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森林资源智能监测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十二五)
森林资源智能监测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
课题思路(讨论稿)
一、研究目的、意义
1、新一轮二类调查将于2013年-2014年开展,需要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智能化、网络化、流程化、标准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应用。
我省将于2013年-2014年开展全省第4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本底调查(二类调查),该调查成果将全面服务于全省及各县(市)、林场的各项林业规划设计、森林生态建设等工作,是林业部门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
目前来说,2、如何评价森林资源对广东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所做的贡献?需要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做出更为精确地、直观地、程序化的评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篇: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资料
中国森林生态价值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王宏伟、霍振彬、宋力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向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由于森林所提供的有形产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 而其生态功能是无形的, 缺乏成熟的直接可以交换的市场,其价值量化也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积累来支持,评估难度大,因此往往被忽视。但由此导致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使得森林结构失调、林分质量下降、森林综合效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时,缺乏科学的、客观的价值参考依据。
1.国内外研究进展
目前国外有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 包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划分、服务价值评估以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专题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千年评估工作组(M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方法开始逐渐成为主流评估方法,这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性地对生态系统及其对人类福利的影响进行的多尺度综合评估。
我国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也十分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明确了森林经营者有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权利。在我国相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管理规定及评估技术规法中也都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和解释。其后,随着国外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内涵和价值评估方法的引进,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工作在国内陆续展开。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于05年成立了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研究中心,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将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国内外的有关科研成果相结合,积极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市场的认可。
我们研究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的评估,是在资产评估的范畴内研究的,因此,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首先应该符合资产的定义才能作为资产进行评估的对象,即“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的评估,首先要确定评估的目的,明确资产评估的范围,是评估存量的森林生态价值,还是评估的森林生态功能在未来提供的服务价值,或者是兼而有之。分清这点,是做好森林生态价值评估的前提。
本文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指标,并提出了目前我国常用的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价值评估的方法。
2.评估指标的选择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森林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分解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中,经济价值包括林木生产和林副产品价值;生态价值主要包括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维护和防风固沙等;社会价值主要包括森林游憩、观光旅游、科考探险和增加就业机会等。2.1经济价值
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产品,还能生产丰富的非木质林产品,包括干鲜果品、木本油料、药材、工业原料、林产化工产品、森林食品等,满足人们物质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用品的重要来源,能够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其评估的方法亦有相应的评估准则和规定,这里不再赘述。2.2生态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森林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条件,人类的产生、进化和发展都与森林生态系统息息相关,因而具有生态价值。在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大小时,首先要确定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类生态服务功能项目。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森林生态服务的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固碳释氧、净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6个方面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估。2.3社会价值
森林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资源,同时还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有限的自然美学资源,它的历史、文化、美学、休闲等方面的社会价值同样非常丰富。森林具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珍贵的历史遗迹、耐人寻味的自然艺术、丰富灿烂的文化内涵和健康疗养的功能,满足人类的生理、心理、精神、旅游、休闲、娱乐和健康保健等多方面的社会需求。3.评估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方法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态服务功能物理量的计测,然后是其经济价值量的定量评估。3.1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3.1.1涵养水源价值
森林涵养水源价值量的评估方法较多,但它们存在共同之处,就是评估步骤都是先确定森林涵养水资源的数量,然后再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得“水资源”价值。对于森林涵养水资源数量的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水量平衡法
森林拦蓄水源的总量是降水量与森林地带蒸发散量的差,该方法计算的森林涵养水源量是最科学合理的,但在实际中林木的蒸发散量需要多年乃至数十年的的观测数据。
其计算公式:
V= w×(1-K)×S×P 式中:V————涵养水源的价值;
S————森林面积;
w————年平均降水量(mm); K————蒸发散系数(%); P————所评估地区当地水价。
公式中的w×(1-K)×S即为森林拦蓄水源的总量,所计量的内容包括削洪补枯、降水储蓄、净化水质。
(2)径流深法
利用所评估项目区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计算涵养水源量。其计算公式:
V = w×S×P
式中:
V———— 涵养水源的价值; S————森林面积;
w————年平均径流深(mm)P——所评估地区当地水价。(3)森林土壤蓄水法
采用森林土壤蓄水法确定森林涵养水源的贮水量,计算其价值的公式为:
V=∑si.hi.ti ×P
i=1,2,3,…,n
式中:
V——涵养水源的价值;
si——第i种土壤的面积;
hi——i种土壤的的深度(m); ti——i 种土壤的的粗孔隙率(%); P——所评估地区当地水价。
森林土壤蓄水量法评估森林涵养水量,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测定的大孔隙(或粗孔隙)持水并不是土壤蓄水的全部水量,计量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小于森林涵养水源的总量。
(4)其他方法:
对于森林涵养水资源价值的确定,目前国内外广泛运用的是替代工程法。它是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等效于一个蓄水工程,而且该工程的价值是可以计算的,那么该工程的修建费用就可以替代那个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从而间接地测知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替代技术方式有蓄水工程费用法(水库)、电能生产成本法(电站)、海水淡化费用法(海水淡化设施)、平均生产成本费用法(区域性或全国的工程费用均值)4种。这4种方法实质是将物理量转换为价值量所采用的价格参数,而物理量的计算除水量平衡法、径流深法、森林土壤蓄水法外,还有毛隙孔法等。
根据我公司的评估实践,森林涵养水资源物理量的计算,水量平衡法、径流深法在操作上最为简便易行。将物理量转换为价值量时,宜采用评估项目当地的商业用水价。3.1.2固土保肥价值
森林固土保肥的价值主要包括森林减少土壤侵蚀价值和森林减少土壤肥力流失的价值。(1)固土减淤价值:
假设将森林皆伐会导致土壤的流失,流失掉的泥沙会淤塞河道,使防洪清淤工程的工程量增大,利用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差值和泥沙输移比值计算土壤的流失量,再通过清淤工程费用计算固土减淤能力价值。
其计算公式:
V =S×D×T×P 式中:
V———固土减淤价值; S————森林面积;
D——— 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差值; T————泥沙输移比值(%); P————清淤工程费用。
森林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评估方法还有农作物产值替代法、林地经济效益替代法、土地价格差法。
(2)保肥价值:
森林水土流失的同时也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如N、P、K等,减少土壤肥力流失的价值等于同等肥力化肥的价值,即按照有林地比无林地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中N、P、K的含量乘以N、P、K肥市场售价折算后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如下:
K V =D×S×(∑W i/ Ti×Pi +M×Pi),(i=N ,P ,K)
i=N
式中:
V————保肥价值;
D————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差值; S————森林面积;
Wi————单位森林土壤中含纯N、P、K量;
T i————化肥中含纯氮(N)、磷(P)、钾(K)的比例(%); M————单位森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Pi————氮(N)、磷(P)、钾(K)化肥及有机质价格的市场销售价格。3.1.3固碳释氧价值
森林与大气的物质交换,主要是 CO2 和O2 的交换,确切地说,是固定并减少大气中的CO2 和提供并增加大气中的O2,这对维持地球大气中的CO2 和O2 的动态平衡,减少温室效应及提供人类生存基础,有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产生很大的经济价值。
固碳释氧的价值评估先计算出森林固碳释氧的物理量,然后再计算其价值量。目前固碳释氧物理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来计算固碳释氧量;二是实验测定森林每年固碳量,即实测法;三是根据数学模型来估算森林每年固碳释氧量。固碳(CO2)的价值量计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人工固定CO2成本法、造林成本法、碳税法、避免损害费用法;释氧的价值量计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工业释氧法,造林成本法。
(1)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结合碳税法计算森林现有植被的固炭价值: 其反应式为:
CO2(264g)+H2O(108g)→O2(193g)+葡萄糖(180g)
多糖(162g)
其计算公式:
V =W/ T 1×a×b×T 2×P 式中:
V————固碳价值; W————森林总蓄积累量;
T 1————蓄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 a————木材比重; b————固定二氧化碳常数; T 2————二氧化碳中的纯碳比例; P————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
注: 计算森林今后每年可增加的固炭价值时,W为年蓄积净生长量。(2)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结合工业释氧法计算森林每年的释氧价值: 其计算公式为:
V =W / T×a×b×P
式中:
V————释氧价值; W————年蓄积净生长量(立方米/年); T————蓄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 a————木材比重; b————植物释氧常数; P————制氧价格。
(3)森林土壤(包括枯落物层)的固炭价值:
V = W×S×P
式中:
V————土壤碳储量价值; W————区域土壤储碳平均值; S————森林面积;
P————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3.1.4积累营养物质价值
K V =S×W/ T×a×∑W i/ Ti×Pi,(i=N ,P ,K)
i=N
式中:
V————林木营养物质积累价值; S————森林面积;
W————年蓄积净生长量(立方米/年); T ————蓄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 a————木材比重;
Wi————林木含纯N、P、K量;
T i————化肥中含纯氮(N)、磷(P)、钾(K)的比例(%);
Pi————氮(N)、磷(P)、钾(K)化肥及有机质价格的市场销售价格。3.1.5净化环境价值
森林净化环境的功能主要包括:(1)对SO2、NOx、HF、CL2等有害气体的吸收;(2)对粉尘(TSP)的减少及吸收污染物、灭菌、降低噪音和释放负离子等方面。森林减少酸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酸雨物质成分的吸收,这部分价值的核算可以利用估算减少酸雨损害的价值来实现。森林净化环境的估算的评估方法主要针对计算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和阻滞粉尘的价值的方法。(1)提供负离子价值
V=5.256×1015×S×H×P×(T-600)/L 式中:
V————提供负离子价值; S————林分面积; H————林分高度; P————负离子生产费用; T————林分负离子浓度; L————负离子寿命(分钟)。(2)吸收污染物价值
森林对污染物的吸收:面积——吸收能力法。其计算公式为:
V = Pi×(W1i×S1+W2i×S2),(i= SO2、NOx、HF、重金属)
式中:
V————吸收污染物价值;
Pi————消减SO2、NOx、HF、重金属的治理费用;
W1i————针叶林对SO2、NOx、HF、重金属的年污染物吸收能力; W2i————阔叶林对SO2、NOx、HF、重金属的年污染物吸收能力; S1————针叶林面积; S2————阔叶林面积。
此外,森林对污染物的吸收评估还有阈值法、叶干重估值法。(3)森林降尘的价值估算: 其计算公式为:
V= P×(W1×S1+W2×S2)式中:
V————滞尘能力价值; P————降尘治理费用; W1————针叶林滞尘能力; W2————阔叶林滞尘能力; S1————针叶林面积; S2————阔叶林面积。3.1.6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
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总体价值的评估采用市场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对森林潜在使用价值的评估采用支付意愿法。
(1)市场价值法:它是由森林生物多样性交易和转让或投标竞争中,直接形成的市场价格。这种价格尤其适合于一些动植物物种的引进和交易。该方法需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即具有森林生态多样性的实际市场价值,可进行市场交易。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生物多样性资源很少或不进行交易。
(2)机会成本法: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的使用都存在许多相互排斥的备选方案,为了做出最有效的经济选择,必须找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方案。资源是有限的,选择了这种使用机会就放弃了其他的使用机会,也就失去了其他获得效益的机会,我们把其他使用方案中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公式如下:
V=S×P
式中: V————物种保育价值;
S————林分面积;
P————单位面积年物种损失的机会成本。
单位面积年物种损失的机会成本划分为7级,3000元/公顷.年~50000元/公顷.年。
3.2社会价值评估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社会价值评估内容包括森林游憩和提供社会就业两个方面。3.2.1游憩价值
对森林游憩的评估方法研究较多,常用的有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和收益资本化法。
(1)旅行费用法:简称TCM法,它是比较流行的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法之一。利用旅游者的旅游成本来反映游憩地的价格,借以推算出对游憩地的需求价值。该方法从森林游憩产品的最终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旅游者前往某一森林游憩地所花费的旅游费用及时间机会成本、门票等,画出该旅游地的需求曲线,并计算出包括消费者剩余在内的经济价值。
(2)条件价值法:
此法是通过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测算游客对景观的平均支付意愿,并以此作为合理门票价格,从而获得森林景观资产评估值的方法。
具体公式:
Q;WTP;QV j1K1Q;j1K1AB1r1Cm1pm1r2
nkm1r1rnK2式中:
V—— 评估值
Q—— 年游客数量
Q;—— 评估前的年游客数量
K1.K2—— 评估前某
WTP;—— 评估前游客支付意愿 A—— 其他经营项目经营收入 B—— 其他经营项目经营费用
Cm—— 经营项目投资
pm—— 评估前社会平均投资利润率 r—— 本金转化率
n—— 森林景观资产经营期限
(3)费用支出法:费用支出法形成于20世纪初,自50年代后广泛应用于森林景观价值的经济评估。它是以效用价值论和消费者剩余理论为基础,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游客为获得森林景观服务而实际支出的各种费用作为森林的景观价值。
计算公式如下:
V=A·Nm
式中
V ——游憩价值
Nm——环境最大年可容纳游客人次数
A ——平均每人次游憩收益
其中,森林每年最大可容纳游客人数即森林游憩地的环境容量,是指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森林游憩地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量。3.2.2提供就业机会价值(略)
4.结论
鉴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非常复杂,至今对其功能的分类和评估方法尚不完善,国内外的学者也都在不断探索中。尽管在评估理论、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可以认为即使这样一个部分的估计的价值评估也有助于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了解,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政策的制定及生态功能区划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补充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物质量的测定精度和数据库,以及由物质量向价值量转化的计测方法、计测模型和有关参数的确定。
参考文献
[1] Daily G.Nature’s Services: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 [M].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1997.[2] Costanza R.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b, 387: 253-260 [3] 侯元兆,吴水荣.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与补偿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3).[4] 李文华,李芬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 2006,21(5).[5] 联合国千年评估报告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工作组 2005 [6]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5):607-613.[7] 周晓峰,蒋敏元.黑龙江省森林效益的计量、评估及补偿[J].林业科学,1999,35(3):97-102.[8] 周晓峰.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C].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9] 蒋延玲,周广胜.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估[J].植物生态学报, 1999,23(5):426-432.[10] 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45(1):17-22.[11] 赵同谦,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80-491.[12] 靳芳,鲁绍伟,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8).[13] 王晓俊.风景资源管理和视觉影响评估方法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6(3).[14] 王晓俊.森林风景美的心里物理学评估方法[J].世界林业研究,1995(6).[15] 黄艺.森林净化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效益估算方法初探.森林环境价值核算[M](侯元兆主编).北京.中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1~117.[16] 张颖.绿色核算——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方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7]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第三篇: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顺利完成,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 号)和《中央对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财预〔2015〕126 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机制,完成2015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组织开展2016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2015考核自查工作。对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号)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细则(试行)》(环办〔2014〕96号),各有关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提供2015县域自然生态指标、环境状况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相关数据及证明材料提交县环保局汇总(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见附件1)。县环保局对各部门上报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将相关资料录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填报软件”,编写自查报告,并按照要求及时将自查报告、资料光盘、相关证明材料以及监测报告等以正式文件(含电子版)报送省环保厅。
县域自然生态指标的统计数据为2014年年末数,环境状况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统计数据为2014年10月至2015 年9月。具体考核指标体系见附件1。
(二)2016年监测工作。按照环保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2016年监测工作。
1.地表水水质监测。地表水水质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监测断面为经环境保护部批准或核实认定的4个监测断面(将乐万全、水文站、积善桥、樟应)。监测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 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监测频次与时间为每月监测一次,每月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监测对象为经环境保护部核实认定的城区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漠村溪、龙池溪)。监测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化学需氧量以外的23项指标、表2的补充指标(5项)和表3的优选特定指标(33项),共61项;全分析指标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109项。监测频次为每季度监测1次,每年4次,每两年开展1次水质全分析监测。
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在县城建成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监测点位为经环境保护部批准或核实认定的点位。监测指标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等6 项指标。监测频次为采用自动监测的,每月有效监测天数不少于21天;采用手工监测的,按照五日法开展监测,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每年至少监测4次。
4.重点污染源监测。根据污染源类型执行相关的行业标准、综合排放标准或监测技术规范,同时做好监测过程及分析测试记录,并编制污染源监测报告,加强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监测对象为经环境保护部批准或核实认定的污染源。监测指标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1次,全年监测4次。对于当年纳入国控重点污染源名单的企业,应按照环境保护部有关要求开展监测。
三、职责分工
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环保局长任副组长,县环保局、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住建局、统计局、旅游局为成员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县环保局:负责本行政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完成监测任务,负责县域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对各相关部门上报资料进行汇总、审核,编写自查报告,按要求将相关资料录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填报软件”。负责向省环保厅提交本行政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报告。
县财政局:负责本行政区内考核工作的保障指导。负责统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县林业局:负责提供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等自然生态指标数据,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做好本辖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县国土局:负责提供土地利用信息等自然生态指标数据,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做好本辖区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县水利局:负责提供水域湿地、土壤侵蚀等自然生态指标数据,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落实“河长制”要求,做好辖区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水土流失防治。
县住建局:负责提供污水厂、垃圾处理场等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相关数据,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县农业局:负责提供草地面积等自然生态指标数据,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做好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
四、工作要求
(一)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数据与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挂钩,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确定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各自职责分工,确保监测、考核工作顺利实施。
(二)2015年为将乐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的基准年,请各相关部门对照考核要求,严格把关本部门上报数据。
(三)县环保局应做好2016县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安排,纳入工作计划。县环境监测站应按照要求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对不具备监测能力的监测项目应及时与省、市环境监测站沟通开展委托监测。
(四)县政财局应按照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有关要求,做好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安排,转移支付资金应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及形象工程建设和竞争性领域,应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所需费用列入预算。
(五)各有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共同推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维护辖区生态环境质量。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 印发《广西“十二五”规划实施 监测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
桂发改规划„2011‟1773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
印发《广西“十二五”规划实施
监测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处室、委属各单位,各市发展改革委:
为加强“十二五”规划实施,分析评价“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重大项目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剖析规划实施的成效、问题及原因,提出促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办法》要求,开展监测评估工作。现将《广西“十二五”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规划监测评估通知
政府信息公开选项:不予公开
(共印50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12月31日印发 录排:易江锋校对:谢燕
广西“十二五”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工作方案
(2011)
为加强“十二五”规划实施,分析评价“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重大项目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剖析规划实施的成效、问题及原因,提出促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办法》要求,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一、监测评估对象
“十二五”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工作的对象为: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自治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各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二、监测评估内容
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对规划指标进展、重大项目实施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测评估。
(一)指标进展:对34个主要指标的进展情况监测评价,列出指标完成进度表,评价哪些指标运行正常、哪些指标进展较慢,并提出警示。
(二)重大项目实施: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建设的重大工程和项目进行监测评价,列出重大项目实施进度表,评价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开竣工和投资完成情况,分析项目实施的成效和问题。
(三)主要任务落实:针对“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
任务,突出若干重点,评价主要任务落实的举措、成效和问题。
(四)促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根据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和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新要求,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自治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和各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监测评估,主要围绕上述四个方面进行。
三、监测评估方法
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指标和重大项目监测评估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主要任务落实情况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一般分析和典型事例相结合,增加典型案例分析。要以权威统计数据作为监测评估的基本依据。
四、组织方式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工作,各市各部门协作配合。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成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工作组,组长由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李彦平担任,委规划处、综合处、投资处、重大处和广西信息中心作为成员,规划处牵头,广西信息中心具体负责。工作组负责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监测评估工作,统筹协调自治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和各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监测评估工作。
自治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和各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监测评估工作,分别由规划编制各牵头部门和各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五、工作进度
2012年1月底,进行动员部署;
2012年2—3月,开展区内外调研,收集整理资料;
2012年4月,撰写监测评估报告;
2012年5月底,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报告。
六、经费保障
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监测评估工作,在委项目前期经费中安排解决。自治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和各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监测评估,由各牵头部门和各市统筹安排。
第五篇: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环境条件,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的资源,不仅包括实物型生态产品,还有更多类型的非实物型的生态系统服务[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物种所产生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支持作用的状况和过程,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2].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以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获取有一定难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国外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大范围评价某一类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方面,Costanza等人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17种类型来进行评估,并以货币的形式对其服务价 值 进 行 估 算[3].随 后 多 位 学 者 基 于 此 方法,对 世 界 各 地,不 同 类 型 的 区 域 开 展 了 研究[4-8].近年来,部分学者又引入了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如GIS方法,元分析和价值转移方法,效益转移方法,多目标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开展了研究[9-12].在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多位学者分别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等的区域,基于不同的方法,评估研究了其生态服务价值[13-1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尤其是京津地区缺水的重大战略工程与基础设施[19].2014年11月,丹江口水源区正式开始向北方输水,研究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水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划定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所涉及到搬迁的区域,即库区加高后可能被淹没的区域,将其定义为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据此确定水源区所在的行政区域包括陕西省境内的白河县,河南省境内的淅川县和邓州市,以及湖北省十堰市全域。获取水源区行政区所在的DEM数据,本研究采用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的SRTM 90 m空间分辨率DEM,通过水文分析,提取核心水源区流域范围及各个子流域边界,如图1.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2.1估算方法确定
目前,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有很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评估方法,大多数来源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
目前较为常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象市场价值法3大类,每类评价方法都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费用支出法、条件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20-21].谢高地等人依据Costanza提 出的生态服 务价值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运用条件价值法,对多位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新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22-23].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单位面积价值,可以计算研究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SV表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元),VCi表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功能总服务价值系数(元/hm2),Ai表示研究区域内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hm),n为土地利用类型数目。
2.2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13年3期30m分辨率的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几何校正配准,基于最大似然的监督分类以及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丹江口1990年、2000年和2013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谢高地等人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不同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计算[22].结果见表1.3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3.1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系统差异分析
分析丹江口流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知,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2013年服务价值为1 684 356.82万元,占流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72.9%,远高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次是耕地和水体,201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80 004.97万元和169 360.41万元,占流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比例分别为12.1%和7.3%;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为261.64万元。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年际变化趋势,1990年~2013年,林地和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增加,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降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3.2生态服务价值区域差异分析
为使各流域间差异在各时期更为直观明了,计算各流域各时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占全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表2)。对各流域而言,官渡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在3个时期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余流域,即该流域发展潜力最大,价值最高,其3个时期所占比例均超过1.2.堵河流域与霍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次之,其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在3个时期均在1.0以上。丹江流域与老灌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最低,3个时期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均在0.71以下。其余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除夹河流域、天河流域、汉江流域在2013年在1.0与1.05之间 外,其 余 时 期 各 流 域 均 在0.7与0.1之间。
3.3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率分析
根据不同时期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分布,计算得到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各子流域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率,如表3所示:
全流域1990年~2000年总体生态服务价值状况呈上升趋势。天河河流生态服务价值上升程度最高,增长率为15.54%,约为该时期全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涨幅的3倍,是该时期发展潜力最高的区域。官 渡 河 流 域 生 态 服 务 价 值 提 升 程 度 最 小,为0.22%.全流域2000年~2013年总体生态服务价值状况依然呈上升趋势,夹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上升程度最大,变化率接近20%.夹河流域、天河流域的变化率分别为17.36%、17.20%,提升程度与夹河流域相当。霍河流域是第3个时期生态服务价值提升程度最小的流域,为4.74%.而潭口河流域、官渡河流域、堵河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在第3个时期出现了下降。
从全流域角度而言,1990年~2013年丹江口核心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即水源区土地发展潜力逐期提升。1990年~2000年生态服务价的变化率小于2000年~2013年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率,即水源区2000年~2013年土地发展潜力提升程度大于1990年~2000年生土地发展潜力提升的程度。从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分布来看,老灌河流域、丹江流域、天河流域变化趋势最好,生态服务价值逐期增加,即发展潜力逐期提升,而潭口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是在该时期内唯一下降的流域。
3.4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的表达评价的结果,将各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标准化后从高到低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表达不同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布情况。
使用处理公式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式中,yi表示第i种营养物负荷归一化后的值;xi表示第i种营养物负荷的原始值;ximin表示第i种营养物负荷的最小值。根据各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标准化计算结果,对其进行分级评估。本次分级评估选择使用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s)分类。
将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分级标准如表5.依据上述生态服务价值污染分级表,结合处理得到的丹江口流域各年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得分,处理得到各流域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级别分布图,如图2.分析可知,1990年即第1期时,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大部分地区生态服务价值状况涵盖了低、较低、一般、较高和高5个等级。水源区中南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佳,处于高水平级别,整体水平南高北低。
2000年即第2时期时,除水源区西北向、东北向部分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有跨级别上升外,其余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均与上一个时期保持一致,但水源区北部的生态服务价值级别仍总体低于中南部区域。
2013年即第3时期时,除东北角老灌河流域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由低级别上升至较低级别外,其余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均与上一个时期保持一致。全区生态服务价值状况的最低级别提升,由低级别提升至较低级别。中南部水源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虽高于北部水源区,但其提升幅度低于北部水源区。
对于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整体而言,中南部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高于水源区西南角、东南角,北部水源区虽在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状况提升较大,但其生态服务价值状况仍低于上述区域。
4小结
论文分析了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现状以及估算方法,并采用Costanza等人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对丹江口流域及其各子流域在1990年、2000年和2013年3个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1990年~2013年,丹江口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各类型生态系统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是耕地和水体,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
(2)比较各子流域,官渡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在3个时期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余流域;堵河流域与霍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次之,其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在3个时期均全流域平均以上。丹江流域与老灌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最低,3个时期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均在0.71以下。其它流域各时期均在0.7以上。
(3)全流域1990年~2013年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其中2000年年~2013年提升程度大于1990年年~2000年提升的程度。从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分布来看,老灌河流域、丹江流域、天河流域变化趋势最好,而潭口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是在该时期内唯一下降的流域。
(4)在空间分布方面,中南部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高于西南、东南部,北部水源区虽在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状况提升较大,但其生态服务价值状况仍低于上述区域。
参考文献:
[1] 白晓飞,陈焕伟。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18(2):109-111.[2]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35-640
[3]Costanza R,D餉rge R,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world餾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4]Ingraham M W,Foster S G.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provided by the U.S.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ystem in thecontiguous U.S.[J].Ecological Economisc,2008,67(4):60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