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森林防火资料
森林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还能防风固沙,防水土流失,吸收二氧化碳,减轻环境污染。人们誉它们为‘大自然的美容师’、‘特种医生’、‘木材制造厂’、‘绿色品仓库’等。地球离不开森林,人离不开森林。
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它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森林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森林却时刻面临着火的威胁!火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可以导致人们失去宝贵的生命!有多少人类文明在火中消失?有多少宝贵财富在火中消失?
清明时节,追忆亲人,缅怀故人,是国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许多人手拿鞭炮·蜡烛等上山祭奠先人,烧冥币,插蜡烛,献祭品,鞭炮齐鸣,满天纸灰。人走了,可那根火柴梗却被遗忘在枯树叶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那根火柴梗居然再次燃了,它点燃了一片树叶,接着就是一棵大树。火势越来越猛,山下的村民看见后,连忙打了“119”,消防队员得知后,火速赶往现场,奋力灭火„„第二天清晨,这片原本郁郁葱葱的地方转化成了一大片焦黑。有一句话说:一棵大树可以做出几亿根火柴,但是一根火柴便可毁灭整一个森林。
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一点星火,一根火柴则有可能会造成人民巨大的损失:生命、财富、亲情、环境„„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种,其中,人为因素占得最多。人为因素主要有野外用火开荒;用火取暖;;抽烟乱丢烟头等。“水火无情”,可不是闹着玩的,有句古话说得好:玩火者必自焚!人们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以给森林带来灭顶之灾,给人类自己带来不尽的伤痛!是人们薄弱的防火意识导致了一次次惨痛的后果!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当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什么是森林防火、什么是森林火灾,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不在野外玩火。告诉人们森林防火重在预防,帮助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我们应该保护属于我们的绿色森林,让绿色永驻我们心间。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如果人人都保护森林,那么就会没有火灾,我们的地球将更加美好。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但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久的进展。
第二篇:森林防火宣传资料
森林防火宣传材料
1、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2、发生森林火灾主要原因有哪些?
森林火灾的引发因素大多数是人为因素。起火原因有烧地埂、烧草皮灰、上坟烧纸、吸烟、野炊、小孩玩火等。近几年发生的森林火灾,多数是因烧埂、烧草皮灰等生产性野外用火引起,其次是上坟烧纸、野炊等非生产性用火,吸烟和小孩玩火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火灾都是因为天干物燥,人们对森林火灾缺乏警觉性,疏忽大意造成的。
3、在重点防火期间,林区要做到“十不准”、“五不烧”
⑴、“十不准”是指严禁林区一切野外用火:不准烧荒烧垦、烧荒积肥、烧田埂草;不准上坟时烧纸、烧香、放鞭炮、放孔明灯;不准在林区吸烟;不准在野外烧蜂、烧蚂蚁、烧火驱兽和使用火铳枪械狩猎;不准夜间在林区点火把照明行路;不准炼山造林或烧木炭;不准痴、呆、精神病患者、小孩进入林区;不准见火不报、不救;不准在林区烤火取暖、生火野炊;不准破坏森林防火宣传牌、了望台(哨)。
⑵、“五不烧”是未经批准不烧;未开好防火线不烧;未准备好打火工具不烧;刮风、高温、干旱天气不烧;无人看守不烧。
4、发现森林起火后怎样报警?
发现森林着火,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起火的时间、地点、林种、面积、火势以及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5、引发森林火灾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在防火期内违反规定擅自进入林区内随意用火的要罚款,因违法用火引起森林火灾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肇事者刑事责任,对单位主管领导要追究行政责任。
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在森林防火期内,在野外吸烟、随意用火但未造成损失的;违反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擅自进入林区,使用机动车辆和机械设备的;有森林火灾隐患,经森林指挥机构或林业主管部门通知不加清除的,处10—50元的罚款或警告。不服从扑火指挥或延误扑火时机,影响扑火救灾的,处50—100元的罚款或警告。过失引起森林火灾,尚未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可以并处50—500元的罚款。以上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任人员或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有失职行为人员,还可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失火造成森林火灾,过火面积30亩以上,或造成人员重伤、死亡的应当立案;过火林地面积150亩以上,或致人死亡、重伤5人以上的为重大案件;750亩以上或死亡2人的为特别重大案件。凡故意放火造成森林或其它林木火灾的都应当立案;过火林地面积30亩以上为重大案件;过火林地面积150亩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为特别重大案件。
6、扑救森林火灾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
强化扑火组织。一是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二是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三是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四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十分宽松、阻燃。五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六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七是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八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
7、扑救森林火灾时火场自救的方法有哪些
①点火解围。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强行顶风冲越火线。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垫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③卧倒避烟。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物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④快速转移。发现大火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伤亡。
8、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打早、打小、打了”。打早是指及时扑火;打小是指扑打刚刚发生的为;打了是指扑火的彻底性。既要扑打明火,又要清理暗火,消灭一切余火。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我们平时最常采用的主要是人工扑打法、阻隔灭火法、以火灭火法。
9、扑火出发前的准备
首先检查一下着装,看看自己的衣服是不是易燃衣料,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换一套不易燃的衣服,以免在扑火过程中造成对自己的伤害;然后检查一下穿了什么鞋子,上火场最好穿皮鞋,其次是穿布鞋,最好别穿胶鞋、凉鞋、拖鞋;最后应该检查一下自己应带一定的安全自救必备工具,需要带一个挎包,包里应带一只打火机,一只手电灯,一条毛巾,一瓶水。
10、扑火安全注意事项
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生时段的天气情况;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注意火场地形条件。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扑火人员体力消耗极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11、森林防火期
一般把森林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规定为森林防火期。根据气候特点和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划定每年的10月1日到第二年的4月30日为森林防火期。
官和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森林防火宣传资料
森林防火重于泰山
----垫江县太平中学校森林防火宣传资料
森林火灾的分类?
火灾发生后,按照对林木是否造成损失及过火面积的大小,可把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大森林火灾四种。
(一)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者在其它林地起火的:
(二)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
(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四)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
森林火灾有哪些危害?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蓄水保土、提供物源、防灾抗灾、保持生态平衡等功能。一亩森林能吸取67公斤二氧化碳,放出49公斤氧气,一年吸取灰尘25吨,吸取有毒气体48公斤。森林火灾是森林的大敌,它不仅烧毁大量森林,使多年的植树造林毁于一旦,而且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发生森林火灾主要原因有哪些?
森林火灾的引发因素大多数是人为因素。起火原因有烧地埂、烧草皮灰、上坟烧纸、吸烟、野炊、小孩玩火等。近几年发生的森林火灾,多数是因烧埂、烧草皮灰等生产性野外用火引起,其次是上坟烧纸、野炊等非生产性用火,吸烟和小孩玩火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火灾都是因为天干物燥,人们对森林火灾缺乏警觉性,疏忽大意造成的。
在重点防火期间,林区要做到“六不准”、“五不烧”是指什么?
“六不烧”是指不准在森林防火区烧田埂和草皮灰;不准乱丢烟头;不准打火把夜行照明;不准烧木炭;不准上坟烧纸、燃烧鞭炮;不准林内烤火、野炊;
“五不烧”是未经批准不烧;未开好防火线不烧;未准备好打火工具不烧;刮风、高温、干旱天气不烧;无人看守不烧。
发现森林起火然后怎样报警?
发现森林着火,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起火的时间、地点、林种、面积、火势以及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报警电话:74512259119
垫江县太平中学校
2013年4月1日
第四篇:小学生森林防火黑板报资料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但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繁殖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久的进展。森林防火安全小知识
1、不准在山上烧黄蜂、烧山赶野兽。
2、不准在林区内丢烟头、火尾。
3、不准在山上烧灰积肥。
4、不准在山上烧木炭。
5、不准在山上烧香烛纸钱、放炮竹、放孔明灯。
6、不准在山边林内烧田坎、烧稻草、秸杆。
7、不准在山上玩火或烤火取暖。
8、不准使用火铳枪械狩猎。
9、不准在林区烧烤食物。
10、不准在四级以上高火险天气进入林区内炼山。扑灭森林火灾有哪三个途径
一是散热降温,使燃烧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熄灭,主要采取冷水喷洒可燃物物质,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冷却降温到燃点以下而熄灭;用湿土覆盖燃烧物质,也可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二是隔离热源(火源),使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可燃物隔离,破坏火的传导作用,达到灭火目的。为了切断热源(火源),通常采用开防火线、防火沟,砌防火墙,设防火林带,喷洒化学灭火剂等方法,达到隔离热源(火源)的目的。三是断绝或减少森林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使其窒息熄灭。主要采用扑火工具直接扑打灭火、用沙土覆盖灭火、用化学剂稀释燃烧所需要氧气灭火,就会使可燃物与空气形成短暂隔绝状态而窒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初发火灾,当火灾蔓延扩展后,需要隔绝的空间过大,投工多,效果差。脱险自救方法有哪些
一是退入安全区。扑火对(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点顺风火,一边打两侧的火,一边跟着火头方向前进,进入到点火自救产生的火烧迹地内避火。三是按规范府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八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
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火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扑火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
一是指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二是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
三是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
四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十分宽松,阻燃。五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六是选定进退路线和安全区。
七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八是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九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森林防火宣传标语
珍爱森林,防火于未“燃”。
防火,靠你靠 靠大家,人人有责; 灭火,打早打小打完了,事事无患。森林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森林防火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身在绿海中,防火记心中。
群策群防,森林防火有力量; 严查严管,森林安全有保障。与时俱进兴林业,依法治林抓防火。冬春草木干,防火要当先。
森林是生命摇篮,火灾是森林杀手。
一棵大树可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毁千万棵大树。林木生长数十年,火灾焚毁一瞬间。千辛万苦造林,切莫一火全焚。
一颗烟头能毁掉千顷林海,半柱香火可烧光万亩绿原。十年植树难成林,一朝山火前功弃。枝繁叶茂逾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火苗背后就是荒漠。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万顷森林毁之烟蒂。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万顷森林毁于星火。十年树木皆辛苦,一朝失火前功弃。
一杯美酒是一次车祸的序曲,一个烟头是一场大火的前奏。小小烟头不算大,森林景观它吞下。万绿成荫久长时,星火燎原一瞬间。火能带来光明,也能卷走文明。
一棵树木十年才成材 一根火柴瞬间可毁树。
片片绿叶汇成万顷绿洲,星星之火可毁涛涛林海。
退耕还林好国策,锦绣中华添绿色; 若是大意着了火,毁掉千秋万代业。十年难育一棵树,星火能毁万亩林。万人防火不算多,一人疏忽惹大祸。
疏忽一时,火光四起,警惕一时,绿树常青.十年树木,百年成林; 一场大火,化为乌有。点点烟头火,可毁万亩林。
森林防火危害大,害人害己害国家。森林,生命的起源;火灾,森林的终结。
第五篇:森林防火培训文字资料
课程大纲
一、森林防火概念
二、森林火灾扑救技术
三、森林火灾安全知识
四、案例分析(略)
第一章 森林防火概念
一、什么是森林防火
简单地说,森林防火就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即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和扑救。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就要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和工程相结合的办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次数。扑救森林火灾,就是要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建立严密的指挥系统,组织有效的扑火队伍,运用有效的、科学的、先进的扑火设备和方法,及时发现和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二、森林防火为什么重要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森林防火工作属于抢险救灾,直接关系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行政职能。“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不仅使多年造林护林的成果被毁,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干扰地方至中央的正常工作。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工作会议的要求,扎扎实实贯彻落实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等一系列重要批示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森林防火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三、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
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预防是森林防火的前提和关键,消灭是被动手段,挽救措施。只有把预防工作搞好了,才有可能不发生火灾或少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将其消灭。因此,在森林防火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两手同时抓,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扑救,两手都要硬。
四、为什么要依法治火
森林防火法制不健全,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是过去火灾发生频繁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现象,国家和各地方重视和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的手段来治理森林火灾。国务院1987年颁布《森林防火条例》之后,1989年我省颁布《江西省森林防火条例》。各市在贯彻《森林法》的同时,大力宣传国家《森林防火条例》和《江西省森林防火条例》,严肃处理森林火灾案件,有的地方还实行了森林火灾案件查处责任制,按着管辖范围,分级管理。凡触犯刑律的交公安机关立案侦察,司法机关判处。有力地制止了违反森林防火规定的行为,严厉地打击了森林防火刑事犯罪活动,极大地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改变了过去森林防火工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森林防火有法依,有章可循。
第二章 森林火灾扑救技术
一、扑救森林火灾的作战方式是什么?
扑救森林火灾一般采用“推进式”、“超越式”、“对进式”和“围歼式”等几种方式作战。推进式是指扑火队伍从突破点沿火线向合围地点做较长距离的连续推进,直至完成合围。这种扑救方式阵脚稳,扑灭后不易复燃。机动性较差的扑火队伍,或由于地形不利,机械难以发挥作用而扑火力量不能迅速展开的条件下多采取这种方式。
超越式是两个或几个扑火单位沿同一火线向同方向交替超越扑打前进。具有一定机动能力扑火队伍或地形条件对超越有利时,可采取这种方式。
对进式是指两个扑火单位,从两个地点向同一地点作对进扑救,以求迅速形成合围,合围后,利用高度的机械运输能力和有利地形迅速转移火线,继续扑 围歼式是指以足够扑火力量扑救小面积火场时,采取集中全部力量四面包围扑救的方式。
二、扑救森林火灾分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完善指挥组织系统,制订扑火方案。方案主要是在分析林区的特点和林火规律的基础上,落实战略战术;落实扑火指挥员;落实扑火责任区;落实扑火队伍的人员;落实火场通信和人员;落实运输车辆,燃油和扑火工具;落实吃饭、喝水、住宿、救护等后勤保障。森林火灾一般在接到报警后就启动预案。在较大的森林火灾中要进行战略战术的修改和调整。
(2)扑救阶段。扑救阶段一般采用先控制再消灭的办法。该阶段主要是消灭明火,清理余火。扑明火时,要边打边清,打清结合;清理余火应先清火边、后清场内,要做到无火、无烟、无蒸汽;要注意燃烧的树枝、球果等的掉落;注意燃烧的枯立木倒落;注意火顺腐朽的树根燃烧蔓延到未燃烧区;注意山坡上滚落的燃烧物引起新火;清理火场最好是用水清理余火;火场有蒸汽散发的地方,可能潜在有地下火。
(3)火场看守阶段。扑火队撤出火场时,应交待火场所在的村、场、林权单位及个人,安排足够人员看守火场,将看守时间及责任落实到位,分片看守,白天每200-300米火线部署一名,夜间每100-150米火线部署一名,要以喊话能互相听见为要。看守火场时间:人工林山场夏秋季看守4-5小时,冬春季看守8-10小时,原始林和竹林夏秋看守不少于10小时,冬春季不少于20小时。
(4)撤离队伍。队伍撤离前应就地集中清点人数与工具,确认无误报请现场指挥部同意后方可撤离。
三、扑火队工具如何配备?
扑火队要配有足够数量的劈刀,并辅以若干二号工具,要有通讯工具,以便联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每个小组能配备一台油锯、一台割灌机和一把灭火水枪。扑火人员应穿戴棉质服装、防刺胶鞋、手套、头盔,配备扑火工具、毛巾、水壶、手电筒和火柴(打火机);参战队伍及人员装备整齐,是为了确保安全和提升扑救效率,要禁止没有任何防护装备和工具的人员徒手参加扑火。
四、怎样使用2号工具扑救火灾?
用2号工具扑救火灾时,两脚站在边缘外,斜向火烧迹地向里扫打,成40-60的斜角。扫打时,要一打一拖,轻举重压,切不要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扩大燃烧面,边打边进。火势弱时,可用单人单独扑打一点;火势强时,扑打小组几人同时扑打一点,同时起落,打灭后一起前进。要沿火线逐段扑打,不可脱离火线去打内线火,不要跑到火峰前方进行阻拦扑打,尤其是扑打草塘火和顶风火时,更应注意人身安全。
五、风力灭火机使用的基本技术是什么?
(1)单机灭火基本要领: 风力灭火机是直接扑火的重要工具,在可燃物分布较均匀地段,打灭火焰高度50cm以下较稳定火线时,可使用单个风力灭火机灭火,其基本要领是:
①持机手携机位于火线外侧距火焰1m左右,灭火机出风口与火线走向成15度左右角度,并与火焰底地面构成40-45°角。
②灭火机左右摆动机体(摆动幅度在1米-1.5m之间)。先从上部摆动,用强风压低火势,并使可燃物质向迹地内部飞散,再回摆用强风切割火焰底部,达到灭火目的。如火焰微弱时,可直接切割火焰底部灭火。
(2)风力灭火机使用基本技术:风力灭火机还可以多机组合灭火,其基本技术可归纳为“割”、“压”、“顶”、“挑”、“扫”五个字,具体技术要求是:
①割:用强风切割火焰底部,使燃烧物质与火焰断绝,并使部分明火熄灭,同时将未燃尽的小体积燃烧物吹进火烧迹地内熄灭。
②压:在火焰高度超过1m而采用双机或多机配合灭火时,用其中1台灭火机在前压迫火焰上部,使其降低并使火烽倒向火烧迹地内侧,为切割底线的灭火机营造条件,相互配合灭火。
③顶:火焰高度超过1.5m需要多机配合灭火时,除用1台灭火机压迫火焰上部外,加用1台灭火机顶吹火焰中部,共同将火线压低,并使火烽倒向火烧迹地内侧,其中第2台灭火机即使用“顶”吹技术灭火。
④挑:在枯落物丰厚地段灭火时,由助手用长钩或带叉长棍挑动枯落物,风力灭火机手则将风力灭火机由后至前呈下弧形推动,用强风将火焰和小体积的燃烧物吹进火烧迹地内侧,达到最佳灭火效果。
⑤扫:用风力灭火机清理火场时,可用强风如扫帚一样将未燃尽物质斜向吹进火烧迹地内部,防止复燃。
以下情况不宜使用风力灭火机:
1、火焰高度超过2.5米的火; 2、1.5米高的灌丛地和草高1米以上林地的火;
3、火焰高度1.5米以上的迎面火;
4、有大量倒木、杂乱物林地的火;
5、没有明火的林地火(暗火);
6、掌握好角度,否则不能灭火反而助火;
7、严禁使用纯汽油,采取机油与汽油混合使用;
8、禁止在火烧迹地加油,加油时,应当离火场15米以上安全的距离。
9、加油时,机油和汽油按1:10的比例混合均匀; 10、6台风力灭火机灭火10小时,需汽油60公升,机油0.5—1公升。
11、每台风力灭火机使用20-30分钟,应当休息10分钟,待机器冷却后,再行扑火。
六、有哪几种火势的扑救方法?
1、上山火如何扑救?
主要是采取控制两翼绕过山背堵截打法。上山火要避开火头,派2支扑火队顺着火势发展方向的两翼火线跟进打,消灭侧翼火;同时,派一组扑火队穿插到后山,等待火头越过山脊后火势降低燃烧,形成下山火时,抓住战机及时组织力量重点突击灭火。
2、下山火如何扑救?
主要是采取分割包围歼灭打法。下山火蔓延速度较慢,火势较平稳,当火线从山上往山下燃烧时,是扑火最佳时机,要集中优势兵力多点突进围打,将山火消灭在山坡或堵截消灭在山脚下,严防火下沟后或越沟重新发展为上山火。
3、树冠火如何扑救?
主要是采取选择有利地形断开打法。树冠火,火势发展迅猛,燃烧强烈,时常伴有火暴和飞火发生,实践证明,灭树冠火时开设阻隔带,断开燃烧通道,效果较好,但要防止新的火点发生。
4、地下火如何扑救?
我国南方地区地下火发生较少,只有在原始森林内腐质层较厚和毛竹林区在特别干旱的冬春季才会发生,主要是沿火线外围开沟,断开火源熄灭。
5、急进火如何扑救?
风大时火势发展速度快,燃烧猛烈,受地形和可燃物的影响,易形成多个火头,而火尾、火翼则燃烧较弱,扑火队员可在火尾和火翼处直接扑打,控制两翼火不向外蔓延,中间的火可暂不理会,当风小或火头遇到自然地形、河流、道路、防火隔离带阻挡时,火头火势必然降低,发展速度也必然减缓,这时灭火队可抓住战机,采取攻坚战术,一举将火头扑灭。
6、险境火如何扑救?
峡窄沟谷、向阳山坡平缓地凹陷处、石崖峭壁、风向多变的乱流区、管茅芒萁繁密处和密度大的人工针叶林内都是高危险区,冬春长时间干旱,草芒干枯,火的行为变化激烈,尤其纯针叶中幼林火强度大,火势发展方向多变,极不易控制,灭火过程中误闯险区,十分危险。扑救时,一是要等待时机,组织若干个小组选择地段突击扑灭;二是要在火头到来之前,选择有利地形和合适地段开设防火线,并结合以火攻火,但要建立安全避险区或撤退线路。应特别注意的是:不可进入,当遇到险火时,能让则让,能避则避,千万不可逆险而战。
7、间伐山场火灾如何扑救?
扑打刚间伐过山场林火时,火焰虽然不高,但热能强度大,地表燃烧充分,打这种火2号工具和风力灭火机不好使,最有效的办法是沿着火线边缘外侧捡掉采伐干枝等剩余物,清理出一条80-100cm宽的无引燃的阻隔带,火焰就可自己熄灭,实践证明,这种扑火方法很有效。
8、竹林火灾如何扑救?
扑救密度大的竹林火时,如遇长时间干旱气候,地表腐质层的火会烧到地下,毛竹干根和根须都会燃烧,不易熄灭,清火时要用锄头在火的外围开沟断火,宽度15-20cm即可,深度要挖到无根须的地方约20-30cm。应注意的是:竹林火线复燃性较大,应避开复杂地形,沟谷,管茅多的地段。
七、扑救森林火灾的战略是什么?
(一)划分战略灭火地带。根据火灾威胁程度不同,划分为主、次灭火地带。在火场附近无天然和人为防火障碍物,火势可以自由蔓延,这是灭火的主要战略地带。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碍物,火势不易扩大,当火势蔓延到防火障碍物是,火会自然熄灭。这是灭火地次要地带。先灭主要地带的火,后集中消灭次要地带的火。
(二)先控制火灾蔓延,后消灭余火。
(三)打防结合,以打为主。在火势较猛烈的情况下,应在火发展的主要方向的适当地方开设防火线,并扑打火翼侧,防止火灾扩展蔓延。
(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火势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扑火指挥远要纵观全局,重点部位重点部防,危险地带重点看守,抓住扑火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力量扑火头,一举将火消灭。
(五)牺牲局部,保存全局。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火势猛烈,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牺牲局部,保护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护重点和秩序是:先人后物,先重点林区后一般林区;如果火灾危及到林子和历史文物时,应保护文物后保护林子。
(六)安全第一。扑火时一项艰苦的工作,紧张的行动,往往会忙中出错,乱中出事。扑火时,特别是在大风天扑火,要随时注意火的变化,避免被火围困和人身伤亡。在火场范围大、扑火时间长的过程中,各级指挥员要从安全第一出发,严格要求,严格纪律,切实做到安全打火。
第三章 森林火灾安全知识
一、火场进行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在开进或撤离火场的行进过程中,扑火队员要遵守以下安全事项:
1、注意乘车安全,不要拥挤抢上抢下,不要在行进的车辆中睡觉,防止碰伤、摔伤。
2、过河过桥时,要防止掉进河里或卷入水中,造成伤亡。
3、在林中行进要防止树条抽伤和拔动树枝弹回来伤人。
4、携带工具应放在身边,尽量采取手提式和背负式,不要放在肩上,避免伤人。
5、走路时要防止树茬碰伤脚,注意脚下道路防止摔伤踝骨。
6、不要离开队伍偷偷睡觉或搞其他事情,防止丢失或其它事情发生。
7、上、下坡时,要注意防止石块流动伤人。
8、避免接触有毒植树和毒蛇、毒蜂等。
二、扑救火灾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1、扑打火线时要运用好扑火技术,避免鲁莽蛮干,时刻注意观察火势变化,避免乱流火烧伤。特别是注意不要在下风头迎火头扑打。
2、清理火场时,要注意烧焦倾倒的“枯立木”和“树挂”突然落地伤人,并且防止掉入燃烧的腐殖质层中烧伤。
3、在林地需伐倒树木设立隔离带时,要选派有经验同志实施,注意树的倒向,防止树倒伤人。
4、晚间扑打间歇休息,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防止由于劳累和困倦睡觉,在转移时掉队,在休息行动时,必须做好人员的清点工作。
三、受大火袭击时如何解围自救
扑火队员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1、在较开阔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使用点火器点迎面火,使新火头向大火头方向逆风蔓延,阻挡火锋解围。请注意在控制线另侧一定要有巡护人员,以防飞火产生新火点。
2、点火解围
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迹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或用湿手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强行顶风冲越火线
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4、卧倒避烟(火)
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5、快速转移
发现大伙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伤亡。
四、如何进行迷山自救
1、停止前进,冷静判定方位,如无法到达指定地点时,应按原路返回原地。
2、无法到达预定地点和返回原地时,应在就地报警,如无通讯设备时,可以在火烧迹地内点火报警,给寻找者指示信号,但要注意安全,防止跑火。
3、如在密林深处,要走出密林,选择开阔地带休息,当头脑清醒后细心观察,判定方位,判清方向时返回。
4、沿火烧迹地边缘方向前进,也会找到扑火队伍。
5、当无其它方法以摆脱迷途时,要沿河流方向向下游行走,最终可以找到村镇。
五、扑火中常见的几种人身伤害事故
1、被火直接烧伤烧死。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1000ºC,人只能生存7.5秒-18秒。
2、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3、摔伤摔死。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4、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六、扑火安全守则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机。
第四章 案例分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