生工程,十一五期间,全镇低保累计保障11万人次,发放低保等民生福利资金1200 余万元。对解决低收入和特定人群起到了积极的支援作用,缓解了社会矛盾。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面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社团工作顺利开展。团委、工会、妇联、武装、残联、老年人、地质灾害、安全生产工作等工作都有新成绩。

总的说来,十一五时期,是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的五年,是农村改革发展事业投入力度最大,发展速度快,创新举措多,惠农政策全的五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实现“两阶段、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决战五年。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趋利避害,稳中求进,加快发展,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翻番”(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现了人口、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十二五”期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㈠面临的发展机遇。当前,经济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区域转移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国家实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转移,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为后发地区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国家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将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省委、省政府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口号,充分分析安徽对于整个长三角来说,拥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廉价的矿产资源、旅游资产、电力、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要发展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实现无缝对接。

我镇位于天柱山、花亭湖精品旅游路线上,居武汉、合肥、南昌中心点位置,是皖、鄂、赣三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输纽中心。

“十一五”以来,我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抓经济、优环境、促发展的经验日益丰富,驾驭和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随着县城的整体规模和档次提升,服务县城,发展自我,这为我镇“十二五”期间的抢占发展机遇,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㈡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镇经济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与先进地区、周边发达镇区相比,我镇在经济增长质量、支柱产业和企业整体素质、竞争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镇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财力不足,调控能力弱,各项社会事业投入不足,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发展的需求。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层次不高,没有形成明显优势的主导产业。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未形成产业链;工业经济总量少、规模小,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第三产业整体素质较低,市场竞争力弱,财政贡献率不高。

三是发展意识不强。现代工业文明意识和商业竞争意识不足,创业欲望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低,与先进地区相比,在思想观念、体制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面对上述问题,我镇必须立足镇域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应对各方面的挑战,以实现我镇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三、“十二五”期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

㈠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县“五大战略”、“三区建设”和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全力加速镇域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提速、增效、崛起”。

㈡指导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全面推进镇域经济的工业化、城镇经、农业产业化、第三产业规模化的环境生态化建设,促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以众立实业、今科生物、海豪服饰为龙头,大力发展生产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以五千年文博园、五星级宾馆为示范,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加大对晋熙工业集聚区建设投入,形成与县经济开发区相呼应的2.17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加快工业企业引进力度,提升改造传统工业,强化自主发展能力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坚持强势招商引资工作。以县经济园区和镇工业集聚区为平台,扩大招商引资。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各项社会事业投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和谐晋熙。

㈢发展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基础上,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镇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在开放合作、协调发展上,促进经济和社会、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资源有效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加大投入,造福民生,加快推进科技、教育、卫生和人才等建设,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在深化改革上,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和谐晋熙取得明显成效。

具体主要指标是:

全镇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平均增长13%;镇财政收入达到9600万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500元,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00元,年均递增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四、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措施

㈠突出“三区”建设,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立足县城,服务县城,发展自我,走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在新城区重点做好四大区工作,一以龙山路、天华路为主的拆迁安置工作(东展),重点建设好县经济开发区和镇工业集聚区,形成功能互补的工业发展基地;二是以高坦路、建设路为主的拆迁安置(续建片),重点建设好朴初大道、莲花公园、晋湖公园、长河三桥、高湖外湖、滨河大道等项目,将新老城连成一片;三是以农博园、五星级宾馆为主的拆迁安置(南拓片),重点发展教育事业,做好建设南路、高坦南路延伸工程,围绕生态县城,在光明水库基础上规划实施好城市公园;四是以建设北路、高坦路为主的北扩拆迁安置,重点做好105国道改线索程,实施好纯净水和新城中学新建项目,规划好物流区,着重发展商业。力争到2015年新城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为县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创造良好 生存、发展空间。老城区为我县古镇,重点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古镇资源,着力形成古镇旅游观光及农产品集散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古镇。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优化景区环境,加大对梅河、九龙、花亭湖等村自然人文景观的整合开发建设力度,探索以当地居民为主的“农家乐”旅游——住宅一体化项目,加快环库东路及蘑菇岛大桥、五千年文博园、农博园工程进度,规划好湿地公园,建设好花亭湖五星级宾馆项目,提升生活性服务品质,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创建全国最美旅游乡镇。利用县经济发展园区为发展平台,强势招商引资,发挥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我省迄今为止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规划,机遇千载难逢,全镇要锲而不舍地抓好项目申报和产业对接转移工作。要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产业资本向区内转移的类型和特点,深入分析我镇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完善更具前瞻性、贴合性的招商引资项目库,提高产业承接的有效性和主动性,促进招商引资由数量规范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倒闭企业闲置资产,加大对闲置土地、违法占地的处置力度,挖掘新的财税增长源,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财政可持续发展,为城镇化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提供源源动力。

㈡夯实农业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大力打造我镇特色优势农业板块。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茶业、蚕桑、油茶、瓜蒌和蔬菜等产业。利用环库优美山水自然环境,发展农业观光产业。形成高科技和观光相结合的生态示范园2000亩。立足梅河、程岭特殊的地理环境,在对传统茶叶、蚕桑改造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各500亩,形成一村一品。以福润、海润为产业龙头,加快养鸡、养猪产业发展,培育扶持20家规模养殖,走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之路,培育、提高主导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带动农民增收,全面形成富有特色的以生猪、肉鸡、茶叶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发展模式。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科技运用,提升农产品品质,培育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注重以水利、交通、移民、能源、扶贫等扶持项目为抓手,夯实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为主,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步伐,到十二五末全面建成14个村村部、文化中心、卫生室、培训中心为一体农民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守法纪的新型农民。科学规划,加强土地整治和管理工作,努力改善农村面貌,树立农村新形象。

㈢搭建发展平台,突出承接转移突破。

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发展战略,通过县经济园区推动,积极筹建镇工业集聚区。到十二五末,基本上形成“一轴一带”四区的功能布局结构和“五横五纵”的园区干道网络局,努力为企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建设平台,按照”集中、集群、集聚”的发展思路,引导同行业企业主相关配套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培育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实现规模化发展。积极创新招商方式,继续推行领导招商,重点抓好工业和旅游招商,突出抓好小分队招商,深入推进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围绕县生物质发电项目,做好项目配套工程和源料林基地建设工作,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争取引进2个超亿元的节能、环保、资源再生利用的企业入园。综合做好引资、民资和融资工作,切实加大激励、扶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力度,优化环境,落实奖惩,建立机制,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紧抓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建设机遇,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强研究长三角地区产业的资本流动的新特点,认真把握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基础配套、产业发展方面的全对接,实现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有所突破。超前谋划与武汉经济发展圈的对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修通经济发展快捷通道,融入武汉经济发展圈,力争谋求多向发展。

㈣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晋熙。坚持共建共享原则,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城区片进一步完善主干道建设步伐,启动旅游环库东路工程,农村片加强组级道路和水利设施的投入,实施组组通,改善硬件条件,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一是继续加大对民生工程实施力度,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足额落实民生工程配套资金,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做好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整合教育资源,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改善教育条件,稳定教育队伍和教育水平,完成镇内两所中学并校工作,建成新城初中,争取在十二五末新招新生,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危改工作。实施好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全面推进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抓好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支持、推动镇卫生院改造升级工作,完善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强化“村为主”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三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力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农业保险工作,扩大困难人群救助范围。深入推进平安晋熙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篇:牟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评价与十二五规划建议

牟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评价与

“十二五”规划建议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一时期也是我县能否与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发展期。至今年,“十一五”规划已经执行到了期末阶段。近五年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各级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推手,紧紧围绕《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发展布局、主要任务等,进一步突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两个重点,打牢农业、交通、教育三个基础,加快烟草、矿冶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业稳县、兴工强县、引资兴县、城镇活县、特色富县”五大战略。不断克服旱、涝、冰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环境、安全生产、就业、物价上涨等带来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科学和谐发展的轨道,向着全面小康社会总目标迈进的良好局面。

现根据《中共牟定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牟字[2009]66号)文件精神,对我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决策。

一、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规划》确定的全县GDP、人均GDP、工农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物价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等十五大项目标,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方面的内容。这些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着“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和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

(一)经济发展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全县GDP、人均GDP、工农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七大项目标任务,均提前二年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1.全县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以上,至2010年达13.8亿元。据初步核算(下同),至2009年,全县GDP达17.71亿元,比2008年增长11.2%(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预计2010年可实现20.2亿元,比2009年增长10%;比2005年(“十一五”期末,下同)增长71.8%。五年年均增长11.4%,经济总量超额完成6.55亿元,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10%的规划目标1.4个百分点,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14%。主要因素是“兴工强县、城镇活县、发展非公经济”战略促经济结构优化和二、三产业较快发展的推动。2009年工业增加值达3.01亿元,比2008年增长13.5%。预计2010年可实现3.5亿元,比2009年增长15%;比2005年增长1.23倍。五年年均增长达17.4%,快于全县经济增速6个百分点,加上建筑业经济,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达5.27亿元,比2008年增长16%;预计2010年可达6.3亿元,比2009年增长14%;比2005年增长1.22倍。五年年均增长达17.2%。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15亿元,比2008年增长14.0%;预计2010年可达7.2亿元,比2009年增长13%,比2005年增长97.1%,五年年均增长14.3%。2009年非公经济增加值达8.67亿元,比2008年增长13.6%,预计2010年可达10.5亿元,比2009年增长15%,比2005年增长1.07倍,五年年均增长14.9%,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30%。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得到全面改善和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1:24.6:32.3发展优化到2009年的35.5:29.8:34.7,预计到2010年更加优化到33.2:31.2:35.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结构由2005年的55.7:44.3发展优化到今年的51:49,预计到2010年更加优化到50:50,非公经济比重上升5.7个百分点。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2.人均生产总值(GDP)比2000年翻一番。2009年全县人均GDP达8693元,比2008年增加1080元,增长11.1%;预计2010年可达9850万元,比2005年增加5560元,增长68.5%,年均增长11%,比2000年增加7333元,已经翻了1.5番(按当年价计算,未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全县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3.全县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至2010年达7.4亿元。至2009年,全县工农业增加值达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2008年增长7.4%;预计2010年可达10.2亿元,比2009年增长8.5%;比2005年增长51%,五年年均增长8.6%。超额完成规划目标1.9亿元。主要因素是“兴工强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至2009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3.01亿元,比2008年增长13.5%,预计2010年可达3.5亿元,比2005年增长1.23倍,五年年均增长17.4%。200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即第一产业)增加值达6.29亿元,比2008年增长4.6%;预计2010年可达6.7亿元,比2009年增长5%;比2005年增长27%,五年年均增长4.9%。工业经济增速远快于农业经济和全县GDP增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规划确定的工农业增加值增速是当年价计算的,而本文中的增速是按可比价格(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计算的,因而可比价增速低于现价增速,如按现价增速,全县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5.8%,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速达12.5%,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4.1%。

4.财政总收入(含基金收入,下同)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7090万元。于2006年规划实施第一年就已实现。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160万元,比2005年的5291万元增加1869万元,增长35.3%,比“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7090万元还多70万元。至2009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达11864万元,比2008年增加188万元,增长1.6%;预计2010年可实现1.31亿元,比2009年增加1240万元,增长10%;比2005年增长1.48倍,五年年均增长19.9%。超额完成规划奋斗目标84.8%。

5.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下同)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5510万元。于2006年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就已实现。2006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797万元,比2005年的5086万元增加1711万元,增长33.6%;比规划目标5510万元还多1287万元。至2009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16万元,比2008年增长6.4%;预计2010年可实现1.12亿元,比2009年增加1080万元,增长10%;比2005年增长1.2倍,五年年均增长17.1%。超额完成“十一五”奋斗目标1.03倍。

造成财政收入头年订目标一年就实现的主要原因:一是所订目标口径与省州口径不一致。省州口径所指的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指不含基金收入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即上划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此口径计,我县2005—2008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应分别为5086万元、6797万元、7377万元、950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应分别为3906万元、4901万元、4898万元、6479万元。均按年均增长6%计,我县2010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应分别为6806万元和5227万元。至2009年,我县实际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应分别为10116万元和73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4%和13.8%,也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所订目标未能很好地考虑和把握近年来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以及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因而所订目标增速远远低于税收增长速度和经济(GDP)增长速度所致。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7.4亿元。至2009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2亿元,比2008年增长47.5%;预计2010年可完成17.2亿元,比2009年增加4亿元,增长30%;比2005年增长3.71倍,五年年均增长36.4%,超额完成规划目标1.32倍。主要因素是中屯水库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县城等城镇开发建设、乡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兴工强县”建设的推进所致。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到2010年达4.2亿元。至200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比2008年增长21.9%;预计2010年可达5.8亿元,比2009年增长20%;比2005年增长1.42倍,五年年均增长19.3%。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38.1%,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主要因素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推动消费增长的作用显现。

(二)民生改善目标主要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大指标任务,提到二年实现。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11660元。至2009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40元,比2008年增加1274元,增长10.1%。预计2010年可达15450元,比2009年增加1510元,增长10.8%;比2005年增长77.6%,五年年均增长12.2%。按可比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7.1%。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32.5%。主要因素是近来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刺激消费、促进增长而大幅增加劳动者特别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以及全面推行城镇低保、城乡医保、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等社会保障作用巨大。

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2700元。至2009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16元,比2008年增加329元,增长12.2%;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3350元,比2009年增加334元,增长11.1%;比2005年增长66.3%,五年年均增长10.7%,按可比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5%。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111.7%。

(三)社会发展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等四大指标任务,能够如期实现。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预计2010年我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控制在3‰左右。基本与2009年持平,比2005年下降4.7个千分点,年均下降0.94个千分点;比规划目标任务低3个千分点。

2.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16.4%提高到20%以上。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县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是指长期居住生活在国家批准设臵的建制市、镇建成区及延伸区(通俗地讲就是“城乡结合部”)内的村居民委员会的常住人口。至2008年底,按规定纳入我县城镇化水平统计范围的共有4个建制镇的政府所在地及其延伸区的共计12个村居委会,其中:共和镇的茅阳、兴和、平屯3个居委会属城镇建成区,清波、金马、散花、龙池、牟尼5个村居委会属城镇建设延伸区,共计常住人口35080人;新桥镇的新桥(含原牟定铜矿区)村委会属镇政府所在地,马厂村委会属延伸区,共计常住人口7960人;凤屯镇政府所在地的飒马厂村委会常住人口1640人;江坡镇政府所在地的龙排村委会常住人口2200人。全县总计城镇常住人口为46880人,城镇化水平(46880/20285)%=23.1%。结合2009年我县城镇建设发展和城镇人口增长的实际,新增一个城镇建设延伸区,即共和镇的天台村委会常住人口约5400人,加上其他城镇村委会人口增长,共和镇9个城镇村居委会常住人口共40000人,共和镇城镇化水平为(40000/75610)%=52.9%;新桥镇城镇常住人口约8192人,城镇化水平为28.2%;凤屯镇常住人口约1780人,城镇化水平为9.4%;江坡镇城镇常住人口约2408人,城镇化水平为8.7%。全县4个建制镇13个村居委会的城镇常住人口约达52380人,全县常住总人口达20.46万人,则全县城镇化水平为(5.24/20.46)万人%=25.6%。城镇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5500人,增长11.7%,比2005年增加1.93万人,增长58.5%,年均增长9.6%,远远高于全县常住总人口0.7%的年均增幅;城镇化水平比2008年的23.1%提高了2.5个百分点,比2005年的16.4%提高了9.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8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20%目标5.6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可达5.75万人,城镇化率可达28%。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由于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执政理念,采取诸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实施“五大战略”,发展二、三产业、非公经济,劳务经济和安臵“公益性岗位”等各种大力促进就业的有效措施,使我县在“十一五”期间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和失业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5%以内,远低于“十一五”规划4.5%的控制目标。

4.保持物价基本平稳。物价水平是既关乎经济发展又关乎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指标。由于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粮油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涨落,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县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处于通胀与紧缩交替。但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县物价总水平已呈回暖之势。至年底全县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2.9%,比2008年上涨2.9个百分点,但还低于2008年全年上涨4.2%的水平,居于良好状态。至“十一五”期末,即2010年,预期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油、气、水、电等生产生活必需品的适度涨政策,可能会连锁带动诸如交通运输、部分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等价格上涨,推动全社会物价总水平上涨,但形成较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10年我县物价总水平(CPI)涨幅可控制在4%以内,全县物价总水平是能够保持基本稳定的。

(四)生态目标超额完成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主要是森林覆盖率和节能减排。

1、全县森林覆盖率由35.9%提高到48%以上。预计2010年可达59.7%。比2005年的35.9%提高了23.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7.9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11.7个百分点。主要因素是我县各级各地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人工植树造林基本消灭了荒山荒地。全县森林面积由2005年的5.26万公顷(78.9万亩)发展到目前的8.72万公顷(130.8万亩),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2、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5%,年均下降3.2%。预计2009年比2008年下降5.5%,年均3.22%(省、州还未核准公报)。预计2010年随着金融危机消除和经济复苏,能耗也会随之反弹,但形成较大反弹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单位GDP能耗比2009年下降4.5%左右,比2005年累计下降17.37%,年均下降3.47%,分别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2.37和0.27个百分点。

二、对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规划目标口径和提法应与国家、省、州相一致 从我局的职能职责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出发,我们重点就如何使得“十二五”规划目标符合客观规律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1.规划目标应与国家、省、州口径一致。如财政收支目标等,省、州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是不含基金收入的。主要观察考评地方实际经济发展、财税收支的实际水平,即地方财政收支应为“上划中央、省级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应为地方政府能够实际支配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以避免与省、州及各县(市)没有可比性及虚高我县财政实际收支水平,以致于五年目标一年就实现的状况。

2.规划目标应与国家、省、州的通常做法一致,即只订增长速度,不订绝对数量。以避免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带来的绝对数量完成而增速完不成或增速完成绝对数完不成的现象发生。因为增长速度是反映是否发展的趋势和程度,而绝对数等则反映当地当时的规模状态。规划目标就是规划和反映考评发展趋势和程度的。

3.规划目标凡是含价格涨跌因素计算的,均应与国家、省、州口径和通常做法一致,即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制定,不应按当年价格和绝对数量制定。如:全县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及其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率等,国家、省、州所制定的增长速度均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如:我县GDP按当年价格计算,2009年比2005年增长1.05倍,四年年均增长19.7%。按可比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全县GDP总量达13.46亿元,比当年价格计算的17.71亿元少4.25亿元和24%;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4%,比按当年价格计算的19.7%的年均增长速度低8.3个百分点。表明有24%的经济总量是因物价上涨而形成的,实非新创造的财富等等。以避免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绝对量目标能够提前半数时间完成,而增长率则较难完成的现象发生,同时与其他县市也才具有可比性。

(二)对进一步做好2010年经济社会工作,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的几点意见

(1)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培植壮大专业村组、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兴工强县。

(3)加快推进城镇活县步伐。

(4)实施投资和消费双拉动战略,逐步创造外贸拉动。

(5)大力开发建设生态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如:开发建设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姑娘房”人文民族民俗品牌产业、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打造化佛山生态人文名胜圈,发展旅游产业;强壮牟定油腐乳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等等。

(6)发展生产,扩大开放、规范秩序、控制物价全面大幅上涨,确保经济安全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7)打造既节能环保又高效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三)、对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思路的几点粗浅看法

(1)要认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与社会、资源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理念。

(2)新增节能减排,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目标和内容。

(3)认真扎实开展县情调研,切实找准牟定在全省、全州的发展定位,以便开辟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产业,达到“求异存同、殊途同归”的发展效果。

(4)规划目标如前所述。要以国家、省、州口径和通常做法一致,主要是只订速增长速度,不直接订绝对数量等等。

三、对“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及目标建议

(一)对“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设臵的建议

“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重要方面,如: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进步、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建议设臵以下16大指标:

1、全县生产总值(GDP);

2、人均GDP;

3、经济结构主要是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程度;

4、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农民人均纯收入;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物价总水平(CPI);

10、单位GDP能耗;

11、城镇化率;

12、城镇登记失业率;

13、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14、人口自然增长率;

15、常用耕地面积;

16、森林覆盖率。

下载青秀区盘点“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秀区盘点“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