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写作: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云南大学在呈贡县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调
查报告
政管系08公管专业学号:姓名:
调查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全面收集了解我院升本以来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就业质量,职业发展等基本情况,获得更加真实有效的校友数据与信息,加强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间的沟通联系,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建成全院校友数据库。
二、调查范围:2001年以来毕业的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
三、调查形式:
1、通过目前我院在读的在校学生,利用暑假到各县(市、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事局)、教育局、组织部等有关部门调查。
2、学院提供自2001年以来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生源地信息,各系(院)非毕业生根据提供的毕业生信息开展调查。
四、调查时间:2011年7月至8月(暑假)
五、调查方法:
1.先到州(市)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事局)收集我院毕业生到本州(市)就业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到县(市、区)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事局)收集我院毕业生到县(市、区)就业的基本情况。
2.学校系统就业毕业生基本情况的收集。
到呈贡县教育局收集在本县学校就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3.非学校系统就业毕业生基本情况的收集。
到呈贡县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收集。
4.担任村官毕业生基本情况的收集。
由于管理体制不同,有的需要到呈贡县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收集,有的可能要到当地的组织部去收集。
5.自主创业毕业生基本情况的收集。
与在当地就业的校友取得联系。用校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
五、调查内容:
毕业生就业基本信息:
(附)1.0云南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信息统计表
一、基本情况
从2001年至2010年,昆明市呈贡县有云南大学毕业生有30人,其中专科0人、本科30人。
1.其中男性18人,女性12人;汉族24人,彝族5人,其他民族1人。
2.学校系统就业6人,非学校系统就业24人。
3.其中,村官3人,在党政机关就业4人,在其他机关就业21人,自主创业的2人.二、各行业就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1.学校系统就业情况。
在已就业毕业生中,高中有1人,初中有3人,小学有2人。占学院毕业生总人数的0.024%.其中,经管系市场营销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毕业生有12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3人;英语专业毕业生2人;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2人;城市规划专业和旅游管理毕业生3人。担任领导职务的毕业生2人,占呈贡县已毕业生总人数的0.06%。
2.在党政机关就业情况。
在县级党政机关就业的人数为3人,在乡镇就业的人数为2人,所有在党政机关就业的毕业生中,担任领导的有0人,其他均为一般职员。而在这其中,经管系学生占比100%,占据主体地位。
3.担任村官的情况。
在已在此就业的毕业生中,有3人担任村官,任职一年的有1人,两年的有2人,任职期间考取公务员、教师及其国家正式公职人员的有0人。
4.其他行业就业的情况。
在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为21人,是所有我校呈贡县就业的毕业生中占比最大的。而且在私企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数也
达到5人。此外,经管系各专业的毕业生也居于主体地位。占所有在呈贡县就业学生的70%。
5.自主创业的情况。
有2人自主创业,均涉足第三产业。主要从事批发和销售行业,其中有一家已有5名职员,年盈利额达到10万元的规模。两家个体经营的发展势头良好,有很大的盈利空间。
三、分析
通过实地的调查和对统计资料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在所有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中,私营企业就业占据主导地位,学校等事业单位次之,政党机关为最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在私企最受欢迎,因而,其专业毕业的毕业生也是就业人数最多的。而且,毕业生也具备良好的发展和升职空间。
(2)从学校总体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一般。从个别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达到了85%,属偏上水平。比如经管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3)在所有毕业生中,毕业生担任村官的人数较少,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偏低。
四、思考与建议
本次调查针对我校2001年以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展开,从已
收集到的数据和对结果的分析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我校毕业生积极倡导和奉行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政策,从自身实际出发,树立了全面正确的就业观,面向基层就业,努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体现了良好的就业理念。在学校今后的就业工作中,应积极保持这种良性的就业观态势,为往后的毕业生创造健康向上的就业指导环境。
(2)从总体的就业情况来看,私营企业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学校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强与这类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同时,主动发扬和落实师范院校培养合格教师的宗旨,引导毕业生面向各中小学就业。并积极鼓励和指导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就业途径。
第二篇:关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民办高校毕业生
二、调查目的:了解现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调查方法:数据统计分析
四、调查现象及应对策略: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列举影响就业的五种现象,指出毕业生应该采取的态度及对策,民办高校应采取的几项应对措施。
自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施大幅度扩招。高校扩招是国家出台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它对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升学深造的渴望、缓解高中毕业生就业压力乃至推动经济内需,促进社会消费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急剧的扩招使毕业生数量在短时间内成倍增加,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毕业生212万,2004年将达到252万,大批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必然给广大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了迅速发展,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统计,2001年全国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6274所,比1996年翻了一倍,在校生总数923万人,占同期全国学生总数近5%。截至目前全国民办高校1600余所,其中具备颁发国家认可毕业证书的民办高校就达到160余所,每年进入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就达到100多万,几乎与国办普通高校各占半壁江山。一种国办与民办并存的多元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来源及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进程中认真研究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探索出一条具有民办高校特色、适应民办高校就业工作需要的路子是当前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高学历、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用人单位之间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单位都想尽早到学校招聘一些优秀学生;另一方面单位招聘人才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各地人事部门对人才引进的政策进一步放宽,致使用人单位尽早进入高校招聘毕业生;再者,普通高校也怕失去就业市场致使就业洽谈会举办时间越来越提前,在教育部开禁第一天(11月20日)就开始纷纷举办各类招聘会,以往高校招聘高峰在3、4月份,而现在逐步提前到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末11月、12月份,针对这种情况,学制仅仅三年制的大专无意中就压缩成了二年;另外在目前眼花缭乱的招聘会上,许多单位仍然打着“欢迎研究生、考虑本科生、不招专科生”的旗号,许多学生压力重重,忧虑多多,无法安心完成学业,特别是民办高校毕业生更是如此,从而在就业择业中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自卑和急于求成心理。许多同学面对不可回避的职业选择,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特别是民办学校毕业生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两手空空,萎靡不振,主要表现在职业选择中畏首畏尾,不敢与招聘单位代表洽谈;或是在“双向选择”中未被看中就情绪一落千丈,悲观失望;或是经受了几番择业的挫折后心灰意冷,埋怨家长没门路,埋怨所学专业不抢手,责怪没赶上好机会等等。许多同学功利思想严重,连正常的上课也无法坚持,整天穿梭于各类招聘会中,为了找工作不惜代价,制作精美的个人自荐材料,进行个人包装,各类人才市场每场必去,几个月来将大量精力用在找工作上,而且浪费了巨额的就业经费,就业成本居高不下,择业的效果却并不显著。
2)、择业定位盲目,期望值偏高。许多同学认为大学毕业就该找一个工作环境好、待遇高、职位高、出力少的单位。在去年对陕西某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地域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5%的学生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40%的学生选择去城市,愿去基层和艰苦地区的只有5%。在校园招聘会上有许多同学面对名目繁多的就业单位情绪多变,一会儿满意,一会儿感到不理想,稍微遇到挫折就退缩回来。有的同学盲目攀比,与同班同学攀比,比同学差的单位不想去。有的同学挑三捡四,没有达到自己理想就发牢骚,情绪低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集中反映出就业的期望值偏高。
3)、择业观念陈旧。受精英教育时代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许多同学仍留恋干部身份,愿意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不愿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存在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错误观念。有的同学留恋户口关系,愿意到大城市就业,不愿到中小城市就业等等。
4)、消极依赖心理。许多同学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人才市场及用人趋势缺乏了解,自身定位模糊,不了解自己的优势、特长和能力,择业信心不足,三心二意消极等待,缺乏主动性,听天由命。有的同学在职业选择上依赖父母或亲朋好友,依赖学校,认为在双向选择的市场中要凭关系就业等,缺乏进取精神和自我推销意识。
5)、思想保守,缺乏择业技巧。有的同学“满肚子的蝴蝶飞不出来”,可谓“书呆子”,寡言少语,不善交际,与用人单位洽谈表现出语言结巴,不能应变,更不用说礼仪礼节,也许在校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在“双选”会上只能名落孙山。
以上五种不健康的就业心理及就业观念是当前许多同学难以就业的主要原因,然而作为民办高校毕业生难道真的就无路可走吗?
从宏观角度来看,有数据表明,美国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而我国这个比例只有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承办世博会等都会促进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中国未来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可见,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在人才资源如此紧缺的国家,怎能出现人才过剩呢?
从中国近二十多年民办教育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高,2003年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了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入学、就业等各方面享有与国办普通高校同等层次学生同等待遇。
从民办高校自身来讲更有许多优势,专业设置紧跟人才市场需求,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如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对学生就业的服务意识及热情都很高。另外,民办高校学生还有能吃苦,市场意识强,动手能力强等许多不同于国办高校学生的优势。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民办高校还有很多优势。那么作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应该凭借这些优势鼓起勇气,从自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视扩招,准确定位。
2、练好内功,从容面对。
3、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
4、精心规划职业生涯,正确面对现实生活
①定期召开各种类型校园招聘洽谈会,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择业信息。校园招聘会是目前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组织校园招聘会,充分发挥就业辅导员在校园招聘会中的作用,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分班级的做好与相应行业、相应企业、相应岗位的有针对性地指导、推荐与服务,真正提高校园招聘会的效益。②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开展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能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等;③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参谋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人事顾问服务;④为学生多渠道、多元化主体就业提供方便。在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渠道的分流:对于有条件继读深造的同学鼓励其晋升本科提高学历或赴国外留学;对于有望通过努力取得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培养其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准备就业;对于学习较吃力无望取得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加强其技能的培养争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先就业然后边工作边加强继续进修,同时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方便;⑤帮助毕业生办理人事档案代理、落户等手续;⑥做好历届毕业生重新就业的后续及跟踪服务,加强毕业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办高校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及就业市场的情况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协调各方关系,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针对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努力开拓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以上是我本人在今年寒假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肤浅的认识,我衷心地期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中来,共同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热切期盼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哈佛”,中国的“斯坦福”的出现将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
第三篇:关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的调查报告(共)
关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的调查报告
计算机系06103班23号肖明霞
一、调查对象:民办高校毕业生
二、调查目的:了解现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调查方法:数据统计分析
四、调查现象及应对策略: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列举影响就业的五种现象,指出毕业生应该采取的态度及对策,民办高校应采取的几项应对措施。
自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施大幅度扩招。高校扩招是国家出台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它对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升学深造的渴望、缓解高中毕业生就业压力乃至推动经济内需,促进社会消费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急剧的扩招使毕业生数量在短时间内成倍增加,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毕业生212万,2004年将达到252万,大批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必然给广大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了迅速发展,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统计,2001年全国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6274所,比1996年翻了一倍,在校生总数923万人,占同期全国学生总数近5%。截至目前全国民办高校1600余所,其中具备颁发国家认可毕业证书的民办高校就达到160余所,每年进入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就达到100多万,几乎与国办普通高校各占半壁江山。一种国办与民办并存的多元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来源及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进程中认真研究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探索出一条具有民办高校特色、适应民办高校就业工作需要的路子是当前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高学历、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用人单位之间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单位都想尽早到学校招聘一些优秀学生;另一方面单位招聘人才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各地人事部门对人才引进的政策进一步放宽,致使用人单位尽早进入高校招聘毕业生;再者,普通高校也怕失去就业市场致使就业洽谈会举办时间越来越提前,在教育部开禁第一天(11月20日)就开始纷纷举办各类招聘会,以往高校招聘高峰在3、4月份,而现在逐步提前到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末11月、12月份,针对这种情况,学制仅仅三年制的大专无意中就压缩成了二年;另外在目前眼花缭乱的招聘会上,许多单位仍然打着“欢迎研究生、考虑本科生、不招专科生”的旗号,许多学生压力重重,忧虑多多,无法安心完成学业,特别是民办高校毕业生更是如此,从而在就业择业中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自卑和急于求成心理。许多同学面对不可回避的职业选择,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特别是民办学校毕业生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两手空空,萎靡不振,主要表现在职业选择中畏首畏尾,不敢与招聘单位代表洽谈;或是在“双向选择”中未被看中就情绪一落千丈,悲观失望;或是经受了几番择业的挫折后心灰意冷,埋怨家长没门路,埋怨所学专业不抢手,责怪没赶上好机会等等。许多同学功利思想严重,连正常的上课也无法坚持,整天穿梭于各类招聘会中,为了找工作不惜代价,制作精美的个人自荐材料,进行个人包装,各类人才市场每场必去,几个月来将大量精力用在找工作上,而且浪费了巨额的就业经费,就业成本居高不下,择业的效果却并不显著。
2)、择业定位盲目,期望值偏高。许多同学认为大学毕业就该找一个工作环境好、待遇高、职位高、出力少的单位。在去年对陕西某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地域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5%的学生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40%的学生选择去城市,愿去基层和艰苦地区的只有5%。在校园招聘会上有许多同学面对名目繁多的就业单位情绪多变,一会儿满意,一会儿感到不理想,稍微遇到挫折就退缩回来。有的同学盲目攀比,与同班同学攀比,比同学差的单位不想去。有的同学挑三捡四,没有达到自己理想就发牢骚,情绪低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集中反映出就业的期望值偏高。
3)、择业观念陈旧。受精英教育时代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许多同学仍留恋干部身份,愿意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不愿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存在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错误观念。有的同学留恋户口关系,愿意到大城市就业,不愿到中小城市就业等等。
4)、消极依赖心理。许多同学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人才市场及用人趋势缺乏了解,自身定位模糊,不了解自己的优势、特长和能力,择业信心不足,三心二意消极等待,缺乏主动性,听天由命。有的同学在职业选择上依赖父母或亲朋好友,依赖学校,认为在双向选择的市场中要凭关系就业等,缺乏进取精神和自我推销意识。
5)、思想保守,缺乏择业技巧。有的同学“满肚子的蝴蝶飞不出来”,可谓“书呆子”,寡言少语,不善交际,与用人单位洽谈表现出语言结巴,不能应变,更不用说礼仪礼节,也许在校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在“双选”会上只能名落孙山。
以上五种不健康的就业心理及就业观念是当前许多同学难以就业的主要原因,然而作为民办高校毕业生难道真的就无路可走吗?
从宏观角度来看,有数据表明,美国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而我国这个比例只有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承办世博会等都会促进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中国未来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可见,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在人才资源如此紧缺的国家,怎能出现人才过剩呢?
从中国近二十多年民办教育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高,2003年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了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入学、就业等各方面享有与国办普通高校同等层次学生同等待遇。
从民办高校自身来讲更有许多优势,专业设置紧跟人才市场需求,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如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对学生就业的服务意识及热情都很高。另外,民办高校学生还有能吃苦,市场意识强,动手能力强等许多不同于国办高校学生的优势。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报告 ·08年调查报告 ·旅游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会计学专业调查报告 ·白领调查报告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民办高校还有很多优势。那么作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应该凭借这些优势鼓起勇气,从自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视扩招,准确定位。
2、练好内功,从容面对。
3、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
4、精心规划职业生涯,正确面对现实生活
①定期召开各种类型校园招聘洽谈会,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择业信息。校园招聘会是目前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组织校园招聘会,充分发挥就业辅导员在校园招聘会中的作用,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分班级的做好与相应行业、相应企业、相应岗位的有针对性地指导、推荐与服务,真正提高校园招聘会的效益。②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开展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能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等;③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参谋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人事顾问服务;④为学生多渠道、多元化主体就业提供方便。在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渠道的分流:对于有条件继读深造的同学鼓励其晋升本科提高学历或赴国外留学;对于有望通过努力取得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培养其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准备就业;对于学习较吃力无望取得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加强其技能的培养争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先就业然后边工作边加强继续进修,同时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方便;⑤帮助毕业生办理人事档案代理、落户等手续;⑥做好历届毕业生重新就业的后续及跟踪服务,加强毕业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办高校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及就业市场的情况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协调各方关系,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针对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努力开拓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以上是我本人在今年寒假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肤浅的认识,我衷心地期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中来,共同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热切期盼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哈佛”,中国的“斯坦福”的出现将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
第四篇: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真正做好中职教育工作,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加强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我对我校会计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会计类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我院近三年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方面的情况,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后在社会用人单位的表现,为学校在培养会计类学生的方式方法提供借鉴,为会计类在校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一、调查分析
1、就业形势较好,但应加强就业指导。从调查来看,总体上我校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较为乐观,近三年会计专业的签约率逐年提高,主要与我校在就业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从整个就业趋势来看,中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会计需求较少,私营企业和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会计人才需求的主力军。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应继续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制度。在会计专业学生中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学
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方法。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学生树立就业意识——定位;养成职业道德——敬业;掌握就业能力——专长;选择职业道路——择业。
2、综合素质较高,但应加强实践锻炼。从调查可知,中职会计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中小型企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会计、出纳等。调查也显示,就业单位认为我校64.33%的毕业生业务能力和水平比较低,还有35.67%的毕业生业务能力一般。所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和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校要加强产学研结合。
3.能力稍显不足,应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增强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会计专业的教学应把握培养目标,突出会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构建一个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具有职业岗位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最应加强的能力是专业知识。首先,改革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方法,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其次,不断尝试与完善网络教学,使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改革一些非核心课程,可以采用自学加考试的形式,由老师给定课程的教学大纲,让学生课外进行学习,在规定的学习时间,进行适当形式的考试。第四,改革考试形式。将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化为实践技能考核,将考试内容趋于灵活性和实用性。如基础会计,可用填制原始凭
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几种形式来替代简单的选择、判断和问答。同时,加强实训课程的考核,对于实训课程分别设计各种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考核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4、其他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佳,因我校属于财经类院校,除主打专业以外其他专业,重视程度不高,专兼职教师的能力远不能满足其他专业的需求,所学内容并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导致除财经专业类以外的专业往往学到的专业职能并不能得到实际运用,往我校能得到一定的重视加强。
第五篇:【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09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09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08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07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调查报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09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2006-2008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比例分别占到29.98%、29.10%和43.29%,专科学历各比例分别占至 41.33%、43.55%和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