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邓小平理论第九章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C)
A.依法治国
B.权力制衡
C.人民当家做主
D.多党合作
2.我国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扩大到(C)
A.村一级
B.市一级
C.县一级
D.乡一级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B)
A.基本政策
B.基本方略
C.基本方针
D.基本方法
4.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加强法制教育
5.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B)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依法治国的目标
D.社会稳定的大局
6.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A)
A.制度化、法律化
B.合理化、制度化
C.法律化、科学化
D.制度化、有序化
7.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C)
A.主要基础
B.主要内容
C.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D.性质
8.民主首先是(A)
A.一种国家制度
B.人民的自由
C.阶级斗争的工具
D.人类追求的目标
9.“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D)
A.民主是手段
B.民主是目的C.民主是国体,但不是政体
D.民主是指一种国家的制度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C)
A.人民民主专政
B.多党合作制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1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A)
A.无产阶级专政
B.共产党专政
C.民族资产阶级专政
D.工农联盟专政
12.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3.我国的政体是(D)
A.人民民主专政
B.民主集中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
A.两党制
B.多党制
C.一党多元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C)
A.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6.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反对党
B.在野党
C.执政党
D.参政党
二、辨析题
1.民主只是目的而不能说是手段。
答:错误。
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因为:
(1)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因此,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手段。(2)民主是无产阶级在一定阶段上所要争取的目标,无产阶级革命就是争取无产阶级民主的过
程,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与文明、富强一起,应当而且必须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又是目的。
答:错误。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正确。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揭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
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三、简答题
1.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什么?
答: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是因为:
(1)从概念来看,所谓无产阶级专政,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都是相同的。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①人民民主专政也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②人民民主专政也是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而对少数人实行专政;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过渡时期担负着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又担负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这样的政权实质上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2.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其实质仍是无产阶级专政。
(1)两者的领导力量相同。两者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标志就是共产党的领导。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
(2)两者的阶级基础相同。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为了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必须争得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尤其是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战略和策略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国革命胜利的依据主要是工农联盟,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两者的职能相同。两者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是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敌人专政两个方面的互相结合。
(4)两者的历史任务相同。两者都是以消灭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基本目标。
3.简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⑤基层民主制度。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揭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
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2.试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内容和原则。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①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难以克服现行体制的弊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②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不能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向前发展。
③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分长远的总目标和近期的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的目标是三条;
①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②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新期目标也是三条:
④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
⑤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是:
①健全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制度。②加强法律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推进机构改革。④完善民主监督制度。⑤维护安定团结。
(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是:
①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③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3.如何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其核心是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国家。
(2)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3)依法治国的要点有三: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②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③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4)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重要保证。⑤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篇:201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邓小平理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全党和全国的工作中心是(A)
A.经济建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实现共同富裕
2.重新强调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D)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3.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阶段
B.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5.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是(A)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实行依法治国
D.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6.党的十三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7.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B)
A.革命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9.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发展公有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A)
A.经济建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建设精神文明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B.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C.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有(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C.自力更生
D.艰苦创业
1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B)
A.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C.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
14.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1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7.我们党制度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C)
A.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改革开放
18.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C)
A.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改革
B.原有体制的修补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
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B)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C)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发展文学艺术
二、辨析题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正确。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将把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1)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革命,因为:
①改革也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革命。
②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非社会主义中通常的一般性变革,要把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因此,从解放生产力,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的深刻性、广泛性,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中国的又一场革命。
④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绝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党领导下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①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②这一过程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逐步完成的。
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三、简答题
1.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什么?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贯彻这一方针,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
(1)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3)稳定是前提。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的稳定。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基本依据。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解决矛盾、澄清疑惑、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思想武器,是我们理解、认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3.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面,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回乡务农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方根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
5.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辨析:改革、发慌必然破坏稳定;稳定必然影响改革、发展。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和正确认识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重要意义。
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必须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才能是“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①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地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决定: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国家水平。这决定了我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十分重要。①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反对冒进,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②明确长期性,要求我们埋头苦干、勤俭建国、艰苦奋斗。③明
确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用上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发达国家。
(4)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而不是从一般原则,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
2.试述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关系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之所以成为主要矛盾,其原因,①是现阶段,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②是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生产目的。并根据这种需要调节生产。
③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在表述现阶段主要矛盾时所说的“落后”,显然不是就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相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生产力水平来说的。
(2)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
①认清主要矛盾十分重要。只有认清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找到中心,确定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抓错了主要矛盾一切皆错。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③只有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第三篇:201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邓小平理论第八章练习及答案
第八章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B)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军事问题
D.外交问题
2.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D)
A.单极化
B.两极化
C.三极化
D.多极化
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A)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4.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5.1988年我国决定建立(C)
A.四个经济特区
B.十四个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
C.海南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6.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
A.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C.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西方国家的“西化”与“分化”政策
7.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D)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D.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B)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社会、经济全球化
9.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运动
C.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我国对外贸易的关键是(C)
A.引进先进技术
B.吸收外资
C.扩大出口
D.扩大进口
11.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B)
A.国家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半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结合12.我国经济特区在于实行特殊的(D)
A.政治制度
B.社会制度
C.经济制度
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13.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C)
A.由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决定的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世界各国人民发展友好关系的必然要求
14.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B)
A.和平
B.发展
C.民族独立
D.经济联盟
15.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C)
A.军备竞赛
B.局部战争
C.国际经济旧秩序
D.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
16.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
A.对外贸易
B.对外资金交流
C.对外技术交流
D.对外劳务合作
17.1979年党中央批准试办的经济特区有(A)
A.深圳
B.海南岛
C.浦东
D.大连
18.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B)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9.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D)
A.反对霸权主义
B.反对帝国主义
C.维护世界和平
D.独立自主
20.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C)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和第三世界之间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A)
A.和平共处
B.独立自主
C.不结盟
D.维护世界和平
22.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D)
A.争霸与战争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流
B.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C.人口增长失控,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作祟
2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B)
A.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自由平等的原则
24.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B)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25.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A)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独立自主
C.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
D.加强对话,反对对抗
二、辨析题
1.对外开放就是否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错误。
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即指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决不允许别国干涉;
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本国人民;
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争取外援要付出代价。
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总之,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2.特区姓“资”不姓“社”。
答:错误。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作用是:
(1)我国的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上。
(2)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主要是:
①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
经济特区已成为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窗口,引进和传播先进管理经验的窗口,获得知识和传递信息的窗口,使世界了解我国坚决实行改革开放等政策的窗口。
③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④经济特区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总之,特区姓“社”不姓“资”。
三、简答题
1.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是:
(1)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关系,它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
(2)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积极利用国外资金。
对外资金交流是国与国之间的信贷流动和生产经营的投资活动。对外资金交流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吸收和利用外资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发展国际劳务合作。
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已成为各国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国际劳务合作内容非常广泛,其形式主要有:通过海外承包工程进行劳务合作;通过第三国的承包商,分包一部分国外的工程项目;采取承建制的劳务合作;通过政府和有关机构聘请高级劳务人员。
(5)发展国际旅游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国际旅游业可以赚取外汇,增加就业,扩大商品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扩大国际影响。
2.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中国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3.简述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即指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决不允许别国干涉;
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本国人民;
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争取外援要付出代价。
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总之,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答:我们要正确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须把握以下要点:
(1)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两大问题是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的战略性的意义。
(2)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3)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核心。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由于长期以来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而造成的南北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北方发达富裕,南方贫困落后。南方不发展,北方就没有市场。因此,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世界的问题。
(4)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
(5)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它们的作祟,局部冲突和战争仍时起时伏;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没有改变,世界仍不安宁。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6)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论断,科学地概括了当前时代的特征,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及新时期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我们观察和处理国际问题指明了方向。
2.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之所以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因为:
(1)一切文明成果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共同财富。
各国人民在实践中都会有许多发明创造,并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借鉴和综合别国的成果,不断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和文明程度,同时也丰富了整个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宝库。历史表明,一切国家的发展,特别是落后国家跳跃式发展、迅速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都是与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分不开的。
(2)是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办法。这样,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才能不断地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是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缩小和发达国家差距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不长,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比较落后,而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又是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竞争。因此,只有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并以此为起点,才能迅速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促进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腐朽思想。
第四篇:201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邓小平理论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选择题
1.“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D)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提高综合国力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生产力标准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B)
A.生产关系的地位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社会主义生产目的D.共同富裕的目标
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C)
A.坚持治理整顿
B.坚持改革开放
C.发展经济
D.发展科技与教育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6.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在(C)
A.1982年
B.1987年
C.1992年
D.1997年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B.解放生产力
C.发展生产力
D.向共产主义过渡
8.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实现共产主义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0.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过去(B)
A.已经搞清楚
B.没有完全搞清楚
C.什么也不清楚
D.其他国家的学者搞清楚了
11.“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它是针对(B)
A.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
B.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有关问题
D.社会主义理论建设问题
12.我国改革前的失误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C)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
1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C)
A.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正确认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D.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和主要矛盾
14.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D)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
15.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重要内容规定的是(D)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C)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18.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主要体现在(A)
A.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D.人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19.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D)
A.一靠资金,二靠技术
B.要靠改革开放
C.要靠安定团结
D.要靠自己的发展
20.邓小平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D)
A.1980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2年
二、辨析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①正确。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1)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这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发展生产力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①错误。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
(1)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生产两极分化的根源,而要彻底消灭剥削现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是说,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三、简答题
1.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这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这一矛盾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科学命题?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重要例题贯穿在邓小平的全部理论之中。
(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稳定力量。中国发展强大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为解决所有问题提供物质保障。
(4)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4.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
(1)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而要彻底消灭剥削现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是说,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5.为什么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1)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集中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难以提高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首先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2)以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是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所决定的。当今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较量。只有尽快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才能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也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3)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4)“三个有利于”标准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提供了根本依据。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说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绝不是社会主义的,也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5)“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3)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反映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一般联系,又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特殊联系。与剥削社会相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的本质区别。强调共同富裕,既把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区别开来,又把社会主义与原始社会共同贫穷区别开来,还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内在联系起来。
(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
(5)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等各方面的统一。
2.试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无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还是从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态势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看,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1)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振兴中华民族,使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明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人们,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五篇:201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邓小平理论第七章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选择题
1.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
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保证经济总量平衡
C.实现经济结构优化
D.保证社会公平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5.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C)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C)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
7.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D)
A.繁荣市场
B.发展生产
C.增加税收
D.追求利润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B)
A.政府
B.企业
C.市场中介机构
D.市场管理机构
10.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A)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中介机构
11.现代企业制度一般用(C)
A.股份制
B.合伙制
C.公司制
D.业主制
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A)
A.产权制度
B.组织制度
C.管理制度
D.财务制度
1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D)
A.保持社会稳定
B.维持经济增长
C.保证公平分配
D.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14.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是(A)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约束机制
1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C)
A.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
B.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统一、规范、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B)
A.由计划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B.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C.由生产者自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D.由国家规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D)
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
B.国家制定完整法律规范市场活动
C.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
D.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8.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关系清晰的要求,企业应拥有(B)
A.资产所有权
B.法人财产权
C.宏观调控权
D.行业管理权
19.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体是(C)
A.个体商业和私营商业
B.外资商业和合资商业
C.国有商业和集体商业
D.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商业
2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体系(C)
A.只包括消费品市场,不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B.只包括生产要素市场,不包括消费品市场
C.既包括消费品市场,也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D.在现阶段还不能包括无形市场
21.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C)
A.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体系
C.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统一定价与分散定价相结合的价格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B)
A.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C.国有资产的所有者
D.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23.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A)
A.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B.适当削弱宏观调控
C.坚持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宏观调控
D.取消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4.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D)
A.计划和市场分开
B.国家和企业分开
C.中央和地方分开
D.政企职责分开
二、辨析题
1.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
答:错误。
(1)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第三,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是:①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属性,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手段,而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②解除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③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经济改革,推动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它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具有自己的特征,这些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渐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3.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是什么?手段有哪些?
(1)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一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二是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充分就业。
三是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计划,促进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
四是采取各种措施,既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又防止经济过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是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有:
一是经济计划,是指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它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二是经济手段,指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经济手段是通过具体的经济政策来实施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三是法律手段,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经济的统称。
四是必要的行政手段,指通过国家机关实施的,以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
4.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答: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原因如下:
(1)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在推动我国产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技术水平,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顺利运行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在传统体制下,从总体上说国有企业缺乏活力,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是国家行政的附属物,没有自身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严重地抑制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的主体。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是市场运行的微观基础。如果它游离在市场之外,内无动力,外无压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不能真正建立起来。
(4)同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必须靠通过改革来增强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的活力来实现。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是因为:
(1)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
(2)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
(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谈自己的发展。世界经济运行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我们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大量的事实说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比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社会发展态势就比较好。
2.完善市场体系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重要意义?
答: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
首先,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而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场所和存在的基础,所以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与之相适应。
其次,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只有具备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面向市场,从市场获得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并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和经营,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也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
第三,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纽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间接调控,政府主要通过市场来影响企业的行为。市场一方面要将政府宏观调控的意图传递给企业,另一方面又要向政府传递微观经济活动的信息。企业对政府宏观调控的意图是否会灵敏的反映,政府从市场所获得的微观经济信息是否真实,主要取决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