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报社申请书
申请书
尊敬的报社领导:
在上个学期的团委学生会招新中,我有幸进入报社,并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一年。这中我的大学生活得到了充实,当然更多的是我也从报社的工作中体会到了快乐。在这里,我要申请竞选报社编辑。我怀着一颗热枕的心,诚挚的向您推荐自己。我认为自己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我认为激情与动力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始终满怀动力去完成好属于我的工作,我一直热情洋溢的去面对和接受身边的每一个人。面对工作和学习的冲突,我争取把时间分配到合理,努力做到最好。我相信我能够继续将这股激情保持下去,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再者,我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组织能力。从写通讯稿,到摄影,再到采访,这些工作离不开与他人的密切沟通,我将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用于工作之中,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也让自己完成的更加顺利和优秀。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必须拥有足够的组织能力。今后我们需要组织一些特色的活动,需要在学院中承担更多的角色。
最好,我认为报社的工作肯定是一个文艺活儿。我们需要精彩的文笔,需要美观的排版。我相信在近一年的报社工作中,我的写作和排版能力都得到了足够的锻炼。自己在报社很多方面的能力也得打了很多学长学姐的认可。
当然我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有时我的性格有些冲动,有时我也会慵懒的待在被窝里。但我相信报社是个足够大的舞台,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锻炼我自己,使我自己变得优秀,改掉这些弊病。如果我有幸能够当选为报社编辑,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工作。
一、优秀地编辑好属于自己的版面
报纸由四个版面组成,每位编辑会负责一个版面,由美工和文字组成。我会认真的修改文章,使报纸报纸变的更有吸引力,让报纸更加赏心悦目。
二、配合社长完成工作
报社应该有自己的活动,虽然社长作为报社的核心,但在开展活动,组织工作时,也肯定需要他人的配合。在这方面我会积极配合社长,使每一次活动变得更加精彩。
三、增进报社的团结氛围
报社也是一个集体,集体离不开团结。我会多组织报社成员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在相互交流之中,我们逐步了解其他成员,使我们的报社更加团结,这样我们的工作会更加
顺利,流畅。
四、做好培训工作
报社编辑需要对下一届干事进行很多方面的培训,使干事的工作变得更加优秀。我会增加与干事的交流,一起工作,一起进步。
如果这次我能够竞选成功,我会踏实工作,积极创新,以自身行动兑现自己的诺言。如果我最终落选,我不会气馁,我会不断自我改善,使自己做到最好,并积极配合报社的工作,响应报社的号召。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2012年4月14日
第二篇:大学报社2010年工作总结
报社2010年工作总结
随着跨年的钟声,我们来到了2011年。回首过去的一年,有成功的喜悦,有离别的忧伤,有新面孔的加入,有老身影的离去。我们欢乐过,我们争吵过,我们坎坷过,我们成功过!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风雨同舟!
去年上半学期共出版报纸三期,举办颁奖晚会一场。下半学期出版报纸一期,与广播台合办普通话演讲比赛一场,举办元旦暨颁奖晚会一场。唐院青年报社网站建设也取得较大的进步。上半学期的报纸出版工作比较顺利,无论是在征稿、编辑、排版还是印刷、发放方面都进行得比较顺利。下半学期的报纸做了许多改革。首先是征稿方面与许多社团进行了合作,如书法协会等。排版也不再依赖于印刷厂,而是由报社自己排版。印刷也由原来的单色变为双色。发放由以前的串宿舍发放改为分发到各个班级,从而提高了报纸的阅读率。工作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印刷厂一再拖延印刷时间导致多个外联合作商要求退款或解除合作合同。
在两次颁奖晚会合同广播台合办的普通话演讲比赛中报社成员得到了在出版报纸方面得不到的锻炼,同时这也扩大了报社的知名度。展望新的一年,我们会始终坚持“实力打造一流报刊,真诚服务唐院青年”的办报宗旨和方针,在2011年努力耕耘,辛勤奋斗!
2011年1月7日
第三篇:报社员工辞职申请书
报社员工辞职申请书范例
1尊敬的领导:
我将于下个月离开贵报社,特此向您提出辞呈。
报社是我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第一站。感谢贵报为我提供这一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我更广泛而深入地认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情冷暖。
两年来,领导们对我的教诲与关心,同事间兄弟姐妹般深沉而厚重的情谊,每每思之,仍令人心绪难平,流连不舍。
新闻事业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神圣的事来,新闻记者这一职业因而显得崇高。然而,在从事采访报道的过程中,纵然自己事以全能、几以竭力,结果往往却不尽如意,有负他人瞩望。从而,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能做于他人有意义的事,也就越来越缺乏工作的激情,越来越不适应这样的工作。这与自己的初衷及目标都是尽不相同的。
不过,因为常伴领导们的关心与提携,仁人同事的无私友爱,在报社的时光仍然是色彩斑斓的。这两年的经历也必将转化为一笔宝贵的资财。
但愿贵报今后能广纳贤才,开创辉煌的事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
报社员工辞职申请书范例
2亲爱的××领导:
我可能会在×月份某个你觉得方便的时候离开报社。
新闻事业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神圣的事来,新闻记者这一职业因而显得崇高。然而,在从事采访报道的过程中,纵然自己事以全能、几以竭力,结果往往却不尽如意,有负他人瞩望。从而,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能做于他人有意义的事,也就越来越缺乏工作的激情,越来越不适应这样的工作。这与自己的初衷及目标都是尽不相同的。但,因为某些个人的理由,我最终选择了开始新的工作。希望你能早日找到合适的人手接替我的工作。
当然,若你容许的话,我愿意,并且渴望在工余时间,为我们这个团队继续出力,最后,我也不知道可以说什么,只能忠心对你说对不起与谢谢你,并祝愿您和大家能开创出更美好的未来。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
第四篇:大学毕业生报社实习总结
*引子
从就读新闻专业以来,我一直向往每天在外面跑新闻的生活,可以见识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用自己的文字让生活更加美好,那一定是坐班的上班族无法体验的快乐。
暑假的专业实习,我来到了北京青年报的本市热线版,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做一名记者的辛苦和快乐,同时让我对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初来乍到之热线篇
第一天到报社报道,看着北京青年报20层的大楼我真紧张了一阵,电梯上下的人们互相搭着话,聊得也都是报纸上的今天的好新闻,头版的图片如何如何。我感觉北青的氛围一点一点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尽快融入到这种紧张有序的生活中。到了本市热线版,热线组的老师都很亲切,老师告诉我:记者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来报社,有活儿就直接从家去然后写完稿晚上八点前发给编辑,工作就完成了。听到这个我长出一口气,暂时放松了,原来记者的生活似乎也挺安逸的啊。但当我体验过记者生活,才了解其中滋味。
编辑安排我的第一个工作是接热线。专门负责接热线老师告诉我,接热线基本是所有实习生的第一课。接听电话,把事件重点记下来,最重要留下联系方式,以备日后记者和线人联系。但老师也告诉我说,记者一般会比较关注车祸爆炸等突发事件,但所有来电都要耐心的听,然后做好记录。在接热线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无能为力,虽然是关注身边的急事难事怪事趣事,但热线组是无法切实为市民排忧解难的,只能让问题得到关注,但当市民需要切实的帮助打来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很复杂,也十分无奈。这中间也确实接到一些有意思的电话,很多热心市民关注北青报,关注身边的生活。接热线同时也提高我了与人沟通,筛选信息的能力。
下面列举些我接到的热线之最:
最艰难的父亲———为了救治白血病的孩子已经倾尽所有,现在家里只能喝粥,急需医药费,求助红十字无果。
最差劲的veva手机——最多一天接到4通电话都是反应veva手机质量太差,与电视购物上承诺严重不符,并且没有售后服务。
最可怜的爱情失败者——名三十岁男子来电说,比自己小7岁的老婆和网友跑了,卷走了他所有的现金和存款,留下他和仅两岁的儿子,他们甚至没领结婚证。
最无厘头的登广告要求——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脚脚底板给商家作为广告展板,问为什么要用脚底板,他解释人们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从而达到宣传商品的效果……
最有责任感的市民——体育大学已退休教师,曾经向有关部门反应多达30多次体育大学大门外有影响市容的残破小房,一直无人管理,严重影响北京城市形象,愿意带着记者亲自走访。
最现实的线人——因为提供线索被采纳后会有线索费,所以也就产生了一些专业线人,在热线组最出名的要数马先生了,他每次都会先问你有兴趣做这条儿吗?有的话我再告诉你……
最巧合的来电——有一位女士来电指名找我,说我和老师做的那条新闻就发生在她家附近,那天正好我负责接热线,她说感谢你们对这问题的关注,当时我真是感觉好奇妙。
在接热线的半个月里,我确实感到,我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新闻的敏感性还不够,有时普通市民有着更细微的观察力,他们发现社会中存在的的问题,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渠道,求助于媒体,说明他们是很信任并且依赖媒体的,我也感到隐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又觉得自己的能力其实很有限,除了安慰的话语,也只能帮他们记录下来,而后编辑看了热线记录又会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放弃,很多的最后都是以不能做,不好做而告终。间接的帮助也是无法给予,这些信任遭到不得已的冷遇多了以后,是否还能坚定的存在?我希望市民能够多些理解,相关部门能够重视,然后媒体人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
整整两天我都在围着这17个戳打转,其实编辑刚给我这个任务的时候,我觉得挺简单的,就是打电话到各个邮局点问问能不能盖戳,但后来发现问题远远不只这些。首先查各个邮局的电话就是一大难点,网上搜邮局网点,有时候所在区域有两三个邮局,有的电话甚至已经改了,还要重新查找,要确保17个奥运场馆戳所在邮局电话都打到,一一确认能否加盖,但是接电话的人不一定清楚盖戳的具体情况,往往回答都是不清楚,有的邮局甚至无法联系,我只能把能联系到的邮局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基本情况就是虽然5月22日已经启用了这17个戳,但邮局目前仍不能加盖,这无疑存在着问题,新闻点已经出现了。
紧接着就是联系北京邮票公司,以前报道过那里可以为市民盖齐全套,因为电话联系不上,我就直接到北京邮票公司的营业部,以市民的身份暗访。到了那里果然看到了17个日戳真的很兴奋,经工作人员证实这里确实可以盖齐全套,我便想要盖一个鸟巢的戳,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工作人员说盖一个五毛,但这和十一以前免费加盖的规定不符,而且需要盖戳的邮品过多的话不能当时取走。我觉得这可是个大发现啊,激动的冲回家开始写稿,不一会,编辑来电话问我怎么样,结果编辑一仔细询问,我就顿时无语了,为什么规定免费这里收费?向你收费的人是什么身份?如果外地人想盖怎么办?发现了问题但是只看到问题表面这是不行的,编辑说我真是没有经验,到了现场了不问清楚,不看清楚回来怎么能写稿,不行你还得再去一次。当时心情真是超低落,自己采访这么不到位,观察不仔细,自己却没有感觉,看来我需要磨练的时间还很长。眼看临近5点邮局下班,没时间失落,要快点弥补好,再次来到营业部要求盖戳,并且说是要给外地同学,工作人员让我留下地址和邮费表示可以盖好再帮我寄给朋友,帮我盖戳的工作人员胸牌上写着值班经理,确认了身份,再次询问收费的问题,值班经理解释说就是邮票公司的规定。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回家整理邮局盖戳和邮票公司的情况,写出了《奥运场馆风景日戳免费加盖不容易》的雏形,后来登报后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都是老师帮我加的,老师用更为简练的语言把盖戳存在的问题写的很清楚,而且重点十分突出,这自然也引出我实习中上的第三课。
第三课——磨炼笔锋,强化现场
在实习过程中,深深觉得新闻写作是多么重要,做好采访后,如果仅因为写作水平有限而没能做出好的报道,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太可惜了。用看似简单的语言怎么能把事情叙述的更有条理更吸引人,那就在于提高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
有时候着急交稿,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瞬时就下降了,感觉都写不出完整的话了,像个小学生似的,语句通顺都成了很大的问题。我想记者常会遇到这类问题,时间紧来不及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要争分夺秒的保证时效性,这也是人们最为看重的问题,也就是新闻的“新”,所以自然要求记者有着较高写作水平,能够临场发挥,具备信手拈来的能力。我感觉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上新闻写作课时并没有重视老师说的勤写多练,所以写文章总感觉很吃力,语言的运用不太自如,手法比较单一,尤其北青报的风格是比较生动活泼的,有亲近市民读者的感觉,新闻报道自然也要清新自然,但往往我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干巴巴的平铺直叙,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把看到听到的直接写出来,文章没有现场感。老师告诉我要多观察,但真的观察起来,我往往还是置身事外,没办法直击问题的核心,作为一个记者,我知道我不能像自己平时市民的身份去看事情了,不能只看表面,要看的更为深入。
市郊s2号线指示牌出现英德混译的报道后,第二天老师让我继续跟进,那也是我第一次单独完成摄影以及报道,也是第一次以记者身份去采访别人,感觉是受宠若惊,城铁公司的李部长耐心的回答着我提出的问题,表示他们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愿意及时更正,并表示现在更新的路牌仍需要改进。事件看似简单,但我写出来却感觉表达不清,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叙述,语言有些罗嗦。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追踪南站铁路图标注错误的报道中,其中有三个错误标注,已经更正了两个,还有一处错误,老师看了我写的初稿后说我的问题一直都是导语写的不到位,文章现场感不强。要想改变就要仔细观察,不能像个普通路人那样去看去听,要用记者的眼,记者的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询问路人时候可以使用直接引语,不要总说记者通过询问xx了解到,这类太过模式化的表达,这样文章会没什么亮点,还有引语要写的漂亮,不是简单概括报道就足够了,其实仔细回想这些,其实老师上课都讲到过,但我在实践中还是忽略了,说明学习还是不够扎实,一到真刀真枪的时候,还是要靠实力,不是理论简单的理解,可见动笔练习真的太重要了。我也体会到完成一篇报道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
无疑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首先就是看报学习,以前看报纸就是简单浏览,现在会注意看专业记者的报道是从哪儿入手写的,用了什么手法,如何突出要表达的内容,用什么吸引读者的,是标题副标,还是导语新闻图片。说到新闻图片,我也感觉新闻摄影也是很有意思的学问,虽然不是拍艺术照要讲求光影,但是基本的美学构图是很重要的,虽然出去采访应该是和一个摄影记者一起,他会负责拍照,但是突发状况下拍照就要自己完成,像我拍过游人喂食孔雀,绿地中的座椅,错误标注的细节图,工作人员更换路标等,我觉得看着简单,但是拍出来往往都有不满意的地方,静物要讲求构图和角度,而动态的事物一定要善于捕捉,动静结合要恰当,好照片会让新闻更耀眼,它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同时让读者更直观的感受现场,所以是很重要的,这学期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新闻摄影,并且好好练习,提高自己摄影水平。
*实习生活之友情客串
(一)为了对比奥运观赛撕副券和打孔两种检票方式,我当了一回手模特,捏着两张票我胖胖的手啊,手也要减肥才行啊…
(二)奥运期间,北青报开通了零八热线,向市民征集奥运线索,并且设立了“奥运热线之星”,每天都会有一位“星”诞生,并有3千元奖金,但不是所有“星”都愿意上报露脸的,自然就有了托儿,而我也友情客串了一把“孙小姐”。恰好那天去报社没好好梳头,摄影大叔该提醒我的啊…
*尾声
虽然实习两个多月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确实锻炼了自己,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还有对如何与人沟通也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自己和一名专业记者的差距,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遇到问题也不会太过慌张,更多是去考虑如何克服,我在实习中总结出:不要去预想困难,因为预想的都没有现实中遇到的难,但是只要认真努力,往往现实遇到的困难会比想象中的容易克服。所以我要不畏惧困难,一直努力下去!
刘珊
第五篇:大学毕业生报社实习总结
引子
从就读新闻专业以来,我一直向往每天在外面跑新闻的生活,可以见识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用自己的文字让生活更加美好,那一定是坐班的上班族无法体验的快乐。
暑假的专业实习,我来到了北京青年报的本市热线版,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做一名记者的辛苦和快乐,同时让我对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初来乍到之热线篇
第一天到报社报道,看着北京青年报20层的大楼我真紧张了一阵,电梯上下的人们互相搭着话,聊得也都是报纸上的今天的好新闻,头版的图片如何如何。我感觉北青的氛围一点一点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尽快融入到这种紧张有序的生活中。到了本市热线版,热线组的老师都很亲切,老师告诉我:记者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来报社,有活儿就直接从家去然后写完稿晚上八点前发给编辑,工作就完成了。听到这个我长出一口气,暂时放松了,原来记者的生活似乎也挺安逸的啊。但当我体验过记者生活,才了解其中滋味。
编辑安排我的第一个工作是接热线。专门负责接热线老师告诉我,接热线基本是所有实习生的第一课。接听电话,把事件重点记下来,最重要留下联系方式,以备日后记者和线人联系。但老师也告诉我说,记者一般会比较关注车祸爆炸等突发事件,但所有来电都要耐心的听,然后做好记录。在接热线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无能为力,虽然是关注身边的急事难事怪事趣事,但热线组是无法切实为市民排忧解难的,只能让问题得到关注,但当市民需要切实的帮助打来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很复杂,也十分无奈。这中间也确实接到一些有意思的电话,很多热心市民关注北青报,关注身边的生活。接热线同时也提高我了与人沟通,筛选信息的能力。
最差劲的veva手机——最多一天接到4通电话都是反应veva手机质量太差,与电视购物上承诺严重不符,并且没有售后服务。
最可怜的爱情失败者——名三十岁男子来电说,比自己小7岁的老婆和网友跑了,卷走了他所有的现金和存款,留下他和仅两岁的儿子,他们甚至没领结婚证。
最无厘头的登广告要求——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脚脚底板给商家作为广告展板,问为什么要用脚底板,他解释人们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从而达到宣传商品的效果……
最有责任感的市民——体育大学已退休教师,曾经向有关部门反应多达30多次体育大学大门外有影响市容的残破小房,一直无人管理,严重影响北京城市形象,愿意带着记者亲自走访。
最现实的线人——因为提供线索被采纳后会有线索费,所以也就产生了一些专业线人,在热线组最出名的要数马先生了,他每次都会先问你有兴趣做这条儿吗?有的话我再告诉你……
最巧合的来电——有一位女士来电指名找我,说我和老师做的那条新闻就发生在她家附近,那天正好我负责接热线,她说感谢你们对这问题的关注,当时我真是感觉好奇妙。
在接热线的半个月里,我确实感到,我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新闻的敏感性还不够,有时普通市民有着更细微的观察力,他们发现社会中存在的的问题,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渠道,求助于媒体,说明他们是很信任并且依赖媒体的,我也感到隐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又觉得自己的能力其实很有限,除了安慰的话语,也只能帮他们记录下来,而后编辑看了热线记录又会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放弃,很多的最后都是以不能做,不好做而告终。间接的帮助也是无法给予,这些信任遭到不得已的冷遇多了以后,是否还能坚定的存在?我希望市民能够多些理解,相关部门能够重视,然后媒体人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
实习记者之跑新闻篇
第一课——找准位置,直击现场
每次接到任务,最重要的就是尽快到现场,这也是我每次都会遇到也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我真正体会到为什么叫“跑新闻”了。要尽快完成采访和稿件,当然要节约往返于路上及寻找地点的时间。我平时就是过的太省心,坐公车出门,从来不记路,方向感也差,在跑新闻的日子里,虽然也熟悉了些道路,但很多地方还是很陌生,所以我今后的目标就是:分清东西南北,了解北京主要干道,公交地铁路线,在脑海中再现北京地图概况。
一开始编辑安排我比较简单的活儿,只要找到就基本能完成任务。第一次是去找日坛公园飞来的一只孔雀,公园也不小,问过了工作人员和游人,还好能指明孔雀大概所在的方向,来到了公园的东北角尽头,还是不见它的踪影,毕竟是动物啊,不可能总在一个地方的,快绝望的时候,路人突然指着草地说在那儿呢!我赶紧拿出相机狂拍起来,回家写了400字发给了老师,但这活儿最后还是黄了,当时特期待看见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所以黄了还是很失望,我老师安慰我说经常有千字文都黄了,不要失望,继续努力!
p.s不知道孔雀现在过的怎么样,希望它能一直在公园惬意的生活~
我寻找现场最难的一次,也是第一次跑有模有样的活儿,开始的兴奋随着转了好多圈走了好多路以后渐渐消沉。在板井路口附近,居民反应在一片废弃的空地上有些人在晚上挖坑然后填埋垃圾,造成周围环境很脏很乱。居民是在自家楼上看到的,大坑周围都是胡同,而且小路都很复杂,不能提供我准确地点,我只能在那附近转悠碰运气,那位提供线索的居民听说我一个人来的,还劝我说小女孩别来了,这边人员复杂太危险,我在感动之余也更坚定信心要找到这个地方,那天我记得特别的热,路也不好打听,只能在小路上七拐八拐,经过一段漫长的搜寻,终于还是找到了,看到那个垃圾大坑的瞬间我真是长出一口气,总算完成了任务,联系了老师,决定明天锁定位置直接来一探究竟。第二天和老师一起来到了现场,经过询问附近的住户,了解到原来这里在挖蓄水池,但是属于无证施工。就这样我第一篇上报的文章便诞生了:《下雨积水没膝居民自挖水池》。当时看到报纸上我的名字心情着实激动了一阵。
第二课——采访到位,观察入微
作为记者,采访的功力一定要到位,好的采访是出好稿子的基础。很多时候没问到,没问清楚造成文章没有说服力,还要补采甚至重采。新闻最重要是真实性,用事实说话,要对读者负责,对自己写出来的稿子负责。
有一次就是因为采访不到位,造成跑的活儿白费了。巴沟汽车枢纽站的座椅设在了绿地里,造成绿地被破坏。到了现场,我看到了所谓座椅,要想坐的话只有踩踏绿地,我询问了经过的路人,询问了座椅前的卖报人,询问了此路段的环卫工人,还在周围拍了很多照,唯独忘了采访座椅所在公交单位的相关人员,还是老师在事后问我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结果最终无法解释这到底是不是座椅,这个核心的问题没有解决,自然黄了。为什么自己当时想不到呢,看似简答的事情为什么做起来就是差那么一点,心里也在着急,想要快点进步。
我做的最心力交瘁的一篇报道就是《奥运场馆风景日戳免费加盖不容易》,也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一篇报道。后来这篇文章也被一些网站转载有:新华网,千龙网,数字奥运村,艺术中国,博宝网,中国收藏艺术网等。
整整两天我都在围着这17个戳打转,其实编辑刚给我这个任务的时候,我觉得挺简单的,就是打电话到各个邮局点问问能不能盖戳,但后来发现问题远远不只这些。首先查各个邮局的电话就是一大难点,网上搜邮局网点,有时候所在区域有两三个邮局,有的电话甚至已经改了,还要重新查找,要确保17个奥运场馆戳所在邮局电话都打到,一一确认能否加盖,但是接电话的人不一定清楚盖戳的具体情况,往往回答都是不清楚,有的邮局甚至无法联系,我只能把能联系到的邮局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基本情况就是虽然5月22日已经启用了这17个戳,但邮局目前仍不能加盖,这无疑存在着问题,新闻点已经出现了。
紧接着就是联系北京邮票公司,以前报道过那里可以为市民盖齐全套,因为电话联系不上,我就直接到北京邮票公司的营业部,以市民的身份暗访。到了那里果然看到了17个日戳真的很兴奋,经工作人员证实这里确实可以盖齐全套,我便想要盖一个鸟巢的戳,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工作人员说盖一个五毛,但这和十一以前免费加盖的规定不符,而且需要盖戳的邮品过多的话不能当时取走。我觉得这可是个大发现啊,激动的冲回家开始写稿,不一会,编辑来电话问我怎么样,结果编辑一仔细询问,我就顿时无语了,为什么规定免费这里收费?向你收费的人是什么身份?如果外地人想盖怎么办?发现了问题但是只看到问题表面这是不行的,编辑说我真是没有经验,到了现场了不问清楚,不看清楚回来怎么能写稿,不行你还得再去一次。当时心情真是超低落,自己采访这么不到位,观察不仔细,自己却没有感觉,看来我需要磨练的时间还很长。眼看临近5点邮局下班,没时间失落,要快点弥补好,再次来到营业部要求盖戳,并且说是要给外地同学,工作人员让我留下地址和邮费表示可以盖好再帮我寄给朋友,帮我盖戳的工作人员胸牌上写着值班经理,确认了身份,再次询问收费的问题,值班经理解释说就是邮票公司的规定。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回家整理邮局盖戳和邮票公司的情况,写出了《奥运场馆风景日戳免费加盖不容易》的雏形,后来登报后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都是老师帮我加的,老师用更为简练的语言把盖戳存在的问题写的很清楚,而且重点十分突出,这自然也引出我实习中上的第三课。
第三课——磨炼笔锋,强化现场
在实习过程中,深深觉得新闻写作是多么重要,做好采访后,如果仅因为写作水平有限而没能做出好的报道,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太可惜了。用看似简单的语言怎么能把事情叙述的更有条理更吸引人,那就在于提高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
有时候着急交稿,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瞬时就下降了,感觉都写不出完整的话了,像个小学生似的,语句通顺都成了很大的问题。我想记者常会遇到这类问题,时间紧来不及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要争分夺秒的保证时效性,这也是人们最为看重的问题,也就是新闻的“新”,所以自然要求记者有着较高写作水平,能够临场发挥,具备信手拈来的能力。我感觉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上新闻写作课时并没有重视老师说的勤写多练,所以写文章总感觉很吃力,语言的运用不太自如,手法比较单一,尤其北青报的风格是比较生动活泼的,有亲近市民读者的感觉,新闻报道自然也要清新自然,但往往我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干巴巴的平铺直叙,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把看到听到的直接写出来,文章没有现场感。老师告诉我要多观察,但真的观察起来,我往往还是置身事外,没办法直击问题的核心,作为一个记者,我知道我不能像自己平时市民的身份去看事情了,不能只看表面,要看的更为深入。
市郊s2号线指示牌出现英德混译的报道后,第二天老师让我继续跟进,那也是我第一次单独完成摄影以及报道,也是第一次以记者身份去采访别人,感觉是受宠若惊,城铁公司的李部长耐心的回答着我提出的问题,表示他们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愿意及时更正,并表示现在更新的路牌仍需要改进。事件看似简单,但我写出来却感觉表达不清,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叙述,语言有些罗嗦。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追踪南站铁路图标注错误的报道中,其中有三个错误标注,已经更正了两个,还有一处错误,老师看了我写的初稿后说我的问题一直都是导语写的不到位,文章现场感不强。要想改变就要仔细观察,不能像个普通路人那样去看去听,要用记者的眼,记者的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询问路人时候可以使用直接引语,不要总说记者通过询问xx了解到,这类太过模式化的表达,这样文章会没什么亮点,还有引语要写的漂亮,不是简单概括报道就足够了,其实仔细回想这些,其实老师上课都讲到过,但我在实践中还是忽略了,说明学习还是不够扎实,一到真刀真枪的时候,还是要靠实力,不是理论简单的理解,可见动笔练习真的太重要了。我也体会到完成一篇报道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
无疑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首先就是看报学习,以前看报纸就是简单浏览,现在会注意看专业记者的报道是从哪儿入手写的,用了什么手法,如何突出要表达的内容,用什么吸引读者的,是标题副标,还是导语新闻图片。说到新闻图片,我也感觉新闻摄影也是很有意思的学问,虽然不是拍艺术照要讲求光影,但是基本的美学构图是很重要的,虽然出去采访应该是和一个摄影记者一起,他会负责拍照,但是突发状况下拍照就要自己完成,像我拍过游人喂食孔雀,绿地中的座椅,错误标注的细节图,工作人员更换路标等,我觉得看着简单,但是拍出来往往都有不满意的地方,静物要讲求构图和角度,而动态的事物一定要善于捕捉,动静结合要恰当,好照片会让新闻更耀眼,它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同时让读者更直观的感受现场,所以是很重要的,这学期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新闻摄影,并且好好练习,提高自己摄影水平。
实习生活之友情客串
(一)为了对比奥运观赛撕副券和打孔两种检票方式,我当了一回手模特,捏着两张票我胖胖的手啊,手也要减肥才行啊…
(二)奥运期间,北青报开通了零八热线,向市民征集奥运线索,并且设立了“奥运热线之星”,每天都会有一位“星”诞生,并有3千元奖金,但不是所有“星”都愿意上报露脸的,自然就有了托儿,而我也友情客串了一把“孙小姐”。恰好那天去报社没好好梳头,摄影大叔该提醒我的啊…
尾声
虽然实习两个多月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确实锻炼了自己,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还有对如何与人沟通也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自己和一名专业记者的差距,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遇到问题也不会太过慌张,更多是去考虑如何克服,我在实习中总结出:不要去预想困难,因为预想的都没有现实中遇到的难,但是只要认真努力,往往现实遇到的困难会比想象中的容易克服。所以我要不畏惧困难,一直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