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沧州市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主持词最新
沧州市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主持词
同志们:
这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03年以来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表彰近年来在全市民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涌现出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并对全市民族工作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进行表彰。
今天的大会共有五项议程:
首先,进行第一项:请全体起立,奏国歌。
请坐下。
下面,进行第二项:请市政府副市长辛书华同志宣读《中共沧州市委、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
下面,进行第三项:请受表彰的模范集体、模范个人代表上台领奖。
首先,请受表彰的模范集体代表上台领奖。
(新华区委区政府、市水务局、市扶贫办、河间市财政局、孟村回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局、泊头市西关回民小学、沧州旧州镇党委政府、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村委会)
下面,请受表彰的模范个人代表上台领奖。
(戴树胜、尹广军、张秀芬、王学军、刘国强、李梅、王恩猛、哈光辉)
下面,进行第四项:请模范集体代表和模范个人代表发言。首先,请模范集体代表、黄骅市人民政府市长边老刚同志发言。
请模范集体代表、沧州市交通局局长张振海同志发言。
下面,请模范个人代表、新华区南大街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王璐同志发言。
请模范个人代表、海兴县赵毛陶乡小尤村党支部书记常金恒同志发言。
下面,进行第五项:请市委书记郭华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刚才,大会对民族进步团结模范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郭华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指出了民
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我市民族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郭书记的重要讲话,着眼全局、高屋建瓴,主题鲜明、系统全面,部署科学、要求具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对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迅速贯彻、全面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传达郭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按照中央、省、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散会!
二○一一年一月四日
第二篇:第四次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第四次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的事迹材料
汇 编
省评选工作小组办公室
二○一四年十二月
目 录
一、49个先进集体推荐对象的事迹材料
1.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投资处简要事迹材料……………………………………………………5 2.武汉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简要事迹材料………………………………………………………6 3.武汉市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支队简要事迹材料………………………………………………7 4.武汉市财政局行政政法处简要事迹材料………………………………………………………8 5.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新疆部简要事迹材料……………………………………………………8 6.宣恩县兴隆街社区简要事迹材料……………………………………………………………..9 7.建始县邺州镇人民政府简要事迹材料……………………………………………………….10 8.巴东县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12 9.利川市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13 10.咸丰县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简要事迹材料………………………………………………14 11.鹤峰县五里乡人民政府简要事迹材料………………………………………………………15 12.湖北省民族歌舞团简要事迹材料……………………………………………………………17 13.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18 14.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财政局简要事迹材料……………………………………………………19 15.夷陵区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21 16.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简要事迹材料………………………………………………22 17.松滋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简要事迹材料………………………………………………………23 18.沙市清真寺简要事迹材料……………………………………………………………………25 19.湖北省东南醇清真牛肉食品有限公司简要事迹材料………………………………………26 20.钟祥市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27 21.沙洋县三峡土家族村简要事迹材料…………………………………………………………28 22.襄阳市涉及少数民族领域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要事迹材料……………………………30 23.襄州区移民局简要事迹材料…………………………………………………………………31 24.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人民政府简要事迹材料………………………………………………32 25.十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要事迹材料………………………………………35 26.劲牌有限公司简要事迹材料…………………………………………………………………37 27.大冶市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38 28.黄冈市民宗局民族科简要事迹材料…………………………………………………………39 29.麻城市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41 30.鄂州市濠塘社区居民委员会简要事迹材料…………………………………………………41 31.赤壁市周郎嘴回族镇简要事迹材料…………………………………………………………42 32.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简要事迹材料……………………………………………………43 33.孝南区车站街道民主社区简要事迹材料……………………………………………………46 34.随州市曾都区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47 35.潜江市周矶管理区简要事迹材料……………………………………………………………49 36.仙桃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简要事迹材料……………………………………………………50 37.天门市渔薪镇人民政府简要事迹材料………………………………………………………52 38.神农架林区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54 39.湖北省政法委涉及新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简要事迹材料………………………………55 40.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简要事迹材料……………………………………………………56 3
4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G30乌苏至赛里木湖一级改高速项目指挥部简要事迹材料……57 42.湖北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简要事迹材料……………………………………………………59 43.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开发指导处简要事迹材料………………………………60 44.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简要事迹材料………………………………………………………61 45.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要事迹材料…………………………………………………62 46.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办公室简要事迹材料……………………………………………63 47.湖北省援疆工作办公室简要事迹材料………………………………………………………64 48.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简要事迹材料…………………………………………64 49.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客户三处简要事迹………………………………………………65
二、65个先进个人推荐对象的事迹材料
1.武汉市民宗委梁军同志简要事迹材料……………………………………………………….67 2.洪山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旅游局施庆宏同志简要事迹材料…………………………….68 3.武汉市伊斯兰教协会斯龙平同志简要事迹材料…………………………………………….69 4.武汉市硚口区民族宗教侨务局杨光明同志简要事迹材料………………………………….69 5.武汉市宗教自养事业指导处李杰明同志简要事迹材料…………………………………….70 6.武汉西藏中学彭开云同志简要事迹材料…………………………………………………….71 7.武汉市江岸区花桥街大江园社区贺琴同志简要事迹材料………………………………….73 8.武汉市江汉区汉口回民小学熊丽萍同志简要事迹材料…………………………………….74 9.恩施市硒都民族小学田祥珍同志简要事迹材料…………………………………………….75 10.恩施市公安局国保大队肖勇同志简要事迹材料……………………………………………76 11.来凤县工商联陈锐同志简要事迹材料………………………………………………………77 12.利川市团堡镇野猫水村冉从巍同志简要事迹材料…………………………………………80 13.湖北爱茵木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宋建军同志简要事迹材料………………………………81 14.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宋发刚同志简要事迹材料……………………………………………82 15.咸丰县尖山乡袁志会同志简要事迹材料……………………………………………………83 16.宣恩县椿木乡民族中小学姜海燕同志简要事迹材料………………………………………85 17.利川金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启茂同志简要事迹材料……………………………………87 18.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龚艳同志简要事迹材料…………………………………………………88 19.恩施州旅游委市场促进科杨媛同志简要事迹材料…………………………………………89 20.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倪东业同志简要事迹材料…………………………………………90 21.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罗春鄂同志简要事迹材料…………………………………………91 22.宜昌市民宗局王邦华同志简要事迹材料……………………………………………………92 23.秭归县民宗局杜华芳同志简要事迹材料……………………………………………………93 24.兴山县民宗局彭洪兴同志简要事迹材料……………………………………………………94 25.点军区民宗局阎滔同志简要事迹材料……………………………………………………..95 26.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王艳同志简要事迹材料……………………………………………..97 27.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桑子阳同志简要事迹材料……………………………………..98 28.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赵开望同志简要事迹材料……………………………..99 29.荆州市金宏钢构有限公司梁福云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00 30.荆门市民宗局赵鸿昌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01 31.宜城市板桥店镇王台回族村刘波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02 32.襄阳市友谊街回族社区付理芬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03 33.樊城区水星台社区个体经营户卡孜•牙合浦同志事迹材料……………………………..105 34.张湾区车城街办工艺新村社区周学军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06 4
35.十堰市民宗局陈胜军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07 36.郧县杨溪铺镇清凉寺回族村周成国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09 37.黄石市民宗局邓剑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10 38.黄石港区民宗局马德友同志简要事迹…………………………………………………….111 39.黄冈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吴新华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12 40.武穴市民宗局饶思平同志简要事迹……………………………………………………….113 41.浠水县民宗局柴明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14 42.鄂州市国内安全保卫支队孙昕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15 43.鄂州市凤凰街道南塔社区童三琴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16 44.咸宁市周郎嘴回族镇熊菲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17 45.孝南区伊斯兰教协会王伟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17 46.随州市民宗局余安波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19 47.潜江市园林清真寺管委会龚义堂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20 48.仙桃市民宗局汤文红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21 49.天门市民宗局李辉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22 50.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李瑞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22 51.湖北省委办公厅陈胜伟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24 52.湖北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陈永明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24 53.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华文彬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26 54.湖北省政协办公厅杨延昭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26 55.湖北省新疆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站武汉站买买提力•买买提明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28 56.湖北省纪委杜文杰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29 57.湖北省委组织部黄小雷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30 58.湖北省委宣传部陈杰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31 59.湖北省委统战部余鹏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32 60.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王妍平简要事迹材料………………………………………………….132 61.湖北省援藏工作办公室庄辉锦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34 62.湖北省援疆工作办公室康忠寿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35 63.湖北日报社陈会君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36 64.湖北电视台杜元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37 65.武汉唐古拉汉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斯郎•丹增曲培同志简要事迹材料…………………138 5
一、49个先进集体推荐对象的事迹材料
1.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投资处简要事迹材料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投资处是负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综合处室,近几年来,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深化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全市民族宗教事业的发展。该处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规划上加以统筹引领,在民族宗教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及危破房改造建设项目上给予协调指导,在建设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加大对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扶持力度。
一、民族宗教工作纳入规划
早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时,就将民族宗教工作发展总体思路纳入其中,提出要发展社会事业,建设人民幸福城市,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加快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深入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文史、参事工作。
二、加强民族宗教项目的协调指导
针对武汉市民族宗教场所多为历史文物保护建筑的现状,从加大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角度,指导协调全市民族宗教场所建设项目的实施。支持市伊斯兰教协会民权路清真寺重建项目、天主教活动场所的维修改造建设项目、古德寺建设项目、龙华寺改扩建工程、莲溪寺大雄宝殿维修改造工程、武昌基督教堂迁建工程、6
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暨原信义公所进行维修改造项目、武昌基督教堂迁建项目、长春观(太清殿)维修加固工程等历史文物寺庙、殿堂、道观等的保护性维修改造建设,确保了武汉市民族宗教历史文物建筑的妥善保存、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
三、加大民族宗教危破房改造力度
对全市民族宗教危破房进行全面梳理,在地方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对全市近200处,4000多平方米宗教房产各类危房分年安排资金进行保护维修改造,确保宗教危破房的安全。
四、加大援藏援疆支持力度
自2001年开始,按照市政府会议纪要精神,市民宗委每年安排市财政专项资金对口援助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并三批派出三位同志在该县任职。从2010年国家实施新一轮援疆战略以来,我委综合协调全市党政干部、教师、医疗卫生专家、资金、项目从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以及产业招商等全方位对口支援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并二批派出二位同志在博乐市发改委任职,其中该处一名,加强援疆前后方的工作协调。援藏援疆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获得了西藏、新疆各族人民的认可与高度称赞。
2.武汉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简要事迹材料
多年来,武汉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作为政府的参谋助手和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了民族政策法规义务宣传员、少数民族干部“预科班”、少数民族群众贴心人的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
结合会员的工作性质和特长分为政法、社会、经济、文卫、科教五个小组,进一步完善民促会的各项会务制度,召开了常务理事会,明确了会长、组长的分工,制定了组长职责、民促会经费管理办法,为民促会更好的开展联络联谊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区分别成立了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逐步完善了市、区民促会(民族联)的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团结和联系少数民族群众。举办多场报告会、文艺汇演活动,组织民促会会员赴民族地区(新疆)进行学习考察,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各少数民族群众的爱国热情,鼓励少数民族积极创业,为武汉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武汉民促会还成立了少数民族业主分会,在流动少数民族人员中开展“融入武汉民族大家庭,适应城市法制化管理”主题教育、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经营户活动,每年对模范经营户进行表彰,通过榜样示范,引导他们争做“热爱祖国好、遵纪守法好、文明经营好、勤劳致富好、奉献社会好、环境卫生好”的六好经营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也分别成立了少数民族联系服务队,为外地来汉的少数民族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各区民促会(民族联)从和谐社会、促进团结的大局出发,化解矛盾纠纷,关注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活动,依托武汉市法律援助中心民委办事处,为少数民族弱势群体开展法律援助。扶助少数民族弱势群体,每逢春节及少数民族重大节日,市民促会均组织慰问少数民族特困家庭,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过节物品,让少数民族群众过上了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三、发挥优势,促进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发展
市民促会及各高校、各区民促会(民族联)汇集了全市少数民族优秀的干部、人才,他们积极投身武汉建设,热心民族工作,为武汉的发展、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年来,通过各级民促会(民族联)为社会、为党政机关输送了不少少数民族干部,成为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舞台,为市区人大、政协选送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这些少数民族委员、代表积极参政议政,为武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言献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扶持少数民族村组的发展。中南民大的民族联委员利用自身优势,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加快城市中少数民族群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等课题开展调研;市民促会的政协委员们积极献言,关注黄陂区蔡店乡田家湾、大富庵土家族自然村的发展,呼吁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扶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等。
3.武汉市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支队简要事迹材料
湖北武汉是华中地区中心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全国50多个民族在武汉均有分布,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近年来,武汉市公安国保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和维稳处置工作要求,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省市民族、宗教主管部门,做好少数民族的服务管理,不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为维护全市社会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党委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国保支队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宗教保卫工作,党委书记、支队长张光敏多次主
持召开党委会议,研究部署各个时期民族宗教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一个中心、两个重点”的工作思路,要求全体民警发挥“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制渗透,打击犯罪”的工作职能,寓管理于服务。支队成立由支队长张光敏、政委罗传明任组长、副支队长谢兵任副组长,民族宗教保卫大队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宗教保卫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支队主要领导都要深入市、区民族、宗教部门,共同研究维稳少数民族区域安全稳定工作,不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为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树立服务理念,增进民族团结
1、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少数民族领域人员分散、成分复杂、流动性强的特点,国保支队每年开展不同民族区域、不同群体的基础调查,准确掌握全市少数民族领域基本情况、人员分布、背景信息和活动规律,及时发现各类不稳定因素,研究提出工作措施。同时,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工作联系和情感交流,为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重点管控。2014年3月至4月,国保支队集中组织了为期2个月的专项调查,对来汉经商新疆维族人员、藏族人员、高校新疆维族藏族学生、新疆内高班学生和西藏中学藏族学生进行全面调查,逐一登记管理。
3、加强民族服务。国保支队认真贯彻《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积极配合宗教、统战部门,切实为少数民族办好事、办实事,在经商务工、户口迁移、子女上学等事务时,依法律依规给予政策性照顾。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期间,提前加强安全检查和现场安保,确保了少数民族群众活动绝对安全。
三、加强防范处置,切实维护稳定
1、坚持教育引导。在维稳处置工作中,国保支队始终把教育引导放在首位,10
注重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及时传递正能量,防止危害扩大。
2、坚持主动防范。在处置涉民族问题工作中,国保支队按照“发现的早、控制的住、处置的好”工作要求,切实加强主动防范,研究建立了涉少数民族案事件数据库,定期开展汇总研判,及早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
3、坚持严厉打击。为切实保护在汉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国保支队对少数民族领域发生的违法犯罪,坚决依法打击。2013年以来,指导、配合相关分局,加强依法办案,严厉打击非法,保护合法经营,提高了在汉经商务工少数民族的法制观念,有力压降了涉少数民族违法犯罪案件,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
4.武汉市财政局行政政法处简要事迹材料
武汉市财政局行政政法处是代表市财政局为市民宗委服务的具体部门,为支持市民宗委开展民族工作,支持民族事业,行政政法处认真履行财政职能,多方面、全方位支持民族事业,促进民族团结事业发展。
一、领导重视,支持民族事业
处领导非常重视民族工作,主要体现在:
1、认真学xxx省、市有关民族团结、民族工作的文件、政策,有重要的文件,还在处务会上集中学习,要求大家一定要全面理解文件精神,重视民族工作,支持民族事业。
2、经常到市民宗委实地调研,上门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3、遇到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亲自参与研究,制定支持方案,提出解决意见。
二、多方面支持民族事业发展
1、积极开展援藏、援疆工作。处内有两名同志分别负责援藏、援疆工作,11
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援助政策,制定援助方案,拨付援助资金,作好对口援建工作。
2、支持西藏在武汉的基地发展。汉藏文化交流基地为西藏在武汉的对外窗口,为支持该企业的发展,每年安排资金,资助该企业发展壮大。近几年,通过安排补助、税收返还等政策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近500余万元。
三、支持开展民族工作
1、安排9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市民宗委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数字平台。
2、每年安排31万元专项经费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3、安排专项民族事业经费,支持市民委开展其他民族工作。
四、改善少数民族生活状况
1、随着物价的上涨,有清真生活习惯的少数民族生活压力增大,为减轻这些少数民族经济压力,近几年,我市每年安排500多万元资金,对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给予牛肉补给。
2、投入300万元资金,对回民公墓的道路、饮水、供电以及其办公条件进行改造和改善,彻底改变了回民公墓的面貌。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民族事业、民族团结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5.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新疆部简要事迹材料
武汉市汉铁高中自2011年秋季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简称“内高班”),成立新疆部。目前在校内高班学生有273人,分布在预科、高
一、高
二、高三4个年级8个班,涉及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和塔吉克族等4个少数民族
自建部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 中央统战部 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办学实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努力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主要情况如下:
一、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专班
校长赵明、党委书记唐雯任组长,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学校各部门处室负责同志为组员,新疆部承担日常事务。
二、积极做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
在校园网开辟宣传专栏,充分发挥校电视台、校内报刊、官方微博、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校园媒体作用,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专题报道,宣传民族理论知识与有关民族政策。开设民族民族理论政策基本常识和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邀请中南民族大学的专家对思品、历史等有关学科教师以及学校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理论常识》教材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编写教材,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以党校、团校、班级为阵地,以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有重点、分层次地向学生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一个硬道理”、“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三、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常规教学中,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工作。利用重大节庆日和民族传统节日之机,走访、慰问内地新疆高中班少数民族学生,与民汉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主题座谈,开展民汉学子联欢活动,引导各族学子促进、珍惜、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考察调研、文化交流及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进一步推行“汉民学生手牵手”、“代理家长制”等联谊结对子活动。在寒假
及春节期间,开展“民族学子进汉家”系列活动,加强汉民师生的交流沟通。利用暑期深入开展“课外访万家”新疆家访活动,组织教师分批次赴新疆少数地区考察,加强学校与民族地区教育系统的交流合作。
四、定期实施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实践活动
以每年五月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为契机,围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舞表演、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强化师生民族团结进步意识。与校园开放日等活动相结合,举行“中小学生民族教育开放周”活动。接待武汉市中小学生来校参观,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民族知识、了解民族文化的机会,使他们实地体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社区”活动,组织老师、学生志愿者进入百步亭等社区开展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宣讲和义务劳动等活动,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区。以民族高校志愿者牵手民族中小学生“伴飞”计划为载体,联手中南民族大学,在学生中开展民汉大中学生交流活动。
6.宣恩县兴隆街社区简要事迹材料
兴隆街社区位于宣恩县城贡水河南岸,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辖区常住户2301户,7439人,有10个网格,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直管党员107名。
为了把社区建设成高度文明的民族团结进步社区,社区在珠山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加大投入,努力工作,居支两委勤政廉洁,团结务实,齐心协力抓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一是社区党总支注重发挥辖区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党员真正起到模范带头
作用,利用一月一次的党员大会,研究部署民族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观念深入人心,民族创建工作有了新起色、新亮点,提高了社区文明程度,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社区建设,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区党建三位于一体。社区建设是龙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载体,社区党建是保证,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创建思路和队伍职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智能化、建设标准化、工作于一体的模式,形成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良好态势。
二是社区通过组建两支文艺宣传队、两支球队,经常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成功举办“红歌赛”、“水上运动会龙舟赛、水上排球赛”等各项活动,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社区居委会还组织辖区里退休姐妹组织成了“科普知识宣传队”和“微霞艺术团”,常年活跃在“文化传承”及“科普宣传”第一线,宣传党的政策,倡导文明新风尚。形成了和谐文化、民族团结的良好社区氛围。
三是社区共建活动开展卓有成效。兴隆街社区充分利用辖区10个网格,50个机关单位,1所学校的这一优势,认真抓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单位与社区共建,学校与社区共建,军民共建、警民共建、连片共建活动。通过学习以及组织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形成了共识,收到了实效,使们们社区逐步形成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家庭团结、邻里和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是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知识、民族文化进社区推广活动,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教育居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抵制歪理邪说,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014年我们搞了一个科普知识推广学习周。组织了专场文艺演出及民族知识有奖问答,收到了明显的成效。通过学习教育活动,15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充分利用了“人口学标”及“农家书屋”这两个平台,引导居民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较好地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平台,保障了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2014,我们着力提高居民环境质量。社区花大力气整治社区脏、乱、差、抓社区环境和环境保护。社区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给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锻炼的好场所。社区的工作主要就是直接服务于居民。对于社区特殊群体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优抚对象、特困家庭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经常给他们送政策送温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兴隆街社区先后荣获恩施州委、恩施州人民政府“文明社区”称号;荣获宣恩县委、宣恩县人民政府“科普示范文明社区”先进单位;荣获湖北省“防灾减灾”先进单位;荣获恩施州文明办、恩施州科协“恩施州科普示范文明社区”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更加努力,把兴隆街社区建设成一个更加团结、和谐的社区。
7.建始县邺州镇人民政府简要事迹材料
邺州镇是建始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县城所在地,境内国土总面积372.64平方公里,居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占人口比重22%,16
分布特点为“大分散、小聚居”,与汉族的融合程度较高。201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5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98元。
10多年的辛勤培育,10多年的精心呵护,民族大团结这朵奇葩正在业州镇灿然开放。近10年以来,邺州镇委、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贯彻民族政策、准确把握形势、积极发展经济和加强社会建设,团结带领全镇各族人民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奋斗,促进了各族人民大团结,实现了共同繁荣发展,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一、准确把握形势,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
全镇民族人口比重大,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民族人口居住的地方大多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村,镇委、镇政府把握住这个特点,在制定措施、贯彻落实国家优惠政策等各方面,对少数民族居民较多的地方,予以政策倾斜、支持和帮扶。选择任用优秀的少数民族人员配备到各级各部门组织中,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各族人民利益,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致力于经济建设。始终把农业农村摆在重要位置来抓,调优农业布局,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一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整村推进式扶贫,发展枸杞子、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业,增强致富能力;二是始终坚持“工业富镇”战略不动摇,招商引资,引入农业龙头加工型工业企业,推动全镇工业经济得到突破性发展;三是突出做好“特色农居”、“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建设了大堰特色山寨,打造了一条长达2公里的特色民族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与各族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办一些关系各族人民的大事实事。高度重视教育发展,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载体,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学生的民俗文化传统教育。突出做好卫生工作,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免疫规划,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加强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工作,努力使各族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社会和谐稳定。
四、发展民族生态休闲旅游业,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高山地区山清水秀,山水是资源,是开发建设旅游区的理想之地,培育民族风情,培养和传承省级州级县级民族文化传承项目11项58人,闹灵歌、土家背鼓、石工号子等节目登上了舞台,走出了国门,成为了邺州镇民俗文化的名片,也成为了邺州镇民俗生态旅游业的又一大看点。引进今大集团,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云雾观旅游景区,建设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星级农家乐和休闲娱乐等项目,以城郊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其核心景区代陈沟村2012年成功创建成“全省100个旅游名村”,2013年朝阳观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从2013年开始,镇委、镇政府认真谋划了高山避暑度假旅游区,对于高岩子林场至西漂湾的广大地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完成了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香港、宜昌等地的企业家已经到现场踏勘。
团结汇聚力量,团结托起民族希望,邺州镇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将继续发扬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同心协力的精神,倍加珍惜民族团结,倍加维护社会稳定,倍加促进繁荣发展,让民族之花常开,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硕果。
8.巴东县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
近年来,巴东县民宗局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主题,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紧扣中心、紧贴民心,关注民生,推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12-2013年连续两年在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目标考核中获得第一名。2013年被评为全省民族地区“十佳民宗局”荣誉称号;2011年8月,县民宗局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四年在全县经济社会综合考评中获得先进单位称号。
一、在品牌打造上着力,科学谋划,综合协调,民族经济社会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积极做好“616”工程的协调服务工作。近年来,巴东县民宗局致力于做好实施“616”工程的综合协调、联络服务和对外宣传工作,把“616”工程当作民族工作的品牌来打造,为县委县政府决策当好参谋,“616”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五年来,争取到一批重大项目以及政策倾斜、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支援,进一步激发了民族经济发展的活力。二是积极参与推动巴东县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组织筹备了在荆门市和巴东县举行的多次对口支援项目对接工作会,建立起经济支援、干部支援、人才支援、科技支援等相结合的全方位对口支援关系,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积极支持和关注野三关镇石桥坪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升级和后续发展,2012年石桥坪村被评为为全省“十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通过继续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电脑农业推广应用示范村、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村“三村合一”模式,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建设,水布垭镇围拢坝 19
村、县民族职业高中先后被省民宗委命名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进一步增强了我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发展后劲。四是积极服务民族贸易企业发展,积极宣传民族贸易企业优惠政策,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为企业发展“指点迷津”。
二、在亮点培植上着力,创新思路,挖掘资源,民族文化工作展示了新特色 将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打造“撒叶尔嗬”,“神农纤夫”等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广泛社会影响的文体艺术精品名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民间传承人保护体系,出台了《中共巴东县委 巴东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 创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县的意见》正式提出创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示范县”目标。大力开展民族文化“六进”活动,县民族实验小学、巴东县民族实验中学被评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省级示范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宾馆酒店活动”,两家酒店被评为民族文化酒店州级示范单位,示范点工作卓有成效。弘扬传统体育,提高民族体育竞技水平,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基地,在各民族学校坚持常年开展民族体育活动。
三、在依法管理上着力,完善机制,注重引导,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找到了新途径
全面贯彻落实宗教法律法规。实施了宗教法律法规“三纳入”。建立健全了全县宗教工作五级网络。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在各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按照省州要求落实了神职人员社保全覆盖等政策。组织实施“信教群众致富工程”科技培训,引导信教群众在念《圣经》的同时念好“致富经”。
四、在政策宣传上着力,多措并举,部门联动,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掀起了新高潮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全县
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先进典型,全县有近20名少数民族干部分别被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认真组织少数民族法律法规的宣讲活动,每年安排专人到县委党校就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授课。联合县司法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编印了发放了2万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手册》,组织宣传车在县城和十二个乡镇进行巡回宣传;连续多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今年10月17-18日我县开展 “百姓大舞台 欢乐进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暨民族团结进步文艺宣传活动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入人心。
9.利川市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
近年来,在利川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民宗委的关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宗旨,利川市民宗局干部职工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扎实开展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推进全市民族经济发展 利川市民宗局作为武陵山试验区建设、“616”工程工作和黄石对口支援联络牵头部门,主动跟进,积极探索,在协调服务、上下沟通、掌握动态、衔接项目、发挥参谋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连续两年被恩施州民宗委评为全州“武陵山办”工作先进单位,有效推动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工作有序开展,616”
工程工作成效凸显、黄石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有效。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工作走向规范化。形成与省州武陵山办、市直各单位、省直相关部门共四个层面的汇报联络机制,完善工作督办检查和统计台帐、宣传报道、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机制。二是密切配合,编制规划。与市扶贫办、市发改局等单位密切配合,编制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利川市实施规划(2011-2020年)》。《规划》项目库(2011-2015)涉及6大类290个项目,总投资480.5亿元。三是建立项目数据库,时时掌握项目动态。市武陵山办始终把项目数据库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固定专人负责每月报表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全面及时了解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工作动态,为市委、政府分析形势、把握全局、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有效的信息服务,发挥了参考作用。四是注重统筹兼顾,推动工作全面落实。建立了横向联系、上下对接和信息共享的长效网络管理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1.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建设,利川市毛坝镇人民政府、团堡镇野猫水村被命名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示范村,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表彰为国务院表彰的模范个人。
2.严格民族成份管理。切实加强对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严把审核关,认真做好少数民族考生的服务工作。
3.积极推动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将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继续打造一、二、三批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
4.充分发挥申报民族发展资金效益,切实解决和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
5.继续实施“民族助学工程”,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资助品学
兼优、家庭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
6.积极参与和弘扬民族运动项目。派出90人的代表团参加在来凤举行的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极传承和推广陀螺、蹴球、高脚竞速、押加、三人板鞋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并获得了13个一等奖,27个2等奖,8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实现了比赛成绩和精神风貌的双丰收。
三、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民族工作科学化水平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州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十项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的学习,在全市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切实为民办好事实事,提升单位形象,全面提升民族工作科学化水平。
10.咸丰县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简要事迹材料
一、保护管理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咸丰县尖山乡,当地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到80%以上,唐崖土司城遗址是鄂、湘、渝、黔地区城市形态和功能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土司治所遗存,唐崖土司城在建筑布局中,吸收了“围合内向”、“中轴对称”等体现汉族中央政权礼制文化的营造理念,是一处汉族与少数民族碰撞交融的代表性遗存,而土司制度作为中国元、明、清时期的一种国家行政制度反映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间“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传统理念。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就是为保护和管理好该遗址,传承好土司文化和民族文化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二、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管理处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研究:与湖北省文物局和三峡大学主办了唐崖土司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了以唐崖土司城址历史文化、土司制度、土家族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论文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土司遗址的历史源渊和文化价值;为做好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展示,管理处与民宗部门共同建成了咸丰县民族博物馆,博物馆由历史展厅和民俗展厅两部份组成,历史展厅主要展示了土司制度和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民俗展厅展示了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为加大宣传教育,管理处与教育部门、文体部门等多次联合举办活动,如举办“土司文化进校园”,向中小学生宣传讲解土司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开展“保护土司文化遗产万人签名”和参与世界文化遗产日等活动,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热潮。
三、加强与其他土司遗址的交流与学习
唐崖土司城遗址申遗属于“系列遗产”申报项目,即它是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联合组成中国“土司遗产”,是我国2015年申报的唯一项目。因此,加强与其他两地的交流与学习有利于对唐崖土司城遗址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多次到老司城遗址、海龙屯遗址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当地的土司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借鉴当地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将唐崖土司城遗址及其他两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对比融合,形成了系统全面的土司文化。
四、对民族文化遗产建立了较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
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为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对唐崖土司城址开展了系列的文物保护工程,特别是对牌坊、石人石马、土司王墓等进行重点保护,保存了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建造工艺,民风民俗延续至今。
五、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唐崖土司城址附近居民以前大部分以外出打工为收入的主要来源,离乡背井,在外难以扎根。唐崖土司城遗址开始申遗后,不仅为群众修建了安置小区,还因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中需要保安、保洁、绿化等工作人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群众收入。同时,唐崖土司城遗址申遗推动了咸丰县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我县居民发展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自主品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11.鹤峰县五里乡人民政府简要事迹材料
五里乡作为少数民族重要汇集地,优先推动本地区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近年以来,五里乡人民政府更是将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将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民族事业发展。通过全力建设民族特色村,弘扬民族文化;切实发展民族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创新发展民族经济,优化民族发展环境等措施强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逐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社会化。
一、全力建设民族特色村,弘扬民族文化
五里乡是一方底蕴深厚的文化热土,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鹤峰满堂音的发源地,拥有土司文化——南府土司行宫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里坪革命旧址等颇具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在五里乡人民政府的带领下,五里打造出了南村土司文化村、五里红色文化村等各具民族风味的特色村落。依存民族村落建设,深入发展民族文化。目前,这个2.2万人口的小乡竟有近6000余人爱好满堂音、唱山民歌、打土锣鼓、吹土唢呐、弹土琵琶。特别是以
南村村民为主体的满堂音剧团,该剧团曾多次应邀赴县、州、省参加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唱遍了鹤峰,唱遍了湖北,唱遍了湘鄂地区的村村寨寨。目前,满堂音已作为一种生态文化倍受关注,是我乡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二、切实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在抓好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五里乡人民政府结合本乡实际,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教育,以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
一是以政策理论学习为重点,抓好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打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人才基础。组织乡直机关干部和和村干部深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要求乡直机关干部网上学法,做到政策理论一起学,致富知识、治村之道一起讲,工作方式、方法一块教,切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广大民族群众的教育,打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群众基础。从介绍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普及党对民族自治区域建设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着力实现“四新八无”目标,以提倡村民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在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尚。
三是以提高少数民族入学率为重点,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打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后备力量基础。近年来,我乡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早在2011年,全乡就到达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100%,16周岁学生初等教育完成率99%,18周岁学生初级中学教育完成率96%,青年非文盲率100%,各项指标
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同时,“满堂音文化”进入中小学作为民族文化课内容之一,确保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扬和光大。
四是大力开展着力提升全民素质切实创优发展环境活动,推动素质教育稳步前进,打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社会基础。五里乡围绕争做“美丽五里人” 建设“美丽五里乡”的总体要求和“一年大转变、两年大提升、三年大巩固”的“三年三大步”工作目标,力求形成一年全民风气大转变、两年全民素质大提升、三年文明成果大巩固的新格局,组织领导干部与村民一起签订有针对性地自我行为规范承诺书。
三、创新发展民族经济,优化民族发展环境
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发展民族经济。在加大村级道路、安全饮水、农电改造和通讯全覆盖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改善民生;依托南村深厚的历史文化条件,对民间文化艺术大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实行专项补助,把南村建设成鄂西真正的文化生态示范村;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高全民物质生产生活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发展民族经济。在巩固发展烟叶、茶叶、畜牧业等传统优势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桃树、核桃、香菇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新建桃树、核桃基地,发展香菇种植,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大力促进林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探索林下产业发展,寻求产业发展新途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贫困现状。
三是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以发展民族经济。近年来,我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积极整合文化资源,汇聚文化人才,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四张“文化名片”:一是以五里坪革命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名片”,二是以南村土司行宫为代表的“土司文化名片”,三是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堂音民间艺术为代表的“曲艺文化名片”,四是以五龙山自然风光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名片”。我乡正在努力将五里坪
革命旧址保护与开发、五龙山旅游公路建设、满堂音民间艺术传承培训基地建设、南村土司行宫复原重建等项目加以整合并付诸实施,着力打造“文化强乡”和“旅游名乡”。积极探索五里乡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全力推动生态旅游文化发展。
12.湖北省民族歌舞团简要事迹材料
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原为恩施州歌舞团,始建于1958年,是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团。是湖北唯一省属民族文艺院团,也是文化体制改革中湖北省保留的四所专业文艺院团之一,隶属州文化体育局管理。承担的职责任务是:创作演出优秀民族歌舞剧目,为观众服务。从事舞台艺术作品创作、演出、传统艺术整理加工,挖掘继承我州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开展与国内外文化交流;培养表演人才等。
建团50多年来,该在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始终以宣传党的文艺方针、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州为己任,生产了大量优秀作品,培养了一批以徐小平、杨娟、张明霞为代表的在全国有影响的艺术精英;创作演出了大量的民族艺术文艺精品,多次在国家及省级获奖,并数次代表湖北省出国交流为宣传恩施州、传承和弘扬土苗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团现有在职人员128人,财政编制48人。截止2014年年初预算,省、州两级财政拨款479万元对我团实行财政包干体制,而正常情况下我团全年各项固定开支至少需要910万元。资金缺口超过430万元。在这一严峻的事实面前,我团精诚团结,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地向政府争取资金和政策,集全团 28
之力在市场这块我们赖以存活的土壤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一、内强素质,培育奋发向上的团队氛围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提升演职人员的文化水平、业务技能以及创新能量等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有实力有能力人才创造更多的好机会、提供成长土壤。一是积极鼓励演职员参加各种自学考试,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二是挑选有潜质的演职员去大专院校或高级编导班培训,路费、学费、住宿费都由团里支出;三是鼓励演员争取各种参赛机会。这样就在全团营造了一种奋发向上、创比业绩的优良工作氛围。
二、外树形象,打造纪律严明的团队作风
演员往往个性张扬,这给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强化内部管理,必须有章可循。经反复研究,我们制订了一份《歌舞团内部管理制度》,就日常行为规范、岗位职责作了详细要求。比如,不管是否演出,只要不放假,我团每天早晨都要集中签到,无故迟到或缺席一次,都要按标准扣罚奖金,多年来持之以恒。集合三五分钟全体到场;外出人可以候车决不让车候人;搭制舞台分秒必争,井然有序;演完卸台人人动手,共同协作。所以在我团基本不存在懒散慵倦、拖拉磨蹭的现象。
三、同心同气,建立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
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每年要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近200场。下乡时经常是一天连赶几场,吃、住、睡大半部分时间都在车上,经常要面临着舟车劳顿、水土不服、生病、受伤等问题,为了集体的荣誉,很多时候不得不自己坚持、扛过去,大多数因此落下了职业病。尤其是冬天的外场演出,演员们演出服装单薄,有时还要赤膊上阵,但是他们依旧情绪高涨,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场演出任务,将最完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下乡演出时,为了节约成本,团里每次仅安排1—2名舞美组和后勤工作人员,演员们在演出前后还经常主动帮助舞美组搬运
服装道具、装台拆台、爬上几米高的高台牵线、挂布景等。
男子群舞《比兹卡•卟呲》在被确定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作品参加全国优秀民族节目展演参选节目之初,省民委、恩施州民委领导前来省民族歌舞团现场对节目进行审查,就演员头饰、服饰及灯光、舞美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该团为了更好地展现民族精髓,团领导专程从北京请来了国家级著名编导现场指导,对舞蹈进行了大量修改。创编基本成形后,时间却只剩下一周。演员每天最少9个小时的排练,为了确保每个动作到位,动作被分解为30秒为一个单元,21名演员必须整齐划一。多名演员都是带伤坚持训练,累到晚上澡都来不及洗就睡着了。最终,在全体演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这7分钟的舞蹈在中国歌剧舞剧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歌舞团等全国49个演出团体千余名演员参演的63件舞蹈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铜奖,这是该团首次在国家级专业比赛中获得等级奖。
四、领导带头,形成一呼百应的团队合力
该团的领导大多也是团里业务骨干,在长期的演出中,一直陪演员们奋斗在一线尝遍了酸甜苦辣,经受了摸爬滚打。在毕兹卡紧张排练时,副团长杨芳在40度的高温下带领21名演员在每天在舞台上摔打,团长燕冰每天都要抽时间陪着大家一起排练,解决大家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在外出演出时,带队的领导都是以“大哥”“大姐”身份自居,关心照顾着所有兄弟姐妹的饮食起居。和演员们乘坐同样的交通工具坐车赶路,装台拆卸、安装灯光布景时,带头挑最重的活儿,晚上休息时铺位让演员们先挑,用一言一行感动和激励着所有演员。今年10月下旬赴京参加恩施州成就展时,团长燕冰更是带病坚持带队指导,在7天14场的演出中,每场演出他都守在现场,在演员们演出完毕后,告诉他们“成功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哪些细节不够完善”,演员们无不心服口服。
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湖北省民族歌舞团这样一个奋发向上、精诚团结的团队正在一步步探航前行。力争在3—5年的时间里将该团打造成一支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州有作为的艺术团体。
13.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
近年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以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为己任,以推动民族经济跨越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作为,为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实。该局在工作中通过常汇报、多请示、勤争取,民族宗教工作赢得了县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中央、省、市作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后,长阳实施了“打造湖北文化强县”的战略,相继建成了清江古城、巴土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了《梦幻土家》《巴土恋歌》《江山美人》等一系列文化精品力作。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616”工程、武陵山试验区建设部署后,长阳认真贯彻落实,对口支援工作高效推进。为凝聚民族宗教工作合力,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营造了全县关心支持民族宗教工作的良好氛围。
争取民族政策力度大。近年来,该局抢抓武陵山试验区、“616”工程、市对口支援等政策机遇,强化民族政策争取工作。积极协调各受援部门做好项目的谋划、与支援单位沟通对接、政策项目争取跟进和工作督办等工作,政策争取工作取得了突破。2008以来,共争取武陵山、“616”工程等项目466个、资金19亿多元。31
同时,扎实做好民贸政策争取落实工作,2008年至2013年,为全县民贸企业争取落实民贸贴息资金4300多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质量高。近年来,在省市民宗委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实施建设了一批民族特色重点项目。争取资金建成了土家风情街,全面完成了武落钟离山景区特色民居改造,目前,高家堰镇高家堰村、青岩村、渔峡口镇龙池村特色民居改造正有序推进。为增强自身实力,该局多方筹资近千万元,实施了中武当•天柱山景区改造升级,妥善解决了景区征占地遗留、安全饮水、土地办证等问题,新建了钟鼓楼、三清殿、游客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景区硬软件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2013年,中武当•天柱山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
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快。2010年,由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省体育局、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长阳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会取得圆满成功,长阳以团体总分395分、金牌15枚的成绩位居团体总分和奖牌数榜首。2011年,长阳组队代表湖北省在全国第九届民运会上取得了高脚竞速100米、200米两个第一和男子双蹴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长阳体育代表队在全省民运会上获得了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2011年,长阳大型民族风情歌舞《巴土恋歌》在首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夺得大奖。2012年,民族歌舞剧《巴土恋歌》的主题歌曲《巴土恋歌》被中宣部评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歌曲。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效果好。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今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长阳自治县人民政府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县职业教育中心今年被省民宗委命名为省级民族 32
团结进步示范基地。与团县委、县教育局联合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项活动激发了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维护民族团结、立志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宗教事务管理措施硬。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了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政策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和《湖北省宗教事务条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县宗教界继续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指导宗教界开展了“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教风建设年等活动,各宗教场所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中武当道观被表彰为省级和谐寺观教堂,石滚淌天主教堂被市民宗局评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先进单位。
14.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财政局简要事迹材料
30多年的辛勤培育,30多年的精心呵护,土、汉民族大团结这朵齐艳正在宜昌市的西部边陲五峰灿烂开放。作为这只齐艳守护者之一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财政局,依然始终如一地挥洒着真情和汗水,用真心和实际行动不断谱写民族大家庭的和睦之歌。长期以来,机关的干部职工全心全意地维护着土家山寨的民族团结,继承和发扬着工作在边远山区的艰苦奋斗精神。实实在在的为土家儿女排忧解难,勤勤恳恳的为山寨的民族团结贡献青春。
一、坚持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基础,促进民族管理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财政局针对民族团结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民族团结工作小组。并将民族团结工作纳入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当中,实行季度检查、考核的奖惩制
度。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学习民族宗教政策;定期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活动。积极主动接受民族工作部门的指导。大力配合县民宗局开展工作,在促进和睦相处、民族团结等民族管理工作中多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二、坚持以争取落实民族政策为先导,促进民族团结
落实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的财政部门,始终全面认真地分析研究民族政策,把握民族政策方向,紧抓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和“616工程”等省委、省政府对五峰地区对口帮扶机遇。充分研究“民族、西部和贫困县”等地区扶持政策,认真做好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性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的争取,为实现全县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近年来,全县争取到的转移支付资金额度逐年上升,为促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13年,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及专项资金18多亿元。
三、坚持以加大惠民政策落实为载体,促进民族和谐
惠民政策落实是促进民族和谐的重要载体。财政部门作为惠民政策落实的关键部门,担负着促进民族和谐的重要责任。近年来,五峰县财政局按照公共财政建设要求,严格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三保一促两控制”的财政支出总原则,着力加大惠民政策落实力度,促进民族和谐。2013年,落实惠民补贴资金3亿元,并在“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的兑付上,不断改善国库直达农民“一折通”的账户兑付模式,提高了资金的核拨效率,确保了惠民资金安全、足额、高效落实到农民手中;2013年五峰县用于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支出达到16亿多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75%,财政局在保障和推进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团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县人民提供了温暖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促进民族进步
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财政部门作为全县的重要经济管理部门,始终把促进民族经济发展进步作为工作重点。2013年,我们坚持在“抓财源、抓项目、抓征管、抓监控、促增收”的“四抓一促”上下功夫,全面实现了财政增收工作目标。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完成31077万元,同比增收6174万元,增长2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291万元,同比增收5773万元,增长33%。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民族的团结与进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倾斜与帮助,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部门,将一如既往的奋斗在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面貌的最前线,恪尽职守,把各级的民族政策落实好,与全县人民一道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与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15.夷陵区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
近几年来,夷陵区民宗局始终秉承“抓好民族团结,就抓住民族工作的要害”的工作理念,全方位、多形式、大力度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
一、建立政策导向机制,不断优化民族团结氛围
一是争取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等文件,对“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结对帮扶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城市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与管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35
稳妥处理涉及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等十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区委、区政府将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并决定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创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少数民族群众困难补助机制。对户籍在区内的少数民族特困户、少数民族特困流动人员和少数民族特困中小学生视其困难程度予以适当救助。
二、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不断放大示范效应
夷陵区民宗局按照“建基地、抓示范、扩影响”的思路,重点在三峡高中、营盘社区等单位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先后印发各种宣传资料3000多份、考试试卷1000份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典格言500份,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三峡高中盛开民族团结之花》的做法与经验受到省、市民宗部门的充分肯定,并获“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范集体”称号。
营盘社区筹资700万元,建起1000多平方米的“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和5000多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投资近5万元,在“民族文化广场”黄金地段建起长20米、宽1.5米的“营盘社区民族文化宣传展示牌”,将56个民族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镶嵌到“民族文化宣传展示牌”上;组织40多名文艺骨干,成立的“营盘社区吉祥艺术团”被省民宗委授予“湖北省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基地”。
三、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长效机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地生根
一是按照“课堂上有学的、橱窗里有看的,广播里有听的”思路,重点在三峡高中等学校开办了“民族团结进班会”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
二是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先后在冯家湾、营盘、平湖等9个社区全面建立了少数民族服务站,使城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运行机制全面建立。
三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家庭”常态化。如冯家湾社区采取建立“少数民族困难帮扶联系卡”的办法,组织20名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同20名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帮扶活动,受到少数民族群众好评。
四、扎实开展“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竞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效开展
一是推出“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登记簿,以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理念,把为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做的更加扎实和更加有效,有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登记制度,看谁办的实事多,办的实事实。
三是建立“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公开监督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是建立“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通报、考核制度。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到目前为止,基层干部为少数民族群众在就业、创业、社保、租房、困难就助和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做好事198件。
五、加强典型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夷陵区民宗局十分注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先进事迹的宣传和引导,他们先后推出了—夷陵“和”花红又红、三峡高中盛开民族团结之花、营盘社区致力打造民族文化活动第一中心、残疾人马学柱的民族情怀等一批典型。通过这些典型的宣传和引导,使“民族一家亲”“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民族团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16.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简要事迹材料
2012年,为更好地开展国家民委第三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市网格监管中心依托“一本三化”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建设开通了宜昌市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配合民宗部门健全完善了“12345”城市民族工作新体系,依托宜昌市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安排全市网格管理员面向少数民族群众开展了相关的人性化服务,民族工作“网格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一、民族基础信息纳入网格管理
1.在宜昌市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中,少数民族人口、清真“三食”网点等民族基础信息由宜昌市网格监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采集和提取,定位到宜昌市空间地图的具体网格、具体楼栋,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信息即时更新,其余信息每季度更新。
2.在清真“三食”网点信息中,网格管理员采集的清真“三食”网点信息与工商部门注册信息进行比对,形成了准确无误的清真“三食”网点基本信息。在清真“三食”店清真标识认定工作中,民宗部门可对拟设立的清真“三食”网点的选址进行指导,确保网点合理布局、规范经营、良性发展,避免清真“三食”网点因过于集中而引起经营竞争等矛盾纠纷。
3.准确掌握民族信息情况。通过系统可以统计出宜昌城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分布数据。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可逐级具体到区、街道、社区、网格和楼栋。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可以统计出任意区域内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按姓名查询少数民族群众、按民族成分查询少数民族群众等,方便相关部门及时准
确了解情况。
二、矛盾纠纷化解纳入网格管理
1.有效提高应急维稳工作速度。在应急维稳工作中,该中心运用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发生后,矛盾纠纷处置过程经过从社区受理到登记上报、部门签收、办件办理、回复社区,形成了一个不可逆的闭环,闭环上的每个节点都在矛盾纠纷联动化解信息系统的电子监管之中,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电子监察全过程记录了各级民宗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从而减少矛盾提交的时间,提高矛盾化解的效率。
2.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在民族宗教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上对任意一个工作对象或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进行定位,并迅速与其所在社区的网格管理员进行对接,联动开展管理服务。由网格管理员协助民宗干部开展走访慰问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管理质量。
3.民族方面不稳定因素由网格管理员采集上报。民族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后,网格管理员采集上报民族方面不稳定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纳入网格化管理
1.日常工作中,如果有少数民族群众想办理社保,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定位咨询所在的社区的网格管理员,由网格管理员直接向咨询人提供政策咨询解答,由其所在社区社保工作人员提供协助办理服务,确保少数民族群众纳入社保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2.代表人士联络机制,就是以各级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服务中心(站、窗口)工作人员和相关网格管理员为主,通过网格管理员定期走访、节日联谊、假日慰问、困难救助等多种方式,联络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代表人士联络机制的建立,达到了察民情、听民声、集民力、解民忧的良好效果。
3.2013年起,宜昌市网格监管中心编印了“网格管理员民族宗教工作应知应会知识学习资料库”,将民族政策和知识纳入了网格管理员应知应会知识题库,民族政策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网格管理员绩效考核中占有一定比重,以此督促网格管理员深入学习民族基本政策和知识,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市网格监管中心在推介宜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成效和经验的“格格风采”宣传册中,专门介绍了民族宗教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
4.市网格监管中心将民族工作纳入全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范畴,每月召开工作联席会,分析网格管理员在民族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个月网格管理员民族工作任务,联席会议讨论确定后,市网格监管中心向网格管理员统一下达民宗方面工作任务。
17.松滋市政府办公室简要事迹材料
近年来,松滋市委、政府极度重视散居少数民族和城市民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散居少数民族和城市民族方面的各项政策,支持民族乡、社区加快发展,建立健全城市少数民族管理体制机制,民族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呈现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学习宣传引导
不断增强做好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自觉性。在全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宣传教育力度,做到五纳入一评比;一是将散居少数民族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纳入全市“五五”“六五”普法内容,二是纳入市行政学院主体班教学内容,三是纳入民族学校教学内容,民宗局和卸家坪乡共同编写了一本土家文化教材,四是纳入村
居政策宣传栏,五市纳入企业文化宣传栏,每年在全市组织开展“十佳民族团结示范经营户”评比活动,让党的民族政策人人知晓。
二、切实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2011年以来,培养提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15人。在市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12名,占3.7%;在市政协委员中,有少数民族民族15人,占3.9%。落实省级、荆州市级代表委员4名。在全市有民族干部326名,其中县级干部1人,科级干部31人,一般干部277人;有技术人员213人,其中中高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137人。少数民族都占有一定比例。近年来,全市有153名少数民族学生在中考、高考中被加分优录,全市有58对少数民族夫妇依规办理了二胎生育指标,6名大学生享受民族助学工程。全市回民群众享受3万元的生活补贴。
三、强力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卸甲坪土家族乡是全省12个少数民族乡之一,曲尺河土家特色村寨项目为全省39个试点之一。2010年,市委、市政府把支持卸甲坪土家族乡优先发展确定为市级战略,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卸甲坪土家族乡脱贫致富特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在建设过程中,实行规划项目化、项目部门化、部门责任化、时间节点化,采取了“一月一汇报、一季度一观摩、一年一小结”的工作推动机制,建立了卸甲坪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专门制订了《卸甲坪土家族乡脱贫致富特色发展三年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卸甲坪土家族乡脱贫致富特色发展工作的意见》,并对该乡实行“市级少数民族发展基金与省1:1配套、乡税收市级分成全额返还”的政策。同时,把少数民族发展基金和曲尺河扶贫连片开发配套资金200万元纳入市级财政预算。规划实施以来,已召开领导小组办公会议10次,到位项目408个,总投入资金 41
2.2亿元。今年,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卸甲坪乡脱贫致富特色发展提质升级的意见》,大力实施“产业优先、教育优先”战略,力争三年时间把卸甲坪乡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特色乡镇、全省知名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四、加快散居少数民族民生改善
一是回民的清真三食得到了较好的供应。目前全市共有清真餐馆10余家,基本保证了各地及外来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的生活需要。二是回民墓地得到较好的解决。针对回民风俗,全市建有3个回民基地。近年来市筹资6万元扩建了刘家场镇回民公墓,列支30万元修缮了西斋回民清真寺,完好地保存了回族文化。三是对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实行每月每人一定数额的清真伙食补助费的照顾。
五、着力构建民族地区社会化工作格局
在全市初步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努力完善“主体在县、延伸到乡、落实在村、规范到点”的民族工作网络,做到了乡镇有机构、村组有责任、基层有网络、信息有来源、执法有合力。一是落实乡镇、村居民族工作责任制。建立了市、乡镇、村居、小组四级基层民族工作网络,民宗部门与各乡镇签订民族宗工作目标责任书,乡镇与村居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了全覆盖。二是建立全市民宗系统预警应急机制。
六、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13年,卸家坪乡实现财政收入541万元,入库税金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82元,分别比分别比2010年增长233%、948%、72%。民族乡抢抓民族政策机遇,加快资源开发,走特色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以高山蔬菜、生态年猪年羊养殖、土司坊坛酱加工业、矿产加工业、旅游业等具有比较优势和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整合、捆绑省民政厅“1+1”对口帮扶项目、曲尺河连片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农业
综合开发、农村饮水解困、通村油路建设等项目,三年来投资2.5亿元建成26公里省道庆卸公路、水、电、通讯、卫生、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全乡8个村村级公路通路率达100%,组级公路通路率达100%。基本实现1.2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完成了全乡13个台区农网整改,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已进入测量阶段,全乡农民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三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发展。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95%和100%。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一些急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科技、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惠及了散居少数民族群众。社会福利逐步加强。特色村寨特色鲜明。多方投资2000万元把黄林桥打造以土家风格建筑为主体、以道路为脉络、以水系为灵魂的生态小镇,投资近亿元把曲尺河打造以民族街轴线、以吊脚楼为亮点、以土家文化为魂脉的土家特色村寨。
18.沙市清真寺简要事迹材料
沙市清真寺座落于荆州市沙市区迎喜回族街,始建于民国14年,1995年重建,历年来曾多次获国家、省、市先进荣誉。沙市清真寺管委会在市、区两级民宗局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常年坚持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质,以便能自觉地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依靠广泛团结广大穆斯林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爱国爱教,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正能量,释放正能量。
从电视、广播中得知昆明发生“3•01”恐怖事件后,寺管会、阿訇迅速行动,利用“卧尔兹”、座谈会,强烈遣责一切滥杀无辜的暴力恐怖行为,号召广大穆斯林群众坚定正确信仰、积极行善、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为提高我坊穆斯林群众爱国爱教的理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举办了“沙市穆斯林群众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座谈会”邀请回族各界人士畅谈思想,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及感激之情,进行了一次爱国爱党的教育。2012年9月在清真寺大殿举办了“纪念中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七周年”活动。阿訇以这个专题讲“卧尔兹”通过这个活动让广大穆斯林群众体会到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和平环境。2013年12月以来采取专题“卧尔兹”演讲、宣传专栏、座谈等在广大穆斯林群众中广泛开展了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活动。同时为弘扬伊斯兰民族文化,组织开展了伊斯兰教知识竞赛活动。从发放学习资料、试卷,到交卷结束近两个月时间里,数百名穆斯林群众积极踊跃参与到活动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寺管会还长期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充分发挥我坊宗教场所的作用,利用毎个主麻日阿訇讲“卧尔兹”的机会结合伊斯兰教的经典,积极进行宣传,伊斯兰教是一个倡导和平的宗教、伊斯兰教坚决反对分裂和制造矛盾。号召广大穆斯林群众不仅内部要团结、同时要团结其他兄弟民族。为了增强穆斯林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还举办了“加强法制宣传 促进民族团结” 座谈会。在近几年中清真寺管委会加大了本民族群众之间及本民族群众与其它民族群众之间纠分调解力度,化解了各类矛盾。同时还积极主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调解社会上突发的、带有民族性质的纠分多件,同时协调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为社会和谐尽力尽责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管委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政府做好安抚工作。数年来,坚持每年二次登门慰问本坊特困及重病住院的穆斯林群众。一是毎年开斋节的“麦子钱”分配,把他们列为对象。二是每年春节前利用“念散也贴”专款予以补助。我坊穆斯林群众虽不富裕,但在省伊协及寺管委会的倡导下,广大穆斯林群众纷纷踊跃为四川雅安灾区,宗教慈善周,特困和重病穆斯林及条件差地区清真寺建设捐款捐物,去年还分别为全身大面积深度烫伤的甘萧回族女孩小红梅及身患脑癌的阳光汉族男孩小孝天,组织穆斯林群众捐款,并将捐款送至病床前,表达了本坊穆斯林群众的关心。重病患者和家属十分感动,对回族朋友的无私帮助、爱心捐款表示感谢。此举体现了伊斯兰教慈善精神,弘扬了伊斯兰教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彰显了回汉一家亲的民族感情。
2011年,清真寺管委会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及社会各界人士鼎力资助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民族事业,创办了湖北省荆州市首家回族敬老院,为回族老人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解决了回族老人养老难题。并聘请了沙市回民民营企业家丁杰出任院长。近两年来丁院长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需,克服了各种困难,为回族敬老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无论在服务、环境、卫生、饮食、安全等方面都受到了沙市广大穆民的称赞。并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现敬老院入住老人己有20多位。这其中还有几位汉族老人,他们是慕名而来,在这里快乐开心的生活,和睦相处团结像一家人一样。
19.湖北省东南醇清真牛肉食品有限公司简要事迹材料
湖北省东南醇清真牛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清真牛肉食品的民族企业,自2011年建厂以来,生产的系列清真公安牛肉火锅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特别是回族群众的欢迎,成为荆楚大地的一张美食名片,中央电视台专题介绍的地方美食,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注意吸收当地回族群众就业,并利用企业平台,宣传国家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为地方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走品牌之路,打造荆楚清真美食名片
公安牛肉过去是一道享誉荆楚的清真牛肉火锅,是东南醇牛肉馆的名菜。为了让全国更多的消费者能品尝到这一道来自百湖之县的美味佳肴,其公司于2011年投资兴建了清真牛肉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罐装牛肉火锅。为了把传统产品清真公安牛肉火锅推向全国,经过对市场的认真调研分析,做出了在两个方面突破的经营决策:一是着重在企业文化上做文章,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品质,从企业创办的第一天起,就确定了走品牌之路。首先是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做美味食品、安全食品、健康食品,既坚持传统加工工艺、秘制配方和清真食品的要求,又在更适应现代人快捷的生活方式上进行改进。两年多时间里,产品由过去清真牛肉餐馆的一道菜,成为了一个在荆楚大地响亮的品牌,获得了各种荣誉,特别是去年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的节目拍摄和播出,给企业带来了很高的声誉。去年上半年,申报国家地理标准产品保护,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历一年多的努力争取,于今年7月23日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当地唯一荣获此项殊荣的产品,极大提升了企业的品质和品牌知名度,对品牌创造了丰富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二是不断创新研发产品。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和活力。从开始的三个单品,发展到现在的罐装清真牛肉火锅、袋装速冻清真牛肉、清真早餐牛肉三大系列30多个单品。三是做民族产品要尊重本民族习俗和文化,46
在这点上不能含糊,没有了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就没有民族产品的特色。在企业管理和产品生产环节中始终坚持民族特色,不弄虚作假,实实在在的打造清真牛肉食品品牌。
团结和睦,共创未来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民族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把维护民族和睦、共同富裕当作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先后招收了近20名回族群众到企业来就业。董事长杨祖云是回族人,对国家的安稳和民族团结和睦非常关注,不仅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事事处处做民族和睦团结的表率,自己积极参与地方的公益事业,回馈社会。用自己的善心、爱心,表达一个回族企业家对党和国家的美好祝愿和真诚。
公司在发展企业文化中注重民族企业特色,除了产品设计理念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外,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中从细节处着手关心回族员工的生活、工作、让他们不仅仅有一份满意的工作还有一份好的心情,有一份感恩生活和感恩社会的情感。公司在适当的地方挂有回文的提示标识和有关民族文化装饰,建立了有关活动室,经常组织各种培训和开展活动,让他们从精神上体会到本民族文化的记忆和存在,同时有感受到企业里所有不同民族的员工之间的和睦。公司把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和文化纳入企业管理,号召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做一家人。为照顾回族员工生活习惯,公司厨房就每餐给他们分灶做菜。外地请来的回族师傅马米尼一家,在当地举目无亲,公司帮他们租好房并准备好所有生活必需品,帮他们联系当地的幼儿园让孩子入托,在待遇方面也是特别关照。让他们一家在当地生活、工作的十分满意。公司创建以来,企业员工之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矛盾,在社会上也遵纪守法,没有出现过一起有关民族矛盾纠纷的事件。
20.钟祥市民宗局简要事迹材料
钟祥市现有回族、土家族等18个少数民族,5800多人,辖有一个民族乡,是全省散杂居民族工作重点地区之一。多年来,钟祥市民宗局突出民族团结发展主题,扎实开展工作,促进了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认真落实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把落实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来抓。根据《散居条例》,钟祥市少数民族在省地市三级人大代表中有8名,省党代表1名,推荐安排三级少数民族政协委员7名,九里回族乡乡长由该乡本民族人员担任。争取市政府和九里回族乡政府投资30多万元用于九里、郢中清真寺建设维修,现两所清真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郢中、九里、等回族比较集中的地方均安排了回民墓地,实行了清真牛羊定点屠宰,设立清真牛羊肉供应点和清真餐馆,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清真饮食习俗。同时,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民族文化“六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使民族政策法规深入人心,一直以来,全市无一起损害少数民族权益和不尊重少数民族事件发生。
二、创新民族乡工作新思路,促进民族乡又好又快发展
把民族乡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来抓,九里回族乡先后多次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3人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一是争取领导重视与支持,促使民族乡尽快提速发展。争取市委市政府把民族乡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汇报,专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市委市政府分工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市长负责民族乡工作。48
近年来,九里回族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速度加快,群众生活质量逐年提高,到2013年全乡财政收入达7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多元。二是落实政策,使民族乡充分享受优惠。他们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了《钟祥市贯彻〈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实施办法》,使《散居条例》具体化,落实更具可操作性。他们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职能部门经常抓落实、集中力量督促抓落实,使“资金、政策、措施”落实“三到位”。目前,民族乡实行了优惠财政体制,市设立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万元/年,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5万元/年等,使民族乡发展得到有力的财政资金支持。三是突出帮扶,使民族乡真正得到实惠。他们争取荆门、钟祥两级政府每两年到九里回族乡召开一次市长办公会议,合理调度全市各部门的有力资源,集中开展对口帮扶,近几年来,有关部门为九里回族乡提供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还积极协助九里回族乡向省民宗委和“1+1”对口帮扶单位省交通厅争取到位资金3000多万元,市在安排扶贫开发项目、分配扶贫资金和物资、接受社会捐赠时,争取尽量向九里回族乡倾斜,有力促进了民族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
三、创新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
把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关键来抓。一是对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与他们交流谈心,宣传政策法规。二是妥善处理涉及流动少数民族人员纠纷,维护民族团结。三是积极为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服务,解决他们的子女就学、安排摊位等问题,2014年就解决了7名流动少数民族人员子女入学。四是采取成立钟祥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站和服务中心、纳入全市网络化管理的内容、实行“双层全覆盖”、开展了与流出地的交流对接等办法,加强流动少数民族人员管理与服务。
四、服务少数民族群众,尽力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
把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作为民族工作的落脚点来抓。一是争取市财政和九里回族乡政府解决两个清真寺阿訇生活补助1500元/月,切实解决清真屠宰场实际问题。二是妥善解决郢中清真寺产权纠纷,维护坊上穆斯林群众合法权益。三是争取市政府拨款30多万元修建回民墓地围墙和道路。四是出台具体措施,对参加中考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总分上增加的照顾。五是开展联系服务少数民族困难户活动,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1.沙洋县三峡土家族村简要事迹材料
三峡土家族村2000年4月从三峡库区整体移民至沙洋监狱管理局,2008年1月移交沙洋县管辖,2009年11月成立三峡土家族村。三峡土家族村东临汉水,西倚西荆河,离沙洋城区5公里,是荆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沿荆潜公路两侧排列,现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92户,1510人。全村土家族占全村总人口的51%。全村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95亩,以种植棉花、水稻、玉米为主。成立民族村后,该村围绕“三特色、一创建”的总体思路,以建立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基础,以弘扬和发展土家族特色文化为切入点,以建设特色民居、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呈现出了可喜变化。
一、狠抓组织建设,巩固民族基础
为确保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三峡土家族村成立由村书记为组长,村支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中心户长为成员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加强了民族政策宣传宣传,以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
第三篇: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贺电
值此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之际,我们表示最热烈地祝贺!向各民族同胞表示衷心地问候!向将要受到会议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模范表示崇高的敬意!
*历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劳动,一起生活,相濡以沫,共同创造了*的文明,在并肩反抗各种侵略势力、捍卫祖国神圣疆域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民族之间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平等,加强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各民族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之中,和睦相处,发展经济,共创繁荣。
**成立四十五年来,与**各民族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浓厚的民族情谊,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双方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稳定边防,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始终将民族团结列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作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大家经常走访,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的蓬勃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我们都要以民族团结为重,以国家和各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高举民族团结的大旗,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为*的民族团结进步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圆满成功!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第四篇: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主持词
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主持词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定结县民族团结表彰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安排部署我县新时期的民族团结工作,表彰近2012年我在全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
今天的会议议程有5项:
1、县委书记丁向辉同志作重要讲话;
2、县政府巴桑次仁县长作重要讲话;
3、宣读《定结县关于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的决定》;
4、颁奖;
5、县民宗局局长扎西顿珠作重要讲话;
会议第一项议程:请县委书记丁向辉同志作重要讲话;
会议第二项议程:县政府巴桑次仁县长作重要讲话;
会议第三项议程:宣读《定结县关于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的决定》;
会议第四项议程:颁奖;
请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的: 请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的: 请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的:
会议第五项议程:县民宗局局长扎西顿珠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刚才县委丁向辉书记、县政府县长巴桑次仁同志对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作了重要提示;宣读了《定结县关于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的决定》;县委、县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县民宗局局长扎西顿珠同志作了总结讲话,扎西顿珠同志的讲话主题突出,措施和目标明确。会议结束后,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县委书记、县政府县长巴桑次仁的讲话精神落实到实处,要把民族团结、军地军民团结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珍惜和爱护当前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第五篇: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贺电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贺电
值此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之际,我们表示最热烈地祝贺!向各民族同胞表示衷心地问候!向将要受到会议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模范表示崇高的敬意!
历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劳动,一起生活,相濡以沫,共同创造了的文明,在并肩反抗各种侵略势力、捍卫祖国神圣疆域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原创:fwsir.com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民族之间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平等,加强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各民族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之中,和睦相处,发展经济,共创繁荣。
××成立四十五年来,与××各民族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浓厚的民族情谊,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双方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稳定边防,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始终将民族团结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作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大家经常走访,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的蓬勃发展。原创:fwsir.com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我们都要以民族团结为重,以国家和各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高举民族团结的大旗,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为的民族团结进步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圆满成功!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