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气情况汇报
(2009年)总第14期2009年2月7日
合肥地区旱情分析专报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发生旱情,安徽是最重省份之一。去年11月份以来,我省北部持续少雨,旱情不断升级。安徽省降水呈北少南多的空间分布,其中沿淮淮北累计降水量为21.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2.8毫米,仅次于1974年和1984年,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3少年。
一、合肥地区2008年11月份以来降水量统计分析
2008年11月以来合肥累计降水量为69.1毫米(年平均120.2毫米),累计偏少4成,为有历年记录以来的第10少年;肥东66.7毫米(年平均114.8毫米)累计偏少4成,为有历年记录以来的第10少年;肥西58.6毫米(年平均116.6毫米),累计偏少5成,为有历年记录以来的第6少年;长丰38.8毫米(年平均94.9毫米),累计偏少6成,为有历年记录以来的第4少年。与常年同期相比,合肥市总体偏少4成以上,其中长丰北部、肥西西北部偏少较多,有轻旱发展的趋势。
二、目前我市墒情状况
根据2月3日合肥市土壤墒情实测数据:合肥市土壤耕作层湿度维持在85%左右,能够满足在地油菜小麦的生长需求,50厘米以下土层土壤湿度在90%左右。
1月27日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我省沿淮淮北大部分地区旱情在持续,其中沿淮淮北中西部出现中到重等气象干旱,合肥以北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
三、天气趋势分析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暖湿气流影响,2月8日和13日前后分别有一次降水过程,但8日降雨在3毫米发下,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变化幅度不大。如降水不明显,肥西西部、长丰北部旱情可能发展。
7日:全省阴天,夜里江北部分地区有零星小雨。
8日:全省阴天有小雨,旱区雨量不足3毫米。
9日:江北阴天转多云;沿江江南阴天有小雨。
10日:江北晴天到多云;江南多云。
11日:江北多云转阴天;江南多云。
12~13日:全省阴天有雨。
合肥市气象局按照2月6日中国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组织的抗旱气象服务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进一步强化抗旱预报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土壤墒情、卫星遥感和预报预测工作,主动把握好转折性天气。滚动地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气象服务专题材料。密切注视天气变化,抓住有利天气条件适时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等工作。
合肥市气象局
第二篇:高速公路重污染天气汇报
河北xxxx高速LJ-4项目经理部
重污染天气汇报
1、我项目部施工现场各类脚手架采用绿色密目安全网封闭,以减少粉尘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施工现场使用的沙子、石子、白灰等散体材料集中堆放,并且砌筑不低于0.5m高度的遮挡并覆盖;
3、施工现场的道路做硬化路面,裸露场地保持湿化;
4、施工工地出入平交道口已经硬化、出入道口车辆严格清洗,不得带泥上路,平交道口两侧进行部分围挡。
5、对施工现场道路设专人进行打扫,保持路面清洁;
6、每天路面洒水、喷淋降尘5次,防止起尘。
河北xxxx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xxxxxxxxxxxxxx公路
LJ-5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水务局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汇报
县水务局积极应对汛期强降雨天气
今年入汛以来,我县多次出现强降雨天气,为应对强降雨,县水务局进一步细化各项防汛预案,强化防汛意识,严格落实防汛措施,全力以赴应对强降雨,确保全县防汛安全。
一是加强领导调度。一旦发生强降雨,立即召开防汛紧急会议,深入分析当前严峻的防汛形势,要求水务局中层以上干部全员上岗到位。全体干部职工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认真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遇突发情况及时上报,采取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二是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成立了5个排查小组,重点对主要河道、渠道范围内树障、阻水坝埝、建筑物、构筑物、垃圾等阻水障碍以及行洪河道内村庄进行排查,并详细记录障碍的类型、位置、尺寸。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通知各分包乡镇、县直单位进行清除。
三是认真清点防汛物资,做到防患于未然。为确保防汛物资供应到位,组织专人对防汛物资再次进行彻底清点核查,落实存放地点,摸清各类物资实际库存数量,为防汛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四是积极落实抢险队伍。成立了防汛应急抢险突击队,要求24小时随时待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篇:应对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汇报材料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汇报材料
省联社:
今年以来,面对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我联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联社关于做好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切实履行服务三农、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社会责任,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经营工作目标,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业务经营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1、资金组织。截止3月20日,各项存款余额xx万元,比年初净增xx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xx%。
2、各项贷款。截止3月20日,各项贷款余额xx万元,比年初净增xx万元。
3、清收工作。截止3月20日,清收不良贷款xx万元,净压xx万元。
4、利息收入。截止3月20日,实现利息收入xx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xx%。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抓好票据兑付前的准备工作。2007年底,经多方努力,市人民政府同意将沉湖xx亩国有农田的使用权(土地评估值xx万元)无偿捐赠给我社,并于今年办理了土地使用证,使我社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人行兑付专项票据的相关要求,可于4月份如期申报。
2、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在去年推行万元含量工资的基础上,对员工实行按月考核、滚动结账;信用社高管人员收入与信用社综合经营成果直接挂钩,并对信用社主任和分管副主任实行“一票否决”:一是存款未完成净增计划xx%的;二是利息收入未完成计划的xx%或同比下降的;三是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不降反增的;四是当年到期贷款回笼率低于xx%的。进一步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及时召开了有xx人参加的信贷风险工作会议。传达了省联社信贷风险工作会议精神,指出了2008年信贷风险工作相关业务调整及变化情况,并对当前工作重点进行部署。
(四)加大了市场营销力度。召开了现有、潜在客户共78家企业参加的客户恳谈会。
(五)加大了人事改革力度。整合低产网点,优化网点结构,按照网点数和存贷等业务量确定人员编制,通过“三定”和优化组合,共有xx人待岗。按照省联社文明优质服务规范有关要求,从打造城区精品网点、树立联社窗口形象着手,对营业部员工实行“双试择优、选配上岗”,我们报请省联社人事教育处出笔试试卷,由信用社主任、机关员工担任面试评委,在30名参加选配的城区社员工中择优选拔xx名营业部员工(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此举打破了营业部员工进得来、出不去,关系网交错形成的竞争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差的局面。
二、关于救灾小额贴息贷款工作
(一)受灾及救灾基本情况
1、给“三农”带来的影响。全市受灾人口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农作物受灾面积xx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xx%(其中,油菜xx万亩,小麦xx万亩,蔬菜xx万亩,xx万亩农作物绝收);水产受灾面积8万亩,占全市水产总面积的xx%;冻死生猪xx头、大牲畜xx头、家禽xx万只;xx多台农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冻坏;倒塌蔬菜大棚xx个、面积xx亩;倒塌房屋xx多户xx多间。据核实,全市因灾农业直接经济损失xx亿元,部分群众和企业损失惨重。如花菜专业镇张港镇xx万亩花菜绝收xx万亩,加上雪灾滞运等原因,仅花菜直接损失就在xx万以上。彭市镇一养鸭大户因鸭棚倒塌,冻、压死近3万只鸭,经济损失在xx多万元。
2、给信用社带来的影响。一是小额农贷回笼率低,据统计,我社2007年发放,2008年3月20日到期贷款xx万元,末回笼xx万元,回笼率仅xx%。二是农贷投放进度缓慢,截止2月底,累计投放贷款xx万元,比同期少投放xx万元。
3、截止3月20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救灾小额贴息贷款xx笔,金额xx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农户灾后重建。
(二)主要作法
1、及时宣传政策。救灾小额贴息贷款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3月10日我们及时召开信用社主任会议,强调救灾小额贴息贷款既不是扶贫款,也不是救济款,要积极配合各乡镇政府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引导受灾农户正确使用贷款。通过政策宣传,消除了一些农户的认识误区,为发放救灾贴息贷款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及时分解任务。为有序做好救灾贴息贷款发放工作,市联社积极争取市政府、市农业局、财政局和市财政局的支持,根据各乡镇实际受灾情况,合理地分配贷款额度,让每一个基层信用社明确了工作目标。
3、严格操作程序。为了切实将政策落实到位,我们要求各信用社严格核实受灾程度、核实生产状况,核实投资规模和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小额贴息贷款的对象,同时严格按照《xx省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管理办法》进行操作,确保了贴息贷款放得准、投到位。
4、强化贷款责任。为充分调动信贷员发放救灾小额贴息贷款的积极性,市联社明确将贴息小额贷款纳入“四包一挂”考核范围,有效增强了信贷员的责任意识和农户的信用意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少数村组干部和农户对救灾小额贴息贷款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地将救灾小额贴息贷款理解为救济款和扶贫款,导致提供的贷款资料不准确,有的提供的贷款对象均为贫困户,影响了放款进度。
2、操作上政策把握不准。对于“四核”标准,少数信贷员缺乏有关农技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是对受灾程度的界定主要依赖于村组干部,xx市政府能否贴息存在疑问,影响了贷款投放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今后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切实将“救灾小额贴息贷款既不是扶贫款,也不是救济款”的政策宣传到位,将救灾小额贴息贷款真正用在需要扶持的农户身上。
2、加强信贷员业务培训。从提高综合素质入手,切实提高支农水平。
3、进一步严肃纪律。强化全员责任意识,切实把惠农政策好事办好。
4、严把扶持对象。确保救灾小额贴息贷款用于经营有项目、自身有投入、确实遭受损失、有自救能力和还款诚信的种养业农户。
三、关于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一)现状
xx联社新班子成立以来,我社不断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力度,不良贷款呈现“双降”态势,但不良贷款绝对额仍然很大,不良贷款占比仍居高不下。截止2007年末,我社不良贷款余额为xx万元,占贷款总额xx万元的xx%。
1、损失大。在表内不良贷款中,次级类贷款为xx万元,占不良贷款的xx%;可疑类贷款为xx万元,占不良贷款的xx%;损失类贷款为xx万元,占不良贷款的xx%。
2、跨度长。在表内不良贷款中,1996以前xx万元,占不良贷款的xx%;1997年至2001年xx万元,占不良贷款的xx%;2002年至2005年xx万元,占不良贷款的xx%;2006年及以后xx万元,占不良贷款的xx%。
3、风险大。全市最大xx户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其中表内不良贷款xx万元,占表内不良贷款的xx%,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分别为xx万元、xx万元、xx万元,分别占表内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的xx%、xx%、xx%。最大十户贷款xx万元,占最大xx户贷款的xx%,其中表内不良贷款xx万元,占表内不良贷款的xx%,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分别为xx万元、xx万元、xx万元,分别占表内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的xx%、xx%、xx%。
(二)成因
我社不良贷款形成的高发期主要有二个阶段:一是乡镇企业大上马的时期,二是行社分家时期。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信贷管理环节相对薄弱
一是少数信用社未能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如辖内九真信用社置省市联社三令五申于不顾,2006年-2007年陆续发放垒大户贷款xx笔xx万元,至今回笼困难,导致新增不良贷款xx万元。
二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从贷前调查看,没有坚持执行实地、多人、多方、全面的贷前调查原则。从贷时审查看,由于各种关系的存在,贷审人员跟着有关领导和信贷管理权威人的思路走,不敢或不愿提出自己的异议,结果集体审批变成了变相个人审批。从贷后检查看,把贷款发放出去就不管了,到贷款到期才去催收,不能及时发现借款人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三是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如卢市信用社,前几年由于信贷人员变动频繁,前任包村信贷员投放的贷款逾期后,没有及时进行责任追究,后任包村信贷员情况不熟、清收压力不大,不能积极配合清收,导致不良贷款逐年增加。其次,内部员工拖欠贷款多,如拖市信用社信贷员吴道文就有责任贷款xx万元。
四是重放轻收,责任不明。如全市2005年以前发放的贷款有xx万元,占表内不良贷款的xx%,这些贷款大都存在责任人不明、贷后管理不到位,有的甚至债权债务关系都存在争议。
2、信贷风险防范意识差,合规经营理念缺失
内部人员特别是信贷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合规经营观念淡薄,发放关系贷款、人情贷款、违规贷款,造成贷款清收困难,形态失真。
一是信贷人员素质较差。(1)专业能力差。在信贷员队伍中,很少人系统参加过信贷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导致专业能力差,不能正确分析风险和应对风险是造成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2)职业操守差。少数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发放人情贷款、垒大户贷款、超权限贷款、自批自贷贷款。
二是新官不理旧事。部分信用社主任变动后,对前任旧贷、不良贷款回收或化解积极性不高,循环叠加。
三是信贷合规文化缺失。习惯于转贷换据,不重视到期收回。有些小额贷款多年转下来,早已成为不良贷款,账上却反映为正常,仅2006年末就投机转据xx万元,直接造成贷款形态失真。
3、体制多变造成不良影响
一是行社脱钩时划转贷款不良占比大。1996年末行社分家时,农行作为管理者对原金天公司贷款进行划分,我社承担的xx万元目前还有贷款余额xx万元,现已形成损失,占表内不良贷款的xx%,占表内损失类贷款的xx%。该公司现已进入破产程序,虽反复与政府和法院交涉,但无实际效果,预计清偿率为零。
二是企业关停改制,大量逃废信用社债权。企业借兼并、破产、重组、改制之机“悬空”信用社债权。仅关停倒闭破产企业前xx名贷款xx万元,占全市不良贷款总额的xx%。
4、区域金融环境差,影响了贷款回笼
一是经济发展滞后。全市共有行政事业单位贷款xx万元,占不良贷款的xx%。其中最大一户贷款户xx财政xx万元,占表内不良贷款的xx%。共有村组集体贷款xx万元,占不良贷款的xx%。
二是信用环境差。主要表现为:一些素质较差客户把借欠贷款多视为“荣耀”,造成民间对拖欠贷款恶习相互仿效,很多借欠贷款户有意逃避信贷员追收贷款,即使被缠住了,也不肯在贷款催收通知单上签字。
三是法律环境差。司法行为不规范,导致信用社诉讼贷款胜诉率高,而执行率却偏低。加上费用名目繁多,使信用社饱尝“赢了官司输了钱”的苦头,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愿起诉。
5、农业受灾影响。
农业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低,遇到自然灾害后影响贷款归还。
(三)拟采取的清收措施
1、明确工作目标,强化清收工作责任
将任务进行分解并签订责任状。省联社布置我社2008年清收任务为xx万元,余额压降任务为xx万元,我们自加压力按照清收xx万元,余额压降xx万元将任务分解到了各社,并层层签订责任状,把不良贷款清收压降任务纳入了业务经营考核体系,按不低于绩效工资xx%的比例与清收盘活任务挂钩;对不良贷款不降反增的信用社主任实行一票否决;对年末不良贷款清收压降工作实行末位淘汰。
2、加强信贷管理,严防“前清后增”
一是加快信用工程建设。在行政村大力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在各专业市场中广泛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等级评定,进行客户细分。
二是加大对第一责任人的考核力度。对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低于规定比率的信贷员坚决执行考核扣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四包一挂”,对不能收回的坚决实行赔偿。
三是规范信贷业务操作规程。
四是严格贷款“三查”制度。严把贷前调查关,堵死源头风险。严把贷款审查关,确保贷款手续合法合规。强化贷后监督检查,狠抓当年到期贷款的回笼。
3、强化清收措施,大力开展清收盘活攻坚活动
一是加强对重点户不良贷款的清收。对全市最大十户由市联社领导包户挂帅清收;对全市前xx户由市联社领导包片,机关中层干部包社,债权信用社主任、副主任包户清收。
二是对2006年xx万元以上当年到期未收回贷款争取年内清收有结果,即全额收回,或足值收回抵贷资产,或按还款计划开始还款。
三是对2007年到期未收回贷款加大清收力度,特别是对2007年1月1日以后发放的贷款坚决实行赔偿。
4、把追责作为清收的重要手段
一是在已对个人责任贷款责任人xx人次、2006年回笼率未达标的xx人次共xx人次(xx人重合)继续实行下岗清收外,进一步加大追责力度,对2007年7月清理认定的xx名内部员工责任贷款xx万元,对三月底前收回责任金额没有达到xx%的,从四月份起一律实行下岗清收。
二是对2006年到期到2007年未仍未收回的xx万元,全部认定责任人并实施责任追究,确保在2008年底前收回xx%以上。
三是对2007年当年到期未收回的xx万元,按《xx省农村信用社当年到期未收回贷款责任追究办法》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到2008年底必须无条件收回xx%以上。
5、认真开展冒名贷款综合治理工作,重拳治理冒名借名、违规展期、违规借新还旧、越权发放人情贷款、高估抵押物价值、化整为零垒大户等“顽症”。经与市公安局多次协商,已在我社设立xx市公安局经侦支队驻联社民警室,促办有关案件,强力清收违法贷款。
6、继续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贷款的清收工作。进一步同相关部门协商,争取政府支持,加快清收行政事业单位拖欠贷款进度。
7、继续加大依法清收力度。继续与市法院合作,在市联社成立合议庭,做好我社的依法清收和诉讼工作;继续同汉江中院联系,对已胜诉的部分贷款指定x或x法院异地执行;加强同xx法院执行局的联系,加大胜诉案件的执行力度。
8、加大工作督导力度
一是每季听取各社清收攻坚情况汇报,汇报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清收攻坚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开展哪些专项清收活动,成效如何;大额到期未收回贷款的清收进展,特别是对2006年、2007年单户xx万元以上到期仍未收回的贷款,逐户汇报清收情况。
二是分片包干检查。推行市联社领导包片,机关人员包社清收工作。
三是实行通报监测。对各社清收盘活进度每月排名通报,推动清收。
9、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员清收热情
按照省联社《关于设立全省农村信用社单项奖励的意见》(x农信发[2007]36号),对完成任务的及时兑现奖励,充分调动员工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同时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处罚力度。
(四)帮助信用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各级政府要利用会议、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倡导社会信用意识。一是把信用建设,落实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责任制纳入地方政府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加大公检法司等部门的法律支持力度,帮助农信社清收旧贷,打击逃废债。三是各级党政协助偿还债务,对地方政府干预信用社发放的不良贷款,或财政所欠信用社贷款,应由财政分弥补或贴息消化。四是完善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财政部门要给予政策倾斜,提高信用社呆、坏账准备金计提比例,促进信用社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五)帮助信用社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引导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控的涉农、教育、财政等专项资金存入信用社,壮大信用社资金实力。
增强信贷支持地方的后劲。
二〇一三年一月十三日
第五篇:关于做好2009年灾害性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汇报
关于做好2009年灾害性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汇报
睢宁县水利局
根据徐政办【2009】78号文件紧急通知精神,我局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范应对灾害性天气紧急会议。会议首先传达了紧急通知精神,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层层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责任制,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最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针对我县实际情况具体做法如下:
一、全面做好各种隐患排查工作。3月上旬,我局就组织了技术人员对全县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了主要行洪河道,主要涵、闸、库、站,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3月下旬,县防指再次组织人员对各镇、开发区重点险工隐患等进行了检查,督促加快工程进度。从实地检查情况看,所有检查项目都明确了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基本达到了“查清、查全、查实”的要求。根据前期排查,制定了重点河道险工险段、重点病险水库及重点涵闸、抽水站等影响防汛安全的薄弱工程名单,加强监管力度,明确专人负责,并定期巡查,备齐抢险物料和组建抢险队伍,制定预案,保证安全度汛。
二、切实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制定落实了防汛防旱值班制度,已于今年5月1日起恢复了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值班表已于5月1日报送市防指值班室。
三、快速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类预案。灾情发生后,要迅速启动预案,按照要求快速组织救援,组织群众开展抗灾自救,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二是严密防范次生灾害。认真做好内外三沟疏浚、低洼地段防涝排涝工作。并且分别以睢防指【2009】10号、11号文下发了关于开展“百亩不绝收,千亩不积水”推进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做好清理秸秆工作的紧急通知,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三是加快水毁工程抢修进度,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四、认真做好灾情统计报送工作。我局将严格按照国家防办《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水旱灾害统计工作,确保灾情信息统一规范,确保信息上报及时准确。
二〇〇九年七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