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福建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民法 ——关于民事行为的分析
2014福建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民法 ——关于民事行为的分析
2014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民法——关于民事行为的分析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主体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如订立合同、立遗嘱、设立公司等等。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
《民通》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就是公民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2)无效民事行为
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民通》第58条,《合同法》及其它有关法律的规定,无效民事行为有以下情形: 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但是自己纯受利益的民事行为除外。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或没有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的。
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④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⑤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⑥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
⑦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民通》第60条:“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3)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指民事行为不完全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但仍然暂时基于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力,同时赋予一方当事人以变更、撤销权,如果当事人行使此权利,则民事行为将变更其效力或归于无效,如果当事人不行使此权利,则民事行为原来的效力不变。
本文摘自: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zfgj.offcn.com/
第二篇:2014福建政法干警专业综合I之民法 ——债权
2014福建政法干警专业综合I之民法 ——债权
福建政法干警考试信息:2014政法干警专业综合I之民法
——债权
债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债,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关系。
债的法律特征是:(1)债反映动态的财产关系;(2)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3)债的客体不限于物,还包括行为等;(4)债权的实现须以债务人的一定行为作条件;(5)致使债产生的事实或行为,既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非法的。
债产生的根据
债发生的根据,即产生债的法律事实主要有:(1)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2)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合同上的根据,而使自己受益、他人受损;(3)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4)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侵害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的不法行为。债的分类
债的分类主要有:(1)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2)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3)特定之债和种类之债;(4)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5)主债与从债;(6)财务之债和劳务之债。债的履行
1.债的履行,是指债务人全面地、正确地履行债所规定的义务,使债权人的权利得以完全实现。
2.债的履行原则主要有四个:(1)实际履行原则;(2)协作履行原则;(3)经济合理原则;(4)适当履行原则。
债的消灭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以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债消灭的原因或方式主要有:(1)清偿。又称履行,是指当事人实现债权目的的行为。(2)抵消。是指二人互负债务时,各自以其债权充当债务之清偿,从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等额内相互消灭。(3)提存。是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部门从而消灭债的制度。(4)免除。是指债权人抛弃债权,从而全部或部分终止债的关系的单方行为。(5)混同。是指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致使债的关系消灭的事实。此外,作为债的主体的自然人死亡或法人终止,也可能造成债的消灭。
本文摘自:http://zfgj.offcn.com/
第三篇:2014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考试大纲
2014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考试大纲
2014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
专业综合I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目 录
I.考查目标……………………………………………………
3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3
III.考查内容……………………………………………………
4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33
V.参考书目………………………………………………… 43
I.考查目标
专业综合I包括刑法学和民法学两部分,在考查刑法学和民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和民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表达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理解和掌握刑法学和民法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及其法律规定。
2.运用刑法学和民法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法理。
3.结合社会生活或特定的法律现象,分析、评价有关案件、事件,找出运用法律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律专业术语,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结构
刑法学 75分
民法学 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辨析题 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法条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四篇:2014山东政法干警专业综合I之民法——合同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方便广大考生备考2014山东政法干警考试,中公教育特整理了相关的知识热点供大家参考。
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法律特征是:(1)它是当事人之间在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3)它是当事人之间以设立、变更、终止特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法律行为;(4)它所确立的是债权债务关系;(5)它所确定的内容是符合法律的。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我国合同法具有如下基本原则:(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2)当事人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原则;(6)合同必须履行原则;(7)合法合同受保护原则。
合同的订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从法律上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
(1)要约,指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发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常被称作发价、发盘、出盘、报价等。要约的要件:①要约是由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②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③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④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2)承诺,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承诺的要件:①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②承诺之意思表示须与要约一致;③合理期限内向要约人发出。
第五篇:2014福建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必胜法门
2014福建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必胜法门
福建政法干警考试信息:例题一:从一般意义而言,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了:
A、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 B、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C、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 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客观方面选择要件。这是犯罪构成中的四个要件之一,也是刑法的核心所在。
例题二:《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民法理论称此种权利为()。
A.同时履行抗辩权 B.先诉抗辩权
C.不安抗辩权 D.债务人抗辩权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双务合同中的不安抗辩权。显然,各位考生可以从历年真题中得知合同法中双务合同的相关内容也是每年民法必考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抗辩权是对抗请求权的权利,当对方提出请求时,你的抗辩权成立,享有抗辩权的一方可以不履行请求权人所请求履行的义务,也不构成违约。不安抗辩权是基于对抗辩权人产生的“不安全”状态所享有的抗辩权。根据合同约定,负有先履行义务一方的债务人,到了履行期限应当履行时,发现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存在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风险,如果先履行义务一方还继续履行,其结果是对方不能履行,对方进而破产的话,对先履行义务的一方非常不利。故而法律赋予先履行义务一方“不安抗辩权”来弥补后履行义务一方可能丧失履约能力所产生的风险。《合同法》第68条是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根据。故C项正确。A项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的条件是不分履行先后顺序;B项先诉抗辩权是一般保证人享有的,其适用条件必须是在保证关系中;D项债务人抗辩权过于笼统,适用条件有多个,包括时效抗辩、不可抗力抗辩等,因此,这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试需要注意的是,抗辩权是民法理论上的概括总结,散见于《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担保法》中,法律条文并不显示抗辩权字眼。理解抗辩权一定要根据法条和理论阐述共同进行。最重要的抗辩权有时效抗辩权、双务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后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保证中的先诉(先索)抗辩权。时效抗辩为永久抗辩,后四种称暂时(延期)抗辩。抗辩权是重要考点,将来还会以不同方式进行命题。
本文摘自: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zfgj.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