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武威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2019-05-13 18:4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一五”武威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一五”武威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篇:“十一五”武威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十一五”武威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十一五”期间,在武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威市工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和宏观政策机遇,克服金融危机冲击、资源环境条件约束等不利影响,武威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是武威市工业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尤其是2010年,武威市工业经济厚积薄发,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效益大幅提高的良好格局。

一、“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总量不断扩张。2010年,全部工业户数已达到6931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86户,比2005年净增5户;总资产达145亿元,比2005年增长72.39%,主营业务收入85.29亿元,比2005年增长1.43倍。企业在户数不断增加的同时,规模不断上升,2010年武威市大中型企业扩大到11 户,比2005年净增5户,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8亿元;比2005年增长1.03倍;总资产达88.79亿元;比2005年增长1.27倍。

(二)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末,武威市工业增加值仅为25.75亿元。经过五年的发展,到2010年末,武威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0.47亿元,比2005年增长1.35倍,年均增速为18.62%(现行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0.01亿元,比2005年的17.9亿元增长1.79倍,年均增速22.8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43%,比2005年的20.6%提高5.8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56.32%上升到2010年66.06%,工业在武威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

(三)主导产业构架形成。2005年武威市工业除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较为突出外,其他行业分布较为分散,主导产业不明朗。经过“十一五”发展,武威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分布趋于集中,构架逐渐明晰,形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六大支柱产业的工业格局。2010年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依次为75236.7万元、152609万元、58472.1万元、31382.9万元、23188万元、51464.3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分别为14.75%、29.92%、11.46%、6.15%、4.5%、10.09%。

(四)非公有制工业不断壮大。经过5年的资本积累、经验积累和市场探索,一批非公有制工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05年,武威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105户,到2010年上升到159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5.48%,5年净增54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了11.54%;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23户,培育了张义面粉、红太阳面粉、天祝玉通碳化硅、张掖响水河煤业集团武威洗煤有限公司、古浪鑫淼公司、达利食品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二是生产发展快,社会效益好。武威市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6.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69%,比重比2005年上升了5.27个百分点,并成为武威市财源建设和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2010年仅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上交税金27538.7万元,占大口径财政收入的21.25%,从业人员4.38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2.64%。非公有制工业为财政增税、农民增收、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新产品不断涌现。五年来,随着工业基础建设的加强,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张,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武威市原煤产量达246.48万吨,比2005年增长1.1倍;小麦粉产量达185.91万吨,比2005年增长1.19倍;配混合饲料27.89万吨,比2005年增长6.7倍;碳化钙15.74万吨,比2005年增长1.87倍;水泥产量达到53.5万吨,比2005年增长35.79%。新增产品不

断涌现,与2005年相比,武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工业产品20多种,其中产量较大的产品有铁合金

5.25万吨,钢材1.73万吨,石墨及碳素制品9.26万吨,多色印刷品产量7.85万对开色令等产品。??据质监部门统计,2010年武威市有41户企业通过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20户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0户企业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2户企业22项产品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45家企业45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工业产品质量标准覆盖率达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合格率达到98.5%。

(六)园区集聚效应和平台作用凸现。2005年以前重点是对园区进行勘察设计,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建章立制,夯实园区基础的阶段,经过“十一五”期间发展,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功能逐渐提升,招商引资企业、园外企业纷纷进园落户,园区集聚效应和平台作用更加突出。到2010年,形成一定规模、基础较完善的工业园区有:武威城东工业园、黄羊食品工业园2个省级工业园区;民勤红沙岗工业园区、古浪精细化工工业园区、民勤县城东沙产业工业集中示范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示范区、天祝县金强工业园区、天祝县炭山岭生态工业园区7个县级工业园区。园内入驻企业46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工工业企业76户,实现增加值35.22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70%以上,上缴税金突破3亿元以上,工业园区已成为武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就业者的基地和创业者的舞台。

(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五年来,武威市工业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狠抓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节能降耗工作,抓企业监测和技术创新,把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提升企业的效益上。一是依靠市场竞争,提高职工的市场意识、责任意识,在发展生产中提效益,向流程管理要效益。201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96255元/人,比2005年增长76.28%;二是强化流通环节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企业产成品库存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仅达到11.17%,比2005年下降1.72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比2005年加快0.77次/年,达到2.25次/年,资金的使用效益稳步提高;三是强化成本控制,提高企业运营质量。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5亿元,比2005年增长2.46倍,年均增速28.18%,主营业务成本为93.28亿元,比2005年增长2.25倍,年均增速为26.58%,比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低1.6个百分点,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增强了企业的获利空间。2010年仅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34798.8万元,比2005增长了2.68倍,年均增速为29.77%,增殖税达到44667.1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2.11倍,年均增速为25.47%。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年提高,到2010年达到137.77%,比2005年上升了31.2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二、“十一五”工业发展的启示

(一)项目建设是工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项目为载体。“十一五”期间,武威市按照发展抓项目的要求,从自身优劣势的转换中发现好项目,从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变化中捕捉好项目,从产业链的延伸中开发好项目,从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取向中运作好项目,建成一批能够带动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的好项目大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武威市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园区建设是工业发展的载体。园区建设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投资的洼地。对辐射带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升武威市科技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作用巨大。“十一五”期间,武威市进一步明确园区职能定位,整合盘活园区资源,将开发区建设与新材料工业园区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依靠科技力量的发挥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使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城市扩张的推进器。特别是注重做好优势产业的拓展、延伸、接续、衔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以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形成园区鲜明的专业化特色。也使园区成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农产品深加工的基地,工业对农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对外合作是工业发展的助推器。解决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制约问题的最根本途径,是顺应资本流动和工业扩张的趋势,最大限度地实行开放政策。“十一五期间,武威市坚持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并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更加主动地走出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姻合作,形成以优质资产为纽带,强强联合,资源、销售网络、管理机制等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把自身资源优势和投资者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优势有效对接起来,找准互利共赢的结合点,成功引进达利食品公司、今麦郎食品公司、山东威龙葡萄酒有限公司、甘肃电投日新应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电投辰旭凉州太阳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节能甘肃武威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太西煤集团等企业。有效解决了武威市工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有效地改善了工业发展的技术、人才问题。催生一批延伸产业、企业的发展,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四)宏观调控和服务是工业发展的保障。”十一五“期间,武威市工业发展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武威市各级政府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密切关注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变化,通过发布预警信息,引导企业加强物流及存货管理,合理控制库存,妥善应对价格波动,避免了工业生产出现大的波动。同时,树立服务就是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加强政务服务建设,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政务服务。加大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的查处力度,促进各部门、各单位自觉围绕工业发展大局,主动贴近,搞好服务,形成人人关心工业、支持工业、服务工业的浓厚氛围。使武威市工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重考验,各年份保持了2位数的增速。

三、对”十二五“武威市工业发展展望

回顾”十一五“,武威市工业整体上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质量有所提升。一方面,武威市形成了较具规模的工业生产能力,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强,工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另一方面,武威市工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工业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十二五“时期是武威市工业化推进的关键时期,不仅要继续进行工业数量的扩张,还要实现工业质量的提升。同时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快速推进工业发展面临资源的压力;二是环境约束增强,面临低碳经济转型的压力;三是传统比较优势渐失的挑战。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实现工业在量上的迅速扩张。紧抓国办进一步支持甘肃的政策和金武一体化的契机,把项目继续作为促进工业大发展的突破口,重点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清理、项目跟踪服务,重点项目落实。把已具雏形的项目作为主攻方向:一是能源工业。主要以发展: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火电,煤炭以及以煤炭集运中心为依托的洗煤工业等项目。二是化工工业。主要以发展:鑫淼精细化工、焦化产品、离子烧碱、氟化盐、氢氟酸等项目。三是装备制造业。主要以发展:光伏组件、风机制造、路灯、电动自行车、LED衬底片等项目。四是材料工业。主要以发展:铁合金、碳化硅、水泥、金属硅、多晶硅、硅胶、石墨、碳素等项目。五是食品工业。主要以发展:白酒、啤酒、葡萄酒、啤酒麦芽、面粉饲料、小食品等项目。使项目建设真正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是武威市工业能否真正实现”后来居上“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提升武威市工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因此,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武威市

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十二五“时期,尽快制定和完善技术创新各项措施;为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并赢得市场创造条件。

(三)加快产业升级。一般来说,产业升级有三种形式。一是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二是在产业链上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领域延伸。三是创建新兴产业。”十二五“时期,加快产业升级。一方面必须改变武威市的简单加工制造业的现状,延伸制造业的价值链,如开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和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培育武威市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相结合,推动产学研结合,把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武威市的先导产业和支柱性产业。

(四)处理好节能降耗与工业发展的关系,确保武威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由于工业总量扩张形成的武威市重化工业占有较大份额的格局一时难以扭转,”十二五"时期,节能降耗与工业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今后对武威市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措施,不能搞一刀切,要分层次,有保有压,对工业总产值总量较小,而能耗大的企业,要提高降耗政策门槛。对工业总产值总量大,而能耗相对较小的企业,政府要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其正常或满负荷生产,把因实施节能降耗措施而影响武威市工业发展速度的因素减到最低。

(五)推行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是推行清洁生产。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导向,强化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抓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把调整结构作为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着力点,优先安排低能耗、少污染的清洁生产项目。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资源开发类企业、能源消耗和工业废弃物排放量大的企业为重点,创建循环型企业。三是倡导资源节约。强化节能管理和能源利用监测工作,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做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四是防治工业污染。强化企业环保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有效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全面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

第二篇:2011年武威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武威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2-4-9 8:45:05 来源:武威市统计局 2012年03月22日

2011年,武威市紧紧围绕工业“跨越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产业支撑,抓工业项目突破,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强化领导责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武威市工业经济在连续几年较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也存在产业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资金、用工制约等问题。

一、2011年工业运行情况

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1年,武威市工业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和培养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努力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0.54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20.46亿元,同比增长103.31%。一是大中、小型企业同步增长。在武威市10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0.1%。实现工业增加值17.56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9.02%;规模以上小型企业达98户,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9.9%,实现工业增加值42.97亿元,同比增长25.12%,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0.98%,比大中型增速仅快0.42个百分点。二是轻工业仍然是武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2011年武威市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1.78亿元,同比增长27.1%,而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8.76亿元,同比增长22.7%,比轻工业增速低4.4个百分点。

2、重点行业贡献突出。2011年,武威市规模以上2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90%的行业呈增长态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13.7亿元,增长34.6%;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9.67亿元,增长29.8%;食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04亿元,增长34.4%;饮料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31亿元,增长2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2.83亿元,增长22.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7.07亿元,增长20.67%。这六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85.2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2.37个百分点。

3、非公有制经济呈超常发展态势。2011年,武威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42.62亿元,同比增长28.1%,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7.92亿元,同比增长18.2%,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速比公有制工业企业增速高9.9个百分点,对武威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0.4%,工业增长大多来自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拉动。非公有制工业已经成为拉动工业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财源建设、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非公有制工业从业人员2.63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9.21%。

4、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11年,武威市工业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以节能降耗为突破口,抓企业监测和技术创新,把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提升企业的效益和质量上。2011年,武威市规模以上企业中实现利润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27%。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达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75%,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到0.79亿元,同比下降10.38%。一是强化竞争意识,在发展生产中提效益,向流程管理要效益。从规模以上企业看:全员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达到140801元/人,同比增长11.33%;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9.61%情况下,企业应收帐仅增长9.38%,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长46.11%,分别比主营业务收入低70.23、33.5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速度达到3.41次/年,同比加快1.23次,资金的使用效益稳步提高;二是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2011年,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22.18%,同比提高15.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由去年同期的70.43%降为67.85%,下降2.58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0.03%,同比上升了26.39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5、对社会贡献率提高。2011年,作为武威市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工业,对武威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8.64%,拉动武威市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01个百分点。实现增值税3.23亿元,同比增长28.62%,为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8万人,增长25.03%,为转移武威市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工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结构层次偏低,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2011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7.5%,比2010年上升3.78个百分点,重工业中仅原材料工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到全部规模以上重工业的72.4%,重工业中高加工度工业发展滞后,工业结构层次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重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占比不断提高。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重工业的44.7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34.4%。从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以重化工业加快发展为主的,这符合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然而,武威市重化工业化的推进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点,资源消耗高、节能降耗难度增大。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慢。2011年,武威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0.3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3%,低于武威市平均水平42.3个百分点,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0.64%。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0.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04%,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速低29.13个百分点,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6%。从科技投入看,武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有户,科研经费投入为万元。

(三)资金困难依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羁绊。2011年以来,央行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紧缩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票据贴现难度进一步加大,流动资金越发紧张。据25户企业景气问卷调查资料显示,选择流动资金很紧张(缺口20%以上)的占20%、选择紧张(缺口1-20%)的占24%,48%的企业资金基本正常,仅有8%的企业资金宽裕。为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中央、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解决融资难的政策与措施,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小微企业获得借款依然较难。2011年,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可为企业担保贷款7.8亿元,实际到年底仅为28户企业担保贷款2.53亿元,主要是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担保公司为有些企业的担保,银行不予认可,使一些较具发展前途的企业步履维艰。

(四)成本增加影响企业效益改善。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79.61%,但产品销售成本也同时增长了85.36%,比收入增速高5.7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成本占产品销售收入的88%,所占比重提高了2.7个百分点,主要是原材料、燃料上涨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所致。一些小企业,由于用工环境、用工条件没有优势,较难吸引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用工短缺,人员流动快,影响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为解决缺工问题,企业普遍采取增加工资薪酬等措施吸引求职者,使生产成本有所上升。虽然企业采取多种举措积极应对招工难问题,但收效甚微。

三、2012年工业展望及建议

2012年是武威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年,武威市加快工业发展的理念持续增强。近两年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业、能源项目逐步将投入生产,发挥效益。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正在谋划、引进、对接当中。为确保完成2012年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工业档次,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武威市工业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武威市工业提档进位和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必由之路。在产能扩张的同时,必须以经济、社会效益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把抓投入、抓技改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升级工业整体结构。二是调整产品结构。产品结构转换对能效的影响非常大,产品加工程度的提高和产品价值的提升是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从武威市工业发展现状看,产品结构的转换比产业结构转换的难度小得多。武威市主要高耗能行业,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都存在着产品档次不高,粗放加工为主的情况,急需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层次,进一步延长产品加工链。

(二)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一是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完善人才支撑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多渠道的人才引进机制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凡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高新技术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要保证用地计划,优先办理用地手续。三是加强宏观指导。尽快研究制定武威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细化服务,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一要加快建设适应工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相应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简化办理程序,争取让更多工业企业能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二要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大政府资金引导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完善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创业(风险)投资和金融资本为主体、民间广泛参与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三要创新融资模式,对民间借贷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允许经营良好、管理规范的民间资金作为主流资金的有效补充,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四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支持小额贷款担保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工业企业的融资环境。

(四)加速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全力做好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及时准确地做好劳动力供需双方的信息发布,让各个层次的供需双方都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做好企业用工动态监测。根据各县区产业结构、劳动力资源分布情况及企业用工情况,对企业的用工需求调查摸底,引导用工单位及时做好招用工规划。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为企业招工、城乡劳动者择业提供服务平台。二是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严格执行《劳动法》等有关法规,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企业要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按照有关规定给员工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和相应的工资、社保等回报和保障,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职工要主动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树立主人翁意识。三是改善福利待遇。企业要积极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水平,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劳动者能安心尽心工作。同时,积极创造有利于务工人员成长的发展平台,打造有利于他们干事创业的环境,使他们有归属感、成就感。四是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要加强宣传引导、转变本地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帮助本地劳动者理性选择是到外地打工还是在就地就业。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广泛宣传本地的发展形势,建立跨市域劳务引进机制,积极为企业引进劳动力。

第三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大发展战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着力点,积极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培育壮大高科技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就月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月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今年月完成工业总产值约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约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月完成工业总产值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约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

%。今年

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总额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因去年统计不全)同比增长

%。今年

月贸易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去年同期

万美元,同比下降

%,其中进口

万美元,去年同期

万美元,同比下降

%,其中出口 月

万美元,去年同期

万美元,同比下降

%。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是稀土矿冶产值税金增幅较大。充分利用今年第一季度天晴的大好时机,紧抓稀土分离和铁矿开采深加工的生产,随着稀 土、铁矿市场行情价格的回升,今年

月实现稀土产值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

%。二是铁矿石瓷土开采加工产值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

%。三是机械铸造电子产业今年

月实现工业产值约

万元,去年同期

万元,同比增长

%。

第四篇: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进入2010年以来,我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全镇企业1—5月份进出口总值为8450.4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8%;其中出口总值5352万美元,同比增长26%;进口总值3098.4万美元,同比增长60.6%。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长缓慢。虽然全镇工业企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但同比增速均较缓慢。

(二)项目进展不甚理想。一是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导致企业加快工业投入的信心不足,对上项目、赶进度持观望态度。二是高新技术等化工产业受政策性限制,准入门槛较高,项目立项、环评、安评等相关手续办理难度较大,项目上马面临诸多困难。三是资金短缺仍是制约项目投入的主要因素。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及时分析形势,研究问题,搞好对策指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调度,保持工业经济高幅增长,圆满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强对重点企业生产情况的监测,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企业把握市场动态,加强营销网络和营销机制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销率。

二、狠抓工业项目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发展契机,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加快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

项目,壮大企业规模,膨胀经济总量。继续实行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特派员作用,靠上指导服务,强化调度,加快推进,促其尽快投产见效。

三、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推进财政性担保公司成立进程,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争取股份制银行到我区设立机构、开展金融业务。深入开展银政企合作活动,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深化银企合作,促进银企互信。

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及创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结构调整。重点抓好全区技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借力高校和科研机构搭建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深入实施产业招商。一是以独特优越的地理环境,大力引进相关产业,增强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二是集中各类招商资源,实施全民招商战略,重点突出产业招商,“分线”突破,扎实推进,力求实效。

第五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从整体来看,我市经济始终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产销衔接良好,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继续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2004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1、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平稳的增长势头,工业生产总量创历史新高

在去年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工业仍处在快速平稳增长的平台上,工业生产总量创历史新高。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92.5亿元,同比增长20.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86.7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工业总产值的37.9%;实现出口交货值50.2亿元,同比增长41.4%。从每个季度看,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第一季度增幅为39.5%,第二季度增幅为37.1%,第三季度增幅为37.7%,第四季度增幅为33.3%,工业生产在克服了多种不利因素的环境下,继续保持快速平稳的增长势头。

2、各种经济类型中,三资企业增长速度最快

随着改制转机力度的加大,企业活力增强,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发展。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25%;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20.3%;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107.6亿元,同比增长31.7%;股份合作企业完成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36.2%;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产值28.9亿元,同比增长2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5.4亿元和

29.5亿元,同比增长59.3%和52.9%,增速居各类经济类型首位。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这四大经济类型,依然是我市最重要的经济类型,它的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2%。

3、主导行业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近年来,随着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轻工业的发展一直快于重工业。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0多个行业大类中,全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十多个行业,主要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针纺织业(47%)、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2.74%),其次为造纸及纸制品业(20.2%),印刷业(16.83%)。

4、销售增速快于生产增速

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0.3亿元,同比增长36.2%,而同期的现价工业产值增速为33.3%,销售增速快于生产增速2.9个百分点。产销衔接保持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47.3亿元,同比增长33.2%,产销率达97.4%。

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基本保持不变

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规模以上企业效益报表上看,2004年销售收入增长36.2%,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亿元,同比增长45.1%,利润增幅高于同期销售增幅。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基本保持不变(163.72),但低于金华各县市的平均水平(178.52)。资本保值率较低(118.65),低于金华各县市平均水平(124.81),资产负债率较高(61.53),高于金华各县市的平均水平(60.64)。

二、工业保持良好运行的主要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仍较为宽松

今年以来,国家采取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促使国民经济既快又好的平稳向前发展;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解决部分行业盲目投资、重复扩张的问题,适时适度,有力有效,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显而易见,宏观调控的目标仍然是把发展放在首位。针对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的投资过热,国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行业加大了整顿的力度,对我市工业经济产生了一些冲击,但是对涉农产品、交通能源国家仍然加大扶持力度,宏观调控有升有降、有压有保。对我市大部分不属

国家重点调控行业来说,宏观调控的环境仍较为宽松,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企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经过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条件的改善,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明显的区位优势,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便于承接外部资本转移和产业的转移,推动投资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新增审批项目167项,技改总投资额32.5亿元,为今后的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动。

3、重点骨干企业的增势迅猛,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市委市府“扶优扶强”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市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全年工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35家(去年19家),其中同比增幅在40%以上的有15家,工业总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0家(去年63家),其中同比增幅在40%以上的有35家。累计销售收入超亿的企业有30家(去年19家),创利润总额千万元的企业有13家(去年8家),其中创利润总额超3千万元的企业有2家。

4、私营、“三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力支撑

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机制灵活的优势逐步显现,已在我市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414家完成工业产值107.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7.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2%。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三资”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独领风骚,“三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41家完成工业产值3.7亿元,增长54.9%,增速居各所有制企业首位。同时,有限责任公司继续保持强劲的扩张势头,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全市

规模以上有限责任公司65家完成工业产值28.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量的15.7%。

5、外贸出口拉动工业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随着近几年我市外贸的迅猛发展,短短几年,我市就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每天近千个集装箱发往世界各地,一些主要行业出口增长幅度超过前几年,如纺织品出口增速达41.8%,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出口增速达25.13%。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日趋紧缺的电力供应,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电力供应形势日趋紧张,受电力紧张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供货难保证,外贸难接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建材、化工、冶金等高耗电行业面临的形势就更加严峻,并给需连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相当大的安全隐患。2004年全市工业用电量15.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缺口约4.5亿千瓦时。尽管企业自备电源暂时缓和了企业用电紧张的问题,但自备电源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自备电源达不到一些企业的技术要求,从而影响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随着我市工业新项目的继续投产,部分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2、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从去年开始,冶金、建材等基础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煤炭、钢材、水泥等原辅材料均保持较高价位。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增幅低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增幅,这种差价,对于加工业为主的我市工业企业则要承受巨大的价格压力,原材料价格上升,但下游加工企业的产品大多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产品调价幅度有限,企业难以消化原材料涨价因素,利润空间受积压。

3、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土地指标受到严格控制,工业用地的指标也不例外。许多需要扩大再生产的企业拿不到土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项目的建设,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并且,土地供需矛盾使招商引资的难度增加,限制了一些外地企业的流入,也使本地的一部分企业流出,影响了我市工业增长的潜力。

4、资金供给制约企业生产

资金供求矛盾依然突出,银行商业化以来,效益好的企业资金供给较为宽松,但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今年4月份开始,央行限制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适度控制信贷增长,企业的筹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市工业外向依存度高,加工工业比重大,出口退税率下降后,外贸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同时两项资金占用居高不下在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表现尤为严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18.3亿元,同比增37.8%。

5、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不高,劳动生产率偏低

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6家,总产值186.7亿元,户均产值2890万元/家,低于永康的4705万元/家,兰溪的4684万元/家,东阳的4060万元/家,浦江的3045万元/家。劳动生产率39150元/人,居金华各县市的较低水平。

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思考

1、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保持工业增长的良好势头。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变化,积极研究解决生产要素供求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尤其要针对能源、原材料、运力紧张等问题,加强协调,保证生产需要。

2、加快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些积极进展。尤其是近两年,工业经济的速度,质量,效益均有较大提高。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走出一条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尚存在诸多不适应发展要求的矛盾。因此,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提升产业素

质,优化产业构成,逐步降低产业结构低层次、低附加值的资源型以及高耗能型工业的比重,化解资源紧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方面可能造成的风险。

3、密切银企关系,增强企业的供血功能。银行要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增加企业发展后劲,特别是对一些市场前景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技改资金上给予大力扶助,力争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壮大我市工业经济。

4、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完善企业家成长机制。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经营者提供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打破平均主义、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的束缚;要搞好人才工程建设,在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为推动工业化进程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同时抓好企业家的培育工作,依靠市场手段建立企业家成长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有开拓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以优惠的政策招揽人才,以宽松的外部环境留住人才。

5、引导企业做好产销衔接工作。当前,因煤炭,石油,钢材等原材料上涨面拉高了中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一不利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降低产成品存货,减少产品库存,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要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不适销的产品应进行限产或停产压库。

下载“十一五”武威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一五”武威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1~11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信息来源:中国船舶报2011-12-26 2011年1~11月,我国船舶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造船完工量持续增长。但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航运市场持续低......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县工业战线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实现首季“开门红”目标,加大各项工作推进力度,加大生产要素......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从今年上半年XX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增大。XX企业积极应对生产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等挑战,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12)

    2012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今年来,特别二季度以来,在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受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和国内外有效需求下滑双碰头及流动性短期紧缺等因素影响,企业订单......

    5月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1-5月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快速增长,1—5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4.86亿元,同比增长7%,较上月提高2.1个......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12)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2012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今年来,特......

    2016.3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平稳运行 弛而不息 ——2016年一季度海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海门全市上下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推......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我区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一季度规模企业生产情况。XX年,**区规模企业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45.38亿元,比XX年增长22%;计划完成规模企业增加值13.2亿元,比XX年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