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意的计算》读书报告
《同意的计算》是一本原创性的纯理论著作,每次读之前,都必须排除杂念,寻一处氛围静谧的地方沉下心来。但是但是由于专业知识所学不够,社会阅历人生感悟实践经验也不足,理论理解和学术知识的探究能力尚且不够层次,所以每次阅读的时候,非常吃力,感觉难度特别的大。但是每次阅读过后又仿佛学到了些什么,眼前和脑海皆有思绪在晃荡,因此也引发了对某些问题探究的兴趣。所以总的来说,很有学习的必要。本文也将针对自己的所学所感谈谈公共选择理论在立宪民主中的应用,由于才疏学浅,所述所言皆为个人观点不具有权威性,还望老师和各位同学多多包涵,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帮助我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寻思和探究,万分感谢!
本书的作者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 Jr.)是公共选择理论、立宪经济学和原则政治学最著名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也是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布坎南一直对政府充满着不信任,对政府的危险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独到的预防对策。虽然布坎南的国家观比较散乱,甚至会前后不一致,但是它们总体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理论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含义及其基本假设。所谓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经济人的假定为分析武器,探讨在政治领域中经济人行为是怎样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特别是对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所起到的制约作用。所谓经济人假定,即是指:作为一个人,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的满足程度最大化为最基本动机,亦即假定人都具有经济人特点。基于这一假定,布坎南认为,通过类似的行为假设,我们也能够对集体选择的结构特征进行一些基本预测。他指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误的天赋,因为政府仍是一种人类组织,在这里做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这些人一样会犯错误。因此,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上的国家政治理论一遇上“经济人”这一现实问题便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为此,我们必须从一方面是利己主义和狭隘个人利益所驱使的经济人,另一方面是超凡入圣的国家这一逻辑虚构中摆脱出来,将调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过失的方法应用于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这样便使所有分析有了一个共同出发点:经济人---当人们必须在若干取舍面前进行选择时,他们将更愿意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好处的方法。
布坎南式的“民主”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个人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布坎南认为“对于任何一种真正的民主理论来说,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把价值源泉完全归结为个人”;
二、政治平等是民主的运转原则。没有这些条件,“民主”或“民主程序”就会失去规范基础,也不具有可评估的意义
布坎南指出,民主是有限度的,必须受到立宪约束。“民主”,如果被定义为是允许独立的个人价值在选择过程中共同平等地得以表达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必定是相互排斥的,并且必定会对政治中的所有成员产生共同面临的结果,而这种民主的范围将是非常有限的。这种限制正是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中所出现的政治“成功”的一个标志,而不是政治失败的一个标志。确实,大量关于民主的现代讨论都宣称,如果把“民主”推广到以前属于“非政治化”的人类相互作用的领域是多么的值得赞美,但是,这不过是一直堕落的胡说。其实,当民主在被这样进行推广时,它成了一个标志,标志着潜在的个人之间与集体之间的冲突不是减少而是加强了。对以下两种情况进行比较性的评估,一种是在文
字意义上是无限制的民主过程,另一种情况是明确地对政治的范围加以限制的统治形式,甚至在这种政治统治形式中进行选择是没有民主的,但是,我们还是会偏好于第二种场合。“立宪”这个词作为“民主”的一个前置词是有其含义的,它表示如果立宪被适当地加以说明与理解的话,那就会大大加强规范的作用,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即使我们愿意作某种假设,假定真正的无限制的政治确实能在程序上保存民主,而不是在民主的漂亮词句下无情地转向独裁极权主义的现实,我们仍然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布坎南认为,“政治应该受到立宪规则的限制这一条普遍原则也许易为人民接受”。要求对政治权威的活动范围实施制约,这种立场并不存在固有或内在的矛盾之处。如果不存在制约,则像一种多数人联盟那样的政治集团就会取消原来保证官位交替的选举制度的反馈,于是,一个有效运转的政治联盟就会企图扩展自己的权力,使之超越被公众的观念所描述的任何似乎有理的可接受的边界。极少有人一方面声称信奉民主的价值观,不管这种价值观是如何描述的,另一方面与此同时却有不是这种或那种立宪主义者。然而,要把立宪原则转化为政治实践,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在那些包含公共物品的活动与那些在适当的体制可留给非政治的相互作用过程如市场去从事的活动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技术上明显的分界线。
布坎南进一步指出,“民主”从其规范的意义上说只是意味着一种立宪观点。当人们有限制地把民主这个术语运用于政治统治体制时,实际上包含了实行这样的选举过程。这些有限制的地使用民主这个术语的人即使不是明确地,也必定是隐秘地采取这种观点。因此。如果一个人对集体行动中的个人的权力确实给予肯定评价时,而与此同时他又不主张对政治行为的范围不实施某种限制,这是难以做到的。换言之,一个人难以处于一种“非立宪的民主”立场之上。他难以在肯定集体行动中的个人权力的同时,不寻求一种为了保证个人参与公共选择过程而必须对政治行为的范围进行限制的方式。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学理论是把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政治领域而形成的,是把人们在市场交换中获得经济利益的概念,扩大到政府决策领域,并为政府各机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解释。因而,公共选择理论被认为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理论,又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学理论。同样,布坎南的理论也并不限于以经济学方法分析政府行为,而是延伸到更广泛的宪政领域,关注自由、民主、人权等问题,所以,也可以说布坎南是一位哲学家和法学家。总之,布坎南独特的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正在迈向民主与法治的中国不无借鉴意义和教益。
第二篇:制造同意读书报告
如何解读工人阶级的主体性?
——读《制造同意》有感
作为一名“叛逆的马克思主义者”,Burawoy在《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一书中延续了与美国主流社会学观点离经叛道的立场,但仍坚持的是他擅长的质性研究方法(他自称是一名“生产中关系”的民族志研究者)。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Burawoy在本书中同样强调工作现场(workplace)和劳动过程在塑造工人斗争方面的中心地位,但是他指出,要重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过程理论”,那就必须考察劳动生产过程怎样不仅在客观上,而且在主观上塑造了工人阶级。也就是说,必须同时考察生产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任何工作现场都表现为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三个维度的统一(Burawoy,1985)。
在《制造同意》这本书中,Burawoy首先论述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理论发展的过程(第一,二章),接着他详细描述了芝加哥联合公司的田野工作经验(历时14个月):“赶工游戏”(the game of making-out)(第四章),通过观察这种作为游戏的劳动过程(第五章),作者发现正是因为内部劳动力市场(internal labor market)和内部国家(internal state)等制度的建立(第六,七章)使得工人能够主动而非被动,积极而非消极地接纳资本主义的生产秩序,并由此回答了林德夫妇(the Lynds)在1929年提出的“为什么工人这么努力地工作?”这一问题。在本篇读书报告中,我将结合Burawoy对“劳动过程理论”的修正成果,对“赶工游戏”中工人主观意识进行文本话语分析,获得“同意”生成的解释路径:即员工的志愿性服从如何在超额游戏中生成并受到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国家的双重制约?除此之外,是否存在其他的制约因素? 一. Burawoy对“劳动过程理论”的修正
在社会学中,专门研究工人的劳动生产过程的理论通常被称为“劳动过程理论”1。这项理论所关心的核心议题是:在一个具体的工作情境下会形成怎样的控制和反抗?存在什么样的权力运作的机制和方法?形成这种权力关系的原因是什么?(闻翔,2007)该理论的源头来自于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资本 1 沈原,“关系霸权”:对建筑工劳动过程的一项研究 载于《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P194-270 主义的劳动过程”这一经典章节,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阐述了资本主义劳动生产过程的本质就是攫取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其特点是:(1)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3)劳动过程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写道:
根据小麦的味道,我们尝不出它是谁种的,同样,根据劳动过程,我们看不出它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奴隶监工残酷的皮鞭下,还是在资本家严酷的目光下;是在辛辛纳图斯耕种自己的几亩土地的情况下,还是在野蛮人用石头击杀野兽的情况下2。
上述话语可以看出劳动生产过程对资本家提出的难题:一方面,劳动力的适应性和潜力为资本家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不确定性又给资本家愿望的实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3。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工人同生产过程的分离使其更加失去自主性。首先是工人的客体化,“资本家把劳动本身当作活的酵母”4;其次是工人的去技能化(deskilling),“机器不是使工人摆脱劳动,而是使工人的劳动毫无内容”5。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一个残酷压榨工人的过程,这种压榨会促使工人联合成巴黎公社那样的“生产者的自治政府”来加以反抗。
这种理论为后人诟病的一点在于马克思过于狭隘地看待技术的外部性以及片面夸大了“去技能化”的趋势。因此,他的后继者Braverman在细化马克思理论的努力中,提出“概念”(conception)和“执行”(execution)的分离导致了工人劳动能力的不断“退化”(degradation),并认为如Friedman《工业与劳动》中指出的泰勒制管理与责任自治管理策略,表面上看是对工人表示了一定的尊重,但实际上是通过分而化之弱化工人的群体抗争。在Braverman看来,战后劳资关系的不断发展恰恰是资本家对于工人控制不断增强的过程。
马克思和Braverman的观点都是从客观组织层面来解析劳动过程,作为一名“叛逆的马克思主义者”,Burawoy的批判最为尖锐,其观点集中于批评前者的观点限于客观而忽略了劳动的主观因素,“为什么工人这么努力地工作”?工人 23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P208 沈原,“关系霸权”:对建筑工劳动过程的一项研究 载于《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P194-270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P216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P487 在工作现场形成的“同意”产生了生产中的“政治关系”(Burawoy强调这区别于Braverman的“经济关系”)。在第二章中Burawoy这样写道:
劳动过程有两个分析上有别但具体上不可分的方面——一个是关系方面,一个是实践方面。我将劳动过程的关系方面称为生产中的关系(relations in production)或生产关系(production relations)。举例来说,他们是车间里工人彼此之间的关系或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这些机制是政治结构。事物的生产不仅是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同时也是这些关系的经验的生产。6
正是通过对这种“经验”的考察,Burawoy试图阐明这样的一种机制:即在车间内组织同意,使工人成为个体而非阶级成员,调整劳动和资本之间以及工人和经理之间的利益,并且重新分散冲突和竞争,同时掩饰和赢得剩余价值的机制。二. “赶工游戏”中工人主观意识的话语分析
“赶工游戏”是Burawoy在书中提到的“制造同意”的关键机制,体现了计件工资体系下增加收入的不同策略。
我们可以把超额看作是由操作工与调节工作条件的各种社会或非社会对象之间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所组成。游戏的规则被体验为一套外部强加的关系。超额的艺术在于巧妙地处理这些关系,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由一个阶段进展到下一个阶段7。
“超额”是需要工人们合作完成的,操作工,设定工,检验员及工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某位设定工告诉Burawoy:“在过去的日子里,大家彼此认识。这是一个大家庭,所以叉车司机们总是试着帮助别人„„现在每个人从一个工作到另一个工作调来调去,大家彼此都不怎么认识,合作也少了。”8如果一名设定工缺乏合作精神,则会被操作工认为是无用的(“他几年前就死了”9)。
如果操作工干出废品的话,检验员也要为此负部分责任。操作工和检验员可以相互牵制。当检验员要拦阻正在做一项重要工作但未能达到设计规格的操作工时,工头会介入进来,并劝说检验员放过这批零件。工人们在这场游戏中关心如何通过“使诈”来获得“小金库”,并呼吁同事和管理层的协助和默许。
“那关他屁事,他不应该去告发白班搭档。”白班搭档因提前完成一个计件 67 书P37-38 书P67 8 书P69 9 书P70 工作时故意不去打卡而被告发挨骂,他的同事这样为他鸣不平。
机床,刀具等生产工具的改进使生产更少受制于任意的停顿,但工资率也可能更加严格了。车间流行将工作分为“有油水”和“脏活”两种类型,前者有着格外宽松的工资率而后者则有格外严格的工资率。
工头在这场游戏中扮演着促进者和仲裁者的角色,“你关照我,我也会关照你”,操作工会同意与他们的工头合作,不过作为回报他们会期望他给与照顾。当工资率很严格而且没法超额时,车间的管理层在操作工与方法部门的对抗中经常是站在操作工这边的,联合公司的操作工看起来对于车间主管的敌意和怀疑更少,在权威的工头面前也显得更加独立。
当超额已经成为一种“乐子”的时候,Burawoy发现了计件工资制在经济之外的价值:“超额游戏”可以“使工人不至于无聊”。在业已形成的“超额”文化中,个体是依据超额文化来彼此评价并评价他们自己的。这种文化也形塑了车间冲突的独特模式。一方面,一旦工人被锁定在一个固定的职位时,他们就容易为了求取跟好的报酬比率而与底层管理者、时效调查员、辅助员工之间产生冲突。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这种流通,在减轻了阶层之间的纵向冲突时,往往却制造出跟多的横向的冲突。例如,操作员彼此之间,以及操作员与辅助员工之间的冲突同时都可能增加。
“为什么我要忙的屁滚尿流的?汤姆可以歇三天,公司还觉得他们是在惩罚他,但却是我在这里累断腰。”在这个例子里,汤姆与公司之间的冲突被转化为汤姆和拉里之间的怨恨。总之,计件工资制之于工人,利益十分明确,而正是这种利益,将工人吸纳入一个超额文化系统,并产生一种对技术空洞化的劳动过程的志愿性服从。
威廉.巴尔达穆斯在《效率与努力》一书中指出,工作现实(物质条件,重复和惯例)引起了剥夺(损害,烦闷和疲倦),而剥夺造成了相对满意(习惯,吸引或驯良,以及满足)。“超额游戏”正式因为满足了工人们的“相对需求”,因而再生产了“自发的奴役”(同意),也再生产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加入一个包含了其他生产者(工人,工头等)的游戏中,会在铭刻于劳动过程中的社会控制关系形成默许。至此,“超额游戏”再不能简单地按照表面上达到更多收入这样的目标来理解。超额的报酬是按照直接与劳动过程相关的因素——减少劳累,消磨时间,减轻厌倦等等——以及从劳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因素——在艰苦的工作中超额的社会的和心理上的报偿感,以及搞砸一份有油水的工作而带来的社会耻辱和心理挫败——而界定的10。
正如我们参加考试或竞赛只会抱怨评委不公正或者竞争对手作弊,而很少会质疑规则本身一样,超额文化正是通过掩盖资本主义真实意义的生产关系,并再生产出对这种生产关系的认同。工人阶级在掩饰并帮助资本家赢得剩余价值,在这种层面上来说,其发展既不是渐进,也不是毁灭,而是内卷(involutionary)。三. 讨论:是否存在其他的解释元素?
如Burawoy所言,参与观察所描述的“赶工游戏”无法作为修正马克思与Braverman“劳动过程理论”的强有力的工具,其是批判工具,而非解释工具。作者运用了“内部劳动市场”和“内部国家”来弥补这一缺失。
有别于传统经济理论的外部劳动市场,内部劳动市场受管理规则所支配:一方面,它内化了外部劳动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即“自由与平等”的劳动者竞争的个体主义;另一方面,其促进了企业范围内的流动性并降低了企业之间的流动性(联合企业职务晋升制度),这种岗位之间的流动具有减轻工人与基层管理人员——工头和产业工程师——之间的冲突的效果。
“内部国家”这个概念指的是一套在企业层面上,组织,改造或压制生产中的关系与生产关系所引起的斗争的制度11,它与内部劳动力市场起着相似的作用,即在相对自主的形式中,通过联合使用申诉机制和集体讨价还价,具体调整工会与资方的利益。
内部劳动市场和内部国家两大作用机制可以共同说明:正是工人自发的同意与资本主义微妙的强制二者的结合塑造了生产行为。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种工人存在自主性,并可以通过工会集体讨价还价的场面看似平等而稳健,实则存在巨大的危机:资本家默许“超额游戏”的存在是企图遮掩剩余价值,一旦“遮掩”与“赢得”不能两全,资本家会立刻变回原本的面目,无条件地剥削工人。因此,工人阶级的自主性受到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非像Burawoy所言,与外界环境毫无关系。
1011 书P92 书P112 纵观这本著作,Burawoy对于生产与政治之间紧密关系的发现是其重大的学术贡献。他定义了“生产中的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区别,指出要研究二者的互动才能最终获得对社会发展的正确理解与预测。
但是,Burawoy一直高举的“工人阶级主体性”的大旗在本书中却是一个颇为抽象的概念,事实上,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工人阶级的理性可以完全放在车间里,放在生产关系中考量吗?抛弃了性别,种族和公民权之类的范畴,“工人阶级”的定义是否过于片面了?割裂了时代变迁,空间眺望的工人阶级是不是反而被剥夺与碎片化了呢?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或电影人(不知可否统称为社会观察家)表达了他们在大时代背景下对于工人阶级的关注。如潘毅,沈原等人对于建筑工地农民工的研究从户籍制度入手,以公民权的角度解读了建筑工地上的“关系霸权”,道出了农民工的“二等公民”的身份。
一些影视作品也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在陈果的《榴莲飘飘》中,秦海璐扮演的妓女从黑龙江来到香港,挣了钱再回到东北,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生于辽宁鞍山的许鞍华,更是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塑造了来自东北小城的姨妈,在大城市上海遭遇的种种幻灭,最终不得不回到自己“破败”的故乡。为小人物著书立传的经验告诉我们,并非参与了“超额游戏”就可以说明工人阶级的自主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选择,命运的变迁,对于工人阶级“可能性”的深思熟虑也许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工人群体:生产不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工人了解自己的生产工具、了解劳动过程、了解自己的产品,从共同的劳动中获得尊严。
参考文献:
【美】迈克尔.布若威
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沈原,“关系霸权”:对建筑工劳动过程的一项研究 载于《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P194-270
第三篇:计算科学导论读书报告
计算科学导论读写报告
一、引言:时间过的真快,眨眼之间我们已经过完了一学期的大学生活。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对计算科学完全不认识,也不知道如何开始自己的学习,但经过半年时间对计算科学的学习,我受益匪浅。老师循循善诱,让我渐渐的明白了该如何学习计算科学以及计算科学的意义是什么,对今后的发展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步认识
计算机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达到了现在的水平。1946年由冯诺依曼发明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的产生明确了计算机的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并使用二进制运算代替了原来十进制运算,对今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随后又经历了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1951—1959)、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1959—1963)、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1964—1975)、第四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式微处理器1975—至今)的四次改革,使得计算机走进寻常人家,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的应用相当广泛,下到深海之下的蛟龙号,上到天穹之上的墨子号,无论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导弹,核弹:还是走进千家万户的微型计算机,手机······计算机已经无孔不入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的必需品。所以计算机在未来的应用是无法估量的,而我国在计算机的发展上落后了一段时间,我国的计算机人才依然短缺,与美国等超级大国在计算机上的差距依然较大,所以在以后的时间里面,我国的计算机发展依然是受到国家重视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不小的机遇。
那么,我国的计算机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据我看来,应该有一下所说的素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我们也要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还有,它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它教会我们怎样才是一个科学的思维过程,面对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有一套怎样的科学细想方法:一个科学的认识,一套科学的方法,一个科学的程序。看问题要从本质出发,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这样给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这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明显区别。
三、进一步的思考(1)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开设的任何学科都有其滞后性,在我们掌握了一门新技术同时会有更新的技术产生。而我们这一专业更为严重,更为突出,也许在校期间学习的东西在毕业后已经不适合用啦。正如我们现在学习的程序语言,也许在走出校门后又会出现新的语言。所以说,我们要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更需要创新,提高自学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为我们这一学科本来就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一门学科,更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2)面对我们这一专业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既要对我们这一专业有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又要脚踏实地的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多读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书籍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更应学习好数学和英语两大基础学科,使自己能灵活驾驭专业知识,从而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我们计算机专业现在只学习了伪代码,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科学引论,下学期还要学c语言,概率论等,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至少还要掌握汇编语言、计算方法、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信息检索与利用、JAVA语言、多媒体技术、分布式与并行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图形学、面向对象技术、模糊逻辑与运用、嵌入式系统、数据挖掘、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设计与分析、通讯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新技术专题等。我们的学习任重而道远。
在学习方面,英语是必须学好的一门学科,大部分语言都是由英语编译的,还有许多重要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对英语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英语。其次就是数学,记得程序设计老师说的,算法是程序的灵魂。而算法对数学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在计算机科学上深入发展。接下来就是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了。这些虽然以前从没有接触过,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以后学习起来即使会有一些困难也会努力克服。总而言之,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同时还要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4)、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大学期间的实验课程对以后我们的工作有很有利的作用。我们有时候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规划,以获取最大效益为目标。我们要在将来的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逐步上层次的问题,最优规划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应该是较好的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建立正确的思想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除此之外,实验课程能使我们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正确的设计实验,完成基本操作。因此,我们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课程。
四、总结
计算机导论这门课程有以下特点:(1)、课程全面地阐述了计算学科中的科学问题,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 与组织、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信息管理、软件工程、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离散数学、社会职业问题等。并通过大量生动的 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计算学科中各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各 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科中具有共同的、本质 特征的内容。
(2)、其次,课程运用数学的公理化思想,将整个学科的脉络梳理得清 晰、透彻,构建了一个系统化、逻辑化的认知模型,将学科中一些看似 零乱、不相关的知识用一条线顺畅地串了起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 论课程系统全面地为我们介绍了计算科学知识领域划分的过程,涵盖的 问题,以及学科的本质。使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清晰、明确的方向和认 识,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感到困惑、茫然。
如今,我们经过数度寒窗,已经是一名入学不久的大学生了。大学是我们为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基础的地方,所以千万不要荒度这几年的时光。老师授给了我们渔的方法,给我们今后的学习有了明确的领导,我们也明确自己今后的方向。这本书也提供给了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的重要信息,学什么,怎样学,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五、参考文献
【1】 赵致琢,《计算科学导论(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5
第四篇:计算科学导论读书报告
计算科学导论读书报告刘青山
引言:刚入大学不长时间,我自己对专业的认识不足,不知道自己应该重点学什么,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甚至更不知道从何学起。但是,经过将近半年的时间对计算科学导论这一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导论老师教给了我们学什么,怎么学,这对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这一专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步认识
(1)对计算机发展的初步认识
计算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1946年由冯诺依曼发明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的产生明确了计算机的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并使用二进制运算代替了原来十进制运算,对今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随后又经历了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1951—1959)、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1959—1963)、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1964—1975)、第四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式微处理器1975—至今)的四次改革,使得计算机走进寻常人家,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2)主要课程
所谓的计算机技术包括文字处理,信息管理,多媒体,网络管理等在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而所谓的计算机科学,一般指的是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计算机内部实现机制。而我们这个专业的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而我校制定的我们这一专业的发展特色是软件开发。以下是我们的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数值分析、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路原理、计算机英语等。
(3)计算学科的发展主线
第一层面是计算科学应用层包括人工智能与应用与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移动计算,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等计算机应用的各个方向;第二层面是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层,它是为应用层提供技术和环境的一个层面,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程序设计科学,计算机体系结构,电子计算机系统基础;第三层面是计算科学的基础层,它包括计算的数学理论,高等逻辑等内容。这三个层面构成的计算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创造出了各种计算机系统,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我们应正确的认识到计算机的发展主线。
(4)计算机产业发展前景
计算机产业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在20世纪的出现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深刻影响并仍将继续影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环境格局,人类的生存前景和生活质量。而在我国主要是软件的发展,下面我们重点讨论软件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众所周知,软件的开发首先是一项高智力的活动,软件产业的发展既有生产成本低,产品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特点,也有产品寿命短,升级代换快,市场变化快,投资风险大的特点。总结过去我们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更好的发展软件产业是十分有益的。我们过去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按照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律行事,过多的依赖科研机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我们处于被动的这一现状,并开始着手改革。首先,在一些高校中对人才的培养加大了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力度,转变人才的培养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其次,产业投资主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家开始逐渐转到改善投资环境,扶持重点企业。这是正确的决策,相信随着国家软件政策的调整,随着对高校投入的增加,实验室的改善,随着重点企业软件自主研发与开发能力的增强,我国软件产业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二、学习规划
经过半年的导论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也认识到了提高专业技能的必要性。
(1)实现思维方式的数学化
在计算科学教育界,高等学校的教师们都普遍承认数学教育对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数学教育对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教学使我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二是使我们实现思维方式或思维过程的数学化。所谓的思维方式的数学化是指从普通人的思维方式转向数学家工作的思维方式。我们要实现思维方式数学化必须分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通过对空间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计算方法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以便于习惯于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系统对研究的数学对象进行严格的分析、计算、推演,为以后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初步实现思维方式的数学化,初步达到数学上的某种成熟性。第二阶段,数学学习转向以计算科学为背景的离散数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学习,特别是通过对数理逻辑的系统学习,以便于将思维方式逐步上升为系统的理性思维方式,进一步实现思维方式的数学化。因此,在此学习期间我们应该注意数学知识的学习,以便于专业的学习。
(2)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通过导论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从技术能力的角度分析,计算科学专业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阅读、理解科学技术文献上的新知识,特别是用数学形式表述的科学论文、技术报告的内容,较快的掌握新知识;二是计算机实际操作,工具的使用,以及软硬件试验应用操作的能力;三是硬件设计、数字逻辑系统设计及其实现、维修能力;四是软件设计、算法设计、程序设计、程序证明的能力;五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理论的证明能力。而我们每个人只要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好的掌握其中的一两方面就很好啦。而在我们学校的这一专业,以发展软件工程为我们专业的特色。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日积月累,朝着软件方面做准备,重点学习程序语言,同时注重学习方法,才能厚积薄发。
(3)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大学期间的实验课程对以后我们的工作有很有利的作用。我们有时候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规划,以获取最大效益为目标。我们要在将来的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逐步上层次的问题,最优规划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应该是较好的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建立正确的思想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除此之外,实验课程能使我们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正确的设计实验,完成基本操作。因此,我们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课程。
(4)学业规划
面临着当前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有着毕业就是失业的话题,我不禁陷入了是否要考研的纠结中。我有着要考研的打算但听说我们这一专业考研没多大用并且还
很难考,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又处于劣势地位。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无论考不考研,都要认真努力学习。
三、学习思考与感悟
(1)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开设的任何一学科都有其滞后性,在我们掌握了一门新技术同时会有更新的技术产生。而我们这一专业更为严重,更为突出,也许在校期间学习的东西在毕业后已经不适合用啦。正如我们现在学习的程序语言,也许在走出校门后又会出现新的语言。所以说,我们要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更需要创新,提高自学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为我们这一学科本来就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一门学科,更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2)面对我们这一专业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既要对我们这一专业有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又要脚踏实地的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多读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书籍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更应学习好数学和英语两大基础学科,使自己能灵活驾驭专业知识,从而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四、总结
如今,我们经过数度寒窗,已经是一名入学不久的大学生了。大学是我们为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基础的地方,千万不要荒度这几年的时光。老师授给了我们渔的方法,给我们今后的学习有了明确的领导,我们也明确自己今后的方向。这本书也提供给了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的重要信息,学什么,怎样学,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第五篇:信息与计算科学读书报告
信息与计算科学读书报告
从心底来说,这个专业不是我最理想的专业,我是一名外省考生,可能是因为地方保护的缘故,这个学校对我们那边要求比较严格,投档的分相比本地高很多,在填志愿前我参考了去年的录取情况,以为可以进入计算机专业,所以也就没多在意,本来信心满满的能进去自己理想中的天堂,结果不尽人意,我进入了这个对我来说有点陌生的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在高中时期,我个人很偏向于自动化和计算机,所以在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把前五个志愿都给了它们,而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被我放在第六志愿上,换句话说,也就是压轴的 也许是老天作怪吧,我偏偏就被这个专业录取了,霎时间一股想去复读的热流涌上心头…..在之后,我的人生前面就有了两条路,等待这我做出艰难选择,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含义吧,总是制造出一些路障和分岔让你犹豫徘徊,让你在光明之余有一段黑暗的迷失,在选择的日子里,也是我有生以来最艰难的日子,如何走,怎样才能走好,一直在心间困惑,在困难面前,可能闺蜜基友,父母亲人还会帮到你,帮你走出泥泞,可当在选择面前,帮助便黯然失色,可能就是一些肺腑的建议,而最后做出选择的一定是你自己,不同的路可能就是不同的人生,这种责任太大,太大…..有人说:“你不能选择生活给你的,但你能改变它”,也许这种问题是我们中的大多数都面临着的,抱怨总是无济于事,渴望别人的怜悯还如不去默默地接受,接下来,我问了很多人的意见,有已经步入大学的学长,有在社会上奋斗想书写神话的白领一族,还有自己在深圳打拼多年的父母,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这个专业,再后来通过一些了解和到校近2个月的学习对这个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门新兴理科专业,是以信息邻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计算与数据分析”为主要专业方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对算法进行优化与设计的能力,能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数据库技术,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掘,为管理决策提供分析数据。信息与计算科学,就其定位而言,是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远超出数学学科的范畴。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合理架构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通过信息论、科学计算、运筹学等方面的基础
知识教育和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实践课、专业实习各环节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与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胜任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共8门: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值分析、数据结构、信息论基础、操作系统、微分方程数值解、矩阵计算。专业限定选修课程:MATLAB与科学计算、数学建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学物理方法、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任意选修课: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运筹学基础、图论及其应用、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数学实验、现代密码学、编码理论、小波分析、数学物理方程、数理统计、近世代数、微机原理。旨在培养缜密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关于构造数学,该课题是现代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数学的讨论中,常把能具体地给出某一对象或者能给出某一对象的计算方法者称之为可构造的。类似地,把能证实“存在一个满足性质”的证明称为构造的是指能从这个证明中具体地给出满足性质的一个;或者能从此证明中,得到一个机械的方法,使其经有限步骤后,即能确定满足性质的这个来。反之,也常把数学中的纯存在性证明(见构造逻辑)称之为非构造的。非构造性的证明,是应用反证法来证明,即通过证明如果否定一命题则将导致矛盾,从而肯定原命题。这种通过矛盾进行证明是以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排中律为基础的。这种方法在近代数学中是常见的。人们把坚持主张:“要证明一个数学对象存在,必须指出这个对象是怎么构造出来的”这种数学研究称之为构造性数学。
关于怎样学好这门学科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交流会上,师姐指出练习很重要,直扣我的心扉,当你学完一个知识后,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题中,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同时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得到提升,即使下次在碰到类似的题,也知道如何解,如何答。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很重要,老师就是那么50分钟你可能就要花一天,堂上一分钟,堂下十年功也就是这个道理,图书馆是学习的好地方,多上图书馆看书学习对自己会有很大的提升,最后一点就是规划问题,这点个人认为最重要,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给自己一个计划,一个时间表,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分小分大,小规划可能就是一天的,大规划可能就是整个大学的,有了规划,才有实现它的动力,每完成一个小小的规划,带给你的都是无尽的喜悦,极大的鼓舞。
另外通过一些了解,该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
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最后,虽然说该专业为十大难就业专业之一,但我觉得只要你肯用功,根据自己的规划将它学好学精,前途依然是无限美好的,数学是一门万精油类学科,渗透的领域广泛,有高超数学头脑的人,无论在哪个行业,一定是顶尖的人才。让我们挥青春,洒热血!祝同学们好运,也祝我好运!
20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