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金融创新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

时间:2019-05-13 02:5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结构性金融创新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结构性金融创新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

第一篇:结构性金融创新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

结构性金融创新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顾海峰 蔡四平

[摘 要]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市场承担着重要的金融功能。构建完备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有效地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 融资中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结构性金融创新后的信用担保体系,即以商业性担保为主,政策性、互助性担保为辅,政府合理补偿为补充的“政商分离”模式的信用担保体系。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结构性;金融创新发展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不畅,银行贷款难问题异常突出,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关键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其中的重点环节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转嫁、降低银行的部分风险,提高银行给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是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典范,是变行政手段为政府引导的有效方式,是化解金融风险、改善融资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WTO条件下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措施。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中绝大多数已发挥了对中小企业融资应有的促进作用。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选择。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金融缺陷

结构性金融缺陷是指财政资本型政府担保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民间资本型的商业担保和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所占的比重很低。而结构性金融缺陷说明了由政府出资的政府担保在整个体系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从国际经验看,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等政府出资规模很大的国家,政府担保贷款数额也不会超过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10%,政府担保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中并不起引导作用。事实上,由于中小企业面广,贷款需求具有明显个性化,政府根本不可能在完成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职能之后还有足够的财力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起主导性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99年6月,原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为宗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截止2005年6月底,全国信用担保机构已达4000余家。发展态势虽然良好,但各方面的批评声不断。课题组于2006年对中小企业居多的浙江省进行了实地调研,共调查6个城市(杭州、嘉兴、宁波、台州、温州、绍兴)的41家信用担保公司,并对6个城市的信用担保主管部门进行访谈,同时向全国的600家担保机构邮寄了调查问卷,并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本文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是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147家担保机构的数据。

当前的研究认为,我国的信用担保是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为辅,即所谓的一体两翼。但我们的调查发现,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难以共存,且每个城市不尽相同。如杭州的信用担保行业主要由商业性担保机构组成,商业性担保机构占杭州担保机构的80%以上;而在萧山,商业性担保机构难觅踪影,所有的担保机构均为互助性的担保机构;嘉兴则是另一番景象,70%以上的担保机构由政府独资,同时存在少量的互助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寥寥无几。

本次调查发现,互助性担保实际也是由政府管理建立的,而非由会员企业自发组建而成。政府主动引导建立互助性担保机构,减少了政府对政策性担保的投资,企业也信任政府的管理,愿意以政府为主成立互助性担保。萧山的互助性担保最初均是由政府投入资金,逐步吸收会员企业入资后,政府慢慢减少资金投入,但担保机构仍然由政府管理,通常为各村镇主管工业的副镇长当一把手。互助性担保机构发展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要求会员企业之间相互了解,因此仅限于企业众多的村镇发展。由于互助性担保同政策性担保一样具有非盈利性,所以在互助性担保居多的地区,商业性担保同样难以生存。

深圳的担保业状况也客观佐证了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难以共存的结论,在深圳的22户信用担保机构中,政府出资设立的仅2户,注册资本占总额的11%左右。没有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低价竞争,深圳的担保业发展迅猛,出现了诸如中科智这样的行业佼佼者。此外,政策性担保机构与互助性担保机构均由政府进行管理。政府设立担保机构的初衷是服务于当地中小企业,增加税收,促进就业。财政分碗吃饭使得各区域担保机构绝不跨区经营,仅限于服务当地辖区内的企业。因此,各区、街道、村、镇政府均建立为本区域服务的担保机构。以萧山为例:全区共成立担保机构20家,基本每个村镇有一家担保机构。当然,担保机构不跨区经营也有其合理的解释:互助性担保需要企业间相互了解,而了解的基础是企业处于同一地区;政策性担保由政府出资管理,当地政府对本地区的企业较为熟悉,可以根据企业上报的各项数据判断企业的风险,从而决定是否提供担保。跨区担保则无法清楚了解企业情况,难以控制风险。担保机构的高度分散化,加上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使得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本次我们调查的147家担保机构平均资产为1298万元,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平均资产为1874万元;商业性担保机构平均资产为1833万元;互助性担保机构的平均资产为496万元。从规模来看,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的担保机构有31家;资产在500-1000万元的有32家;资产在1000-2000万元的有65家;资产在2000万元以上的有19家(如图1所示)。

我们从杭州市体改委所了解到的情况也类似,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杭州市共有各类担保机构62家,担保资金总额9.1749亿元,其中注册资金总额8.9334亿元,担保机构平均注册资金为1441万元。在62家担保机构中,事业性质的3家,社团性质的3家,公司制的有56家。其中政府出资为主的9家,出资总额1.5842亿元,平均每家1755万元;企业和个人出资的51家,企业出资总额4.8892亿元;个人出资的总额2.7014亿元,平均每家1510万元。从萧山区政府了解到的情况是,全区20家担保公司累计注册资本7520.08万元,平均每家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376万元(如图2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商业性和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平均资产相差不大,都在2000万元以下;政策性担保略微高于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平均资产;互助性担保的资产则偏低,均资在500万元以下。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均为政府全额投资,政府财力有限,因此资产不可能太高;商业性担保机构在目前的环境下,艰难生存,很难有太多的盈利,短短几年发展的资金积累有限,而高风险低盈利则很难再让股东继续向其增值。互助性担保局限在小范围之内,会员企业数受有限公司股东数在50以下的限制,很难发展壮大。担保机构规模偏小并直接影响到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放大作用,大部分担保机构只能够向企业提供小额短期担保,而这又直接影响到银行参与担保贷款的积极性。我们调查发现,四大商业银行基本不参与政策性和互助性担保贷款业务,仅与少量规模较大的商业性担保机构进行合作。同时由于规模过小,担保机构很难让银行在担保贷款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基本均由担保机构独自承担全部责任。

上述实证表明,目前我国以政策性担保为主的担保体系并未建立,而互助性担保实际上由政府管理,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难以共存,没有真正形成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为辅,即所谓的一体两翼的良好态势。通过上述实证分析,足以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确实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

三、结构性金融创新后的信用担保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将构建结构性创新后的信用担保体系。结构性创新后的信用担保体系就是要逐步建立“政商分离”,以商业性担保为主,政策性、互助性担保为辅,政府合理补偿为补充的信用担保体系(如图3所示)。具体而言:

(1)明确可获得政策性担保的中小企业资格

政策性担保出于扶持中小企业为目的而提供给中小企业的担保,并不仅限于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政策性担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类中小企业,因此必须明确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具有担保资格的中小企业。虽然《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对中小企业划分了具体的标准,但划分的标准过大,不适用于定义可获得担保的中小企业,如对工业企业划分的标准是:职工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而日本对制造业可获得担保的企业标准划为员工300人以下和资产275万美元以下。

(2)限定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范围

政策性担保机构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因此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担保只能提供给中小企业,而不能以利润作为经营目标,背离扶持中小企业的初衷。

(3)鼓励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政策性业务,政府对其开展的政策性担保进行适当补偿商业性担保机构无论从人员素质、专业程度等各方面都强于政策性担保机构,但风险大盈利低很难让商业性担保机构关注中小企业担保,因此政府必须对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的政策性业务进行合理补偿,毕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增加税收、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等效果的受益者都是政府。

(4)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应该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体

商业性担保机构并非只指完全由民间出资的担保机构,政府也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作为引

导,但机构的运营管理必须按照商业化的模式来运行,完全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有诸多难以避免的缺陷:首先,地方财政财力有限,使得政策性担保机构规模较小,而不能以盈利为目标使其无法通过自身积累壮大规模;第二,政策性担保机构缺乏专业的担保人才,而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低于商业性担保机构;第三,如果不以盈利为目标,那么如何考核政策性担保机构?如果以扶持的企业数量作为指标,则可能出现盲目担保的情况,如果以代偿率作为指标,则会出现类似于“惜贷”的情况;第四,由于没有明确考核的指标,因此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很难激励和约束,而控制着大量资金的担保机构难免出现“寻租行为”,对于寻求担保的企业很可能通过行贿的方式获得担保;第五,由地方政府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难以避免受政府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留下大量呆坏帐的前车之鉴不得不让人警醒。以商业性担保为主体则可避免上述的诸多问题,但前提是只要给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政策性担保业务合理补偿。

四、结论与展望

综观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形势的发展,今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体系日益完善的过程中,将呈现以下趋势:第一,担保重点将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主。伴随着技术革新成果的推广、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中小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创新将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最终的也是永恒的主题。第二,担保组织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政策性担保机构仍将长期存在,商业性担保公司将大量出现,其业务范围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第三,担保形式将趋向于信用保证一种。因为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资信评估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提升,为防止欺骗行为而产生诸如个人财产抵押、反担保等担保形式的使用范围将趋于缩小。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实践才刚刚启动,再加上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因而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面的研究难免会显得较为不足,还有待于进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天琦.我国金融组织结构演进中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2,(8).[2]顾海峰.信息不对称导致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3).[3]范曙光,等.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3,(4).[4]马连杰.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1999,(2).[5]吕薇.借鉴有益经验,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0,(5).[6]曹凤岐.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1,(5).[7]陈晓红,等.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8]陈晓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如何防范风险[J].经贸导刊,2001,(6).[9]梅强,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理论、模式及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0]陈宏辉.信用担保:化解中小企业信贷难题的关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1,(6).

第二篇:浅谈企业文化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浅谈企业文化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摘要: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缺乏核心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家族式的管理,家族式的企业文化制约了企业竞争机制的建立,不利企业的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之路。

关键字:企业文化中小企业海尔沃尔玛

引言: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中,不管这个企业是小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企业处于创业初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雏形,这种雏形可能来自某个企业家的某种直觉 用来指导和约束员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条例和规范,并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对员工进行灌输,使之融入企业管理行为中,自觉自愿遵守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当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的多样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使中小企业顺利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据调查,在我国中小企业聚集的沿海地区,有60%的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企业经营者没有把企业文化战略编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由于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种单一他们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而且,他们一般认为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重视力度不够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

2.2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文化制约企业竞争机制的建立

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在这些家族式管理的中小企业中 在创业初期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管理模式,在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多有弊病。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核心家族成员手中的高度集中,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在人才任用上不以个人素质论

高低,裙带关系严重。在管理决策上,也是由主要家族成员凭主观经验说了算,搞专断式,独裁式管理,结果族外人会因个人发展前景有限而失去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关注,失去工作的积极性,致使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停留在相对固定的水平,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二 从知名企业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从海尔看企业文化重要性

1.1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 财富》 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海尔就是靠自己的一套海尔文化来对员工进行管理的,他扩张时,通过海尔的文化灌输使被收购的企业起死回生,利用企业文化这种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

1.2海尔在 1998 年的时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叫做“吃休克鱼” 的说法,就是以无形资产来坚定有形资产的案例,被记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这足以看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2.从沃尔玛具体来看企业文化重要性

(1)概述

沃尔玛从一个乡村小镇的小杂货店成长为世界企业 500强之首的大型跨国零售业帝国,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由萨姆所倡导的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不断发展和丰富 独特的企业文化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2)沃尔玛的企业文化

沃尔玛独特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传统 沃尔玛公司虽然仅有 50 多年的历史,但一直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良好机制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沃尔玛公司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对特别优秀的管理人员,授予 “萨姆.沃尔顿企业家” 的称号提出 “员工是合伙人” 的企业口号。萨姆非常重视人的作用,现在,沃尔玛已有 80% 以上的员工借助这两个计划拥有了沃尔玛公司的股票,而其他的 20% 员工基本上都是不够资格参与利润分享。

2.2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沃尔玛文化 无论是到世界各地的任何一间沃尔玛连锁店中,你都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动。正因为如此,每一位公司同仁都热爱着沃尔玛,默默地为顾客服务的事业而奉献。长期以来,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使沃尔玛公司的同仁紧紧团结在一起,他们朝气蓬勃,团结友爱。

2.3经常性的培训 沃尔玛为员工制定培训与发展计划,让员工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工作职责,并鼓励他们勇于迎接工作中的挑战。公司对合乎条件的员工进行横向培训和实习管理培训,沃尔玛十分重视在工作态度及办事能力上有特殊表现的员工,他们会被挑选去参加培训。

三 企业文化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

我国中小企业要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和壮大,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作用,这才能塑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且要把企业文化作为经营企业的持久战略资源,进而创立出和谐、长寿的名牌企业。

3.1塑造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树立核心的价值观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她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它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小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里的价值观主要是指员工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形成一定氛围后会给每个员工造成一种求知欲,人们会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自己,生为企业奋斗的价值观,生一种时时处处想着企业的精神,以及企业人精神。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力作用,养员工与企业共荣辱的价值观。把企业的建设看成自己家园的建设,培养团结合作、互动、高效的凝聚力,种凝聚力会使员工积极向上、教互助、敬业爱岗、携手共进的团队精神,达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3.2以人为本 重视员工的作用

以人为本理念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企业要重视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个人特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要善于把员工的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善于选择贤才,通过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锻炼员工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品格,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有利于克服家族式管理的弊病,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聘用干部。能力较低的家族企业成员要将职位转移给优秀的非家族成员,最终形成以非家族成员为主的科学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抛弃传统家族文化中非理性的血缘、亲情观念,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业缘,形成各个机构权责明晰,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有效地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保障所有者的权益,赋予经营者充分的经营权,确保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

3.3把企文化作为持久的战略资源来经营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 要使企业经营历久不衰,决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经营上,经济必须扎根在文化的沃土中才能持久。还要对 传宗接代有一个正确认识,就不能局限于亲情相传,更重要,也是能更稳定更持久的传宗接代。应该是文化,是形成一套能代代相传的良好风气,这就是企业文化。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更长寿,就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持久的战略资源来经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3.4中小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宝贵无形资产,而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员工有一种自豪感、归属感,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心力,实现价值观念的统一,员工行为的规范化。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保证了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竞争力的提高。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失去,唯有文化还是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和生命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国管理传播网,2005

[2] 张瑞敏:海尔向 500 强进军,中外管理 三年精华本,中外管理杂志社1997-1999年

[3]王驰:当代企业文化导论,湖南出版社,2000

[4] 魏国辰.中小企业管理提升 M .北京 中国物质出版社 2002

[5]庄培章.现代企业文化新论 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6] 赵光忠.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 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第三篇:私募股权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私募股权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摘 要]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私募股权融资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点,能较好地填补银行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的空白,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私募股权 中小企业融资 间接融资

一、私募股权的内涵及其特点

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是指不必经过证券交易监管机构审批登记的,在私人、各金融或非金融机构之间交易的权益资本。相对于那种可以在公开市场自由交易的投资于企业的权益资本来说,私募股权是不可公开交易的。这部分权益资本包括非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和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的权益资本。

私募股权通常投资于包括种子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即风险投资,也包括投资扩张期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参与管理层收购的在内的并购投资,投资过渡期企业的或上市前企业的过桥贷款也是私募股权的投资范围,即凡是在一家企业上市以前所获得的股权投资都是属于私募股权这一投资产业的。对于刚刚起步的公司、私有创业型中小企业、风险科技公司、暂时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以及公开寻求资金的上市企业,私募股权资本市场对其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最近十几年,在合伙制的刺激下,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的发展己经超过了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并且给投资者带来了超过债券投资收益率的良好回报。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截止2007年底.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己经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 以上。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实现的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57%、60%左右。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率,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都存在着实力弱、管理水平差、信誉低等特点,既缺乏可以抵押的资产,又难以寻求担保单位,金融机构普遍对中小企业存有戒心,由此产生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地位低下,80%的中小企业缺少资金,30%的中小企业资金十分紧张。

(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空间极为有限。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企业有相当严格的限制条件,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进入股市,整体而言,国企仍是股票市场重点扶持对象,一般的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股票市场筹集资金。

(二)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很困难。低利率政策使银行将信贷资金向更具有抵押能力的国有企业倾斜,而抵押资产匮乏的中小企业便被排除在信贷市场之外。银行面临的高交易费用使银行对中小企业出现惜贷现象,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风险波动性较大,不像国有企业最终有国家为其做担保,因此被银行认为是高风险客户,在银行面临较高交易费用的时候,首先发生变化的是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行为。相对于大企业或国有企业,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着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企业大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企业财务状况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充分,经营信息对外有所保留。这也成为妨碍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机会微乎其微。我国公司债券的发行者一般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中小企业通过企业债券融资的渠道基本上被封闭了。我国发行公司债券现行的标准是追求企业已经具有的规模和投资回报,中小企业难以满足规模、产业方向、机构担保等发债资格与条件的限制。

三、私募股权融资有助于中小企业发展

(一)有利于企业的创立。由于自有资金的不足,企业家在创业之初总是积极寻求外部资金的支持;而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所承担的创业风险,即使不受财富约束,企业家也会利用自有资本的杠杆作用,积极利用外部资金。但是由于企业处于创业初期,往往没有实质性的资产与资源,本身前景不明朗,风险较大,根本不能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而此时正是企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而通过私募股权融资,比如适合初创企业的具有风险投资性质的天使资本,会突破正式金融对融资者的信用记录、规模、担保等方面的限制,通过特殊条款的设定,来对企业进行投资。而当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以后,往往会派具有丰富市场经验的投资经理参与到董事会中,帮助中小企业的顺利发展壮大。在美国等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对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对于资金量的需求很大。如果仅仅通过单一的融资渠道,如银行,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而同时借助于私募股权融资,由于其在投资企业时介入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全盘的考虑,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把握地比较准确,会通过好几轮的投资来扩大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三)有利于中小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和保持经营私密性。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其经营的私密性紧密相连,与公开融资的信息披露要求直接冲突。由于无需向市场公开财务信息,借助于私募股权融资,就能使得中小企业在获得融资的同时保持其经营的私密性。

四、中小企业利用私募股权融资应注意防范风险

(一)合理预测融资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风险演变成最终的损失,必然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在考虑融资既定总收益的同时,还要预测要承担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及私募股权融资带来的收益和融资风险要匹配。

(二)确定融资规模。融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融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计划和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企业要更具自身的实际条件、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从资金形式和需求期限两方面考虑和确定融资规模。

(三)选择最佳融资机会。选择最佳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在寻求最能与企业内部环境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从企业内部来看,过早地融资会造成资金闲置和浪费,而过晚融资又会丧失投资机会。

(四)合理保持企业控制权。企业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时,造成对企业控制权或所有权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还可能引起企业利润分流,甚至损害原有股东的利益,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五、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建议

(一)相关法律的建设和监管。我国私募股权发展的法律环境建设主要是指进一步完善我国司法体制建设。新的《公司法》对于公司型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来说,其运行限制有了很多方面的改善,意味着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采用合伙企业作为其组织框架,这将促进私募股权产业的极大发展。美欧等私募股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对于这一市场的监管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来规范,并考虑其运作本身的特点,尽可能地按照市场化方式培育主体投资者。

(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私募股权投资。政府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私募股权投资,让民营企业家作为私募股权投资业的中坚力量,成为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通过对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税务优惠和个人所得税务优惠让各种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并形成投资企业不同阶段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基金。

第四篇:《资本论》的信用理论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资本论》的信用理论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信用理论,指出了信用对商品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重温这一理论,对分析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的现状,探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资本论;信用理论;中小企业信用;信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7)08-0012-0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中对信用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重温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结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一)信用的界定

信用不但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原始话题,又是市场经济的现代命题,它是企业经济行为的立足之本,也是经营者涉足社会的“通行证”。信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包括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以借贷交易为核心的经济范畴。从经济范畴看,信用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无须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物资(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

马克思认为,信用是一种有条件的信任,是一种独特形式的运动,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对此,马克思有明确的说法。一是马克思表示赞同地引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图克.托马斯对《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研究》一书中的一段话:“信用,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式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后一定要偿还。如果资本是用货币贷放的……那么,就会在还款额上加上百分之几,作为资本的报酬。”[1]这表明信用是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并且以偿还为条件。二是马克思在分析生息资本在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运动时,明确强调,信用是具有独特形式的价值运动。他说,“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2]因此,信用的发展是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进而当货币作为一般商品交换媒介的时候,在交换过程中出现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购销、赊销经济行为。随着生产资料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信用制度就演变成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3]当然,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要求扩大再生产,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本的相互运动,这样,原有信用制度的私人性质就必然促使它转换成同社会再生产相适应的性质。

(二)信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信用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信用制度既是商品经济运行矛盾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商品经济矛盾运动发展的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商品经济运行的矛盾也更加错综复杂,这客观上要求社会按照社会化规律组织生产。特别是机器大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使单个资本受到限制,社会化生产要求突破单个资本的限制,收稿日期:2007-05-12

作者简介:金兆怀,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资本论》与市场经济。进行资本积累,信用制度可加剧资本集中,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社会再生产起到助推作用。其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信用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平均利润的形成。信用的发展,有利于资本集中,加速商品生产的竞争和资本流动,从而有利于在行业内部形成商品平均价值,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平均利润。马克思认为,只有信用才永远起着资本转移的杠杆作用和均衡利润率的作用。第二,信用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流通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量的资本在统一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形成一部分流通费用,受资本目的的支配,商品生产者总是尽可能减少流通费用,以增加剩余价值。信用的形成有利于生产者之间相互赊购商品,能够节约流通费用。第三,信用制度推动了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股份公司是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本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4]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单个资本”的限制,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形成股份公司。第四,信用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信用发展使少数人可以利用社会资本进行风险投资,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马克思在论述信用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起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分析了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社会生产的消极影响。第一,信用潜藏着经济危机发生的危险性。在经济发展中,由于信用突破需求的制约、拉动需求的增加,造成对商品的虚假需求,表现为虚假信用,这样在再生产过程中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一旦经济发展中泡沫破裂,整个社会债务链破坏,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就不可避免地引发经济支付危机。第二,信用还容易导致对资源配置的失灵。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信用,甚至把挥霍作为展现个人财富从而获得信贷的手段。这样就出现债务人不是把债务用于生产、创造财富,而是把它用于消费,自然就会出现许多应该是产业资本却在人们迅速致富的心理驱使下造成资本浪费。

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自身信用状况严峻,信用管理水平低下,致使经营风险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用基础薄弱。众所周知,企业的自有财产是按照承诺偿还债务的信用基础之一。但由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投资主体较为单一,经营管理相对粗放,产品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佳,亏损面大等,导致了产品质量不高、企业偿债能力不强,企业信用基础十分脆弱。

2.部分业务人员素质低。这里的素质包含两方面:一是指部分业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低。表现在业务员私心过重,损公肥私思想作怪,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损害企业利益,与客户相互勾结,使企业蒙受损失。二是业务素质低,敬业精神差,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不作深入调查和研究,随意将企业产品赊销给客户,遇到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差或恶意欠费的客户,使企业蒙受损失。

3.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的一种倾向是,当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帐数量急剧增加、以致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时,企业领导不是从根本上去加强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提高内部信用管理水平,而是从表面上去改变结算方式,只采用现金交易或信用证交易,以提高货款收回的保险系数。其结果是应收账款减少了,销售风险降低了,但是信用好的客户也受到不应有的牵连。久而久之,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一种倾向是,企业只顾交易数量和提高销售额,不管对销售风险的控制,不管客户信用状况,只要有市场就大量赊销产品。虽然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但企业应收帐款及坏帐也增加了,以致企业销售越多,则亏损得也越多。这两种倾向都反映出企业治标不治本,没有信用管理意识或信用管理观念不强。

4.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构不健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设内部信用管理机构,还是沿用过去的机构模式。表现在有的企业将信用管理作为财务部门的一项附属工作,在企业的信用管理上,表现为只负责结算和应收账款的记账上;也有的企业把企业信用管理放在销售部门,虽然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情况,但为了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搞好与客户的关系,销售部门也不可能履行好信用管理应有的职能;还有的企业为了加大企业的清欠力度,专门设置了“清欠办”之类的部门,但由于一些职工本身素质低、敬业精神差,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择手段,不但不能完成工作,反而还与客户发生不必要的摩擦,使企业不该失去的客户也离开了企业,企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5.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科学。中小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存在三种模式:其一是销售部门负责订货和发货,财务部门负责记账和结算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应收账款没有具体的责任人,出现了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真空,风险失控。其二是销售部门进行业务承包,既负责产品销售,又负责对客户清收货款,财务部门只负责记账和结算的模式。这种模式比第一种模式有所进步,至少对应收账款有具体的责任人,但销售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销售产品,盲目赊销在所难免,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往往有其名无其实。其三是财务部门负责清收货款、销售部门负责定单和发货的模式,由财务部门对销售部门进行控制。在这种模式下,财务部门为了降低风险,就要求大量采用现金结算方式;而销售部门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却要求采用赊销方式。这就必然会造成财务和销售两部门出现矛盾和冲突,财务部门控制严格,不利于销售部门开展工作;控制不严,这种管理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增强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疏通和扩大其融资渠道、保持其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在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的创造和建设上可采取以下对策:

1.加快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构成是单一业主制、合伙制企业和股份公司制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前两种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化,管理人格化;不具有法人地位的中小企业,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企业制度决定了信用主体,企业制度有缺陷就难以培育可信赖的信用主体,管理有随意性就无诚信可言。因此,健全企业制度、规范治理结构是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的必要选择。

2.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权不分,经营者和管理者同属一人,经营者对企业信用的影响非常大。首先,企业内部信用制度的建立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当领导者认识到企业建立完整的信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会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收益时,该项制度才会最终执行。其次,一个企业的形象是由它的员工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其中经营者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说,经营者个人的信用是企业信用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树立诚信的理念,充分尊重债权人的权益,真正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

3.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树立信用形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个企业的信用记录将会越来越容易得到。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遵纪守法,遵守承诺,按时偿债,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首先,中小企业要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其次,中小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再次,中小企业应该按时偿还银行的债务,严守与其他企业建立的合同,遵守承诺,不随意毁约,以获得社会大众的信赖。

4.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正确确立企业的发展前景。首先,中小企业只有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销售合格产品,才能在消费者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正确地分析和判断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能力及发展趋势,选择正确的企业发展策略,在公众面前显示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即使目前它的规模比较小,资本并不雄厚,但是它良好的前景会使银行、贸易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相信它将来能有偿还的能力,从而愿意贷款给它或者与它进行商务上的往来。

参考文献:

[1][2][3][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52、390、495-496、494.责任编辑:梁洪学

下载结构性金融创新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结构性金融创新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