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xx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为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aa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发展纲要。
一、“十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计划纲要执行情况
《xx县残疾人事业“十五”
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残疾人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残疾人事业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逐步优化。县政府批转了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在残疾人就业、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制定并完善了扶持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将帮扶残疾人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县建设的内容。舆论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人道主义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营造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保障残疾人的法规、规章逐步完善,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健全,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平等参与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广大残疾人在不同领域奋发有为,展示了自强风采,xxx评为“市十佳残疾人创业明星”,xxxx获“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或其他荣誉称号),残疾人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残疾人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十五”期间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成绩突出,全县已得到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各类残疾人2231名,占康复需求的70.2%,顺利通过了省、市专家的“十五”康复工作的检查评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全面启动,“光明行动”、“三助一给”、康复扶贫等重点助残工程成效显著。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81例,免费向下肢残疾人捐赠轮椅510辆,免费为贫困残疾人安装普及型假肢13条,为5名贫困家庭聋儿免费验配助听器,为9名低视力残疾人免费配发助视器。特殊教育和职业培训不断发展,可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100%。残疾人就业率不断增长,能够工作的全县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90.2%。残疾人扶贫解困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全县650名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高于低保标准15%,针对重残、多残家庭,制定了分类施保优惠政策。教育制度不断完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全县51名残疾学生受益,对考上中等以上学校的残疾学生和低保家庭的残疾人子女,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
(三)各项业务工作逐年拓展。我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文化生活、法制建设等各项业务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有所突破,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改进。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会参与、协调动作,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求真务实,创新工作,真诚奉献,有力地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社县残疾人工作卓有成效(有哪些国家或省市级政府表彰)。
(四)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日益活跃。残疾人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多次在省、市运动会和文艺汇演中获奖。2002年,我县选送10件(幅)作品参加全省残疾人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评选活动,全部获奖。培智学校智障生编排的舞蹈在省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表演三等奖。在省六届残运会中,我县9名残疾运动员勇夺2金1银2铜奖牌。2003年,一名肢残人获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在省四届特奥运动会上,我县10名智障运动员发挥出色,取得了8金9银6铜的辉煌战绩。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全面完成,使我县残疾人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水平,为全县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十一五”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全县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仍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中残疾人比重还比较大;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环境与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残疾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不够宽;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费投入还不能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与实现“两个率先”先导县,构建和谐xx、平安xx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残疾人的要求和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仍然是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
第二篇: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为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aa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发展纲要。
一、“十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计划纲要执行情况
《xx县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残疾人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残疾人事业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逐步优化。县政府批转了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在残疾人就业、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制定并完善了扶持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将帮扶残疾人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县建设的内容。舆论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人道主义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营造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保障残疾人的法规、规章逐步完善,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健全,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平等参与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广大残疾人在不同领域奋发有为,展示了自强风采,xxx评为“市十佳残疾人创业明星”,xxxx获“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或其他荣誉称号),残疾人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
(三)各项业务工作逐年拓展。我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文化生活、法制建设等各项业务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有所突破,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改进。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会参与、协调动作,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求真务实,创新工作,真诚奉献,有力地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社县残疾人工作卓有成效(有哪些国家或省市级政府表彰)。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全面完成,使我县残疾人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水平,为全县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十一五”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全县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仍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中残疾人比重还比较大;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环境与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残疾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不够宽;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费投入还不能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与实现“两个率先”先导县,构建和谐xx、平安xx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残疾人的要求和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仍然是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加快发展。
二、“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我县“十一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省、市、县政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着力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的总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根据全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实现“两个率先”先导县和构建和谐社会大局,突出解决残疾人基本需求,全面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生活得到全面保障,残疾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全面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优良,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基本原则
──坚持更快更好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要求,坚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坚持统筹发展,兼顾城市与农村、兼顾残疾人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努力创造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法制环境,使残疾人事业与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融入相关事业领域,充分发挥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将有关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职责范围,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完善工作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形成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长效工作机制。财政部门将发展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重点保障范围,每年投入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同步增长。
──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和重点,制定和落实扶持措施,分类指导,扎实工作,不断满足残疾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全面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使各项残疾人工作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确保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社会参与、融入全局的工作方式。依据残疾人事业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使残疾人工作融入社会方方面面,得到广泛的重视与支持,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方式,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鼓励和倡导各类组织、民间机构和个人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
──坚持以社县为重心的工作思路。在加快社县建设的进程中,立足社县,建立适应残疾人需要的各种服务设施,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城市社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和各类协会建设,使残疾人能够得到就地就近有效的服务,使各类残疾人的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
──坚持以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制、体系、机制、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使残疾人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的轨道。在坚持统一目标和基本要求前提下,鼓励创新,分类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全县残疾人工作整体水平。
(二)总体目标
──全面健全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残疾人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覆盖残疾人,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保障”,有就业条件的残疾人都能享有相对充分的就业保障,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享有各类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全县残疾人在全面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标准;残疾人法律服务机构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全面提高残疾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县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有就学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残疾人高级中等、高等以及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向社县普及,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保持市县领先水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普法教育,增强残疾人的自强自立精神,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残疾人整体素质。
──全面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状况。社会舆论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类帮扶助残活动蓬勃开展,残疾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把尊重、理解、关心扶助残疾人更好地纳入新时期思想和道德建设之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思想内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强化残疾人事业的舆论宣传,使人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助残为荣成为社会风尚;热心助残的各类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扶残助残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建立健全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设备齐全,功能齐备;社县无障碍环境建设显著改善。
──全面提升残疾人工作者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各级残疾人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残联和社县(村)残协建设,建立专兼职、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不断完善指导、服务、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让各类残疾人得到贴近、贴心的服务。
三、“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1、扩大就业保障。保证残疾人充分就业,是残疾人跟上“两个率先”步伐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推动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和鼓励自主创业,有力组织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在城市社县积极推行残疾人灵活就业,使城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安排500名以上残疾人就业。主要措施:
──依法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和职业培训制度,保障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的权利。加大行政执法、劳动监察和年检年审力度,“十一五”期间,通过按比例就业途径,安排200名残疾人就业;对拒不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采取行政和法律约束措施。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企业。稳定和完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民政、税务和残联组织要强化对福利企业办厂方向的监管,保证残疾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十一五”期间,安排300名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要保证残疾职工在岗在业,按规定为残疾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金,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优先解决残疾职工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积极创造残疾人劳动和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2、提升生活保障。全县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在全面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建立以多种形式扶持与最低生活保障及各类优惠政策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其基本生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时要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并提高残疾人生活和福利保障水平,绝大多数残疾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主要措施:
──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残疾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适当提高保障标准。按照“降低门槛、提高标准”的原则,进一步实施重残分级施保优惠政策,并在新的保障标准基础上提高15%;适当提高重度残疾、多重残疾、一户多残等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加大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扶贫力度。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行单位结对为特困残疾人排忧解难,有条件的社县建立扶残助残的“爱心超市”。建立和完善社会求助制度,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帮、包、带、扶”等形式结对帮扶解困,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生活困难,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采取措施帮助城镇残疾职工和农村残疾人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医疗救助,确保贫困残疾人病有所医。
3、完善教育保障。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完善残疾人教育救助机制,确保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不因家庭贫困失去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主要措施: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考核的力度;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和全面普及残疾人职业培训。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把残疾人的职业培训纳入职业教育总体规划。各级残联要把残疾人职业培训作为主要任务,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培训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给予指导,在职业技能考试、领取资质证书等方面给予支持,使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
──建立残疾人教育救助长效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资助残疾儿童少年完成学业,全面落实对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共青团、妇联、残联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春雨行动”,将失学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残疾人子女纳入救助范围。对考上中等以上学校的残疾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和补贴。
4、强化康复保障。“十一五”期间,围绕2012年全省残疾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加强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业务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残疾人康复实施建设;开展康复工作宣传和康复知识的普及;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工作;全面普及社县(村)康复工作,对贫困残疾人实施救助,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措施:
──健全完善社县(村)康复服务体系。加强社县(村)康复工作和康复指导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将残疾人社县(村)康复纳入社县建设中,采取社会化方式向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残疾人社县(村)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范围,依托社县(村)卫生医疗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康复业务技术的培训。有计划地为社县(村)医疗机构和社县(村)活动场所配发康复训练器材和辅助器具。建立适合残疾人需求的社县(村)康复服务网络。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县康复示范县、农村残疾人社县康复先进县和省级先进县培育活动,推进“康复进社县、服务到家庭”,使示范县成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典范。
──将残疾人康复列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残疾人医疗康复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县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加大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费支持,“十一五”期间,政府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投入高于“十五”时期水平,并逐年有所增长。──组织实施视力康复服务项目。开展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县”活动,年手术量达到200例以上;对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对贫困低视力患者实施救治,逐步完善低视力康复服务网络;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完成省、市下达的康复实施项目任务。
──组织实施肢体残疾、聋儿培训、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项目。完成省、市下达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装配大小腿假肢、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和聋儿家长培训、智力残疾儿童系统训练和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康复知识培训等康复工作任务。
──完善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管理机制。在全县全面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模式。“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经费必须高于“十五”时期水平,并逐年有所增长。
──加强贫困残疾人和贫困家庭残疾儿童的康复医疗救助工作。继续推进贫困残疾人“助行、助视、助听”和为贫困精神病人免费给药等救助工作,开展以贫困家庭聋儿、脑瘫、智障和孤独症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共享明天”专项康复救助工程,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节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使全县残疾儿童都能得到早期康复干预。
(二)进一步优化残疾人服务载体建设,全面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
1、完善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服务体系。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和管理机构,根据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和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教育、民政、劳动保障部门和残联密切配合,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的中短期实用技能培训,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培训。提高职业培训层次和质量,确保城镇90%以上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取得资格证书并实现就业。
2、完善社会化、综合性的康复服务体系。利用公共及社会资源,大力兴办延伸到社县的各种类型的康复机构;加强对康复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康复服务能力,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加强残疾人康复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服务需求。开展残疾预防的宣传与康复知识的普及,增强公众的残疾预防意识。加强残疾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抢救性早期干预,巩固和扩大预防药物致聋和缺碘致残成果。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普及精神和心理卫生知识,防止精神疾病导致精神残疾。
3、完善中度、重度残疾人庇护安养服务体系。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创造条件,建立各类中度、重度残疾人庇护安养机构,成为集收养、教育、康复、娱乐、劳动为一体的残疾人庇护场所,为生活自理有困难,家庭无力照料的残疾人提供服务保障。立足社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民办公助,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中度、重度残疾人安养院、精神病人工疗站和智力残疾人日托站。
4、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活跃残疾人文体生活,愉悦身心,提高素质。县残疾人活动中心向残疾人开放,整合社县资源,建立便于残疾人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设施,满足残疾人休闲、娱乐、健身、训练、竞赛等文化体育的需要。经常性地开展社县残疾人文体活动,使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切实改善残疾人身心状况,提高参与社会生活能力。
(三)进一步深化帮扶助残环境建设,全面优化残疾人事业和谐发展环境
1、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宣传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典型,增强全社会帮扶助残意识,以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观点指导工作、影响社会,使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广泛理解、关心和支持;丰富、活跃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2、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推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加大执法和法制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机制,促进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开展创建残疾人维权示范岗活动,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
3、深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社县无障碍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与社县建设同步实施;积极发展信息交流无障碍,推进信息无障碍进程,为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提高全社会无障碍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强化组织和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1、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组织体系。加强街道(乡镇)残联组织建设,街道(乡镇)残联残疾人专职委员和社县(村)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聘用,要进一步完善培训和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县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活跃专门协会工作,进一步发挥残疾人各专门协会在团结、教育残疾人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街道(乡镇)残疾人综合协会及社县(村)残疾人协会规范化管理,开展好社县(村)残疾人各项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强化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残联组织要密切联系残疾人,当好残疾人共同利益的代表。
2、加强残疾人工作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残联队伍培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服务能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3、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志愿者助残行动”,在全社会开展“助残志愿者”招募和注册工作,各社县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等活动,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加快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保证本纲要的实施,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要组织相关部门制定配套实施方案,有关部门应安排与本纲要任务相应的专项经费。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各级残疾人组织要按照各自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协调、统筹安排,采取强有力措施,共同做好残疾人工作,完成本纲要规定的各项任务,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更好更快地发展。>>>>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三篇: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
为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依据《枞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一、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残疾
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㈠残疾人基本状况日益改善
残疾人康复工作已全面展开。1981年白内障患者经免费手术得已重见光明;免费为37名下肢截肢患者安装假肢,改善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状况;98名聋儿经语言训练、配戴助听器后能随班就读;免费为28名下肢行动不便者配送了轮椅,恢复他们生活和生产能力;争取多方支持,为全县各类残疾人配送了2563件生活用具,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况。教育助学有了新发展。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2%,普通高校达线生全部录取入学就读,并每人获得2000-3500元的无偿补助。五年内共争取各类助学经费5.8万元,使127名残疾学生得到救助。劳动就业实现新突破。把落实《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省政府165号令)作为为残疾人办实事,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重新修定出台了《枞阳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全县各用人单位自政府令出台后,共安排残疾人就业72名,县残联共办就业培训班六期,有组织的向外地输出农村残疾人104名,全部落实了三个保险,解除了他们后顾之忧及家庭、社会负担。农村和城镇残疾人在“三免”政策的推动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发展势头良好,五年自主就业增加74人。扶贫保障稳步推进。全县共有2057户4734名残疾人家庭列入政府特困救助,农村“三无”残疾人全部实现“五保”,城镇困难残疾人家庭全部进入了最低生活保障。文体工作成绩突出。开展了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团参加了市政府举办的残疾人运动会选拔赛,比赛成绩优秀,在省二00六年残运会上取得了二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㈡残疾人自身素质普遍提高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逐步改善,发挥潜能的机会明显增多。广大残疾人的珍惜人生、热爱祖国、志在奉献的高尚情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了贫困,许多残疾人还成了十万百万元的经商者和企业家,他们不但自己富了,还帮助周边的困难人群,开始用他们的成果回报社会,为我县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㈢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残疾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县残联属科级机构,达到上级要求;乡镇残联组织正在进行规范建设。
㈣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文明
“助残日”及其他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广泛开展,来信来访接待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有效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推动我县残疾人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县各类残疾人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影响,他们的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建设残疾人小康生活的任务尤为繁重。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㈠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
㈡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推进。强化法律宣传教育,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实施,提高全社会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意识,依法完善优待残疾人的相关政策,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拓宽经费渠道,逐年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
坚持统筹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城镇残疾人生活水平的差距。
坚持广泛参与。依据残疾人事业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广泛
动员社会力量,倡导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
㈢奋斗目标
残疾人基本生活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通过努力使全县50%左右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资助残疾人接受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大对有就业需求残疾人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特别是农村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残疾人就业率。
积极鼓励残疾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残疾人事业法制环境建设及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持续改善。
加强残联组织建设,乡镇村残疾人组织工作全面规范运行。
三、任务和主要措施
㈠康复
1、加强工作基础建设。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创建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建立集中康复训练与社区、家庭为依托的社会化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医疗卫生系统的技术优势为全县广大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2、积极实施白内障手术复明工程。以县医院为依托,结合外请专家,继续实施项目补助与家庭负担相结合的负担方法,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活动。
3、继续开展免费安装假肢和无偿捐赠轮椅活动。使全县因下肢截肢行动不便的贫困残疾人,大多数都能得到捐助,改善生活质量。
4、加强聋儿语言训练。依托县康复中心语训部,辅之民办语言训练学校,使全县聋儿及其家长都能得到训练,基本实现适龄聋儿,人人都能接受文化教育。
5、开展智残人群的康复训练。以特教学校和县语言训练部为依托,通过训练使大会智残人生活基本自理,并能从事简单劳动和文化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6、初步建立精神病防治工作机制。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开展对全县重症精神患者的防治康复医疗救助。
7、做好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把残疾人作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人群,在制定制度、筹措经费、技术保障、具体实施方面向残疾人倾斜,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整合社会力量,促进康复专项救助制度建设。
8、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人的自我康复意识和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广泛开展“爱眼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日”、“预防出生缺陷日”等活动,针对遗传、疾病、中毒、意外伤害、有害环境等主要致残因素,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减轻和控制疾病致残程度。
㈡教育
1、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水平。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到“十一五”末,适应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当地健全儿童少年的同等水平。加强县特教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使接受特殊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目标要求。
2、积极推进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积极鼓励和扶助各幼儿园、幼儿班接纳残疾儿童。使全县有条件接受学前教育的残疾儿童基本上都能享受学前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
3、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助学制度。政府有关优惠政策优先照顾残疾学生。确保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普遍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全县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都能接受中、高等教育,并给予适当的资助。
㈢就业
1、依法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深入贯彻《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和《枞阳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县政府19号政令)。把残疾人就业与再就业纳入政府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加大力度督查落实。继续加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严格征收、管理和合理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继续办好各类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班,继续实施集中外输与自主创业相结合的就业模式,继续完善优惠政策扶持,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
2、进一步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建立健全残疾人干事创业奖励机制。
3、加强盲人的教育培训和就业。依托市盲校的办学优势,促进盲人接受文化教育,同时免费为全县十八——四十岁的盲人进行就业培训,促进其就业。鼓励资助有资格盲人在县城开办2-3家盲人按摩中心。
㈣扶贫
1、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扶助残疾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提高收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残疾人列入扶贫工作计划,在“整村推进”扶贫过程中,选择适合残疾人脱贫项目,帮助其参加生产劳动,保证各项扶持措施得到落实。要重点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不断提高经济收入,扶助残疾人摆脱贫困。
2、加强康复扶贫贷款项目管理,提高贷款使用效率。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引进良种、良法,提高农产品科技附加值,增加农村残疾人收入。康复扶贫贷款比照扶贫贴息贷款优惠利率执行。
㈤社会保障
1、按规定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分类救助。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待遇,鼓励、支持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认真执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及时向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不适合参加劳动、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力抚养、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给予“五保”供养,实施重点救济,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家庭按“分类施保”的原则,适当提高生活保障水平。
2、认真贯彻国家制定医疗的保障政策,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根据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帮助贫困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积极实施医疗救助,确保贫困残疾人病有所医。
㈥社会环境
1、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广泛动员社会媒体报道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动态、残疾人自强不息、自主创业致富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先进事迹。新闻、刊物和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以不同形式,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生观;鼓励残疾人和从事残疾人工作者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工作,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良好社会环境。
2、推广总结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大力宣传“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残联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典型事迹,激励残疾人自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培养社会助残意识。认真组织“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广泛开展“自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助残活动,营造关爱他人,扶助弱者的良好社会环境。
4、鼓励残疾人文化团体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倡导、动员社会积极创造条件,扶助残疾人文化的发展,为他们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
5、进一步增强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把残疾人的体育活动纳入全民健身计划,文体主管部门所属的文体活动场所,对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应提供方便,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残疾人体育运动爱好者,文体主管部门和残联组织要给予帮助和培养。
㈦维权
1、加强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将《残疾人保障法》、省政府165号政令、县政府19号政令等法律法规作为宣传内容,提高广大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倡导全社会尊重、理解、帮助残疾人,通过残疾干部培训,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增强残疾人法律工作者的维权能力。
2、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的执法力度。积极配合县人大、政协开展执法视察和检查,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制定实施直接涉及困难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的有关政策文件时,应听取残联组织的意见。
3、建立健全残疾人的法律救助机制,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建立以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的司法救助,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残联的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解决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凡涉及到残疾人的诉求案件,各法律援助机构应优先受理,优质服务。对重大、典型侵害残疾合法权益案件加大查处力度。
4、贯彻落实《安徽省信访事件》,建立健全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继续完善残疾人的信访接待和处置制度,针对残疾人反映的突出问题,各相关部门应配合做好信访预测和矛盾的排查工作,及时调查处理,畅通信访渠道,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
5、依法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对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
㈧残疾人组织建设
1、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乡镇按照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意见》的要求,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充实力量,提高效能。逐步建立健全社区、村(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的残疾人组织,形成完整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
2、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贯彻《全国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制定和实施本县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造就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3、加强残疾人协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发挥其“代表、服务、维权”的作用,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活跃基层残疾人生活。
4、加强残疾人证的核发和管理。《残疾人证》是残疾人的身份证明,办理残疾人证,必须严格按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各类残疾人的标准办理。县残联负责残疾证的办理和管理。到“十一五”末全县残疾人领证率达到70%左右。
四、督查落实
为保证《纲要》的实施,有关部门要将《纲要》确定的任务纳入自身工作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抓好落实。各地要依据《纲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当地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实施方案,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予以推进。
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发展残疾人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努力完成《纲要》规定的任务。
第四篇: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xx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目前,馆舍面积已达2.5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428万册,其中古籍45万册、中外文书刊 万册、缩微品 万件、视听资料万余件、电子出版物 余件,是xxxx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xxxx图书馆作为全省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与服务中心和重要
枢纽,在服务经济建设、普及文化知识、传播科学信息、推动终身学习等诸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图书馆。
为充分发挥xxxx图书馆在全省图书馆事业中的中心作用,促进全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xxxx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的精神,结合现阶段xxxx图书馆馆情和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现制定本纲要。
一、“十五”期间xxxx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xxxx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通过了文化部组织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xxxx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截止2005年底,全馆设“十五部三室”,有事业编制职工180人,其中副研究馆员及以上职称43人,中级职称8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双学位学历2人,本科学历68人,占在职员工的 %。2005事业经费万元,其中书刊购置经费万元。“十五”期间,共办理借书证6.5万余张,举办大型读者活动 次,参与活动人次达 万,完成各类检索课题项,解答各类咨询万条;总流通人次万,其中,书刊外借人次万,外借册次 万;开架书刊万册;入藏中文书 万种、万册,外文书种、万册,中文报刊5000种,外文报刊种、电子出版物 种。现有各类计算机300余台,服务器10台,开通了独享20M的宽带网,建有TRS全文检索系统,初步形成了包括29个文摘、全文和多媒体的楚文化和湖北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群;引进了10多万种电子图书、8000多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多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10余万篇学位论文。建立了xxxx图书馆和湖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两个网站,平均每天的点击率超过1200人次,年点击率达40万人次以上。开通了公共查询系统、数据库检索系统、读者导读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建立了“共享工程”省分中心和90多家市、县分中心、基层中心,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五年来,员工共发表论文余篇,出版学术著述 部。科技拥军、书刊巡展、文化下乡、盲文图书馆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我馆先后派员出席第68届、第69届、第71届国际图联大会,馆领导先后出访西欧、美国和港澳地区。在业务辅导、培训教育和计算机技术方面,为全省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十五”期间,经过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省图书馆在管理体制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实施了全员聘用制和岗位工资制;在专业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结构日趋合理,人员素质有较大提高,领导班子的年轻化专业化已基本实现;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经费紧缺的局面已开始缓和,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的年购进量明显回升;在读者服务方面,扭转了下滑趋势,开馆时间、开架率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建立了高质量的网络及硬件平台,数字资源总量已达104GB。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未来,xxxx图书馆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离实现全省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离国内先进图书馆,离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这一根本目标都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馆舍狭小,设施陈旧,严重制约图书馆功能的全面发挥;经费严重不足,文献保障率过低,阻滞了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人员配备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较弱,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信息增值服务能力较弱;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先进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网络的主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学术研究未成系列、比较分散,缺少图书馆界知名的专业人才。这一切都与湖北文化大省、与百年老馆的社会历史地位和新时代要求是不相符的。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省文化厅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建设湖北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以事业发展为主题、新馆建设为主线、以读者服务工作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开发文献信息
资源,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增强图书馆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进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为实现中西部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目标而奋斗。
三、主要奋斗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建一流馆舍、整合一流资源、培养一流队伍、实施一流管理、争创一流服务为重点,把xxxx图
书馆建设成为一流的综合性文献收藏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书目数据中心、检索咨询中心、协作协调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为湖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构建和谐湖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
四、“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
1.“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建设5.5万平方米新馆的任务,使馆舍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力争新馆落成开放,使之成为xx文化大省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文化景观。同时,在这五年内,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总结经验,为新馆的开馆做好思想上、组织上、人员上、管理上等各方面的必要准备。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重视,不断加大经费的投入,力争实现2010年、专项购书费比2005年翻一番(即事业经费达到2000万以上,专项购书费达到800万),以满足作为文献保障中心所必需投入的经费递增,并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正常财政预算。
3.强化文献资源建设,2010年馆藏文献资源达到500余万册(件),初步建成8-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数据库,数字资源总量达到40T。
4.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办理借书证8万余张,举办大型读者活动 次,参与活动人次达 万,完成各类检索课题项,解答各类咨询万条;总流通人次万,其中,书刊外借人次万,外借册次 万;开架书刊万册;
5.大力加强学术研究,在全馆形成严谨的学术氛围,每年争取出版1-2部论著、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篇,在“十一五”期末出一批人才,出一批成果。
6.争取成为国际图联机构会员馆,努力实现与国外一些图书馆定期交流的目标,充分发挥省学会秘书处的职能和作用,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各项活动,巩固和扩大同国内外同行的业务交往与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层次和社会知名度。
7.继续抓好基础业务建设,结合时代特点的要求,实现文献资源集中采编与标准化加工、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加强业务分析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实现图书馆业务各环节的全面自动化升级与管理,完成古籍数目的数字化。
8.根据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的定位与布局特点,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业务重组、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符合省图书馆馆情的具有特色的科学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9.不断探索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新途径,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全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鼓励服务创新,加大为“知识工程”服务、为社会进步与终身教育服务的力度,提高办馆综合效益。
10.“十一五”期间,积极组织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在全面提高馆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基础上,力争使事业编制职工达到300人。重点加强对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适度引进,完善岗位培训制度,突出继续教育的长期性、针对性。到2010年,使我馆大学本科学历人员达到在职人数的85%,培养出1-3名在全省图书馆界知名的专业人才。
五、主要措施和政策保障
1、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可靠保证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尤其关心xxxx图书馆新馆的建设。2004年1月,xxx委员、xxxx亲临图书馆视察,并作出了“要重点建设图书馆,要建一个新馆,成为中西部第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的指示;2004年第37次省长办公会议作出决定,将省图书馆新馆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力争五年完成;2004年月xxxx文化厅成立了以xxx为组长的新馆建设领导小组,直接领导新馆的建设。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和保证,也是使省图书馆多年来建新馆的迫切愿望成为现实的基础和保障。
2、加强执法力度,落实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十一五”期间,积极配合省人大法制办、省文化厅加强执行和落实《xxxx公共图书馆条例》的力度,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监督。同时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赞助。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和信息整理加工优势,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对各类文献(包括电子文献)呈缴本制度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深化服务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而确保图书馆事业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3、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既有竞争又有责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制度,全面督促实施进一步完善馆长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员聘任制,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源优势、增强自身活力。强化省图书馆的文化辐射功能和服务功能,通过深化改革,以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努力形成既有竞争又有责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力争实现经费、设施、人员利用的最佳效能。
4、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以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按步骤、成规模地培养一批能胜任现代化图书馆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所需的学术研究队伍;同时,鼓励员工将个人理想与图书馆所追求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起来,敢于创新,敢于挑重担。积极引导和扶持他们参与管理,努力培养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爱岗敬业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和文化产业经营队伍。
第五篇: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文章标题: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xx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目前,馆舍面积已达2.5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428万册,其中古籍45万册、中外文书刊万册、缩微品万件、视听资料万余件、电子出版物余件,是xxxx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xxxx图书馆作
为全省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与服务中心和重要枢纽,在服务经济建设、普及文化知识、传播科学信息、推动终身学习等诸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图书馆。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为充分发挥xxxx图书馆在全省图书馆事业中的中心作用,促进全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xxxx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的精神,结合现阶段xxxx图书馆馆情和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现制定本纲要。
一、“十五”期间xxxx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xxxx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通过了文化部组织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xxxx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截止2005年底,全馆设“十五部三室”,有事业编制职工180人,其中副研究馆员及以上职称43人,中级职称8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双学位学历2人,本科学历68人,占在职员工的。2005事业经费万元,其中书刊购置经费万元。“十五”期间,共办理借书证6.5万余张,举办大型读者活动次,参与活动人次达万,完成各类检索课题项,解答各类咨询万条;总流通人次万,其中,书刊外借人次万,外借册次万;开架书刊万册;入藏中文书万种、万册,外文书种、万册,中文报刊5000种,外文报刊种、电子出版物种。现有各类计算机300余台,服务器10台,开通了独享20M的宽带网,建有TRS全文检索系统,初步形成了包括29个文摘、全文和多媒体的楚文化和湖北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群;引进了10多万种电子图书、8000多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多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10余万篇学位论文。建立了xxxx图书馆和湖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两个网站,平均每天的点击率超过1200人次,年点击率达40万人次以上。开通了公共查询系统、数据库检索系统、读者导读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建立了“共享工程”省分中心和90多家市、县分中心、基层中心,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五年来,员工共发表论文余篇,出版学术著述部。科技拥军、书刊巡展、文化下乡、盲文图书馆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我馆先后派员出席第68届、第69届、第71届国际图联大会,馆领导先后出访西欧、美国和港澳地区。在业务辅导、培训教育和计算机技术方面,为全省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十五”期间,经过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省图书馆在管理体制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实施了全员聘用制和岗位工资制;在专业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结构日趋合理,人员素质有较大提高,领导班子的年轻化专业化已基本实现;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经费紧缺的局面已开始缓和,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的年购进量明显回升;在读者服务方面,扭转了下滑趋势,开馆时间、开架率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建立了高质量的网络及硬件平台,数字资源总量已达104GB。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未来,xxxx图书馆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离实现全省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离国内先进图书馆,离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这一根本目标都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馆舍狭小,设施陈旧,严重制约图书馆功能的全面发挥;经费严重不足,文献保障率过低,阻滞了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人员配备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较弱,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信息增值服务能力较弱;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先进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网络的主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学术研究未成系列、比较分散,缺少图书馆界知名的专业人才。这一切都与湖北文化大省、与百年老馆的社会历史地位和新时代要求是不相符的。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省文化厅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建设湖北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以事业发展为主题、新馆建设为主线、以读者服务工作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
读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增强图书馆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进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为实现中西部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目标而奋斗。
三、主要奋斗目标
全
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建一流馆舍、整合一流资源、培养一流队伍、实施一流管理、争创一流服务为重点,把xxxx图书馆建设成为一流的综合性文献收藏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书目数据中心、检索咨询中心、协作协调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为湖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构建和谐湖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
四、“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
1.“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建设5.5万平方米新馆的任务,使馆舍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力争新馆落成开放,使之成为xx文化大省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文化景观。同时,在这五年内,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总结经验,为新馆的开馆做好思想上、组织上、人员上、管理上等各方面的必要准备。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重视,不断加大经费的投入,力争实现2010年、专项购书费比2005年翻一番(即事业经费达到2000万以上,专项购书费达到800万),以满足作为文献保障中心所必需投入的经费递增,并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正常财政预算。
3.强化文献资源建设,2010年馆藏文献资源达到500余万册(件),初步建成8-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数据库,数字资源总量达到40T。
4.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办理借书证8万余张,举办大型读者活动次,参与活动人次达万,完成各类检索课题项,解答各类咨询万条;总流通人次万,其中,书刊外借人次万,外借册次万;开架书刊万册;
5.大力加强学术研究,在全馆形成严谨的学术氛围,每年争取出版1-2部论著、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篇,在“十一五”期末出一批人才,出一批成果。
6.争取成为国际图联机构会员馆,努力实现与国外一些图书馆定期交流的目标,充分发挥省学会秘书处的职能和作用,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各项活动,巩固和扩大同国内外同行的业务交往与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层次和社会知名度。
7.继续抓好基础业务建设,结合时代特点的要求,实现文献资源集中采编与标准化加工、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加强业务分析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实现图书馆业务各环节的全面自动化升级与管理,完成古籍数目的数字化。
8.根据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的定位与布局特点,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业务重组、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符合省图书馆馆情的具有特色的科学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9.不断探索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新途径,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全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鼓励服务创新,加大为“知识工程”服务、为社会进步与终身教育服务的力度,提高办馆综合效益。
10.“十一五”期间,积极组织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在全面提高馆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基础上,力争使事业编制职工达到300人。重点加强对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适度引进,完善岗位培训制度,突出继续教育的长期性、针对性。到2010年,使我馆大学本科学历人员达到在职人数的85,培养出1-3名在全省图书馆界知名的专业人才。
五、主要措施和政策保障
1、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可靠保证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尤其关心xxxx图书馆新馆的建设。2004年1月,xxx委员、xxxx亲临图书馆视察,并作出了“要重点建设图书馆,要建一个新馆,成为中西部第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的指示;2004年第37次省长办公会议作出决定,将省图书馆新馆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力争五年完成;2004年月xxxx文化厅成立了以xxx为组长的新馆建设领导小组,直接领导新馆的建设。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和保证,也是使省图书馆多年来建新馆的迫切愿望成为现实的基础和保障。
2、加强执法力度,落实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十一五”期间,积极配合省人大法制办、省文化厅加强执行和落实《xxxx公共图书馆条例》的力度,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监督。同时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赞助。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和信息整理加工优势,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对各类文献(包括电子文献)呈缴本制度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深化服务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而确保图书馆事业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3、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既有竞争又有责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制度,全面督促实施进一步完善馆长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员聘任制,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源优势、增强自身活力。强化省图书馆的文化辐射功能和服务功能,通过深化改革,以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努力形成既有竞争又有责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力争实现经费、设施、人员利用的最佳效能。
4、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以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按步骤、成规模地培养一批能胜任现代化图书馆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所需的学术研究队伍;同时,鼓励员工将个人理想与图书馆所追求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起来,敢于创新,敢于挑重担。积极引导和扶持他们参与管理,努力培养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爱岗敬业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和文化产业经营队伍。
《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