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词鉴赏问答模式解题1.ppt.Convertor
高考备考专题 之 诗歌鉴赏
1、解题指要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如何确定写的内容
①关注题目
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如《望洞庭》说明诗的内容是洞庭湖,《题李凝幽居》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② 注意诗歌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的表达。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古代诗词曲类别:
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怀古类: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思乡类: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战争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借景抒情类: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爱情类:表现美好的情感。
古典诗词鉴赏题
问答模式例析
第一种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
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分为表现手法、修辞格和表达方式。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反衬)、虚实相生、用典
3、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第三种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三)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及具体解释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三)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借此抒发闲情雅致。
(六)动物类: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鸿、雁、青鸟、鱼(比目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班马——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七)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诗歌鉴赏答案
(一)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二)(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3)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三)1从字面上看,“凉”是写秋风秋雨带来的凉意,属于身体方面的感受。但这是在酒后,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之际,原来内心的凄苦与外在的风雨交替作用,使别者倍感凄凉。
2.这首诗在造境方面的特色主要在于虚实相生。本是橘柚飘香的秋日,偏偏一阵江风,凉意飕飕,接着一场秋雨,潇潇而来,这就形成了分别的情景:凄苦悲凉;继而作者展开想象,描写友人别后的情形:泽国水域,孤月在天,猿啼声声,撩人愁绪。先是真情实景,后是想象的虚景,虚实相生,共同营造了离别的伤感凄怆的艺术境界。
3、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1分),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1分。
四、共同点是:(2分)两句诗是:(1分)末句感情:(2分)(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分)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
五.(1)(3分)“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分)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2)(4分)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
六(1)热爱自然、思乡。(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七答:(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诗歌中常见意象和典故具体意义
1、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2、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3、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4、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5、蟋蟀 被直接唤为“促织”,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6、关山、羌笛 胡笳边塞。
7、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8、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9、琴瑟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10、陶朱称富商。
11、祝融,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2、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13、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14、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15、青梅竹马 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6、问鼎 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17、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
18、逐鹿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19、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20、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21、彭祖,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22、鸡肋 鸡的肋骨,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23、献芹 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24、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25、作壁上观 比喻观别人成败,2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
2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2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29、精卫 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30、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31、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
32、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33、方家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34、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35、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36、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37、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38、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39、染指 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40、射影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41、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传书的信使。
42、梨园 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43、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44、高山流水 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
45、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46、双鲤 代指书信。
47、庄周梦蝶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48、采薇 借指陷居生活。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49、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50、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51、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52、柳营 指军营。
第二篇: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教案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
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总结】
当然,问题千差万别,总结的这几种情况不可能完全概括诗歌的鉴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样式。我们解答题目的时候,必须活学活用,切忌机械照搬。诗歌鉴赏不像数理化那样有公式可循,它是见仁见智的再创造,是一种知识与思维、理解与感悟、情感与语言的综合能力的运用。
第三篇: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精简)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即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有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
答: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步骤二)。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1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问:谈谈本诗颔联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步骤二)。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
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二)。
第六种模式 体会情感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这首诗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诗歌的主旨大致可以概括为:抒情、言志、阐理。古诗表达感情大致可分为志士之情,即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才子之情,即抒发冷遇时的孤寂之情、欲归隐山林的隐逸思想。另外有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思乡之情(其中思乡之情居多)、闺怨女子的思夫之情。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附: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2002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
1998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
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
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答题步骤:(1)先点出作者的情感,(2)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3)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问:作者在诗中出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本文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步骤一)。这首诗通过“劳歌一曲”,“解舟行”,“西楼”等带有离别特征的词写离别;(步骤二)。本诗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第七种模式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作品的形象有何特点?
提问变式:分析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种类,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物象、作者的形象。答这类题要求把形象的特点概括出来,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用凝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题步骤:抓住重点词语解释原诗内容
(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
(二)通过这个艺术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 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词中描写了什么主人公形象
答: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在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下片写梅花一任百花嫉妒,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作者塑造了梅花虽遭磨难,仍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艺术形象,写出他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作者高洁品行的化身。
第四篇:201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分析构思题解题模式
201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分析构思题解
题模式
古典诗词鉴赏题型解题方法:分析构思型设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设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解答提示:诗歌思有路,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答题模式:(1)概述诗句的内容。(2)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3)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乌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第五篇:201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分析主旨题解题模式
201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分析主旨题解
题模式
古典诗词鉴赏题型解题方法:分析主旨型设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设问变式:(1)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2)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3)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答题模式:(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5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了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