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电力公司加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全过程管理规定编制说明
附件
2江苏省电力公司加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
关设备全过程管理规定编制说明
一、编制过程
2008 年12 月,省公司生技部成立编制工作组,针对近年来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设备出现的问题,结合基层单位的检修、运行经验,开始编制《规定》的初稿。
2009 年2 月,召开研讨会,邀请基层单位开关专职和部分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对初稿进行讨论,明确了《规定》的框架,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相关内容。
2008 年3 月,经过进一步修改,确定了《规定》(征求意见稿)。
2008 年 4 月,将《规定》发送本部相关部门、各基层单位和主要设备生产厂家征求意见,对《规定》再次进行修订,形成《规定》(送审稿)。
2009 年 5月26 日,在南京召开《规定》审查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部分厂家技术人员参加,根据审查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和整理,形成《规定》(报批稿)。
二、主要内容
本《规定》由九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1.适用范围: 明确了《规定》适用范围。
2.参照标准:列出了本规定制定过程中参照的相关技术标准。
3.规划和设计:对GIS设备在规划和设计时应采取的技术路线和相关要求进行了明确。
4.制造和运输:对GIS制造和运输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5.监造:贯彻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对主设备的监造要求。
6.施工和监理:对GIS设备的施工和监理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
7.验收和运行检测:对GIS设备验收内容和运行检测的标准进行了明确。
8.检修:对GIS设备的检修要求进行了明确。
9.备品备件:对GIS的备品备件的管理进行了明确。
10.报废与更新:对GIS设备的报废与更新进行了明确。
三、具体条款释义
3.2 为提高GIS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一般考虑尽量布置在户内。必须布置在户外的,优先考虑H-GIS设备。
从目前的运行经验来看,户内GIS安装、运行条件较好,便于控制安装质量,其发生缺陷的概率也较户外低,检修也较为方便。而H-GIS是介于GIS和AIS之间的具有两者优点的组合式高压电器。它采用了GIS主要设备,但不含母线,其主要特点是将GIS形式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快速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等元件分相组合在金属壳体内,经出线套管通过软导线连接敞开式母线以及敞开式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与AIS、GIS相比,H-GIS有着如下优点:
1)相对AIS其占地面积较小,相对GIS其对设备基础的要求较低,可在尽量保持地貌的情况下布置设备,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500kV设备为例,与AIS相比,间隔横向H-GIS为28m,而GIS为23.5m,纵向压缩更多。H-GIS通常采用“2+1”方案,如果采用“3+0”方案,则纵向尺寸更可以缩小19%,进一步减小了占地面积。
2)H-GIS在使用性能方面具有与GIS相近的可靠性和维护的简便性,在经济上则具有更高的技术经济指标。GIS采用封闭式的母线,造价较高。而H-GIS采用裸露的母线,与GIS相比减少了母线的投资。以一串500kV 3/2接线为例,H-GIS与GIS、AIS相比,H-GIS的产品价格比GIS省53%,为AIS的1.5倍。计入地皮费、土方开挖费后,开关站总投资估计比用GIS省45%~50%,比用AIS贵约30%左右,见表1。
3)安装调试方便。H-GIS的一次部分是在工厂的净化车间完成的,二次控制线是通过航空插头连接的,其航空插头是一一对应的,整体设备可在工厂内完成调试。设备在现场不需要净化处理和抽真空等工艺过程,安装只需要简单的整体组装和固定;二次部分不需要重新进行二次电缆的剥线、对线、做电缆头等工作,也不会发生插错的问题;一般来说,110kV和220kV的设备一天即可安装完成。而GIS现场尚属于半成品,需要进行设备的拼接,对环境和拼接工艺要求较高,现场GIS发生的问题很多与拼接时工艺不过关有关。而AIS施工工作量很大,工期较长。
4)维护简便。H-GIS基本属于免维护的设备,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以及CT、汇控柜都可以进行整体更换,一次设备可分项整体更换。上述元件如果发生损坏问题,一般是退回厂家整体更换,不需要现场处理。GIS虽也属于免维护设备,但一旦发生问题,特别是带母线的GIS,处理影响范围大,往往造成全站陪停,处理工序复杂,用时较长。AIA则需要定期进行维护,特别是暴露在恶劣环境中的隔离开关等部件,经常发生问题。
4)目前省内110kV以上变电所大多需要分期扩建,如采用GIS,则各期扩建过程中不同厂家GIS接口问题一直是制造、设计的难点问题,而采用H-GIS设备不存在此问题,在一串内可使用不同厂家断路器单元。
5)目前市场上500kV的H-GIS有成熟的合资产品供应,220kV-110kV市场上也有成熟的产品,且H-GIS的技术难度不高,只要能设计、制造GIS,就能生产H-GIS。
3.3 从提高设备可靠性和节省投资的角度看,如果远景扩建间隔不多,或者短期内即将新增间隔,GIS站在总体设计时建议一次全部上全;如一次上全投资较大,或者短期内无扩建计划,待扩建部分如处于整套GIS的中间位置,其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应一次上全。待扩建部分位于整套GIS两侧的,应预留扩建接口,便于扩建。扩建时,原则上应采用和原有GIS相同厂家的同型号产品。
1)将位于整套GIS中间的待扩建间隔的母线和母线隔离开关上全,可避免扩建时打开运行母线,缩短停电时间和打耐压的次数,减少对运行设备的影响。待扩建间隔设备应包括对应的控制元件及信号回路,控制元件的安装可采用简易装置降低初始造价,待扩建时再接入其在新汇控柜上的正式位置。
2)位于整套GIS两侧的扩建接口,其边间隔的母线应采用隔断盆子,并用带膨胀节的封盖形成终端气室,气室内应充有与母线相同压力的SF6气体,并有相应的密度继电器和监视信号回路。扩建时,因可保留膨胀节,因此运行母线可不用打开,直接连接扩建母线导体与壳体。
3)不同厂家的GIS设备拼接需定制转接口,工艺复杂,设备安全责任不好界定。
3.4 GIS和主变的连接不宜采用油气套管的型式。采用空气套管其分支母线的支架基础应和GIS本体基础一体化,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设备故障。
1)油气套管属于GIS和主变间的硬连接,但两者不在同一个基础上,安装时调整相对位置主要靠膨胀节,一旦有基础沉降超过膨胀节的调整范围,极易发生连接处故障;
2)油气套管造价要远较瓷套管高,除了包括GIS厂负责提供的从GIS至主变间的封闭分支母线、油气套管的外壳与内部导体,光是主变厂负责的干式绝缘套管的造价就比常规瓷套管高,一般主要应用于钢厂等重污秽场所;
3)油气套管会导致主变和GIS的很多常规试验无法进行,需打开GIS并借助专用试验套管,且总有部分结构是耐压试验无法考验到的;当前对主变近区短路较重视,采用油气套管后主变试验困难。
4)油气套管内部结构复杂,通用性差,需专门设计且只针对特定的主变和GIS,一旦油气套管损坏,加工周期较长,如果主变损坏需更换为备用主变,除油气套管需重新设计制造外,还涉及到主变干式绝缘套管的设计和制造,周期更长,运行风险较大。
5)GIS对不均匀沉降要求较高。
3.53.5.2推荐采用三工位刀闸。
GIS因其结构限制,无法采用机械闭锁,一般采取电气连锁。采用三工位刀闸可从根本上预防误操作。
3.5.3 GIS的母线PT和母线避雷器、电缆进出线的内装线路避雷器、线路PT应设置独立的隔离开关及地刀,以方便试验检修,从节约成本考虑其机构可为手动操作机构;架空进线的线路避雷器和线路PT应考虑采用外装结构。
1)节省造价,外置避雷器和PT的造价比内装的要便宜得多,且可安装在进线的门型构架下,不增加占地面积,从统计结果看外装设备故障率并不高,因此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角度来考虑宜外装。
2)试验、维护方便,考虑到避雷器、PT的特性,一般GIS耐压试验时必须先将避雷器、PT拆下,耐压试验结束后再装上,在进行电压老练。因此将线路避雷器和线路PT外装,用不着频繁拆装和充放气,省工省时,节约SF6气体,避免污染环境。
3)因操作次数不多且只在检修时使用,可为手动机构。
3.6
3.6.1 110kV GIS必须采用三相共箱结构,220kV及以上GIS的断路器气室应是独立功能气室,宜采用三相分箱结构,断路器三相气室间不允许采用管路连通;双母线结构的其不同母线的隔离开关应各自设立独立的气室。
1)断路器的灭弧室用于开断电流,对气体的灭弧性能要求高,而开断电流特别是短路电流时产生的气体分解物可能通过连通管道相互污染,特别是某相发生开断失败时。
2)双母线结构的母线隔离开关如处于一个气室内,一旦其发生故障将造成全站停电。
3.6.2独立气室(含用管路连接的相邻气室)的最大长度设置应充分考虑检修维护的快速性和方便性,每个独立气室内的SF6气体总量应不超过300kg。
主要考虑抽真空方便,同时一旦发生故障,气体处理量减少一点,需清理的部分少一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波怀。
3.6.3 厂家在投标时应提供确保GIS安全运行的最低SF6气体功能压力值,该值应小于SF6气体压力报警值。
考虑到运行需要,非断路器气室只有报警信号,一旦发生SF6气体泄漏,现场需判断是否需要立即停电,同时针对轻微气体泄漏一般首选带电补气,提供上述数值对确保安全至关重要。
3.6.4 电缆出线间隔的电缆仓的布置要满足实际需要的大直径电缆的安装要求。
根据电缆安装的规程的要求,1600mm2以上的电缆要求就位安装(一般是电缆筒安装到位后,电缆头插入;就位安装是电缆先安装到位,电缆筒落下去凑电缆)。这种安装方式对GIS来说就要提出以下要求:
1)电缆筒必须在最外侧(如果一次布置采取隔离开关-进线电缆筒-压变避雷器闸刀-压变(避雷器)的方式,安装电缆时压变、避雷器仍要全部拆下)。
2)电缆筒设计时应考虑电缆就位安装条件下安装的方便性(电缆筒直接从上落下安装,水平能有的位移空间很小,应当考虑电缆筒外壳先拼接后装导体连接的可能性)。
3.7 500kV GIS宜考虑预安装在线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方便安装过程中和运行后的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的类型和制造厂家由GIS生产厂家建议供用户确认。
1)局部放电是反映GIS绝缘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GIS绝缘劣化的征兆和表现形式。检测GIS局放能发现其内部早期的绝缘缺陷。现阶段常用的监测方法是电测法和非电测法,非电测法主要有超声波法和特高频法。
2)超声波法是通过设置在外壁的压敏传感器收集超声放电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分析。超声波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抗电磁能力强,成本低,适应于现场测试;缺点是仪器操作复杂,需要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操作,如果需要对故障精确定位时,所需要的传感器过多。
3)特高频法就是利用传感器接受局部放电所激发的电磁波,并对电磁波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另外在特高频范围内(400~3000 MHz)提取局部放电产生的电磁波信号,大大减少了外界干扰信号(干扰信号的频率多在400Mhz以下),可以极大地提高GIS局部放电检测(特别是在线检测)的可靠性和灵敏度。由于特高频信号在GIS衰减较快,且目前很多厂家的绝缘盆子采用了金属边阻断了特高频信号的外泄通道,因此在GIS内部预装特高频探头更有利于局部放电信号的检测,可以测量并精确定位一些微小的局部放电。但内部安装探头造价昂贵,技术现在还不够成熟,特高频探局部放电检测也没有相关标准,对内部存在的疑似局放现象不好明确判断。
4)建议先在价格昂贵的500kVGIS内预装在线局部放电检测探头,一方面控制了建设投资,另一方面也便于运行中监测,积累经验。
3.9
3.9.1联锁回路电源必须独立设置,分/合闸闭锁回路宜分别设置,所有联锁回路必须采用设备的机械硬接点来构成,不得采用中间继电器进行拓展。
1)国网十八项反措中规定不得采用重动继电器。
2)对于弹簧机构的断路器,其储能回路和未储能闭锁回路应采用储能机械硬接点实现。
3)部分厂家提出对于间隔数量超过10个的GIS工程,断路器和隔离接地开关的辅助接点不够用,需用继电器扩充的方式做联锁逻辑
3.11应根据现场要求配置固定式操作巡视平台确保隔离开关和地刀机构箱底面距平台面
1.2m。平台本身金属构件应可靠接地,平台台阶、扶手高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平台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并有防积水措施。
除户内小型化产品因布置平台不方便可采用外,应坚持设置固定的操作巡视平台。移动平台需确保平台接地和自身稳定的可靠。
4.24.2.2每个独立气室应设置补气口(兼气体采样口),补气口应带自封接头或压力阀门,外带保护帽。密度继电器和补气口联合布置时,两者与壳体间应配置压力阀门,密度继电器校验时可通过与壳体间的阀门配合,通过补气口进行,避免频繁拆卸密度继电器。若密度继电器和补气口在壳体上分开布置,密度继电器也应经压力阀门或自封接头与壳体相连,便于校验密度继电器。气室间采用联通管路的,管路与壳体上的接口处必须装设压力阀门。
采用自封阀或压力阀门主要为了防止因连接管路或密度继电器的问题造成设备强迫停运,扩大故障的影响面,具体采用哪一种一般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和厂家的习惯。自封阀的体积小于压力阀门,比较方便安装于壳体上,且不存在频繁开关造成的气体泄漏危险。但自封阀在两侧压力相同时会影响正常气室间的气体流动,因此对于用户跟踪气室内部缺陷和确认故障气室常用的气体成份分析工作不利。
4.44.4.1GIS汇控柜、户外断路器机构箱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顶部应设防雨檐,顶盖应采取双层布置等隔热措施;柜体应设置通风口,并采取防雨、防尘和防小动物措施,通风口应分别在高处和低处各设1个,利于内部潮气、热量的散发。户外CT端子箱或刀闸机构箱可不设通风口和加热装置,但必须在电缆进口处采取有效封堵措施。
当柜体内部温度较高时,如突遇天气变化如大雨,箱体较大时内部气压会低于外界,把外部的湿气吸入内部,密封过严如不设通风口则会造成湿气进入后难以散出。
4.5 生产厂家必须按GIS现场实际状态在工厂内完成整间隔预组装及相关出厂试验。
整间隔要按标书要求的内容确定其涵盖范围。监造方面
华东公司对GIS设备监造的要求
7.37.3.5 SF6分解物测试标准暂定为:
非断路器气室:
正常范围:SO2<1.0ppm,H2S<0.5ppm
可疑范围:1.0 ppm ≤SO2<5.0 ppm,0.5 ppm≤H2S<2.0 ppm
异常范围:SO2≥5.0 ppm,H2S≥2.0 ppm
断路器气室:
可参照上述非断路器气室标准,但要结合其运行时间以及历史上开断故障电流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高电压技术2009年第4期《广东省220kV及以上GIS SF6分解产物分析》,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开断电弧能量对SF6电气设备中气体分解物影响的试验研究》)和厂家建议,在目前对SF6气体分解物的检测手段中,SO2和H2S可现场测定,CF4、CO2、SOF2、SO2F2和S2OF10需要进行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检测实时性不强且气样容易受到污染,因此,现阶段主要将 SO2和H2S作为特征气体分解物,如怀疑存在绝缘件故障,可尝试对CF4进行检测,其正常范围为<100ppm,可疑范围为100 ppm ≤CF4<200 ppm,异常范围为≥200 ppm。
7.3.6省电试院负责按规定对各供电公司的SF6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校验。
对于牵涉到SF6气体的检测仪器,省电试院应发挥气体监督管理中心的作用,配齐相关设备,获得相关资质,从检测设备采购到使用中的定期校验,建立起明确的管理制度,实现有效管理。
8.1 根据省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的有关规定,对GIS设备的A/B/C/D类检修,参照相关检修工艺导则执行,检修前必须编制完备的现场作业指导书。
关于GIS的大修,基于厂家一般难以提供所需数量的周转GIS,只能立足于现场检修。对检修环境与检修工艺,可参照新投设备要求,对拆卸元件复装前的质量控制,应由厂家提出明确的质量验收标准。
第二篇: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管理规定
附件4 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提高变电运行专业规范 化、标准化、精益化管理水平,确保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特制 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明确了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管理职责、管理 模式、运行制度、倒闸操作管理、工作票管理、资料管理、设备管 理、防误管理、安防管理、班组建设和培训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系统 各单位的变电运行专业管理。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四条 省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变电运行专业管理。贯彻执行 上级颁发的各项标准、制度,并督促实施;负责制定、修订变电运 行专业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负责新建变电站和改扩建变电工程的 验收和生产准备管理;负责变电站防误操作技术和变电站交直流电 源技术等管理,做好现场技术指导,针对专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反事故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负责变电站缺陷管理,督促消除 变电站各类缺陷;组织开展变电运行检查评比和专业交流,提出专 业培训计划;负责有关变电运行管理各类报表的统计和上报工作,做好生产管理系统变电运行专业功能应用管理工作;参加变电事故 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第五条 省检修分公司:
一、省检修分公司:归口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运行管理。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项标准、制度和反事故措施,并制定实施细 则;监督检查各检修分部变电运行专业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 决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设备缺陷管理,协调重大缺陷处理;参加 基建工程验收启动;负责生产准备工作;组织开展变电运行专业安 全性大检查活动;组织开展变电运行专业技能竞赛、劳动竞赛、技 术培训和专业交流活动;做好生产管理系统变电运行专业功能应用 管理工作;审核上报各类运行专业报表。
二、省检修分公司检修分部: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项标 准、制度,落实反事故措施;定期开展运行分析、做好危险点预控,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针对复杂操作、薄弱运行方式、大型基建 工程等进行现场安全监督;结合季节特点和保电工作,组织变电站 特巡、夜巡;及时分析设备缺陷,制定预防措施,督促消除设备缺 陷;参与基建、改造工程的方案审核,参加新设备的验收、启动投 运工作,做好新设备投运生产准备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班组专业互 查活动;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做好生产管理系统 变电运行专业功能应用管理工作;上报各类运行专业报表。第六条 市供电公司
一、生产技术部:归口 110 千伏及以下变电站运行管理。贯彻 执行上级颁发的各项标准、制度和反事故措施,并制定实施细则;监 督检查市检修公司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专业中存 在的问题;开展设备缺陷管理,协调重大缺陷处理;指导基建工程 验收启动和生产准备工作;组织开展变电运行专业安全性大检查活 动;组织开展变电运行专业技能竞赛、劳动竞赛、技术培训和专业 交流活动;做好生产管理系统变电运行专业功能应用管理工作;审 核上报各类运行专业报表。
二、市检修公司变电运维工区: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项标准、制度,落实反事故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开展运行分 析、做好危险点预控;针对复杂操作、薄弱运行方式、大型基建工 程等进行现场安全监督;结合季节特点和保电工作,组织变电站特 巡、夜巡;及时分析设备缺陷,制定预防措施,督促消除设备缺陷; 参与基建、改造工程的方案审核,做好新设备投运生产准备工作,参加新设备的验收、启动投运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班组专业互查活 动;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做好生产管理系统变 电运行专业功能应用管理工作;上报各类运行专业报表。
三、市检修公司县域检修分公司: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项标 准、制度,落实反事故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开展运 行分析、做好危险点预控;针对复杂操作、薄弱运行方式、大型基 建工程等进行现场安全监督;结合季节特点和保电工作,组织变电 站特巡、夜巡;及时分析设备缺陷,制定预防措施,督促消除设备 缺陷;参与基建、改造工程的方案审核,做好新设备投运生产准备 工作,参加新设备的验收、启动投运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班组专业 互查活动;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做好生产管理 系统变电运行专业功能应用管理工作。第七条 变电运维班组
一、班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班工作;组织本班 的政治、业务学习,编制本班年、季、月工作计划,值班轮值表,并督促完成;落实本班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组织本班安全活动,开 展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等工作,制定和组 织实施控制异常和未遂的措施;参与本班事故调查分析,主持本班 障碍、异常和运行分析会;定期巡视设备,掌握生产运行状况,核 实设备缺陷,督促消缺;签发并按时报出总结及各种报表;做好新、改、扩建工程的生产准备,组织或参与设备验收;检查、督促两票、两措、设备维护和文明生产等工作;主持较大范围的停电工作和较 复杂操作的准备工作,并现场把关。
二、副班长:协助班长做好本班工作,负责分管工作,完成班 长指定的工作,班长不在时履行班长职责。
三、班组专业工程师:是全班的技术负责人。监督检查现场规 章制度执行情况,参加较大范围的停电工作和较复杂操作的监督把 关,组织处理技术问题;督促修试计划的执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 况,组织完成设备评价工作;负责所辖变电站各种设备技术资料的 收集、整理、管理,建立健全技术挡案和设备台帐;组织编写、修 改现场运行规程和典型操作票;编制本班培训计划,完成本班值班 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制定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督促执行。
四、正值:在当值值班负责人领导下负责与调度之间的操作联 系;遇有设备事故、障碍及异常运行等情况,及时向有关调度(调 控)、监控及当值值班负责人汇报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组织做好设备巡视、日常维护工作,认真填写各种记录,按时抄录 各种数据;受理调度(操作)指令,填写或审核操作票,并监护执 行;受理工作票,并办理工作相关手续;填写或审核运行记录,做 到正确无误;根据培训计划,做好本值培训工作;参与设备验收。参加站内安全活动,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五、副值:在当值值班负责人及正值的领导下对设备的事故、障碍及异常运行情况进行处理;按本单位规定受理调度(操作)指 令,向当值值班负责人汇报,并填写倒闸操作票,经审核后在正值 监护下正确执行操作;做好设备的巡视、日常维护、监盘和缺陷处 理工作;按本单位规定受理工作票并办理工作许可手续;按本单位 规定做好各种记录;保管好工具、仪表、钥匙、备件等;参与设备 验收;参加站内安全活动,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第三章 管理模式
第八条 运行模式:500千伏变电站原则上采用“集中监控、少 人值守”运行模式;220 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全部采用“集中监控、无人值班”运行模式。第九条 班组设置
一、按地域、电压等级设置 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运维班、110 千伏及以下变电运维班两类班组。
二、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运维班设置原则1、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运维班管辖变电站的范围不跨原地市 范围,可跨县域范围。
2、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运维班驻地可以选择在 500 千伏变电 站、220 千伏变电站或其它合适的场所,优先以现有的 500 千伏变 电站为中心设置。
3、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运维班管辖变电站数量一般按不超过 10个站(如含1个500千伏变电站,则总数不超过8个站)设置,路途半径原则上在60分钟以内,最远不超过90分钟。
4、如 500 千伏变电站布点不能满足路程半径要求,可以某个 22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建立变电运维班驻地。
三、110千伏及以下变电运维班设置原则1、110 千伏及以下变电运维班管辖变电站的范围不跨市区和 县域范围。市区的变电运维班管辖市区范围内的 110 千伏及以下变 电站,县域的变电运维班管辖各县域范围内的 110 千伏及以下变电 站。
2、市区的变电运维班人员以每班不超过30人为宜,县域的变 电运维班人员以每班不超过 25 人为宜,原则上班组人员不得少于 10人,保证有6人倒班、两组及以上操作人员。
3、110 千伏及以下变电运维班管辖变电站数量根据江苏变电 运维班定员标准(110 千伏变电站:1.5 人/站,35 千伏变电站:1 人/站)进行测算与控制。
4、110 千伏及以下变电运维班驻地一般选择在 110 千伏变电 站或其它合适的场所,驻地距离所辖各变电站的路途半径原则上在 60分钟以内。
四、变电运维班值班宜采用“3+1”运转方式。三组采用24小 时轮值,一组上白班,提高人员使用效率。
五、变电运维班应配备必要的监控工作站,监控工作站应封锁 控制功能,并按变电运维班区域划分。
六、各单位应结合电网发展,做好变电运维班设置规划。在新 建变电站设置变电运维班,应在输变电工程项目可研阶段提出,由 省公司审核后确定。第四章 运行制度 第一节 值班制度
第十条 运维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学习,经考试合格 后方能上岗值班。
第十一条 运维人员在值班期间,应统一着装(穿工作服),佩 戴岗位标志。
第十二条 运维人员在值班期间,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工作 职责,遵守劳动纪律,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不得擅离职守或从事 无关工作。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批准,履行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岗 位。
第十三条 运维人员在值班期间,应完成当班的运行、维护、操 作和管理工作,并填写工作记录。第十四条 运维人员外出工作时,必须保证通讯工具始终处于良 好状态。
第十五条 变电运维班接到监控班(调控班)关于变电站设备异 常的通知后,应立即到现场检查处理,并将检查情况向调度、监控 班(调控班)汇报。当出现调度监控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异常,暂时无法恢复时,运维人员应根据要求进行现场监控。第十六条 变电运维班应合理安排运维人员值班方式,确保完成 所辖变电站各项工作任务。
第十七条 特殊天气情况和特殊运行方式下,变电运维班应加强 值班力量,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准备。
第十八条 实行监盘制的有人值班变电站,控制室应 24 小时有 人值班。
第二节 交接班制度
第十九条 交接班应遵循准时、严肃、前后衔接、手续清楚、责 任明确的原则。
第二十条 交接班工作由指定负责人组织,不得随意变更。交班 人员应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认真填写运行日志和有关记录,提前 做好交班准备;接班人员应于规定时间前到达班组,查阅交接班记 录,认真了解管辖设备的运行方式、运行状况和有关运行工作事项。第二十一条 交班人员应将所辖变电站的运行方式变动、检修工 作进度情况、本值内完成的运行工作和未完成的运行工作等做详细 介绍,接班人员应认真听取,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接班。交接班双方在生产信息系统中办理完交接手续后,交接班工作方告 结束。
第二十二条 在交接班过程中,如接班人员有异议时,交班人员 必须核对解释清楚,双方确认无误后再履行交接手续。否则,接班 人员有权拒绝接班,交班人员不得离岗。
第二十三条 当遇有事故或正在操作过程中,不得进行交接班工 作,待事故处理完毕或操作告一段落后进行。当交接班过程中发生 事故或异常时,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接班人员协助。第二十四条 交接班工作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第二十五条 交班前交班人员的准备工作:
一、根据运行方式,填写运行日志及相关记录。
二、对当班工作内容进行总结。
三、对填写的记录、表单进行核对。
四、复查操作票、工作票。第二十六条 交接班的内容:
一、所辖变电站的一、二次运行方式的变动。
二、缺陷、异常、事故处理情况。
三、各项操作任务的执行情况,包括未执行的操作任务。
四、工作票的执行情况,现场安全措施及接地线组数、编号及 位置等情况。
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情况、消防管理及视频监控、变电站防 盗情况。
六、现场安全用具、钥匙、车辆及有关备品备件情况。
七、各种记录、资料、图纸的收存保管情况。
八、遗留工作和注意事项等。
九、上级领导的有关指示及其他事项。第三节 巡视检查制度
第二十七条 运维人员应认真巡视设备,发现异常和缺陷后及时 汇报调度和上级,杜绝事故发生。
第二十八条 变电站设备巡视检查,分为正常巡视(含交接班巡 视)、熄灯巡视、全面巡视和特殊巡视。
第二十九条 正常巡视指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全面的外部检查。第三十条 熄灯巡视指夜间熄灯开展的变电站设备巡视,重点检 查设备有无电晕、放电,接头有无过热现象。
第三十一条 全面巡视指对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以及防误装 置、安防装置、动力照明、备品备件、安全工器具等设施进行全面 检查。
第三十二条 特殊巡视指因变电站设备运行环境、运行方式变化 而开展的巡视。遇有以下情况,应进行特殊巡视:
一、大风前后。
二、雷雨后。
三、冰雪、冰雹、雾天。
四、设备变动后。
五、设备新投入运行后。
六、设备经过检修、改造或长期停运后重新投入系统运行后。
七、异常情况下,包括:过负荷或负荷剧增、超温、设备发热、系统冲击、跳闸、有接地故障情况、设备缺陷近期有发展等。
八、法定节假日或上级通知有保电任务时。第三十三条 巡视周期管理:
一、正常巡视周期 1、500千伏变电站每天巡视不得少于2次; 2、220千伏无人值班变电站每周巡视不得少于2次; 3、110千伏及以下无人值班变电站每周不得少于1次。
二、全面巡视每月一次。
三、熄灯巡视每月一次,结合正常、全面巡视或红外测温进行。
四、特殊巡视根据实际需要安排。第四节 红外测温制度
第三十四条 设备测温工作应使用红外成像仪完成,设备测温工 作分为计划普测与重点测温。
第三十五条 计划普测指按固定周期安排的测温。红外测温周期 如下:
一、500千伏变电站每两周1次;
二、220千伏变电站每月1次;
三、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每3月1次;
四、迎峰度夏或重大保电期间适当缩短测温周期。
第三十六条 每年对110千伏及以上断路器、避雷器、互感器、变压器、套管、电缆终端等设备进行一次精确测温。第三十七条 重点测温指根据电网运行方式和设备运行情况变 化安排的测温。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高温天气大负荷的设备应安排测温;
二、长期大负荷的设备应安排测温;
三、设备负荷有明显增大时,根据需要安排测温;
四、设备存在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鉴定,安排测温;
五、新建、改扩建的电气设备在其带负荷后应进行一次测温(投 运24小时后,不超过1个月内进行);
六、大修或试验后的设备必要时安排测温;
七、设备通过较大穿越性故障电流后,安排测温;
八、上级有明确要求时,安排测温;
第三十八条 红外检测填写的检测记录及结果应及时录入生产 管理信息系统,并按照树形图层次要求存储红外检测结果电子文件,以便于检索管理及检查、比较。第五节 定期试验、切换、维护制度
第三十九条 变电运维班应结合本地区气象、环境、设备情况等 制订所辖变电站定期试验、切换、维护工作计划,执行试验、切换、维护工作时应遵守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第四十条 变电站设备定期试验、切换工作周期如下:
一、高频保护通道测试,结合巡视进行;
二、事故照明每季度切换一次;
三、主变备用冷却器每季度切换一次;
四、主变冷却电源自投功能每半年试验一次;
五、备用充电机每半年启动一次;
六、所用变每季度切换一次。
第四十一条 变电站其他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一、避雷器泄漏电流抄录,结合巡视进行;
二、每周抽测一次典型蓄电池,全部蓄电池测量每月一次;
三、微机保护装置时钟每月核对一次;
四、排水系统每月检查一次;
五、防小动物设施每月检查一次;
六、机构箱加热器及照明每季度检查一次;
七、避雷器动作次数每月抄录一次;
八、全站安全用具每月检查一次;
九、全站消防器材每季度检查一次;
十、全站室内、外照明系统每季度检查一次;
十一、变电站内的漏电保安器每月进行一次试验。第六节 安全日活动制度
第四十二条 班组每周开展一次安全活动,安全活动必须结合本 班组的具体情况,做到有分析、有措施、有记录。
第四十三条 每月组织一次安全运行分析活动,分析应有重点、有内容、有措施、有记录。
第四十四条 结合季节性特点,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检查有重 点、有内容。
第四十五条 定期进行班组及个人的安全情况分析、总结。第四十六条 对事故及异常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第四十七条 表扬和奖励在安全生产中作出贡献的人和事。第四十八条 认真分析“两票三制”的执行情况。
第四十九条 学习规程、事故通报、上级文件、会议精神,结合 本班组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措施。第七节 运行分析制度
第五十条 运行分析指对所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使运维人员掌握运行现状,找出薄弱环节,制订防范措施,提高运 行工作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运行分析分为综合分析、专题分析两 种。
第五十一条 变电运维班组每月开展一次综合分析,对影响安全 运行的因素、运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制定措施。综合分 析由班长组织全体运维人员参加。综合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发现的缺陷,提出注意事项,对可能 出现的问题,制定对策;
二、分析“两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提出培训重点;
四、根据设备试验、检修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措施;
五、根据季节性特点,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六、根据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事故教训,结合实际情况对照进行 检查分析,找出漏洞,制定措施;
七、分析巡视检查和倒闸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提出合理化建议;
八、根据所辖设备薄弱点和运行管理上的需要,向上级提出改 进措施和建议。
第五十二条 运维班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专题分析。专题分析由班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根据运行中出现的特定问题,制定对策,及时落实,并向上级汇报。第八节 规程编审制度
第五十三条 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编审制度
一、新建变电站投运前必须完成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的编制和 审核;改扩建或设备发生变更后必须及时修订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
(一)、220千伏及以上新建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 1、220千伏及以上新建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由各检修部变电运 维班负责编写; 2、220 千伏新建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由各检修部有关专职审 核,分管负责人批准执行; 3、500千伏新建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由省检修分公司各检修分 部有关专职、分管负责人,以及省检修分公司有关专职、部门负责 人逐级审核,省检修分公司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二)、110千伏新建变电站规程 1、110千伏新建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由各市检修公司变电运维 工区(县域检修分公司)变电运维班负责编写; 2、110千伏新建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由市检修公司变电运维工 区(县域检修分公司)、生技部、调度控制中心有关专职及负责人审 核,由市供电公司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三)、变电站改扩建或设备发生变更后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 的修订及审批规定:
1、省检修分公司各检修分部、市检修公司变电运维工区(县 域检修分公司)变电运维班负责修订;
2、省检修分公司各检修分部、市检修公司变电运维工区(县 域检修分公司)专职负责审核;
3、省检修分公司各检修分部、市检修公司变电运维工区(县域 检修分公司)分管负责人负责批准。
二、每年对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进行一次复查、修订,不需修 订的,也应出具经复查人、批准人签名的“可以继续执行”的书面 文件。
三、每三年对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审定。第五十四条 变电站典型操作票编审制度
一、在新建、扩建的变电、线路设备正式投运前,应制订典型 操作票;现场设备情况如有变更时、系统方式变动时应修订变电站 典型操作票。
二、变电站典型操作票的编制(修订)和审批流程:
1、变电运维班负责编制(修订);
2、变电运维部门相关专职负责审核;
3、变电运维部门分管领导负责批准。
三、变电站典型操作票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审查、修订。第五十五条 变电站反事故预案编审制度
一、新建 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必须编制变电站反事故预案并 经过审批;改扩建或设备发生变更后必须及时修订变电站反事故预 案。
二、变电站反事故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审批流程
1、变电运维班负责编制(修订)。
2、变电运维部门专职负责审核。
3、变电运维部门分管领导负责批准。
三、变电站反事故预案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审查、修订。第九节 缺陷管理制度
第五十六条 设备缺陷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分为危急缺陷、严重缺 陷、一般缺陷。
一、危急缺陷:设备发生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的缺 陷,否则,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火灾 等事故。危急缺陷应在半个小时内安排消缺工作,并在 24 个小时 内完成消缺或采取限制其继续发展的临时措施。
二、严重缺陷: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暂时尚能坚持运行 但需尽快处理的缺陷。严重缺陷的消除时间不得超过1 个月,应列 入月度生产计划进行管理。三、一般缺陷:上述危急、严重缺陷以外的设备缺陷,指性质 一般、情况较轻、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一般缺陷的消除时 间原则上不得超过半年。第五十七条 缺陷的三级管理职责
一、省检修分公司和市供电公司应按三级管理要求加强缺陷管 理。省检修分公司各检修分部和省检修分公司层面的变电运维班组、省检修分公司各检修分部和省检修分公司,以及市检修公司层面的 变电运维班组、变电运维工区(县域检修分公司)、市供电公司生产 技术部,均应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建立设备缺陷记录,并由专人负责。
二、变电运维班发现缺陷应及时分析、鉴定、分类,记录;应 掌握所辖设备的全部缺陷,并负责对设备缺陷的督促、处理。缺陷 未消除前,运维人员应加强监视设备缺陷的发展趋势。
三、变电运维部门应掌握和核对所辖设备的各类缺陷,及时联 系、安排、督促消除,并进行验收。
四、省检修分公司(市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需定期与变电运 维部门核对缺陷情况和消缺进展,以便按轻、重、缓、急督促安排 检修计划,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五、各单位应重视设备的危急缺陷,及时督促消除设备的危急 缺陷和 220 千伏及以上设备缺陷。110 千伏及以下重要设备危急缺 陷和 220 千伏及以上设备危急缺陷不能及时消除的,应上报省公司 生产技术部。
六、重大缺陷因故不能按规定及时消缺,应及时逐级汇报,其 中危急缺陷应得到各公司总工程师同意方可延期处理。第五十八条 缺陷处理流程
一、运维人员定期巡视设备,及时发现缺陷。
二、运维人员对运行发现的设备缺陷和监控发现的设备缺陷按 性质分类,填入设备缺陷记录,流转至检修单位。
三、危急、严重缺陷应经值班负责人核实后填报。对于危急缺 陷应立即汇报调度、变电运维部门和省检修分公司(市供电公司生 产技术部),加强监视,并制定预防发生事故的措施。
四、检修单位接到缺陷后需由相关专职确认,制定检修计划安 排消除缺陷。
第十节验收及启动阶段管理制度 第五十九条 基本要求
一、变电站新建、改扩建、修试的一、二次设备工作完成后,必须经过质量验收,验收工作结束后,应按照有关要求填写检修、试验记录,并履行相关交接手续。交接手续完备后,方能投入运行。
二、新建、改扩建工程竣工验收,施工部门应向变电站移交有 关资料,包括设备制造厂说明书、设备出厂试验记录、安装竣工图 纸、安装记录及试验报告。设备检修后竣工验收,检修部门应移交 检修、试验报告,并填写有关检修、试验记录。
三、验收时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对于暂时无法处理,且不 影响安全运行的,又急需投入运行时,应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 方能投入运行,缺陷必须限期处理。第六十条 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
一、变电运维部门应及早参与变电站工程建设,做好各项生产 准备。
二、在运行变电站内进行施工,施工前变电运维单位应对施工 单位进行安全交底,详细交代工程建设工作地点及安全注意事项。设备作业区与运行设备区应用安全围栏围护,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进 入运行设备场区。
三、基建设备与运行设备应有明显断开点,与变电站相连接的 未投运线路终端塔的跳线应保持断开。运维人员应督促施工人员做 好可靠的安全措施,严防误动、误碰和误跳运行设备。
四、基建施工电源宜使用与站用电源分开的独立电源。若必须 使用站用电源,运维人员必须合理安排站用电的运行方式,严防主 变冷却、刀闸操作、开关储能及直流充电电源失去。
五、运维人员应提前介入工程建设,参与设备安装、设备调试 等主要环节的工作,全面了解设备性能,及时发现新设备存在的问 题。
第六十一条 新设备的交接验收
一、工程建设完工后,运维人员应积极参与工程预验收和正式 交接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工程建设单位现场处理。
二、新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办理交接手续,新设备交接手续应 以正式的交接记录为依据。交接记录的内容包括交接的设备范围、工程完成情况、遗留问题及结论等。
三、新设备交接验收过程中,设备操作由运维人员进行,对设 备名称、编号、状态应仔细确认,并严格执行监护制度。
四、运维人员应配合做好新设备的接收工作,包括设备出厂资 料、试验资料、图纸、现场设备、联动操作、备品备件、工器具等。新设备的验收受到工程进度和停电计划的影响时,允许进行分步交 接验收。分步交接验收后的设备同样要履行交接手续,具备书面交 接记录。
五、交接后的新设备应调整至冷备用状态,所有保护自动化装 置在停用状态。
第六十二条 新设备交接验收后的管理
一、新设备交接验收结束、办理交接手续后,应视作运行设备,交由运维人员管理,不允许擅自改变交接后的新设备状态。新设备 状态的改变、接地刀闸或接地线等的操作要作为交接班内容移交。在新设备上工作,必须履行正常的工作票手续,由运维人员操作、许可、验收及终结,工作人员必须填写工作记录;工作结束后,由 运维人员将新设备恢复到工作前的冷备用状态。
二、新设备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进行与运行设备的搭接工 作。搭接后的新设备(包括二次设备)应有可靠的防误措施,严防 误分、误合或误投而造成事故。第六十三条 新设备启动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工程已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安装、调试完毕,验收中发现的 缺陷已消除;启动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均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设备 名称标牌、安装调试报告等齐全,具备投运条件。
二、完成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1、运维人员开展现场培训,经部门考试合格。
2、编写典型操作票、现场运行规程、反事故预案等,并通过审 批。
3、安装相关标示牌、指示牌、各类图表等。
4、购置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办公用品。
5、备齐必要的工器具、备品备件、图纸资料、设备说明书。
6、建立并完善生产管理系统的设备台账。
7、建立健全通讯、信息网络。
三、变电运维人员应认真组织学习启动调试方案,准备好相应 的操作票,明确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及意义,并做好事故预想。
四、新设备启动前,变电运维人员应根据启动方案的要求,认 真、仔细核对启动范围内所有一、二次设备的实际状态是否正确,若发现不正确时,要立即进行操作调整。检查及调整操作内容要有 书面记录并签名,可纳入倒闸操作票进行管理。第六十四条 新设备启动过程管理
一、新设备自向调度汇报具备启动条件起,即属于调度管辖设 备,改变设备的状态必须有调度的正式操作指令。
二、所有启动操作应严格按照启动方案的规定程序规范作业,强化解锁钥匙管理,严防误操作。
三、启动过程中发现缺陷,应立即暂停启动,并将缺陷情况汇 报调度及有关部门。设备消缺工作应履行正常的检修申请手续,办 理工作票。
四、新设备启动过程中发生事故,当值人员应服从当值调度指 挥,迅速进行故障隔离,并立即汇报有关部门。事故处理结束后,运维单位应将详细情况汇报调度,根据调度指令停止或继续进行启 动工作。
第六十五条 新建、改扩建设备的监控权移交流程
一、新建无人值班变电站或改扩建设备启动投运结束后,由现 场运维人员汇报监控(调控)班,核对运行方式及现场设备情况,监控(调控)班正式承担新建变电站或改扩建设备的监控职能。
二、新建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省检修分公司应在投运前10 天行文向省电力公司报告变电站归属情况。新建 220 千伏变电站,行文应抄送省公司生产技术部和调度控制中心;新建 500 千伏变电 站,行文应同时抄送华东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第五章 倒闸操作管理 第一节 倒闸操作相关术语
第六十六条 常用设备名称包括:主变,所用变(厂变),开关,刀闸(闸刀),手车,接地刀闸(接地闸刀),母线,线路,压变,流变,电缆,避雷器,电容器,电抗器,消弧线圈,令克(跌落熔 断器),熔丝,保护。第六十七条 常用操作术语包括
一、开关、闸刀、接地闸刀、令克:合上、拉开。
二、接地线:装设(挂)、拆除。
三、各种熔丝:放上、取下。
四、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启用、停用。
五、压板:放上、取下、投入、退出、从××位置切至××位 置。
六、交、直流回路各种转换开关:从××位置切至××位置(二 次插件:插入、拔出)。七、二次空气开关:合上、分开。八、二次回路小闸刀:合上、拉开。
九、小车、中置开关:由××位置拉、推或摇至××位置。第六十八条 设备状态定义与调度术语以管辖调度的定义为准,各种类型的操作应符合调度操作管理规定的要求。第二节 倒闸操作基本要求
第六十九条 要有考试合格并经上级领导批准公布的操作人员 名单。
第七十条 现场设备要有明显标志,包括命名、编号、铭牌、转 动方向、切换位置的指示以及区别电气相别的色标。第七十一条 要有与现场设备和运行方式符合的一次系统模拟 图(或计算机模拟系统图)。
第七十二条 要有现场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和统一的、确切的 调度操作术语。
第七十三条 要有确切的调度指令和合格的操作票(或经单位主 管领导批准的操作卡)。第七十四条 要有合格的操作工具、安全用具和设施(包括对号 放置接地线的专用装置),电气设备应有完善的“五防”装置。第三节 倒闸操作基本步骤
第七十五条 操作人员按调度(调控)预先下达的操作任务(操 作步骤)正确填写操作票。
第七十六条 经审核并预演正确或经技术措施审票正确。第七十七条 操作前明确操作目的,做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第七十八条 调度(调控)正式发布操作指令及发令时间。第七十九条 操作人员检查核对设备命名、编号和状态。第八十条 按操作票逐项唱票、复诵、监护、操作,确认设备状 态变位并勾票。
第八十一条 向调度(调控)汇报操作结束时间。
第八十二条 做好记录,并使系统模拟图与设备状态一致,然后 签销操作票。
第四节 倒闸操作注意事项
第八十三条 倒闸操作过程中要严防发生下列误操作:
一、误拉、合开关;
二、带接地线(接地闸刀)合闸;
三、带电装设接地线、带电合接地闸刀;
四、带负荷拉、合闸刀;
五、走错间隔;
六、非同期并列;
七、误投退压板(插拔插把)、连接片、短路片,切错定值区。第八十四条 下列情况下一般不进行系统正常倒闸操作:
一、交接班时;
二、系统发生事故或异常时;
三、雷电时(注:事故处理确有必要时,可以对开关进行远控 操作);
四、雨雪天气时不得进行室外直接验电。
第八十五条 在操作过程中遇有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情况时,运维人员可按有关规程规定进行紧急处理,但处理结束后应立即汇 报当值调度(监控班),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八十六条 在操作过程中遇有锁打不开等问题时,严禁擅自解 锁或更改操作票。必须先停止操作,然后检查操作票的执行情况是 否有误(“四核对”,即核对模拟图板、核对设备名称、核对设备编 号、核对设备的实际位置及状态),确认被操作设备、操作步骤正确 无误后,再查找、处理被操作设备的缺陷。若遇特殊情况需要进行 解锁操作,应经运维管理部门防误操作装置专责人到现场核实无误 并签字后,由运维人员报告当值调度员,方能使用解锁工具(钥匙)。第八十七条 倒闸操作过程若因故中断,在恢复操作时运维人员 必须重新进行“四核对”工作,确认操作设备、操作步骤正确无误。第八十八条 倒闸操作过程因故中断不能进行的,汇报调度后,按其要求进行。操作票可在已操作的最后一项下方盖“已执行”章,并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第八十九条 当发生带负荷误拉、合闸刀时,禁止再将已拉开(或 合上)的闸刀合上(或拉开)。第五节 操作票的一般要求
第九十条 下列操作可以不用操作票,其他一切倒闸操作均需填 写操作票:
一、事故应急处理;
二、拉、合断路器(开关)的单一操作。
第九十一条 一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一个操作任务 是指根据同一个调度命令所进行的一次不间断操作。第九十二条 操作票须连号使用。
第九十三条 操作票票面应清楚、整洁,操作票面不得涂改。第九十四条 下列项目应作为独立的操作步骤填入操作票内:
一、拉、合开关;
二、拉、合闸刀/地刀或操作手车;
三、装、拆高压熔丝;
四、装、拆接地线;
五、检查项目(一次设备状态、二次设备状态、电压电流、负 荷分配、保护定值、送电范围内无接地线等);
六、设备验电;
七、投、退保护及自动装置压板或拔、插插把(开入量、出口、旁路电流切换等);
八、设备二次转(切)换开关、方式选择开关的操作(远近控 切换开关、同 期开关、PT并列、高频通道、重合闸方式、“单母” 方式、旁路电压切换等);
九、保护改定值或切换定值区;
十、装、拆低压熔丝;
十一、合、分空气开关;
十二、拉、合二次回路小闸刀。第六节 操作票管理
第九十五条 操作票票面统一使用以下印章:已执行、未执行、作废、合格、不合格。
第九十六条 在操作中每执行完一个操作项后,应在该项“执行” 栏内划执行勾“√”。整个操作任务完成后,在操作票最后一步下边 的中间加盖“已执行”章。
第九十七条 操作票因故作废应在“操作任务”栏内盖“作废” 章,若一个任务使用几页操作票均作废,则应在作废各页均盖“作 废”章,并在作废操作票首页“备注”栏内注明作废原因,当作废 页数较多且作废原因注明内容较多时,可自第二张作废页开始只在 “备注”栏中注明“作废原因同上页”。
第九十八条 在操作票执行过程中因故中断操作,则应在已操作 完的步骤下面盖“已执行”章,并在“备注”栏内注明中断原因。若此任务还有几页未操作的票,则应在未执行的各页“操作任务” 栏盖“未执行”章。
第九十九条 操作完毕全面检查操作质量,由下值对上值评议。执行后的操作票应按值移交,每月由专人进行整理收存。操作票正 确性的评议包括票面和执行两个部分。凡不符合本规范有关操作票 填写、执行规定,操作票缺号、同号,降低安全标准或发生操作错 误者,一经发现均应统计为错票。
第一百条 经评议票面正确,评议人在操作票备注栏中盖“合格” 评议章并签名;对于存在问题的操作票,应报班组长或技术员进一 步加以审核,如确为错票,应加盖“不合格”评议章并签名,同时 应在操作票备注栏说明原因。一份操作票超过一页时,评议章盖在 最后一页。
第一百零一条 操作票应按月进行统计评议,装订成册,保存一 年。班组长或技术员每月应对操作票汇总、统计、审核、评析。对 存在的问题应在运行分析会上进行认真分析,提出针对措施。部门 安全员应每月会同有关专职进行审核,在封面上签署审核意见。第一百零二条 操作票合格率的计算办法:
其中该月应执行总票数=该月已执行合格票数+该月已执行不 合格票数。本月预发和填写的操作票,本月发令执行,但执行时间 跨月的,统计在本月;隔月发令执行的,统计在下月。第六章 工作票管理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一百零三条 电气工作票应严格按《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 作规程》(变电部分)中的有关规定。第一百零四条 工作票包括变电站第一种工作票、第二种工作 票、电力电缆第一种工作票、电力电缆第二种工作票、动火工作票、变电站带电作业工作票、事故应急抢修单。事故抢修工作,原则上 是指隔离故障设备和尽快使正常部分恢复运行,可不用工作票, 应 做好安全措施。如果设备损坏,需要更换、检修的事故检修工作,必须填用工作票。
第一百零五条 工作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或工作任务栏内 应填写设备的双重名称。
第一百零六条 工作票使用前必须统一格式、按顺序编号,一个 之内不能有重复编号。
第一百零七条 工作票签发人和负责人应是熟悉人员技术水平、熟悉设备情况、熟悉安全规程,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生产负责人、技术人员或经本单位批准的人员。
第一百零八条 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需经安 全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工作票签发人、工作票负责人名单由安全 监察部门每年审查并书面公布,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许可人应由正 值班员担任。
第一百零九条 一张工作票中,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 作票许可人三者不得互相兼任。工作负责人可以填写工作票。第一百一十条 履行工作票许可、间断、终结等手续,工作负责 人、许可人必须全过程录音。第二节 工作票签发 第一百一十一条 工作票应一式两份,内容应正确,不得任意涂 改。用计算机生成或打印的工作票应使用统一的票面格式,必须由 工作票签发人审核无误,签名后方可执行。
第一百一十二条 凡工作中需进行高压电气试验项目,则必须在 工作票的工作任务栏内写明。在同一个电气连接部分发出带有高压 试验项目的工作票后,禁止再发出第二张工作票,原先已发出的工 作票应予收回或办理工作间断。
第一百一十三条 非本企业的施工、检修单位单独在变电站进行 工作,必须使用工作票,并履行工作许可、监护手续。工作票(包括 第一种、第二种工作票)必须实行设备管辖单位和施工、检修单位双 签发,检修、施工单位为第一签发人,设备管辖单位为第二签发人。第一百一十四条 工作票双签发中的安全责任
一、设备管辖单位会签人应对工作必要性、工作是否安全、工 作票上运行管理单位所做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负责;
二、施工、检修单位签发人应对工作必要性、工作是否安全、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所派负责人和工作班人员是 否适当和足够、人员精神状态和防护措施是否良好负责。第三节 工作票审核
第一百一十五条 第一种工作票应在工作前一日预先送达运维 人员,第二种工作票、带电作业工作票可在当日工作开始前送达。第一百一十六条 运维人员接到工作票后,应根据工作任务和现 场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认真审核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善并符合现场条件,如不合格,应返回工作负责人,不受理该工 作票。工作许可人如发现待办理的(待许可)工作票中所列安全措施 不完善,而工作票签发人又不在现场,无法及时更改的情况下,允 许在工作许可人填写栏内对安全措施加以补充完善,并向工作负责 人说明后执行。
第一百一十七条 检修人员针对作业内容和现场实际,编制相应 的危险点分析及控制单,与工作票一起送到变电站,运维人员进行 审核。二次回路有工作应按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填写《二次工作安全 措施票》。
第四节 工作票安全措施
第一百一十八条 运维人员应根据工作票要求填写并执行安全 措施票。安措票内容包括停送开关控制电源、开关储能电源、检修 设备可能来电侧的刀闸操作电源、装拆接地线或拉合接地闸刀,投 退相关二次压板等操作(防止检修工作误跳运行设备或影响二次运 行回路)。
第一百一十九条 运维人员审核工作票合格后,根据工作票“安 全措施”栏内填写的应拉开断路器(开关)和闸刀,应装设地线、应合接地闸刀等,与实际所做的现场措施核实后,在相应的已执行 栏内打“√”,并在“补充工作地点保留带电部分和安全措施”栏内 填写相应内容,经核对无误后,方能办理工作许可手续。第一百二十条 第一种工作票应拉断路器(开关)和闸刀栏内,应写明在工作范围内需拉开的所有断路器(开关)、闸刀,应取下的 控制回路电源保险,应拉开的二次空开关和有关的操作电源等。第一百二十一条 运维人员应在已装设的接地线位置后注明接 地线的编号。
第一百二十二条 应设遮栏、应挂标示牌栏的填写:
一、应注明装设围栏的具体地点和范围;
二、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开关)及闸刀 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或“禁止合闸,线 路有人工作!”标示牌;
三、凡填用第一种工作票的一、二次设备工作,都应在具体的 工作地点悬挂“在此工作!”标示牌,在入口处悬挂“从此进出!”标 示牌;
四、由于设备原因,接地闸刀与检修设备之间连有断路器(开 关),在接地闸刀与断路器(开关)合上后,在断路器(开关)操作 把手上悬挂“禁止分闸!”标示牌;
五、工作地点周围的带电设备应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 示牌;工作地点设有围栏时,“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可悬挂在围 栏上、面向内(工作人员);
六、高层设备检修时,应在上下通道处悬挂“从此上下!”标 示牌,没有转入检修状态的设备爬梯和通道上,应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标示牌。
第一百二十三条 工作地点保留带电部分和补充安全措施栏,应 由工作许可人填写清楚工作地点邻近的带电部分、包括低压带电部 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的安全事项,不得填写“同左”或空白不填。第一百二十四条 对工作人员应保持的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应按照“安规”的规定,在“安全措施”栏内写明具体的要求,不 能笼统地写“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等。第五节工作票许可
第一百二十五条 工作许可人在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后,还 应: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再次检查所做的安全措施,对具体的设 备指明实际的隔离措施,证明检修设备确已无电;对工作负责人指 明带电设备的位置和工作过程中注意事项;和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票 上分别确认、签名。完成上述许可手续后,工作班方可开始工作。第一百二十六条 工作间断时,工作班人员应从工作现场撤出,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动,工作票仍由工作负责人执存;间断后继续 工作,无需通过工作许可人。每日收工,应清扫工作地点,开放已 封闭的道路,并将工作票交回运维人员;次日复工时,应得到工作 许可人许可,取回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必须事前重新认真检查安全 措施是否符合工作票的要求后,并召开现场站班会后,方可工作。若无工作负责人或监护人带领,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工作地点。第一百二十七条 在无人值班变电站,工作票的首次许可应执行 现场许可,工作票的每日收工和复工可执行远方间断和重许,工作 负责人、工作人员变动和工作票延期手续,可以用电话方式联系。第一百二十八条 工作许可手续由工作负责人到现场后电话联 系工作许可人办理,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在各自收执的工作票 上分别签上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的姓名和许可开始工作时间。第六节工作票终结
第一百二十九条 当全部工作结束,现场清理完毕,运维人员验 收合格,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后,运维人员可与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 终结手续,在工作负责人收持的工作票上签名。
第一百三十条 运维人员在拉开检修设备的接地闸刀或拆除接 地线后,应在本变电站所收持的工作票上填写“×#、×#接地线共 ×组已拆除”或“××、××接地闸刀共×组已拉开”,并加盖“已 终结”章(调度下令的接地除外),工作票终结。
第一百三十一条 如几份工作票共用一组接地线或接地闸刀,该 工作票中又没有拆除或操作记录,则应注明:×#、×#接地线或接 地闸刀在×#工作票中继续使用,即可对该工作票进行终结。对未拆 除的接地线、未拉开的接地闸刀,在最终拆除后工作许可人还要在 所持该工作票备注栏中补写最终拆除时间。第七节 工作票评价
第一百三十二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均应统计为错票:
一、票面内容不完整,如:编号、时间、签名不全;
二、票面时间、动词、人员签名、设备编号等错误或有涂改;
三、缺项、漏字、错项、错字或安全措施与工作任务不符;
四、时间顺序不正确;
五、已执行或作废的票面未及时盖章。
第一百三十三条 工作票合格率应按月评议统计,每年进行一次 汇总统计。
第一百三十四条 工作票合格率的统计方法:
其中该月应执行的总票数=该月已执行合格票数+该月已执行 不合格票数+该月已执行没有回收票数+该月应开而未开票数。本 月已许可,但执行时间跨月的,统计在下月。第一百三十五条 作废的工作票不纳入合格率统计。第七章 资料管理
第一百三十六条 应具备的规程
一、变电站运行导则(DL/T969—2005)
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三、各级调度规程(根据调度关系)
四、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五、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六、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七、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
八、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技术监督规定
九、国家电网公司预防输变电设备事故措施
十、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价标准
十一、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十二、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
十三、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十四、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
十五、国家电网公司 110 千伏—500 千伏油浸式变压器管理规 范
十六、国家电网公司高压断路器(开关)设备管理规范
十七、国家电网公司110千伏—500千伏互感器管理规范
十八、国家电网公司110千伏—500千伏干式电抗器管理规范
十九、国家电网公司110千伏—500千伏消弧线圈管理规范
二十、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管理规范 二
十一、国家电网公司高压并联电容器管理规范
二十二、国家电网公司110千伏—750千伏避雷器管理规范 二
十三、国家电网公司 72.5 千伏级以上电压等级支柱绝缘子 管理规范
二十四、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二十五、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 程
二十六、变电运行标准化巡视作业指导书
二十七、电力电缆运行规程((79)电生字第53号)二
十八、SF6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 二
十九、现场运行规程
注:必备的规程可根据各单位实际运行管理情况采用纸质或电 子版方式保存、使用。第一百三十七条 应具备的记录
一、安全活动记录
二、反事故演习记录
三、运行分析记录
四、技术问答记录
五、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检验记录
六、应有的生产管理系统记录
七、运行方式记录
八、运行记事
九、移交事项
十、交接班记录
十一、巡视记录
十二、设备测温记录
十三、故障跳闸记录
十四、蓄电池测量记录
十五、避雷器漏动作记录
十六、避雷器漏电流记录
十七、解锁钥匙使用记录
十八、设备缺陷记录
十九、设备检修试验记录
二十、定期切换试验记录 二
十一、闭锁式收发信机测试记录
注:各单位可根据生产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实际运行管理情况确 定是否保存纸质或电子版记录。应有的纸质或电子版记录 第一百三十八条 应具备的图表
一、运维班应具备下列图表
二、所辖变电站一次系统图
三、有权发布调度指令人员名单
四、有权签发工作票的人员、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名单 第一百三十九条 变电站应具备下列图表 一、一次系统模拟图
二、有权发布调度指令人员名单
三、有权签发工作票的人员、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名单
四、巡视路线图
五、事故拉闸顺序表
六、消防器材布置图(表)
七、有效定值单
第一百四十条 应具备的技术资料
一、所辖变电站设备台帐
二、所辖变电站主设备产品说明书
三、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两措”及其他文件
四、所辖变电站设备修试报告
五、所辖变电站设备评价报告
六、所辖变电站信息量表 第一百四十一条 应具备的图纸
一、运维班应具备的图纸
二、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常用一、二次图纸
三、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直流系统图
四、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站用电系统图
五、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电气闭锁逻辑
六、变电站应具备的图纸 七、一次系统接线图
八、全站平面图
九、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图
十、远动及自动化设备二次回路图
十一、站用变系统图
十二、直流系统图
十三、组合电器气隔图(有组合电器设备的变电站)
十四、各级交直流熔丝配置图 第八章 设备管理 第一节 一次设备
第一百四十二条 设备应设计合理,站内设备无发热现象。第一百四十三条 充油设备油位正常、无渗漏。
第一百四十四条 电气设备、金属架构无严重锈蚀,外表整洁。第一百四十五条 室外油开关、瓦斯继电器等设备应有防雨罩。第一百四十六条 独立避雷针(编号)、构架或建筑物避雷针不 歪斜、无锈烂,连接处无脱焊开裂或法兰螺丝松动的现象,避雷针 接地良好,接地引下(线)排无断裂及锈蚀现象。第一百四十七条 设备的接地应有明显的标志,符合规定。第二节 二次设备
第一百四十八条 接线规范、美观,二次接线不松动、无脱落,空线头应套线帽并整理。
第一百四十九条 室内外机构箱、端子箱、动力箱无锈蚀,箱门 应关闭,密封良好。
第一百五十条 箱内交直流熔丝(或交直流小开关、小闸刀)、切换开关完好,分、合状态及位置正确。
第一百五十一条 闭锁式高频通道应结合巡视进行测试。第三节 站端自动化系统
第一百五十二条 系统能正常操作,稳定可靠运行,无死机或其 它异常影响操作。
第一百五十三条 系统具有GPS时钟,且能对变电站自动化设备 进行对时。
第一百五十四条 系统有良好、可靠的接地系统。第四节 交直流设备
第一百五十五条 直流系统运行电压和蓄电池电压符合要求,空 开或熔丝级差配合符合要求。
第一百五十六条 每个变电站均应编制直流熔丝配置表和交流 熔丝配置表,各种熔丝均应保持足够数量的备品。
第一百五十七条 交直流系统功能完备,交流系统具备非全相报 警,主要附件(直流接地选择、高频模块、降压装置等)工作正常。第五节 其它设备
第一百五十八条 站内照明完好无缺、全部通亮,完好率达到 100%;事故照明工作正常;照明电源箱外壳应接地,箱内清洁。第一百五十九条 GIS室或SF6充气柜室应装设SF6泄露报警装 置,应无误报警现象。
第一百六十条 电缆沟盖齐全完整、放置整齐且,沟内电缆排列 整齐,无杂物、无堵塞。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二次设备运行场所的空调,环境温度达到 30 ℃时开启制冷,制冷后室内温度不得低于 27℃;环境温度低于 5℃ 时开启制热,制热后室内温度不得高于10℃。
第一百六十二条 接入内联网的计算机应安装国网公司桌面管 理系统,必须安装防火墙,定期检测病毒。严禁更改、删除系统文 件,严禁私自改变计算机的安全设置,禁止安装各种外来软件。第一百六十三条 运维班应配备足够的、工况良好的生产车辆,满足事故处理、巡视及操作等运行需要;应做好车辆检查、维护工 作,保证车辆处于良好状态;生产用车,一律不得作为他用;除单 位批准的专、兼职驾驶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动用。第九章 防误管理
第一节 防误装置的技术要求
第一百六十四条 防误装置的各项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必须满 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所选用的防误装置,必须有省部级及 以上主管部门的鉴定证书和检测报告。
第一百六十五条 防误装置必须保证基本“五防”功能的实现,其“五防”功能为:防止误分、合开关,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 关或手车触头,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闸刀),防止带接地 线(接地闸刀)合开关(隔离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第一百六十六条 “五防”功能除“防止误分、误合开关”可采 取提示性措施外,其余四防功能必须采取强制性防止电气误操作措 施。
第一百六十七条 防误装置的结构应简单、可靠、操作和维护方 便,必须满足变电站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要求。
第一百六十八条 防误装置的装设不能降低站内其它电气设备 的技术性能(包括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应不影响或干扰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通讯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一百六十九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变电站防误装置应做到 “三同时”,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安装、同时投产。第一百七十条 新建变电站的防误系统应采用监控防误系统,变 电站进行综自系统改造也应改为监控防误系统形式。第二节 防误装置的运行和维护管理
第一百七十一条 变电运维部门应做好防误装置的基础管理工 作,建立健全防误装置的基础资料、台帐和图纸以及防误闭锁(机 械闭锁、电气闭锁、微机闭锁、监控防误闭锁等)逻辑图,并保证 与现场实际相符。第一百七十二条 变电运维部门应结合实际,在变电站现场运行 规程中设立防误装置运行管理的章节。内容应包括:站内防误装置 配置情况,防误装置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闭锁原理、闭锁逻辑,日常巡视的检查项目及定期维护项目,防误装置正常操作要求及特 殊方式下的操作要求,明确防误装置异常情况的处理要求及解锁规 定等。
第一百七十三条 防误装置的巡视检查应与主设备巡视同时进 行。
第一百七十四条 防误装置整体停用应经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 或总工程师批准,才能退出,并报防误技术管理部门和安监部门备 案。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防误操作有效措施,并加强操作监护。第一百七十五条 正常情况下,防误装置严禁解锁或退出运行,如遇下列特殊情况需解锁操作,应经防误操作装置专责人到现场核 实无误并签字后,由值班员报告当值调度员,方能使用解锁工具(钥 匙)。
一、设备异常需紧急停运消缺;
二、防误装置发生故障;
三、特殊运方操作;
四、检修工作需要。
第一百七十六条 防误装置的解锁工具(钥匙)应严格管理,封 存保管,并按值移交。使用解锁工具(钥匙)时,应在生产管理系 统及时做好记录,使用后立即封存。第一百七十七条 应定期对防误装置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装置 完好,防误装置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结合主设备的检修项目同时进行。防误装置的更换、维修等工作应纳入基建、技改、修理项目一并考 虑。
第三节 防误规则库的管理
第一百七十八条 防误规则库应按照变电站运行规程审核要求 履行审核、批准手续。
第一百七十九条 防误逻辑软件变动或软件版本升级后应进行 全面核对。
第四节 防误装置的功能验收
第一百八十条 新建变电站、改扩建变电站、五防装置版本升级 或消缺,需要对防误装置功能进行验收。
第一百八十一条 验收中优先采用对照规则库和电气闭锁规则,逐一进行实际操作验收;无法实际操作验收的,应采用核对逻辑库、人工置位等方式进行验证。第十章 其他管理 第一节 消防管理
第一百八十二条 变电站消防设备的设置应符合消防部门的规 定,运维人员应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的放置、完好情况并清点数量,发现缺陷及时报送专业部门,并记入相关记录。
第一百八十三条 运维班人员应熟知消防器具的使用方法,熟知 火警电话及报警方法,并定期进行消防演习。第一百八十四条 变电站应有防火预案,一旦发生火情,按预案 程序采取措施,灭火中要严格执行电气设备灭火注意事项。第一百八十五条 电缆隧道和夹层应有消防设施,机柜、配电盘、设备区的端子箱等设备的电缆孔应用防火材料封堵。
第一百八十六条 变电站设备室或设备区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 品。
第一百八十七条 变电站内易燃易爆区域禁止动火作业,特殊情 况需要到主管部门办理动火(票)手续,并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第一百八十八条 变电站消防室(雨淋阀室、泵房室等)的门应 有醒目的“消防重地,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的标示牌。第二节 保卫管理
第一百八十九条 变电站防盗报警系统应定期检查、试验报警装 置完好,发现缺陷要及时处理。变电站防盗报警系统正常应设置成 布防状态。因施工、工作等频繁进出,可临时性撤消布防状态,并采 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一百九十条 无人值班变电站必须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大门 应关闭、上锁。
第一百九十一条 变电站安全技术防范装置的配置 1、500 千伏变电站(换流站)应安装实体防护装置、视频监 控系统和脉冲电子围栏,有条件的应与公安110服务系统联网.2、220千伏变电站应安装实体防护装置、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和 视频监控系统,有条件的应与公安 110 服务系统联网。对农村或偏 远地区的枢纽变电站,宜采用脉冲电子围栏替代周界入侵报警系统。3、110千伏变电站应安装实体防护装置和周界入侵报警系统(或 视频监控系统),有条件的应与公安110服务系统联网。对农村或偏 远地区的枢纽变电站,宜采用脉冲电子围栏替代周界入侵报警系统。4、35 千伏变电站应安装实体防护装置,重要负荷的变电站应 加装周界入侵报警系统(或视频监控系统)。
第一百九十二条 变电站实体防护装置设置的具体要求
1、变电站围墙高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外侧墙面保持实体 垂直立面,无可供攀登的台延和缺口。
2、变电站主控制室、开关室、变压器室、大门值班室等建筑物 二层及以下窗户应设置金属防护栏,窗框应用铁框加固,大门值班 室应无门窗与围墙外相通。
3、变电站控制室、开关室、大门值班室等建筑物与室外相通的 出入口应安装坚固的防盗安全门,变电站出入口防盗门锁须采用具 有防撬功能的机械防盗锁。
4、无人值班变电站大门宜采用安全防盗门,高度不得低于2.1 米,上端及表面应采取措施防止攀越。
5、无人值班变电站内建筑物底层不宜设窗,必要时少设窗。窗 户应设置金属防护栏,窗框应采用金属材料加固。对经改造实现无 人值班后建筑物留下的窗户,应将其改为金属固定窗,并加设金属 防护栏。
第一百九十三条 围墙内的场地照明应满足照度标准,避免出现 照明死角。
第一百九十四条 无人值班变电站围墙内的场地不得作为露天 仓库存放电力器材。
第一百九十五条 下列类型的具备无人值班条件的变电站,宜实 施有人看守。
1、地处农村偏远地区的;
2、有重要保电任务的特殊时期;
3、地区社会治安形势恶劣时;
4、具备重要(枢纽)作用的变电站。
第一百九十六条 变电站视频监控图像和入侵报警信号应能可 靠、稳定地传输至监控中心或调度监控班,并明确专人实时监控。第一百九十七条 外来人员进入变电站必须到有关部门办理相 关手续、出示有关证件,经核实后方可进入,并做好登记;外来人 员如违反变电站安全管理规定,运维人员有权责令其离开变电站。第一百九十八条 进入变电站施工作业现场的施工人员应遵守 变电站安全管理规定,履行工作票手续。
第一百九十九条 外来车辆服从运维班的指挥,进入变电站内应 按指定路线行驶,满足限高、限速的要求,停放在指定地点。第三节 防小动物管理
第二百条 变电站应有防小动物措施,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二百零一条 变电站各设备室的门窗应完好严密,出入时随手 将门关好。与室外相通的设备区出入门应装有防小动物挡板。第二百零二条 变电站各设备室通往室外的电缆沟、道应严密封 堵,因施工拆动后及时封堵好。
第二百零三条 变电站各设备室,应放置驱鼠或捕鼠器械,并定 期检查。
第二百零四条 变电站各断路器(开关)柜、电气间隔、端子箱 和机构箱应封堵严密,防止小动物进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高 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电缆层室、蓄电池室出入门应有防小动物 挡板。
第四节 防汛防台防寒管理
第二百零五条 变电站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设备实际,制 订相应的设备防高温、防寒和防风措施。
第二百零六条 变电站内应根据需要配备适量的防汛设备和防 汛物资,防汛设备在每年汛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处于完好状态。防汛物资要专门保管,并有专门的台帐。
第二百零七条 运维班应定期检查断路器(开关)、瓦斯继电器 等设备的防雨罩应扣好,端子箱、机构箱等室外设备箱门应关闭,密封良好。
第二百零八条 雨季来临前,运维班应对可能积水的地下室、电 缆沟、电缆隧道及场区的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疏通,做好防进 水和排水措施;下雨时运维班应对房屋渗漏、下水管排水情况进行 检查;雨后运维班应检查地下室、电缆沟、电缆隧道等积水情况,并及时排水,设备室潮气过大时做好通风。
第二百零九条 运维班应定期检查和清理变电站内的异物等,防 止大风时引起设备故障。刮大风时,运维班应重点检查设备引流线、阻波器、瓦斯继电器的防雨罩等是否存在异常。
第二百一十条 冬季气温较低时,运维班应重点检查断路器(开 关)机构内的加热器运行是否良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机构箱 要采取防寒保温措施。第五节 安全工器具管理
第二百一十一条 运维班应定期检查安全工器具的使用和管理 情况,保证安全工器具合格。
第二百一十二条 安全工器具应按规定定期试验,并取得试验合 格证;试验不合格或损坏的工器具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第二百一十三条 安全工器具应建立台帐、帐物相符,应按定置 管理要求定点、定位、对号放置,排列整齐有序,应试安全工器具 标明试验日期、试验人。
第二百一十四条 运维人员应熟练掌握本所各种工器具的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百一十五条 变电站应具备必要的安全工器具。
第二百一十六条 安全工器具不得挪作它用,严禁使用其它工具 代替安全工器具。
第二百一十七条 接地线应做好使用和恢复记录。第六节 钥匙管理
第三篇:江苏省电力公司配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试行).
江苏省电力公司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
(试行)
1总则
1.1为进一步加强对配电设备的缺陷管理,规范缺陷的定性与分类,使消缺流程畅通,保障配电网络和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所属供电企业配电设备的缺陷管理。2缺陷分类原则
2.1凡运行中的配电设备(包括冷、热备用设备)本身任何部件损坏,电气、机械、绝缘性能不良,使设备处于不健康状态,威胁设备或人身安全,威胁安全供电的种种异常的情况均称为设备缺陷。
2.2设备缺陷按其性质和程度可分为三类:
一类缺陷:是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
二类缺陷:属发展性的缺陷,但不会立即构成危及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的缺陷。允许在较短的时间内安排处理,处理前应加强监视。
三类缺陷:缺陷比较稳定,性质及程度不严重,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展成为威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的缺陷。
2.3缺陷处理的期限:
各级职能部门和工区接到缺陷汇报后,应根据缺陷类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尽快安排消缺工作。一类缺陷:应立即汇报并处理,消除时间不得超过三天。二类缺陷:应在一个月内消除。
三类缺陷:可列入季度检修计划,尽早安排消除。
3管理要求
3.1设备缺陷管理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要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供电公司应根据本单位配网运行管理的实际,制定相应的配电设备缺陷管理流程并闭环执行。
3.2按三级管理要求,各运行班组、工区均应建立配电设备缺陷记录,并由专人负责;
生产运营部应掌握一类缺陷及其处理情况。
3.3运行人员在巡视中发现缺陷后,当日应填写设备缺陷单,缺陷单应详细写明线路名称(配电所、开闭所名称)、地点、杆号、缺陷类别及缺陷情况等,并提出处理意见。当发现一类缺陷时应立即报告班组长,由班组长向工区汇报,经工区审核确为一类缺陷的,立即向有关部门、领导和生产运营部汇报,工区专职负责制定详细的检修方案(检修方案首先应考虑带电作业),并立即办理相关手续。发现的缺陷应登录在班组的《设备缺陷记录簿》中。
3.4在检修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应当场消除,但应办理有关的手续,不得违反安全制度。若当场消除确有困难,一、二类缺陷应迅速向工区汇报,等候处理意见。当日施工结束后,班组应将发现的缺陷登录在《设备缺陷记录簿》内,已消除的缺陷应写明消除的方法,未消除的应开具缺陷单。
3.5一类缺陷的处理,按事故抢修有关规定办理;二类缺陷、三类缺陷的处理,按工程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3.6重大缺陷因故不能按规定期限消缺,应及时逐级汇报,其中一类缺陷应得到本单位总工程师同意,二类缺陷得到生运部同意后,方可延期处理。10kV(20kV)配电线路或设备一类缺陷不能及时消除的,应在上报省公司生产运营部的生产报表中反映。3.7设备缺陷未消除以前,运行人员应加强对设备的巡视,密切注意缺陷的发展情况,及时向班组长汇报,以防发展为事故。工区专职应及时掌握缺陷发展情况,建立相关的记录,对缺陷进行跟踪管理。
3.8凡发生的中压线路保护动作重合成功的故障,参照事故处理办法执行。如发现缺陷情况,按以上办法执行。
3.9工区专职应将每月发现的缺陷及消缺情况汇总后报生产运营部有关专职,并在运行分析会上进行分析
3.10供电公司运行工区应于每月底和运行班组核对一次缺陷情况,生产运营部每月末和运行工区核对缺陷情况和消缺进展,以便按轻、重、缓、急督促安排下月度的检修计划,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3.11凡因设备缺陷管理不善而造成事故、障碍和事故未遂者,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配电设备缺陷分类表(见附表)
附表:配电设备缺陷分类表
第四篇: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与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资料
附件3
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与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
明
一、目的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关于“建立健全危险废物鉴定机制和制度,国家和省级环保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固体废物属性和危险废物鉴定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危险废物鉴定工作程序和管理方面的要求,特制定《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与管理规定》。
本规定有助于规范我国危险废物鉴别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水平。
二、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摸清危险废物底数
《“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开展危险废物调查,到2015年,基本摸清危险废物底数的目标和任务。目前,我国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普遍存在将危险废物按照一般废物管理或将一般废物按照危险废物管理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危险废物的底数不清。明确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统一和规范危险废物鉴别管理工作,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产生源的危险废物属
— 13 — 性判定,有助于提高危险废物调查和摸底工作的准确性。
(二)有助于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使用效能
《规划》提出持证单位危险废物年利用处臵量比2010年增加75%以及危险废物焚烧设施负荷率达到75%以上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危险废物“无出路”和处理设施“吃不饱”的矛盾现象,即:一方面存在危险废物找不到妥善的利用处臵措施,大量堆积;另一方面又存在危险废物利用处臵设施“吃不饱”,处理能力大量闲臵。明确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统一和规范危险废物鉴别管理工作,有助于在摸清危险废物底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区危险废物产生和分布情况,科学规划与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臵设施,充分发挥危险废物利用处臵设施使用效能。
(三)有助于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近年来,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频发,非法利用处臵危险废物活动猖獗,成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诱因。此类事件的一方面原因是危险废物相关企业的守法意识薄弱,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危险废物判定不清,相关企业没有将其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明确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统一和规范危险废物鉴别管理工作,准确判定废物的危险特性,有助于督促相关企业严格落实各项危险废物法律制度,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四)有助于保障司法执行力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5号,以下简称《两高司法 — 14 — 解释》)自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后,危险废物鉴别结果已经成为部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重要评判依据。明确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统一和规范危险废物鉴别管理工作,确保危险废物鉴别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是保障司法执行力的必然要求。
三、我国危险废物鉴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危险废物鉴别缺少统一管理。目前,全国普遍没有明确负责组织危险废物鉴别的机构以及鉴别程序等事宜,导致废物产生单位不知道去哪里进行危险废物鉴别,鉴别的程序是什么,哪些实验室可以开展危险废物鉴别测试,什么样的鉴别结果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开展。
(二)危险废物鉴别和检测秩序混乱。随着危险废物鉴别和检测需求的增加,部分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危险废物鉴别和检测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鉴别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主要表现为:一是非正规检测机构技术人员的采样和分析等专业水平不高、分析测试设备简易,出具的鉴别结果可信度低;二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少数检测机构为迎合部分企业减小废物处臵成本的需求,将危险废物定性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三)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检测能力不强。一是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专业性较强,目前我国无专门从事危险废物鉴别实验的机构和分析技术人员,在实践中缺乏采样和分析测试经验,尤其难以保证采样时的代表性。二是危险特性检测工作量大、耗时长,现有的环保部门监测机构已难以承担所有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检测工作。
四、部分省份的危险废物鉴别工作开展情况
— 15 —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别管理体系。但是,根据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实际需要,江苏、浙江、重庆、甘肃等省份已试行开展了危险废物鉴别工作。
(一)江苏省
江苏省环保厅明确以江苏省固管中心作为鉴定机构,负责受理并组织开展各级环保部门及企业委托的危险废物特性鉴定和突发固体废物倾倒案件的危险废物特性鉴定。具有相关危险废物特性检测资质的机构作为检测机构,负责采样和检测工作。具体流程如下:
检测机构一般鉴别申请方鉴定机构编制方案方案论证采样、分析鉴定意见已知产废单位且环评明确为危废的突发固废倾倒未知产废单位或环地方环保部门评未明确为危废的地方环保部门鉴定机构检测机构检测结果鉴定意见
江苏省的鉴定范围广,鉴定流程完善,但对于鉴定结果存在争议的未作说明。
(二)浙江省
浙江省的危险废物鉴别工作主要以“第三方鉴别和评估为主、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原则开展危险废物鉴别工作。其主要流程为:
鉴别委托方申请鉴别机构鉴别方案编制鉴别方案论证采样、检测鉴别报告编制鉴别报告备案监管环境保护部门
浙江省的鉴别流程充分体现了社会化鉴别的原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仅对过程实施监管,便于推动鉴别工作的快速开展。但由于整个过程环保部门未参与,可能会导致鉴别委托方同时找多家鉴别单位进行鉴别,选取最合适的鉴别结果备案。
(三)重庆市
重庆市固管中心负责组织危险废物鉴别工作,鉴别机构负责编制鉴别方案、开展采样检测、出具检测报告等工作。具体流程如下:
委托方向市固管中心提 市固管中心受理申请并 委托方与鉴别机构签订出危险废物鉴别申请 确定鉴别机构 委托鉴别工作合同 鉴别机构对样品进行危 鉴别机构确定鉴别方案并经市固管中心确认 市固管中心依据鉴别技术报告进行结果判定 险特性检测并编写鉴别报告 鉴别机构赴现场采集样品
重庆市基本流程与江苏省的一般鉴别流程类似,固管中心作为鉴别工作的主要负责机构,对危险特性的检测结果进行判定,但该流程中缺乏对鉴别机构监督管理。
(四)甘肃省
甘肃省在制定危险废物鉴别程序之前,先在省内开展了危险废物鉴别机构的申报工作,并最终确定了四家符合条件的鉴别机构,— 17 — 其主要鉴别流程与浙江省类似,环保部门对鉴别机构发挥监督管理和指导的作用。但甘肃省未在鉴别机构编制的鉴别方案论证方面作规定,有可能会导致鉴别结果产生误差。
五、编制原则
编制《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与管理规定》过程中,主要遵循下列原则:
(一)公正客观科学。危险废物鉴别机构和检测机构应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为依据,客观、公正、独立地从事鉴别和检测工作,并对鉴别报告和检测报告负责。
(二)危险废物鉴别以省为主。各省危险废物鉴别工作应主要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机构承担。
(三)危险废物检测社会化。充分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力量,开展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特性检测工作。
六、编制过程
受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委托,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承担了《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与管理规定》的起草工作。
通过调研全国危险废物鉴别管理情况,了解我国危险废物鉴别现状及各省危险废物鉴别管理经验,总结归纳了我国现行危险废物鉴定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我中心多年管理经验,起草完成了《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与管理规定》。
七、主要内容
— 18 — 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本规定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就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一)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实际情况,本规定主要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 2.环境污染事件产生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 3.对危险废物鉴别机构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
(二)危险废物鉴别的定义
本规定给出了危险废物鉴别的定义:是指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进行采样和检测,给出固体废物危险特性结论的过程。
(三)省级环保部门对于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职责
明确了各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关于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四方面主要职责:
1.组织、管理和监督辖区内危险废物鉴别工作; 2.登记和发布危险废物鉴别结论;
3.定期将辖区内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情况上报环保部备案; 4.涉及环境污染事件的,鉴别结论经省级环保部门核准后,提交鉴别申请人或申请单位。
(四)环境保护部对于危险废物鉴别的主要工作
— 19 — 明确了环境保护部关于危险废物鉴别的三方面主要工作内容: 1.定期分析和总结全国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情况,并发布有关情况公告。
2.对经鉴别认定属于危险废物的,由环境保护部列入《名录》增补名单,并实时公布。
3.当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指定的鉴别机构无法完成鉴别工作时,应将相关工作情况报送环境保护部,由环境保护部对待鉴别固体废物予以认定或提出进一步工作要求。
(五)危险废物鉴别机构的确定及其职责
为了保障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客观公正性,提出由各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至少指定1家专门机构作为危险废物鉴别机构,并于本规定施行2个月内报送环境保护部备案。
(六)危险废物鉴别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1.提出了危险废物鉴别机构根据《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组织开展工业生产过程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明确危险废物鉴别机构对鉴别报告的准确性负责。
2.明确鉴别机构出具鉴别报告的三种常规情形:
(1)明确列入《名录》的固体废物,则属于危险废物,可终止属性鉴别并出具鉴别报告;
(2)未列入《名录》的固体废物,经综合分析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产生环节和主要成分,不可能具有危险特性的,则不属于危险废物,可终止属性鉴别并出具鉴别报告;
(3)未列入《名录》的固体废物,但经分析可能具有危险特性 — 20 — 的,需通过采样和检测分析确定其危险特性,应按本规定第八条至第十一条鉴别程序开展危险特性鉴别后出具鉴别报告。
3.明确了涉及环境污染事件的危险废物鉴别工作要求:(1)能确定产生单位、产生环节、固体废物名称等固体废物来源的,可参照上述鉴别程序。
(2)无法确定固体废物来源的:
首先根据固体废物性状、成分等基本理化性质,对其进行溯源分析,确定固体废物来源后可参照上述鉴别程序;
溯源分析无法确定来源时,需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进行采样和危险特性检测,确定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七)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检测机构确定及其职责
1.明确了选择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检测机构的要求:经CMA认证的且具备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检测能力的科研机构、分析测试机构、环境监测机构或实验室。
2.明确了检测机构的职责,即: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方案开展固体废物采样和危险特性检测工作,提交危险特性检测报告,对检测报告的准确性负责。
(八)危险废物鉴别程序
本规定确定了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程序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1.鉴别申请; 2.鉴别委托;
3.鉴别方案的编制和论证; 4.采样和监测;
— 21 — 5.出具鉴别报告。
(九)鉴别申请
鉴别申请是鉴别申请人或申请机构向列入《全国危险废物鉴别机构推荐名单》中的固体废物所在省份的危险废物鉴别机构提出对特定固体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作出判断的申请过程。
鉴别申请人或申请单位可以是以下类型的一种: 1.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利用处臵单位; 2.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3.涉及环境污染事件的,可以由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当事人等提出鉴别申请。
(十)鉴别委托
鉴别委托是鉴别申请人以书面形式委托鉴别机构开展鉴别工作,并同时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十一)鉴别方案的编制和论证
1.鉴别机构接收鉴别申请人委托后,编制鉴别方案。鉴别方案应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申请鉴别固体废物产生工艺流程和产生情况的详细描述; 与申请鉴别固体废物有关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现状; 危险特性的识别鉴别项目的识别及识别依据; 采样工作方案(含采样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 检测工作方案(含检测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 检测结果的判断标准和判断方法; 检测机构资质和能力的证明材料等。
— 22 — 2.由鉴别机构组织开展危险废物鉴别方案论证,由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分析测试以及相关行业专家出具鉴别方案论证意见。
申请鉴别的固体废物与本鉴别机构或其他鉴别机构已开展过鉴别的固体废物产生工艺相同,鉴别方案已通过论证或已完成鉴别工作,可不开展鉴别方案论证。
(十二)采样和检测
鉴别机构、检测机构按鉴别方案,实施采样和检测工作。涉及工业生产过程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的,不得接受申请人或申请单位送检的样品。
采样和检测有以下几方面具体要求:
实施采样和检测工作严格遵循鉴别方案,并均应符合中国计量认证的有关要求;
采样过程应记录和核实申请人生产情况,如发现申请人生产发生重大变动,对鉴别结果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应终止采样,视情况重新编制鉴别方案或重新采样;
检测过程原则上不允许既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工作分包,如仪器故障等原因确实需要进行检测分包,应将分包服务报鉴别机构备案,并提供分包方检测能力证明资料;
如检测过程需采用非标方法,需按检测机构质量认证文件相关程序开展非标方法制定和验证。
(十三)出具鉴别报告
鉴别机构根据检测结果,对申请鉴别固体废物作出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的判断,向鉴别申请人出具鉴别报告,并同时报省级及以上
— 23 —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鉴别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固体废物产生源的准确定义;
依据检测报告作出危险特性是否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判断;
不论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均应依据该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提出利用处臵方法建议;如属于危险废物,应提出适合处理该废物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经营范围要求;
鉴别方案和检测报告等证明材料。
(十四)鉴别费用
鉴别所需的费用主要包括鉴别机构编制、论证鉴别方案时产生的费用和开展采样、检测时产生的费用等。鉴别费用应根据鉴别工作的实际工作量合理预算。
按照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原则,提出了鉴别费用原则上由固体废物产生单位承担。无法确定产生单位的,由政府财政资金承担。
鉴别费用原则上由鉴别机构设立专门账户进行管理。
(十五)法律责任
针对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鉴别机构和检测机构,将其列入鉴别机构和检测机构黑名单,并且三年之内不得从事危险废物鉴别和检测相关工作;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