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和谐的毕业氛围,提升毕业班管理的文化品位(上交)
创设和谐的毕业氛围,提升毕业班管理的文化品位
——2004学年第2学期毕业班工作总结
六年级语文组组长 黄定富
毕业班管理是学校教学和德育工作中的重头戏,因为毕业班的绩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办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事关学校的荣誉和积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其说毕业班管理是一项工作,更不如说是一项工程——毕业班学生的塑造工程。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校本研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管理策略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立体型、全方位的打造工程。为了使这项工程能成为一项优质工程而不是一项豆腐渣工程,经得起日后的时光冲刷和风雨洗礼,从每个毕业生身上始终都能折射出温州市实验小学这块凝聚着各级领导关爱、全体实小人智慧和汗水的牌子的闪闪光芒,我们的管理也是立体型的,全方位的,有学校领导的指引和重视,有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的通力合作,有各任课老师的校本研讨和倾力传授,有值日老师的友情客串和鼓励,有全校师生的监督和督促,甚至还有上届毕业生和校外教育专家的传授机密和引领。
记得古人对音乐是这样理解的,雷为声之象,和为乐之情。乐以致和是儒家音乐思想的根本,所以有“和谐才有歌”这种说法。我们毕业班工作以“创设和谐的毕业氛围”为终极目标,一个学期的工作就像一首歌,“和谐”就是这首歌的主题。
一、序曲:未雨绸缪,提早召开毕业班学生大会和家长会,奠定工作的基调。
这届毕业班有三个班级在我们学校呆了三年,有两个班呆了两年,这两三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对以前特别是对上个学期的延续和提高。针对六年级学生比较散漫、浮躁的现状,上个学期临近结束,我们学校召开了毕业生大会,会上请上届毕业生黄超凡同学现身说法,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这帮小家伙介绍他以前学习和现在学习的情况,目的是想树立榜样,让学生找到追赶的目标,也想让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有所了解,及早定好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调子。会上我们还请两朝元老华老师作动员讲话,试图利用华老师一贯简练有力而且极具煽动性的说话风格为这些学生注入一针强心剂、兴奋剂。最后朱冬清老师和何桂琴老师分别就思想行为和学习方面作了要求和强调。这次大会开得非常及时,至少让这些孩子知道了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前有首届毕业班的榜样,后有那么多小弟弟小妹妹看着,在这个极具竞争力的时代,一要为自己的学校争光,二要为自己打拼,学习和精神上要做到双赢。毕业生大会以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毕业生的样子,那种氛围是我们一直想要的。
趁热打铁,这个学期初我们又召开了毕业生家长会,请富有班主任经验的实验中学胡珏老师给家长作“做合格的引路人”这个讲座。胡老师结合实例就家长普遍关心和困惑的几个问题与家长们进行交流与沟通,我们称这次家长学习会是从学生的源头对一些难题进行疏导与截击,使学校、家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共识,奠定了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基调,那就是从思想上引导,从战略上重视,目标一致,疏导结合,齐抓共管。
二、主旋律:思想教育,学科教学,双管齐下;优生差生,一个都不落下。
正当我们五位语文老师统一思想,准备放手一搏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二次“减负”浪潮席卷浙南大地,于是既定的思路全得推倒重来,“减负提质”成了我们教研活动的主旋律。
1、教研主题:“减负提质”。
毕业班除了要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之外,还有整理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双基的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课外积累等方面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整理和提高,语文、数学、英语基本在“五一”过后就开始进入复习阶段。时间短,内容多,负担不能重,质量
不打折,当这几个要素集中在一起时,无疑给我们的教研活动提出了新的课题。再把教研活动仅仅限定在开几节课,显然不现实,于是我们把教研重点放到梳理教材上,着重讨论每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每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只花两个课时就把一篇课文搞定,讨论学生最需要我们教他们什么知识技能,怎样使这些内容让学生当堂、当天就巩固,于是我们确立了“突出重点,精讲多练”的教学框架,作业设计要突出层次性、趣味性、挑战性,还提出了“作业整合”这个概念,利用晨间短课等有限时间,把“练书法”和抄写字词、优美词句、格言诗歌整合起来,把“信息直通车”和围绕课文搜集资料、说话训练整合起来,把“诵读”和默记必背古诗词、背诵课文优美段落整合起来,把写日记和课文仿写、课堂练笔整合起来,这种做法虽然冲淡了当初我们学校设置这些课程的初衷,但能做到课内课外兼顾,事后证明也不失为特殊时期的应急措施,为我们后面赢得了许多复习时间。
2、思想教育:激励为主。
毕业生到临近离校,都会出现“毕业综合症”,高校里会出现哭、闹、砸等一些破坏行为,小学生也会有这种蠢蠢欲动的迹象,这时如果一味批评,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表扬和激励却是最好的方子。“生将毕业,师言亦善”,我们平时虽然严厉有余,温柔不足,但这个时候也要挖空心思逮住蛛丝马迹的优点进行大表扬特表扬。说实在话,像我这样的班级,可供挖掘的表扬资源本就不多,再加上这三年来受尽一些调皮孩子的折磨,真该抓住最后机会多开批斗会出出气,为自己失去的三年青春年华找个平衡,可不行,得强装笑颜,表扬为上。而且我们还会在黑板上写一些激励性的话语,那一层的值日老师也很配合,值日留言板上经常是妙语连珠,像“为自己的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留给母校最好的礼物是你们的良好习惯”、“抓住最刺激的时刻冲刺”,真是激奋人心,妙不可言啊!每天被表扬和激励包围,谁还好意思使坏,不好好表现,不好好学习呢?
3、舆论造势:立体推进。
舆论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句话在毕业班工作中同样能得到很好的验证。而且我们学校最后阶段的舆论影响是立体型的,全方位的,循序推进的。如果说前面阶段是一首歌曲,那么后阶段就是一曲交响乐,震撼力极强。像每一次值日反馈,都不忘给毕业生送上一些掌声和祝贺语;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后面几周都是安排毕业班负责,六(3)班的戴徐达,六
(5)班的叶扬帆,国旗下的演讲内容都跟感谢母校、感谢师恩有关,相信都会给其他毕业班学生以感染;校报也赶在毕业班离校之前,做了“毕业感怀”这么一个通版的内容;再加上体育组举行的一些比赛,植树节安排的种植“毕业树”活动,一直到最后安排的拍毕业照,这些做法无不在告诉学生,你们是实验小学的毕业生,你们要给小弟弟小妹妹做好榜样,你们要挺着胸膛体面地走出母校的大门,你们在走之前要给母校留下一些什么,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你们要以出色的表现来回报母校的教导和牵挂„„所有这些舆论的造势,都像一首无字的歌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督促学生,无须太多的说教,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尽在行动中。
三、尾声:让学生积蓄的情感尽情地迸发,让学生积存的能量尽情地发挥。
我们听一首歌,到最后有时会泪流满面,那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真情的流露。毕业班到最后阶段,该是学生尽情发挥才华的时候了,该是学生尽情流露情感的时候了。这时多讲一道题目与少讲一道题目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而调整学生的状态,激活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的斗志才是最关键的。越到最后,我们越能感觉到这种立体型的管理显现出威力,学生的表现也越来越让我们感到心里有底,他们像一群实验小学的毕业生了。该到收官的时候了。这段时间,每个班级教室前面毕业倒计时牌子上的数字已经是个位数了;朱冬清老师也已经策划毕业生主持的最后一次升旗仪式,并安排四五年级学生进行观摩,准备交接仪式了;各班的班队课主题,也都跟“毕业”两个字扯上了关系;学生之间,已经交换写毕业留言了;我们每个班也把学生从课堂里解放出来,让他们利用体育活动课、整理课去多溜达溜
达校园,穿着博士服,带着博士帽去校园里合影留念,毕业考试和毕业典礼也正在策划、准备„„一切的一切,都笼罩在一层离别老师同学的伤感、对母校的留恋、即将参加外国语学校、实验中学选拔考试的激奋之中。我们不能否认,这时,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包括毕业典礼上老师、学生、家长的泪水。我们毕业班全体师生用汗水和成绩为这首毕业之歌画上了一个完整的休止符。
四、余音缭绕:提几点供商讨的意见。
虽然我们提前六天举行了毕业考试,但我们一直没有歇着,单单为准备毕业班赠给母校的纪念册,大家就忙了好几个晚上,这种毕业班情结不会随着学生的离开而戛然终止,就像一首歌,演唱结束了,但余音长绕。这届学生毕业了,又有一群师生会步入毕业的行列,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变的是这种和谐的主题和追求,不变的是这种逐渐形成的文化,为了使这种毕业班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毕业班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有品位,我提两点意见:第一,学生六年小学毕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到最后也应该有发到他们手里的成绩报告单,要评校园之星,虽然班主任会辛苦一点,但学生和家长很在乎这个,不然总有一点毕业了就不管他们了这种感觉,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今后学校以你们为荣”不成一句空话了吗?第二,毕业班管理是一项工程,需要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位任课老师的参与,但我们学校同个年级所有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太少了。所以我提议,同个年级所有任课老师之间也要经常举行交流和研讨,哪怕坐在一起聊一聊也好,如果在学校里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利用假期和双休日拉到外面去,边游玩边交流。尤其是毕业班,毕业之前或毕业之后,教导处如果能组织全体毕业班任课老师外出旅游,即放松心情,又促进交流,我想所有老师肯定不会有意见吧?最好能定下来,每年都这样,形成一种传统,这就是文化。
2005年7月1日
第二篇:创设经典诵读氛围提升书香校园品位(论文)
创设经典诵读氛围提升书香校园品位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
摘要:我国的传统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一间学校的校园文化如何定位,这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形象,更关系到学校的品位和魅力。而学生阅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周围的环境。全方位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创造“人人是教师,处处皆课堂”的诵读环境,让学生在书海的浸润中不断进步。创设书香校园,品味翰墨馨香。“书声朗朗,文墨溢香”是校园文化品位的写照。
关键词:创设诵读氛围品位浸润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三字经》:“孟母三徙,择邻而居。”所有这些无不说明了我国的传统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娱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美丽的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是陶冶学生情操的理想课堂,是学生和家长放飞希望的神圣殿堂。一间学校的校园文化如何定位,这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形象,更关系到学校的品位和魅力。
而学生阅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周围的环境。因此,要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必须要改变阅读环境。我校提出“创设书香校园,打造书香家庭”、“让书香像空气一样弥漫,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由”的口号,全方位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创造“人人是教师,处处皆课堂”的诵读环境,让学生在书海的浸润中不断进步。创设书香校园,品味翰墨馨香。“书声朗朗,文墨溢香”是校园文化品位的写照。
一、优化校园环境,创设经典氛围。我校立意在幽雅的校园自然环境中用文化点缀诗情,用经典诉说深沉,努力为孩子创设浓郁的书香环境,打造书香校园。为配合经典诵读实验,学校着力打造充满人文气息的书香校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们精心布置校园的环境,通过书香走廊、课室文化、班级名片、诗文展板等形式,让校园每一片风景,每一个角落、每一幅图画,都点缀着人文景观,弥漫着浓郁的书香。使学生走进校
1园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浸润。如今走进校园,你会感受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氛围:展现在面前的“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醒目的标语,富有感召力和震撼力。
我们在教学楼每层楼的主过道、走廊墙壁上悬挂张贴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古诗文配画、经典词句以及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标语,成为散发浓郁人文气息的书香走廊。全校共悬挂了36块诗文展板,低年级以推荐中外优秀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为主,中年级介绍中华成语故事,高年级侧重于古诗词赏析。在楼梯、过道等学生常到之处重点推荐中外名著。
我们还提倡“让班级的墙壁充满书香”,让班级诗意盎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经典诵读乐园”和“经典知识角”,内容是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文书画展、经典诵读手抄报等等。如“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和经典牵手,与圣贤对话”、“小荷才露尖尖角”等。每天课间,红领巾广播播放经典诵读录音,配上古典音乐。这样一来,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在浓浓的经典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自然而然地亲近经典。
二、确保诵读时间,营造诵读氛围。
《童蒙养正》:“至十三岁前,物欲微重,烦恼潜伏,知识略萌,性德仍净,证性犹强,悟性微弱,童蒙培养正见,正宜此时。”说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少年儿童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其气质。
学校成立了经典诵读工作领导小组,将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特色工作来抓。组成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为具体实施机构的领导小组,直接指导各年级组的经典诵读工作。制订出各年级学生每学期必背和熟读经典诗文数量要求,统一安排每天、每周的诵读时间,保证学生每天读经典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要求教师把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保证每次诵读都收到效果。
经典诵读工作领导小组还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识特点,把诵读分年级有计划地进行。其中《三字经》从一年级开始,要求用两年时间背完;《千字文》从二
2年级开始,也用两年时间背完;《论语》从五年级开始,也用两年时间背完。《古诗70首》、《名人名言》或俗语因年级而定内容。
诵读经典的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入睡。所以我们强调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把做游戏、表演、唱歌、跳舞融入其中,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经典诗词,把艰涩深奥的经典文化与少年儿童特点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班级每半个月举行一次比赛,学校每半学期举行一次比赛,比赛的形式丰富多彩,有小小擂台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经典诗文知识抢答,诵读表演唱,师生对诗,经典诗文书画比赛等。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举行中华传统文化文艺演出,全校师生参与,让学生充分展示文化素质和特长。
为了确保经典诵读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经典诵读工作领导小组还建立了检查、考评和表彰制度。坚持每天按时检查,每月公布一次诵读情况,每学期结束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三、打造书香家庭,浸润学生心田。
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氛围对学生的诵读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家庭环境的熏陶,要求家长做到“建一个家庭书架,共读经典美文”,引领构建学习型家庭,使广大家长成为诵读活动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从而促进学生快乐阅读的深入开展。自从我校经典诵读进入了家庭后,老师们家访时都会惊喜地发现,过去学生家庭里的打麻将的声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长们和学生一起诵读经典的声音。
四、共建家校礼仪,塑造优美人格。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文明礼貌,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因此,我校率先在校园里大力开展创建“礼仪校园”的活动,实现学生在校园里都能做到知书达理、落落大方,处处讲礼仪,讲文明,讲礼貌。无论是对本校的领导、老师、同学之间,还是对外来的领导、客人,都能做到彬彬有礼地打招呼;过去学生爱打爱闹的现象再也寻不着踪影。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把礼仪教育全面推广到各个家庭里面去,目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家里也能够学好礼仪、用好礼
3仪。要求每户家庭积极行动起来,配合好学校的礼仪教育活动,让各家庭成员一起学习、推广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争当文明礼仪的传承者、实践者、传播者。让仪表美、言行美、环境美成为每一个我校学生家庭成员的自觉追求,为孩子们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表率,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数立起良好榜样。我们在家长自荐、老师推荐的基础上,每学期评出“学礼仪、讲文明” 精神文明家庭若干户。
目前我校经典诵读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让师生每天沐浴着经典文化的洗礼,接受着圣贤品格智慧的熏陶,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其精神面貌、行为举止、文化底蕴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都将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关注,学校的声誉蒸蒸日上,书香校园品位也必将得到很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飞乐主编《理论参考》 2007年07期。
2、关立新王学忠 《试论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推广与普及》(2008年4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3、张丽宏崔光成《经典文化教育对小学生行为方式影响的对照研究》(2006年2期《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4、《诵读中华经典 打造书香校园》 始兴县顿岗中心小学2009年2月。4
第三篇:服务教师群体__营造和谐氛围__提升学校品位
服务教师群体 营造和谐氛围 提升学校品位
-------《如何构建学校教职工和谐氛围初探》结题论文
刘卿
一、服务教师与管理教师
什么是服务?在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为宾客提供一切物资、精神生活等方面需要的总和。
服务教师,就是学校及其领导干部在学校里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教师生活、教师学习等方面需要的总和。
什么是管理?一般地说,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的,组织内的成员从事提高组织资源效率的行为。
那么,管理教师,就是在学校内部,为了达到学校的目标,要求所有教师按照目标来从事教育教学并提高质量的行为。
很显然,服务教师与管理教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都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但是,服务教师的以人为本的“人情”味要浓于管理教师的以人为本的“程序”味。
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服务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他们承担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历史重任。他们既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朋友。
教师的工作很辛苦,他们时刻既要为学生的学业操劳,又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操心。办公室、教室、操场、家,家、操场、教室、办公室,就是他们工作的全部线路图。他们的神经紧绷着,双眼无时无刻不是在盯着学生的身影与言行。因为害怕学生出什么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难怪在教师中不时会听见这样的声音——“做教师真累、真苦”。
客观公正评价教师的工作实际操作很难。在哪里呢?仅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师的业绩显然是错误的,其一,所有教师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科之间工作内容、工作特点与工作职责不同。而要将所有教师的工作业绩非要评出个一二三名的顺序排列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科学的。其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工作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要在短期内评价教师“百年大计”的工作是不全面的,不客观的,不公正的。
教师是学生的管理者,又是学校管理的对象(被管理者)。他们是双重身份,扮演两面角色。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可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成功的体验与成就感,但当他们转换成被管理者时,他们又有失落与压抑感。教师就是在这管理与被管理中生活着、工作着。
教师也是人,他们在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渴望被服务。渴望精神与物质的被服务。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的管理者)不要总是指手划脚,总是指责教师的不是,总是要求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学校的管理规程办事,而要理所当然的承担起服务者的角色,为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着想,象教师呕心沥血关心学生成长那样关心教师的成长。
三、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
从服务与管理的内涵看,服务与管理的主体、服务与管理的性质、服务与管理的特点等都不相同。但是,我们要看到服务与管理的内容、服务与管理的对象、服务与管理的手段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能不能在这两个行为之中求得一个平衡点呢?这是能办到的。
我们在管理中完全可以运用服务的手段。如:学校的教学常规检查是属于教学管理的范畴,但是在检查的时候学校的管理者应该为教师做点什么呢?要使常规检查取得效果,落到实处,学校的管理者采取什么手段呢?要使检查的结果令教师口服心服,除了所谓的检查细则以外,我们要为教师提供什么呢?这些工作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之中多为教师作指导,多为教师提供服务,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我们要善于在管理中服务。
我们在服务中也完全可以运用管理的手段。如:老师参加上级举办的优质课竞赛、校内的教学研究中心发言等,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作为学校管理者的角度理所当然要为他们提供支持,应该属于服务的范畴。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增加管理的理念呢?踊跃报名的,优先考虑;“竞争上岗”的,磨练打造;点名指派的,制定目标。“吃转转糖”的,严格评价。这就是管理。
在服务与管理过程中,我们是能够找到平衡点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管理者有不有管理与服务的大局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能不能灵活地运用。
四、热心服务胜过严格管理
学校及其领导干部们都热衷于或过多的去思考如何运用较细的规章制度去约束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不去考虑如何在规章制度下积极、热心地去为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服务。如果我们真心的为教师的工作去出谋划策、去帮助、去点拨,学校及其管理者收获的不仅是老师的感激,还有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艺术的提高。在有形的服务中把管理体现在无形之中。
有一学校的远程教育及课程资源运用绩效考核规定:五十岁以上的教师需要访问本校校园网每期80次以上并注册为会员;能上传二至三篇个人经验文章;基本能下载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五课时以上。这是学校的单项管理制度。但是,就是这些教师多数不能达到规定要求。按照制度考核吧,教师有苦说不出(他们事先不知道有这么难,在通过制度时已经同意了),考核后还有不少的怨言。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也不能达到考核的目的。试行一学期后,这所学校的管理者知道了:我们学校及其管理者不能培训后到时考核了事,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关注教师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学习的困难,派教师多去指导或自己去了解过问。最终达到学校想要达到的效果。在老师的眼里,这就是服务。
服务教师的效果比严格按照制度管理教师的效果要显著得多。
五、服务教师营造和谐
服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营造学校的和谐氛围。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心理负担,稍有不顺心,就会抱怨领导者的不力,同事的不支持,甚至把怨气撒在学生身上。有的还可能与管理者产生对立情绪,产生反感和工作的懈怠。怎么办?我们要从细节入手,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
开学了,教师要到教导处领取教本、备课本、粉笔等教学用品,按理说,这是教师应该做的。但是我们把这些事做细,把教师需要的教学用品送到办公室,送到教师手中,这会换得教师对你的尊重,尊重是互相的。原来我们工作的不到位会得到老师的理解。这就是管理者与教师工作关系的和谐。
服务教师的日常生活能营造学校的和谐氛围。学校管理者绝不能忽视教师的日常生活状态与生活需求,单身教师在学校的生活我们是怎么为他们服务的,经济存在暂时的困难我们怎么去帮他们度过,家庭琐事与纠纷我们怎么去化解。工作的烦恼我们怎么去疏导。古人言,视人如“草芥”者,人必视之为“寇仇”;视人如“手足”者,人必视之为“腹心”。没有对教师付出服务与爱护之心,也甭想奢求教师的诚心和付出。
为教师的学习服务也能营造学校的和谐氛围。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学习的机会不多,他们一边为工作忙碌,一边为生活操劳。他们渴望提高自己,特别盼望有走出去学习的机会。我们要为教师的学习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派出教师进修学习、教研。学校付出的表面上看是经济的代价,但收获的是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的提高,最终得益的是学校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个过程不正是营造和谐的过程吗?
六、服务教师增强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否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关键取决与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美国学者利克特(R.Likert)研究表明:民主参与型是最好的领导方式。他还指出,如果领导者仅以工作为中心,不关心职工的需求与愿望,这个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就不强,其效率也低。
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不了解教师的个人目标和心理需求,不帮助教师规划教育教学,教师会感到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对其个人的前途漠不关心,工作失去积极性,产生对学校的离心力。
我们认为,组织、了解、带领、帮助、激励教师建立共同的愿望,达到共同的目的的这个过程离不开学校及其领导者、管理者的热心真诚的服务。
服务教师一定会增强学校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七、服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不排除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也不排除严格的管理制度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更不排除管理手段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其实,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还是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者的管理手段,真正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是离不开学校及其管理者对教师的服务,一个老师在一期末考试中,其班级的语文、数学人平成绩比年级人平成绩都低40分左右。该老师论水平是大专文化,有专业的知识,学校有对教师的一整套考核管理制度,平时还对该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进行了督导检查,效果怎么如此之差呢?显然,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状态很差。如果我们用学校的管理制度去严格衡量,该教师在本期的工作业绩为零。学校管理者需要反思。我们平时了解他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吗?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们认真去倾听了他的合理述求吗?
通过与该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我们知道,他本人确实因为家庭的原因影响了教学,但他还是提到我们的教学设施落后或几乎没有,学生入学年龄偏小也是影响教学的原因之一。面对这些情况,学校领导及时满足该教师的需求,过多地去关注他的生活与工作,经常与他交心、谈心。第二学期,该教师所任班级语文、数学平均成绩与年级人平已经缩短到15分的差距。还期望他有更大的进步。
服务教师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多么的重要。
八、服务教师提升学校品位
什么是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学校的品位就是学校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品质与水平。学校极其管理者一切为着教师的利益服务而构建和谐,就是软件的建设与提升,即是学校品位的提升。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着教师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在我们的校园里,有着学校及其管理者处处为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高服务的思想与行动。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和谐、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一定会焕发勃勃生机,这样的学校是积极向上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就是有品位的学校。
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是育人的人,学校管理者又是所谓管理育人的人。摈弃那些管理的教条,扎实为教师多做实事,躬下身来为教师服务。服务营造和谐,服务增强战斗力与凝聚力,服务才出高质量。服务提升学校品位。
学校及其管理者应该转变管理方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打造服务型学校。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更有成效,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更加辉煌!
变管理为服务,为教师的一切服务到底。
第四篇:结业论文(正文)--浅谈基于公共管理视角,提升鸡西旅游文化品位
浅谈基于公共管理视角
提升鸡西旅游文化品位
一、引言
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文化范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提升旅游素质,提高旅游内涵和韵味的重要内容。本文旅游文化品位的概念旨在突出文化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影响力,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提升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品位必须要以挖掘其文化内涵为突破口,这种文化应是一种独特的、富于自我个性的文化。这将给整个地区的旅游业注入文化色彩,丰富文化底蕴,以此形成高层次的旅游文化品位。具体而言,文化对提升旅游品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资源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一旦旅游资源被赋予某种文化内涵,其知名度及影响力就会随着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播而迅速提高。很多地方借助名人效应提高了其知名度,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地。比如绍兴的鲁迅文化旅游、宁海的徐霞客文化旅游、鸡西的兴凯湖文化和北大荒知青文化等等。
(二)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旅游目的地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具有吸引游客的魅力,而且通常时间越久远,其吸引力越强,这充分体现了文化对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作用。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十二五”时期的开局,经济社会发 1
展的大趋势蕴含着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又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挑战。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推进鸡西市旅游业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期。那么,要想进一步加强鸡西市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就要更加强调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在提升旅游品位中的重要性。在此之际,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鸡西市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的文化旅游
(一)明确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
认清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是实践科学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该地发展旅游业的思想基础。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没有明确的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也就失去了科学文化旅游的内涵。根据2001年编制的《鸡西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2~2020年鸡西市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是: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吸引国内旅游者为主体,充分利用“界江、界湖”的独特地域优势,把鸡西市建设成为以风景名胜为依托、历史文化为特色,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社会经济平衡发展,旅游形象特色鲜明的全国重要旅游胜地和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市。至2010年,鸡西市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指导,以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契机,科学制定了鸡西市旅游业2010年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这进一步为打响鸡西旅游品牌,提升鸡西旅游文化品位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管理从更高的层次讲也是一种文化,对于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鸡西旅游业从1984年起步,至今走过了26年的风雨历程。在这26年中,鸡西旅游管理体制经受了多头管理阶段、统一管理阶段、政企分设阶段、统一管理阶段等4个阶段,终于形成了目前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即将鸡西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机构合并,既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又代表政府行使旅游行业管理职能。这一模式,形式上与第2阶段相似,实质上有根本区别,即鸡西旅游业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实施行业管理,一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为鸡西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体制上和组织上的保证,奠定了大旅游、大投入、大产业的基础。
(三)统筹协调,加强旅游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
1、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把旅游发展规划作为重点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市域范围内各单位牵头编制的不同区域与不同主题的旅游规划,必须符合《鸡西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根据《黑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和鸡西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由市旅游局为主负责全市旅游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凡不同区域、不同主题的旅游规划必须报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审核备案,在评审通过并经相关程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建立旅游规划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旅游规划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各项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工作,并逐步实行旅游规划会审制度。
三、鸡西市旅游文化开发分析
(一)注重名人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鸡西是肃慎文化发源地、二战终结地、《红灯记》故事原型发生地,是北大荒文化发祥地之一。勤劳聪慧的鸡西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王震将军在这里率师开发北大荒,著名女作家丁玲在这里插队成长,著名书画牟成以及谢榴宝、著名书法家郑珉、著名海浪派画家徐生华等都以其文化成就享誉海内外。
鸡西市委、市政府充分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做好肃慎文化、北大荒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为鸡西市旅游文化品味之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比如鸡西市不仅建立了“北大荒文化”保护机制,把“北大荒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一系列举措。并通过举办春季观鸟节、生态旅游节、兴凯湖沙雕节以及鸡西人游鸡西等各种节会,向世人宣传了北大荒文化,这对于提升西施文化的品味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馆及纪念碑的落成,旨在大力弘扬和传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文化建设推向了高潮,打造和提升北大荒文化品牌,丰富鸡西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容进一步丰富。该纪念馆不仅仅是鸡西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永久性的文化设施,将对今后扩大鸡西的文化品牌、旅游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山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鸡西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确定了“高举绿色大旗,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口号”,定期开展鸡西兴凯湖文化旅游节、观鸟节、杏花节、沙雕节。如以“弘扬鸡西人精神”为主题的“鸡西人游鸡西”活动,旨在向每一位鸡西人介绍鸡西市的山水旅游胜地,其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立足资源优势,充分考虑鸡西旅游长远发展的需求,坚持打好“文化牌”、“生态牌”和“休闲牌”,以此拓展旅游空间,提升景区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让每一位鸡西人通过对鸡西山水的深入了解和参与,使每一位鸡西人民都成为鸡西观光旅游、文化娱乐、度假休闲、生态体验的真正的受惠者、宣传者。
(三)重视国内外旅游文化交流
通过举办各种节会让国内外了解北大荒文化及鸡西旅游。其中,中俄文化交流周、国际沙雕节是集文化、生态、经贸、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节会,是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旅游商机的节会,其向游人吟唱着北大荒文化的无穷魅力。节会既彰显了北大荒文化,又做足了名人文章,已真正成为鸡西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一个传递魅力的盛大舞台,让中外游客真切感受到魅力鸡西旅游特有的文化内涵。“大美兴凯湖,神秘珍宝岛,活力鸡西城”为鸡西旅游营销理念的深入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鸡西旅游部门力争抓住机遇,通过上海世博会、哈洽会等通道让鸡西走向世界,让参加世博会、哈洽会的中外宾客感受鸡西独特的北大荒文化,组合包装了由密山市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建设纪念馆、北大荒书法长廊、856农业旅游示范区等红色旅游景区(点)的“北大荒精神”红色之旅,和由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二次世界大战
终结地纪念碑、虎林市珍宝岛、密山市中国空军诞生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旧址纪念馆)组成的“二战胜利”和平之旅等北大荒“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主动邀请取得全国知名旅行社来鸡西踩点。针对北大荒文化的“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全面落实宣传资料,统一部署对外的宣传营销,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促进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步伐,从而进一步扩大鸡西旅游业在国际中的地位及影响力。
四、结语
旅游产业是魅力产业,近年来鸡西在外美誉度不断提升,“春赏杏花夏玩水,秋观彩叶冬溜冰”已成为鸡西市文化建设和创建旅游强市强有力的载体。纵观鸡西市在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中取得的成绩,相信在未来的旅游业发展道路上,鸡西市一定能抓住良机,利用北大荒文化独特的魅力,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打响鸡西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