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毕节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7日在毕节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陈昌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与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省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继续深化“三大主题”,抢抓机遇,求实苦干,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向好,呈现出“经济提速转型、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干群精神振奋”的大好局面。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办成了一些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标志性的大事:一是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以国办函〔2013〕35号文件批准实施《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国土资源部等1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毕节改革发展的差别化政策;二是全市经济取得突破性增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1000亿元、300亿元大关;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飞雄机场建成通航,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成贵铁路开工建设;四是产业转型升级势头强劲,“5个100”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毕节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贵州毕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百里杜鹃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五是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镇空间、产业布局得到调整优化,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三大变化”,在全省率先实施的农村环境整治“两硬化”工程被刘云山同志称为“连心路”、“连富路”;六是成功承办了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生态文明论坛、2013中国(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全省第二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等一批影响较大的全国、全省性重要会议,“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威宁精神”、“金沙之路”、“六零六好”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农民讲师团”等近十项先进经验得到总结推广。一年来,先后有1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毕节视察指导工作,中央国家机关、统一战线、省内外267名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1151名厅级干部深入我市考察调研,为加快推进试验区改革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1.9亿元,增长15.1%;财政总收入336.9亿元、增长32.4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6亿元、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1.2亿元、增长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45元、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5亿元、增长13.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38.77亿元、贷款余额547.8亿元,分别增长13.95%和26.36%。
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8:43.2: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5.2亿元,增长20.1%;新增产业园区面积18.5平方公里、标准厂房250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产业项目140个、新建投产企业87户。农业增加值196.6亿元、增长6.8%;粮食总产量228.01万吨;收购烟叶182.81万担,占省下达任务数的104.46%;12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5.6亿元、增长16%;旅游综合收入207.6亿元、增长27.4%。民营经济增加值51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达48.9%。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新建和改扩建城市路网188公里,新增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1.7%。七星关—大方同城化建设快速推进。10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和16个城市新区建设稳步实施。50个特色小城镇完成投资60.8亿元。规划建设100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实施30万户“黔西北民居”改造。完成营造林116.8万亩,治理石漠化114.5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4.0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范围内,赤水河、六冲河、三岔河和乌江流域污染防治全面加强。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黄织铁路建成通车,织金至毕节、织金至纳雍、林歹至织金铁路建设加快,成贵铁路乐山至贵阳段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毕节至叙永、纳雍至六盘水、威宁至遵义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铁路通车里程累计达231公里、在建298公里。杭瑞高速遵毕段、黔织高速、毕威高速、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杭瑞高速毕节至都格段、厦蓉高速毕节境内各段、贵阳至黔西、黔西至大方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毕节至镇雄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81公里、在建338公里。飞雄机场开通毕节至北京、上海、广州、昆明、重庆、贵阳、深圳7条航线。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建设,骨干水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成效明显,解决了128.7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0.88亿元;完成38.8万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
民生事业得到新改善。“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14.5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1.63%,已全面完成8件,跨年度实施2件。完成55.38万农村贫困人口减贫任务,实现1县、25个乡镇减贫摘帽。实施扶贫生态移民4617户、20309人。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8575套。筹措20多亿元资金对89.12万农户院坝和124万户农村连户路实施“两硬化”。转移农村劳动力15.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1.53%。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加快双山职教城建设,初步形成“一体两翼多节点”的职业教育学校布局;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85万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公租房)15856套55.5万平方米,“农村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生114.6万人。累计建成农村老年公寓252所,集中供养8501人。为95.62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3.03亿元,投入3.16亿元改造农村危房71125户。人口计生“双诚信双承诺”和网上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5%,为全省最高。成功举办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系列大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1.73%。妇女、青年、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双拥、外事、人防、移民、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地方志、统计、物价、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九条新路子”得到全面深化,“老少共融之家”创建活动、“五统一”教育优先发展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率先在全省推行行政区划调整,共撤销12个乡镇设置16个街道办事处、撤并11个乡镇设置6个副中心城镇、将6个乡撤乡设镇。行政审批流程减少到3个、办结时限压缩到4个工作日内。实现村镇银行县(区)全覆盖,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8家,贵州银行毕节杜鹃支行试运行、浦发银行毕节支行获国家银监会批准、重庆银行毕节支行纳入总行规划;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32亿元、增长63%;投资环境满意率达96.69%,全省排名第一;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08亿美元。
行政效能有了新提高。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1件、省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55件,省政协委员提案2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25件,办结率100%。推行重点工作承诺制,机关效能得到有效提升。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十项规定”,加强“三公”经费监管,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督查。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用,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实施成效明显。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等制度。建立健全应急体系,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做到了“七个坚持”:一是坚持把“三大主题”作为战略任务,紧紧扭住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不放松,持续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切实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二是坚持把主基调主战略作为基本遵循,以“两加一推”主基调为总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出新型工业化引领和特色城镇化推动,促进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三是坚持把投资增长作为发展引擎,牢固树立“今天的投资总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经济竞争力”的理念,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服务企业发展,努力保持投资高位增长;四是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务之急,突出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工程和地下水(机井)利用工程“三大会战”,全力抓好城乡电网建设和供电保障,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五是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以“十破十立”为抓手,树立敢想、敢闯、敢拼、敢干的精神,认真落实“改革开放年”各项任务,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功引进一批客商到毕节投资兴业,培育发展了一批外贸出口基地,迈出了构建内陆山区开放型经济新步伐;六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农村环境整治“两硬化”、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七是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要保障,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两办法、四制度”管理机制,探索出“六零六好”社会治理集成创新经验,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整治和矛盾纠纷大调解活动,扎实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为全市改革发展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压力的影响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国家有关部委和东部十省市统一战线、深圳市、重庆市的倾力帮扶;得益于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与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毕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驻毕单位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毕节改革发展的各级各界、各行各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二是扶贫攻坚任务繁重。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三是瓶颈制约因素突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制约依然突出,政府性债务压力较大。四是改革创新步伐滞后。改革开放动力不够足,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彻底,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五是维护稳定压力较大。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社会管理水平不高,信访问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构建和谐的压力还比较大。六是政务服务环境欠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个别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不良现象,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亟须进一步强化。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各族人民对我们的重托和期望。
二、2014年政府工作目标和改革重点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一年。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国内经济在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这对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迎来许多得天独厚的机遇,国发2号、国办函35号文件和国家部委陆续出台的差别化支持政策“红利”正逐步释放,统一战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各项政策支持和有利条件将叠加释放新的动力和活力。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在发展战略上更加注重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立足当前,必须继续做强做大煤炭、电力、“两烟”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五张名片”和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谋划长远,必须强力推进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成贵铁路毕节段、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四个一体化”项目,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在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扩总量与调结构相促进。扩总量,必须加大项目争取、引进和建设力度,在发展机遇中找项目,在支持政策中挖项目,在产业规划中谋项目,不断做大投资这块“蛋糕”;调结构,必须努力提高“四个比重”,走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着力打造毕节旅游“升级版”,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推进一、二、三次产业和产业内部协调发展。三是在发展目标上更加注重促增长与惠民生相统一。促增长,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快经济发展,抓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这个核心,做大实体经济、做强民营经济、做实农业农村经济;惠民生,必须全力实施好各类重大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市各族人民。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按照市委“奋力打造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的总体要求,深入挖掘国办函35号文件的政策“红利”,坚持主题主线和主基调主战略,继续深化“三大主题”,牢牢抓住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稳中求进、转中求优、改中求活”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全力加快“毕节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毕节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6%、力争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2125亿元,增长25%以上;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确保增长20%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确保完成1600亿元,力争完成18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规定的范围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范围内;安全生产各项指标不突破省下达的控制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内。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冲锋号”。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委一届五次全会先后对全省、全市深化改革进行了周密部署。我们一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好“改革开放年”的各项任务,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开放促进开发,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开放“红利”。一是深入推进行政效能改革。重点抓好“接、放、管”,接好省下放的审批事项,把市级该放的权力切实放下去、放到位,把该管的管起来、管到位;着力搞好“控、调、改”,严控政府机构编制总量,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结构,通过深化机构改革挖掘编制潜力;加大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二是深入推进资源配置体制改革。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推行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招拍挂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做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准备工作;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圈而不探、占而不采”专项治理行动;深化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矿业权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推进找矿突破整装勘查战略行动工程,构建矿产勘查“一体多元”和“分体运行”新机制。三是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放开农村户口落户城镇,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市新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宅基地、房屋等确权登记颁证;制定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培育行动计划;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调控机制和扶持激励政策;加快推进七星关、金沙省级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百里杜鹃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四是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机制改革。深入实施《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建立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完善扶贫项目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体系,建立扶贫项目实施责任追究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滚动扶贫机制;转变扶贫开发考核方式,完善贫困县乡“摘帽不脱钩、减贫不减补”激励机制;推进我市与对口帮扶城市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五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三大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林权收益和处置权;促进国有林场改革,建立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机制;构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山、水、林、田、路治理,构建生态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六是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继续压缩8%的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经费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部省共建“教育试验区”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三项试点”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推行校长、教师引进和定期交流轮岗制度。七是深入推进社会建设改革。创新就业创业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城乡群众、返乡农民工创业;切实配合搞好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支持和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建设,抓好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抓好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快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最严格的过程监管、产品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加快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八是深入推进要素保障改革。健全完善土地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国土资源差别化政策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网点向县(区)延伸,支持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鼓励村镇银行加速发展;拓宽城乡建设投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债券融资,推进建设资金保障多元化;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创建“诚信毕节”;健全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六个一批”人才、柔性引才和人才回流等“四大工程”,探索院校培养、重点管理岗位培养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模式。九是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启动建设毕节国际内陆港,推进海关、检验检疫、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开放载体建设,争取商务部将我市列为“国家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激励机制,积极实施央企入毕、民企入毕、外企入毕招商引资专项行动计划。十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关系,认真做好政府性债务管控工作,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制定“借、用、管、还”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偿债准备金制度,不断增强偿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2014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和改革重点,突出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促进投资高位增长。精心谋划一批项目。围绕国家政策、资金投向和产业转移新动向,结合毕节发展实际,认真抓好项目谋划、包装和储备等基础性工作,科学、规范、精准地谋划一批大项目和好项目,扎实抓好前期工作,为项目争取和引进做好充分准备。积极争取一批项目。深入挖掘国发2号和国办函35号文件的政策“红利”,努力把国家部委出台的差别化支持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建立完善项目申报争取工作责任制,加大跑省、进京汇报对接力度,继续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出台支持政策,确保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获得核准,争取得到国家和省的更多资金和项目支持。大力招引一批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等知名企业,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圈的交流合作,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大型招商推介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优强企业落户毕节。加快建设一批项目。健全完善项目建设集中开工机制、“五个一”推进机制和现场观摩机制,认真落实“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年”各项工作,加强重大项目调度管理和跟踪服务,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新开工500万元以上大项目600个、投资1270亿元。
(二)强化新型工业主导,着力加快工业强市步伐。坚持“聚工业之气、造工业之势、成工业之强”,按照“两大基地”驱动、十二园区发力、标准厂房支撑、突出优势发展的要求,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速扩量、转型发展。完成工业投资630亿元、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44亿元。夯实园区平台基础。大力推进12个产业园区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园区标准厂房入驻率,新增产业园区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8.7%;强力推进织金千亿级产业园区和“毕节千亿元工业经济走廊”建设。切实拓宽园区经营思路,统筹利用好土地、标准厂房等存量资产和广告展位、冠名权、商标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按照“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要求,巩固提升煤炭、电力、“两烟”等传统支柱产业,推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全力加快“两大基地”建设,集中精力推进 “四个一体化”等资源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五张名片”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制药、风能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轻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0%和3%以上。壮大产业实体支撑。加快推进织金电厂、黔北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技改、黔西黔希煤化工、织金锦麟精细磷化工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中石化织金煤制聚烯烃、华润大方电厂和黔西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实质性开工;争取渝富集团大方煤制清洁燃料、大方电厂二期、黔西电厂二期、织金电厂二期、威赫燃煤发电、威宁电厂等重大项目早日获得国家“路条”。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要求,建立常态化的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强化“产值大户、用电大户、利税大户”生产经营协调服务,促进企业投产达产。
(三)强化特色城镇带动,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走山区特色城镇化道路,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3个百分点以上。同步推进“四个层级”。加快七星关至大方同城化发展,以双山新区为重点,强力推进核心区路网建设,确保职教城一期工程和毕节一中秋季学期入驻招生;加快新区公共服务、功能配套、拆迁安置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县城提质扩容,扎实抓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积极稳妥推进16个城市新区和10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建设。强力推进12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和市扩大试点的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同步实施30个县(区)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全力打造毕节小城镇建设“升级版”。下大力气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不断巩固和扩大“两硬化”工程建设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加快示范小城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把发展第三产业摆在城乡统筹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推进毕节粮食仓储物流园区前期工作进度,继续培育壮大一批重点流通企业,实施外贸翻番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引金入毕”工程,加快浦发银行毕节支行筹建进度,争取引进重庆银行在毕节设立分支机构,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实现政策性担保机构县(区)全覆盖。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社会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加大12个省级旅游景区和10个市级旅游景区建设力度,认真举办好全市第八届旅发大会。依托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重点打造和推介以百里杜鹃为核心,以织金洞、慕俄格古城、草海为重要节点,覆盖阿西里西、金沙台金现代农业观光园、织金古城、九洞天等景区的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提升毕节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打造毕节旅游发展“升级版”。力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亿元以上、增长22%以上。强化城镇规划和管理。城镇规划建设注重“突出特色、体现风格、尊重历史、顺应自然”的理念,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使山水、田园、乡村、城镇、园区成为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加大规划执法管理力度,维护城镇规划的严肃性。以“三创一建”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城镇治理结构,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切实解决好城市和集镇“脏乱差”及交通堵塞等问题,加强和规范城镇执法管理,构建精细、高效、便捷的管理格局。
(四)强化现代农业示范,着力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5个百分点。切实抓好粮烟生产。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8万吨以上,切实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大力抓好烟叶生产和收购工作,确保种植烤烟80.5万亩、完成收购计划161万担。着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注重提高经济作物比重,突出抓好蔬菜、马铃薯、茶叶、核桃、精品水果、中药材、特色杂粮、生态畜牧业等产业,建立一批特色突出的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和规模养殖场,确保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畜牧渔业产值达96亿元。加快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注重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以“贵州毕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龙头,深入推进12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43个市、县级农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园区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作示范。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组织申报农产品认证10个以上。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提高监管服务和技术支撑能力。
(五)强化精准扶贫推动,着力加快同步小康进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市现有贫困人口151.7万人,没有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就没有毕节的同步小康。深入实施扶贫攻坚规划。认真落实中央、省出台的一系列惠民富民和扶贫开发政策,切实总结推广威宁扶贫攻坚和百里杜鹃旅游扶贫经验,加快实施《毕节试验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整合各类资源和扶贫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脱贫致富承载能力。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总要求,实行专项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建立差异化指标考核体系,引导贫困乡镇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扶贫开发上来。确保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万人、力争减少50万人,1个县、20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目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变“漫灌式”为“滴灌式”,做到结对帮扶干部、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等“六个到村到户”。健全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民生监督特派组”作用,确保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更加安全高效。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全面完成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建设,加快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实施进度,抓好大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争取国家、省加大扶贫开发支持力度,不断深化与对口帮扶城市的合作,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全力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宜居毕节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重点治山、治水、治气,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决守住生态保护这条底线,毕节试验区拒绝污染项目。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个约束性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把火电行业脱硫脱硝和水泥行业脱硝作为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督查监管,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抓好25个污水处理厂及3个中水回用项目建设,搞好已建成投用的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认真做好城乡垃圾处理工作。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抓住国家林业局将我市25度以上坡耕地纳入全国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实施的机遇,大力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完成营造林118万亩,森林面积达1780万亩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26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5%,林业投资增长8个百分点以上,林业及相关产业产值达95亿元。治理石漠化面积154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全面加强赤水河、六冲河、三岔河和乌江的水污染防治,加大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大坝的建设和保护力度。争取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三期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1‰和3‰以下。进一步加强七星关区倒天河及有关县城河流污染治理,巩固和扩大整脏治乱工作成果,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
(七)强化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民生事业建设。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实现“双降”为核心,深入推进和完善人口计生“双诚信双承诺”机制,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优先解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着力打造阳光计生、法治计生和民本计生。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2.65‰、6.1‰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4.05%。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4+2”教育突破工程和教育“9+3”计划为抓手,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强化“控辍保学”工作,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4%以上;继续抓好学生宿舍和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确保小学生、初中生寄宿率分别达25%和65%;按照“一体两翼多节点”布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结合发展实际规范职校专业设置,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7%;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65%以上;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创建贵州工程学院、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7%;积极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扎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全市人民形成崇德向善、明德惟馨、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切实强化社会保障。大力促进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万人。调动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力争参保率达94%以上。完成4.9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500户小康房建设任务,确保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4049套、基本建成6018套。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新形势下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继续巩固发展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加快发展各项事业。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进 “毕节民族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三个一”工程建设,启动双山新区体育“一场二馆”和文化“两馆”建设,推进“数字图书进农家”和“农民健身”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支持军队、武警部队和法院、检察院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司法行政、双拥优抚和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统计等工作。
(八)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着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民营经济是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市级和各县(区)中小微企业创业园的龙头示范作用,大力推动已创建的53个和已纳入规划的47个民营经济创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中小微企业创业发展平台。推动产业关联的民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配套企业向核心企业靠拢,切实提高专业化、协作化、集群化发展水平。加强招商引资。认真谋划、编制和包装一批民营企业招商项目,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大力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到我市发展,通过收购、重组、品牌移植等方式,不断壮大民营企业筋骨。鼓励民营经济广泛进入工业产业领域,围绕大企业产业配套,催生一批中小型民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抓住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的机遇,认真兑现和落实好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实施“3个15万元”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加快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的民营企业融资体系。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展新兴市场,指导搞好品牌策划,加强市场营销,努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力争完成民间投资800亿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560亿元,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8.4%。
(九)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区域竞争优势。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区域发展条件。提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林歹至织金铁路年内建成,加快织金至毕节、织金至纳雍铁路和成贵铁路毕节段建设进度,力争毕节至叙永铁路开工建设、纳雍至六盘水铁路批复立项,完成威宁至遵义铁路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工作。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0公里以上。确保厦蓉高速织金至清镇、织金至纳雍段竣工,加快推进贵阳至黔西、黔大高速石板至东关段、杭瑞高速毕节至都格段、厦蓉高速毕节至生机段、毕节至镇雄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黔大高速东关至清丰段、织金至普定、黔西至白腊坎、黔西至息烽、纳雍至六枝、赫章至六盘水、六盘水至昭通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着力提升毕节飞雄机场营运能力,实现25万人次吞吐量目标。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工程和地下水(机井)利用工程“三大会战”,加快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实施步伐,完成马家水库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金蟾、岔河、小米、珠市4座中小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油杉河、龙官桥、米底河3座骨干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归化水库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威西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继续推进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工程建设;新开工10个以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加快推进电力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电网投资7.28亿元,新建和改造9个220千伏、13个110千伏、9个35千伏项目;切实加快城乡通信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
(十)强化安全维稳工作,着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更加注重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突出抓好煤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危爆物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和地质灾害防治、打非治违等重点工作,注重向科技和管理要安全,坚决杜绝重大及以上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有力推进安全发展。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大力推广“六零六好”社会治理经验和“网格化”管理经验,扎实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创新。巩固拓展“三级联动视频接访机制”,推进诉访分离改革,建立健全网上信访平台,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围绕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水库移民、矿群纠纷等重点领域,深入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问题。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面推行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赌博、多发性侵财、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防重大恶性案件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加大巡逻防控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探索禁毒工作社会化管理新路子。加强互联网管理,打击网络犯罪。强化应急管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面推进“平安毕节”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办好“十件重点民生实事”。(1)实施农村通村油路(水泥路)6000公里以上。(2)建成高速公路181公里,飞雄机场新增航线4条以上。(3)实施4832户、2.1万人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4)建成职教城六所学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卫校、毕节财校、毕节工校、毕节体校、毕节幼师)一期工程和毕节一中新校区,开工建设市特殊教育学校。(5)开工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双山分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含儿童医院、妇产医院)。(6)完成40万人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工程。(7)新建和改扩建中心城区农贸市场20个、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社会公共停车场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公厕50座以上;建成10个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工程。(8)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服务网点平台,覆盖网点70个以上;建设城郊蔬菜保供基地10万亩;新建示范小城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10个以上。(9)启动金海湖湿地公园建设。(10)启动金河化工、东华新能源两个企业的搬迁工作。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和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一定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本领、一种常态、一种生活方式,与时俱进地加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做到学在新处、谋在深处、干在实处。加强对突破发展瓶颈、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深层研究,切实增强谋全局、抓机遇、破难题、促发展的能力。切实发挥好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政务平台的作用,推行集中办公、集中审批,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扎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十项规定”,推进政府作风建设常态化,深入开展反“四风”、查“四风”、改“四风”活动。按照精致、细致、极致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深入推行重点工作承诺制,切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发扬钉钉子精神,从基础抓起,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依法治市理念,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视司法监督。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动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效防范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出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教育医疗、扶贫开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滋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预算约束和财政管理,严控各项支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努力建设人民群众信赖拥护的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跨越发展关键时期,全面小康的梦想振奋人心,富民强市的步伐稳健有力!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我们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毕节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说明
1.国家15个部委出台差别化支持政策:2013年2月7日,国务院以国办函〔2013〕35号文件批准实施《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后,国家15个部委先后出台支持毕节改革发展的差别化政策。(1)国家发改委于2月25日下发发改西部〔2013〕365号文件,印发《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对贵州省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提出有关要求,并强调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确保规划顺利实施。(2)国土资源部于3月7日下发国土资源厅函〔2013〕192号文件,同意毕节试验区开展国土资源差别化政策综合改革试点,从9个方面给予支持,对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采取点供方式解决,对重大项目优先配置矿产资源。(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3月20日下发人社厅发〔2013〕25号文件,从23个方面支持毕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4)环保部于7月16日下发环办函〔2013〕798号文件,从8个方面加大对毕节试验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支持力度。(5)商务部于7月17日下发商资办便〔2013〕648号文件,将毕节试验区列为工作联系示范点,纳入国家现代流通综合试验,支持毕节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并从7个方面加大对毕节试验区的支持力度。(6)国家林业局于8月23日下发林规发〔2013〕134号文件,提出支持毕节试验区深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意见,将毕节纳入全国首批20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7)农业部于8月29日下发农办计〔2013〕68号文件,从8个方面支持毕节现代农业发展。(8)水利部于9月18日下发办规计函〔2013〕807号文件,从8个方面支持毕节试验区水利改革发展。(9)科技部于10月30日下发国科函计〔2013〕182号文件,明确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5个方面给予毕节更多支持,并把毕节列为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批准建设毕节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教育部于11月2日下发教发厅函〔2013〕111号文件,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教育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给予毕节试验区特殊政策支持。(1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2月3日下发国卫财务函〔2013〕176号文件,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强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等8个方面出台支持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差别化政策。(12)国务院扶贫办于12月10日下发国开办发〔2013〕97号文件,强调在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上给予毕节试验区更大倾斜。(13)国家粮食局于12月13日下发国粮办展〔2013〕279号文件,从5个方面支持毕节粮食流通工作加快发展。(14)国家信访局于12月13日下发国信办字〔2013〕179号文件,从特殊疑难信访资金、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信访干部培训等3个方面支持我市做好信访工作。(15)国家质监总局于12月30日下发国质检办〔2013〕690号文件,从21个方面加大对毕节试验区的支持力度。另外,共青团中央提出,把毕节试验区作为全国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城市。
2.小城镇建设“三大变化”:2013年9月,第二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在毕节市召开,陈敏尔省长对毕节市小城镇建设的基础设施、镇容镇貌和产业发展给予了“三大变化”的充分肯定。
3.两硬化:2013年,毕节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连户路硬化”和“农户院坝硬化”工程。
4.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以乡(镇)为单元、整合县(区)纪工委监察分局和乡(镇)纪委力量设立的、由县(区)纪委直接管理的正科级常设机构,组长由县(区)纪工委书记或监察分局局长兼任,副组长由乡(镇)纪委书记担任,特派员由乡(镇)其他纪检监察干部担任,人员编制3至6人,履行监督民生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查处民生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等十项职责。2013年11月,此项工作得到王岐山、赵洪祝等中央领导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充分肯定。
就是一种实干精神,集中体现为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是贵州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威宁精神?5.威宁精神:2013年10月25日,省委赵克志书记在全省第二次工业发展大会上强调,就是开放带动之路、转型发展之路。?金沙之路?6.金沙之路:2013年10月25日,省委赵克志书记在全省第二次工业发展大会上强调,7.“六零六好”社会治理集成创新经验:零距离解决群众诉求,把困难问题处理好;零回避化解矛盾纠纷,把和谐社会构建好;零干预引导村民自治,把民主法治建设好;零缝隙织牢基层网底,把服务基础夯实好;零迟延服务群众办事,把民生事项落实好;零缺位破解发展难题,把美丽乡村创建好。
8.农民讲师团:把熟悉政策法规、有一定专长、“能说会道”的优秀村干部、农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等农村优秀实用人才评选为农民讲师,组建农民讲师团,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用实践经验培训农民,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掌握实用技术、拓展致富增收渠道、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2012年在纳雍县开展试点工作,2013年全市推广。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评选“农民讲师”2457人,组建“农民讲师团”313个,“农民讲师”领办项目1457个,带动32160户农户发展产业。2013年共开展培训5913场次,培训农民688961人次。2013年11月,我市“农民讲师团”被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9.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以“富在农家”推动经济发展,以“学在农家”培育新型农民,以“乐在农家”实现文化惠民,以“美在农家”建设美丽乡村。
10.16个城市新区:双山新区,七星关德溪新区、碧海新区,大方金龙新区、顺德新区,黔西南部新区,金沙新城区,织金三甲新区,纳雍城东新区、南部新区,威宁奥体新区、滨海新区、五里岗新区,赫章西城区、东城区,百管委花海文化城。
第二篇:毕节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毕节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2011年2月14日毕节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上)
市长
王 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克服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旱灾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克难攻艰,推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8.8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2.45亿元,年均增长15.54%,人均生产总值从4014元增加到9641元,年均增长20.6%;财政总收入从3.17亿元增加到11.54亿元,年均增长3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2.49亿元增加到9.59亿元,年均增长3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8.36亿元增加到94.2亿元,年均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82亿元增加到32.93亿元,年均增长36.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42元增加到3624元,年均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225元增加到14300元,年均增长15.7%。
(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始终坚持以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建成通乡油路16条389.5公里,建成村级公路232条1833.6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厦蓉、毕威、杭瑞高速公路,成贵、昭黔、毕水兴等铁路毕节市段开工建设;实施烟水配套工程4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14处,“三小”水利工程14处,冬修水利工程35处,除险加固工程20处,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2.63万亩,解决了32.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建成生态文明家园示范户6698户;城乡电网、通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三)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基本建成煤电化一体化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煤炭、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等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产值从2005年的30.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1亿元,年均增长22.5%。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双池经济走廊已入驻企业20家,其中华电热电厂、东华新能源煤电化一体化、力帆骏马一期、赛德水泥等重大工业项目已建成投产;黔西北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毕节大曲异地技改扩能、江苏雨润、贵州百花药业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小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初具雏形,力帆骏马二期以及相关配套企业相继入驻。煤电化一体化配套矿井完成地质勘探,其中岔河煤矿、王家坝煤矿完成探矿权转让;夏泉、杨家湾、上甲马石、白岩脚等8对煤矿基本建成,即将投入联合试运转。
(四)城镇化建设实现新飞跃。围绕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川滇黔三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实施了以“一河两园六路”为重点的第一轮城市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以“一河两园两区六射线”为重点的第二轮城市项目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005年的14.43平方公里扩展到3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6.26%提高到36.95%。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以创国家卫生城市、创省级文明城市、建山水园林宜居城市为内容的“两创一建”活动深入开展,市容市貌得到极大改观。小城镇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完成15个镇乡集镇规划,撒拉溪、清水铺、普宜等特色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
(五)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以各类农业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工作力度,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五年来,克服了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得到巩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4万吨左右;烤烟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以“三江源”等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蔬菜、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等产业;引导和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5个,引进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16家。
(六)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面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共投入资金6231.6万元,完成20家企业的改制工作,安置职工2096人。全面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工作。财税、价格、投融资、行政审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等改革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顺利通过省、地检查验收。积极开展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文化、医疗卫生体制等改革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9个,签约资金493.2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5.43亿元。
(七)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教育基础进一步加强,“两基”迎“国检”顺利通过验收。人口计生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利益导向、经常性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地氟病防治项目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动态条件下的应保尽保。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五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96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09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456人。净减少贫困人口5.75万人。投入资金2.97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27万户,新建农村老年公寓34所;投入资金1.25亿元,建成城市廉租房1637套共81850平方米。投入资金906万元,建成28个镇乡综合文化站和7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入推进“平安毕节”、“和谐毕节”建设,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好转,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维持在较低水平。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基层民主得到有效保障,军民、军政关系更加密切,统计、科技、旅游、国防教育、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农机、气象、人防、档案、审计、地方志、外事侨务、残疾人事业等其他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五年,也是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取得巨大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扩大内需等战略机遇,不断深化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战胜了低温雪凝天气、特大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从容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市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总结“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追求加快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质量,注重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做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必须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我市地处西部内陆地区,投资对拉动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只有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才能实现经济总量的迅速膨胀和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三是必须协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协同推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跨越发展。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大胆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五是必须高度关注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民生投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地委、行署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实施监督、市政协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社会各界通力协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毕部队、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毕节市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小、经济实力较弱,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三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四是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城市建设等引发的矛盾错综复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五是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各部委以及省委、省政府对试验区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发展、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快速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面对全国、全省、全区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千载难逢,挑战前所未有,不发展是落后,发展慢了也是落后。我们将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切实履行职责,以更加顽强、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力争“十二五”期间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经济实力大提升,城乡统筹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改善。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目标,重点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着力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以园区为载体的新型工业经济,显著增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新型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至少翻一番,达到23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保持两位数增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万吨左右;基本实现全部乡镇通油路和7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乡镇道路硬化率达到100%;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人口达到4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围绕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在以下七个方面实现跨越发展:
第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实现强市升位目标。一是大力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电力、煤炭、化工、建材、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新型装备制造、食品精加工、药品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现代工业体系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二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坚持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布局,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集聚能力,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和大型企业入驻园区集聚发展。三是大力引进和扶持集团式大企业落户我市。围绕资源开发及深加工、产业集聚升级等,积极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关联度大的骨干龙头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四是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兼并重组、产业延伸、协作配套等多种手段和途径,着力推动一批本地传统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到2015年,工业“八大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显著增大,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工业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工业总产值达4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以上;煤炭、电力、化工、装备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达317亿元以上,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打造能源、装备制造两个产业基地,形成两个产值均超过100亿元的“百亿产业集群”;培育两个年销售收入达150亿元的工业园区;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要求,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
第二,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迅速提升城镇化水平。以构建“双二百”中心城市为目标,立足“一心五片四翼”城镇空间体系,加强城镇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区域中心城镇为支撑,以其他一般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为节点的新型城镇体系。依托“一河两园两区六射线”工程建设,加快拓宽城市框架,通过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加快供水、供电、公交客运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围绕打造“宜居毕节”为目标,以“两创一建”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工程,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通过产业发展做活城市、做强城市,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仓储、交通运输、酒店餐饮、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卫星城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毕节市中心城区同大方县城区的融合步伐,逐步扩大城市规模。
第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加快推进以“三小”水利工程、烟水配套为主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烟生产;继续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面促进畜牧养殖、蔬菜、精品水果、特色经果林产业、中药材产业等特色产业健康发展。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引导和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水平。坚持以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为重点,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水平,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第四,大力实施各类工程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城乡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启动通村油路项目实施,着力改造县乡路网,突破我市发展的交通瓶颈。到2015年,实现乡乡通油路,7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全面推进水利设施建设,继续配合抓好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努力推进龙官桥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运行;组织实施好观音河、十八河、跳墩河等河道治理工程;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烟水配套、三小水利等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加强城镇供水及工业用水设施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组织申报一批水利工程,基本解决我市城乡供水和工业用水问题。大力推进城乡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和农村电网结构,大幅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第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扩大总体规模,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技术层次,优化内部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的总量和质量。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旅游业、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发挥区位优势,推动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餐饮、房地产开发、商务流通等生活服务业;积极发展市政公用事业、农村网络流通新兴服务业;加快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红色旅游业向前发展,到2015年,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200亿元左右。
第六,大力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并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抓好节能降耗减排和污染源治理,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势,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将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利水保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大退化土地恢复力度。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发展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废水、废渣、废气产生量。力争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煤矿废水治理达标率达到90%。
第七,大力抓好各项民生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均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教育,进一步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引导社会慈善事业、商业保险健康发展。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切实抓好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增强突发公共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正确处理人口控制与可持续发展关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未来五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住房建设。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和保护。努力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按照建设“五园新村”的标准和要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着力实施科技项目,增强科技对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
三、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认真抓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抢抓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和力量集中到发展上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兼顾,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8%,力争达到2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146亿元,力争突破182亿元;
——财政总收入及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22%以上;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4万吨左右;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确保80亿元,力争突破94亿元;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6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
——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扩大投资为第一抓手,推动经济加快发展。我们将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等领域项目加快建设。要紧紧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机遇,努力扩大投融资渠道和范围,确保全面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一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做好项目储备,认真编制储备一批支撑作用明显、吸引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可研、规划设计、环评、土地等前期工作,做好被征地农民动员和安置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快推进关口至水箐、对坡至大银、南山至层台、头步桥至岔河四条通乡油路以及海子街至小坝公路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毕节至镇雄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积极配合推动成贵快速铁路、厦蓉、杭瑞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加快龙官桥水库建设项目顺利立项,配合做好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组织实施好观音河、十八河、跳墩河治理工程,扎实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烟水配套、“三小”水利、基本农田等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好农村电网改造、有线电视县乡联网工程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充分发挥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用足用好各类优惠、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地对我市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领域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对我市水利、交通等项目建设补助标准,争取国家和省、地对我市的财政扶持。三是充分激活民间资本。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教育医疗机构建设等领域,进一步探索民营资本进入公共设施、经济保障住房等领域的投资模式。大力扶持农村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本土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四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引导外来和社会资金直接投资参与我市项目建设。加强诚信、担保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搭建融资平台,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三农”向纵深发展。一是切实稳定粮烟生产。认真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方针政策,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组织实施好2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确保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178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44万吨左右,全面完成蔬菜种植32万亩。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项目暨三江源系列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魔芋、中药材、大蒜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新增饲草种植5万亩,养羊1万只、养牛2000头以上,确保肉类总产量、畜牧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0%以上;继续实施好8.1万亩特色经果林项目、1000亩环城绿化三江源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千溪乡10000亩中药材项目建设。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着力打造3个特色农业专业乡、16个专业村,扶持培育贵州神龙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富雄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走“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路子,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进一步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林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四是不断增强农业发展保障能力。抓好基本农田配套小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积极推广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抓好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建设,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动以沼气、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完成沼气建设目标任务。五是着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按照“整合资金、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的要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产业化扶贫等措施,完成减少农村贫困低收入人口1.6万人的目标任务。
(三)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工业集群发展。以黔西北产业园区、小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落户项目加快建设实施,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确保工业总产值增长35%以上。一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黔西北产业园区和小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园区积聚效应,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群发展、集聚发展和集约发展。启动黔西北产业园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园区主干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生态菊花系列产品开发、辣椒系列产品深加工、大白萝卜深加工、雪莲果产品开发、毕节白蒜深加工等一批项目编制储备。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毕节大曲异地技改扩能、雨润食品加工、贵州百花药业、黔蒜香、土老哥等项目加快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和小煤矿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煤化工配套矿井建设前期工作,加大整合、技改扩能和在建煤矿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煤矸石、煤层气等共生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全力支持东华新能源、华电热电厂扩能建设。加快力帆骏马二期异地技改项目建设,引进一批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配套企业入驻园区,提高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推动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鼓励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轻质、保温、节能、隔音的新型墙体材料。积极推动白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本土白酒品牌,重点打造毕节大曲、碧春酒等地方名酒品牌。
(四)以城镇规划建设重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 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镇建设,确保今年城镇化水平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一是按照《毕节-大方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科学编制德溪新区、碧海新区、“双池”片区、草堤-十八片区控规,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环卫、公共客运等专业规划体系,统筹做好特色小城镇和特色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执法,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加快推进望城路、党校路、草海路一期等工程建设,启动草海路二期、松山南北路、环北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完善城东新区、洪南新区路网布局。加快推进“一河两园两区六射线”工程建设,拓宽城市框架。坚持安置先行、新旧联动、内外并举、错时推进,以德溪新区、碧海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切实推进新街片区、威西路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逐步推进双树路、东出口通道、学院路、翠屏路、环北路、东安路、水西大道等区域旧城改造。加快供水、供电、供气、排污、公交客运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浪莎国际商贸城项目建设,加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福利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把产业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推动城市与园区互动发展。三是以打造“宜居毕节”为目标,以“整脏治乱”工作为抓手,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按照“整洁、美观、文明、有序”的要求,深入开展“两创一建” 工作;切实规范小区物业管理,解决院落“脏乱差”问题。继续实施好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工程,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四是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不断增强城镇经济实力。进一步探索城市户籍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挖掘和开发红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加大非物质文化和“五古”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快天河风景管理区、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橙满园、小河、保河、中寨等景点建设;完善宾馆、乡村旅舍、农家乐等旅游配套设施;努力打造“避暑天堂·清凉世界”的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交通、餐饮、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各类特色街区和商品交易市场,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务。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建设。
(五)以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推动招商引资深化发展。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确保完成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一是不断深化改革。以实施毕节市新型工业化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力争在城乡统筹、土地管理、民营经济、金融创新、产权制度、资源开发、社会管理等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消除政策歧视,按国家规定放开民间投资行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门槛,减少审批事项,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逐步成为竞争性行业的主力军,成为创业带动就业的先锋。三是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围绕高新技术产业、资源深加工循环利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编制一批有深度、有潜力、质量好、水平高的产业项目。按照《毕节市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暂行)》要求,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工作责任制,努力提高项目签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采取领导招商、以商招商、社会招商等形式,主动对接中央企业、省外企业扩张需求,切实加大与成渝经济圈、“珠三角”、“环渤海湾”、“长三角”等地区经济合作交流,着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市投资兴业。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围绕“强市升位、跨越发展”的目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深入开展。
(六)以山水治理为重点,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并重,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强对城区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治理,以主要河流为保护重点,加大对生活垃圾、废水污染治理力度,保证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正常运转,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实施好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巩固退耕还林、环城绿化等生态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利水保工程、基本农田建设以及坡耕地改造项目建设,降低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程度,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石漠化治理和营造林目标任务,通过自然修复、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加快修复被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严格防范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加大重大地灾的监测、预测和防治工作力度。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换代,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能耗、替代资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严格环境准入、控制新污染源,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逐步降低。强化对煤矿、建材、屠宰等重点行业染污治理,继续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推动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水平,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扎实推进十五中、三江源中学建设及职中、六中扩建工作;启动十中、十二中、海子街二中学生宿舍建设;全面完成三江源小学、香港言爱基金会援助学校建设、沙邵小学搬迁任务;启动“乡乡有1所幼儿园”建设工程。积极发展特殊教育,鼓励支持合法民办教育,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和使用环境。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尤其是做好就业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城镇低保人口就业帮扶和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援助工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确保失业率控制在4.35%以内。积极组织农村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医疗保障水平。逐步完善“包村帮户”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性别比治理工作。将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6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2%以上。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水平;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镇乡政府所在地村寨通数字有线电视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住房供应结构,确保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422户,完成廉租房建设2120套10600平方米。加快科技事业发展,着力实施科技项目,增强科技对发展的支撑能力。积极推进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积极支持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地方志、双拥、档案、老龄、外事侨务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以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设施工等重点领域的安全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积极推进“三级视频接访”机制和“和谐三区”建设,做好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社会矛盾化解,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禁毒斗争,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毕节”创建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
“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催人奋进,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发愤图强,一定不会辜负全市140万各族人民群众的重托,顺利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不断解放思想,转变政府作风。面对新一轮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奋勇争先以及敢与同类地区比位次、敢与先进地区比特色的精神状态,努力使观念思维、体制机制、工作措施等与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相适应。要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定式,切实将上级政策和精神与我市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努力营造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崇尚创新、宽容失败,鼓励更多的人走上创新探索的道路,以创新推动新一轮跨越发展。要彻底破除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封闭自守、害怕吃亏,怨天尤人、小富即安的观念;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开放包容、敢于让利,自信自强、敢闯敢试的思想;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等风气。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本领,提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本领,提高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做到发展有思路有点子,破题有魄力有办法,保稳定有举措有成效,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要围绕“六型机关”建设的要求,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不断创新和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功能,继续办好政府公报,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及广大公众的监督。要以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和“三个建设年”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政务管理,优化政务环境,完善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帮助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要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坚决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等行为。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大力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效遏制和预防腐败行为发生,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三)强化责任落实,工作务求实效。全市上下要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把经济增长、投资水平、工业生产、旅游发展、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抓好落实,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解决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在落实上下功夫,在落实上见成效。要强化督查和考核,进一步完善跟踪督查、专项检查、考核奖惩等制度,切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机遇与挑战并存,历史重任光荣而艰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为推动“强市升位、跨越发展”,加快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毕节市对坡镇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在2009年2月27日对坡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对坡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福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对坡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我们在‚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在市委市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有力监督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面对50年一遇的特大凝冻灾害等实际困难,上下同心,迎难而上,奋力工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经受考验中稳步推进,较好地完成了镇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251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3374万元,比上年增长10 %,粮食总产量完成18750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198元;烤烟种植面积完成4500亩,烟叶收购量完成56万公斤;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69%,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64.44%,综合节育率为92.35%,共完成避孕节育手术277例(其中结扎80例、上环197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在计划生育年终考核中荣获全市二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全镇经济社会得以协调、健康发展。在全市目标综合考核中荣获二等奖。
(一)致力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251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3374万元,比上年增长10%,粮食总产量完成18750吨,农民年
人均纯收入达2198元;我们始终在立足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文化、卫生等事业,充分用活用好上级的优惠政策,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抓住烤烟支柱不放松,实现烤烟产值 万元。
(二)以农为本,‚三农‛工作成效显著。粮食种植方面。大力推广杂交玉米营养坨单株定向等距离移栽,水稻旱育浅植和杂交油菜下田等。完成玉米营养坨育苗单株定向等距离移栽近2000亩,杂交玉米种植面积22000余亩,杂交水稻1000亩、旱育浅植1300亩,购进脱毒马铃薯种100吨,免费发放给农户种植,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17000多亩。烤烟生产方面。引导烟农实施科学种植、合同生产。充分运用烤烟生产中的成功经验,以连片种植为主,在增加投入、跟踪服务上狠下功夫,全镇共完成种植面积4800亩,完成收购任务112万斤。
(三)关注民生,镇村面貌日新月异。一是争取资金320余万元,完成建华村烟水配套工程;争取资金120万元,完成沟脚村烟水配套工程;二是投资4万余元,实施了集镇饮水工程改造,启动饮水安全工程;三是争取立项资金50万元,启动沟脚村移民搬迁工程;四是下大力气整脏治乱,对镇村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五是新建了110口沼气池。六是有力地配合了毕节至对坡、对坡至林口油路改造工程的实施,完成对坡至茅草坪、嘎木小水井至木姑至八寨镇岩口村通村公路建设,年底前全面完成杉寨至乐海,田边至法坭,大堡至建华、卢家沟至大丫口通村公路建设,共完成通村公路修建里程40公里;七是争取立项资金60万元启动镇卫生院建设。八是争取资金50万元实施大堡、建华两所小学的改建工程,争取资金260万实施对坡中学迁址建设;九是联系香港郑裕彤慈善集团捐资14万港币援建法坭希望小学;十是争取资金12.9万元,完成杉寨、对坡、建华三个村村卫生室建设。
(四)协调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加大综合治理和平安对坡创建力度,全年共侦破刑事案件1起,查处治安案件4起,结案4件,调解民事纠纷14余件。同时全镇13个村115个村民组建立了治安巡逻队伍,形成强大的治安联防网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全面落实了重点对象包保责任制;落实防范措施,抓好安全生产,截至目前无安全事故发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各项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提高了人口素质,2008年,我镇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69%,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64.44%,综合节育率为92.35%,共完成避孕节育手术277例(其中结扎80例、上环197例),占年指导任务的67.56%%;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全面落实农村特困群众救助、五保户供养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全镇常住人口参合率预计可达90%。
(五)抗击雪凝,抗灾工作全面胜利。凝冻灾害发生后,我们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灾后恢复重建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坚持把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与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实。切实加大春耕备耕力度,认真抓好灾后粮、烟、畜、林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公益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农民因灾倒房的恢复重建;抓紧发展生猪、牛羊、家禽等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抓好电力、交通、供水、通讯、教育、农业等基础设施的恢复和食品、药品、建材、种子、化肥等群众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保障及价格监管工作。三是加强领导,确保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与发展取得实效;四是及早落实春耕备耕工作。及时调运购进‚脱头马铃薯‛种子20余万斤、购进7个品种蔬菜种1000余包和5个杂交玉米品种4000余斤,确保春耕生产所需物资全部到位。
(六)注重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开展‚深化三大
主题、推动科学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针对干部职工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工作作风不实、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我们把干部驻村工作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变干部包村指导为干部驻村服务,所有驻村干部一律到村任(挂)职,要求驻村干部严格做到‚五个必到和六个必知‛,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两个议事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必到,党委、政府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 ‘两委’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必到;知所驻村基本情况、知所驻村优势和劣势、知村情民意、知贫困农户和计划生育服务对象、知致富典型,知发展方向‛。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经受考验中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工作,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上级党委、政府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与人大以及离退休老同志的支持和监督,与各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及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镇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过去一年的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改革力度不够,思想不够解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好。二是我镇经济总量小,人均经济水平低,财源结构单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三是农业基础相对脆弱,抗灾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一些项目建设还比较迟缓。四是部分群众法律意识不强,发展劲头不足;五是在干部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作风漂浮、得过且过甚至是纪律松散和我行我素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镇的改革与发展。对此,我们已引起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扬成绩,改进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对坡镇3万人民的厚望和各级党组织的重托。
二、2009年工作打算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央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第一个实施年,对坡镇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突出经济建设和保持稳定两大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按‚1234‛思路做好2009年工作,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项活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完善、落实);抓好三个重点(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推动四项工作(粮烟畜桑、基础设施、财政税收、科教文卫)。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150万元,增长10%以上;计划引进乡镇企业1家,招商引资额达到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50元,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综合治理、文教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青年妇女等项工作都要有较大进展,各项指标均力争达到并超过上级要求的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政府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整治干部作风为工作切入点,建设清政、廉洁、高效、亲民的服务型政府
1、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破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难题,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并紧密联系我镇农村改革发展实际,找准中央精神与本镇工作的结合点,努力把全会精神学深、学精、学透,真正做到领会实质、把握精髓、融会贯通。切实把三中全会精神贯穿到‚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谋划改革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扎实措施,转化为领导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能力,扎扎实实地把农村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提高全体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各种办事程序,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
3、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工作,驻村干部必须严格做到‚五个必到和六个必知‛,对工作不到位、驻村时间不足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严格查处并建立档案,作为考核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4、以《行政许可法》为准则,按照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以‚群众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抓好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行政管理‛为‚提供服务‛,变‚群众要政府办事‛为‚政府主动为群众办事‛,让干部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倾听群众的呼声,多了解民意,多体察民情,多为民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5、深入开展‚五学‛,即干部学现代管理,职工学岗位技能,农民学实用技术,群众学文明礼仪,全民学法律法规,创建学习型社会。
二、以第一要务抓发展为工作的立足点,全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要把计划生育做为一把手工程抓好抓实。2008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各种在市年终检查时的情况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到了全镇目标考核结果。今年,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在考核和评先选时将计划生育工作做为一票否决的主要内容。要把妇检工作做为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第一个关口。在抓好手术的同时要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管理。要建立社会抚养费征收台帐,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做到依法征收。
2、教育工作。要不折不扣地将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落到实处,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严查教育乱收费。力争完成对坡中学的迁址建设和杉寨小学、大堡小学改扩建工程,争取立项启动嘎木小学迁址建设工程。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时完成中央1000亿拉动内需建设项目,即镇文化中心、司法所、兽医站办公楼建设;完成沟脚村移民搬迁工程;启动杉寨至沟脚村后槽通组公路建设;争取立项解决杉寨至嘎木、建华至建华梁子、对坡至罗圈岩的通组公路建设;力争解决镇中心卫生院、法坭、田边、乐海等村的村级卫生室建设。
4、卫生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尽量简化报销手续,处理好参合人员报销难的问题。
5、农业和农村工作。一是优化种养殖结构,主要是扩大蚕桑特色产业规模。二是充分发挥各技术推广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好农、林、农机、畜禽等的先进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真正发挥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
作用。三是着力发展劳务经济,逐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就业方式从城市向本地模式的转变。四是要抓紧烤烟育苗,全面完成4500亩的烤烟种植任务
6、防火工作。在森林防火期,各村要严防死守,加强林区火源管理和‚五类人‛的监护工作,不允许发生一起火灾。各村要组建半专业扑火队伍,一旦发生火灾,要做到打小、打早、打了。
7、畜牧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确保不发生一例疫情。要加强动物疫情监管,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切实强化动物产地、屠宰、运输检疫,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三、以稳定压倒一切为工作落脚点,全力抓好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对坡,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2、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创建‚平安对坡‛。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治安基层网络建设,加大扫黑除恶工作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两劳释放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预防重复犯罪。
4、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在工作中,各村、各单位一是要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完善各类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及时处理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二是要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坚持定期排查与调解处理结合,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尽量减少越级上访。三是在工作中要注意方法,把工作做细、做实,注重思想工作,在一些具体工作中要兼顾各方面利益,避免顾此失彼。四是全体干部和领导一定要把
身子沉下去,及时掌握信访动态。
5、持之以恒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法加强矿山企业、民爆物品、烟花爆竹等安全管理。坚决杜绝农用车违章载人,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工作人命关天,在工作上,不能只限于做表面文章,签责任书,要经常性地深入实地督促检查做好相关工作记录。
7、抓好反邪教警示教育,防范和打击邪教。
各位代表,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建国60周年的大庆之年,做好2009年工作显得尤其重要,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敢于迎难而上,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为实现我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为建国60周年庆典献礼。
谢谢大家!
第四篇:毕节市地理位置
毕节,地处贵州西北部,高原屋脊,位于东经103°36′——106°44′,北纬26°21′——27°47′之间,西邻云南昭通市和曲靖市,北接四川泸州市,东靠遵义市、贵阳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高远丘陵的斜坡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全市的最高点也是全省的最高点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处为金沙县石路乡渔塘河边,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高原山地占总面积的93。3%。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有“黔西北大门”之称。古代是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繁盛之境,如今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
毕节市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
4.62%,毕节地区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而在威宁、赫章及纳雍等县海拔2000米以上的较高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为贵州省的“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2.5℃左右,年降水量812~1365毫米,全年日照1250小时左右,无霜期250天左右,森林覆盖率37.68%。
毕节市总面积3414.9平方公里。辖8个县: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七星关区(原县级毕节市更名),9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46个乡(其中77个民族乡),226个居民委员会,4145个村民委员会。截止2009年年末总人口798.62万人,居住汉、彝、苗、回、布依、白、仡佬族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8%。
毕节市区域:
七星关区面积3412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700。市人民政府市东街道。
大方县面积3502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600。县人民政府驻大方镇。
黔西县面积2554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金沙县面积2528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8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织金县面积2867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2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纳雍县面积2448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3300。县人民政府驻雍熙镇。赫章县面积3246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3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面积6296平方千米,人口111万 邮政编码553100。县人民政府驻草海镇。
第五篇:毕节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毕节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来源:市招商引资办公室 | 供稿人:原创 | 编辑:陈秋平| 日期:2010年8月9日 | 浏览978 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我市经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优惠政策(以下简称优惠政策)。
第二条 本优惠政策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投资兴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在我市交纳流转税和所得税,或投资建设地方基础设施、农业和社会事业项目且具有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的企业。
本优惠政策第四章不适用矿产资源采选、粗加工类项目和房地产开发类项目。
第三条 符合本优惠政策第二条规定条件的投资者,在享受国家西部开发优惠政策的同时享受本优惠政策规定的优惠待遇,但同一性质的优惠待遇不能重复享受。
第二章 投资服务优惠
第四条 对投资项目,市直有关部门要从项目签约、申报、核准(备案)、建设直至营运等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主动上门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在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招商引资项目,涉及部门和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度和收费、执法公示制度,并应当成立招商引资协调服务领导小组,明确一名领导具体落实承诺的内容和事项。
第五条 行政审批手续实行并联(集中)审批。对于需要多部门审批的投资事项,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组织相关部门集中审批、同步办理,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第六条 行政审批手续逐步实行网上预审。投资者的申报材料可通过远程审批系统上传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根据审批人员意见将申报资料备齐后进行一次性受理。
第七条 投资者办理与其投资有关的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受理机关一律实行“首问负责制”。投资项目资料齐全、手续完备,且属市内办理的手续,由市招商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必须指定专人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年检事项必须当场办结。
第八条 投资者凡符合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内金融机构须积极、快捷、优质地为其提供金融服务。非常规的、较为重大的金融服务事项(如大额贷款或融资、建立新的或其他金融企业进入、建立发展基金等等),由政府指定相关部门帮助协调。鼓励市内金融机构对投资者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对提供较大信贷资金支持的市内金融机构,由指定的相关部门提请政府协调,在财政存款和优质信贷项目推荐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九条 投资者在户籍、子女入托入学、职称评聘等方面享有与我市居民同等的待遇。第十条 对来我市投资或进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外国人,可由公安机关按程序报批签发1—5年的有效居留许可证件;做出突出贡献的,由其本人申请,经报批可给予永久性居留资格;对长住我市或需要多次往返的外国人,可按程序报批签发两年以上五年以内的多次签证。
第十一条 实行招商引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年纳税额在200万元至2000万元的企业列为市及市以上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分别由市级领导和监察部门联系;年纳税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市级主要领导直接联系。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到企业进行检查,不得随意进行评比,违者由监察部门按照“三乱”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对于在依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先告知企业并提出整改要求、整改标准,同时给予企业充足的整改时间。
第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可按“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原则研究确定优惠政策,并组织专门班子为其协调服务:
(一)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新办项目的;
(二)经营环保节能、清洁能源项目,且一次性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
第十三条 凡在毕节市外已注册的企业,自愿转移到毕节市工商部门注册的,免收企业变更登记费。
第三章 土地使用优惠
第十四条 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工业项目(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获得工业用地的同时,其项目所需的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可以占项目用地面积的7%,超过我市审批权限的,可按程序上报。
第十五条 投资者利用原依法获得的“四荒”地发展农、林、牧、水产养殖业,享受“四荒”地拍卖的优惠待遇。经有权审批的部门批准,投资者可在依法获得的荒地内修建生产性用房。
第十六条 投资者投资从事水、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依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有周边土地的开发权。
第十七条 在市工业园区内新建、扩建项目按招拍挂方式供地(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方式供地的除外)。土地出让价款不得低于该地块所在地工业用地最低价。土地成交价款一次性交纳有困难的,可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分期交纳,但首次缴纳不得低于成交价款的50%,缴清后可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
在市工业园区内,鼓励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形式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并依法办理用地手续。
第十八条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市投资重点的企业,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首次缴纳不得低于成交价款的50%。投产后可用所享受的财政扶持资金交纳土地成交价款。对不足部分,待企业缴清后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
第十九条 适用本优惠政策享受优惠待遇的投资项目涉及征占林地,符合用地条件的,在审批权限内优先办理审批,超出审批权限的,林业部门牵头在三个工作日内上报,并积极跟踪协助办理。
第四章 财税扶持优惠
第二十条 符合国家鼓励重点投资领域的项目以及经省级以上具有认定资格的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自投产之日起,三年内由市财政按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形成的市级地方财力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第二十一条 在市内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水利、清洁能源、非政府投资收费道路、通讯、城镇配套工程、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程)的企业,自投产之日起,三年内由市财政按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形成的市级地方财力留成部分的40%奖励给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第二十二条 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畜牧业建设和农畜产品深加工,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生产型企业,投产后五年内由市财政按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形成的市级地方财力留成部分的40%奖励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
第二十三条 投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公益性事业的,自营业之日起,三年内由市财政按其所缴纳营业税、所得税形成的市级地方财力留成部分的40%奖励给企业,用于改善企业的公共设施。
第二十四条 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项目,自营业之日起,三年内由市财政按其所缴纳营业税、所得税形成的市级地方财力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用于支持企业的发展。
第二十五条 在市内新建的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等,投入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含1亿元)的,自营业之日起三年内,由市财政按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形成的市级地方财力留成部分的100%奖励给企业。投入在5000万元—1亿元人民币(含5000万元)的,自营业之日起三年内,由市财政按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形成的市级地方财力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用于支持企业的发展。
第二十六条 对以兼并、收购或其他方式参与我市破产、停产或长期亏损的国有或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安置原企业职工30%以上并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实际注入资金(大、中企业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小型企业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自投产之日起,三年内由财政按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形成的市级地方财力留成部分的40%奖励给企业,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
第二十七条 在市工业园区内投资建设工业标准化厂房以租赁方式经营的,自经营之日起,五年内由市财政按企业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形成的市级地方财力留成部分的40%奖励给企业,用于改善企业的服务设施。
第二十八条 投资者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改建为一个企业,且原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其合并后的企业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在征收契税方面可实行先征后奖的原则给予优惠。
第二十九条 国有、集体企业出售,被出售企业法人予以注销,并且买受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其中与原企业30%以上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在征收契税方面可实行先征后奖的原则给予优惠。
第三十条 非公有制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整体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含国有独资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改建后的公司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在征收契税方面可实行先征后奖的原则给予优惠。
第三十一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新设公司承受国有独资企业(公司)或者国有控股公司土地、房屋权属时在征收契税方面可实行先征后奖的原则给予优惠:
(一)非公司制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其部分资产与他人组建新公司,且该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在新设公司中所占股份超过51%的。
(二)国有控股公司以部分资产投资组建新公司,且该国有控股公司占新公司股份51%以上的。
第三十二条 在我市投资修建公路,其公路线路及其两侧边沟建设用地所占用的耕地,比照铁路、民航建设用地,其耕地占用税可按先征后奖的原则给予优惠。
第五章 行政收费优惠
第三十三条 投资者办理其投资所需的行政审批手续发生的费用一律实行零收费(按规定要向国家和省缴纳的费用以及非行政服务收费除外)。
涉及市级的其它各种收费项目一律以公布的最低标准收取。
第三十四条 投资者投资购买停产、半停产、破产企业,免收房产交易服务费。
第三十五条 投资者在城市规划区内投资种植加工、养殖加工和四星级以上酒店服务行业的,其基础设施配套费按先缴后返的原则给予50%优惠。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优惠政策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本市出台的有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时废止。
第三十七条 各部门可根据本优惠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优惠政策由毕节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和毕节市招商引资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