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今年是普通高校扩招后第一批毕业生毕业,为缓解就业压力,吉林省人才市场把6月份定为毕业生就业活动月,共举办1场综合性毕业生交流大会和5场专场交流会,有3万多名省内外应届毕业生参加,达成意向占30%以上。
为给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省人才市场在毕业生就业月期间,为毕业生提供了多项优惠条件。参加交流会的毕业生免费入场,免费办理求职登记,免费加入省人才市场人才库,免费查询用人单位信息,免费索取省人才市场交流活动安排表。省内42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各类人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600多个。省内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计划招聘6个专业40人,结果交流会刚开始一个小时,就有近200名毕业生报名,前来招聘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对记者说,原来准备接待100名求职人员,招聘结束后进行筛选,但看到前来报名的毕业生素质这么好,哪个都舍不得放弃,从单位带来的150多份登记表早就用完了,我们又买了100份登记表,看来还不够用,已经请示老板,只要毕业生素质好,再增加企业需要的其他专业毕业生50人,因为企业正在扩大规模,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希望。(孙春艳)
第二篇:英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有所增加
来自英国大学生招聘协会(AGR)的一份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在知名企业谋得第一份工作的应届英国大学毕业生,年平均起薪为22000英镑(约合38000美元),比去年增加1000英镑。与此同时,适合这些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机会也有所增加,增幅为11.3%。
AGR是在访问了224家公司企业后得出这一结论的。该协会说,这意味着现在大学毕业生求职的竞争强度减弱,而薪水却在增加。以伦敦为例,知名企业的大学毕业生起薪甚至达26000英镑。AGR调查发现,从2003年以来,全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机会增加了20%以上。而由于工作机会增加,实际上每个工作的申请人数减少,从去年的平均37.6人减少为32.9人。
该协会首席执行官杰拉德说,这份调查结果对于大学毕业生们无疑是个“好消息”。“大学毕业生起薪连续3年每年的增长都超过通货膨胀的平均数。这说明,雇主们对于具备良好技能的大学毕业生价值的重视。”英国斯旺西大学的经济学者最近发表了一份报告说,拿到大学文凭的人,一辈子工作下来赚的钱平均要比高中文凭的人多15万英镑。(澳际出国留学转载自:东方早报)
第三篇: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
附件四: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
甲方: 四平市中亚热工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见习基地)
乙方:潘贺鑫(见习生)
依据《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试行)》,为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就业能力,尽快实现就业,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甲乙双方就有关就业见习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1、甲方应为乙方提供销售见习岗位,并安排专门指导人员。
2、乙方应按照甲方安排参加就业见习,服从指导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管理,遵守见习基地的规章制度。
3、甲方的见习期限自2009年 12月 1日起至2010年 12 月31日止。
4、甲方支付乙方生活补贴 500元/月,并按月及时足额支付。
5、由财政部门支付乙方生活补贴300元/月,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见习期满,见习协议终止。甲方应为乙方出具《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鉴定表》。经双方协商决定乙方被甲方留用的,甲方应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
7、如甲方未按本协议约定落实见习岗位、未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保障用品、未按时足额发放生活
补贴等,乙方有权提前解除协议,并可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维护合法权益的诉求。
8、如乙方违反甲方规章制度,或无正当理由脱离见习岗位,甲方有权终止协议。
9、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订立补充条款解决。
10、本协议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四平市中亚热工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乙方:潘贺鑫
签章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附件四: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
甲方: 四平市中亚热工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见习基地)
乙方:张玉龙(见习生)
依据《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试行)》,为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就业能力,尽快实现就业,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甲乙双方就有关就业见习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1、甲方应为乙方提供销售见习岗位,并安排专门指导人员。
2、乙方应按照甲方安排参加就业见习,服从指导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管理,遵守见习基地的规章制度。
3、甲方的见习期限自2009年 12月 1日起至2010年 12 月31日止。
4、甲方支付乙方生活补贴 500元/月,并按月及时足额支付。
5、由财政部门支付乙方生活补贴300元/月,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见习期满,见习协议终止。甲方应为乙方出具《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鉴定表》。经双方协商决定乙方被甲方留用的,甲方应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
7、如甲方未按本协议约定落实见习岗位、未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保障用品、未按时足额发放生活
补贴等,乙方有权提前解除协议,并可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维护合法权益的诉求。
8、如乙方违反甲方规章制度,或无正当理由脱离见习岗位,甲方有权终止协议。
9、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订立补充条款解决。
10、本协议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四平市中亚热工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乙方:张玉龙
签章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第四篇:私人保镖为特殊人群提供就业机会
保镖行业繁荣解决退伍军人群就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各行业富豪增多,与此同时金钱导致的犯罪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针对富豪及其家人的敲诈勒索案越来越令人警觉,因此私人保镖行业逐渐开始繁荣,不止是明星大腕雇佣私人保镖,各地富豪也开始依靠私人保镖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免于受到各类歹徒和经济纠纷的困扰。
富豪自我安全意识的加强,直接带动了私人保镖公司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深圳福建北京等一线城市,由于财富的集中,私人保镖行业更吸引了不少有眼光的投资家。在国外,私人保镖行业早就走向了成熟和日常化,不论是国家政要,还是平民投资家,个人安全意识都比中国人强,他们宁可采取预防性的保护措施,也不会像国内一些富豪一样等到事情发生了才临时抱佛脚。
私人保镖公司的兴起无疑给社会一些特殊群体提供了新的职业,主要是退伍军人、退役特种兵、热爱散打武术等人员,说他们特殊是因为就连美国联邦调查局都认为这些人一旦离开军队难以适应社会,由于经济和生存的压力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而他们比普通人高出很多的训练技能又成为国家安全机构更大的忧患。在过去的一些新闻和报纸的报道中,很多关于退伍军人和武术运动等人员在离开自己的职业后生存艰难的报道,从而导致报复社会的危险也时有发生。私人保镖公司的增多,给了这些曾经战功赫赫、拥有惩恶扬善雄心壮志的“英雄”们新的用武之地,在解决他们的衣食问题的同时,也维护了不少家庭和社会的稳定,甚至还使不少人重获自信再创一番新事业。
私人保镖就是打手么?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虽然不少私人保镖公司从退伍军人和特种兵、武术爱好者等中间挑选职员,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直接上岗胜任。私人保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护委托人的安全,而不是好勇斗狠,京城顶尖保镖公司博警特卫的董事长释行风,这个被誉为“民间反劫持第一人”就多次对这一点做过解释:“现代化的私人保镖早已走出过去那种呆板强硬的模式,我要求公司员工在为客户服务时,必须将客户安全放在第一位,即使明知道危险就在眼前,对手没有直接威胁到委托人,我们就不能鲁莽地冲上去跟他打斗,而要时刻盯紧被保护人~~~~”
确实,不止是博警特卫,现在的很多保镖公司都意识到了根据时代和客户需求而变化才是长久生存发展之道。2008年曾经轰动一时的俄罗斯最有魅力的美女保镖安娜·罗吉诺娃死后,不少媒体记者爆料时就有资料显示,这个模特转型的美女保镖,不止自己身手了得,而且因为时刻以客户为核心而在业内享有极佳口碑,她手下运营的几个保镖公司也被探出曾聘请俄罗斯政府克格勃情报机构训练自己的私人保镖人员。无独有偶,博警特卫现在的私人保镖训练也不只是强力体能的训练,更有车辆驾驶、心理学、法律、商务礼仪、读心术等多综合素质训练,以达到在各种情况下能够游刃有余地为客户服务的目的。
现在不少女富豪在寻求私人保镖时,也会倾向于选择一些女性保镖人员,这也给很多热爱功夫和喜欢挑战的新时代女性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为此,博警特卫还特别开设了女保镖训练科目,针对女性客户的贴身保护进行人员招募和培训,巾帼精英也能展示独特的风采。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99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93.7%;1997年97.1%,1998年76.8%,1999年79.3%,2000年82.0%,2001年90.0%,2002年80.0%,2003年83.0%,2004年73.0%。如果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得不到改善,将会导致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也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同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由国家统包统分到毕业生通过就业市场自主择业的转变过程中,我国高校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高等教育大发展以来,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280万人,平均就业率达到73%,但也还有48万毕业生未找到工作。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已超过330万人,约60万左右的毕业生未找到工作,创历史高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面临着巨大挑战。
那么,在想要知道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前,就必须了解高校毕业生现在的就业现状以及特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据调查,“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高校毕业。另据教育部统计,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毕业。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64.7%,与2001年同期相比下降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上升到80%。2003年毕业生212万,时值“非典”期间,企业减缩就业指标,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统筹,多方协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最后的就业率本科为70%,高职专科为55%。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280万,初次就业率为本科61.3%,高职院校不到40%。截止到2005年9月教育部公布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3%,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61%。
2.就业机会不平等。调查表明,父母职业为行政管理人员、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
员的,其子女工作的落实率和升学率均高于平均水平;而父母职业为农民、个体工商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以及离退休、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的,其子女工作落实率和升学率均低于平均水平。这种差距同时表现在薪酬待遇上,父母的社会阶层越高,其子女就业后的平均起薪额也越高,父母为农民者,其子女就业后较前者平均月收入分别少300—400元不等。人际关系网仍是大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个人社会关系和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四成学生求职首选“关系网”,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而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只能依托学校的推荐。
3.就业的供求不平衡。我国人才配置进入了供大于求的历史性转折。这种变化趋势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未来一段时期,这一变化趋势将有可能继续扩大。
4.就业去向的分布不合理。目前,基层和贫困地区存在大量就业岗位,而许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工作,仍然滞留在大城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也出台了有关政策或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去工作,但是,由于在监督和落实有关政策上力度不够,同时在经济待遇、社会保障、户口、档案等毕业生及家长都关注的政策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和落实。所以,高校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就业的人数并不是很多。
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
1.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2.选材难: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4.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在了解了就业现状和特点以后就要分析原因。
1.政府因素:政府提出高等教育超前发展的策略,导致高校毕业生大幅度攀升。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0年107万,2001年118万,2002年145万,200
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将达到338万。就业供给速度远远大于就业需求增长速度,我国每年GDP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经济增长速度与就业需求基本成正比。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在20-30%。也就是说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与往年持平,而新增就业高校毕业生却日益增多,这种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高校学费居高不下,一些贫困学生不得不靠借债来完成学业,毕业生就业的期望薪金增加。如果毕业时的工资太低,这将要花费多年的时间去还债,同时这期间面临结婚、买房的困境之中。这也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2.高校的因素:高校课程设计与专业设计远远落后于市场所需知识。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很多东西还打上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高校的一些课程设计也不例外。高校某些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与市场就业所需的知识相距甚远,很多毕业生努力学习了四年,却发现学非所用,所学知识很多过时,不能赶上市场的需求,毕业生难以按照所学知识找到工作。同时,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是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高校在连年扩招的情况下,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都无法及时赶上。高校一个教师一星期上二十多节的人大有人在,教师哪里会有精力去备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另外,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不少高校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室,有些课程竟然安排在中午和晚上,完全违犯教学规律,这样的课,学生都在打瞌睡,奢谈什么教育质量。因此,高校毕业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用人单位的因素: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于看重毕业生的经验,这样使得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被拒之门外,这无疑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用人单位如此钟情于有经验的人员,这与社会诚信的缺乏是紧密相关的。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用人单位就得花钱培训。培训后毕业生没工作多久就跳槽,没有诚信,使得用人单位遭受无端的损失。结果导致一个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宁愿录用那些有经验的人。就业市场上,计划与市场并存,人才市场的不完善。大量的用人单位有用工需求却没有用工自主权,不能自主地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4.毕业生自身因素:高校学生花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在减少,学习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就业困难,很多在校大学生在毕业那一年基本没什么时间学习。这一年9月至11月他们准备找工作的简历,准备面试。学生找工作时间一再提前,现在每年的11月底,全国各地就开始招聘了,从11月底到次年毕业的6月,这期间基本上没怎么学习。高校大学生谈恋爱成风,有些院校甚至允许在校生结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电脑游戏也浪费了大学生们不少时间。现在很多高校晚上不统一熄灯,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加上有些学生的控制能力差,容易对电脑游戏成瘾,通宵达旦玩游戏的人不少,同时也影响同室的其他同学休息,以至上课时无精打采,自然无心学习。不正确的就业观念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因素之一。现在的大学生思想还停留在精英就业时代,对就业单位期望值过高,都想到大城市就业,不愿到西部、艰苦的地方去。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找工作时盲目攀比,不会量体裁衣。不讲究诚信,随意撕毁就业协议书,平时不关注就业信息。这些就业观念或多或少影响毕业生就业。
对大学生本身而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首先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素质。1.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了解职业个性: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学生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
3.提升职业品质: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4.培养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位做准备。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的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大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要让大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
5.制定职业计划: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在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如何逾越障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综上所述,政府要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和控制高校扩招规模,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降低高校学生的学费;高校要提高毕业生质量;用人单位要对毕业生眼光放远,脚踏实地;高校学生要珍惜学习时间,做好职业规划,树立大众化就业的观念。只有通过政府、高校、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书目:
1.文明,《陕西参事》,《大学生“就业难”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的体制缺陷》,2010年第1期。
2.张东建,《大学生就业案例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肖克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京出版社,2008/8。
学号:200906010108姓名:胡毓航
《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要》课程结课论文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