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运用读书方法,体会母子情深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运用读书方法,体会母子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学会如何赏析人物;并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从他上身迸发出来的伟大的父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与这位父亲相比,梁晓声的母亲又给了他怎样深沉的爱呢?今天,我们就去体会一下大河一样深沉的母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通过自己查资料,读通、读懂全文,能够简述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句
要求:根据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经验,自己把文章当中的描写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找出来,在自己重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探讨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整理在练习本上。
重点体会“我”家里的贫穷和母亲的“大方”这一鲜明的对比,(母亲干脆利落的对话)细细品味母亲瘦小的身体与繁重的工作和恶劣的工作环境的对比。
四、以读促情、朗诵比赛
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镜头反复品读、认真体会,每个组选派一名代表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断,读的形式自选。
五、随堂练笔、人物分析
要求:通过对文章重点语句的分析,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人物赏析。篇幅不用太长,能够表明观点,说明理由即可。
六、读课后连接,谈自己为母亲做过的小事儿
操作:认真读课后链接,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爱,小组内交流自己曾经做过哪些令母亲感动的小事。
第二篇:《慈母情深》教学体会(定稿)
《慈母情深》教学体会
薛六小:王春
本单元中,学习了关于父母之爱的几篇文章,文中的真情感人至深。其中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更是让人赞叹,作家笔下,那位贫穷的却深爱着儿子的母亲令人心酸。教学完本课后,本文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本文的如下几点,我认为是值得特别借鉴和学习的。
一、出色的对话语言描写
文章中最出色的是关于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的对话,将我的心虚与对书的爱好刻画得十分细致,也同时显示出一个忙碌的、十分干脆的、深爱儿子的母亲。另外,对话语言分行书写这种形式,更可以让学生学习,通过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出色的细节描写
文中对我第一次去母亲的工厂中的场面进行了描写,如“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充分显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母亲肯定不会答应我那个比较“奢侈”的要求的,可是母亲答应了,对比显示出母亲的开明。“我穿过一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到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的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一个瘦弱的、极其辛苦的母亲的形象马上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她为了儿子上学,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拼了命地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只是为了挣那少得可怜的工资。“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更显示出母亲的贫穷,在那样的情况下,对于一个比较“奢侈”的要求,母亲拒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母亲没有,更加显示出了“慈母情深”啊!
三、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本文针对母亲满足我买书的要求这一件事,没有用多少华丽的词句,连对话也是那么简练,廖廖数语,却道出了母亲的似海深情。叙述自然朴实,娓娓中震撼人的心灵。
研读一本名著,就像与一个伟大的人对话,会使我们的心灵也受到洗礼。优秀的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或许包含着更加耐人寻味的道理,让我们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学习、去研读每一篇文章吧,你会发现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第三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
授课者:杨金虎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章中母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中的慈母深情,感受文中母亲勤劳、节俭、开明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指导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朗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问:诗歌赞颂的是什么?(母爱)
历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来赞美母亲。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梁晓声写的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梁晓声,男,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由》、《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雨》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步感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点拨: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苦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四、再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
1、仔细默读,研读专题:课文中哪些词句能表现“慈母情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点拨: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连破收音机都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吃进肚子里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叠揉得卷卷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第四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遥墙镇陈孟小学李磊一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请恭恭敬敬地读题目。去掉“深”字,读。加上“深”字,再读。
2、谈体会?在学生体会中引出问题:作者梁晓声是从哪件事中读懂母亲,读懂母亲的深情的?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作者梁晓声是从哪件事中读懂母亲,读懂母亲的深情的?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感悟“慈母情深”
1、铺垫: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母亲明明把一元五角给了我,一分不少,一句话没说我,按理我应该——高兴才对。但是此刻的我只有四个字——鼻子一酸。读,再读,再读。
2、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默读课文,找找句子,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用波浪线恭恭敬敬地划下来。
3、交流感悟。
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
(1)我巡视时发现有一处非常特别,请一生读句子,并出示: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①请生说说理解。
②指导读好“震耳欲聋”这个词。大家一齐读读。
“震耳欲聋”什么意思?“欲”呢?
多么可怕的噪声!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个句子!
③耳朵都要震聋了!你身在此环境中,会有什么反应?
但是我的母亲呢?她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呀,读——
④同学们,这样的声音停止过吗?浏览全文,去找找哪些地方说明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止过呢?指导朗读。
⑤这七八十台缝纫机一刻也没停止过,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齐读——从我进入工厂,到我离开工厂,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过。
想象一下,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明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去年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明年,后年,又一个后年,母亲将来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⑥小结:当你第一次发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你有什么感受?这些感受交杂在一起,怎能不让我交杂在一起,怎能不让我鼻子一酸呢?
(2)还有哪些地方令你鼻子一酸?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①理解:“我的母亲”出现三次,很特别,来,读一读。
谁的背直起来了?谁转过身来了?谁的眼睛望过来了?
按理,我的母亲应该放在句子前面呀,这是第二个特别的地方。读句子。
按理来说,三句话可以合成一句话,按理来说“我的母亲”只用一个放在前面就行了。比较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读读比较二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②再次走进文章,走进我的母亲。
闭上眼睛,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你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怎样的背?你还看到了母亲的背吗?这是我母亲的背吗?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的背是怎样的?(坚直,坚挺,笔直)
闭上眼睛,继续看!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你看到了怎样的脸?这是我母亲的脸吗?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拥有一张怎样的脸? 这是我的母亲的脸吗?
闭上眼睛继续看!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③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这是我的母亲的眼睛吗?不是的,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的眼睛是——
带着你们的想象,你们的记忆,你们的疑虑,你们的困惑,来读读这个句子;
我读“我的母亲”你们读前面——再读;
你们读“我的母亲”,我读其它——
④作为儿子的我,不禁要问:母亲,我的母亲,你那坚挺的背到哪儿去了?红润的脸到哪儿去了?清澈明亮的眼睛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了?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工作的,就是这样赚钱的,读这三句话。
闭上眼睛,再仔细、真真切切地看看。
⑤小结:我看到母亲瘦成这样,憔悴成这样,我能不鼻子一酸吗?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这一句话能少吗?这三个“我的母亲”能少吗?这就叫——语文意识。
(3)还有哪一处说明我的鼻子一酸?
学生说,教师评价。
(4)母亲就这样工作,如此赚钱,可当儿子向他要钱,说要买一本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四、拓展伸华
1、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呢?是什么?(爱,心血)
这是怎样的爱?
这无私,伟大,纯真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读题。
这慈母情深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疲惫不堪的身体”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毫不犹豫的一塞”里,读题——
2、还有一个人,也读懂了母亲,一起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五、自主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中一项完成):
倾诉:深情地说说你对母亲的感激。
阅读:认真地读读梁晓声的《母亲》。
创作:尝试着写写歌颂母爱的诗歌。
六、课后反思
课讲完之后,我并没有一丝的轻松和高兴,而是陷入了沉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1、惊讶于学生完美的表现。我觉得这批孩子与众不同,他们读书、写字、回答问题,相当到位,尤其是我初次见他们的时候,就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的文化气息,或者是艺术气息。其实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但我一直没有做到,而郭店小学的老师们做到了,我很敬佩他们,并祝愿这批孩子在他们老师的带领下,越走越好。
2、在备课的时候,我发现了梁晓声的一段回忆录:我的小学时代, 中国处于连续的自然灾害年头。无论农村还是城市, 大多数人家的生活都很困难。我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含辛茹苦, 我的同学们的母亲们, 甚至我这一代人的母亲们, 几乎也全都是那样的。我想要用文字, 为自己的,也是我这一代大多数人的母亲画一幅像。
我在一次又一次被梁晓声感动的同时,我在想:这篇文章感动了我,而我应该怎样去感动学生?我一直在这样努力,但我发现效果并没有我想象的好,很多地方并不到位,这是我在上课的时候,情绪不高,声音太低造成的。
3、梁晓声说: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 爱心”, 它一定是从对自己父母的体恤开始形成的。世界上有爱心的人多了,世界就更加美好了。一切自然界为人类造成的苦难, 人类也就都能通过彼此关怀的爱心来减轻它了…我在这节课上达到这样的要求了吗?这一节课上完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提高吗?
第五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青年近卫军》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可以维持两天的生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深”字红色显示)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说的是母亲两次掏钱满足了“我”想买本长篇小说的愿望。放到现在,这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那么,《慈母情深》的“深”字究竟藏在何处?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感受最深刻的语句,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NO.1“深”字藏在“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课文】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书价一元多钱,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那个地方,“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提问】
1、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这是一种什么滋味?(心情很烦,难受!想远远地躲开!)
2、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响了多久?(根本没有停过!)
3、证据?(1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2母亲“大声”问我来干什么。
3“妈——”“妈——”,在这个标点里面可以看出来,我叫了妈两声,一声比一声响!4“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就在身边的人,还需要喊。)
4、是的!母亲昨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生齐念):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5、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就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挣钱,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母亲太不容易了!心里难受极了!)
NO.2“深”字藏在对母亲的刻画中
【课文】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提问】
1、谁能发现这句话的特别之处?(1一连写到三次“我的母亲”。2是排比句。3每次都把“我的母亲”放在了句子的后面)
2、把它改成平常的说法,读一读,看看是一种什么感觉。(生读毕: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有一种惊叹、疑惑的味道,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母亲。)
3、好眼力!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背?(僵硬的!瘦弱的!弯曲的背!)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背?(挺直的,坚实的背!)
4、母亲转过身,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布满皱纹!蜡黄的脸!疲惫的,眼睛深凹的脸!)
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脸?(白净!有光泽!溢满青春的脸!)
5、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布满血丝!疲惫不堪!)
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眼睛?(炯炯有神!清澈的,会说话的眼睛!)
6、如今,这些都到哪里去了?(消失在了“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里了!消失在生活的重担下了!)
NO.3“深”字藏在四个“立刻”中 【课文】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提问】
1、“马上”也是快,“立即”也是快,为什么不用它们替换几个“立刻”不是更生动吗?怎么就体现出母亲的情深呢?(排比句更具有语言色彩。她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2、都没有答到点子上。让我们再读一读。用四个“立刻”,比起同时用上“立即”,“马上”有什么感觉?(四个“立刻”更枯燥,更单调)!
3、对了!母亲的工作就是这么的单调,这么的枯燥。看到母亲如此单调枯燥地挣着钱,你在想些什么?(有一种心碎的感觉!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要母亲这么辛劳。)
4、但是尽管如此,母亲却没有叹一声苦,没有掉一滴泪。你们说,母亲的情深不深?(深!)
5、这两次掏出的一块五角钱,对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6小时的忙碌!16个小时的煎熬!16个小时的震耳欲聋!16个小时的弯着背!„„)
6、是啊!这就是我问母亲要的买书钱!NO.4“深”字藏在母亲“塞”钱的动作里 【课文】
女工不让母亲给钱,“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提问】
1、钱可以“递”给我,可以“交”给我,为什么会是“塞”?(说明我的手握得紧紧的,我不想拿这个钱了!)
师追问:是的。可是,母亲却——(主动地给!强迫我收下!毫不犹豫地给!)
2、是不可商量,非给不可!母亲塞到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爱!是温暖!是希望!是无私的情感!是一个慈母伟大的情怀!)
NO.5“深”字藏在“我”的成长中 【课文】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提问】
1、我真的长大了吗?(1长大了!我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我懂得心疼母亲了。2握着母亲再次凑足的钱,我知道自己不能让母亲的希望再落空了。)
2、此时此刻,我都在想些什么?(1母亲为了我付出了这么多,可我却还是这么不懂事,随便开口要钱,我真是后悔死了。2等我真正长大了,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3、我的成长,和慈母的深情有什么关系吗?(是母亲用她的深情培育了我,成就了一个孩子最初的梦想。从今天开始,我要更多地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更多更高的梦想。)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四、拓展练习
1、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课后链接的阅读片断。
2、让我们发挥想象写一段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全班交流。
五、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震耳欲聋 我的母亲 塞 立刻
爱!温暖!希望!无私的情感!一个慈母伟大的情怀!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总结,歌曲结束1.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