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2012拔河比赛策划书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2012拔河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宗旨: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集体荣誉感及凝聚力
二、活动目的: 为了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以组织比赛的形式为平时缺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们创造运动机会,提供展现集体风采的舞台,通过拔河比赛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使学生们集合集体的力量,以提高我系学生团体合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使得校园气氛更加活跃,加强各届同学间的交流。
三、活动对象:大
一、大二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2年12月5日
五、活动地点:图书馆侧门
六、主办单位: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七、承办单位:传媒学院学生会文体部
八、参赛要求:
1>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各参赛队伍
2>每班限报一队每队20人,男生5人,女生15人
3>参赛队员必须是本班学生,其余人不得参加
九、注意事项
1>比赛时由双方都是用力拉,所以拔完后不可立即松绳,以免造成对方队员受伤
2>各班级需努力完成比赛,不可有缩水现象
3>比赛要做到文明比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4>比赛时不得有冒名顶替,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5>比赛需裁判二名
6>需借绳二根,口哨二只
7>比赛采取淘汰制,比赛双方由各自抽签决定
十、奖品:前三名各奖励100元,其他参赛班级各奖励荣誉证书一本
传媒学院文体部
2012/12/3
第二篇: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党支部
201
2四
月
活
动
策
划
书
策划人:许文静二0一二年二月十日
一、活动背景:
为唤起人们关注交通事故正在夺去大量生命这一事
实,中国把每年的4月30日定为“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希望有更多的市民来关注交通安全,反思以往的行路驾车的陋习,认真审视并改正不文明的交通习惯,把宝贵生命从无情的车祸中解救出来,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对于那些漠视自己生命和漠视他人生命,对国家、对社会、对受害人家庭造成不可挽回损失的做法,无论赔偿多少钱也终究无法挽回受害人最宝贵的生命;同时也给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投下了阴影,这样的事情是永远无法原谅的。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法定假日来临之际,我校环境学院环境党支部特在今年的“全国交通安全日”在校园内举办此次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醒大家遵守交通规则,摒弃一些不规范的交通行为习惯,安全出行。
二、活动主题:
全国交通安全日反思日,让同学们的的出行更安全
三、活动目的:
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介绍“全国交通反思日”展示一些不规范交通行为造成的交通悲剧,引导
同学们反思自己以往的一些不规范交通行为,使同学们提高警惕,安全出行,安全度过“五一”假期
四、主办方:
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党支部
五、活动时间:
2012年4月30日
六、活动地点:
阳光校区校一食堂侧门
七、活动参与人员:
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党支部09、10级所有成员
八、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
1)部宣传小组:收集各种交通悲剧图片、各种生活中经常突然出现的违规行为图片,并打印这些图片制作成宣传板;制作一个印有“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的横幅。
2)组织小组:做好活动申请,在前一天借好搞活动摆点所需的帐篷、桌椅和板凳。
3)办公室:收集一些关于交通规范的测试题,制作成小纸条,再制作一个答题箱存放小纸条。
4)外事小组:购买签名所需的记号笔,有奖竞答所需的奖品;邀请环境11级的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活动的自愿者(11级4个班每班2名,一共8名)进行搬桌椅板凳和值班。
5)办公室:根据环境11级课表将8名志愿者与环境10级的9名预备党员一起进行编排制成一个排班表;将外事小组购买的小礼品进行分类设为一、二、三等奖。
2、活动中期:
1)早上七点,外事小组在一食堂侧门集合,将帐篷、桌椅、板凳等摆好;
2)上午,按照值班表进行轮流值班,向同学们介绍“全国交通反思日”,鼓励来往的同学们参与有奖竟答。
3)下午,进行安全出行签名活动。
4)晚上六点半外事小组在一食堂侧门集合,收好各种工具,并归还。
3、活动后期:
办公室写一篇活动报告,归纳整理此次活动的优缺点,总结经验,并在环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发言。
九、经费预算:
洗照片1*20张20元 制作横幅 20*1条20元小礼品5*10个50元
总计:90元
第三篇:武汉纺织大学材料学院认识实习报告(模版)
材料学院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让学生全面充分了解本专业所涉及的有关材料领域的基本情况,充分认识材料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入实验室认识实习,我们能够进入实验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须的感性知识并且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一些材料生产实验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实验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3、在认识实习期间,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实验分析,以及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机器仪器设备的认识,从而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实习内容及过程
时间:2014-06-26 那天下午,方东老师为我们高分子1-6班和复合材料1-2班进行了认识实习的动员大会,之后在方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高分子化学实验室、高分子物理实验室、柏自奎老师的生物医药高分子实验室、熊传溪院长的复合材料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室和实习厂等。这些让我收获颇多。
高分子物理实验室是为了满足高分子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的需要而设立的,实验仪器包括偏光显微镜、冲击试验机、分析天平、SCYIII型热机分析仪、数字式渗水性测定仪、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试验机、XWJ-500型热机分析仪、电子单纤维强力机、XNR熔体流动速率仪、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数字式织物透气量仪等进行常规教学的成套仪器设备,承担了高分子物理课程中许多实验项目,可以进行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结晶形态和力学性能的测定。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合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高分子化学实验室是为了满足高分子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的需要而设立的。试验设备包括旋转蒸发仪、精密分析天平、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和集热式加热磁力搅拌器等成套仪器设备,承担了10个班级的基础高分子化学实验室教学任务。实验室为本科生开放的同时,也为我院的老师提供了一个教学科研平台。
之后方东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学院部分老师的实验室,并为我们讲述了老师们的生平经历及研究方向,院长熊传溪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
1、高分子材料加工
2、纳米材料
3、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获得了磁电性聚偏氟乙烯/锆钛酸铅/铽镝铁薄片复合材料及制备、建筑用纳米晶PV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类类流体无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及制备、无溶剂无机纳米粒子流体及其制备方法等多项国家专利。副院长王罗新为清华大学博士后,发表多篇论文,翻译多篇文献。
实习的最后方东老师带领我们去了实习厂,参观了一些大型纤维机械。
实习总结及体会
材料科学作为一门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对于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充满活力的材料类学科,其工业和研究体系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所有的生命体都可以看作是高分子的集合。
高分子材料是材料领域之中的后起之秀,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棉、麻、丝、毛等天然高分子作丝织物材料。有些加工方法还改变了天然高分子的化学组成,如:天然橡胶硫化,皮革鞣制,天然纤维制成人造丝等。但由于当时受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仍未能探究到高分子材料的本质。但,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材料领域额度重大变革,形成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多学科共存的局面,并广泛应用于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各产业领域。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种类有塑料、化学纤维、橡胶、涂料和胶黏剂,它们各自形成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对于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十分需求。实验实习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实验教学法。
高分子实验的训练使我们:
1、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验使我们初步掌握聚合物合成和表征科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性能测定的专业实验技能。
2、掌握实验中样品制备的方法。3.了解高分子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国家质量标准、掌握常用的测定评定方法。
4、了解常用的实验设备中和测试仪器的结构性能,并能单独使用。
5、使我们通过系列的相关实验,达到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实验技能,提高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同时,这次的认识实习让我认识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努力提高结合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能力。
第四篇: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
1.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思考与实践(尚钢)2.专业嵌入产业链 产业哺育专业群——武汉纺织大学专业建设进展(黄运平
姜明华 李德骏 张昌)
3.专业嵌入产业链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黄运平姜明华 郑天才
陶学文)
4.基于学生发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黄运平陶学文 李德骏 张昌)
5.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德骏 胡琳琳)6.湖北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分析(张昌 黄少年)7.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卢玮 肖乃涛)8.构建“五评”工作体系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唐强 李德骏 姜明华 张昌)9.基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的本科教育学情状态分析——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陶学文 张昌)
10.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程鸣 郑天才 张昌)11.提高摄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潘强)
12.普通本科院校健美操俱乐部化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邬春蓉)13.党支部管理发展中的“立德树人”(彭慧)
14.高等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刍议(刘红玲)15.《中国服装史》教学策略的研究(李斌 李强)
16.高分子(纤维)材料与工程专业集成教学研究与探索(刘洪涛 左丹英 顾绍金 王小俊 甘厚磊 王罗新)
17.音乐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徐斐)18.I_or_me---英美概况课程改革(施海霞)
19.“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陈佳)20.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陈晶晶)21.高教改革背景下开展大学数学通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陈园)22.创新教育下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管薇)23.大学体育课太极拳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章红)24.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评估标准的探索(刘婧 陈韵如)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反思教学(周冬梅)
26.微学习在纺织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吴金红 黎继子)27.行业性高校国际教育资源优化与引进问题研究(黎继子 计臣)
28.纺织院校非纺织类专业纺织特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强 李建强 李斌 武继松)
29.非织造专业的多级实习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研究(陈悟 韦炜 王训该
李建强 武继松 张尚勇 张如全)30.服装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CBI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陈韵如 马惠芝)31.工科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的研究(王东 黄承义 袁子厚)32.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渗透研究(郭健勇 赵光欣 陈飞明
冯存芳)
33.轻化工程专业课程群整合式教学初探(崔莉 朱平姜会钰)34.阳光体育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优化(汪青)35.《非织造布》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刘菁)
36.略论服装艺术设计教学中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张 丹)37.文献检索课对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的作用分析(康存辉)38.会话活动在口语强训课堂中的应用(刘珊)39.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苏 勇)40.基于交互与跨学科的语境式教学(张贤根)41.基于语块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策略研究(刘明芳)42.技术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魏雄)43.讲授《外贸英语函电》的几点体会(刘嵩 杨 波)44.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牛珺瑛)
45.地方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公司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家胜)
46.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韩谷静 张国琴 田裕康
赵光欣)
47.结果导向型实战型期货投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世宗 王济平)48.论教育的本质及其生成(杨家友)
49.论适应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万 立)
50.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汪书路 朱丽霞)51.能力本位的绘画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严珺 计臣)52.嵌入纺织产业链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胥朝阳)
53.驱动假设理论浅释——简述文秋芳教授论新世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庄小华)
54.三大教育理论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建军)55.探讨有声资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徐涓)
56.项目教学法在学习PLC定时器及计数器课程中的应用(乔桥)57.行业类院校嵌入“产业链”发展问题研究(叶茂升 董继华)58.教学心得及对当前媒介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闫霞)59.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魏媛媛)60.装饰绘画课程中特殊技法的探索与实践(常芳)61.资产评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程阳春)62.语法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正确定位(李燕芬)
63.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形系统MathGS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罗娟 方文波
王丽 刘红玲 李丽 陈晶晶 罗进)
64.“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卢记军 黄平
张昌)
65.《模糊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思考(欧贵兵)66.《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柯宗俊)67.诵读教学的模因理据—— 传统教学法的理性回归(柯细香)68.CPA审计学教学方法创新探讨(周萍)
69.财税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模式研究(段丁强 李正旺)70.《信号与线性系统》中冲激信号t的教学探讨(杨亚莉)
71.从“输出驱动”角度诠释BP英文辩论对培养语言输出技能的作用(吴志杰)72.从考研试题中的极限问题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董敏)73.从文字与语言要素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汤勤)74.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意义协商的策略研究(刘丹)75.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张平)76.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研究(钟蔚)77.高校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教育协调发展研究(李志坚)78.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徐春枝)
79.高校摄影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虹弦)
80.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俱乐部建设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张卫东)81.工程师培养的若干问题思考——以卓越工程师为例(李建强 熊铮 陈晓林)82.关于大学生英语周记的研究(刘子英)
83.从大学英语课文看有关弱势群体的圣经价值观(刘子英)84.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燕)
85.国贸专业“三位一体”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袁永友)86.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经济思维培养探索(吴荣)87.轻化工程专业化学类综合性实验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赵瑾朝 吕少仿 朱平)88.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何儒汉 陈佳 马宁 孔维广 苏勇)89.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多维研究(周丹)90.基于错误分析EFL教学体系建构(欧阳美)91.基于工程观点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顾绍金 刘洪涛
左丹英 王罗新)92.基于合作学习的项目小组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赵晖 杨莉 张大捷 邹先玉)9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轻化工程(染整方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姜会钰
李伟 权衡)
94.基于情绪智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陈宇兰)
95.基于学科竞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吴英 倪武帆周灏)
96.计算机课程机房教学的特点与教学设计(孔维广)
97.论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入(张丽)98.服装设计课程的调研过程解析——以丝绸服装设计调查问卷为例(张元美)99.实践取向的《非织造布》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邹汉涛 张如全 张明 黄菁菁)100.基于CBI的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柯群胜 钱茂华)101.结合产学研,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张大捷)102.开放型工程力学实验室的创新建设(唐令波)103.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李秋艳)104.利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讨(杨莉
赵晖 陈海英)105.具备“准精算师”基本素质金融数学人才培养实践及探讨(刘桂东 何小亚
刘杰 欧贵兵)106.对工科院校数学系开展具“准精算师”素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刘杰刘桂东何小亚欧贵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的新视角(刘艳 万文)107.论外语案例教学与多媒体环境(刘 辉)108.浅析国外大学课程考核方式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以中英曼大纺织工程合作项目为例(邵嘉)
109.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培养非织造专业人才中的应用(韦炜 张如全 李建强 武继松 张雷)110.论以人性为基础的德育(张飞)111.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陆振帮)112.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刘雅婷)113.日本国立大学纺织教育的改革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启示(张如全吴英 王成国)114.跨媒体、跨学科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建华 刘艳 张晓静)115.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马宁 同小军 夏定纯 魏雄)116.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的案例教学---童车装配生产线(余联庆 金璐璐 李琳 王成然 杜利珍)117.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陈旭辉 杨红云 朱萍)118.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姜铁汉)
119.广告创意课程中整合学习环境建设的探索性研究(望海军)120.我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吴静 王罗新 周应山 陶咏真)
121.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黎杨)
122.新型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以制鞋工艺学课程为例(陈婷)
123.行业背景高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理念及实现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经济类通用性专业为例(董继华)
124.英语教学导入形成性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吴定祥)125.性别教育在文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李凤兰)126.优化教学计划管理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熊铮)127.有效教学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周文静)128.构建金融IT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赵君)129.针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课(郭海燕)130.针织纬编学课程教学研究与试题结构创新实践(潘鄂菁)
131.国内期刊“研究性教学(或研究型教学)”主题研究综合分析(周 辉)132.自由与严谨并存——浅析法国高等艺术教育理念(陈静 胡晓东)133.有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再思考(张晓静)
134.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方法的探析
——以襄阳地区为例(万文 刘艳)
135.《汉语教程》中的离合词教学策略探究(杨夏)
第五篇:学院拔河比赛策划书
学院拔河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团委学生会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了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热烈、活泼、朝气蓬勃的校园环境,缓和同学们的学习气氛,增强体质,同时为他们打造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树立大学生内练素质,外练形象的岁月,展示大学生运动风采,我院特举办此次拔河赛。
三、活动宗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四、主办部门:院学生会体育部
五、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6日开始
六、活动地点:学院操场
七、活动参与对象:10级和11级同学
八、参加办法:
组队:各班以班级为单位组队,每队由5名女生和7名男生组成参加比赛,报名:2011年11月9日下午五点,各班体育委员在院学生会体育部处报名。
九、活动细则:
拔河道为水泥地上画3条直线,间隔为2米,居中的线为河界。除参赛
队选手以及裁判等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拔河道。
比赛方法:
比赛开始前,各队按照每12人的要求准备好,比赛开始后,运动员
同时发力将对方拉过赛场规定的河界线为赢;
比赛不限制时间,一直到能判断胜负为止;比赛分淘汰赛、决赛; 第一轮小组淘汰赛,分成二组,每组中抽签决定对手,胜者晋级继
续比赛,输者直接淘汰,每组最后二队者出线,并决出小组名次,继续进入第二轮比赛;
第二轮进行决赛,每组的第一名和另一组的第二名比赛,最后输家的二队决三、四名,赢家的二队决一、二名。
十、比赛流程:
第一项:由老师讲话;
第二项:由裁判代表讲话;
第三项:有运动员代表讲话;
第四项:由老师宣布比赛开始;
第五项:由老师给获奖班级颁奖;
第六项:获奖队员与老师留影。
十一、比赛赛程及人员安排:
1.比赛在2011年11月16日下午二点开始,具体赛程详见当日赛程表;
2.比赛的延期:因天气等特殊原因导致比赛不能进行时,需提前通知参赛
队,及工作人员;
3.每场设2名裁判员,由体育部成员担任;
4.由纪检部、青协、自管办维持赛场纪律;
5.由摄影协会照相;
6.由体育部负责场地的布置。
十二、经费项目:
1、比赛道具:4条比赛用绳;4个裁判哨;4面小红旗。
2、奖项奖励:按比赛成绩决出前四名,第一名奖金150元,奖状一个 ;
第二名奖金100元,奖状一个 ;
第三名奖金50元,奖状一个;
第四名奖金30元,奖状一个;
总计330元。
十三、学校球赛规模:
1、学校大约有大一和大二37个班级参加本次的比赛;
2、学校大约有2000多人参加本次的拔河比赛;
3、本次组织的拔河联赛时间大概需要两天,贯穿开学的第二个月。
十四、本次活动特点简介:
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影响范围广。是学校投入大批力量来创办的一次,高档次,大规模的拔河比赛,影响力非常之大。
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迎
新
杯
拔
河
比
赛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 院学生会体育部
协办单位:院学生会纪检部、摄影协会、自管办、青协时间: 2011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