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庆祝母校六十五年华诞讲话
庆祝母校六十五年华诞讲话
尊敬的各位母校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校友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南海之滨,油城灵杰。大家穿经越纬,重归母校怀抱。欢聚一堂,同庆母校六十五华诞。很荣幸,很自豪能够作为回校学子代表在母校的六十五华诞上发言。在此,我谨代表海内外校友,向母校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曾经用心血哺育我们的师长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我抵达母校,再一次踏上这方净土那一刻,我抬头望见了在主教最顶楼上立着的永不褪色的校训:崇德、博学、求实、创新,那一刻,我心潮澎湃,万分激动。或许很多的师弟师妹像当年在校的我一样,没能那么深刻的理解这种校魂的震撼力。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你们还没有完全深刻体验到母校所给精彩的精彩,也不知道校训在潜移默化对你们产生的影响教育有多大。我相信,很快,很快,这种感触,不需我说,你也懂的!
在激动之余,我也是感慨良多啊!旧时展翅小鸿鹄,今日腾飞大鲲鹏。感慨的,不仅仅是校园环境的质性发展,更是为学校在各个方面的进步提升感到无以名状的骄傲!在当年简单低调的校园环境中,不断的融入新元素,更变成了如今花园式的大学,身为母校的孩子,我们明显地感到学校外在形象的提升,为母校的美化感到无比的高兴。真的是不容易啊!咱们母校历经两次大迁徙,终于定居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并且经过风雨洗礼,砥砺前行,成长壮大,以追求卓越的精神,成熟的姿态,宣誓着他独特的美丽,伴着精彩华章!六十五年的峥嵘岁月,以一个拓荒者的气质,播种浇注,耕耘不辍,终于在斗转星移间,培育了一片沃土,成长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如今,桃李满天下!而作为广石化之子,这炙手可热的成就让我心生欣慰,这是循迹于一种不由自主的情感,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
我是二零零九年九月入校就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我想,和当时的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们是绕个弯之后才与广石化结缘的。那一年,我揣着落榜的不甘而激发的梦想,从粤东穿越了整个广东省走进了地处粤西的茂名学院,我入学第一年母校还是叫做茂名学院,我大二那一年学校才喜得更名广石化。当时的母校,起先并不是我的理想大学,后来,我进入学校之后,我还是一样的充满激情,我对自己说:必须承认,发展中的茂名学院是与我理想大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对学校的发展要有信心。学校的成就靠我们,而不是我们的成就靠学校!坚持着这种信仰,我努力精彩我的大学生活。于是,我毫不犹豫参加学生干部竞选,并且顺利成为学生会的成员,与此同时,我合理安排时间,也积极参加学校其他
组织机构举办的活动,并且获得各种奖项,比如广石化科技文化节网络征文一等奖,广石化 Show fun so easy 创意模仿秀一等奖等。在丰富课外活动的同时,自主自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无论课内外,我都不把学习当成应付考试的工作,而是作为一个享受乐趣的过程!也因此多次获得了奖学金。后来,在人、事、物周折转绕里,我慢慢爱上了那个曾经一度让我不甘的学校,于是,我便徜徉在爱的希望里奋斗我的将来。二零一三年,我怀着满满自信,走出广石化,走入湖光塔影里。三年的时光,不长不短,不快不慢,在这个校园里,留下了我的汗水,泪水,留下了我有味道的青春的风景。而今的我,虽然求学博雅,徜徉未名,却仍对这里的时空人事心心念念,魂牵梦绕!
不当在校学生已经很久了,但是我至今仍记得那年大一学期末,在班级日记里写下的那段话:“当最后的高数课本一页一页翻过,翻到了学年的尽头,我突然很是感伤,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留恋着那个三寸讲台上卷发飘飘,美丽的哈尔滨女教师金祥菊?”那个年代,我们喜欢把自己比作是写生湖中亭的游子,把金老师比作湖中慢摇轻舟,微荡清水的湖中女子,成就了我们的画里的美景;那个年代,我们也喜欢,班级出游的日子,邀上班主任廖晓文老师,或是信步海滩,倾情交谈,置腹推心或是围圈排排坐,玩着那些“小大人”喜欢玩的游戏,或者,聊着专业的发展和听着他情情切切的叮咛嘱咐。那个年代,我们还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宿舍开启卧谈会,谈天说地,思索生活体悟人生。那个年代,我们有着很多人、物、事的故事,并且那些事儿,关乎我们顺畅人生之路的通行证。那个年代,有说不完的剧情,有用不尽的智慧,有理不清的情感„„
我是幸运的。我的幸运中除了有自己的付出,更有广石化的给予!
对于一个工科的学生,广石化的资源,广石化的师长,广石化的同窗,则是与我不能剥离的存在。在这里,我想引用一句很经典的广告词来表达这一切对我的影响:成功,只因一路有你!大学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那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也别轻易忽略了老师讲课的重要性。大学的老师,我个人更倾向于比作“指路等”,即使方向盘握在你的手上,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导,那也会做很多徒劳无功的工作,老师们的讲课都是比较具有前瞻性的,他们教导给你的知识,大部分都是经过精通筛选出来,对你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借此机会奉劝各位师弟师妹,千万不要因为懒惰而不把实验、课程、实习等学校安排的课程当回事,一定要战胜惰性,努力学习。记得当年我们班主任老师给我们树立的思想是:大学学得有多刻苦,人生就有多成功。是的,这句话,在我出来
社会这些年之后,我越发理解这句话的正确性,大学之前的知识都是作为铺垫,真正的专业工作都主要取决于你大学的学习的,所以,作为一个校友,我对师弟师妹们的期望就是能够好好奋斗,希望作为母校的孩子,我们能够用自己的能力,振兴母校,时刻记住:我们的未来靠我们,母校的未来靠我们!有一天,我们能够骄傲的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其实在来此之前我一直苦思冥想,面对母校,面对师长,面对诸多和当年如我的师弟师妹们,特别是在母校六十五华诞的喜庆时间,我该说些什么比较合适,比较得体呢?我又能给予什么呢?年轻的我,初出茅庐,不敢对纷繁杂乱的社会妄加评论,经历尚短,对人生的成败荣辱也不敢轻易置喙。作为回校校友,我所能跟大家分享的,是对母校的感情和祝福!
听到了,看到了,感受到了母校的成就,任何一位校友都心中充满激动之情。我们有理由为她流光溢彩的漫漫征程骄傲,为她经历的世纪风雨自豪,为她一路走来的铿锵坚定歌唱。当年我入校的时候,学校的发展才处于雏形阶段,那个时候的校风各方面的都需要大力建设,那个时候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也仅仅是一所低调的普通本科院校,甚至很多的人不知道我们母校的存在。然而,当年的我,真的不敢想象,几年后的今天重返母校时候,会被那所曾经让自己失落的学校所震撼,人文氛围,科技新风,美景如画„„无不昭示着母校的发展。但愿,母校能够在继往开的竞争与机遇中弘扬和继承优秀的母校精神,在知识时代的激流中勇进,不断创造出新纪元,孕育更多的人才!
在我发言的尾端,我想改用最近流行的一首诗歌代表广大校友对母校的感情:
我见或者不见
你都在那里
不悲只喜
我念或者不念
情就在那里
只来不去
我爱或者不爱
爱就在那里
只增无减
我在或者不在我的心始终在你那里
不舍不弃
最后,再一次祝愿
——我们的母校六十五华诞幸福快乐,祝愿母校人才辈出,蒸蒸日上!——祝福我们的老师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桃李芬芳!
——祝愿我们母校的学子前程似锦,事事顺心,梦想成真!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母校九十华诞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在母校九十华诞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校友: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校友、同志们、朋友们、同学们:
金秋送爽,伴随祖国60华诞的盛世辉煌,我们的母校迎来90周年纪念日。来自世界各地、大江南北、各条战线的学友重回故园,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我们的母校——开平一中建校九十周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曾经在这里度过青春岁月的校友及同届学子向敬爱的母校送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并向培育我们成长的母校以及母校历届老师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重新回到母校,拜会了许多老师,看到了风华正茂的学子,目睹了母校的变迁,真是感慨万千。岁月如歌,青春如虹。虽然我离开母校已有很多年了,但母校永远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青春记忆!母校的一草一木都会触发我对那充满朝气、充满激情的美好时光的回忆。特别是母校老师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感人至深,没齿难忘!多少年来,是你们,淡泊名利,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是你们,旁征博引,孜孜传播着人类文明。你们宽阔的视野,为我们拓展了走向社会的广袤空间;你们丰厚的知识,为我们夯实了未来发展的根基;你们博大的心胸,陶冶出我们报效桑梓的情怀!在这里,我们收获了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每每回想起当年母校的温暖关怀、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亲密无间,我们无不感恩于怀,历久弥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中的每一位校友不论身处何方、身居何位,必将永远难忘母校留下的美好印记!拳拳学子心,涓涓思乡情。我们唯有以一流的业绩、感恩的行动真情回报,才能无愧于母校的培养和关怀。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每当我们稍有懈怠的时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就会回响在我们的耳旁,老师们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的知识,就会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巨大力量!
九十年来,母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一大批科技精英、教育骨干、文学艺术工作者、企业家、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各类人才在母校的培养下茁壮成长。今天,我们的母校,满园春色关不住,遍地桃李竞妖娆,母校的九十年,是辉煌的九十年,是人才辈出的九十年,是群星璀璨的九十年!我们为有这样一所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母校而感到无比骄傲。
拳拳学子情切切,难报母校三春晖!我们每一位学子的身上都沐浴着母校的雨露,沐浴着恩师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将永远铭记母校的恩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断以新的业绩回报母校,回报老师,为母校和老师增光添彩,决不辜负母校的厚望。
我们的母校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光辉历程,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在母校团结、精干、务实、高效的教职工队伍的努力下,母校的发展步伐一定会更快,明天的母校将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谢谢大家
第三篇:母校九十华诞感怀(李长春)
母校九十华诞感怀
李长春
今年是我的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90周年。90年前,哈工大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中诞生,伴随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历程不断成长壮大,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为海内外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哈工大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己任,汇聚了一大批卓越名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一大批出色成果,为祖国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哈工大,已经成为国家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青年学子十分向往、社会各界广为赞誉、师生校友无比自豪的著名学府,正在意气风发地向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迈进。作为一名老校友,感慨万千。借此机会,我谨向母校90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为母校建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校领导、教师、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是1961年考入哈工大的,在母校度过近7年(因受“文革”影响延期分配)宝贵的青春时光。虽然离开学校已经40多年,但每每回想起在母校的学习生活,一切都恍若昨日,历历在目,倍感亲切。母校宏伟的主楼、宁静的校园、参天的古树、茵茵的绿地,常在梦中萦绕。紧张的学习生活、愉快的文体活动、繁忙的劳动实习、融洽的师生情谊,不时在脑海中浮现。印象最深的是,母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严谨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学识、志向和品格全方位的培养,提升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使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受益终身。
母校十分注重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教书育人、育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属性和根本任务。母校紧紧抓住这个根本,把传授知识技能与坚定理想信念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校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全方位育人的过程。我还清晰地记得,李昌校长在“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常常要作政治报告,讲述“一二?九”运动史和他担任队长的“抗日民族先锋队”斗争史,深情回顾党领导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历史,激励我们这一代青年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吕学坡副校长为我们作过“三十而立”的人生成长报告,勉励大家把学习和事业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好恋爱婚姻问题。电机系党总支书记战汝澍每学期开学都给我们作一次时事政治报告,他善于把政治理论和国内外大事紧密结合,鼓励大家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他的报告成为宝贵的精神大餐,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记得有一次他专门作了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报告,对三年困难时期苏联政治上施压、经济上逼债、科技上撤走专家给我国造成的困难分析得十分透彻,给学生以极大的激励,誓为祖国强盛而读书,至今仍记忆犹新。“五四”青年节学校经常表彰优秀团员、优秀学生,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同学学习先进帮助后进。学校在加强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开学、“五四”、“一二?九”这三个时间节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当时学校的辅导员制度很完善,每个年级配备一名辅导员,还有一名学生队长,经常与学生同吃同住,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时候,辅导员可以称得上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我的辅导员朱天荣老师,就经常与我们促膝谈心,交流思想,他后来成为我的入党介绍人,几十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去年5月我到江苏调研时专门看望了他,我们一起回顾了那段难忘的时光。对辅导员老师的敬重之情,几十年来我都不曾改变。学校高度重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开展谈心等,给学生“压担子”,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强调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到毕业前夕,我们班共发展了6名党员,都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学校还组织我们深入到工厂和农村,在社会的大课堂中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这对我们了解工农群众和社会实际,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懂得劳动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道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的专业课老师更是身教重于言传,甘于埋头奉献。去年7月我到青海调研时,在原子城的“两弹一星”功勋人员名单中,赫然看到当年电机系副主任、曾给我们作新生入学报告、全国高等学校通用教材《电工基础》编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大光老师的名字,这才知道他从1962年调到核工业部后,一直在这条战线上默默工作了几十年。回到北京后,我专程到他家中看望,见到老师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十分欣慰。更令我感动的是,他说到“两弹一星”的艰辛历程时,总是讲党的领导和其他同志的成绩,只字不提自己的贡献。这种高风亮节的胸怀、谦逊平和的态度,充分体现出母校老师崇高的品德和风范。工企专业教研室副主任王冀生老师在专业实习动员时注重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母校有着严谨求实、刻苦勤勉的治学风气。学风代表学校的形象,好的校风是名校宝贵的无形资产,是长期铸就的校园文化。尊师重教、治学严谨是哈工大的优良传统。李昌校长和高铁副校长大力倡导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大力推进“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理念。高铁副校长是负责教学和科研的,他对教学要求严格,他首先要求教师过好教学关、科研关和水平关(即“三关”),把教的功夫做到家。同时,强调学生一定要在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即“三基”)上狠下工夫。母校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全国各高校都很有影响。我们刚一入校,就受到了全面深入的传统教育,把“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牢记在心。当时学校有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高铁副校长带头尊重教师、尊重人才,在学校师生中传为美谈。我记得他曾在街上看到哈工大老师在雨中步行,就立即叫司机把车停下,让老师上车。学校把学术造诣特别突出的年轻教师吴从炘从助教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当时学校职称很实,教授、副教授很少),影响很大。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在老教师的指导和苏联专家的培养下,学校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立志为党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青年教师队伍——“八百壮士”,苏联专家撤走后,他们很快成为各个专业的骨干。他们不仅是过好“ 三关”,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骨干,更是严谨学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特别强调学生要掌握好“三基”,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秉持“严师出高徒”和“铁将军把关”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我们刚入学时,全国高校理工科教材普遍缺乏,母校组织翻译俄文教材、自编教材,缓解了高校教学的燃眉之急。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都能把抽象枯燥的公式、概念变成形象化的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向我们娓娓道来,使教学充满了吸引力。特别是老师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精辟透彻的分析推理和条理清晰的抽象归纳的能力,对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深刻的启迪,这种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老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那时,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行大课制,外语、答疑、自习以及专业课实行小班制。骨干教师都在教学第一线教授大课,同时也经常下到小班答疑。小班答疑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师生互动。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后,老师围绕学生所提的问题再反问学生一些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如果学生都掌握了,老师才回答问题;否则,就要求学生回去重新复习,然后再请老师答疑。请求老师解答疑难问题本身就是一道“关”。很多课程的考试是笔试和面试相结合,交了试卷后,再用抽签的办法确定面试题,主课老师面对面地“抠”你,看学生能否融会贯通,活的知识掌握得怎样,是否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引导学生创新解题思路。没有平时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种面试“关”是很难过的。这种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钻研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至今,一些严师讲大课的风采和小班答疑的音容仍历历在目,如讲授《高等数学》的刘谔夫老师、讲授《电工基础》的吕碧湖老师,讲授《电机学》的汤蕴璆老师等,他们都受到学生的普遍尊敬。当时,学校有着严格的考试、补考、留级、勒令退学制度,我们班就有两位同学因补考后一门课程仍不及格而留到下一年级,还有一位同学因身体不好跟不上而中途退学,班里也有上一年级留级下来的同学。当时,自觉学习、刻苦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在同学中蔚然成风。我们常常是每天一大早就到主楼对面的图书馆“抢占”自习座位,到晚上10点钟闭馆时,管理员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大家还不肯离开,星期天也不例外。就是在食堂排队打饭的间隙,同学们还拿着自己制作的单词卡背外语单词。这种刻苦学习精神,在哈尔滨各高校中是出了名的。正是得益于刻苦学习和严格训练,得益于过硬的“三基”要求,使得母校享有“工程师的摇篮”的美誉。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校期间,学校党委副书记彭云同志给我们作报告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
54年,哈工大有6个毕业生分配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他们到办公室上班后了解到,厂里有规定,工程师坐皮转椅,一般技术人员和新来的大学毕业生坐木板凳。在哈工大毕业时,他们6人都已获得了工程师资格。于是,他们就向一汽有关部门反映,经核实确认了他们的工程师资格,厂里马上给他们把木板凳换成了皮转椅。这个故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大地增强了大家作为哈工大学生的强烈自豪感。母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特别重视实验和实习环节的锻炼,使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独立开展工作。从基础理论课的“普通物理”、“普通化学”、“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专业基础课的“电工基础”、“电机学”、“电器学”、“工业 电子学”,到专业课的“继电器接触器自动控制”、“电力拖动基础”、“电力拖动自动控制”、“自动调节原理”等,都有完备的实验安排和严格的实验要求。当时的实验条件相对较好,不少实验设备和仪器都是从苏联购进的。实验课由学生自己提出所需器材,每个实验小组4到6人,人人都有任务分工,自己连线,自己调试,采集数据,分析讨论。实 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实验辅导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验完成后还要写实验报告,老师认真批阅修改并与学生互动讨论,帮助大家深度分析、勇于创新,提高报告水平,好的报告还要在全班进行点评和表扬。记得我写的直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实验报告,就得到过专业教研室主任赵昌颖老师的好评。老师经常教导我们,整理实验报告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自我总结提高的过程。多年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成为我牢记在心的师训。老师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启发和激励我们深入思考,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并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紧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除金工实习在本校实习工厂进行外,其它都是在工厂的生产一线进行的。记得在学习机床电力装备课后,到哈尔滨汽轮机厂进行专业实习,正好和工厂4米龙门刨床大修结合起来(这个“正好”肯定是老师精 心安排的结果),我们直接参与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这对于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帮助极大。学校还在学生管理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那时我曾在系学生会工作,学生会在接待新生、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组织文体活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班也都充分发挥团支部、班干部的日常组织管理职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起到很好作用。所以很多哈工大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都表现出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母校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作风的培养。我们进校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母校千方百计解决实际困难,后勤部门想方设法改善学生生活。当时,哈工大的助学金是比较高的,我们班除一名同学是高干子弟没有助学金外,其他分一、二、三等,人人享有。新生报到后都把家庭经济情况的证明交上来,辅导员老师和班干部研究个方案上报系里批下来就定了,没有人为助学金问题闹意见。同学们都以感激的心情报答党的恩情,不是党的助学金,很多贫困家庭的子女根本无法圆大学梦,更谈不上进重点大学。一些南方同学报到后,学校发给棉衣棉被,他们都深受感动,热泪盈眶。在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为了使学生尽量吃好,我们电机系食堂就发明了一种“电糕”,把玉米面发酵之后再通电,使面团的体积更加膨胀和松软,吃起来十分可口。同时,学校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与教育引导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记得当时学校领导经常讲50 个农民养一个大学生,12个高中毕业的同龄人中只有一个能上大学,激励我们勤奋上进,珍惜难得的大学学习机会。为了补充粮食供给,学校在北大荒办了个清河农场,每年都组 织学生轮流去农场劳动。同学们坐船沿着松花江经过一个晚上才能到达目的地,一路上碧波荡漾,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在掰玉米、割水稻、挖萝卜的农业劳动中,大家享受了收获的喜悦,也磨炼了顽强的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精神。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处处以身作则,发挥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他们中有很多人是从南方来的,克服了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等多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勤奋耕耘、孜孜不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学生,也成为那个年代哈工大艰苦奋斗精神 的象征。在学校的关心教育和老师们的感召下,同学们面对艰苦环境和困难条件,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生活条件的压力转化成了决心为改变国家的贫困面貌而奋斗的强大动力。学校号召同学们刻苦学习、强健体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成了那一代哈工大学生的座右铭。大学时代塑造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对我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战胜各种困难,起到了长期的激励作用,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奠定知识基础、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关键时期。我常常为自己青年时代有机会进入哈工大这样优秀的大学感到幸运。母校不仅使我们受到了良好的知识教育,更在信仰确立、能力培养、作风养成等方面给了我们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如春风化雨,历久弥新,成为我受用终身的宝贵精神财富。离开母校后的四十多年里,如果说为党和人民做了一些事情的话,与母校的培养和老师们的教诲是分不开的,与母校严谨学风和优良传统的熏陶是 分不开的。饮水思源,我对母校的教育培养始终铭记在心、感激不尽,对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深情感怀、师恩不忘。这些年来,无论走到哪里,我始终关注着母校,对母校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高兴;始终惦记着当初教育过我们的老师和同窗数载的同学,真希望能重新相聚、畅叙友情,回忆那难忘的峥嵘岁月。
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母校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铸就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了牢记使命、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协作精神,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是母校历经风雨、成长壮大的重要支撑,是母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哈工大学子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最响亮的时代主旋律。事业催人奋进,前景无限美好。希望哈工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继承传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 型国家为强大动力,以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创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为主攻方向,以建设一支兼具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的高水平优秀教师队伍为支撑,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努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锤炼办学理念和先进校园文化,培养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出更多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创新成果,为我国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行列做出更大贡献,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再过十年,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胜利实现。母校也将在2020年迎来百年华诞。到那时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亲爱的母校必将更加进步兴旺。衷心祝愿母校在与祖国发展同行、与民族复兴同步的伟大进程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更加灿烂辉煌的业绩!
第四篇:庆祝祖国60华诞
庆祝祖国六十华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站在这里参加今天的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庆祝祖国六十华诞。
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如乳汁一般滋养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着伟大的中华民族;巍峨雄伟的泰山,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预示着中华民族将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温柔恬静的剡溪水,宛若美妙的奇女子,用宽大的胸怀吸纳着众多河流的水,象征着中华民族那宽容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这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册,展现在我眼帘的是一幅历史长卷。那古老而绵长的沧桑岁月让我们有无限的感慨,厚重的历史承载着无数的成败之歌。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威镇海外的四大发明,名扬天下的诸子百家在哲学、历史、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都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然而那充满无限悲哀和伤痛的中国近代史,将永远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一道疤,永远是人们可照的一面明镜。我们不能忘记鸦片战争,不能忘记豪华的圆明园付之一炬,不能忘记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不能忘记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祖国有太多的物产和资源,让我们去为之开采和珍惜;祖国有太多的荣耀和不幸,让我们去为之骄傲和伤怀;祖国有太多沧桑巨变,让我们俯仰屏息。
如今,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当初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成就。世界前列的GDP,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奥运聚焦北京,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飞机成功发射,不断提升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和影响力,无疑不是我们祖国崛起的象征。
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造就了中国人民独特的讲风骨、重气节的民族素质。今天日新月异的你穿着节日的盛装,微笑着牵着台湾和我们一同庆祝祖国的60华诞。饱经沧桑而您容颜未老,历数成败而您永远豪迈。请大家记住:不管母亲还要经历多少磨难,我们永远都要陪伴在她的身边;不管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险,我们都将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儿女最大的贡献!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庆祝建党92周年华诞
庆祝建党92周年华诞-爱国演讲稿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92周年华诞,92载艰苦奋斗,92载荣耀辉煌,庆祝建党92周年华诞-爱国演讲稿。92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秋的光辉诗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五”时期,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国际活动,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党是富于创新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党;是经得起各种考验,勇于在困难和挫折中奋进的党;是团结一心,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奋斗不息的党。
历经92年栉风沐雨的光辉征程,今天我们党已经登上了新的历史平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演讲稿《庆祝建党92周年华诞-爱国演讲稿》。全体党员要大力弘扬创先精神,深入强化争优意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深入。
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十二五”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对于XX来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攻坚破难、乘势奋进,推进XX科学发展新跨越,关键是要重持续、争突破、求实效。
一要重持续。
持续发展才能积累优势,积跬步而致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要坚持大思路上不摇摆,不半途而废,不朝三暮四,一条红线穿到底,才能取得大发展、实现大跨越。近年来,XX坚持“促强二产、扶大三产、调优一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主战略,全区上下围绕“主心骨”,锲而不舍、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喜发展。凡是在发展中形成的,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发展思路和举措,都要持续做下去,要善于整合、善于提升,要及时摸清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持续中求转变、在持续中求提升,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融入中原经济区发展大局。
二要争突破。
敢于突破是一种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善于突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必须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牛鼻子”、定位“爆破点”,克服制约瓶颈、打破发展壁垒,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强势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进展。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日新月异,各地发展势头如火如荼,XX要想在激烈的地区竞争中崭露头角,要想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就必须要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上,着眼于好,立足于快,在产业集聚区的形象上,扩大投资的项目上、三次产业的数据上、招商引资的数额上、项目建设的进度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上取得大突破、大发展、大跨越。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的竞争意识和有先必争、逢杯必夺的进取精神,大力营造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第一就是落后的浓厚氛围,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打造新亮点、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三要求实效。
我们能否在全省区域经济中脱颖而出,实力、魅力、和谐XX的建设能否实现新跨越,注重持续是基础,找准突破是关键,求得实效是核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着轻飘飘、软绵绵、滑溜溜的歪风劣习,极个别地方还存在着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的不良现象。我们坚决反对只表态、不落实,敷衍塞责、应付作秀,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层层建立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肩上有压力的局面。要强化督导问责,充分发挥督导监督作用,严厉惩处不作为、乱作为的工作人员,坚决追究工作推进缓慢、互相推诿扯皮的责任,努力形成务实落实、埋头苦干的工作氛围,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干。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建党92周年之际,我们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攻坚破难,奋力冲刺,创先争优,努力推动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党的92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