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底忘记认证发票的税收紧急策划问题

时间:2019-05-13 18:2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月底忘记认证发票的税收紧急策划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月底忘记认证发票的税收紧急策划问题》。

第一篇:关于月底忘记认证发票的税收紧急策划问题

关于月底忘记认证发票的税收紧急策划问题

案例:某公司月底忘记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需要抵扣的进项税额460万。本期需要缴纳500万增值税。企业没有钱可以缴纳税款,应如何处理?

一、案例分析

1、由于企业犯了低级失误,当月忘记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需要缴纳本不应缴纳的460万增值税。

2、虽然企业可以将发票在本月进行认证,在在下期会出现较大留底,以后会出现少缴税,从整个时间段看,不会存在多缴和少交税款。但本期企业需要缴纳较大数额的税款,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资金困难,一些情况下,企业会通过借款来进行补缴税款,从而产生较大的借款费用。

3、此种失误,一般情况是由于企业会记或办税人员自己的忘记认证发票形成的,企业追责,责任认定在于企业会记或办税人员。而办税人员或会记人员难以承担这样的责任。从一些案例情况看下,企业会将对会记人员进行处罚甚至开除。

面对如此情况,企业怎么办?会记人员怎么办?

二、紧急策划处理

1、根据税收相关文件,可以通过增值税留底抵缴欠税方式进行妥善处理此问题。

2、首先立即在本月进行发票验证,弥补上月的工作失误,可以检验发票的真伪。

3、第二在本月申报期间,尽早(越早越好)与国税局及税收管理员沟通,申请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同不同意,是税务机关的决定,不影响策划结果,但这是必要程序,如果税务机关同意,则不需要后面所涉及的滞纳金,这是关键的步骤,根据经验,只要言之成理,一般税务机关都会同意,企业一般没有这么多流动资金准备,如果有,也需要策划,毕竟企业追求的是合法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可以说企业要会记人员承担责任,开除-罚款什么的,可以口头汇报下,会记人员也应该承担这样的心理小责任。

3、进行正常申报,按实际应缴的税额申报。即,你没有抵扣需交500万元,如果你抵扣了只需交40万元的税款,你就先只交40万(可在办税大厅要求分次开票或分次电子扣缴,网上申报时可点击分次缴纳税款,这是纳税人的权利),剩下的460万元,暂不缴纳。4、460万逾期按日缴纳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由于有欠税,欠税本月税务机关会锁机,即企业买发票时,会有问题,暂缓一下买发票,等下面程序完成,即可购买发票。企业如有有库存票可以急需开,没有库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千万注意:本月若能开票,则不能再忘记认证发票。

5、待下月1日,立即进行申报,则产生460万(或许比这个数字大或小)的留底税额,这时立即向税务机关申报增值税留底抵缴欠税及滞纳金(滞纳金=460*0.0005*15天=3.45万,银行利息一般的日息是0.0001666,按银行的利息算利息为1.15万,但这是在银行可以并能成功贷款的前提下),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应充分进行计算,如果不是460万的欠税,进行此策划可以较为划算;如果是460万以上,则需要看,本企业是否能否承担460万的资金长期占用,即需要预计将来一段多长时间可以缴纳460万的税款的资金时间价值和资金储备费用。

如果上述税务机关同意延期缴纳税款

6、待申报抵减欠税完毕,当即可以购买发票。

附:相关文件

1、关于申请延期缴纳税款的规定

2、国税发[2004]112号

3、国税函[2004]1197号

4、关于国税发[2004]112号的几点学习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延期缴纳税款的两个条件,1、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

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

不得超过三个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第四十一条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所称特殊困难:

(一)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

(二)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

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参照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批准权

限,审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

第四十二条 纳税人需要延期缴纳税款的,应当在缴纳税款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并报

送下列材料: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当期货币资金余额情况及所有银行存款账户的对账单,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支出预算。

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

定;不予批准的从缴纳税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加收滞纳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4]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了加强增值税管理,及时追缴欠税,解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既欠缴增值税,又有增值税留抵税额的问题,现将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纳税人因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而产生期末留抵税额的,应以期末留抵税额抵减

增值税欠税。

二、纳税人发生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时,按以下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一)增值税欠税税额大于期末留抵税额,按期末留抵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金——应

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

(二)若增值税欠税税额小于期末留抵税额,按增值税欠税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

三、为了满足纳税人用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的需要,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

报办法》(国税发〔2003〕53号)《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相关栏次的填报口径作如下

调整:

(一)第13项“上期留抵税额”栏数据,为纳税人前一申报期的“期末留抵税额”减

去抵减欠税额后的余额数,该数据应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月初余额

一致。

(二)第25项“期初未缴税额(多缴为负数)”栏数据,为纳税人前一申报期的“期末

未缴税额(多缴为负数)”减去抵减欠税额后的余额数。

国家税务总局

二○○四年八月三十日

国税函[2004]119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有关处理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的通

知》(国税发〔2004〕112号)规定,现将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抵减欠税的有关处理事项明

确如下:

一、关于税务文书的填开

当纳税人既有增值税留抵税额,又欠缴增值税而需要抵减的,应由县(含)以上税务机

关填开《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式样见附件)

一式两份,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各一份。

二、关于抵减金额的确定

抵减欠缴税款时,应按欠税发生时间逐笔抵扣,先发生的先抵。抵缴的欠税包含呆账税

金及欠税滞纳金。确定实际抵减金额时,按填开《通知书》的日期作为截止期,计算欠缴税

款的应缴未缴滞纳金金额,应缴未缴滞纳金余额加欠税余额为欠缴总额。若欠缴总额大于期

末留抵税额,实际抵减金额应等于期末留抵税额,并按配比方法计算抵减的欠税和滞纳金;

若欠缴总额小于期末留抵税额,实际抵减金额应等于欠缴总额。

三、关于税收会计账务处理

税收会计根据《通知书》载明的实际抵减金额作抵减业务的账务处理。即先根据实际抵

减的2001年5月1日之前发生的欠税以及抵减的应缴未缴滞纳金,借记“待征”类科目,贷记“应征”类科目;再根据实际抵减的增值税欠税和滞纳金,借记“应征税收——增值税”

科目,贷记“待征税收——××户——增值税”科目。

附件: 《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通知书》

国家税务总局

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关于国税发[2004]112号的几点学习思考

关于《 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2004]112号)的几点思考

2004年8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2004]112号 下发了《 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增值税管理,及时追缴欠税,解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既欠缴增值税,又有增值税留抵税额的问题,对纳税人因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而产生期末留抵税额的,应以期末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该《通知》还对与此相关的会计处理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相关栏次填报口径的调整作出了规定。

对上述《通知》,本人结合涉税企业的相关实际情况分析,认为以下几点尚待明确:

1、政策适用的纳税义务主体资格。该政策出台是否意味纳税义务人发生欠税的情况都适用其规定。

诚如是,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规定相违背。

因为《征管法》第三十一条 规定,只有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对于特殊困难的界定,《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亦作出如下的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所称特殊困难:

(一)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

(二)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

除符合上述规定外的纳税人均必须及时足额缴交税款,当然包括增值税。

2、政策适用的时效性。

该政策是一次性适用的,仅限于追缴欠税;还是常规性的。如果是一次性的,那么截止时点是下文之日,还是什么时点?如果是常规性的,是否意味企业能自主选择纳税期限,因为根据本《通知》规定留抵税额的可以抵减增值税欠税,可见,欠税在前,抵减在后。

现实中不少企业前几个月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产生应交增值税,并缴纳。

此后几个月连续出现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形成期末进项留抵,甚至有的企业,连续至年底都是进项留抵税额。

若照上述理解,企业可选择的话,则该类企业,前几个月可暂不纳税,用此后的进项冲抵,这样企业很可能在本年度无须纳增值税,至少可以少纳增值税。

3、抵减欠税的期限问题。《通知》未对抵减欠税的期限作出规定,尤其是该政策如果为常规性的,抵减期限的规定则显得更为必要。因《征管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即使是满足其规定,经批准同意延期纳税的欠税人,其欠税期限有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的限制。

4、欠税的法律责任问题。

《通知》未对欠税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因根据《征管法》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

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此外,《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 纳税人需要延期缴纳税款的,应当在缴纳税款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并报送相关材料。

税务机关不予批准的,从缴纳税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加收滞纳金。

对照《征管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本人认为《通知》应该仅适用于经税务机关批准同意延期纳税的有特殊困难的纳税人,为常规性的政策,但是可以抵减增值税欠税的只能是批准的延期内取得的进项税额。

此外,为追缴欠税的需要,可以一次性地适用于既有欠缴增值税,又有进项留抵的纳税人,但对其欠税必须按税法规定予以征收滞纳金。

综上所述,为使纳税人正确理解和执行该《通知》,从而增强企业的纳税意识,尤其是督促困难企业在税法规定的延期纳税期间做好资金筹划和加强增值税的进项抵扣管理,及时取得专用发票,做到及时足额纳税。有必要对上述事项作出进一步的明确规定。

第二篇:现行税收发票管理存在问题浅议(推荐)

现行税收发票管理存在问题浅议

《发票管理办法》自实施迄今已经数十年,各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发票违法案件屡查屡出。时至今年,全国范围的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依然蓬勃开展。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并把目光聚集到发票制度设计方面。

一、现行税务发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涵盖范围看,税务发票管理存在缺失地带

《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需要领购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税务登记证件……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

问题是:并非所有的经营活动者都是纳税人,并非所有的经营者都有“税务登记证”,都可纳入税务管理范围。纳税人与非纳税人,境内与境外的经营者,他们之间的活动不计其数,往往超出税务发票管理的范围。即:税务发票涵盖范围存在缺失地带。这些缺失地带有:一是纳税起征点以下的行业、特种行业以及一些税收优惠行业。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农副产品、小商品和个体劳务等小规模交易。这类小、散、众的经营,存在于整个经济生活中方方面面,现行发票管理制度难以施行监管;二是进出口贸易行业。每年数以千亿美元计的巨额的进出口贸易,由于国际上发票制度与我国存在巨大的差异,现行发票管理制度实施监管,同样鞭长莫及。

(二)从监管效果看,税务发票管理导致偷逃骗税案件频发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税务发票管理的现实情况是:发票监管代价大,效果差。税务部门花费了数以千亿计的资金,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设臵了专门的机构,耗费了无数的人力,采取了成千上万的防护措施,结果,无论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普通税务发

票,无论是国税部门管理的发票还是地税部门管理的发票,违法违章乃至犯罪的活动依然猖獗,税务发票管理代价大、效果差。税务发票作为税收的基础凭据,税务发票违法行为与偷逃税、骗税行为,密不可分。因税务发票违法而偷逃税、骗税案件频频发生。

二、现行税务发票管理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一)发票概念认识不清

1、传统意义上和国际上的发票的概念

《辞海》中,“发票”的解释有二:①商品交易中,卖方开给买方的单据,上写售出货品的名称、数量、价格和日期等; ②对外贸易中,指出口商签发给进口商,以证明发运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凭单,作为买卖双方办理清算、报关及出口商办理押汇的证件。通常称之为“商业发票”;国际上,并没有套印“税务监制章”的税务发票。英语里有叁个单词与《发票管理办法》所称的“发票”关联对应:a bill(账单、票据、清单)、a receipt(收条, 收据)、an invoice(发货单)。

2、税收法规中发票概念

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称: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综上所述,古今中外,传统意义上和国际上,发票的概念,都主要是指各种形式的货单;而税收发票概念小于传统意义上和国际上的发票的概念。财政部1986年发布《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

之前,“发票”就是指各种形式的货单。它不仅包括了《发票管理办法》所表述的收付款凭证。还包括其它各种形式的、各行各业的、不限于付款的货物劳务等单据。而对发票概念认识不清必将导致税收发票制度进入误区。

(二)税务发票管理制度将一些民商权利授权税务部门 现行《发票管理办法》规定,单位和个人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税务发票,税务发票的种类、联次、式样、数量、内容、印制、发票监制章以及使用范围,这诸多事务均由税务部门负责管理。这类规定,将发票的这些本属于民商行为的事务,一律臵于税务部门,一方面,令税务发票成为“有价证券”,并让税务部门苦于这些极难以管好的“票据事务”;另一方面,影响了经济活动的正常运作。

(三)税务发票管理制度捆绑税收制度

例如:新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以购进为标准,将购进货物和劳务所含的进项税金当期扣除,抵扣税的唯一依据单据就是税务发票,不论是否有此业务,是否实际发生,一律先行抵税。换言之,只要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就等同于拿到了钱,令税务发票“货币化”。这种将税收制度捆绑在税务发票上而不是建立在经济业务实际运行的票据基础上,其真实性和稳定性之差可想而知。此外,出口退税方面、税收优惠等许多方面,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三、改革税务发票管理制度的建议

1、实行宽松的发票管理,“还权于民”

修改《发票管理办法》,缩小税务部门发票管理职责范围,尤

其是完全放开发票的印制和使用,只规定最基本的要求,“还权于民”。因为税收的基础是税源,税收的多寡并不因为使用哪种发票为意志转移。发达国家没有套印发票监制章的票据照样收取国家税收。至于发票的种类、联次、式样、数量、内容等等,一概由发票使用者自己决定。让他们使用符合自身情况的各种货单,还发票本来的面目和功能。没有必要在经营者自己的发票基础上再增添一套“税务发票”。这样,发票违法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税务部门也可以节省数以千亿计的资金,腾出数以十万计的税务人员用于它处,社会也可以节约巨大的资源。

2、税收制度不再单纯捆绑税务发票制度

增值税、所得税和税收优惠等等,不单纯以货物的发票为唯一标准,由经营者自行提供相应的单据,先申报后审查。这样,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再等同于拿到了钱,将发票还其本来面目,税收制度不再捆绑在税务发票上,而是依据经济业务实际运行的多种票据。以票偷税和骗取退税就失去其原先的那种基础。

3、进一步降低流转税所得税等税收的名义税率。

在当前经济活动中,除一些垄断行业外,我国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处于完全竞争地位,规模小,资本少,资本盈利能力弱,社会福利体制尚不能给予他们相应的社会保障,税收承担能力弱。高企的流转税税率和所得税税率,造成其实际税负与名义税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降低流转税名义税率,让这些经济体遵从税法,在发票违法活动的税收基础上做文章,加强税法的严肃性和钢性,对于发票管理而言,是治本而不是治标的办法。

(作者:aeropalmcmh)

第三篇:专家劳务费涉及的发票开具及税收问题

劳务费到底列表还是凭发票入账?终于知道怎么做了!2017-12-18 建筑业营改增中心

问:公司根据合同需要外聘专家并一次性支付给专家的个人的劳务报酬(有代扣代缴个税),我司可否列表支出专家劳务报酬?还是需要发票入账?如需发票,如何开具?需要交纳哪些税费?

一、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主席令第49号)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另外,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主席令第63号)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因此,纳税人发生的支出如取得合法凭证及符合上述要求的,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如没有取得合法凭证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则不可扣除。

三、提问不够清晰,如您指的是个人提供劳务,根据《税务机关代开普通发票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4〕1024号)的规定,申请代开发票的范围与对象:申请代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凭有关证明材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普通发票。

(一)凡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并开具与其经营业务范围相应的普通发票。但在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服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以及税法规定的其他商事活动(餐饮、娱乐业除外)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普通发票:

1.纳税人虽已领购发票,但临时取得超出领购发票使用范围或者超过领用发票开具限额以外的业务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

2.被税务机关依法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的纳税人,取得经营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

3.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纳税人来本辖区临时从事经营活动的,原则上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持《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办理报验登记,领取发票自行开具;确因业务量小、开票频度低的,可以申请经营地税务机关代开。

(二)正在申请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至取得税务登记证件期间发生的业务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为其代开发票。

(三)应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的单位和个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处理,并在补办税务登记手续后,对其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至取得税务登记证件期间发生的业务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为其代开发票。

(四)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临时取得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为其代开发票。因此,若符合上述规定的个人,可向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普通发票。具体所需资料如下:

1.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提交身份证件及复印件;2.《代开增值税发票缴纳税款申报单》。

四、根据《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通知》(粤财法〔2011〕109号)的规定,我省增值税起征点自2011年11月1日起统一调整为: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500元。此外,根据《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发票及税款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8号)规定,经国、地税局协商,可由国税局为地税局代征有关税费。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按现行规定需由主管国税局为其代开普通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发票)的,主管国税局应当在代开发票并征收增值税(除销售免税货物外)的同时,代地税局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因此,如个人(自然人)提供劳务达到上述增值税起征点的,应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征收率为3%,并由国税局代地税局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税率问题,以及个人是否还需在地税缴纳其它税种的问题,请向地税部门进行咨询。

第四篇: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龙鑫税务代理有限公司

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税收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农产品的经销活动特点形成易发态势。

一是购销频繁,数量大。在收购旺季,交易次数成千上万。

二是农产品一般体积零散,不便规则堆放,盘点不方便。

三是销售人员性质(是商贩还是农业生产者个人)难以辨别和判断。

正是存在以上三个特点,给税务人员执法带来很大困难,虽然各地国税机关采取种种监管办法,如实地走访,检查身份等等,但面对数量众多的厂家和人员,此种做法无疑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现行现金使用管理规定给纳税人造成可乘之机。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可以使用现金,但却没有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加上纳税人特别是非公有性质的企业,在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现金来源很不规范。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纳税人用虚有现金购买虚假的货物就变得十分方便和容易。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一是收购发票现在只是纳入普通发票的管理范围。目前,对农产品收购专用发票的管理还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例如:部分小规模农产品收购企业在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后将以前收购的农产品开具收购发票进行抵扣,税务机关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无据可依,真假难辨,给一些偷逃税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目前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由各地自己印制,没有统一版式,各地对发票的使用规定和要求报送的附件也不尽相同,这给地区间的协作管理带来困难。二是收购发票的开具是直接针对广大农业生产者,开票频繁,使用量大。手工版的发票面额小,手工开具工作量大,这给税务机关的审核与汇总增大了工作量和难度。在确认收购对象的身份方面,只有实地核证;在确认收购产品的规格、等级、单价、金额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无法监督企业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在实际税收管理工作中,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农业产品在收购环节可以使用现金结算,因此收购农业产品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只开具过磅单凭过磅单结算现金,而后将很多农户汇总在一起开具农副产品收购专用发票,据以申报抵扣进项税,未按一户一票的规定开具农副产品收购专用发票;或者将无法取得发票的非农业生产者个人和单位销售的非初级农业产品,也作为收购自产初级农业生产品,开具农副产品收购专用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为主观扩大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范围,孳生偷税温床。

下载关于月底忘记认证发票的税收紧急策划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月底忘记认证发票的税收紧急策划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