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广西死因监测系统死因信息登记网络报告省级会议管理制度
广西死因监测系统死因信息登记网络报告
省级会议管理制度
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例会制度要求,落实省级会议制度工作职责。
1、组织监测系统内的业务管理人员按时参加国家举办业务工作会议,及时将国家的会议精神和指示传达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
2、每季度第1个月上旬组织召开死因监测业务工作例会一次,交流上一季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经验,了解国家及各监测点新的工作动态,理顺工作思路,制定本季度的业务工作重点。
3、每年举办一次广西死因监测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成绩,结合当前国家卫生政策和工作要求以及本省卫生资源环境,制定当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 病 防 制 所
第二篇:2010年广西死因监测系统死因信息登记网络报告省级工作简报管理制度
广西死因监测系统死因信息登记网络报告
省级工作简报管理制度
死因工作简报撰写为死因监测省级日常工作管理任务,现定为每季度一期,内容主要包括:
1、监测数据报告情况及分析;
2、各监测点工作质量报告及评价;
3、工作建议;
4、监测系统内发生的工作要事(包括国家、省级、各监测点)。
简报出版流程及规定日期:每季度第2个月上旬,由监测组负责撰写完成上一季度工作简报,报科室分管业务科长审核;每季度第2个月中旬完成科室内部审稿和修稿,报中心分管领导审核;每季度第2个月下旬完成中心内部审稿和定稿,印制和发放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年报撰写时间为每年4月,其他事宜同上。
简报撰写数据获取来源及统计规则:数据来源于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实时统计规则条件(城市:使用户籍人口计算死亡率,网上数据采集使用户籍住址、死亡日期、已终审;农村:使用常住人口计算死亡率,网上数据采集使用生前住址或现住地址、死亡日期、已终审)。
简报撰写分工:由监测组成员(陈兴乐、许晶晶)轮流负责撰写,组长陈兴乐负责业务审核及技术指导。
工作要求:监测组成员应加强与各监测点的业务联系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加强对死因监测相关业务知识学习与掌握,提高网报死亡数据审核质量;加强对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常用统计软件学习(如SPSS、Excel)学习及使用,提高工作简报的撰写质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 病 防 制 所
第三篇: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制度
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制度
一、报告内容
1、《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见附表1)填写项目包括: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身份证号、户口地址、现住址、生前工作单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实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疾病最高诊断单位及诊断依据、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2)、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按照其导致死亡的顺序(直接死因、间接死因)分别填写在第Ⅰ部分,其他重要医学情况填写在第Ⅱ部分。
3)、其他项目:住院号、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
2、填报要求
《死亡医学证明书》共分四联:第一联由出证单位保存,用于网络报告。第二联由中心保存,使用第二联进行网络代报。第三、四联由死者家属交给户籍管理部门,其中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由户籍管理部门保存。第四联由户籍管理部门加盖印鉴,交死者家属作为殡葬火化凭据,由殡葬管理部门保存。《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使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单位盖章。
对有疑问的卡片应及时通知报卡人核实。
二、信息管理
1、每年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的死因报告专管员、临床医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做好与学习记录。
2、不得将网络直报的用户名、密码、地区编码上墙或放到明显位置。严禁操作人员泄露自己的密码,发现密码泄露,随时修改密码。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入其他子系统或进入其他单位的用户、网络直报上出现问题。随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不私自找电脑高手处理。
4、网络人员不得随意变动,如因工作原因需要变动,须有单位提出申请。
5、每月对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文件、卡片,文档文件进行备份,确保报告数据的安全。
三、资料保存与管理
1.报告单位应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3年。
2.报告单位应定期下载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
3.死亡统计资料或分析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
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新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四篇: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工作流程及各部门职责
1.医生到挂号室的死亡证明存放处领取死亡证明。2.医生按规范填写死亡证明,填写好后加盖诊断证明章。3.填写好的死亡证明2日内交给直报人员,直报人员进行审查7日内上报疾控中心,上报完成后了封存在办公室长期留存。
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编号、发放、回收管理制度
我院死亡证明每年用量较少,根据实际情况,我院的死亡证明的编号有办公室、直报人员统一编号,发放责由填写医生2、3、4联发放给死亡家属。
三、证明书填写要求
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逐项认真填写,字迹要清楚,不能涂改,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填写。不能错项或漏项。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不能用英文或者英文缩写
四、死因编码、直报要求
1.医疗机构因指定相关专业人员负责死亡病人的死因编码工作 2.死亡病例编码(报告)负责人在接到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应在7天内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死亡病例编码 3.各级医疗机构应在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的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病例报告卡》送交市、县CDC,市、县CDC应在当天网络直报。
4.医疗机构在报告死亡原因时,必须写明直接死因、根本死因并按标准进行编码。
5.负责死亡报告和死因编码的人员要认真负责,不得出现编码错误、迟报、漏报
五、原始卡片的保存要求
1.报告单位应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报告单位应定期下载或查看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
3.死亡统计资料或分析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第五篇: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例会制度
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对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
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医院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或光盘刻录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3、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培训工作制度
1、医院医务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医院每两个月要开展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3、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班。
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1、医院将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人群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2、实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单位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