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答案(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30道题,共30分)
1.D 7.C 13.D 19.B
2.B 8.C 14.A 20.D
3.D 9.A 15.D 21.B
4.B 10.D 16.C 22.A
5.A 11.B 17.D 23.D
6.B 12.C 18.A 24.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20道题,共40分)
31.ACDE 36.BDE 41.ACD 46.ABCDE
32.BCD 37.BE 42.BCD 47.ACD
33.CD 38.ACE 43.AC 48.ABDE
34.ABD 39.ACE 44.ABCDE 49.ABCD
35.CDE 40.ABC 45.ABCDE 50.ABDE
三、判断题(每题1分,14道题,共14分)
51.√53.× 55.√57.√ 59.×61.×63√
52.√54.× 56.√58.√ 60.√62.√64×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分,共16分)
65.D 69.A 73.A 77.ABCD
66.D 70.D 74.B 78.B
67.B 71.AD 75.D 79.C
68.BC 72.BC 76.ABD 80.D25.A 26.D 27.B 28.A 29.D 30.C
第二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11.一个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
A.二者是一致的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C.二者没有关系
D.调查单位大于报告单位
3.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再分组
D.平行分组
4.某村100户农民家庭人均月收入最高为430元,最低为270元,据此分为4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A.30
B.40
C.50
D.70
5.总量指标()。
A.能从无限总体中计算出来
B.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无关
C.与数学中的绝对数是一个概念
D.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
6.某厂甲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为3%,实际成本降低率为6%,则甲种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A.150%
B.96.9%
C.103%
D.200%
7.已知某公司2006年销售额为1999年的210%,则该公司1999-2006年期间销售额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A.B.C.D.8.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4%,职工工资水平提高了5%,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A.9%
B.9.2%
C.12%
D.20%
9.综合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数指数
10.将居民小区共4000户居民按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1个号码为3,则3、103、203……3903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种获取样本的方法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11.我国现行的周期性普查制度不包括()。
A.人口普查
B.农业普查
C.经济普查
D.基本单位普查
12.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的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个门类。
A.1
5B.16
C.20
D.2
213.我国的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
A.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B.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
C.主营单位和附营单位
D.法人单位和附属单位
14.增加值是所有()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
A.机构单位
B.法人单位
C.常住单位
D.经济活动单位
15.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是()。
A.谁购进谁统计、B.谁消费谁统计
C.谁销售谁统计
D.谁保管谁统计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资产的是()。
A.存货
B.产成品
C.折旧
D.实收资本
17.各单位在计算从业人员时应按照()的原则进行统计。
A.谁使用谁统计
B.谁管理谁统计
C.谁录用谁统计
D.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
18.按照工资总额构成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奖金统计的是()。
A.自然科学奖
B.劳动竞赛奖
C.国家星火奖
D.科技进步步奖
19.人口具有()两种属性。
A.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和地理属性
D.地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研究与实验发展(R&D)的是()。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实验发展
D.科技服务
答案
D 2.B 3.B 4.B 5.D 6.B 7.C 8.B 9.B 10.B 11.D 12.C 13.A 14.C 15.B 16.D 17.D 18.B 19.B 20.D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21.统计专业职务包括()。
A.总统计师 B.助理统计师 C.统计员 D.高级统计师
【答案】BCD
2.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有()
A 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B 统计机构一发履行职责原则
C 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D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E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答案】ABCDE
3.我国统计调查制度由()
A 国家统计调查制度 B 部门统计调查制度
C 抽样统计调查制度 D 定期报表统计 E 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答案】ABE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负有保密义务
A 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 B 属于私人的单项调查资料
C 属于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 D 属于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E属于社会团体的秘密
【答案】ABCD
5.在统计行政处罚过程中,罚款可以适用于()
A 企业事业组织 B 社会团体 C 个人 D个体工商户 E国家机关
【答案】ACD
6.统计执法检查()
A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 B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C具有严肃性、权威性 D可以由执法机关随时进行 E被检查对象可以拒绝
【答案】ABC
7.统计法的表现形式有()
A 统计法律 B 统计行政法规 C 地方性统计法规 D 统计行政规章
【答案】ABCD
8.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A 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B 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C 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D 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E 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答案】ABCDE
9.政府统计具有()
A决策 B 信息 C 咨询 D监督 E 认识
【答案】BCD
10.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统计法律,始见于()
A 夏朝 B 周朝 C 汉朝 D 宋朝
【答案】D
第三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要考过会计证,就要多练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挑选的统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希望能帮助到你。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全体学生 B.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答案】C
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
A.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B.该市所有拥有自行车的人
C.该市所有自行车 D.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答案】D
3.通过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答案】B
4.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5%,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66.97% B.105.03%
C.93.14% D.92.78%
【答案】C
5.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答案】C
6.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
A.人口出生率 B.产值利润率
C.恩格尔系数 D.工农业产值比 【答案】C
7.某市居民以同样多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某一种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A.17.6% B.85%
C.115% D.117.6%
【答案】D
8.时间数列的项数是9,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个。
A.8 B.9 C.10 D.7
【答案】A
9.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
【答案】A
10.由省及省以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和协调的统计调查方案是()
A.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B.部门统计表制度
C.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D.人口普查
【答案】C
1.统计学的基本涵义是()。
A.统计资料 B.统计数字
C.统计活动 D.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也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答案】D
2.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B.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
C.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D.每一个企业
【答案】B
3.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20个学生 B.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答案】C
4.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性别 B.年龄
C.职称 D.健康状况
【答案】B
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改变()。
A.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B.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
C.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D.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答案】A
6.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
A.男性职工人数 B.女性职工人数 C.下岗职工的性别 D.性别构成【答案】C
7.统计工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汇总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
答案】C
8.统计设计按工作阶段可分为()
A.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 B.全过程设计和单阶段设计
C.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 D.整体设计和单阶段设计
【答案】B
9.统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
A.统计调查 B.统计设计 C.统计整理 D.统计汇总
【答案】A
10.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A.统计报表和专业调查 B.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
C.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D.定期与不定期调查
【答案】C
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
A.填报单位 B.调查单位
C.调查对象 D.统计报表
【答案】A
2.在大型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大型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B.大型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
C.所有大型工业企业 D.每个大型工业企业
【答案】B
第四篇:统计实务
第一章 综述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规定的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指标、分类标准和调查方法,有组织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它的任务是取得原始资料,然后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加工,形成规范的统计数据。
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通过对统计资料和有关情况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从数量方面来说明社会现象的变化,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预测未来发展。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统计监督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状态。
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1统计表。2 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形式。4出版物形式。
统计的基本方法: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全面定期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等为补充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普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其主要用来收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的全面调查报表收集的信息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我国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三项:即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年份 ,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6年份实施 ,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0的年份实施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在我国,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方法多种多样,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双重抽样、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
其他非全面调查:1重点调查 2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主要适用于那些反映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的调查。重点调查的主要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典型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众多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系统地调查研究。典型调查的优点: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灵活机动、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典型调查的不足: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而且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可能会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倾向性,且典型调查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统计调查制度及其管理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国家统计调查的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较广,基本上包括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及其所属的单位。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调查的项目为本部门或本行业管辖的单位。根据本条的规定,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这类调查的范围,基本上为本地方管辖内的单位。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其中,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位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省级人民政府机构审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对未标明前款规定的标志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停止有关统计调查活动。
统计调查设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界定我国各级政府职能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的统计需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 2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 3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 4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 5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统计数据 6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 7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 8全面系统的金融统计数据 9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统计数据 10反映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统计数据。
企业统计需求:1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决策需要2 反映市场信息需求3 可持续发展信息需求
统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1统计设计要坚持以经济理论为指导2正确处理政府、部门、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3要坚持“有所不为,方可有为”的原则 4正确处理会计、统计核算指标的统一
统计标准化包括:制定标准、发布标准、实施标准与管理标准等环节或过程。
统计分类标准化具有以下作用:1 建立规范统计秩序,取得良好统计效益;2 为统计指标分组提供依据;3 为实现统计信息化提供保障;4 是统计数据可比性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
统计基本单位划分: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我国的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两种,一种叫法人单位,另一种叫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是指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单位:1 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 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 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一种隶属关系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 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2 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 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认定一个产业活动单位,能否掌握业务核算资料很重要,不能做到这一点,原则上不单独划分为产业活动单位。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提出并制定,经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的。它规定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编制规则,其目的是使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其本身没有任何含义。这项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在银行、税务、财政、公安、统计等部门已经应用。单位代码由全国组织机构
第五篇:统计基础知识
2861+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各章要求掌握内容
一、单选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统计法律规范,始见于(B)A.夏朝B.周朝C.汉朝D.宋朝
2.西宁市人民政府定制的《西宁市统计工作管理方法》属于(C)A.法律B.地方性法规C.政府规章D.行政法规
3.有权制定地方性统计法规的是(C)A.省级人民政府B.国务院各部门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D.地级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A.1983年12月8日B.1996年5月15日C.1987年1月19日D.1987年2月15日
6.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于(D)修正。A.1987年1月19日B.1996年5月15日C.1987年2月15日D.2005年12月16日
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律,是(C)。A.《中华民国统计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C.《户口普查法》D.《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
9.《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属于(B)A.统计法律B.统计行政法规C.法规性文件
D.统计基本法
12.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B)A.咨询、决策、监督B.信息、咨询、监督C.决策、指导、监督D.信息、决策、监督
13.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B),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A.准确性和独立性B.准确性和及时性C.准确性和统一性D.准确性和合法性
1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A)的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A.独立B.独立或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C.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D.半独立
15.在我国统计工作管理体制中,统计资料的管理实行(A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二、多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统计调查对象包括(ABCDE)。A.国家机关B.社会团体C.企业事业组织D.个体工商户E.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
2、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一法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ABCDE)A.虚报B.瞒报C.拒报D.伪造E.篡改
3、国家有计划加强信息处理、(B)(C)的现代化建设。A、金信工程 B、传输技术 C、数据库体系D、国家统计信息工程E、计算机技术
4、地方性统计法规不得与(A)(B)相抵触。A、统计法律B、统计行政法C、统计行政规章
D、部门规章 E、规范性文件
6、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有(A)(B)(C)(D)(E)。A、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B、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C、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D、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E、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
7、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主要表现为(A)(B)(D)(E)。A、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受法律保护 B、对非法定统计义务,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 C、企业的统计调查资料,受法律保护 D、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 E、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
8、下列各项正确的有(A)(C)(E)。A、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B、乡、镇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级政府的组成部门 C、部门统计机构是政府统计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D、国有在大中型企业统计机构是政府统计机构的一部份 E、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级政府的组成部门
9、政府统计具有(B)(C)(D)的功能。A、决策 B、信息 C、咨询D、监督
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
A统计月报B统计分析C统计报表D重点调查E综合分析正确答案:C D E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005年颁布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是统计行政规章。(√)
2、2004年9月5日公布施行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是经济普查方面的统计行政规章。(×)
3、国务院无权制定统计行政法规。(×)
6、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指统计数据要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客观实际情况,既不存在趋势性的技术差错,也不存在故意提供虚假数字的现象。(√)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四条的规定,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建立由政府综合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组成的集中统一的政府统计系统。(√)
8、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垂直领导型的统计管理体制。(×)
10、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其人员和编制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管理。(√)
修订后的《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对有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行为之一的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并可以对企业事业组织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体工商户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正确答案: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有若干组答案选项,每组有1个或1个以上正确答案)
某县县长张某自2002年以来,多次自行修改统计数据,并强迫统计人员按照他的意图报送统计资料,致使该县统计数据长期以来严重失实。该县统计局长李某低制张某上述行为,张某便利用职权将李某调到该县卫生局任主任科员。请回答:(1)县长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统计违法?A A.违法
B.不违法C不好说
(2)县长张某的行为若构成统计违法,属于哪一种?CD
A.虚报统计资料B.拒报统计资料C.篡改统计资料D.打击报复统计人员
(3)县长张某的行为若构成统计违法,依法可以对其如何处理或追究责任?ABD
A.行政处分通报批评C罚款D.若情节严重,可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