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兴意境类诗词鉴赏

时间:2019-05-13 19: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比兴意境类诗词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比兴意境类诗词鉴赏》。

第一篇:浅谈比兴意境类诗词鉴赏

学院:外语学院俄语系

学号:20083720130

姓名:朱洁

浅谈比兴意境类诗词鉴赏

比,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比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比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意境是诗歌的构成要素。其二者这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为:诗词创作中,是人往往先描写外在物象,起着比兴的作用,由此引出作者的内在情感,从而构成和谐优美的诗歌意境。

诗中用“比”,不仅能使被比的事物特征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且还有使诗人爱憎情感显豁地渗入意象之中的作用。如《诗经》中的《硕鼠》用贪婪的老鼠比喻不劳而获的剥削者,这样一比,剥削者的贪婪,可恶的本性,跃然纸上,极为生动!《墙有茨》用满墙扫不干净的蒺藜比喻宫闱中丑事之多,《新台》把贪色乱伦的卫宣公比作丑恶的癞蛤蟆。这三首民歌的比喻都生动而贴切,表达出人民群众对那些丑类的鄙夷与鞭挞。

“兴”一般用在诗的开头。“借物引怀”、“托物兴辞”、“触物超晴”都是前人对“兴”法的总结。“兴”用在诗章开端处居多,虽只是破题开头,但它却往往可以发挥寓意,联想、象征、起韵或烘托气氛、确定感情基调等多种作用。例如《诗经。关雎》,这首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然后又以事起兴。以物以事起兴,是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鱼鹰捕鱼与男性求偶,作为同类事象而相继出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以河岸上水鸟成双成对和鸣偕行起兴,令人联想到爱情的温馨与和谐,引起下文男子对淑女的思慕与追求。《桃夭》是一首祝贺新婚的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人以桃花起兴,用盛开桃花的艳丽娇美,象征新嫁娘的青春活力,并渲染了婚礼喜庆欢快的气氛。此诗公分三章,首章四句,由雎鸠的和鸣兴发主人公的爱情和愿望;次章八句,由荇菜的左右招摇兴发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末章八句,是主人公的冥想‘有姑娘的美好倩影进而想象婚后——将努力取悦于她,是之幸福欢乐。三章皆以比兴发端,由外在事物引发内在情感,构成了和谐优美的诗歌意境。

屈原是最爱用比兴手法的,美人香草比喻高尚品格;秋风秋叶寄兴哀怨相思。在他的名作《湘夫人》中,有号称“千古言秋之祖”的“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余。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就是营造了一个肃杀秋风,寒冷水波,落叶飘零的意境,似乎看到湘夫人降临,但期约而未遇,心中充满忧伤。实际上,屈原所兴的是情。故“兴者,情也”!

如李白的《送友人》,这是景语含情的送别诗,开篇借景起兴,青山之横,白水之绕,一动一静,一去一留,恰似诗人与朋友,一阵依恋过后,却难免去者自去,留者自留,于是,接下去便设想朋友别后的孤单与漂泊;并借助浮云展示游者漂泊的意绪,用落日展示故人难舍的情怀,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篇末更抓住分别刹那的一个特写,即用马儿哀伤凄楚的相向嘶鸣,来渲染烘托离别的哀伤悲凉,可谓含不尽之意,荡袅袅余音。再如其《菩萨蛮》中上片自远而近,即由远望的凄寒迷蒙之境归结到自身的高楼独立愁望。下片由近及远,由宿鸟的匆匆归巢联想到自身的遥遥归程。兴发自然,联想巧妙,一直宋代黄升誉之为“百代词曲之祖“。

在写作中采用比兴手法的作品后代有很多, 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借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民间故事来比喻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的相思之情,含蓄蕴藉而又哀婉动人。

中了爱情神剑的女主人公与意中人相距很近,却含情脉脉,相望而不得相语。潜藏的情思宛如无名的火烧的她愁闷异常,于是,她便以织女自比,把苦苦相思的心曲织进女郎侄女的古老传说,而铺成这篇意境优美的抒情诗章。

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人不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诗篇有许多地方前后呼应,起了很好的映衬作用。再如杜甫的名作《新婚别》的开头:“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也是“兴而比”的妙用。这个开头,用“兴”法创构出一种悲哀沉痛的氛围,颇具张力地笼罩全诗,引出下文;同时这又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喻女子嫁给一个征夫,将终身得不到依靠。

再如杜牧的《泊秦淮》,这是诗人抒情绝句的代表作品。首句借景起兴,两个“笼”字绘出了秦淮河上凄迷朦胧,暗淡昏沉的景色,照应着后面“昏惨惨,大厦将倾:的社会现实。次句绾合上下,因泊处“近酒家”而传来商女的歌声。“商女”属曲笔,明写商女,暗讽背后的听歌者——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官僚士大夫;《玉树后庭花》的歌声葬送了沉迷不醒的陈王朝,而今你们还在听,那就听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吗!”

此诗融写景叙事为一体,将“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凄迷朦胧景色域官僚士大夫的醉生梦死的现实交织成凄凉暗淡的画面,从而表达作者的委婉讽刺和对国家前途的深沉隐忧。与《阿房宫赋》表现了同样的主题。

在我国的诗词创作中,比兴意境手法的运用较为普遍,其不仅形式富于变化,手法灵活自如,便于诗人抒情达意,而且为作品本身增添了一种含蓄委婉之美,既大大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也丰富了他们的意蕴,使其具有悠长的韵味,让人回味,让人沉思。

第二篇:诗词鉴赏意境类教案

二、意境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分析思路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1、解读全诗,勾其玄要。要总体把握意象、形象的特征(什么景、什么地、什么时令、什么人、什么特征).2、理清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有时诗中所描写景物比较复杂,要分清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分清景与情之间的并列、因果、互衬、交融等关系。

3、分析写景技巧,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层次角度(时空顺序、动静虚实、色调冷暖、点面等),遣词造句(炼字及修辞手法),具体技巧(渲染、烘托、白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

4、体会意境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达志向,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等。

5、语言组织:先分后总,联系诗句,分条作答。

三、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常见失误】

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常用术语】

雄浑壮丽 雄奇险峻 辽阔苍茫 清幽明净 闲适恬淡 恬静优美 萧瑟凄凉

孤寂冷清 肃杀荒寒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 宁静恬淡 安谧美好 清净悠闲 冷森幽僻 凄清冷落

萧疏凄寂 淡雅闲适

和谐静谧 开阔苍凉 深远绵邈 高远辽阔

沉郁孤愁

四、答题示例 【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问: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答】(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 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

(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步骤一)全诗选取了商山旅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描绘了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

(步骤二)用昨晚温暖的梦境“凫雁满回塘” 来反衬旅途的清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

(步骤三)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题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题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问: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题7】

〔双调〕 大德歌 · 春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问:这首元曲中写了哪些景?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答:三处。“子规啼 ”引出“不如归”的思乡念头,由写景转入叙事,自然连贯。“虚飘飘柳絮飞”既是暮春实景的特写,让人触景生情;又写游子如柳絮般漂泊无定,因思乡而瘦削,还渲染了忧愁的氛围。“双燕斗衔泥”也写的是暮春实景,同时用“双燕”反衬游子的形单影只,用“双燕斗衔泥” 反衬游子的离家在外,暗写人不如燕,燕还有个窝。

第三篇:意象意境类诗歌鉴赏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4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赏析】

《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

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第一次考专题考意境。

第四篇:(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诗意地栖居——品味诗歌的意境

【导入】 《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意境:凄清,苍凉

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

【意象】

意:作者的情感;

象:形象,人、物、事 {练习}

1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补充}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课内链接}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离别感伤)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小结:意象=情思×物象 ——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意境】

意:作者的情感; 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

形象+形象=图景  象+象=境  意象+意象=意境

{练习}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冷落、衰败。

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特定意义的意境。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1《鹧鸪天》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

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殷勤”两句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象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该心情舒畅愉悦,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

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 {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1)触景生情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Ps.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2)移情入景(有我之境)most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Ps.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将花鸟人格化,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感叹忧愤。

(3)物我情融(无我之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Ps.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物我两相融,悠然而自得。

(4)景略情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Ps.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意境特点常用词}(1)写景状物诗:幽冷 清幽 宁静 静谧 闲适 恬静(2)边塞怀古诗:苍凉 雄浑 苍茫 辽阔 高远 壮阔(3)即事感怀诗:萧瑟 凄凉 暗淡 萧条 荒凉 冷寂 {分析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摹画面;(3)点明意境的特点;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练习}

2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问:第三联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氛围:清冷、幽静 心情:孤单、寂寞 2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和苗发、司空曙,都名列“大历十才子”,彼此是诗友。风,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怀念、思恋的比兴之物,常常表达对故友的怀念,对故园的思念等。

诗中的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此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然而,这毕竟是幻觉,“疑是”而已。

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这是无比清幽静谧的境界,无比深沉的寂寞和思念。

可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练习}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Ps.诗人身滞江汉,心有感而作此诗。他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前两联写所处之穷,后两联写才犹可用。诗的中间两联,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故历来为所称道。

总结:意象=情思×物象 ——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意境=意象+意象 ——诗歌的生活图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意境题的解答:从意象入手,剖析作者的情感。

【作业】

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1988年全国卷)4溪涨清风 ① 面,月 ② 繁星满天。数只船 ③ 浦口,④ 声笛起山前。① A 吹

B 掠

C 袭

D 拂

答(D)② A 落 B 圆

C 明

D 上

答(A)③ A 傍

B 依

C 横

D 到

答(C)④ A 声

B 有

C 几

D 一

答(D)

《江汉》首联“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

颔联“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

颈联“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苏”,复苏。

尾联“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

《夏日六言》这首诗为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之作。诗作描绘的是山阴三山夏夜的景色。

“溪涨清风满面”。大雨洗却了夏日的烦躁与郁闷,诗人临溪而立,清风拂面,自然心旷神怡。“月落繁星满天”。立于溪边,静听水声,直到月隐星现,足见诗人之沉迷、爱恋与执着。“数只船横浦口”。繁星之下,蒲口的几艘船只隐隐可见。“横”以动写静,突出星月之夜江边的静谧。“一声笛起山前”。一阵悠远的笛声传来,将诗人的视线牵到了远方黑黝黝的山影。夜已深,月已落,星光之下,山影朦胧。悠远的笛声,激活了诗人的审美联想与审美期待,产生了无穷的兴味。

一句一景,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知,虚实相生、动静相宜、层次分明地将一幅清新、恬淡、静谧、悠远的山乡夏夜图呈现与读者面前,实为写景诗中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篇。

第五篇: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古诗词的教与学之于语文学科,可谓房阙之柱、楼塔之基。对于古代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水平,因此,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与考查的重点。然而,很多同学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并没有能够把握住一个系统思路和综合技巧,没有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个整体框架结构,这对于同学在语文知识的夯实以至应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鉴于这样的情况,笔者在此总结一些学习经验以供参考。

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在此,我们便对古诗词中意境进行一个整体分析。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

典型代表——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

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

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举其第四首为例: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

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②淡泊静谧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例如他这首著名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③清新素雅的意境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可以说是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或描写大自然景物,青山绿水,芳草佳树;或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表现手法多为细致素雅,清新婉转,似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④凄冷寒凉的意境

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其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至此,我们分析总结出了两大类、八小类意境。古典诗词其实是一种抒情语言艺术,品诗词就应从这种艺术的核心——意境入手,正所谓“景中有情,象中有境,情景交融,自有意境”,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无不遵循此通法,当我们注意古诗词作品的韵律和谐、文辞考究的特点时,要对其进行审美鉴赏,则必须把握意象,深掘意境,善于展开联想,通过再造想象,深刻揣摩意象,准确捕捉诗眼词眼,把握作者的人格,方能领悟古诗词“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刘知几《史通》)的精髓。

下载浅谈比兴意境类诗词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比兴意境类诗词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借景抒情类

    一草一木总关情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院系:基础医学院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

    诗歌鉴赏意境

    一、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绝版)咏史怀古类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 上传: 李来春 更新时间:2012-5-6 7:21:39 教学目标: 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咏史......

    诗词鉴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

    诗词鉴赏专题

    诗词鉴赏专题(2015-4-22)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②。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感悟篇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诗词鉴赏

    中考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指导 古诗词鉴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成为中考必备的一类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

    诗词鉴赏范文

    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及分类例说 牢记鉴赏常用术语,准备对号入座。 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