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分了段。这节课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师: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这句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对了。找到这句话的同学还有哪些?
(生齐举手)
师:让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了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生甲:我想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打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打引号呢?
生乙: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师:(调整顺序板书:昨天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鸟的天堂)谁有同样的疑问?(生举手)这几个问题提得好,还有吗?
生:(摇头)没有了。
师:大家别急,这几个问题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把经过梳理的疑难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一株生长得很茂盛的榕树。
师:(板书:榕树)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儿咱们来交流,结合课后思考题第2题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生自由读、思、画)
师: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你自己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或内容?生:我读懂了这一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了那株榕树非常茂盛,叶子非常多。
师:(板书:茂盛叶多)请你再想一想,叶子除了多之外,“不留一点缝隙”还说明什么?
生:还说明树叶非常密。
师:(板书:密)这里作者从叶子的数量上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
生:(齐答)静态描写。
师:读懂了这株榕树茂盛的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第七自然段的“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直到“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体现了榕树的枝非常多,也体现了它的“茂盛”。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榕树的枝干多?
生:我从“不可计数“和“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读懂的。
师:(板书:枝干不可计数)老师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读懂了。“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非常多,数不清。在课文里指枝干多得数不清。
师:为什么枝干这么多?
生:因为榕树长得非常茂盛,所以枝干非常多。
师:这是你的理解,我看到有同学在摇头了,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理解,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知道榕树还有一个特点,它的枝上会生出一些气根,慢慢扎进泥土里,这个特点使它的枝干多。
师:(板书:枝上生根)也就是说“枝上生根”与“枝干不可计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读懂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你很善于思考。
生: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有这种榕树,很多枝干就像形成一张巨网,要把你包围起来,送到一个更美的地方去。
师:你感受到了榕树的气势,感受到了榕树特别美。
(出示图画投影片:榕树近景。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师:看了图,再读读这句话(出示文字投影片),你们又读懂了什么?生甲:这株榕树真大呀!(师板书:大)
生乙:枝上生出的根扎进泥土里,天长日久又会长成新的干,说明这株榕树年代久远。
师:你说得真好,这棵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这株榕树何止大得惊人,简直是一种特有的自然美,这句话怎么读好呢?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句话)师:读得好!你是带着什么感情读这句话的?
生:我带着惊奇、赞美的语气读。
师:让我们学着她这样,把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这句话从生长特点上写了榕树那静止不动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方法?生:(齐答)静态描写。
师:同学们看,我们深入读这句话,就能对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写榕树“大”,除这两处外还有什么地方呢?
生:第8自然段这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里我看出树非常大。
师:有没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
生甲:我觉得这说明榕树非常绿。
生乙:这句话说明了榕树的生命力旺盛,也就是“茂盛”。
师:你的理解更准确。刚刚那位同学说了榕树的叶子绿,请你告诉大家,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板书:绿)
生:我从这句话看出来的:“那翠绿的毅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让我觉得那绿的颜色像绿宝石似的,还像一汪绿的水,似乎要滴下来似的。
师:你描述得真美。其他同学如果也读懂了这句话,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生甲:我觉得绿色代表生命力,所以这株榕树“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乙:这株榕树让人觉得它绿得发亮,就好像有无数的小精灵在上面跳跃着,使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我觉得你们确实读懂了这句话。这一句话写得多好啊!把叶子都给写活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那就让我们像她那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生齐读)
师: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甲:作者说“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从这句话我看出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生已:“南国”指我国的南方,这株榕树生长在我国的南方,作者不仅赞美了榕树,还赞美了南国。
师:你说得真好!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
生:带着热爱、赞美之情读。(生读)
师:对,速度慢一些,感情是发自心底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对于写榕树的这部分,同学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生:第9自然段“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我不懂,为什么“我”听见鸟扑翅的声音,却看不见鸟的影儿?师:他不明白的地方也许正是你明白的,谁来给他解释一下?
生甲:“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并不就是鸟在扑翅,这是作者想象到的。因为他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所以他想象到了这里有许多鸟。
生乙;我还有一种解释,第1自然段写了他们已经吃过晚饭,天快黑了,鸟儿要休息了,所以作者见不着一只鸟。
生丙:我再给她补充一点,因为树叶很茂密,把鸟窝都遮住了,所以“我”不知道鸟在哪里。
生丁:风吹来,就把树叶吹动了,就有声音,所以作者误认为是鸟在扑翅。生戊:我再补充一点,我觉得他说得不对。作者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他肯定会想“鸟的天堂”鸟应该特别多,他就幻想到有鸟在扑翅膀。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他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你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谁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大家帮助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讨论有实效,有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为什么不用“靠近”?
师:他读书真仔细,这个问题提得好。是啊,作者为什么不用“靠近”用“逼近”呢?
生:因为作者乘坐的船离榕树越来越近了。
师: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可以从作者所处的位置和树的特点去想。
生:我知道了,因为作者坐在小船上,位置比较低,而树根高,而且这株榕树又大又茂盛,所以作者用“逼近”。
师:对,船离树近了,更近了,人会有什么感觉?
生:会觉得这株榕树像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师:非常好。“逼近”正体现出了榕树那逼人的气势,而“靠近”就不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没有了。
师:在写榕树的这个部分中,你们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
生:(齐答)第8自然段。
师:大家愿意把这一段读好吗?
生:(大声齐答)愿意!
师: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放声朗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好,读出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谁还愿意读?(生齐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好,我们一起来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8自然段)
师:(小结)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描写?生:(齐答)静态描写。
[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句段的理解,品析、认识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从而使重点训练项目得到了渗透,初步感知什么是静态描写。]
师:(板书:静态)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赞美之情。
师: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甲:他会觉得很奇怪。鸟的天堂里怎么会一只鸟也没有?
生乙:他会觉得名不副实。
生丙:他会感到一丝遗憾。
师:大家说得很好,可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什么感受?生:他感到一点留恋。
师:“留恋”是这一课的新词,什么是“留恋”?
生:“留恋”就是舍不得离开。
师:作者的感受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因为第一次作者没有见到一只鸟,而第二次他却见到了许多鸟。师: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情景如此不同?
生:因为作者第一次去是傍晚,那时鸟儿都休息了。而第二次作者是早晨去的,鸟儿都出来活动了。
师:你说得对。所以作者说?(指板书)
生:(齐答)昨天眼睛骗了我。
师: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板书:鸟)生:课文第12、13自然段具体写了鸟。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两个自然段,同学们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指名读)
师:你喜欢写鸟的哪个句子?
生:我喜欢“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可见鸟儿飞得很快,我们只能听见它们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里写得非常美。
师:(板书:到处鸟声,到处鸟影)说明这儿的鸟怎么样?
生:(生答)多。
师:(板书:多)还有谁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到处都有,很多我没见过的。
生:我补充一点,昆明冬天的时候会来很多海鸥,飞起来时就像拉起了一张巨大的白色的网;而这些鸟各种颜色都有,那飞起来就像拉起了一张彩色的巨网。
师:你说得真好!那景色又美又壮观。
(板书:叫 飞 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作的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生甲:鸟儿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生乙:鸟儿们很自由。
生丙:它们很快乐。
师:(板书:快乐)和榕树比较,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生:(齐答)动态描写。
师:(板书:动态)作者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
(播放录像:群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闹)
[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觉得这儿鸟非常多,而且颜色很鲜艳。
生乙:鸟儿飞起来的景象真壮观。
生丙:鸟儿叫声悦耳,非常可爱。那只小画眉鸟真像个顽皮的孩子。生丁:鸟儿生活得很快乐,我也想变成一只鸟在那儿生活了。
师:用一句话说,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生甲:这个地方十分美好。
生乙: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
师:你说得真棒。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为什么第一个打引号?
生:第一个打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株茂盛的大榕树。
师:对,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打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学生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在教师指导启发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至此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让我们带着肯定和赞美的感情读读最后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把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吗?
生甲:总结全文。
生乙:点题。
生丙:点明中心。
师:(指板书中三个问题)现在这几个问题同学们都懂了吗?
生:(点头)弄懂了。
师:那好,我想请开始提出这几个问题的同学自己来回答。
(生答)
师:对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没有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我体会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生: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了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动态描写。
师:对,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请同学们课后讨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下一节课我们再交流。
第二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315800 李海达 评析:沈大安
一、朗读感受
师: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己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你可以把自己感到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想,你最欣赏同桌朗读的哪些段落。
(生选优美段落,同桌互读互评)
师:哪几组同学来向我们展示一下?
A组:
男生:(读第8自然段)
女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流利,但在感情处理上,“似乎……”这句话前面的感情太强烈了,后面上不去。(众笑)
师:同学们,了不得,一上来就是一个专家级的点评。我想,她说得这么好,读得一定也不错,请她读一下。
女生:(略显羞涩地朗读第8自然段,读完后学生自发鼓掌)
男生:她读得很有感,请,比我好多了!
女生哨寸谢你。
师:刚d这位男同学有一点我特别佩服,他能以欣赏的语气对同桌说“比我好多了”。学会欣赏是进步的开始,让我们也把掌声送给他。(师生一起鼓掌)
B组:
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女生:我觉他最后一句感叹句读得很好。“当小船……熔树”这句读得太平淡了,为了衬托后面的感叹句,语速应稍微慢一点。
师:你来试试。
女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男生:她的语速、停顿非常好,感叹句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她学习。
C组:
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女生:我认为感情读出来了,但“小船……流去”可以读得再慢一点。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她的点评有策略:先肯定他好在哪T,然后指出他的不足,让人听了挺舒服的。
女生:(读第8自然段)
男生:她读得很好,读出了感情,使人听了能感觉到大格树枝繁叶茂,非常有生命力。
师:她己经把格树的生命力展现出来了。
师:这几位同学选择的都是写熔树的。有没有选择读写鸟的段落?
生:(读第12自然段)
生:读得非常好,很有感情。
二、自主感悟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格树是那么生机盎然,鸟儿是那么生气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XXX)
师:选择“树”的同学请齐读第7、8自然段。
(生齐读)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12、13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地己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臆吗?待会儿要进行第二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格树和鸟儿谁更有魁力。喜欢“树”和“鸟”的同学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儿”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学生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能形容自己特点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地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边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v
师:刚才我们『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你们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格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丫,没有大格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格树,我有数不清的枝丫,枝叶是那样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像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歌声动听,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格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可爱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格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格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格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小鸟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格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格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它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李老师你也说人们看我们是冲着“鸟儿”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身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三、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课文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马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
叶一样,有了绿叶陪衬,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d这位同学的话。我认为大格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生:大格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格树上栖息,为大格树增色添彩,使它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马和格树是相互依赖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马和格树是形影不离的,有树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格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格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格树比作一个人的躯体的话,那么鸟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嘛?(师将黑板上划分树与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齐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生气,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熔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格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格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声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格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烂漫的孩子的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熔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格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格树,现在我觉得这大格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格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申。”而刚才,你们己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四、拓展体验
师:如果你是文中那只小画眉,你想唱些什么呢?可以用写小诗、写歌词、画画等各种方式来表达。(学生自主合作,大约10分后,学生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创造力真强。我想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诗意地栖居大地上!
评析
我听《鸟的天堂》可能不下数十次,这一回在浙江省第二届“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上听李海达老师的课,犹如一阵清风扑面而来,特别兴奋。教师对一篇使用了多年的教材的独特解读和独到处理,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到的人文精神、迸发出来的创造潜能,都让我心悦诚服。虽然没有使用课标教材,却强烈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李海达老师的这节课,对《鸟的天堂》的人文内涵作了深入的开掘。原教材在知识和能力的定位是“静态和动态”,可以说纯粹是写作技巧的传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般也是把大格树的枝繁叶茂和小鸟的活泼欢乐分开来加以体会的。李老师别开生面地对教材作了处理,将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而这种感悟和体会不是靠教师的说教,全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听说读写活动获得的,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这种“分”和“合”,暗含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随机进行人格塑造的匠心。我们可以看到,这节课始终充满着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肯定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进步,使得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相对后进的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这节课的展开部分有两个重要的板块:一“自主感悟”,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和自信;另一个是“换位整合”,让学生同时学会欣赏别人。这两个板块的实施,把学生引人物我同一的境界。我即是树,你即是鸟,树和鸟互相欣赏,形成整体;我和你也互相欣赏,互助互励。当学生真正做到了认识自我,欣赏别人,他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这样处理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为学生人生的光彩涂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语文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我们不能满足于“教教材”,而应当是“用教材”。我们要“让思想冲破牢笼”,与时俱迸地处理教材。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一双慧眼,能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教材,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现实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听李老师教《鸟的天堂》,又一次让我感到“艺无止境”。语文教学永远是一块无限广阔的创造的天地。让我们认准方向,大胆地往前走!◆
第三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4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一、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1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生词四字词语。齐读生词三遍。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1:每段课文讲的是什么?
2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3课文分为几段?
(学生交流: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2.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汇报: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4)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5-8)第二天清晨,作者和朋友们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9)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4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思考:上节课,我们初步预习了鸟的天堂,下面大家回忆一下两个问题,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巴金两次去鸟的 天堂,第一次看到一株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众鸟纷飞的活动场面。
二、出示学习目标:看来大家预习得不错,我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称作“鸟的天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与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3、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三 明确了学习目标。下面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前后桌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自学提示上的问题:
自学提示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思考:大榕树给你怎样的感受?分别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好 第二组来汇报这个问题。
描写榕树大的句子
(这回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哪 些字写出了榕树的大?一个卧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好像水面上的一个庞然大物。
这棵榕树的确很大,它独木成林,远看犹如一片生机勃勃的树林。多么奇特的榕树啊,看到它,你的心情怎样?带着感情,用惊喜的语气读读这段文字
除了写榕树的大,还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茂盛?哪些句子写出了榕树的茂盛? 2.描写榕树茂盛的句子。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齐读这句话: 哪些词语让我感受到榕树非常茂盛?堆 不留 写出榕树茂盛叶子非常多
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榕树有生命力。
作者抓住了榕树的枝干、根、叶子,叶写出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它静止不动的美,这样的描写 是事物的什么描写呢?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两段话,体会一下它的静态美。
四、感受鸟儿的快乐
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早上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众鸟纷飞的活动场面,让我跟随作者去看看吧,自由读地(5-8)这部分。前后桌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自学提示二
自学提示二
1、自由读地(5-8)这部分
2、从这部分 中,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我们前后桌斯人可以相互交流一下这两个问题。
第一组来汇报这个问题。
有的有的有的 写出了鸟的 什么多。
大的,小的 花的 黑的 写出了鸟的 什么?
这部分写了众鸟纷飞的活动场面,属于事物的什么描写、应接不暇”什么意思。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除了写鸟儿很多,还写出了这儿的鸟有什么特点》欢快。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2.看到这么一棵美丽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在文中画出这句话。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不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是引用朋友的话,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指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合作探究:
五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下面我们 小组合作探究:
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下面哪个小组来汇报这个问题呢?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六、总结全文。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说明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所以作为人类我们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七、课堂检测。
作者两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去的时间是(),看到了(),写出了它()、()特点,侧重于()描写。第二次去的时间是(),看到了(),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侧重于()
八、作业
1.选择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语句抄下来。
2.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写,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编顺口溜.......4 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大 茂盛
静态 第二次 众鸟纷飞 :多,欢快。
动态(保护环境 保护大自然)
第四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分了段。这节课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学习目标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椿树和鸟儿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谁能再说一遍?(指名复述)
[开始展示目标,让学生按着目标去学,发挥了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功能。]
师: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这句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对了。找到这句话的同学还有哪些?
(生齐举手)
师:让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了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生甲:我想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打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打引号呢?
生乙: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师:(调整顺序板书:昨天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鸟的天堂)谁有同样的疑问?(生举手)这几个问题提得好,还有吗?
生:(摇头)没有了。
师:大家别急,这几个问题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把经过梳理的疑难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一株生长得很茂盛的榕树。
师:(板书:榕树)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儿咱们来交流,结合课后思考题第2题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生自由读、思、画)
师: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你自己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或内容?
生:我读懂了这一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了那株榕树非常茂盛,叶子非常多。
师:(板书:茂盛叶多)请你再想一想,叶子除了多之外,“不留一点缝隙”还说明什么?
生:还说明树叶非常密。
师:(板书:密)这里作者从叶子的数量上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
生:(齐答)静态描写。
师:读懂了这株榕树茂盛的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第七自然段的“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直到“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体现了榕树的枝非常多,也体现了它的“茂盛”。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榕树的枝干多?
生:我从“不可计数“和“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读懂的。
师:(板书:枝干不可计数)老师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读懂了。“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非常多,数不清。在课文里指枝干多得数不清。
师:为什么枝干这么多?
生:因为榕树长得非常茂盛,所以枝干非常多。
师:这是你的理解,我看到有同学在摇头了,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理解,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知道榕树还有一个特点,它的枝上会生出一些气根,慢慢扎进泥土里,这个特点使它的枝干多。
师:(板书:枝上生根)也就是说“枝上生根”与“枝干不可计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读懂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你很善于思考。
生: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有这种榕树,很多枝干就像形成一张巨网,要把你包围起来,送到一个更美的地方去。
师:你感受到了榕树的气势,感受到了榕树特别美。
(出示图画投影片:榕树近景。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
师:看了图,再读读这句话(出示文字投影片),你们又读懂了什么?
生甲:这株榕树真大呀!(师板书:大)
生乙:枝上生出的根扎进泥土里,天长日久又会长成新的干,说明这株榕树年代久远。
师:你说得真好,这棵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这株榕树何止大得惊人,简直是一种特有的自然美,这句话怎么读好呢?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句话)
师:读得好!你是带着什么感情读这句话的?
生:我带着惊奇、赞美的语气读。
师:让我们学着她这样,把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这句话从生长特点上写了榕树那静止不动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方法?
生:(齐答)静态描写。
师:同学们看,我们深入读这句话,就能对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写榕树“大”,除这两处外还有什么地方呢?
生:第8自然段这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里我看出树非常大。
师:有没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
生甲:我觉得这说明榕树非常绿。
生乙:这句话说明了榕树的生命力旺盛,也就是“茂盛”。
师:你的理解更准确。刚刚那位同学说了榕树的叶子绿,请你告诉大家,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板书:绿)
生:我从这句话看出来的:“那翠绿的毅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让我觉得那绿的颜色像绿宝石似的,还像一汪绿的水,似乎要滴下来似的。
师:你描述得真美。其他同学如果也读懂了这句话,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甲:我觉得绿色代表生命力,所以这株榕树“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乙:这株榕树让人觉得它绿得发亮,就好像有无数的小精灵在上面跳跃着,使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我觉得你们确实读懂了这句话。这一句话写得多好啊!把叶子都给写活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那就让我们像她那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生齐读)
师: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甲:作者说“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从这句话我看出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生已:“南国”指我国的南方,这株榕树生长在我国的南方,作者不仅赞美了榕树,还赞美了南国。
师:你说得真好!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
生:带着热爱、赞美之情读。(生读)
师:对,速度慢一些,感情是发自心底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对于写榕树的这部分,同学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生:第9自然段“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我不懂,为什么“我”听见鸟扑翅的声音,却看不见鸟的影儿?
师:他不明白的地方也许正是你明白的,谁来给他解释一下?
生甲:“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并不就是鸟在扑翅,这是作者想象到的。因为他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所以他想象到了这里有许多鸟。
生乙;我还有一种解释,第1自然段写了他们已经吃过晚饭,天快黑了,鸟儿要休息了,所以作者见不着一只鸟。
生丙:我再给她补充一点,因为树叶很茂密,把鸟窝都遮住了,所以“我”不知道鸟在哪里。
生丁:风吹来,就把树叶吹动了,就有声音,所以作者误认为是鸟在扑翅。
生戊:我再补充一点,我觉得他说得不对。作者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他肯定会想“鸟的天堂”鸟应该特别多,他就幻想到有鸟在扑翅膀。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他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你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谁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大家帮助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讨论有实效,有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为什么不用“靠近”?
师:他读书真仔细,这个问题提得好。是啊,作者为什么不用“靠近”用“逼近”呢?
生:因为作者乘坐的船离榕树越来越近了。
师: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可以从作者所处的位置和树的特点去想。
生:我知道了,因为作者坐在小船上,位置比较低,而树根高,而且这株榕树又大又茂盛,所以作者用“逼近”。
师:对,船离树近了,更近了,人会有什么感觉?
生:会觉得这株榕树像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师:非常好。“逼近”正体现出了榕树那逼人的气势,而“靠近”就不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没有了。
师:在写榕树的这个部分中,你们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
生:(齐答)第8自然段。
师:大家愿意把这一段读好吗?
生:(大声齐答)愿意!
师: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放声朗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好,读出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谁还愿意读?(生齐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好,我们一起来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8自然段)
师:(小结)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生:(齐答)静态描写。
[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句段的理解,品析、认识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从而使重点训练项目得到了渗透,初步感知什么是静态描写。]
师:(板书:静态)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赞美之情。
师: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甲:他会觉得很奇怪。鸟的天堂里怎么会一只鸟也没有?
生乙:他会觉得名不副实。
生丙:他会感到一丝遗憾。
师:大家说得很好,可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什么感受?
生:他感到一点留恋。
师:“留恋”是这一课的新词,什么是“留恋”?
生:“留恋”就是舍不得离开。
师:作者的感受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因为第一次作者没有见到一只鸟,而第二次他却见到了许多鸟。
师: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情景如此不同?
生:因为作者第一次去是傍晚,那时鸟儿都休息了。而第二次作者是早晨去的,鸟儿都出来活动了。
师:你说得对。所以作者说?(指板书)
生:(齐答)昨天眼睛骗了我。
师: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板书:鸟)
生:课文第12、13自然段具体写了鸟。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两个自然段,同学们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指名读)
师:你喜欢写鸟的哪个句子?
生:我喜欢“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可见鸟儿飞得很快,我们只能听见它们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里写得非常美。
师:(板书:到处鸟声,到处鸟影)说明这儿的鸟怎么样?
生:(生答)多。
师:(板书:多)还有谁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到处都有,很多我没见过的。
生:我补充一点,昆明冬天的时候会来很多海鸥,飞起来时就像拉起了一张巨大的白色的网;而这些鸟各种颜色都有,那飞起来就像拉起了一张彩色的巨网。
师:你说得真好!那景色又美又壮观。
(板书:叫 飞 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作的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
生甲:鸟儿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生乙:鸟儿们很自由。
生丙:它们很快乐。
师:(板书:快乐)和榕树比较,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
生:(齐答)动态描写。
师:(板书:动态)作者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
(播放录像:群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闹)
[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觉得这儿鸟非常多,而且颜色很鲜艳。
生乙:鸟儿飞起来的景象真壮观。
生丙:鸟儿叫声悦耳,非常可爱。那只小画眉鸟真像个顽皮的孩子。
生丁:鸟儿生活得很快乐,我也想变成一只鸟在那儿生活了。
师:用一句话说,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生甲:这个地方十分美好。
生乙: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
师:你说得真棒。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为什么第一个打引号?
生:第一个打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株茂盛的大榕树。
师:对,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打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学生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在教师指导启发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至此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让我们带着肯定和赞美的感情读读最后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把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吗?
生甲:总结全文。
生乙:点题。
生丙:点明中心。
师:(指板书中三个问题)现在这几个问题同学们都懂了吗?
生:(点头)弄懂了。
师:那好,我想请开始提出这几个问题的同学自己来回答。
(生答)
师:对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没有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生: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了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动态描写。
师:对,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请同学们课后讨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下一节课我们再交流。
[这一问提得好,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大榕树为什么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有利于深化认识。] 附板书: 鸟的天堂
昨天眼睛骗了“我” 大 枝干不可计数 枝上生根
榕树
茂盛 叶多 密 绿
(静态)
“鸟的天堂”
多 到处鸟声 到处鸟影
鸟的天堂 鸟
快乐 叫 飞 扑
(动态)
第五篇:《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lvdongpo.com 东坡备课网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感情朗读课文。
(二)情意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情境设计: 《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株美丽的大榕树。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
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
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
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放大榕树上百鸟叫,群鸟飞的录像):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棗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生:读(略)
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 生:傍晚。
师:看到了什么? 生:榕树。师:(板书:榕树)第二次呢? 生:早晨,看到了鸟儿。师:(板书:鸟儿)
lvdongpo.com 东坡备课网 lvdongpo.com 东坡备课网
3,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懂的真不少,把读不懂的也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生:“那翠绿的颜色,„„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逼近”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 生:“逼近”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
生: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同学们读懂的多,提的问题更好,我想,只有认真读课文,才能做得到。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电脑出示)这是个什么句子?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生:感叹句。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叹。师:大家一起来赞叹鸟的天堂。生:齐读。
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作者看到了榕树、鸟儿,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师:课文是怎样写榕树、鸟儿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电脑出示)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2,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读、画、小组讨论(略)
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师:作者是怎样写这株大榕树的? 生:读(略)
师:傍晚,我们划着小船向河中心移去。(放配乐录象:大榕树)生:(欣赏)
师:现在你有什么感想?
生:榕树真美。„„榕树真大。师: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电脑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上又生(),有许多()直垂到地上,()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填空。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读。讨论)。师:谁来做填空? 生:(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lvdongpo.com 东坡备课网 lvdongpo.com 东坡备课网
生:我从这段话里读出了榕树大。师:你是怎样读出来的?
生:它的根多、枝多,可以读出树大。师:(板书:枝、根)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插图)生:这是大榕树的真面目。
生:枝上生根,根伸进泥土里又成了新的枝干。这真是一种奇特的景象。
师: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体会一下。生:读。
师: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电脑出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自由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子绿。师:(板书:叶子)生:叶子有光泽。生:榕树充满活力。师:“颤动”是什么意思? 生:快速抖动。
生: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样子。师: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榕树叶一闪一闪的,充满活力。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生: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师:谁能用一句话回答。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所以才会有这种景象。师: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大声朗读,体会体会。生:(读)。
师: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
师: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生:鸟儿。
师: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 生:(略)
师: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 生:应接不暇。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生:到处都是鸟,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lvdongpo.com 东坡备课网 lvdongpo.com 东坡备课网
师: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听鸟鸣。(放录像:鸟儿在榕树上活动。)生:(欣赏)。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什么? 生:鸟儿真多。生:鸟的天堂真美。生:鸟的天堂真热闹。
师:这种热闹的气氛,作者写出来了吗?(电脑出示)读一读: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有的(),有的()。填空。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填空。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写出了鸟多的程度。生:表现了鸟的大小不一。生:写出了鸟的颜色各异。生:还写出了鸟的动作。师:鸟儿在干什么呀? 生:(读)。师:(板书:叫、飞、扑。)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生:(读)。
师: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电脑出示)
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板书:鸟的天堂)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师:谁说? 生:(略)。
师:这这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他们的乐园里生活的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哪里是我们的天堂阿? 生:学校。师:为什么? 生:(略)
师: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
生: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生: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
师: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lvdongpo.com 东坡备课网 lvdongpo.com 东坡备课网
师: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生:(读)
师:谁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读的真好,我们一起学着它的样子读这一段。生:(读)
师:大家读的好,学的更好,鸟的天堂美,巴金写的更美,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大家想写出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吗? 生:想。
师: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作家写景的这种高超技艺。
lvdongpo.com 东坡备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