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良好成绩,工业总产值与劳动生产率稳步增长、产业转移成效明显、拉动内需取得一定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与“十一五”的顺利衔接,并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在“十二五”开局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尽管面对原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攀升、用电价格上调、人民币加速升值,国际竞争激烈化的复杂环境,但企业积极调整结构,通过产业升级,产品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了行业竞争力。
棉纺织行业的成绩及问题
(一)“十二五”开局良好
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良好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与“十一五”的顺利衔接,并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1、工业总产值及劳动生产率稳步增长
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万亿元,同比增长30%;劳动生产率(按工业总产值计算)61万元/人。
尽管在下半年面临产销不畅的严峻形势,但企业积极进行自身调整,适应市场变化,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或维持企业效益。
2、产业转移成效明显
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额分别为960亿元、580亿元和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56%和53%;占全国棉纺织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为49%、42%和9%,其中东部占比较上一年减少5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分别增加4和1个百分点。
3、拉动内需取得一定成效
在国际需求乏力的情况下,外贸型企业转战内销市场,“扩内需”效果进一步显现。2011年棉纺织行业内销产值1.3万亿元,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92.9%,较上一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部分内销型企业从长远战略上立足于国内市场,利用销售渠道的优势逐步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
(二)多重困难较突出
1、原料价格波动
原料价格波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2011年1~8月棉花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无论是棉纺织企业的生产销售,还是下游企业的订单,都因此变得谨慎,原本有的需求不能及时转化为订单,订单呈现小批量,交期紧的特点,尤其是订
单价格贴近成本线,大幅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直至收储政策出台后原料价格才有所趋稳,但价格非市场供需所调节的格局使得生产企业仍难摆脱困境。
2、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2011年我国棉制纺织品出口遇阻,虽然金额保持增长,但绝大部分原因是价格高增长的拉动,出口数量负增长的现象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其原因包括国际需求不振、国际政局欠稳、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幅度较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屡现、国际竞争加剧。面对多方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摆脱此困境需要积极开发新兴市场,根本上改变过于依赖传统市场的格局。
3、资金压力大
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资产负债率55.4%,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与2010年基本持平。为有效治理通胀,2011年内我国央行共出台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3次加息的调控政策,对原本因产销不畅而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形成了极大的资金压力,其中不乏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不得不停产或倒闭。此外,纺织企业贷款难的现象继续延续,仍未有所改善。
4、用工成本增加明显,企业招工压力增大
2011年棉纺织行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其中人工成本延续上年走势,各种福利待遇都在不断提高,但“招工难”问题同时存在。纺织行业的工作环境和轮班制不受80后和90后的青睐,技术工人的缺少造成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用工成本和招工压力成为棉纺织行业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突破的瓶颈。
纱布产量增速低于上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3988户规模以上纺纱企业累计纱产量2894万吨,同比增长12.43%,较上年增速下滑了1.3个百分点;3627户规模以上织造企业累计完成布产量620亿米,同比增长11.61%,较上年增速下滑了7.8个百分点。
从绝对数量上看,纱、布产量从3月起均呈稳中有升的走势;全年纱产量高出上年,布产量低于上年,由于本年起规模以上企业的划分标准调整,由原来的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上调为2000万元以上,说明纺纱企业的集中度要高于织造企业。
从同比增速上看,纱产量逐月累计同比增速在5月份达到全年最低值后稳中有升,布产量逐月累计同比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四季度以来,纱产量增速小幅上扬,布产量稳中有降;全年布产量增速不及纱产量,进一步显示出下游市场需求的疲软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原料及纱布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一)国内外棉花市场
阶段一:延续上年年末上涨势头
2011年伊始,国内棉价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上涨势头,328级价格于3月8日达到近年来最高值31241元/吨,国内外棉价处于倒挂格局。此阶段纺织行业尽管不像2010年年末产销两旺,但需求订单尚可,仍属产销顺畅。
阶段二:出现松动后迅速下跌
3月8日以后,棉价开始掉头向下,经历两波下跌行情,至8月底期间,国际需求大幅减弱,纺织下游需求和购棉热情出现减缓。
阶段三:企稳回升围绕收储价持稳
8月初,国家公布临时收储政策起到托市作用。国际棉价一路下滑,中心深度下移,结束国内外棉价倒挂的格局,且差价逐渐加大。
郑州棉花期货方面,近交割月结算价格与国内现货总体比较贴近,自2月下旬整体重心下移,国庆节后逐步高于现货价格。
自2011年3月以来,国际棉花市场看空气氛浓厚,原因多方面,包括全球棉花产量增加,消费减小,全球经济不断出现负面消息,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等等。
(二)化纤短纤发挥一定替代作用
总体看,粘胶短纤跟随棉花价格波动而变化,国庆节后棉价维稳,粘胶短纤再次出现下跌行情,二者之间差价逐步扩大至年底约4000元/吨。涤纶短纤价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价格变动区间在10000~15000元/吨之间。
(三)国内纱线价格呈下跌态势,纺纱企业利润受挤压
3月份开始纱线价格跟随着棉花价格下跌,跟跌较为迅速,尤其是9月收储启动后,棉花价格相对稳定,纱线价格仍持续下跌,导致纺纱企业在原料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从329级棉花到厂价格与32支纯棉普梳纱线和40支纯棉精梳纱线的价差来看,前者相对波动稍小,后者减小趋势明显。截至12月底,价差最小时分别只有6260和11150元/吨,其中包括人工、能源、经营等成本,企业利润几乎所剩无几,纺织企业特别是生产纯棉大路品种的纺纱企业在以往国际竞争中的绝对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四季度以来,国内外纱线价差持续加大,印度、巴基斯坦纱线价格甚至已经低于我国国内329级棉花价格;单从价格因素上看,我国中低档常规产品纱线在国际竞争中不再具有价格优势。
(四)国内棉织物价格重心下行
以纯棉32支坯布为例,与棉花及纱线价格变化总体趋势一致,但相比之下,坯布的变化幅度稍小,其随纱线价格变化的速度也略滞后于纱价跟随棉价的变化速度。值得关注的是,从9月份棉价受政策止跌趋稳之后,纱线与坯布价格并没有随之止跌,而是依然伴随市场供需失衡的基本面而延续下跌趋势,逐渐向生产经营的成本底线靠近,由于成本支撑下跌幅度有所放缓,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棉制纺织品及服装贸易形势严峻
(一)棉制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速明显放缓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棉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87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38%,其中棉制纺织品、棉制服装分别累计出口金额为263.0亿美元和6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和12.5%,均较上年放缓约10个百分点。在进口方面,2011年我国棉纺织品服装累计进口7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棉制纺织品、棉制服装分别累计进口金额为59.1亿美元和13.6亿美元,同比增长5.5%和46.7%。
(二)东盟成为棉制纺织品贸易的最大市场
2011年棉制纺织品出口市场中,东盟和我国香港地区占出口全球的比重达两位数,东盟同比增速达26%,我国香港地区同比负增长;美国同比减少9%。进口市场中,东盟和日本分部占比为12%和8%,同比增速分别为22%和11%;我国香港地区同比负增长。
(三)各类棉制纺织品进出口
1、原棉进口量大幅增加
2011年我国原棉贸易依然表现为净进口。全年累计进口336.3万吨,同比增长18.6%;累计进口金额94.7亿美元,同比增长67.4%,进口均价2.8美元/公斤,同比增长41.7%。月度进口数量呈“V”字形变化,其中12月份进口79万吨,创下历史单月最高纪录。进口价格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走势,其中5月达年内最高价3.2美元/公斤,到厂价折人民币约24000元/吨。
2、棉纱线进口量下半年增长明显
2011年我国棉纱线累计进口90.5万吨,同比下降18.7%;累计进口金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6.28%,进口均价3.76美元/公斤,同比增长30.8%。
长时间以来,我国一直是棉纱线的净进口大国。2011年3月以来国内外纺织行业形势较2010年明显下滑。尤其是下半年开始,我国棉纱线的进口和出口数量开始相反方向变化,即进口加大与出口减少的现象同时存在,再次说明我国本土纺纱企业受生产成本的压力远远大于需求下滑带来的影响。
3、棉织物
2011年我国棉织物贸易表现为净出口。全年累计出口数量76.4亿米,同比减少3.03%;出口金额131.6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出口单价1.72美元/米,同比增长25.6%。全年累计进口数量7.7亿米,同比减少10.63%;进口金额17.9亿美元,同比增长5.43%,进口单价2.33美元/米,同比增长17.7%。
从棉织物出口产品结构方面看,坯布、色织布及牛仔布的出口累计数量分别21.6亿米、10.7亿米和6.1亿米。纯棉坯布的出口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其变化趋势基本上决定了棉织物的出口变化。从产品结构的占比上看,纯棉坯布的减少和棉混纺坯布的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运行质效及投资
(一)产销值增速持续放缓,产成品库存增速加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棉及化纤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称棉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累计1.57万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较2009年(当时规模以上企业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提高了20个百分点,与2010年基本持平。
2011年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产成品库存自3月份起呈现上升趋势,全年累计同比增长27.5%。
(二)亏损面占比1/10,亏损金额同比增加近一倍
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亏损面基本在10%左右,较2010年和2009年同期分别下降2和4个百分点,由于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的变化,凸显了中小型企业较大企业亏损严重的态势。亏损额累计同比增速高达125%。
全年棉纺织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为5.56%,高于2009年1.5个百分点,高于2010年0.5个百分点,增速出现放缓。
(三)三费成本及税负压力加大
2011年三费成本及税负压力加大,财务费用增加明显,其中利息支出累计同比增速较高,平均在35%~45%之间。紧缩的货币政策给棉纺织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四)实际投资额较高增长,新开工项目数持平
2011年棉及化纤纺织加工业(以下简称棉纺织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累计1503亿元,同比增长37%;逐月累计投资额同比增速上半年增长至46%,下半年呈现下滑趋势,累计下滑近10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数累计3096个,同比增长1.01%,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
后市展望
2012年是我国棉纺织行业转型期中关键的又一年。在国际形势不确定的状况下,棉纺织行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的调整之外则还需国内政策的支持,依靠政策增加企业流动性资金,增强市场信心,拉动国内纺织品的消费需求是企业亟待解决的瓶颈。
而面对出口环境暂时难以改善的现状,企业应积极利用国内有利政策进行自身的调整,减少对欧美等传统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同时积极开发占领新兴国家的市场份额,增加中高档次产品的比例,回避与国际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加速转型升级。内销企业应积极开发国内市场,驾驭好“内销”的马车拉动棉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篇:2013年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3年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起点上,行业发展面临不少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有不少碰硬的工作,有不少创新的难点,做好2013年经济运行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的有利条件
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但有利条件在逐步增加。全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沉着应对各种挑战,紧紧抓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坚持开拓市场,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够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跨上一个新台阶,在技术创新上抢占一批新的制高点,在节能减排和责任关怀工作上开创一个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一是宏观经济总体向好。2013年,尽管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市场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全球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积极变化,发达国家重整制造业战略加快推进,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经济继续向复苏态势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幅为3.6%,较2012年加快0.3个百分点。面对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在连续7个季度增速同比减缓之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企稳回升。多数机构预测,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回升至8%以上。
二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投资增速达27%左右,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快增速。根据行业投资周期和增长特点,2013年行业投资仍将会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增幅将达到20%以上。近期我国出台了对页岩气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未来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等将成为行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天然气“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天然气管网和储气库的投资将会进一步增加。2013年,“两高”和过剩行业的产能扩张将会受到更严格的控制,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改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会继续大幅增长。行业投资的优化增长,不仅增强了市场预期的信心,而且还增强了行业发展的后劲。
三是行业消费市场将会平稳快速增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目前市场需求已成为全球竞争最稀缺的资源。预计2013年国内消费市场总体将会继续平稳增长,能源和主要大宗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快。2013年,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02亿吨,增长5.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690亿立方米,增长15.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92亿吨,增长6.2%;主要化学品表观消费量约4.6亿吨,增长8%。其中,无机化学原料增长约9%,有机化学原料增长约12%,合成材料增幅约8%。在消费需求加快增长的同时,市场价格也将会稳中有所上升。预计2013年全行业价格总水平涨幅约4.3%。其中,化学工业涨幅为3.5%。
四是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十二五”以来,全行业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中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明显进展,在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现代煤化工领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行业发展的后劲和竞争优势正在孕育新的突破。
在看到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依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也面临不少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因素,但从总体上分析,机遇大于挑战,积极因素多于困难因素。
二、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预测目标
总体判断,2013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上半年依然有下行压力,下半年将“稳中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和行业经济运行特点,初步预测,201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约14.25万亿元,增长16%;全行业实现利润约8700亿元,增长18%;主营业务收入约14万亿元,增长15.5%。2013年,化学工业总产值约为8.5万亿元,增长17.5%。
主要产品产量预测:2013年,预计原油产量约2.1亿吨,同比增长1.5%;天然气产量约1145亿立方米,增长9%;原油加工量约4.84亿吨,增长4.5%;主要化学品产量约4.85亿吨,增长8.2%。预计原油、天然气、农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将成为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稳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的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2013年,将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产能过剩矛盾在化工传统产业十分普遍、十分突出,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盲目发展倾向。要认真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指导思想,精心组织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项重点工作。
2、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是加快组织“十二五”创新规划中抢占行业制高点的项目实施,力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装备制造方面,尽快培育和形成一批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二是进一步加快行业技术改造,使行业能效、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再上一个新台阶。三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创新体系。推进国家和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组建一批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全面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3、努力提高全行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行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是要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努力适应市场需求,通过提高品种、质量、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二是要树立系统成本管理的理念,狠抓降本增效。要以降低系统成本
为目标,全方位开展对标挖潜活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三是加强资金管理,调整融资结构,防范资金风险,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率。通过上述重点措施,使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跨上一个新台阶,迈上一个新水平。
4、进一步强化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快速反应能力。一是完善重点企业、专业协会、地方行办(协会)三位一体的统计信息交流机制。在全面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数据收集、汇总、分析等工作水平。二是及时发现行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趋势性研判。加强经济运行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发布预警,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三是加强行业先行指标的研究工作,力争2013年行业先行指标研究有阶段性成果,引导行业经济运行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国际石油和化工发展方面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工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依据,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行业信息,为行业发展提供国际借鉴。
第三篇:我国汽车工业2003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2003年上半年汽车工业延续了上年的高速发展态势,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由于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汽车产销增速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各车型分化明显,但在轿车强有力的拉动下,汽车产销总体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产销总量均超过200万辆,汽车工业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速较高。
上半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前高后低 半年产销已超过200万辆
今年伊始,汽车产销增势强劲,3月汽车生产达到41万辆,成为上年的最高点,突破了月产量历史最高纪录。一季度汽车产销增速超过50%,产量超过100万辆。4月中下旬,汽车产销开始回落;5月,非典的影响表现的比较明显,汽车产销快速回落,当月产销水平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6月,汽车产销出现小幅反弹,虽然力度不大,但仍有力地确保了上半年高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汽车生产完成207.66万辆,销售完成202.72万辆,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13%和31.99%。上半年分月销售变动趋势见图一。
车型分化明显 轿车一枝独秀
载货车、客车和轿车三大车型增长情况差别很大,其中,载货车和客车产销增速较慢,生产增速分别为6.17%和7.03%,销售增速分别为5.17%和16.04%,(轻型载货和轻型客车销售增速超过20%,而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重型载货销售增速几近零,中型载货和中型客车销售下降幅度较大,在20%左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轿车,上半年一直产销两旺,产销累计完成分别为89.55万和84.2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03.53%和82.44%。从表一九类车型的增长贡献度看,轿车的产销增长贡献度分别为88.21%和77.50%,成为汽车总量增长的绝对力量;除轿车外,轻客和轻型载货车的增长贡献度超过10%,其余5类车型生产有四类车型增长贡献率为负,销售有三类车型增长贡献率为负。
二季度载货 客车销售整体不如上年
一季度载货车和客车同比增速近三成,虽然重型载货车增速放慢,但在轻型载货车的拉动下,载货车整体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进入二季度,载货车和客车销售连续两个月下降,5月跌入最低点,均比上年同期下降近2成,虽然6月份有所回升,由于幅度不大,二季度载货车和客车整体陷入低谷,其中载货车二季度共完成31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
6.95%,客车完成28.3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2.25%,且比今年一季度下降了7.02%。
行业经济效益良好
1-5月,5373家行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11.27亿元,同比增长42.85%,实现利润325.93亿元,同比增长128.48%。行业整体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行业经济效益良好。
上半年影响因素分析
多种因素促使轿车持续走高
从表二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轿车销售延续了上年的上升趋势,除二月份销售出现一个低谷外,其他五个月份均在高位运行,二季度轿车月均销量超过15万辆。分析轿车持续走高的原因,一是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2002年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上升了14.28%,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居民购私车的热情进一步升温,有力地拉动轿车市场的增长。二是轿车价格的下降直接促进了轿车的消费。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有80余种(次)轿车直接或间接的降价,最高降价额度达5万元,已经非常接近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而居民的另一主要消费对象房产的价格与居民的收入差距非常大,如北京市内房价涨势明显,居民更愿意购买价格便宜、空气清新的郊区住房加一部私家轿车。三是新车型的不断推出,轿车市场的迅速扩容使得轿车生产企业竞争的加剧。上半年新车型的下线和上市的频率加快,除了极个别的新车型还未打开销路外,绝大多数均出现上市一个红一个的现象。四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出行方式发生变化。一部分潜在购车人群提前实现了购买;五是由于汇率的变动和进口许可证的紧俏,进口轿车价格小幅上升,为国产同档次轿车让出空间,而国产高档轿车较低的定价颇具竞争力。
重型载货车市场已趋平稳
在经过3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上半年重型载货车市场开始趋于平稳。市场对大吨位的载货车需求极其旺盛,因此具有这种能力的汽车厂家,如中国重汽、川汽和陕汽三家企业产销增长非常快,但产能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市场需求受到了生产能力的制约;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投资提高门槛和汽车消费信贷的更加规范化,中重型载货车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中型载货车继续向重型和轻型分化。上半年中型载货车销售完成6.89万辆,不足重型载货车的一半,同比下降29.45%,而轻型载货车销售完成32.01万辆,同比增长29.98%,成为载货车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微型载货车处于转型和环保政策的影响,其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上半年仅销售6.62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22.44%,市场萎缩明显。
客车市场苦乐不均
上半年对客车市场影响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一是非典疫情,二是微型客车的禁销。上半年全国范围内的非典疫情使“五一黄金周”成为泡影,大中客车生产企业普遍受到影响,尤其是中型客车,5、6月份销售分别完成0.33万辆和0.31万辆,分别比上年下降34.98%和36.43%。非典对轻型客车的影响不十分明显,上半年销售完成20.38万辆,同比增长
38.21%;非典也为一些厂家带来了商机。适时推出的救护车、防疫车等新品种成为轻客的一个增长点,而保定长城新晋轻客企业的进入,是轻客增长的新生力量。7月1日起平头微型客车的禁销,使生产企业出现抛售库存现象,使6月份微型客车销售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上半年销售微型客车35.16万辆,同比增长8.82%,而生产完成31.36万辆,同比下降
7.30%。
下半年形势看好
上半年非典疫情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没有改变汽车工业整体快速发展的趋势。目前非典疫情已解除,生产经营恢复正常,预计下半年汽车产销仍将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态势。具体预计为:三季度由于天气炎热,产销缓慢下行,销售总量在95万辆左右,其中7月份要低于6月份;四季度要掀起一个小高潮,产销有望超过100万辆;全年形势依然看好,生产超过400万辆是可能的。
第四篇:2012年轮胎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2年轮胎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2年,我国轮胎行业克服内需增长乏力、外需回落、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产量稳步增长、效益大幅上涨、投资趋于理性、外贸增速回落,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一、产量稳步增长,增速低位震荡
2012年,我国轮胎生产较为平稳,除1-2月份受节假日影响产量相对较低外,各月轮胎(外胎,下同)产量均稳定在7000万条以上,全年累计生产8.92亿条,同比增长
4.2%,较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子午线轮胎产量完成4.61亿条,同比增长11.4%,较上年提高约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我国轮胎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山东、江苏、浙江三省产量5.91亿条,占全国的66%。
从走势看,轮胎行业增速受汽车行业影响较大。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增长乏力、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汽车市场延续了上年的低迷态势,累计产量呈现负增长。进入二季度,汽车产销转为正增长,行业呈现回升态势。受此影响,上半年轮胎增速先降后升,到6月份已回升至13.6%。进入下半年,汽车产量虽同比保持正增长,但反弹势头有所减缓,增速由7月份的12.8%逐步下跌至11月份3.1%的低位,受此影响,下半年轮胎增速始终在10%以下低位震荡。
二、原料价格下跌,效益大幅上涨
2012年,轮胎原料价格总体呈震荡下行走势,跌幅较大。其中,天然橡胶(SCR10)年均价格从33835元/吨下跌至25053元/吨;丁苯橡胶(1500)年均价格从26808元/吨下跌至20519元/吨;顺丁橡胶(一级)年均价格从30225元/吨下跌至22833元/吨,跌幅分别为25.9%、23.5%和24.5%。究其原因,一是天然胶供给充足,而需求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持续疲软,价格水平不断回落;二是煤炭、原油价格低位运行,主要合成橡胶失去成本支撑后,价格也步入下行通道。
2012年,受需求低迷、原材料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轮胎价格同比下滑。轿车子午胎(165/70R14)和轻卡斜交胎(7.50-16-14PR)年均价格为265元/套和701元/套,同比分别下降5.7和12.5个百分点,但由于产品利润空间扩大,轮胎行业毛利率明显提高。全年行业实现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43.7%,高于产量增幅近40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7.3%,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增强。
三、投资趋于理性,发展势头放缓
由于上年新开工和施工项目较少,2012年轮胎行业完成投资584亿元,同比增长14.4%,较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低于石化产业13个百分点;全年施工项目347个,同比下降11.3%;竣工项目201个,同比下降16.3%。
受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外需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愿望减弱,行业发展势头放缓。全年计划投资1301亿元,同比下降10.2%,较上年回落13.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223个,与上年持平。
四、外贸增速回落,外需市场乏力
2012年,我国进出口轮胎452万吨,同比增长9.2%;对外贸易总额167亿美元,同比增长7.5%,较上年回落约34个百分点。
全年,进口轮胎10.7万吨,同比下降10.1%,较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进口额8.3亿美元,同比增长7.1%。出口轮胎441万吨,同比增长9.6%,较上年增长2.1个百分点;出口额159亿美元,同比增长7.6%。贸易顺差约151亿美元,同比增长7.6%,较上年回落近35个百分点。
2012年,轮胎行业对外贸易仍未摆脱上年低迷态势,主要原因是:国内汽车市场低迷,进口轮胎需求下降;国际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大,外需市场乏力;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加大了轮胎出口难度。
第五篇:上半年涂料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上半年涂料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依据涂料行业××年上半年统计资料分析,我国涂料工业的经济运行发展基本与增长保持一致,增长速度呈上升趋势,企业经营模式、技术更新、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也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行业经济发展的提升速度,如近期国际国内石油产品的大幅涨价因素,将直接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
产量
持续增长,建筑涂料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油漆产量增长速度,涂料行业依附其他行业发展的产品特性愈发突出
从国内部分企业报送资料统计显示,涂料行业今年上半年总产量达到万吨,较××年上半年的万吨增加万吨,增长率达到%,增加的规模和比率均高于上年同期。按××实际完成为基数设达标率,××年上半年完成%××年同期完成%,同比增长个百分点,预计高于国内其他一般行业的发展速度。按细业分析,油漆上半年产量为万吨,较××年上半年万吨增加万吨,增长率为%,低于行业增长率个百分点;油漆产量占行业产量比重为%,较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
建筑涂料上半年产量达到万吨,原创:www.xiexiebang.com较××年上半年的万吨增加万吨,增长率为%,高于行业增长率个百分点,全行业比重从上年同期%上升到%。受全国城市化建设和住房建设的影响,建筑涂料需求、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传统油漆产品。预计未来建筑涂料增长速度高于油漆产品增长速度,与油漆平分涂料市场的局面已经为期不远了。
从国内地区分析,市场传统格局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总的形势是东部地区发展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中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于北半部包括京津地区。上半年行业中油漆产量前三位的省市与××排位基本相同,分别为:第一位广东省,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第二位江苏省,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第三位上海市,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三省市油漆产量合计达万吨,占本业比例达%,占行业比重为%。建筑涂料产量前三位是: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产量依次为万吨、万吨、万吨,占本业比例分别是%、%、%;占行业比例分别是%、%、%,三省市合计产量达万吨,占本业比例%,占行业比例%。三省市油漆、建筑涂料产量合计达到万吨,占国内行业产量比重已达到%。
按企业分析,油漆和建筑涂料生产厂家中生产量在各自本业内排位在前位的共计户,产量合计万吨,其中油漆前户产量为万吨,在油漆本业中比例为%,占全行业比例的%。建筑涂料前户产量为万吨,占本业产量比例的%,占全行业总产量比例为%。就单个企业讲,建筑涂料前三位产量规模、在本业行业的集中度、地位均优于油漆前三位厂家,其地位、作用将越显重要。建筑涂料前三位厂家产量为万吨,占本业比例的%,占全行业比例的%;油漆前三位厂家产量为万吨,占本业比例的%,占全行业比例的%。
涂料行业产量的高速增长,充分体现了百业兴、涂料兴,涂料行业必须依附其他行业发展而发展的产品特性。那种认为涂料市场萎缩的论点,通过实践证实显然是不正确的。涂料行业产量的快速增长前提是企业实力的体现,而实力主要体现在具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全新的经营理念、品牌级服务优势等。
销售成本和营业费用有所增加,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今年上半年涂料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比××年上半年亿元增加亿元,增长率为%;产品销售利润亿元,销售利润率为%,较上年同期的亿元销售利润率%增加亿元,产品销售利润额增长率仅为%,明显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利润率则下降了个百分点,利润率下降说明产品销售成本和营业费用有所增加。产品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受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升高的影响。从行业统计资料看,××年上半年产品销售成本总额亿元,占销售收入比率为%,上年同期产品销售成本为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率为%,比率上升了个百分点。受销售数量增加及产品单位成本增加的影响,产品营销费用比率有所下降,营销费用发生额增加,也是产品销售利润下降的因素之一。××年上半年产品销售费用发生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年上半年产品销售费用发生降低了个百分点,因营业费用额升高减少利润亿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注重产品推销,加大产品广告宣传力度和投入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两项期间费用相比,××年上半年发生额分别为亿元、亿元,两项合计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率分别为%、%;××年上半年发生额分别为亿元、亿元,合计发生亿元,占销售收入比率为%、%;两项费用比率降低了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绝对额仅上升了亿元,升高率两年同比基本持平,而大幅度低于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说明行业经营规模的扩张,没有过多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利息成本并没有大幅增加,更多的是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和积累。部分企业不仅没有贷款利息,相反却有利息收入。就行业总体而言,经营资金短缺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