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毛概课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更有趣味
如何让毛概课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更有趣味
班级:13级市场营销(专升本)
学号:54111301020
姓名:xxx
【摘要】:大部分学生讨厌上毛概课,感觉毛概课枯燥乏味,我希望通过增加讨论环节和变化教学方式等方法可以增强学生上毛概课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毛概课 讨论 增加趣味性
学习毛概课已有一段时间了,自己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有了一些了解,政治素养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得益于徐老师的课堂授课。但是众所周知,毛概课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我经常在上毛概课的时候,几乎都会遇到这样一个情景,在老师开始上课的时候,都会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说:“这课上的有什么意思,我们自己玩吧,”或者类似的话语。这是因为毛概课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的发挥空间甚少,学生会觉得无聊。怎样才能增加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呢?我仅提出自己的不成熟建议:
首先应该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可以拿一些时政热点作为讨论的话题,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一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来也可以拓宽同学们的思维,打破思维局限性。大家在热烈的讨论与交换意见后,可以更近一步的逼近事件的真理和本质,也在讨论的同时掌握了必要的政治理论知识。
其次毛概这个课程注重理论,如果不考研的话,这门课程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也只是一门考查课程,期末的时候临时突击一下就好了,大可不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怎样才能增加这门课程的有趣性和吸引力呢?我想有趣的幻灯片最管用了,我个人比较喜欢有趣味性的幻灯片,在幻灯片里加入一些有趣的名人故事,这样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这些大人物就不再被束之高阁了,而是从书本里走了出来,变成了亲切可人的生活人物,同学们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他们的理论知识,这样更容易接受知识。
再次毛概课突出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求的是中国自己的东西,对于这一点,我想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无法理解深刻的。在这里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给我们讲述这一时间段中国的巨变,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每一个领导人物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在经历着什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巨变,这样一来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二来也能更深刻的感受到中国的日益强大。
随着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毛概课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的学科,却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对塑造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起着决定性作用,毛概课永远是学生最重要的课程,学习好这门课程可以受益终生。本着使我们能够在主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的目的,我提出了以上个人不成熟的建议,希望予以采纳。
第二篇:互联网+背景下毛概课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毛概课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互联网+背景下毛概课程如何进行素质
教育
摘要:毫无疑问,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均堪称世界第一。而当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加”这个新概念后,更是每天引来上百万网民的点赞。而在互联网加这个大的背景下,高校毛概课程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成了大家都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加 毛概课 素质教育
前言:自总理提出互联网加这个概念后,每天都引来上百万网民的点赞,而在互联网加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出现了一些新常态,这些新常态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改革现行教育教学方式,以应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于毛概课程等思政类课程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一. 互联网加时代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互联网加对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全球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都在网络上汇聚交织而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垄断着信息的制造和传播。据对互联网输入、输出信息流量的统计我国这两项指标都占不到;G而美国这两项指标都达到E:G以上。在不平衡的信息流动中信息输出大国更容易将本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以音乐、电影、电视等形式对其他国家进行渗透。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其价值观还不够成熟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很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大学生形成西化的倾向传统文化意识淡薄,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
(二)互联网加对学业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很容易让人沉迷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中,时间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吞噬。有的大学生甚至通宵达旦上网,乐此不疲,而在上课时就萎靡不振,昏昏欲睡,甚至长期逃课,致使学习成绩下降严重者中途退学。此外互联网还会导致大学生思维能力下降。很多大学生写论文是把网上文章东拼西凑,甚至完全拷贝或从网上购买这直接导致学业水平的下降。
(三)互联网加对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
据调查“聊天室”是大学生上网呆得时间最长的地方。经常泡网的学生大都性格内向而敏感不善交往,而在网上,他们却能说会道妙语连珠。他们在网上找归属感,有烦恼与网友分担,有快乐与网友分享,对网友形成心理依赖,甚至发展成网恋。他们下网后很少与同学交往,逐渐对身边的人与事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逃避或恐惧心理,出现了“网络孤独症”或“社交恐惧症”等现象。
(四)互联网加对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
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的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会令上网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感会更为严重。如果长期长时间上网就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会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况或疾病状态。比如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神经官能症、头痛、焦虑、忧郁等心身症状患上“网络综合症”。
二.互联网加时代背景下毛概课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本身开放性所带来的宏大信息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网络区别于传统信息媒介的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开放性。此种开放性赋予了网络言论自由、传播速度快、信息频率高、掩护性强等特征,随之而来的结果便是,网上,各种立场的新闻报道、各种流派的政治言论、各种方向的思想潮流林立泛滥,宛如洪水猛兽。
(二)网络声、形、色兼具的视听效果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思考能力流失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代表人物阿多诺曾对以电视为代表的“文化工业”做了严肃的批判,他认为:“现代大众文化的反复性、雷同性和无所不在的特点,倾向于产生自动反应并削弱个体反抗力量。”
三.互联网加时代背景下毛概课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一)学生积极消除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课与老师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课上与课下两种学习方式,上课时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查找资料,与老师探讨问题,形成活跃的上课气氛,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下可以在各大学习的平台上学习,有问题积极与老师交流,总之就是发挥互联网的最大优势,使我们的毛概课变得生动有趣,并藉此提高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使毛概理论深入人心,而不在像传统教学一样,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二)尽快将数字化平台整合到教师培养的全过程
教师培养机构应该通过新型学习环境的构建,泛在学习环境的营造,智能教学装备和工具软件等的引入等措施,形成以教育云为依托的智慧学习环境,在教学资源、工具、教和学的社群、教和学的方式等方面形成系统化、数字化的云端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学生在线学习应该成为常态,而不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点缀。
(三)调整毛概老师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培养模式
教师培养机构如果不顺应时代潮流,对其传统教师培养方案“爱不释手”,其结果就是标准化和同质化输出,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性和批判性。我们知道,创新型人才和批判意识是“互联网+”时代最为需要的。为此,教师培养机构需要考虑出台更加灵活的大学生修课制度、专业辅修制度以及专业二次选择制度。
参考文献
[1]孙莹.高职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换的理性研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2]吴彩斌,邱廷省.项目驱动下研讨式教学改革研究 [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4).[3]杨爱华.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4(4).[4]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5]徐建军.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J].现代大学教育.2009(05)[6]于林山.从“主演”到“指导”: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4).
第三篇:怎样在课改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小编推荐)
怎样在课改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张家集镇中心小学
张礼明
走进新课程,积极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师们探索的热点。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极为关注的主要问题。我们教师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将数学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一、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定位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多年来,由于注重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讲授—接受式模式。长此以往,学生按被动接受方式进行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受到压制,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受到制约,教育目标集中体现在掌握知识与技能。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为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服务。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经常要根据学科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要求,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努力体现三维目标,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感悟。例如:新世纪版“一个星期有几天”一课,因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有部分学生已能背出7的乘法口诀,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在制定知识目标时,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利用知识的迁移来让学生整理知识,促使知识目标达成。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促使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并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以情境创设为抓手,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实现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的立足点,是充分调动学习者学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将被动学习过程转变为能动学习过程。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就必然成为改进课堂教学,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的前提。
例如,在“抛硬币”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时问:“小朋友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景,教师向学生说明这一节课就是要做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拿一个硬币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左手还是在右手,有的学生说在左手,有的说在右手,有的说不一定,这时教师说:“不一定时,说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创设一个让学生认知产生冲突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多次“摸球”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凭直觉做出猜测、估计结果的可能性。活动与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构建师生共同体
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数学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教师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以通过操作促使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但是,在学习活动中,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更有效,这些学习目标、方法、策略问题,特别需要教师深入理解、生动揭示与引导发现。
例如:《抛硬币》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并进一步体会到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抛硬币、摸彩球、装彩球三项活动。在抛硬币的活动中,让学生根据活动情况及时填写记录单,并从记录单的记录上得到硬币落下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的数学信息。在摸彩球活动中,让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得到摸到的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但不可能是黑球。在装彩球的活动中,按老师的要求,第一组装6个球,让老师不能摸到红球,第二组装6个球,让老师一定摸到红球,第三组装6个球,有可能摸到红球也有可能摸不到红球。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实践、记录、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这种结论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积极动脑研究获得的,这种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由扶到放地安排教学环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对每一个活动都感到有趣,同时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四、以教学评价为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们也力求开放性的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如:在《认识图形》教学结束时,教师用本节课所认识的平面图形组成“不喜欢,一般,很喜欢”三个图形脸,让学生来评价这一节课,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设计有趣有味,打破了多年来老师评价一贯制,把师生的角色转变落到了实处。又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这节课中表现好在哪里,再进行学生间的互评,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更加完善自己。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中就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还要关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魂,抓住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活泼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