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母亲节演讲稿:体味母亲
母亲节演讲稿:体味母亲
母亲节
母亲节演讲稿
母亲节已经过去了,我这篇文章有点过时。好在歌颂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没有过时的概念。
母亲是我最熟悉的形象,是我最亲近也最崇敬的人,可是真的要形容于笔端,就不是那么容易,生怕用我这支拙笔写不好,反而失了其真性、散了其芬芳。
常听得很多人写自己母亲的时候,都愿意说“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听着这话,不羡慕也不妒嫉,因为我也可以这样说。
母亲对我们的爱,随处可见,因而在孩子心中也就习以为常。我很小的时候,觉得母亲总是批评我们,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是唠唠叨叨,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从没有感觉到母亲也爱自己。我知道,我不是那种从小就懂事的孩子。
记得在我稍长大了以后,有一次看过一篇关于教育子女的文章,大概是在《父母必读》里面,讲到了家长不要总是批评孩子,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等等。那时,我就很是生母亲的气,并且暗暗发誓,我将来对小孩子可不像你这样。可是,到自己有了女儿,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对女儿千叮咛、万嘱咐,其唠叨程度并不下于母亲,甚至有时还大动肝火的时候,才真正开始理解和体味母亲的艰辛。字串8
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在当时算作比较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又很开明,所以我母亲从小读过私塾,上过学堂。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所以我母亲读过很多的一些书。可是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她的父亲又英年早逝,家里再没有人支持一个女孩子继续读书,十几岁就退学回家学做家务了。
读书——是我母亲一生的向往。所以母亲很重视我们的学习。也常用一些古语,“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对我们进行重火力地强聒。可是那时的我们,哪里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把这些都当耳旁风了。记得我们小时候,母亲明明要分派我们去挑水,看到我们在读书,就宁肯自己去挑,也不打扰我们。母亲说“看书看一半的时候,是不可以打扰的”。母亲不会挑水,所以母亲挑水的姿势很特别,总是把握不好两边水桶的平衡,就用两只手擎着前面的扁担,弓着腰,很吃力的样子。小时候,我们不会体谅和爱戴母亲,反而觉得很好笑。有时候还恶作剧,看到母亲要叫我们,就马上拿起书装样子。(1)
我的母亲十分勤劳和乐观,无论生活怎么艰辛,母亲总能以十分的热情忍耐着,从不抱怨。那是我们小的时候,家里人多吃不饱,母亲就到处开地,种瓜、种菜,干得义不容辞。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有粮食吃,土地很宝贵,哪里有空地呢。母亲种瓜的地,多是脸盆大小的。而这也都是母亲一点儿一点儿造出来的。母亲常常是在石头空儿里造地。有时无法用镢头刨,只能用镢头掏两下,把泥掏松了,然后用手翻捡着里面的小石头,再用手捡掉里面的草根,而里面的大一点的石头,母亲就把它捡到外面放着,然后坐下来,耐心细致地垒地边儿。有时候,看到这块地的土薄了点儿,母亲就用手一抔一抔地从别处抔一些来补充。母亲的脸上身上全是泥土,全然不觉得泥土是脏东西,还不时地用满是泥土的手弄头发。我的母亲竟能和泥土这样的亲和。母亲造的地,时常是一块地只能种一颗瓜苗,母亲也很满足。母亲在造地的时候,还喜欢给我们背儿歌:“小蚂蚁爱劳动,一天到晚苦做工,找粮食搬进洞,舒舒服服过一冬”。其实母亲也是在激励自己,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做着这些事情。母亲总是任劳任怨,从没有烦躁的脸色。有时割草把手割破了,鲜血直流,回家找块破布一缠,再继续割。这些情景我记忆犹新,可作为小孩子,我们从来没有体贴过母亲,也没有多想什么,一切的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天经地义。只是在我长大了以后,时常想:母亲也是女人,母亲也年轻过,在母亲那么年轻的时候,竟有如此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坚韧精神。母亲在爆裂的阳光下开地、种瓜,用手抔泥土的时候,显然没有顾及自己的形象,她心中最坚挺的支撑是孩子们的温饱。现在有时候,看着母亲那双粗糙的手,我内心非常的怜惜。(2)
母亲做事情总是很有兴致,很细致,能从艰难中找到乐趣。比如,哪颗瓜苗长出几个瓜,都要挨个儿用称称出来,还不时地夸耀着。家里的母鸡都各有自己的名字,红鸡、白鸡、大眼鸡。哪个母鸡一年下了多少个蛋,有时都记在本子上。母亲的记事本子叫“家庭日用帐”,总是挂在墙上。家里的东西放在那里,总是有条不紊,信手拈来。时常是给邻居们也提供了很多方便。
我的母亲从小在优裕的环境里长大,可是后来那样艰苦的生活,母亲应付自如,从没有畏难发愁的情绪。从学挑水、学推磨、学结网开始,母亲会做所有别人会做的和不会做的家务活。记得我们小时候,母亲为了给我们做制服衣服,就到处去托样子,用纸剪下来。以后就照样子剪裁。每逢过年,母亲总是先做邻居家孩子的衣服,做好了还亲自送去,把剩下的布条儿,都一一包好送去,还要说好多客气话
第二篇:母亲节演讲稿:体味母亲
母亲节演讲稿:体味母亲
母亲节
母亲节演讲稿
母亲节已经过去了,我这篇文章有点过时。好在歌颂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没有过时的概念。
母亲是我最熟悉的形象,是我最亲近也最崇敬的人,可是真的要形容于笔端,就不是那么容易,生怕用我这支拙笔写不好,反而失了其真性、散了其芬芳。
常听得很多人写自己母亲的时候,都愿意说“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听着这话,不羡慕也不妒嫉,因为我也可以这样说。
母亲对我们的爱,随处可见,因而在孩子心中也就习以为常。我很小的时候,觉得母亲总是批评我们,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是唠唠叨叨,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从没有感觉到母亲也爱自己。我知道,我不是那种从小就懂事的孩子。
记得在我稍长大了以后,有一次看过一篇关于教育子女的文章,大概是在《父母必读》里面,讲到了家长不要总是批评孩子,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等等。那时,我就很是生母亲的气,并且暗暗发誓,我将来对小孩子可不像你这样。可是,到自己有了女儿,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对女儿千叮咛、万嘱咐,其唠叨程度并不下于母亲,甚至有时还大动肝火的时候,才真正开始理解和体味母亲的艰辛。字串8
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在当时算作比较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又很开明,所以我母亲从小读过私塾,上过学堂。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所以我母亲读过很多的一些书。可是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她的父亲又英年早逝,家里再没有人支持一个女孩子继续读书,十几岁就退学回家学做家务了。
读书——是我母亲一生的向往。所以母亲很重视我们的学习。也常用一些古语,“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对我们进行重火力地强聒。可是那时的我们,哪里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把这些都当耳旁风了。记得我们小时候,母亲明明要分派我们去挑水,看到我们在读书,就宁肯自己去挑,也不打扰我们。母亲说“看书看一半的时候,是不可以打扰的”。母亲不会挑水,所以母亲挑水的姿势很特别,总是把握不好两边水桶的平衡,就用两只手擎着前面的扁担,弓着腰,很吃力的样子。小时候,我们不会体谅和爱戴母亲,反而觉得很好笑。有时候还恶作剧,看到母亲要叫我们,就马上拿起书装样子。(1)
我的母亲十分勤劳和乐观,无论生活怎么艰辛,母亲总能以十分的热情忍耐着,从不抱怨。那是我们小的时候,家里人多吃不饱,母亲就到处开地,种瓜、种菜,干得义不容辞。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有粮食吃,土地很宝贵,哪里有空地呢。母亲种瓜的地,多是脸盆大小的。而这也都是母亲一点儿一点儿造出来的。母亲常常是在石头空儿里造地。有时无法用镢头刨,只能用镢头掏两下,把泥掏松了,然后用手翻捡着里面的小石头,再用手捡掉里面的草根,而里面的大一点的石头,母亲就把它捡到外面放着,然后坐下来,耐心细致地垒地边儿。有时候,看到这块地的土薄了点儿,母亲就用手一抔一抔地从别处抔一些来补充。母亲的脸上身上全是泥土,全然不觉得泥土是脏东西,还不时地用满是泥土的手弄头发。我的母亲竟能和泥土这样的亲和。母亲造的地,时常是一块地只能种一颗瓜苗,母亲也很满足。母亲在造地的时候,还喜欢给我们背儿歌:“小蚂蚁爱劳动,一天到晚苦做工,找粮食搬进洞,舒舒服服过一冬”。其实母亲也是在激励自己,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做着这些事情。母亲总是任劳任怨,从没有烦躁的脸色。有时割草把手割破了,鲜血直流,回家找块破布一缠,再继续割。这些情景我记忆犹新,可作为小孩子,我们从来没有体贴过母亲,也没有多想什么,一切的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天经地义。只是在我长大了以后,时常想:母亲也是女人,母亲也年轻过,在母亲那么年轻的时候,竟有如此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坚韧精神。母亲在爆裂的阳光下开地、种瓜,用手抔泥土的时候,显然没有顾及自己的形象,她心中最坚挺的支撑是孩子们的温饱。现在有时候,看着母亲那双粗糙的手,我内心非常的怜惜。(2)
母亲做事情总是很有兴致,很细致,能从艰难中找到乐趣。比如,哪颗瓜苗长出几个瓜,都要挨个儿用称称出来,还不时地夸耀着。家里的母鸡都各有自己的名字,红鸡、白鸡、大眼鸡。哪个母鸡一年下了多少个蛋,有时都记在本子上。母亲的记事本子叫“家庭日用帐”,总是挂在墙上。家里的东西放在那里,总是有条不紊,信手拈来。时常是给邻居们也提供了很多方便。
我的母亲从小在优裕的环境里长大,可是后来那样艰苦的生活,母亲应付自如,从没有畏难发愁的情绪。从学挑水、学推磨、学结网开始,母亲会做所有别人会做的和不会做的家务活。记得我们小时候,母亲为了给我们做制服衣服,就到处去托样子,用纸剪下来。以后就照样子剪裁。每逢过年,母亲总是先做邻居家孩子的衣服,做好了还亲自送去,把剩下的布条儿,都一一包好送去,还要说好多客气话。
做得不好啊,凑合着穿啊等等。其实,在母亲心里不是客气话,是真的对自己不满意。因为母亲总觉得自己的剪裁技术没“经师”。这在母亲心里或许也是个遗憾,以至于后来社会上到处都是“剪裁培训班”的时候,母亲还兴致勃勃地要去学习,那时母亲已经55岁之多了。
我母亲总是这样,能为别人行个方便,能为别人做点事情,很快乐。
母亲种瓜种菜,真的是很拿手。当时是生活所迫,而现在倒真成了母亲的癖好了。母亲现在已经77岁高龄,可是院子里种得满满的菜蔬。进了母亲的院落,蔬菜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一方韭菜,一方菠菜,还有芸豆、黄瓜、老白、莴苣、香菜,应有尽有。都按季节更替着。母亲逢人就说“俺的菜可没打农药啊”,我们都取笑母亲,“看啊,妈妈又开始做广告了”。每逢节假日,我们都回家的时候,母亲就早早的把菜摘好、束好。一方面要给我们,另一方面也借我们的腿为她出去分送。有一次,我们都回家,看到一束一束水灵灵的蔬菜,我妹妹说“妈,这菜给我好吗?母亲马上说“好啊,谢谢”。这一句话把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一是我们母亲说话总是很正式的,从没有这样风趣过;二是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菜,别人拿走了,还要谢谢。事后想起来还觉得好笑。(3)
我小时,很羡慕,也很喜欢看母亲摆弄她那一摞一摞裁衣服的纸样子和年轻时绣花的花样子,也听见母亲自嘲:“留样子的人管束多,我这一辈子被人管束着”。我也常听母亲叹息“解放初期,我才19岁,大街上每天都有游行的队伍,在宣传革命,我怎么不跟着他们走呢?”然而,她那样的家庭,怎么能让一个女孩子出去疯跑呢?
小时候的我,不懂得什么,现在知道,这都是母亲刻骨铭心的遗憾。好范文版权所有
可是,母亲的心里有过太多的浪漫的向往,而现实生活又是如此的琐碎和艰辛,从母亲的脸上从来没有一点痕迹。母亲能把向往和现实天衣无缝的对接起来,乐呵呵的过自己简朴而又平凡的生活。
母亲因为识字,所以就很喜欢书。我们上学时的课本,母亲都给我们一箱一箱的保存。以前过年糊墙壁的时候,母亲看到字,就要停下来看一看。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当发了新课本,母亲总是要抽空看。实在没时间,就等坐下来烧火的时候看。有时天黑,就借着锅底下的亮光,趴着头看,这个情景我记忆犹新。就是现在,母亲在种菜和家务之余,也喜欢在炕上躺着“唱书”。为什么叫“唱书”,这是我父亲的发明。因为我母亲一读书就要出声朗读。也听得父母为此而口角“看就是了,怎么非得出声?”父亲说,“我一出声,就听不见你们吵闹了”母亲说。“那你吵我们怎么办?”父亲又说。“嘿嘿”母亲笑笑。母亲看书不仅要出声,而且还要添加很多的助词叹词之类的。比如“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这句话,我母亲会读成“我们呐是啊工农子弟兵啊”。我们都笑,母亲也不理会,只管“唱”自己的。
读书,是母亲的一种爱好,是艰苦生活的调节剂,倒不是有什么人生理想。她读得很随意,我们的旧课本、旧杂志、台历等等都是母亲的读物。母亲把一年一年的台历都集起来,一尺多高,自己又另造一本——台历的精选集。母亲就是这样,做什么事都很细致、很用心。近几年母亲年龄大了,夜里睡不好,就起来做这些事情,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字串6
还有一阵子,整天看地球仪。不知是谁遗弃的一个旧地球仪,底座都掉了,只剩下一个圆球,在炕上滚来滚去,母亲如获至宝,成天带上花镜,拿着看,在那上面发现好多新大陆呢,知道了哪个国家和哪个国家是邻居。我小侄子在新加坡读书,母亲找到新加坡后,就用夸镜仔细看,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认真,有兴致,虽然足不出户,而内心四通八达。
记得有一次,我回家看母亲。母亲兴致勃勃地拿出一本《山海经》给我看,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觉得没有什么好看的。母亲就翻到那一页,上面写着“牡丹旁侧一支梅,富贵寒酸于一堆,莫道牡丹天国色,须知梅花独占魁”。原来是这样的,母亲十几年前买了一个台布,上面的图案是牡丹和梅花。母亲对此大惑不解:牡丹是春花,而梅花是冬花,它们怎么能混在一起呢?为这费了母亲十几年的心思,今天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我真佩服母亲,从那么艰苦而又琐碎的生活里走过来,还能保持着这份闲情逸致。(4)
我感觉,母亲总是以坚定的信念理解着生活的根本,又以轻松的心情应付着生活的琐碎。
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我的母亲总是悠然自得、处变不惊、心平气和的走着、过着,到现在依然有着一颗乐观开放的童心。近几年,每当我们有时间,就带母亲一起去郊游,爬山野餐也带上母亲,很让母亲开了眼界。母亲说“以往在电视上看到外国人,把饭拿到外面去吃,觉得很别扭,原来是这样的好啊”。呵呵,我们都偷着笑。
野餐的时候,母亲竟会拿出她给大家带的坐垫儿、牙签儿、打火机、小刀之类的东西。我们都惊叹,母亲简直有着我们想不到的兴致。
记得那次我去北京办事,我说“妈,我带你去北京吧”?,母亲马上说“我有钱”,又引得我们哈哈大笑。我弟弟说“你看妈妈,怕人家不带她”。那次在北京,我真是感受了母亲的坚韧精神,有时我都觉得走得腰酸腿疼,问母亲“妈,怎么样啊?”,母亲气喘吁吁的,但还是很坚定地说“行”。我知道,母亲总是很珍惜快乐。到了晚上,母亲会坐下来盘算着“嗯,游故宫60元,值;游天坛,40元可不值。”有时领着母亲走着走着,遇上一个景点,我说“妈,进去看看?”,母亲马上会问“要不要另买票?这个时候我又好笑,又很怜惜母亲。艰苦的岁月养成的习惯啊,一切都从俭。
现在我们姊妹都长大了,我时常劝慰母亲,我说“妈,你要知道,你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有钱别舍不得花,生活别太节俭”。母亲说“我现在吃得穿得都有了,花什么钱啊,再就是能跟你们出去旅个游啊,野个餐啊,我就心满意足了”。呵呵,我们都觉得好笑。一个77岁的老太太,竟愿意和孩子们一起爬山,而且在外面就着风吃饭。
母亲总是这样以开放的心接受新事物,对什么都感兴趣
不过,我知道有一件事我母亲接受不了,就是芭蕾舞。我虽然不懂得芭蕾舞的深刻含藏,可是觉得它很美,而这个美又很抽象,我又不能深入简出。有一次,我试着向母亲通俗的解释道,我说“妈,这是艺术,你不要把她们看成是你的女儿或媳妇,要把她们看成是艺术品”。母亲不吱声,似乎是接受了。可是再以后,每当电视上有这样的画面,母亲就会说“快来看啊,艺术来了”。又引得我们哈哈大笑。(5)
不论什么时候,母亲总能从容自如。我感觉母亲的一生,总是在提醒幸福,感激生活。甚至看到满园生机勃勃的菜蔬,母亲会感激到太阳、蓝天、雨水、空气。
那是我父亲病重不能下床的几年里,母亲的耐心细致更是难能可贵。每天喂吃喂喝,还要洗脏衣服,从没有半点儿烦躁。每当别人体谅母亲的时候,她总是笑呵呵地说“我没有别的事儿,我身体又好,能行”。那时候我们姊妹都好像一下子长大了,知道了自己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从那时起,我们养成了每星期回家看父母的习惯。这时候,母亲会一大早就把冰箱里的“好东西”拿出来,准备款待我们。我们尽管生气母亲把东西都放久了,可心里十分怜惜母亲的心意。我们各尽所能的帮助母亲,母亲不认为是我们应该做的,而是心存感激,感激孩子们对她的体贴。父亲去世后,母亲又把姥姥接到家里,老娘俩安安静静度余生。字串2
在这里又说到我姥姥。姥姥很客气,就是对我母亲,对她的外孙、重外孙,也总是这样。偶尔我们帮助端端洗脸水、送送饭,她也要说好多客气话。我时常觉得,我姥姥的生命真是一个奇迹。她年纪很轻的时候,大概是29岁就失去了我姥爷。姥姥孤孤单单近70年。又经历了急风暴雨式的时代变革,亲历了一个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心理和情感受到了那么大的磨难,她竟能用她那一双小脚,度量着97年的人生历程。而现在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朗朗。我时常纳闷儿,姥姥不识字,怎么能准确的知道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到这时,一早就把干净的床单铺上,迎接我们回家。
我母亲总是乐呵呵的神态,而情感又是异常的细腻。那一次我回家,母亲不在家。一会儿回来了,我问母亲“做什么去了”?母亲说:“某某病了,我去看她了”。我有点奇怪,我们家与她没有什么关系的。母亲说“上次我走在她门口,人家看我喘呼呼的,特意回家搬个小凳子给我坐呢”。母亲不经意的说着,我心里可是受到了莫大的震动。母亲是这样细致的表达着自己的心意,也悉心地呵护着别人的好意。
我的母亲,真是繁华褪尽是质朴。母亲的心,平和的如大地,宽容的如海洋。近几年母亲周围很有些富裕了的邻居,它们买了金镯子,送给母亲看。我母亲很高兴的欣赏着,也很理解人家的欣喜之情。可是母亲自己从心里不喜欢金饰。她常说,她从小真羡慕不戴耳环、留短发的女学生样儿,我深深地知道,这个“女学生样儿”,是母亲一生的向往。
母亲的穿着更是随便,也从不让我们为她花钱买衣服。甚至有时候,我们退下来的衣服,母亲就在里面捡一些能穿的,对此我们有时生气甚至发火,可是母亲很满足,乐呵呵地并不理会我们。
母亲对谁都是那样的和气,在邻里中,大的小的,老的少的,都愿意和我母亲说话。开朗乐观的感染了很多人,平和善良的像一个基督徒,可是母亲不信基督。有一次礼拜天,我回家看母亲,正好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刚做完礼拜,在我母亲那里歇息,说话之间就开始“传道”,劝我母亲信基督,和她做伴儿去做礼拜。母亲说“我腿疼,不能去做礼拜”。她说“你去祈祷祈祷就会好的”,母亲笑了笑。一会儿,那人又自言自语地说:“那里管用呢,我们做了善事,也没见上帝降福下来”。母亲忍不住呵呵地大笑了。我母亲说“你就只管做善事,上帝自会知道的;你越是指望,上帝越是不会降福于你的。”母亲说完又呵呵地笑了。我也感到好笑,那人也笑,大家都笑了。我不知道那人她笑什么,我感到好笑的是,博大精深的基督教义,被一个不信基督的人诠释了,而那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却在那里和上帝讨价还价呢。
母亲的心不以己忧,不以物喜。得失随缘,不欺暗室。好范文版权所有
今年春节,我弟弟为母亲送了一幅对联,写着“心地光明宜福寿,精神爽朗自康宁”。我们大家都觉得真是母亲的真实写照。
第三篇:母亲节演讲稿:体味母亲,感恩母亲
母亲是我最熟悉的形象,是我最亲近也最崇敬的人,可是真的要形容于笔端,就不是那么容易,生怕用我这支拙笔写不好,反而失了其真性、散了其芬芳。
常听得很多人写自己母亲的时候,都愿意说“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听着这话,不羡慕也不妒嫉,因为我也可以这样说。
母亲对我们的爱,随处可见,因而在孩子心中也就习以为常。我很小的时候,觉得母亲总是批评我们,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是唠唠叨叨,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从没有感觉到母亲也爱自己。我知道,我不是那种从小就懂事的孩子。zhlzw.com 中华励志网
记得在我稍长大了以后,有一次看过一篇关于教育子女的文章,大概是在《父母必读》里面,讲到了家长不要总是批评孩子,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等等。那时,我就很是生母亲的气,并且暗暗发誓,我将来对小孩子可不像你这样。可是,到自己有了女儿,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对女儿千叮咛、万嘱咐,其唠叨程度并不下于母亲,甚至有时还大动肝火的时候,才真正开始理解和体味母亲的艰辛。
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在当时算作比较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又很开明,所以我母亲从小读过私塾,上过学堂。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所以我母亲读过很多的一些书。可是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她的父亲又英年早逝,家里再没有人支持一个女孩子继续读书,十几岁就退学回家学做家务了。
读书——是我母亲一生的向往。所以母亲很重视我们的学习。也常用一些古语,“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对我们进行重火力地强聒。可是那时的我们,哪里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把这些都当耳旁风了。记得我们小时候,母亲明明要分派我们去挑水,看到我们在读书,就宁肯自己去挑,也不打扰我们。母亲说“看书看一半的时候,是不可以打扰的”。母亲不会挑水,所以母亲挑水的姿势很特别,总是把握不好两边水桶的平衡,就用两只手擎着前面的扁担,弓着腰,很吃力的样子。小时候,我们不会体谅和爱戴母亲,反而觉得很好笑。有时候还恶作剧,看到母亲要叫我们,就马上拿起书装样子。
我的母亲十分勤劳和乐观,无论生活怎么艰辛,母亲总能以十分的热情忍耐着,从不抱怨。那是我们小的时候,家里人多吃不饱,母亲就到处开地,种瓜、种菜,干得义不容辞。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有粮食吃,土地很宝贵,哪里有空地呢。母亲种瓜的地,多是脸盆大小的。而这也都是母亲一点儿一点儿造出来的。母亲常常是在石头空儿里造地。有时无法用镢头刨,只能用镢头掏两下,把泥掏松了,然后用手翻捡着里面的小石头,再用手捡掉里面的草根,而里面的大一点的石头,母亲就把它捡到外面放着,然后坐下来,耐心细致地垒地边儿。有时候,看到这块地的土薄了点儿,母亲就用手一抔一抔地从别处抔一些来补充。母亲的脸上身上全是泥土,全然不觉得泥土是脏东西,还不时地用满是泥土的手弄头发。我的母亲竟能和泥土这样的亲和。母亲造的地,时常是一块地只能种一颗瓜苗,母亲也很满足。母亲在造地的时候,还喜欢给我们背儿歌:“小蚂蚁爱劳动,一天到晚苦做工,找粮食搬进洞,舒舒服服过一冬”。其实母亲也是在激励自己,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做着这些事情。母亲总是任劳任怨,从没有烦躁的脸色。有时割草把手割破了,鲜血直流,回家找块破布一缠,再继续割。这些情景我记忆犹新,可作为小孩子,我们从来没有体贴过母亲,也没有多想什么,一切的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天经地义。只是在我长大了以后,时常想:母亲也是女人,母亲也年轻过,在母亲那么年轻的时候,竟有如此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坚韧精神。母亲在爆裂的阳光下开地、种瓜,用手抔泥土的时候,显然没有顾及自己的形象,她心中最坚挺的支撑是孩子们的温饱。现在有时候,看着母亲那双粗糙的手,我内心非常的怜惜。
母亲做事情总是很有兴致,很细致,能从艰难中找到乐趣。比如,哪颗瓜苗长出几个瓜,都要挨个儿用称称出来,还不时地夸耀着。家里的母鸡都各有自己的名字,红鸡、白鸡、大眼鸡。哪个母鸡一年下了多少个蛋,有时都记在本子上。母亲的记事本子叫“家庭日用帐”,总是挂在墙上。家里的东西放在那里,总是有条不紊,信手拈来。时常是给邻居们也提供了很多方便。
我的母亲从小在优裕的环境里长大,可是后来那样艰苦的生活,母亲应付自如,从没有畏难发愁的情绪。从学挑水、学推磨、学结网开始,母亲会做所有别人会做的和不会做的家务活。记得我们小时候,母亲为了给我们做制服衣服,就到处去托样子,用纸剪下来。以后就照样子剪裁。每逢过年,母亲总是先做邻居家孩子的衣服,做好了还亲自送去,把剩下的布条儿,都一一包好送去,还要说好多客气话。做得不好啊,凑合着穿啊等等。其实,在母亲心里不是客气话,是真的对自己不满意。因为母亲总觉得自己的剪裁技术没“经师”。这在母亲心里或许也是个遗憾,以至于后来社会上到处都是“剪裁培训班”的时候,母亲还兴致勃勃地要去学习,那时母亲已经55岁之多了。
我母亲总是这样,能为别人行个方便,能为别人做点事情,很快乐。
母亲种瓜种菜,真的是很拿手。当时是生活所迫,而现在倒真成了母亲的癖好了。母亲现在已经77岁高龄,可是院子里种得满满的菜蔬。进了母亲的院落,蔬菜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一方韭菜,一方菠菜,还有芸豆、黄瓜、老白、莴苣、香菜,应有尽有。都按季节更替着。母亲逢人就说“俺的菜可没打农药啊”,我们都取笑母亲,“看啊,妈妈又开始做广告了”。每逢节假日,我们都回家的时候,母亲就早早的把菜摘好、束好。一方面要给我们,另一方面也借我们的腿为她出去分送。有一次,我们都回家,看到一束一束水灵灵的蔬菜,我妹妹说“妈,这菜给我好吗?母亲马上说“好啊,谢谢”。这一句话把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一是我们母亲说话总是很正式的,从没有这样风趣过;二是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菜,别人拿走了,还要谢谢。事后想起来还觉得好笑。
第四篇:XX年母亲节演讲稿:体味母亲 感恩母亲
XX年母亲节演讲稿:体味母亲 感恩母
亲
母亲是我最熟悉的形象,是我最亲近也最崇敬的人,可是真的要形容于笔端,就不是那么容易,生怕用我这支拙笔写不好,反而失了其真性、散了其芬芳。
常听得很多人写自己母亲的时候,都愿意说“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听着这话,不羡慕也不妒嫉,因为我也可以这样说。
母亲对我们的爱,随处可见,因而在孩子心中也就习以为常。我很小的时候,觉得母亲总是批评我们,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是唠唠叨叨,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从没有感觉到母亲也爱自己。我知道,我不是那种从小就懂事的孩子。
记得在我稍长大了以后,有一次看过一篇关于教育子女的文章,大概是在《父母必读》里面,讲到了家长不要总是批评孩子,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等等。那时,我就很是生母亲的气,并且暗暗发誓,我将来对小孩子可不像你这样。可是,到自己有了女儿,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对女儿千叮咛、万嘱咐,其唠叨程度并不下于母亲,甚至有时还大动肝火的时候,才真正开始理解和体味母亲的艰辛。
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在当时算作比较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又很开明,所以我母亲从小读过私塾,上过学堂。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所以我母亲读过很多的一些书。可是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她的父亲又英年早逝,家里再没有人支持一个女孩子继续读书,十几岁就退学回家学做家务了。
读书——是我母亲一生的向往。所以母亲很重视我们的学习。也常用一些古语,“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对我们进行重火力地强聒。可是那时的我们,哪里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把这些都当耳旁风了。记得我们小时候,母亲明明要分派我们去挑水,看到我们在读书,就宁肯自己去挑,也不打扰我们。母亲说“看书看一半的时候,是不可以打扰的”。母亲不会挑水,所以母亲挑水的姿势很特别,总是把握不好两边水桶的平衡,就用两只手擎着前面的扁担,弓着腰,很吃力的样子。小时候,我们不会体谅和爱戴母亲,反而觉得很好笑。有时候还恶作剧,看到母亲要叫我们,就马上拿起书装样子。
我的母亲十分勤劳和乐观,无论生活怎么艰辛,母亲总能以十分的热情忍耐着,从不抱怨。那是我们小的时候,家里人多吃不饱,母亲就到处开地,种瓜、种菜,干得义不容辞。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有粮食吃,土地很宝贵,哪里有空地呢。母亲种瓜的地,多是脸盆大小的。而这也都是母亲一点儿一点儿造出来的。母亲常常是在石头空儿里造地。有时无法用镢头刨,只能用镢头掏两下,把泥掏松了,然后用手翻捡着里面的小石头,再用手捡掉里面的草根,而里面的大一点的石头,母亲就把它捡到外面放着,然后坐下来,耐心细致地垒地边儿。有时候,看到这块地的土薄了点儿,母亲就用手一抔一抔地从别处抔一些来补充。母亲的脸上身上全是泥土,全然不觉得泥土是脏东西,还不时地用满是泥土的手弄头发。
我的母亲竟能和泥土这样的亲和。母亲造的地,时常是一块地只能种一颗瓜苗,母亲也很满足。母亲在造地的时候,还喜欢给我们背儿歌:“小蚂蚁爱劳动,一天到晚苦做工,找粮食搬进洞,舒舒服服过一冬”。其实母亲也是在激励自己,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做着这些事情。母亲总是任劳任怨,从没有烦躁的脸色。有时割草把手割破了,鲜血直流,回家找块破布一缠,再继续割。这些情景我记忆犹新,可作为小孩子,我们从来没有体贴过母亲,也没有多想什么,一切的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天经地义。只是在我长大了以后,时常想:母亲也是女人,母亲也年轻过,在母亲那么年轻的时候,竟有如此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坚韧精神。母亲在爆裂的阳光下开地、种瓜,用手抔泥土的时候,显然没有顾及自己的形象,她心中最坚挺的支撑是孩子们的温饱。现在有时候,看着母亲那双粗糙的手,我内心非常的怜惜。
母亲做事情总是很有兴致,很细致,能从艰难中找到乐趣。比如,哪颗瓜苗长出几个瓜,都要挨个儿用称称出来,还不时地夸耀着。家里的母鸡都各有自己的名字,红鸡、白鸡、大眼鸡。哪个母鸡一年下了多少个蛋,有时都记在本子上。母亲的记事本子叫“家庭日用帐”,总是挂在墙上。家里的东西放在那里,总是有条不紊,信手拈来。时常是给邻居们也提供了很多方便。
我的母亲从小在优裕的环境里长大,可是后来那样艰苦的生活,母亲应付自如,从没有畏难发愁的情绪。从学挑水、学推磨、学结网开始,母亲会做所有别人会做的和不会做的家务活。记得我们小时候,母亲为了给我们做制服衣服,就到处去托样子,用纸剪下来。以后就照样子剪裁。每逢过年,母亲总是先做邻居家孩子的衣服,做好了还亲自送去,把剩下的布条儿,都一一包好送去,还要说好多客气话。做得不好啊,凑合着穿啊等等。其实,在母亲心里不是客气话,是真的对自己不满意。因为母亲总觉得自己的剪裁技术没“经师”。这在母亲心里或许也是个遗憾,以至于后来社会上到处都是“剪裁培训班”的时候,母亲还兴致勃勃地要去学习,那时母亲已经55岁之多了。
我母亲总是这样,能为别人行个方便,能为别人做点事情,很快乐。
母亲种瓜种菜,真的是很拿手。当时是生活所迫,而现在倒真成了母亲的癖好了。母亲现在已经77岁高龄,可是院子里种得满满的菜蔬。进了母亲的院落,蔬菜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一方韭菜,一方菠菜,还有芸豆、黄瓜、老白、莴苣、香菜,应有尽有。都按季节更替着。母亲逢人就说“俺的菜可没打农药啊”,我们都取笑母亲,“看啊,妈妈又开始做广告了”。每逢节假日,我们都回家的时候,母亲就早早的把菜摘好、束好。一方面要给我们,另一方面也借我们的腿为她出去分送。有一次,我们都回家,看到一束一束水灵灵的蔬菜,我妹妹说“妈,这菜给我好吗?母亲马上说“好啊,谢谢”。这一句话把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一是我们母亲说话总是很正式的,从没有这样风趣过;二是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菜,别人拿走了,还要谢谢。事后想起来还觉得好笑。
感恩母亲演讲稿范文500字
感恩母亲节演讲稿范文:感恩母亲
感恩母亲节精彩演讲稿范文
XX感恩母亲节演讲稿范文:谁言寸草心
母亲节演讲稿范文:体味母亲,感恩母亲
感恩母亲节演讲稿范文:母爱无边
感恩母亲节国旗下讲话稿:记住母亲的爱
母亲节演讲稿:感恩母亲节,妈妈,我爱你
感恩母亲节演讲稿:献给我心目中最好的妈妈
XX年感恩母亲节精彩演讲稿
最新感恩母亲节精彩演讲稿范文
“体味母亲,感恩母亲”母亲节演讲稿范文
XX感恩母亲节演讲稿范文
母亲节演讲稿:体味母亲,感恩母亲
感恩母亲演讲稿500
来源:
第五篇:母亲节演讲稿:一路风雨一路歌与母亲节演讲稿:体味母亲,感恩母亲
母亲节演讲稿:一路风雨一路歌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一路风雨一路歌》。
在今天这温馨的日子里,首先,请允许我祝全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让我们一起深情呼唤 “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您!”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三毛曾在《守望的天使》这篇文章里说,每个人生命中最真最诚的天使是自己的父母,天使终其一生,舍尽全力来为自己的孩子挡风遮雨。
央视有一则“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内容是一位女士为年老的母亲洗脚,这一切被幼小的儿子看在眼里,竟也效仿妈妈的样子,为妈妈打来了洗脚水。这则广告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中小学为此还发起了“为妈妈洗脚”的活动,并布置了以此为主题的作文。
那么,这件事何以会引发如此大的震撼呢?恐怕是因为它们在揭示一个众所周知的伟大主题的同时,也触及到了天下所有为人子女者的内心之痛,那就是我们对母爱伟大的道理都似懂非懂,或者说虽然懂得,但却在大多数时候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报答。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或许有时会对一个陌生人的一点关怀念念不忘,却对母亲的大爱熟视无睹,嫌她唠叨,嫌她没文化……然
而,母亲却永远在一旁默默地支持我们,耐心地开导教育我们,给予我们关心和鼓励。
我记得,曾在一张试卷上见到一篇文章,名叫《三袋米》。讲述的是在一个特困家庭里,父亲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去世,留下孤寡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为了儿子,她忍受孤独,顶着苦难没有改嫁;为了儿子的学习,得了风湿病的她毅然选择到邻村讨米供儿子食用;为了儿子的自尊,不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她选择隐瞒自己所受的苦。不在儿子面前出现,连生活费也是请人转交;为了儿子,她……
最后,儿子以高分翩翩飞进清华校门,母亲的故事被校长和食堂的师傅公布在毕业大会上,儿子与母亲相拥,嚎啕大哭……
若干年后,儿子将母亲接到了北京,让母亲过上了舒适的晚年生活。这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或许大家会以为是编出来做考题的,但这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湖北省某县的。虽然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但仍然流传至今。
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感恩信。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
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
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