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将于今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
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将于今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部分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预计将有100万人参加考试。
目前,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笔试正在进行,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第一次有171位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参加考试,而且国家行政机关的招考职位也要求报考者具备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之前要求比例为70%,今年第一次提高到85%左右。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春蔚作如下点评:
从数字的角度来解读,目前正在进行的国考说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不足为过,今年的数据显示,已经连续三年具有笔试资格的考生过百万人了,而在七年以前这个数据仅为
8.7万人,七年之后考生已经增加了16倍。
国考人数急剧扩容,主要是考生真的都想吃皇粮,都想端上金饭碗。真正让大家趋之若鹜的其实稳定,是一个稳定的预期,是稳定背后的高福利,以及所从事的这个国家官职所延伸出来的一些灰色地带。对于公务员具有诱惑的是他可以走向仕途,可以有机会成为相应部门的负责人,这是对于权力热衷。
我们看到公务员考试具有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在就业严峻的情况下,公务员考试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第二是相应的产业调整没有完全到位的话,一些相应的岗位成为考生的目的所望,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公务员的金饭碗可以保证自己未来的稳定。在公务员考试万里挑一的背后,其核心就是我们的就业渠道不够多,而且稳定的预期已经成为考生就业当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此外,在今年的考生当中有一个亮点,就是出现了171名一线工人和农民工的考生,虽然从总体的考生数量来说他们也是万里挑一的机会,但是我觉得这171名的一线工人和农民工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中的一个亮点。
141万余人今天走进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场,汇成一年一度的“考碗”大军。之前的报名审核结果显示,他们将角逐137个招考单位的1.6万余岗位,平均竞争比达到88比1。最热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
2003年“国考”报名人数为8.7万,2011年报名数是2003年的16倍。有专家称,如果一个行业持续高烧,必然会引起社会反思和国家宏观调控。资深公考专家、华图教育高级副总裁于洪泽表示,“国考”年年热,与年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有直接关系。为提高公职考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而举办的第四届公务员素质大赛也吸引了近万人参加,创历年之最。其中绝大多数为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选择在一份未来收入可预期、待遇有保障的稳定工作上。
面对中国的百万“考碗大军”,有外国媒体评论称,如今“红领”已取代“白领”,成为中国年轻人最青睐的工作;同时预计中国的“公务员热”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这反映
出中国社会各阶层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因为在一个平衡规范、保障健全、法制体系完备的社会环境里,公务员仅仅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并不符合那些创业心很强的人才。
今年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关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从70%上升到85%。今次笔试将首次有171名一线工人和农民进入国家公务员考场,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今年在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等直属机构县级以下职位进行试点,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
于洪泽说,这说明政府在政策引导上,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是因为中国社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更加需要公务员特别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岗位工作人员具有基层经验。(记者 马海燕)落实科学发展观
破解毕业生就业与需求错位难题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做出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事人才服务工作必须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当前,在我市人才市场上,毕业生就业愿望和社会需求存在错位状态,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却用人困难,招不到合适的人员,双方不能有效对接。结合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我觉得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内在联系,围绕、贴近和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搭建平台、挖掘整合、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类需求岗位,统筹兼顾抓好落实,才能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愿望和社会需求错位这一问题。
一、我市的就业形势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0万,辽宁省高校毕业生达到22.9万,是毕业生就业的又一个高峰年。我市预计接收近9000名应届毕业生,再加上受经济危机影响,南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用工减少等因素,往年毕业的回鞍来鞍 毕业生约3000人,总计约有12000名毕业生需要就业。从全国乃至全省看,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但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希望大于困难的。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2009年以来市人才市场组织招聘会20场,接待招聘单位577家次,提供岗位9719个。去年同期接待招聘单位461家次,提供岗位7139个。今年的招聘单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6家,招聘岗位增加了580个。这说明由于我市总体经济状况运行良好,城市的大发展、快发展带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因此,2009年我市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可谓困难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希望同在。
二、问题的原因
2008年仅鞍山市人才市场就提供就业岗位26500个。除掉重复招聘的岗位数和不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数,保守说,可以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岗位数是远大于毕业生人数的。那么为什么还存在有的人没工作,有的工作没人做这种现象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近年来,虽然经过社会各方面的不断教育引导,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
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二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偏差。从市场招聘的情况来看,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只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造成了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动手能力较差,影响了就业。
三是部分家长对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导向。大学生培养方式的转变使得毕业生及家长的预期回报心理加强,就业期望值提高,希望能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就业岗位,来弥补教育投入,因此就出现了在人才市场上收入较低、工作环境较差、行业较为艰苦的招聘单位无人问津,而待遇较为优厚但应聘条件高的单位门庭若市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展示给毕业生的就是就业难,挫伤了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家长对毕业生又缺乏正确的就业导向,不能从真实的角度认识自己和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使毕业生的就业难上加难。
四是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五是部分企业没有把保险等相关待遇落到实处,影响了毕业生应聘的积极性。目前在人才市场招聘中我们看到,部分民营企业没有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毕业生的自身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影响了其应聘的积极性。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从我市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看,如果毕业生愿意根据社会需要择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不是现在我们所感到的这样难。除了身体条件不行外,每个毕业生事实上都应该能找到自己的岗位,这才是最符合毕业生生就业市场客观实际的。毕业生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在择业前,应把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实际结合起来,对照衡量后再去择业。毕业生一定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
一是我们的毕业生经过父母、家庭、社会培养了这么多年,毕业后首先应该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也许目前遇到的工作不是特别理想,可能收入700元、800元也不是很多,但我们至少应该先找到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这样就可以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减少一份负担。
二是毕业生一定要通过实践来提高技能,增长才干。因为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使你增加经验,积累阅历,得到锻炼、有所提高。这对毕业生今后去找一份新的、更加合适的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是我们的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就业期望值偏高,普遍还是盯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上,认为“铁饭碗”有保障,不愿去民企私企,有后顾之忧。而实际上,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要签订劳动合同,按时交纳各种保险,最终都是到国家社会保障机构去享受相应的待遇。因此,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引导鼓励孩子到基层就业,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
就用人单位而言,用人观念也需要调整和转变:
一是我们的用人单位首先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更应该积极吸纳毕业生,为政府分忧解难,主动缓解就业压力。
二是用人单位还应增强人才储备意识,增加投入意识。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资源就需
要开发、开发就需要投入。用人单位应把接受大学生作为本单位良性运作和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而不断的优化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应制定长远的人才发展规划,吸纳储备一些毕业生,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对单位未来的发展是绝对有好处的。
三是要合理录用大学生,以提高单位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时应摒弃一味地青睐那些高学历持有者,忽视了本单位招聘岗位的特征的现象,在招聘过程中要注意人才的合理录用,本着对应聘者负责的态度,根据本单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招聘岗位的特性,接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性别的求职者,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与此同时,我们人才服务部门也应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调控手段,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吸纳毕业生,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带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
一是积极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各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有效就业岗位。
二是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活动,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就业上岗能力,切实为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三是搭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平台,打造促进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毕业生就业全程免费服务。要开设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窗口,毕业生无论是就业推荐、求职招聘,还是就业见习、创业援助,均实行“一口”办理,专人负责。在毕业生报到、就业高峰期间实行无假日服务,切实做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服务工作。
四是要对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用工信息及工资参考标准及时进行发布,使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毕业生就业求职都有所遵循和参考,使二者能够有效对接,这样会使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更高,使目前这种现象得到有效改变。
总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思维,破解难题,努力推动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鞍山经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