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_2011年毛概期末考试论文

时间:2019-05-13 19:5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_2011年毛概期末考试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_2011年毛概期末考试论文》。

第一篇:2010_2011年毛概期末考试论文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我个人的理解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蕴含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所谓实事求是,也就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去研究和探讨其中所固有的规律性。它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按照这条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要做到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向认识的对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总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详细地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加以综合性的处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事求是原则简洁明晰地表达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毛泽东哲学思想既是实事求是原则的根据,又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实事求是原则涵盖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只有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才能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一,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

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第二,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有助于我们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思想是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真学习

和研究毛泽东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有助于帮助学生坚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

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现在正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要在这个新的世纪里,使我们国家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轻一代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群体,而思想理论素质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因此,年轻的一代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第四,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无论是中国革命还是中国建设,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个贯穿始终的大问题。这种结合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五,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自觉地拥护并贯彻执行之。

第二篇:2014云南省毛概期末考试考资料

1、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A.“三个有利于”标准 B.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 C.生产力标准 D.社会是不是稳定,经济是不是发展

2、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C)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继续发展时期

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A)

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拖延 D.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C)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C)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应当处理好的政治关系有()

A、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

B、党和非党关系

C、革命和反革命关系

D、中国和外国关系

E、是非关系

8、中国关于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E)A.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B.以和平与发展为共同目标,确立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

C.以尊重国家主权利益和本国人民选择权利为人同的国际政治民主原则 D.以和平、稳定、公正、合理作为国际新秩序运转机制的基本要求

E.依靠并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使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提供保障机制而努力

9、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

A.对外贸易 B.对外技术交流 C.利用国外资金 D.承包国外工程和劳务合作 E.国际旅游业

10、国家用来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有(ABCD)A.价格 B.税收 C.汇率 D.利率 E.法律

11、加强党的建设包括以下内容(BCDE)

A.加强党的法制建设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D.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E.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C)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为(A)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爱国主义 D.团结互助

1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ABCDE)

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 C.“一国两府” D.“台湾独立” E.“外国插手”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C)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6、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为(A)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爱国主义 D.团结互助

17、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B)为基础。

A.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自由平等的原则

18、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B)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C)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继续发展时期

20、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D)

A.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B.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21、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B)为基础。

A.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自由平等的原则

22、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是()A、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C、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三篇:2015-2016毛概专科期末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本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

A.系统化 B.民族化、具体化 C.国家化 D.世界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3.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有()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6.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7.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标志是()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9.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

10.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改革与开放

C.战争与革命 D.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1.邓小平明确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A.党的十二大上 B.党的十三大上 C.党的十四大上 D.党的十五大上

12.党的十五大在马克思主义学风上的发展是提出()A.理论联系实际 B.学以致用 C.“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D.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3.下面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条件的是()

A.国际格局多极化 B.经济发展全球化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低潮化 D.南半球贫困化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A.党的先进性

B.党的领导 C.执政兴国

D.执政为民 1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17.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18.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

A.科教兴国” B.“以德治国” C.“依法治国” D.“三个代表”

19.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邓小平D.王稼祥 20.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

A.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2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是在()A.1949年 B.1978年 C.1989年 D.1992年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为人民服务

24.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25.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6.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27.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2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

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成熟阶段 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是()A.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B.强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C.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新范畴 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3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1.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3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

A.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

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34.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A.民主政治斗争

B.群众运动 C.武装斗争 D.农民运动 35.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36.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37.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8.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生产力高度发达

39.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4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4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4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A.坚持治理整顿 B.发展经济 C.发展科技和教育 D.发展民主 4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8.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

A.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

D.突破计划经济为主的传统观念 49.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D.依德治国

50.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5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A.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它的经济计划性不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D.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52.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是()

A.生产力发展 B.生产关系成熟

C.上层建筑完善 D.法制健全 5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经济建设和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 C.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 5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5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 57.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A.四个现代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小康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A.经济建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建设精神文明

5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60.“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61.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是()

A.政治制度 B.社会制度 C.经济制度 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6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6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A.1995年1月1日 B.2001年12月11日 C.1948年1月1日 D.1950年3月6日 6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A.靠自己发展 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 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 65.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 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

C.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6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6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 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69.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70.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优抚 C.社会福利 D.社会救助 71.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 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72.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放权让利,实行企业承包制

7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

A.私营经济 B.合作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全民所有制经济 74.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中,“生活富裕”是()A.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B.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C.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 D.新农村建设的条件 75.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多党政治协商制度 C.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

7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B.全民民主

C.对无产阶级实行民主,对其他阶级实行行政

D.阶级斗争

77.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统一战线

7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共产主义理想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倍,实现小康

79.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是()A.理想建设 B.道德建设

C.纪律建设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8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 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82.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二为”方向指的是()A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B为集体服务,为社会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全面小康社会服务 83.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8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8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86.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87.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88.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和澳门问题 89.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延期

D.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 90.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9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A.维护国家统一

B.保障自治区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C.培养和选拔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 D.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问题

9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A.工作监督 B.舆论监督 C.法律监督 D.民主监督

93.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 密切联系群众 B 批评与自我批评 C实事求是 D艰苦奋斗 94.新世纪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指()。

A祖国统一 B党的建设 C现代化建设 D反腐败斗争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具体表现为()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B.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D.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B.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

C.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D.毛泽东思想 4.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B.中外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源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6.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这“五个统筹”是(A.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7.进入21世纪,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A.增加党员队伍的数量 B.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C.加强党性教育 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8.解放思想就是()

A.一切从经验出发 B.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 C.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D.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9.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10.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A.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主要通过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发挥作用()A.使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

B.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劳动复杂程度

C.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D.促进管理科学化,生产要素配置最优化 14.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A..同等富裕 B.同步富裕 C.两极分化 D.平均发展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它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16.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

A.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在改革和发展中要保持稳定 C.改革和稳定是为了促进发展 D.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7.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A.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各国实行开放政策的结果 D.各国加强联系的结果 18.我们的改革()A.对象是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根本制度 B.目的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C.是推进各项事业的动力 D.必须彻底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2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的数目和职工人数在各个行业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 2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在于()A.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有数量的增长,更要求质量的提高

B.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制止浪费和破坏 C.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必须提高竞争能力

D.减少固定资金投资,从根本上抑制成本攀升,有助于减少财政赤字,消除通货膨胀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下列条件决定的()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现实状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D.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23.规范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关系,国家应当()A.保护合法收入 B.调节过高收入 C.取缔非法收入

D.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城乡、地区、行业、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关系 2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好”的含义是()A.经济效益好 B.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D.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块 25.建设创新性国家就是要()

A.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要点

B.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C.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D.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2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生态平衡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D.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 28.“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A.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D.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9.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性质不同的是()

A.国内战争遗留问题 B.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C.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问题 D.中国在该地恢复行使主权问题

30.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为()A.能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B.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 C.针对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D.针对台湾同胞

3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 长期共存 B 互相监督 C 肝胆相照 D 荣辱与共

32.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

A.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33.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为()A.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B.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 范

C.引导人们树立节约意识、保护环境、科学发展的意识

D.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

3.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经验和教训?

4.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5.中国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

7.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8.现阶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的是什么战略?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试述现阶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3.简述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容。

4.如何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

5.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6.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四篇:浙师大毛概期末考复习整理资料

毛泽东考试内容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进行中国化 ①毛泽东之所以要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三: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四:马克思中国化的主要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倡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辨析题

五: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了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体现,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第二章

六: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②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七: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①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②坚持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③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八: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得理解理论创新? ①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②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求真务实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③回顾历史,以往的每次理论创新和实践的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④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

⑤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理论创新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③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 落脚于实践创新

九:为什么说革命 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①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③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五章

(十: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删除

十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

①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十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①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④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十三: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的要求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十四:为什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②坚持以发展我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十五:党为什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②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③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十六: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

①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得发展先进生产力

②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③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④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

十七: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当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便成为直接的 现实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

十八: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①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了是初级的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②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级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十九: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差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些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从经济基础上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二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 方针 政策的基本依据,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者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历史表明,产生左和右的干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认识不清,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 路线 纲领 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 坚定 自觉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二十一: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①这种不够格主要是指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 不完善

②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④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得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们日以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十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内容

①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自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②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最主要的内容

④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⑤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二十四: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得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④毫不动摇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十五:四大纲领分别指:

二十六: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

①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②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③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毫不动摇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七章

二十七: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十八: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①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②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③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④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二十九: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①当今的世界时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③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④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自力更生的关系。

三十: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三十一: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机遇和挑战并存。

②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地姿态走向世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

③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④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⑤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新增内容:

三十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三十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前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

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三十四: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十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P71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近代中国

第五篇:毛概期末考试题库--材料分析题

金科2012毛概期末考试题库.全部十五章材料分析题题目+答案 第一章

1.材料分析1:

材料1

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在实现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摘自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两次历史性飞跃提供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2)①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②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③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根本方法。只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能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④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使我们的党充满生机与活力,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2.材料分析2:

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答案:(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

(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1.材料分析1: 材料1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调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材料2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材料3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载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案:

(1)第一毛泽东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在1929年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他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此后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他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2)第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第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其目的与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四句话内容既一脉相承、又体现结合实践发展的时代特征。

2.材料分析2: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23页。

根据材料请回答:(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2)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答案:(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

(2)实事求是的思想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必须是能经受实践检验的方法;实践的检验包括了生产实践的检验和生产实践的主体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够指导实践的新思想如果不符合旧的理论,就应该突破旧理论,使新思想合法化。

第三章

1.材料分析1: 材料1 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的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陈独秀文章选编》(中),三联书店1984年版(下引此书,版本均同)。材料2 人类经济政治大改造的革命有二种:一是宗法封建社会崩坏时,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的性质虽然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他的胜利虽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革命运动中的形式及要求只是一个国民革命,这种特殊形式的革命,本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及经济状况所自然演成的。……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是不用说了。——《陈独秀文章选编》(中)材料3 怎样才能更加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呢?一方面,须要将有关两党合作的各种基本问题解释得清楚明白;另一方面,须要采取许多巩固和扩大两党合作的具体办法。……但是,在两党方面的确都还有少数人不清楚了解两党合作的许多基本问题。……第一,他们不清楚了解今天两党合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目的……因此,他们有时忘记了抗日是目前民族统一战线的最主要的共同纲领,于是忘记了以抗日与否来划分友敌的最主要标准,于是忽略了“凡抗日者皆吾友,降日者皆吾敌”的简单真理,于是忽略了“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言行准则,因为有时把其他问题与抗日问题并列或对立,以致模糊于今天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有时甚至把抗日问题看得比其他问题为次要,以致引起抗日民族一战线营垒中的许多不应有的摩擦和裂痕。——王明:《挽救时局的关键》载1937年12月27日《长江日报》。材料4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资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1页。材料5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56~1359 页。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所犯的错误。(2)参照材料三,评价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认识。(3)综合上述材料,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答案:(1)引文反映了陈独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领导权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从此,中国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陈独秀忽视了国内外历史条件的变化,仍然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过高地估计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民党的作用。因此,他认为这个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统率”,其前途是“资产阶级的胜利”,而无产阶级只能“获得若干自由和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从而放弃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这是导致他犯右倾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2)从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主张的“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观点是错误的。王明不懂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抹杀了统一战线中不同党派和政治集团的阶级差别,否认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犯了右倾错误。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关键。而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能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运动的条件、进展和结局,能够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始终站在革命运动的最前列,把斗争一步一步地引向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必须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这两种错误都会葬送无产阶级领导权。因此,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关键。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第四章

1.材料分析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53年2 月16日毛泽东说,中国有三个敌人已经被打倒了,还有民族资产 阶级、个体农业、手工业和文盲三个问题,当然对待这些人不能用对待前三个敌人的办法。个体农业,要用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去代替,手工业要用现代工业去代替。手工业目前还要依靠,还要提倡,没有它不行。对民族资产阶级,可以采取赎买的办法。请回答: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提出的依据与意义。(2)如何认识我国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作用?

答案:(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才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而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有赖于国家的工业化,即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只有实现了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显示出来。②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这就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③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特别是贫农、下中农,具有走互相合作道路的要求。互相合作形式是避免产生两极分化、增加生产、抗御自然灾害,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它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贡献。但是也有缺点,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以致在长时期内留下一些问题。当然,这些失误和偏差,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相比,是次要的,非主流的。

2.材料分析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材料2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们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这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这个矛盾,也将表现为人同人之间的矛盾,即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因此也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摘自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毛泽东一贯坚持的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体现。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方针和政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答案:(1)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把分清敌友作为革命的首要问题提出来,明确指出,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时候,明确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具体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革命的领导力量,并且把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职能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反动派实行专政。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与民主革命时期有不同的重点。民主革命时期主要是解决敌我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率领广大人民群众为推翻共同的敌人而斗争。在三大敌人面前,人民内部矛盾处在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由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转为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地存在,逐渐显露。此时毛泽东坚持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但重点放在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

(2)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要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是民主政治在组织制度上的体现和保证。坚持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党内坚持“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文化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各民主党派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①明确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产生的矛盾。②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④用民主的方法,坚持说服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⑤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完善协调机制,用制度化方式解决矛盾。

3.材料分析3: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1)革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必须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我们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其基本依据在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与感召下,民族资产阶级克服了其动摇性的一面,最终跟着共产党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成为组成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四个民主阶级之一。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赞成党的新民主主义政策,愿意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受追逐高额利润本能的驱使,而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干出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民族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正确的政策,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积极的方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总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民族工商业不可能操纵国计民生,中国更不可能由此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也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当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之后,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国营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客观上要求必须及时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放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第五章

1.材料分析1: 材料1 “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摘自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材料2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体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3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摘自2009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第1版 请回答:

(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及提出这一任务的依据。(2)党怎样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这一任务的依据是:①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③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④发展生产力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特征的需要。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①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②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③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材料分析2: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 月30日)请回答: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提和来源。毛泽东思想离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毛泽东思想体现在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中,这些著作和文献,有的是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有的是深入实际斗争、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有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而作的指示和决议。可见,中国革命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他在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后来者,却具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从内容上、理论上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莫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第二,毛泽东探索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三,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探索是一种开拓,总会有成功和失误,探索本身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毛泽东在一些问题的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为后来者在同一问题上的成功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鉴。正如邓小平所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存在着一种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3.材料分析3: 材料1 “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2 “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摘自邓小平1978 年 3 月10日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2)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答案:

(1)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2)中国建国三十年来,不论农业方面、工业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初步基础。但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耽误了时间,生产力的发展太慢。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社会主义总要比资本主义优越。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使经济发展的比较快,人民生活逐渐好起来,国家也就相应的更加强盛一些。在这一方面我们经过了几次曲折。

中国是一个大国,他应该起更多的作用,但现在力量有限,名不副实。归根到底是要使我们发展起来,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同自己的地位完全不相称。所以,现在我们要摸索比较快的发展道路。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第六章

1.材料分析1: 材料1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自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久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2 江泽民在 “七一” 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2)分析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答案:(1)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思想决定的。第一,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 上搞社会主义的,因此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社会化、现代化;第二,我国的现实国情是我国的生产力还很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第三,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它的标准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化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2)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有助于理解和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能够促使我们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材料分析2: 材料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 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 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6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材料2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 20 世纪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引自奚洁人主编 :《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0月。请回答:

(1)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答案:(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两者的联系表现为: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

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第七章

1.材料分析1: 材料1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材料2 “占全国2.1%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5%的GDP、31.5%的财政收入,累计吸引了占全国总量35%以上的外资。”这是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30年来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从点到线到面,到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请回答: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案:(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旧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材料分析2:

“中国应作前瞻性改革,在新环境下,不应仅强调工业和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支柱作用,应将资源配置到需要扩大的经济活动和领域中,更多发挥服务业和消费的拉动作用。”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斯莉· 穆尔雅妮· 英德拉瓦蒂说:“世界银行的分析显示,通过采取一揽子措施,中国可以在保持经济总体平稳增长的同时,基本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她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这对全球经济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有其独到见解。他认为,世界各国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国家关注缩减财政开支,有些国家则强调刺激政策出台,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继续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不是依赖出口。但他提醒,中国需要增加消费。从全球角度看,全球化的经济体都不能独善其身。面对通胀的全球化趋势,中国要让资本总量在一个可控水平,要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来治理通胀。斯蒂格利茨高度评价中国经济发展的开放理念,“中国经济策略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愿意去适应变化,随着环境的变化去适应、调整。”同时他也建议,中国需要在全球化的经济中更多了解世界需求,在 G20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在全球增长的道路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结合材料请回答:

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答案一: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1)改革开放的提出: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率对外开放的表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位基本国策。

其主要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国际形势: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只有积极利用国外市场、资源、信息、技术和资金,实行对外开放,才能更快的发展。

国内形势:中国的发展了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 走出去,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外资结构在优化,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迅速。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标准答案):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第八章

1.材料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国营工业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 67.5%,公私合营工业占 32.5%,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完全消灭;在批发商业中,国营和公私合营占97.2%,私营只占2.8%;在零售商业中,国营商业占 68.3%,公私合营和合作社商业占 27.5%,私营商业占 4.2%;在手工业方面,1956 年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从业人员占全国个体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7.7%,合作社手工业产值占手工业总产值的92.9%。195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继续加强对残存的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和对小商小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指示》,决定对个体工商业者采取更加严厉的限制和改造措施。经过上述变化,中国经济基本上由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组成。1978 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占 80.8%,集体所有制工业占 19.2%,个体为零。通过 1978 年开始的改革,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全国工业总产值构成中,国有经济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77.6%下降到1997年的26.5%(包括控股、参股,则为35%),集体经济由22.2%上升为40.5%,非公有经济已由0.2%上升为32.9%。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80%以上下降为61%。全国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的有3.6万家,总股本5900亿元,国家用 57%的股本影响和支配 43%的社会资本。国有经济对社会资本的影响面已明显扩大。这说明,单一公有制经济的格局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请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在 1978 年改革前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是怎样的?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3)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如何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案:(1)1978年改革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基本上只剩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成分,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公有制。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两个方面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规定了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生产力还不发达的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并总体上进入小康,但总的来说,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经济管理水平和手段还相当落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自动化、现代化的先进手段,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生产手段以及手工操作的简陋工具等多层次的生产力同时并存。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公有制占主体的前提下,必须长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3)一是加强国有经济,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二是大力发展职工持股的股份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

2.材料分析2:

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1年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2倍。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1.8倍左右。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表现为低收入人群收入状况的恶化,而是表现为高收入人群收入超高速增长。2002年最高的10%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32%,比199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富人变得更富了。从收入差距的构成上看,城乡收入差距大于城镇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贡献率从 7.5%提升为 8.7%,表明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不是缩小。此外,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下降了 11.6个百分点,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各自内部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都在上升,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贡献率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越加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88年、1995年、2002年全国范围住户跟踪调查报告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

(2)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结合案例和社会实际谈谈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答案:(1)城乡差距持续扩大

(2)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和不断扩大,可以概括为是自然因素、政策和制度因素及其他一些非正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 :

农村的自然情况以及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与城市以及城市工业之间所存在的自然差异,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以及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或者称其为自然因素。这里所说的自然因素包括:城乡产业特性的自然差异、城乡不同的聚居方式、城乡之间地理位置的差异等方面。正是这些自然因素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城乡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远远低于城市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一个现实原因 政策和制度因素

具有明显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及其制度安排,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不断扩大的现实影响因素,或称其为政策和制度因素。中国在建国初期,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由于当时中国可供投入的要素匮乏,中国重工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表现在经济政策上,自然形成了以农补工的具有明显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并在制度安排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城乡有别倾向。这种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国家逐步调整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但伴随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以往的体制中受益最大的城市居民为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的强大压力集团,而来自城市利益集团的压力是改革以来城市偏向制度得以延续的关键因素。

其他一些非正常的因素 :

农村与城市之间以及农业与工业之间天然所存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明显的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则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或受利益集团的压力所作出的正常的选择。(3)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实际上,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关节点就是农民增收问题,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农村以及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和资源约束;另一方面则要改变中国具有较强惯性的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对此,中国学者从各自不同的分析视角出发,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方策。1.通过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通过政府的财政职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村居民提供平等的发展环境。3.改革户籍制度,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适宜环境。4.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5.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农业发展的价格政策,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率。6.建立城乡居民公平发展机制,改变以往农村居民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弱势地位

3.材料分析3: 材料1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6 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4,列世界第 88 位。现在全国 6680 个城市中,有 2/3 的城市供水不足,有1/3 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酸雨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 30%,有的地方更严重,酸碱度pH值已经达到3.5,相当于饮醋的程度了。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38%,荒漠化面积达到了 262.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材料2 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就生产用水来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材料3 柏林市施工的建筑业者必须将深挖地基时所产生的地下水集中起来,然后再用水管将地下水送到另一地点,重新注入地下。日本将生活废水集中起来,冬天用来融化路面积雪。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请回答:

(1)材料1、2、3、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的水资源频频告急,其它资源也严重短缺,请就改变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我国的自然资源正在大规模的减少

(2)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三是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为了做好这三个工作,必须解决以下六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建立健全有利于环保的决策体系;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倡导环境友好消费方式;大力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科技,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和消费体系,使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控制在生态环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围之内;不断培育环境友好文化氛围。

4.材料分析4: 材料1 “又大又甜的沙瓤西瓜随便拿,能拿多少拿多少,一分钱不要……”2002 年秋天,记者去黑龙江农村采访。霪雨霏霏,采访车在离哈同公路不到500 米的一条老旧泥路上蹒跚而行。透过雨雾,只见道路两旁堆满了西瓜,小山一样的西瓜堆向远处延伸着。西瓜堆后面,一溜站着或穿雨衣,或打雨伞的瓜农,旁边一个牌子上写着:随便拿,不要钱。瓜农对记者说:“没办法,这场雨哩哩啦啦下了一个月,路难走,运费„贼贵‟,瓜又„贼便宜‟,不能眼瞅着烂到地里呀,干脆谁想拿就拿。”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农产品经营模式跟不上高速发展的时代步伐,东北多数地区既没有形成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又缺乏农产品深加工动力,一度出现种地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现象。材料2 西效乡,黑龙江省鸡西市近郊乡。近年来,乡里按照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坚持面向市场找出路,调整结构增效益,初步形成了以西红柿为主的出口创汇型农业发展的新格局,有力地拉动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乡对俄罗斯出口西红柿550万公斤,销售收入 300 万元,农民增收 110 万元。2002 年他们就投资 60 多万元,建成了科技培训楼,安装了微机临近设备,对现代高效节能温室群实行微机临近。乡农业综合服务站,产前集中培训,产中随时指导,产后搞好服务。材料3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 材料4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选自温家宝《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请回答:

(1)什么是“三农问题”? 我国为何一贯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2)结合材料和社会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应有哪些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答案:(1)三农问题就是农民、农业、农村问题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2 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多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这是由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决定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 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 5 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6 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7 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 要。8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9 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支持农村建设。

(2)

一、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三、以中国特色城镇化拓宽农民生存发展空间。

四、以信息化带动中国农业现代化。

五、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应对入世的挑战。

六、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消除农民“低素质障碍”。

5.材料分析5: 材料1 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费水平明显偏高。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

6、4.

8、4.

9、4.

9、4.4倍。我国每增加单位 GDP 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 4 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而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20个百分点。材料2 据分析,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中低能耗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明显滞后;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重化工业比重高,工业化仍以量的扩张为主,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如按近三年能源消费增长趋势发展,到 2020 年能源需求量将高达 40 多亿吨标准煤。如此巨大的需求,在煤炭、石油和电力供应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节能增效势在必行。——《节能应成为国策》人民网2004年11月 27日 材料3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说说中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在何处?

答案:(1)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就是集约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与传统工业化道路最重要、最本质的不同在于要走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相一致、经济的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孕育着信息化、科技化、知识化、生态化,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精神。

(2)一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信息化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虽然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对资源环境不合理开发和使用,也使发展付出沉重代价。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走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而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往往经历牺牲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则立足于城乡共同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相互协调。四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第九章 1.材料分析1:

材料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制度上来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欠缺和弊端早已被国家和社会各方面所共识。特别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代表人数过多,不便集会、议事;许多人民代表的文化水平低,不能充分、有效地行使代表的职权;在强调代表的先进性、荣誉性的品性的同时,不适当地忽略了代表的政治热情和与代表职务有关的专业素质等。从人民代表的选举制度方面来说,代表名额的分配的城乡差异违背了现代平等选举权原则;指定当选不仅严重违反自由选举原则,挫伤了人民群众选举的积极性,还造成了过多的政府官员当选,削弱我国政权的民主基础;由于缺乏现代各国普遍实行的竞选制度,也使当选代表的质量、选举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大打折扣;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一些贿选、权选交易、钱选交易等选举腐败现象。总之,当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中还存在着形式主义、行政化、官僚化等现象,这对于建立科学、高效的政权决策和立法体系,已经或即将形成巨大的障碍;不仅如此,这种问题还会深深地侵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本质和代民立政的宗旨。对于上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长期存在的和新近生成的各种制度上的欠缺和弊端,有待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材料2:广告征集议案第一人

浙江义乌市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在2003年10月设立了第一个全国人大代表联系点,义乌市人大帮周晓光的人大代表联系点找来了 5 位专家作为周晓光的“顾问团”。义乌市人大还专门下发了文件,凡是这几名专家组织调研,下属各局、乡镇全力配合。联系点设立后,电话每天响个不停,联系点成为让民众和人大代表进行沟通的一个公开渠道。

2004 年 1 月18 日,身为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周晓光在义乌电视台作拜年广告时,强调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公开了自己人大代表联系点,并公开向选民征集议案,周晓光无意识间成为第一个做广告征集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的人大代表联系点被媒体公开后,常常人满为患,那些苦于找不到人大代表的人,四处上告无门的人,像是忽然发现了一个通风口,呼啸着来到这里。周晓光的人大代表联系点每天都要接100多个电话和大量信件,接待好几批登门造访者。其中既有失地农民的控告,也有下岗职工的泣诉;既有请人大代表帮忙讨要社会保险费的求援,也有托他们关注城市“牛皮癣”的倡议在义乌市当地,有人认为周晓光的举动是“种豆得瓜”。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人大代表广告征集议案意外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缺乏沟通渠道的现实。义乌市当地一位媒体记者提醒不要夸大周晓光此举的“意义”。他说,在义乌这样的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像周晓光这样的人大代表客观上有条件雇人设立“联系点”,但对于全国大多数的人大代表来说,这种做法没有普遍的推广意义。此事带来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启发是,如何在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建立起一个更加广泛、更有保障的沟通机制。周晓光自己也说,“看了几百个电话记录后,突出的两个感受就是:第一,人大代表的身份应该更加公开,以一个开放的心态面对选民。第二,人大代表也应该从选民的意见中自我反省,加强与选民的沟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结合材料,分析“周晓光冲击波”说明了什么?谈谈如何建立一个能保障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广泛沟通的沟通机制。

答案: 1(1)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会议、立法、监督、代表等制度和工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各项制度和工作,都需要按照健全、丰富和扩大的要求进行完善,实现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民主的程序和实体、形式和内容相统一,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2)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包括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权、监督权等。

(3)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形成开放、互动、畅通的关系,使人大代表能够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使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更具生机和活力。

2周曉光的做法說明了代表的意識在覺醒,反映了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一種走向。一是人大代表要在会前走访选民,听取他们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对合法、合理的意见进行调研、整理,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二是每一届代表任职期间,组织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三是组织代表集中视察。四是通过设立代表信箱、代表联系室等方式,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的沟通和联系。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适应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5)加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大干部与党委、政府、政协干部之间的交流,优化人大领导班子的结构,逐步减少人大领导职数,为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供组织保证。

2.材料分析2:

材料:湖北广水市“两票制”推选村支书的新选举办法村民自治和“海选”是我国农民在农村民主实践过程的伟大创举。湖北广水市的“两票制”推选村党支部书记是村民自治民主实践中的一种创举,是促进我国农村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一种新形式。“两票制”推选村支书的基本做法是群众投信任票,党员投选举票产生村党支部书记。广水市的“两票制”的做法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选举的准备工作,包括选举机构的建立;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公布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条件;确认候选人员和党内选举人员;确认信任投票人员;候选人员、信任投票人员与党内选举人员的登记和公布;选举准备等程序。第二,信任投票。包括清点信任投票人数;投票产生预备候选人;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书记预备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然后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批复或回复等程序。

第三,党内选举。包括清点党内选举人数;通过唱票、计票和监票人;党内预选产生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作竞职演说;党内正式选举;宣布选举结果等程序。

据统计,在广水市推广“两票制”的3年时间里,用此法选拔的115名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下降了2.7岁,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2.3%,掌握一到二门农村实用技术的占85.6%,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明显改善,村党支部书记在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等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能力也大大增强,推动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请回答:

(1)结合材料,谈谈对村民自治这一基本制度的认识。

(2)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将村民自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答案:(1)鼓励村民参政议政,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专政;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基层的民主化水平。

(2)第一,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的制度化水平。当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要抓住此次契机,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程序,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争取初步建立起有效的权利救济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保障推动机制。

第二,扩大自治范围,进一步扩充民主自治的广度和深度。在落实好现有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上,着眼于保障农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民主自治空间。努力做到哪里有群众的利益,民主就延伸到哪里;哪里有公共决策,民主就延伸到哪里。

第三,推进村级党内民主,进一步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加大村党组织成员“两推一选”力度,改革选举方式,逐步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增强民意基础;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机制,通过发展村级党内民主带动村民自治。

第四,推进县乡级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推进不同层次民主的协调发展。要加快基层政府民主化改革步伐,保障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增强县乡领导干部选举的公开性、竞争性、选择性,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直选试点,逐步建立对下问责制,以建立县、乡、村民主的有效衔接。要推进政务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在进行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决策时,推进协商式民主,切实保障农民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受益。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管理、使用的民主化程度,推进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自下而上的参与式预算和参与式规划,加大公共财政对村级组织和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强化村委会的公共服务职能,形成公共财政支持保障村民自治、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农民进行自我服务有机结合的局面。

第五,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素质。加大法规政策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组织农民当家作主的本领,引导农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重视对农村妇女的培训教育。建立稳定有效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

3.材料分析3:

材料:我国法制建设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轻视法律的思想远未彻底根除。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群众宁愿依靠道德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不愿诉诸法律。法律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仍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干部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则习惯于依靠政策,依靠行政命令办事,即使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甚至仍以执行政策或执行上级“指示”为借口拒绝执行法律。法律远没有成为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第一准则”。

其次,立法还不够完善。一些急需的法律,尤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基本法律,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尚未制定齐备。已经制定的法律不够完善,如有的只规定了法律适用的条件,而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或规定的不够明确;有的法律条文之间不够协调,甚至存在相互交叉和矛盾的情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和正确实施。第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很严重。这些问题若不下大力气解决,必将严重损害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第四,具有相当法律素质的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严重缺乏。一些地方基层法院,检察院,由于办案力量(人员、经费等)不足,致使案件大量积压,不能如期结案,“打官司”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还有,我们的律师队伍小而弱,与法制的进展不相适应,而且在诉讼活动中不被尊重和重视的现象仍然存在。请回答: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案:(1)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首先,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其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再次,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最后,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障。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将是一个艰巨的、复杂的和长期的过程。这是由我国法制现代化所面临的客观条决定的。

中国的物质条件决定了法制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马克思指出:“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还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集中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相对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言,法律毕竟是第二性的因素,其内容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法律虽然对社会发展也有能动的反作用,但这种能动作用只有与社会发展内在要求相一致并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的物质条件是高度发达的和完善的市场经济。我国历史上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清末修律、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等历史上的法制变革都没有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建设市场经济的经验和观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后,虽然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决定了我国的法制现代化将会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实现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具备高度的民主政治。离开了民主政治,所谓的现代法制不仅难以建立,而且即使从形式上建立了现代法制模式,其在社会生活中也会出现扭曲、变形、走样甚至形同虚设的情形。因为没有民主政治作前提,法制从产生、运作到实施,整个过程便不可能做到科学化、合理化,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现象便不可能完全消除。现代法治社会绝不是也不可能仅靠法制变革就可以建立起来,它事实上是在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法制现代化与民主政治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与制约的关系。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在有着上千年封建专制传统的中国进行民主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民主化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相对于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民主化需要而言,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显得有些滞后,遇到的阻力更大。这表明,我国法制现代化的道路将是曲折的和长期的。

全民族法治意识的提高,也是我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传统社会是“礼法”社会,法律相对于道德而言处于次要的位置。建国以来,由于我们长期忽视和排斥法律功能,法律虚无主义思想和人治观念曾一度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先进的法治思想和文化得到宣扬和传播的同时,国外的和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消极落后的、不利于法治建设的思想因素也得到了滋生和蔓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转变和适应也需要一个时期,思想多元化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难度和复杂性。这也是我国法制现代化具有艰巨性的一个主要因素。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事实上从一开始就处于相对不利的环境之中。中国法制变革属于“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的冲击而做出的回应。相对于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建成的相对成熟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比较发达的物质文明而言,我国在各个方面都相对落后。几乎是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这种反差极易带来一些不良的心理,容易造成急躁情绪,希冀一蹴而就赶上发达国家;或抱怨情绪,总以外国的标准来衡量国内的事情;或崇外心理,丧失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等等。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复杂性。

4.材料分析4:

材料:2005年 3月 3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美国的人权纪录》。从以下六个方面向国际社会揭露了美国的“反人权面目”。——暴力犯罪多、黑社会猖獗 美国社会长期充斥暴力犯罪,司法侵权严重,人民的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缺乏保障。据美国联邦调查局2003 年6月公布的数据,2002年美国共发生1190万起凶杀、强奸、抢劫、盗窃等刑事案件。同年9月15日,美国卫生局局长在一次研讨会上承认,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杀人案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美国个人拥有枪支数量世界第一,涉枪犯罪激增。同时,黑社会势力猖獗、毒品泛滥。据美国全国青年黑帮研究中心公布的报告,2002年,全美共有21500个黑帮组织,黑社会成员总数多达731000人。2003年夏天,纽约市因频繁发生与黑帮团伙有关的暴力事件,警方曾不得不宣布该市进入紧急状态。司法侵权是美国社会的一大恶性痼疾。2003年1月新年伊始,纽约就发生数起警察在抓捕嫌犯时随意开枪事件。“9·11”后,美国政府以保障国土安全和反恐为名颁布了《爱国者法案》,该法案中许多内容使公民特别是少数族裔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到侵害。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的决议指出,美国人民的民权正受到《爱国者法案》的威胁。——贫富差距大、300万人流浪

美国是世界上头号发达国家,但美国至今拒不加入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对劳动者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漠不关心。贫困、饥饿和无家可归等问题十分严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03年的报告指出,美国贫富差距之大为近70年来之最。占美国人口总数1%的最富有的人,所占有的财富超过占人口总数40%贫困人口所拥有的财富总和。据美全国无家可归和贫困法律中心公布的材料,2002年美国有300多万人无家可归。——种族歧视深、男女不平等

美国的种族歧视源远流长,积弊很深,已成为渗透社会各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据联合国报告,在美国,犯有同样罪的黑人和有色人种往往受到比白人重2至3倍的惩罚,杀害白人被判死刑的黑人是杀害黑人被判死刑的白人的4倍。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2003年11月,美国白人的失业率为5.2%,而黑人的失业率高达10.2%。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黑人的贫困率高达24.1%,黑人中等家庭年均收入比美国普通中等家庭年均收入少40%。美国在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等特殊社会群体的人权方面的纪录一直乏善可陈。美国劳工部的分析指出,收入低于联邦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女性比例是男性的两倍,在白人和西班牙裔人口中,女性比男性更可能成为低收入者。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没有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儿童贫困率最高和预期寿命最短的国家。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美国在全世界27个较为富有的国家中,儿童因暴力和疏于照顾而死亡的人数最多。——侵犯别国主权、频对外动武

文章说,美国的军费开支2004达到了4005亿美元,比所有其他国家的国防预算总和还要多。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2002年销售的常规武器占全球常规军火贸易总额的45.5%,居世界第一。美国粗暴侵犯别国主权和人权的行为也在国际上居于首位。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使用武力就达40多次。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驻军达36.4万,美国驻军在当地侵犯人权的事屡见不鲜。美国违反国际法,在战争中肆意使用贫铀弹和集束弹械。2003年12月,人权观察报告披露,美军在伊拉克所使用的13000枚集束炸弹,已造成1000人以上的伤亡。美军在伊军事行动中还大量使用贫铀弹,其数量和所带来的残余污染物质,大大超过了1991年海湾战争时存留下来的总和。请回答:(1)结合材料,谈谈对人权的本质、人权与主权之间关系的认识。(2)结合材料,谈谈社会主义人权与资本主义人权的区别。

答案:(1)从现代法哲学和国际法的角度,人权与主权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权是人民的人权,主权也是人民的主权.但随着战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出现,以及保护个人及少数民族,种族群体免受国家侵害的国际人权保护原则的出现,使得国家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但随着人类相互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人类共有的自然性所产生的共同道德尊严,急需我们慎待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2)(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它公开承认自身的阶级性,认为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意味着对于被统治者的专政,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仍不够完备,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丰富和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2)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辟了人类自觉创造历史的新吮代,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

(3)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经济文化落后,即使有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人权的实现程度也会受到限制。由于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的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4)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5)总之,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锁缚。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但如同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一样,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5.材料分析5: 材料1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其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现代三权分立制,首先是由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和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孟德斯鸠提出来的。孟德斯鸠亲眼目睹了封建主上流社会荒淫奢靡的生活,对不受约束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研究。他花了3年时间,在详细地考察欧洲各国的政治法律、国家制度、民情风俗的基础上,于1734年写出了《罗马盛衰原因论》,轰动了欧洲学术界。在1748年发表了《论法的精神》,在这部著作中,他尖锐地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与天主教以及封建神学相结合的统治制度。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制,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政治的一种思想武器,要求由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阶级分掌国家权力,以实现“主权在民”,其实质是一种“阶级分权”的学说,最初的设想是由资产阶级掌管立法、司法权,封建贵族掌握行政权。从确立的过程看,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了主导地位。这一学说的产生是有其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材料2 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57页。材料3 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220页。材料4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5页。材料5 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2001年 7月 2日《人民日报》。请回答:

(1)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该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1)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之所以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第二,中国也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历史前提。所以,中国绝不能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十章

1.材料分析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一些人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你对此如何评价?为什么?

答案:(可能的答案--)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是西方学者的一致认识。德国著名学者哈贝马斯指出: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法国思想家德里达认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对“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这种断言必须予以抵制。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马克思去世后,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已任的基本特征。1999年,为迎接千禧年的到来,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做了一次广泛的民意调查,评选一千年来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在最终评选的十位千年思想家中马克思位居榜首,为什么?从来没有一种理论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在促进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同时,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世界政治格局。这再次告诉我们,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尽管过去了150多年,但马克思主义丝毫没有因为实践的发展而失色,反而更加生机勃勃,显示出真理之树常青。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决不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2.材料分析2:

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的认识上,熊十力说: “欲灭其民族,必先灭其文化”。请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案:【答案】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第一,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总称。

第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多方面的功能。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第三,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经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也不能由此把这种作用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3.材料分析3: 镜头一:千年思想家

在千年之际,西方多家媒体评价“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有代表性的有两家:英国广播公司通过网上民意测验,根据得票率高低,马克思高居榜首,爱因斯坦、达尔文、牛顿等这些大科学家都居马克思之后。在路透社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居于爱因斯坦之后,名列第二。镜头二:人心聚合

国内著名调查机构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最近在京沪穗三市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时隔八年,中国人对中国的认同度大幅上升,在世界各国中,中国最认中国,有50.60%的市民表示中国是自己最喜欢的国家。镜头三:《闯关东》掀收视热潮

2008 年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闯关东》讲述了我们父辈的不屈不挠、悲欢离合、国恨家仇,该剧前38集平均收视率达7.78%,最大市场份额达27.5%,在该剧的发生地东北的收视率更是火爆。请结合案例分析反映了什么主题,并详细分析。

答案:查不到!

第十一章 1.材料分析1: 材料1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材料2 目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在我国人均 GDP 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阶段,我们既要解决过去积淀下来的不和谐问题,又要应对出现的新趋势、新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化解和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材料3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摘自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现实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2)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答案(可能答案一):(1)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纲领和宗旨的必然要求。(2)(1)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3)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4)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可能答案二):(1)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材料分析2: 材料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材料2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材料3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过去一年里,政府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安全性提高、价格下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农民工总量2.53亿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增长3.4%。

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连续第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年人均增加1680元,5700多万人受益;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对全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8600多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扩大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降低900多万个体工商户税负。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大幅增加。2147个县(市、区)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334万人参保,641万人领取养老金。2343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3.58亿人参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解决了500多万名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将312万名企业“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向制度全覆盖迈出重大步伐,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的重要成就。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置、调查、问责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集中打击、整治非法添加和违法生产加工行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现实,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2)结合中央过去一年的工作成就和进展,谈谈我国政府具体是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

答案:(1)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2)从政治常识分析

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⑵政府要切实履行政治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履行文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⑶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⑸维护我国的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只有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妥善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才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⑻坚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必须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⑼坚持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能够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③在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⑤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⑥建立全民节约型社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加强企业道德建设。

3.材料分析3: 材料1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写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据统计,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而且呈继续上升之势。——摘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参考》 材料2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上指出:“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2005年3月,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又进一步指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材料3 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摘自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2)针对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人认为罪魁祸首是我们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答案:(1)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以及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主要原因有:

一、现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实施;

二、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

三、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会使经济上比较困难的社会群体产生失落感和心理失衡,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的稳定。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会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最终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需要采取的措施: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第三,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第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坚持这一原则,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于冲破平均主义的畸形平等观,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确立,但尚处于完善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但是,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

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调整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行为等是否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效率,是指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公平与效率密不可分,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在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述。其中,“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有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说到底是一个有关社会公平的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正是市场经济的永恒命题。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讲的实际上正是效率问题,“实现共同富裕”讲的则是公平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本质也体现为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第十二章 1.材料分析1: 材料1 邓小平说: “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致受损害。” 材料2 伯恩斯坦和芒罗在《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中有如下观点:台湾将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难题。如果中国进攻台湾,美国除了援救台湾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它就有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其他亚洲友邦中丧失信誉的危险,而救援就意味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交战。如果台湾人民同意与大陆和平统一,就会使中国得到另一块经济上的大肥肉,即美国第9大贸易伙伴和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地方,这将大大加强中国的经济力量和战略力量。材料3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台湾问题的由来。(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台湾问题的实质。

答案:(可能答案):(1)材料找

(2)台湾问题的实质,就是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政府对台湾拥有主权,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包括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公认这一点。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但由于美国插手,两岸迈向统一的进程中充满艰巨复杂的斗争。对此,我们一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尽量减少可能引起的动荡与冲突,与美国灵活周旋,斗而不破;另一方面,决不承诺放弃武力,不允许外国势力为所欲为地染指台湾问题,以期通过两岸人民共同的努力,最终实现祖国统一。

第十三章 1.材料分析1:

非发达国家的债务总额在不断持续增长。1983 年为8154亿美元,1989年上升为 12900 亿美元,增长了 58%。1983 年还本付息额为 1112 亿,此数字超过当年西方对不发达国家投资和援助的500亿美元。而1988年还债额更上升为1652亿美元,此数字远大于当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总额。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的进步很快,大发展多基于这样一种选择:为快速推进现代化,纷纷通过向富国银行借高利贷来扩展本国生产设备投资。原来的思想是:有了工业化,就可以用产品出口换汇还债,一本万利。但是现在看,这条道路实际走不通。债务国因出口不顺利,相继陷入债务困境。亚非拉地区不少国家,现在有了工业基础,经济却连年陷入负增长,一般人民的生活反而比工业化以前的质朴丛林时代更困苦。——扎西德勒:《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现实?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还有哪些表现?

答案:1.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南方国家越来越深地陷入贫困 2.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在国际生产领域,旧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原则和生产体系存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至今还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西方剩余资本与产品的倾销场。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通过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与发展中国家的低附加值产品交换,造成发展中国家大量价值流失;在国际金融领域,发达国家及国际垄断财团,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强大实力,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利用其金融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第十四章 1.材料分析1: 材料1 2005年10 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 周年。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这块辽阔而美丽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自治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从 1955 年 12 亿元增长到 2004 年的2200亿元,2004年人均GDP达到l119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实力日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形成了结构比较合理、特色较为突出的现代工业体系;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摘自2005年9 月29日《人民日报》 材料2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长期共同在新疆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的各族人民,早已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是关系新疆工作全局的重大任务。--摘自2010 年5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3 2009 年 8 月25 日,胡锦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的沧桑巨变,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宝贵机遇,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乌鲁木齐“7.5”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摘自2009年 8月25日新华网 请回答:

(1)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你认为新时期应该怎样坚持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答案:(1)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①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②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③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①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②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③紧紧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④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一切分裂活动;⑤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材料分析2:

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使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民工是“农民”和“工人”的结合。那么,农民工究竟该姓“农”还是姓“工”呢?20 多年来,农民工队伍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一部分亦工亦农的季节工外,绝大多数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与土地之间已没有劳动和收入上的关系。他们长期在城市就业,取得工资收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很多行业已占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4 年的调查,农民工已占企业员工总数的近60%。——《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 请回答: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2)农民工是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3)你如何看待农民工?

答案:(1)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尤其是最近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虽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其本质特征并没有变化。因此,他们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事业的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对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是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的。

(2)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3)农民工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自己写……

3.材料分析3:

1935 年,24 岁的钱学森有感于当时国内豺狼当道、民不聊生的状况,萌生了赴美留学、他日学成为国奉献的念头。到美国后,先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年后决定追随当时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超音速时代之父”、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在卡门教授的指导下,他的勤奋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著述甚丰,成果显赫。二战临近结束时,钱学森已经取得了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方面的宝贵科研经验,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和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小组的元老,对二战期间美国的火箭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1943年,受美国军方委托,钱学森与同事们合作研究,提出了一份题为《远程火箭的评论和部分分析》的重要研究报告,为美国在40年代研制成功第一批地对地导弹奠定了理论基础。1945年,他成为美国空军顾问组专家。战争结束后,美国空军赞扬钱学森对胜利做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战后,钱学森担任了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中心的主任。他的贡献和价值,多次得到美国军方和官方的赞扬和确认,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成曾写道,“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了,正当钱学森加紧回国准备,以便实现他多年的报效祖国的夙愿时,美国全国掀起了一股反共狂潮。1950 年,美国情报机关指控他是共产党分子,取消了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钱学森义愤填膺,他面见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儿·金克尔,宣布返回祖国的决定。钱学森的郑重申明让金克尔大为光火。等钱学森走出他的办公室,他几乎吼起来:“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于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到哪里,他都值 5 个师!”此后,美国政府将钱学森软禁在美国加州的特米那岛上长达 5 年之久,他的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钱学森的遭遇很快传到国内,一直十分关注钱学森处境的中国政府,为他的回国问题进行了多方斡旋。当时,中美之间正在日内瓦举行马拉松式的大使级会谈,钱学森的回国问题也成为这次会谈的内容之一。经过不懈努力,1955 年 8月4日,钱学森终于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说他可以离开美国了。饱尝不公正待遇的辛酸后,钱学森收拾行装,返回祖国。据王炳南回忆,50 年代末,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非常满意地对大家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虽然长期没有取得积极的结果,但是,要回来一个钱学森,就是这一件事情,会谈也是值得的,会谈是有价值的。”金克尔对于钱学森的评价无疑并不充分,钱学森决不仅仅值5个师,回到祖国怀抱的钱学森,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他参与部署并成功地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的制造和飞行试验,以及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飞行试验;他在中国最早研究了星际航行理论的可行性,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他还在更广阔的学术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对运筹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理论、人体科学、思维科学、地理科学等,均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91年10月,金秋的北京繁花似锦,江泽民、李鹏同志签署命令,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钱学森当之无愧!——中华英模网 请回答:

(1)结合本案例谈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谈谈你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

1、钱学森是中国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案例告诉人们,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分子在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知识分子,对于加快现代化个历史进程,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2、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还要尽快地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特别是一大批年轻的优秀专家,造就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同时,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十五章 1.材料分析1: 材料1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永恒主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摘自 2008 年 9 月 1 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2)结合材料2,阐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的指导原则。(3)结合材料1、2,请回答今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1)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党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2)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这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主要是必须坚持:①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②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⑤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⑥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发展。

(3)①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②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④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⑤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众的血肉联系;⑥加快推进惩治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下载2010_2011年毛概期末考试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_2011年毛概期末考试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 概 论 文[大全五篇]

    毛 概 论 文 做新时代中国梦的主人 姓名:崔礼鹏 班级:应用化学(工)3班 学号:3010207435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

    毛 概 小 论 文

    毛 概 小 论 文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毛概

    毛概 第一章 三、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

    毛概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港澳问题. D台湾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依据是(......

    毛概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

    毛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阶段练习二 (第二章、第三章) 一、判断题: 1、“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 2、新民主主义革......

    毛概

    第一篇 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

    毛概★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