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4-实验四-城市植被类型的调查-城市生态学实验-海南大学(共八个)
实验四 城市植被类型的调查
一、概述
目前普遍认为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它包括城市里的公园、校园、寺庙、广场、球场、医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拥有的森林、灌丛、绿篱、花坛、草地、树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总和。尽管城市里或多或少仍残留或被保护着的自然植被的某些片断,但城市植被不可避免的受城市化的各种影响而存在,尤其是人类的影响,即使残存或保护下的自然植被片断也在不同程度上受人为干扰。人类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破坏或摒弃了许多原有的自然植被和土生植物,另一方面又引进了许多外来植物和建造了许多新的植被类群,尽管这些影响或干扰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直接的或是间接的,但最终是改变了城市植被的组成、结构、类群、动态、生态等自然特性,而具有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性质和特性。
从城市植被类型的调查入手研究城市植被,便于理解城市植被与自然植被在性质和特性上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
植被类型调查主要是针对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研究城市植物群落的特征,就基本能把握城市植被的情况。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一定的种类成分,群落外貌,垂直的和水平的结构等几个方面。实验调查和获取的数据一般包括: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数目、种的多度和密度、盖度、频度、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等。
三、仪器和用具
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等等。
四、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1.城市植被环境调查:指影响城市植物生长的各种生态因子,如气候、土壤、水源等。
2.城市植被类型调查:调查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数目、种的多度和密度、盖度、频度、优势度、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二)调查方法
在调查范围选择不同地段,按不同的植物群落设置样地,在样地内作细致的调查。如果样地是成片状的,如庭院、公园等,可设置是按不同的环境拉上工作线,在工作线上每隔一定距离(一般是每隔30m设
22一个点)设置样地(样地的大小根据调查的目的、对象而定,一般草本植物为1~4m,灌木为4~50m,2乔木为100~400m,样地可以是方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记录样方内的绿化乔木、灌木和地被植
物种类、冠幅、高度、胸径等;如果是样地是行道绿化实体,就以一条街为记录单位。
在城市植被调查设置的样方内或一条街,记录以下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指标计算和分析。
1.登记每株植物的种名。
2.树高和枝下高的测量
3.胸径的测量
4.冠幅、冠径和丛径的测量
5.密度、盖度(总盖度、层盖度、种盖度)的测量
6.参考记录表:
(1)植物群落或居群调查基本表
表1-4-1植物群落调查表1号
调查者调查日期样地号 样地面积地理位置 地形海拔 坡向坡度土壤 微地形
地被物植物群落总覆盖率
(2)乔木记录表
表1-4-2植物群落调查表2号(森林群落)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种名
树高
枝下高
胸径
树冠(东西南北)
(3)灌木记录表
表1-4-3植物群落调查表3号(灌木调查表)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种名
株数
覆盖率
最大胸径
优势胸径
高度
(4)草本植物记录表
表1-4-4植物群落调查表4号(地被植物调查表)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种名
株数(丛数)
覆盖率
高度
(5)藤本植物记录表
表1-4-5植物群落调查表5号(藤本植物调查表)
样地名样方号时间
种名
蔓数
覆盖率
高度
五、结果统计与分析
1.开展植物群落的组成与性状分析
2.开展植物群落比较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概述你的分析结果,依据你的调查分析结果提出更加合理的绿化建议。
第二篇:02-实验二-城市人口分析-城市生态学实验-海南大学(共八个)
实验二 城市人口分析——人口在城市内的迁居问卷调查
一、概述
城市人口迁居指的是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往往是住户)移动。城市人口迁居有时也称城市内的迁移。城市的发展与人口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人口迁居会使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城市出现人口空间、社会空间、功能空间的地域性分化,城市内住宅位置的变化在改变城市系统和城市空间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口移动以其所具有的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和结构上的选择性对迁入、迁出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人口移动直接改变了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总量,并通过转移生育间接影响两地的人口数量对比;其次,人口移动所可能引起的生育行为变化将改变两地的人口再生产模式;由此,人口的分布状况以及发展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另外,人口移动将改变两地的人口结构。人口移动导致的人口空间结构变化有两种情况:集聚性的迁移将会强化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状况,而扩散性迁移则使人口分布趋于平均。人口和劳动力的区域流动还可对地区差距产生影响。
人口移动对生态环境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生态脆弱地区,人口的入迁可能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在农业移民中对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但也有少量因人口入迁后对生态环境加以科学治理而使其得到改善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
通过对一个区域(如工业区、街区等)人口与环境质量的调查与讨论,有助于了解人口这一因子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为城市人口容量的界定提供理论支持。
三、仪器和用具
调查问卷表、采访记录本、实地采集调查记录本等。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内容
1.满意度调查
(1)工作与生活空间的满意程度
(2)绿化面积与质量的满意程度
(3)用水现状与质量的满意程度
(4)休闲空间的满意程度
(5)空气等其它生态因子的满意程度等
2.迁居者的属性特征调查
(1)经济属性特征
调查发生迁居的居民住户家庭月均收入情况
(2)家庭结构特征
调查二代三人户、二代四人户、三代五人户、三代四人户、三代五人户等各种类型家庭的比例。
(3)职业结构特征
调查工厂、公司类和商店类单位、科研、文教、卫生类单位、机关单位等从业人员比例。
(4)教育水平特征
调查初、高中受教育者、受过大专和本科以上高等教育者所占比例
3.人口迁居特征
(1)迁移性特征
调查小区居民户迁居率、均迁居次数、一次迁居户数及比例、二次迁居户数及比例等数据。
(2)迁移方向性特征
(3)迁移距离特征
(4)迁居空间类型特征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按上述的内容设计问题,包括满意度调查、迁居者属性特征调查以及人口迁居特征调查。其中人口迁居特征调查方法①迁移方向性特征调查方法:把每个居住小区迁居住户的前住地标在地图上,以便分析迁居的方向性特征和空间特征;②迁移距离特征调查方法:把迁居距离分成215km、215~5km、5~7km和7km以上的4个等级来说明迁居的距离特征,分别作出各居住小区所有迁居的累计曲线;③迁居空间类型特征调查方法:把城市地域划分为CBD(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划定的范围)、旧城区(1949年时的建成区)、新城区(解放后的建成区)三种空间类型,并将人口迁居的空间类型组合为9种:CBD-CBD、CBD-旧城区、CBD-新城区、旧城区-CBD、旧城区-旧城区、旧城区-新城区、新城区-CBD、新城区-旧城区、新城区-新城区;分3个迁居时段,把所有迁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的空间特征。
1.满意度调查
表1-2-1小区居民满意度调查表
工作与生活调查小
不意区 满
空间的满意程度 一
满
不满意
绿化面积与质量的满意程度 一
满
不满意
用水现状与质量的满意程度 一
满
休闲空间的满意程度 不满意
空气等其它生态因子的满意程度等 不满意
一
满
公共设施的满意程度 不满意
学校数量与规模的满意程度 不满意
一
满
一满一满
般 意
般 意
般 意
般 意
般 意
般 意
般 意
2.迁居者的属性与类型特征调查
表1-2-2a小区迁居者的属性特征调查表
调查小区总计
居民住户家庭月均收入
1000元以
下
1000~2000元
2000~
5000~
10000元以上
二代三人户
家庭结构特征 二代四人户
三代四人户
三代五人户
5000元 10000元
表1-2-2b小区迁居者的属性特征调查表表
调查小区总计
职业结构特征
工厂
公司和商店类单位
科研、文教、机关卫生类单
单位
初中以下受教育者
教育水平特征 初、高中受教育者
大专和本科以上高等受教育者
3.人口迁居特征
(1)迁移性特征
表1-2-3小区迁移性特征调查表
调查小区
总计
迁居率(%)
户均迁居次数
一次迁居户二次迁居户数及比例
数及比例
三次迁居户数及比例
四次迁居户五次迁居户数及比例
数及比例
(2)迁移方向性特征
把每个居住小区迁居住户的前住地标在地图上,画出迁移方向性特征图(3)迁移距离特征
表1-2-4小区迁移性特征调查表
调查小区
总计
原居住地 迁居距离215km以上
迁居距离215~
5km
迁居距离5~7km
迁居距离7km以内
根据表格数据作出各居住小区所有迁居的累计曲线。(4)迁居空间类型特征
表1-2-5小区迁居空间类型特征调查表
调查小区
CBD-CBD
CBD-旧城区
总计
CBD-新城区
旧城区-CBD
旧城区-旧城区
旧城区-新城区
新城区-CBD
新城区-CBD
新城区-旧城区
新城区-新城区
分3个迁居时段,把所有迁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时段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的空间特征。
五、结果统计与分析
1.迁移原因分析
2.迁居类型与特征分析
六、结论与建设
1.你的调查分析结果说明或解释了什么问题?
2.对城市人口的更加合理迁移和分布提出一些建议。
第三篇:实验八 城市植被生态效应的调查
实验八 城市植被生态效应的调查
一、概述
绿色植物作为自然环境的代表,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生态效应影响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生长在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应是也显著的,主要表现在降温增湿、调节环境条件、吸收有毒气体、滞留烟尘净化空气、降低环境噪音等。
本实验以城市生态学中的城市植被为研究对象,说明其产生的效应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1.不同的城市绿地由于植被种类、数量、营建方式的不同,植被产生的生态效应也会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城市中不同地点的城市植被生态效应的测定,了解城市中不同植被群落在城市中不同地域空间的生态效益的差异。
2.掌握测定城市植被生态因子的测定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实验结果,即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效应的差异,主动在城市建设中应用生态效应好的植被群落类型。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实验内容
1.通过对城市中具有不同植被类型的地域(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屋顶花园)的生态因子(CO2、温度、湿度、S02、NOx、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微生物含量等因子)的测定,比较不
同地域的不同植被群落生态效应的差异。
2.采样分析项目
测定项目:CO2、O2、SO2、NOx、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微生物含量、温度、湿度。
3.测定网点的布设方法
选择一处城市地域,根据植被生长的实际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功能区分别设置相应数量的采样点。每个测定网点附近设定一个无绿化的测定点作对照实验。
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采样时间:由于街头绿地相对于城市公园和屋顶花园而言,受周围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选定采样时间上应当尽量避免周围环境对测定数据的干扰。所以测定时间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等周围环境相对比较安静的时间段同时完成测定数据。
采样频率:测定次数不少于7次。
(二)实验方法
根据测定因子的存在状态、浓度、物理化学性质及测定方法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仪器。
1.O2/CO2的测定
本实验可采用O2/CO2气体测定仪(型号CES-02)
2.二氧化硫SO2的测定――――紫外荧光法
实际工作中可用紫外荧光SO2监测仪测定。此外,还有库仑滴定式和电导式SO2自动监测仪均是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仪器,可直接显示结果。
3.氮氧化物(NOx)的测定
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氧化二氮、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二氮和五氧化二氮
等多种形式。
GB/T15436-1995氮氧化物的测定,即Salzmann法,用于测定环境空气中的NOX。
4.总悬浮颗粒(TSP)的测定(重量法)
测定方法:GB/T15432-1995中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适合于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可选用HBD5SPM4210-TSP便携式气体悬浮物浓度测试仪。
5.大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采用新型的固体撞击式多功能空气微生物检测仪(JWL-IIB新型)进行大气中细菌的采集和监测,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6.测定温度和湿度
①气温和湿度的测定:采用气温计和湿度计测定。
②地温的测定方法:地温是指地表和地下的温度,采用一套曲式地温计来测定。
四、结果统计与分析
记录各个测定点的数据,分析、比较有植物覆盖地域与无绿化地域的城市生态环境因子的差异,理解城市植被产生的效应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写出实验报告。
注:本此实验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对实验地点和测定的生态因子酌情选择。可选择其中一个地域作为实验场地,也可选择其中某几个生态因子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