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湴湖圩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动工
湴湖圩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动工
11月6日,湴湖圩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动工,出席动工仪式有县土地局、横埠镇、横埠国土分局有关领导,镇驻横山、孙岗、新庄干部和三个村书记、主任以及项目施工单位人员。
该项目总投资5085万元,横山、孙岗、新庄三村1850.8142公顷土地得到整治。整治后将彻底改善该区域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二篇: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前期工作申报材料有关要求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
前期工作申报材料有关要求
(2010年9月30日)
为规范我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前期有关工作,现将示范建设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前期工作中,各地上报材料要求进一步明确如下:
一、重大工程
项目名称:XXXX 县(市、区)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可研阶段上报材料名称为:XXXX 县(市、区)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格式及编制内容:参考《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指南》(简称《编写指南》)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图包括:(l)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尺不小于l : 10 万);(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不小于1 : 1 万);(3)项目区规划图(比例尺不小于1 : 1 万);(4)典型田块规划图(根据实际情况在1 : 1000 至l : 5000);(5)设计图册(可于2010 年12 月底前提供);(6)引地下水灌溉的项目,需提供水文地质剖面图。
此外,重大工程涉及县(市、区)还需提交县级第二次土地调查遥感影像和数据库成果(电子数据),要求同县级重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上报(用于省级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表:参考《编写指南》;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包括:(l)项目现场踏勘报告;(2)土地清查报告;(3)项目所在地乡、村及群众意见;(4)如涉及取地表水及地下水开采,需提供县级以上水利部门出具的取水证明;(5)如有地方配套工程需要县政府出具配套资金承诺函;(6)项目所在地专家论证意见及修改说明;
(7)地方政府申请项目立项的请示;(8)《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应附资质证书。
二、示范项目
项目名称:XXX 市XXXX 县(区)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上报材料名称为:XXX 市XXXX 县(市、区)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选择及有关程序要求:各项目区要认真研读《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简称《实施方案编写指南》)中“一:总则”全部条款;
格式和内容:参考《实施方案编写指南》
实施方案附图包括:(l)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不小于1 : 1 万);(3)项目区规划图(比例尺不小于l : 1 万);(4)示范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图册(根据工程内容确定);
附件和附表:依据编写内容包括政府部门出具的配套资众证明、权属调整方案、公众参与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及修改说明、县(区)政府出具的立项申请等。
此外,示范项目涉及县(区)还需提交县(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遥感影像和数据库成果(电子数据),要求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同时上报(用于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
第三篇:随县新街等二镇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第七标段
随县新街等二镇整体推进农村土地
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第七标段
审批人:
编制人:
编制单位:天门市建筑工程公司
编制日期: 施 工 组 织 设 计2011年11月10日
第四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
赣府厅发〔2010〕72号 2010年11月1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订的《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协议》,扎实推进我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作,促进示范建设县(市、区)的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在全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整体推进示范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发展战略部署,结合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以实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用地结构、节约集约用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为发展目标,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化规模,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我省在全国示范效应,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和绿色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先行原则。示范建设要以编制村镇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农业农村发展、交通建设、生态建设等有关规划的衔接,统筹规划项目区生产生活、建设发展和生态用地,科学合理布局,全域协调推进。
(二)综合整治原则。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按照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效”的要求,充分发挥综合效益。以土地整治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聚合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和涉农项目,以土地整治资金为主体,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土地综合整治,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三)突出特色、改革创新原则。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土地利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状况,结合项目区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建设。重大工程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示范建设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重点。
(四)整村推进原则。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要求,在统一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以村或镇为单位,整体推进。实现整治一区,改造一片,造福一方。
(五)农民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从保护农民的利益出发,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目标任务
根据部省协议的要求,我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分三年(2010年到2012年)进行,总规模为229.59万亩,基本农田整治规模为179.85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0.73万亩,提高粮食产量2.74亿公斤。建设工程类型分为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
(一)重大工程建设目标任务。
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县、星子县、瑞昌市、乐平市、高安市、樟树市、上高县、万年县、鄱阳县、余干县、永丰县和渝水区14个县(市、区)为重大工程建设区域。2010-2012年的建设规模为201.59万亩,新增耕地17.40万亩,2010年完成建设规模52.37万亩,新增耕地5.02万亩。重大工程建设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内安排,以灌区水利工程为依托,具备水、土、环境等基础前提条件,集中连片实施,以增加新增耕地数量、提高新增耕地产能、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和优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为主要任务,实现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
(二)示范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宁都县、大余县、赣县、渝水区和贵溪市5个县(市、区)为示范项目建设区域。2010-2012年的建设规模为28万亩,新增耕地3.33万亩。2010年完成建设规模8.04万亩,新增耕地0.65万亩。示范项目应选择群众积极性高、村级班子号召力强、整治类型具有代表性、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村庄实施,以单村、多村或乡(镇)为基本单元,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整村推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兼顾新增耕地培肥地力措施广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在优化农用地、建设用地布局、统筹资金、管理机制、维护权益、新增耕地培肥地力等方面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四、工作措施
(一)编制规划,制定方案。项目所在县(市、区)要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的理念,认真编制符合当地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新农村建设、湿地保护、血吸虫防治等规划要求的示范建设规划。在建设期内,结合当地示范建设的目标任务,编制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每年1月底前完成编制当年实施方案,5月底前向省领导小组报告上执行实施方案的完成情况。
(二)筹措资金,统筹配套。在示范建设期内,全省投入示范建设的资金为48.4亿元。资金的来源由中央财政投入、省财政配套、有关市、县人民政府配套共同承担。资金的筹措为中央财政投入24亿元,省财政分3年从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给我省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为新增费)中配套9亿元,有关市、县共配套15.4亿元。示范建设单位应以新增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开发资金、土地复垦费为主,安排配套资金,不足部分可从农业、水利、交通、卫生、血防、新农村建设等涉农资金中安排项目补充配套。
(三)农田整治,统筹推进。以农田整治为重点,统筹推进整治区域内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及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灾毁、污染耕地的修复治理,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实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旱能涝、涝能排,为促进耕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严格管理整治后的耕地,严禁进行非农建设和破坏,各级农业部门加强耕地质量监控,抓好地力监测,进一步健全耕地质量保障体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示范建设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已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江西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各相关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群众自愿的工作机制。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应与项目区市、县政府签定工作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项目所在地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改革创新,突出特色。
为保证全省示范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有效的开展,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应制定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备案等规定和要求。各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应充分运用和借鉴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整治农村土地、建设惠农项目,解决“三农”问题为模式,将造地与整治相结合,在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落实农村土地用途管制、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
约集约利用,严格农村土地监管等方面,探索和创造出具有江西特色的示范典型。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公告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审计制等管理制度。着力在实施区域定位、定品、创新模式上下功夫,切实提升项目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实施管理的改革创新水平,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出群众满意的惠农精品工程。
(三)严格管理,规范使用。
为保证依法依规使用和管理示范建设资金,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应制定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办法,明确资金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各有关市、县(区)人民政府应认真核算收缴和结存的新增费,切实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土地专项资金的作用,广辟途径、开源节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应遵循严格管理、实事求是、跟踪问效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作用,以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资金管理规定为准则,以相关行业项目管理制度为依据,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按项目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严禁坐支和挪作他用。
(四)加强廉政建设,严格奖惩。
各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示范建设中廉政建设的管理,严格按照工程领域廉政建设的制度规定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各级监察和审计等部门,应加强对示范建设的监管,强化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检查措施。省政府对在示范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进度缓慢、工程施工质量差、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多,弄虚作假和严重违纪违规的,除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外,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五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实施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
范建设实施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订的《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协议》,扎实推进我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不断深化整体推进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以下简称示范建设)的内涵,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抓手和重要平台,现就我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积极实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统一规划、聚合资金,集中连片、整体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的国策,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用地结构,更有效地节约集约用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产环境,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经营,确保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化规模,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和绿色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以政府主导为主和国土搭台原则。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依靠各级地方政府为主导,统筹各部门资源,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以国土搭台为原则,以土地整理政策、资金和城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整合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和职责,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创新。要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土地利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状况,结合项目区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开展项目建设。
(三)规划先行原则。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项目选点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及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等有关规划相衔接,项目规划设计要科学合理、突出重点,防止低效投入和重复建设。
(四)整村推进原则。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整体推进”思路,在统一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土地整治项目要以村或镇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做到整治一个,改造一方,造福一方。
(五)农民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项目的申报、实施要充分尊
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提前知情和全程参与。
(六)整合资金原则。各相关部门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效”的办法,以土地整治资金为主体,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项目区建设,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
三、实施目标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中资金统筹开展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结合项目区实际,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和村级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更新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包含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两部分内容,对这两大部分要实行分开实施、分开管理。在示范建设中中央支持资金要优先安排重大工程,并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重大工程建设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全国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内安排,以灌区水利工程为依托,具备水、土、环境等基础前提条件,集中连片实施,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以完善和优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为主要任务。实现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
示范项目的确定和建设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安排在城镇郊区和土地供求矛盾突出的城镇化地区。示范项目建设要突出以农地整治为重点,开展对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整治。在开展示范项目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根本权益,坚持自主自愿的原则。如涉及增减挂钩政策的,要按增减挂钩政策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不得突破挂钩指标的控制。
四、建设任务
从2010年到2012年,中央政府投入24亿元,省政府投入不少于24.4亿元,实施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在项目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根据部省合作协议,全省要完成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229.59万亩,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79.85万亩,预计新增耕地20.73万亩,提高粮食产能2.74亿公斤,治理钉螺面积34.05万亩。
1、重大工程建设任务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涉及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县、星子 县、瑞昌市、乐平市、高安市、樟树市、上高县、万年县、鄱阳县、余干县、永丰县和渝水区等7个设区市14个县(市、区),今年完成建设规模34916公顷,预计新增耕地3345公顷。三年共建设134393.33公顷。
2、示范项目建设任务
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涉及宁都县、大余县、赣县、渝水区和
贵溪市等3个设区市5个县(市、区),今年完成建设规模5357公顷,预计新增耕地431公顷。三年共完成18666.67公顷。示范项目建设要真正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五、加强规范管理
保障措施执行
1、加强监管,规范运作。建立由监察部门牵头,国土、财政、审计及当地群众参与的项目监督机制;建立一整套监督检查验收制度;加强项目信息备案和动态跟踪力度,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招投标、工程实施和资金使用等管理办法,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明确监督职责,规范监督内容,拓宽监督渠道,实现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集中统一、全面全程监管。
2、加强考核,严格奖惩。省政府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纳入政府绩效评估和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加强项目所在设区市、县(市区)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制订专项考核办法,进行任务考核,其结果作为市、县两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及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通过强化督查和考核,促进形成分级负责、逐级推进、上下共同努力的工作格局。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用地指标、建设用地增减挂和专项资金安排挂钩,与各类评优创先挂钩。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成效突出、资金管理规范的县(市、区),在用地指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并对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质量差、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大、弄虚作假以及其它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除依法依纪处理有关人员外,并相应核减下一有关资金分配规模、建设用地和增减挂钩指标。
3、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违规操作。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报经国务院批准的统筹各项土地资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有关部署,此次我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具有范围大,任务重、周期长等特点。所以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加强廉政建设也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审查机制。加强对工程,尤其是资金的监管。其次,要提高各级责任单位的廉政意识,将廉政建设贯穿始终,建成透明工程和农民满意工程。再次,明确责任、分级管理、集中统一和奖惩分明。
4、加强舆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发挥宣传标语、宣传册、宣传栏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的宣传,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配合和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提高农民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信心,增强农民参与的自觉性,主动协作的积极性。
5、加强基础建设和技术指导,提高专业水平。加快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完善土地整治行业管理的技术规范体系。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加大技术指导和审核把关力度,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培育和扶持土地整治中介机构的发展,建
立项目建设资质准入制度,严格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切实提高项目参建单位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6、加强执行力度,落实政策措施。首先,在工程建设中,要建立畅通的省、市、县三级管理模式。保证各项措施和资金安排落实到位。其次,要掌握工程进展中的具体情况。指导和推进工程的顺利完成。再次,定期验收工程的竣工情况,对不符合规定的要限期整改到位。
六、统筹项目管理
发挥联动效应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是两部和省政府共同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由省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为切实加强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领导,成立江西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由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省监察、审计、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农业、卫生、水利、交通、环保、建设、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各市、县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各级政府要建立由“政府主导、国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土地整治。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省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作为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主要责任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要求,各负其责,多措并举,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确保示范工程的
顺利进行。
2、以县为基本责任单位,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项目所在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建设的规划、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使用管理和完成建设目标任务负主要责任。并成立乡镇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充分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协调市县和乡镇的具体事项。
3、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投入力度。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的要求,加快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修编,既考虑长远,又立足当前。省、市、县都要认真编制好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同时要按照省部签订的协议,切实抓好全省和项目所在县(市、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示范项目三年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等。各地要根据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统一使用的原则,在市、县分成部分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实际情况,统筹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交通、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等相关涉农资金,积极拓宽农村土地整治资金投入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治,鼓励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投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4、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各地要将增减挂钩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统一管理,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尊重民意,有效整合农村建设用地,改变过去 “散、乱、差”的局面,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周转指标和节余指标的管理,保证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
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项目建成后,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和“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要求,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区可引进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一条龙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体制。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6、完善制度和推进专业机构及队伍建设。结合我省土地整治工作实际,围绕制度设计、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三个方面,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标准、制度体系等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和拓展土地整治的内涵,建立政府奖励和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土地整治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精通业务、作风
优良、纪律严明的专业队伍。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强从业队伍管理,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从业队伍素质。
七、专项资金引导
整合涉农资金
(一)资金来源
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计划总投资48亿元。分别由中央政府投入24亿元,省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配套资金24.4亿元。其主要构成为中央分成的新增费、省级返还地方留成的新增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同时整合其他部门相关涉农资金以及吸纳社会资金和农民投工投劳等进行补充,确保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程资金足额到位。
(二)资金整合
根据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统筹各项土地资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请示》的文件精神,按照以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引导,带动地方统筹其他土地整治资金投入,对各类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其中新增费是专项用于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耕地开发等相关支出。在中央政府安排24亿元资金的同时,地方配套资金可按因素法统筹分配新增费和地方分成的新增费等方法解决。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可以从国
家分配和地方留成的新增费中优先配套安排农村土地整治的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支出。
积极搭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平台。编制和确定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规划以及计划,引导和带动涉农资金的重点投向。各相关部门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效”的办法,以土地整治资金为主体,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项目区建设,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以县级自主整合和统筹安排涉农资金的工作模式,大力促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积极探索涉农资金整合的运作模式,以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为纽带,对大小项目资金进行捆合,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充分发挥资金的叠加效应。完善对涉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做到“专户、专账、专用”的要求,从而达到对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的保障作用。
(三)资金使用
各级政府要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办公经费予以保障。对中央资金和涉农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分别制订新增项目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分配、拨付、管理、监督等各环节工作。由县领导小组按审批后的实施方案、到位配套资金、上资金使用情况审计报告等材料,向省财政和国土资源部门申请资金,经省财政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后,由省财政拨付至县财政,由县财政按进度拨付至工程指
挥部。
工程指挥部要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做到专户存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严格按预算支出范围使用,严格财务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挪用和截留土地整治工程专项资金。
示范建设工程款的拨付,应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经过审核后,由工程指挥部负责批准和拨付。如果由村民直接参与施工的,要共同签字确认完成工程量,最后由工程指挥部签付工程款。
县领导小组应加强对示范建设资金统计监测,派专人负责全面跟踪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按月度或季度逐级上报。最后,省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要及时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项目预拨前期工作经费具体管理办法,规范工作程序,落实监督措施,保障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确保完成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项目资金的中央财政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分三次拔付。首次,在项目立项批复后,将省级配套资金拔付给各项目实施县(市、区);第二次在项目实施时,待中央财政投资资金到位后,拔付中央财政资金的60%给各项目实施县(市、区);第三次,在项目竣工前,将中央财政资金剩余未拔付部分金额拔付给各项目实施县(市、区)。各项目实施县(市、区)的配套资金根据中央投资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拔付比例同期拔付。
项目实行质保制度,项目管理单位要将中央财政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的10%作为质保金。
八、严格要求
创新发展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营造开展土地整治的浓烈氛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高度重视。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利于充分挖掘农村土地整理复垦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破解建设用地保障难题;有利于扩大农村投资,激活农村市场,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2、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各项土地整治的具体措施。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及相关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综合协调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各设区市、县(市、区)要按照省里要求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落实以县级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统筹协调,确保项目实施统一步调,整体推进。乡镇要抓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宣传发动、工
作协调、矛盾调处等工作。
3、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大力扶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各地要明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工作通盘考虑,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地要根据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的侧重点,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加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创特色、出亮点,各设区市树立1-2个项目典型,起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示范效果。
4、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在土地整治中的作用。
必须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争取群众支持放在首位。对运作模式、规划设计、耕地整理、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全程吸收群众代表参与,通过公告、听证、公示、票决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组织和农民对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每个项目必须得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才能实施。要创造条件,让当地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扩大农民在当地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O一O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