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作者:马吉
参与人员: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2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九龙坡区海龙村
调查对象:海龙村当地居民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家乡湛江市太平镇农村医疗改革现状和现存主要问题,探讨目前情况下制约太平镇新型农村医疗推广的主要因素,并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医疗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开展“十二五”计划,推进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医疗问题这一关系着广大农民百姓生命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伴随着旧的医疗制度与快速发展的经济逐渐脱轨,呈现出不适应的现象,医疗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而开展这次关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也是了解我国新型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在一份课题组调查报告中,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培林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等问题,这可以称之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定义: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重要手段,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身心健康的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小病补偿为辅,体现互助共济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一
本问卷共发放50份,采用现场填写机制,实际回收份数为50份,发放对象为海王村当地居民。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年龄阶层
统计结果显示村内年龄阶段主要集中在中年,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分析及历史地理背景调查,基本符合情况,由于调查总样份数限制可能出现少量偏差
2.是否参加医保
根据分析统计得出参与调查的人群,约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参加了各类医保,可以得出当地医保参保工作落实十分到位
3.就诊场所选择
大部分人选择到大型公立医院就诊,约占总调查人数比的百分之六十,有约百分之三十的人选择到私立诊所,只有约不到百分之十的人对此表示持无所谓态度,这表示了国立大型医院在群众心中仍然具有权威性,但仍然需要改善加强
4.对医保的减负作用的认识
所有人都选择了认为医保对于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有作用
5.是否到过定点医院看病
令人失望的是这一条只有约百分之三十的人选择了是,结合后面的建议和意见栏分析原因得出,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定点医院总量太少,分布太散,相隔聚居地太远,往返车费等成本太高所造成的6.关于医疗报销
只有少部分约百分之三十的人表示知道并曾到过定点医院进行医疗报销,大部分的人表示不清楚报销的具体流程,不知道该如何报销。这说明了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医疗保障制度,但是具体落实的时候还是需要做好让广大群众了解、认识的工作
7.关于当地医疗卫生资源的不足
绝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医疗设备少且落后,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说明了我过农村地区医疗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这两个地方
8.医疗机构数目及距离
当地医疗机构数目为2家,定点医院距离当地一百公里以内,相对于一个村级单位来说,目前比较乐观
9.建议与意见
关于医疗改革,群众们关心最多的仍然是关于医疗费用、报销以及医疗水准。当地群众普遍希望看病费用有所下调,报销途径多样化,增加定点医院数量,提高当地的医疗设备及医疗技术水平
四、思考
A.目前农村医疗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新农合”制度目前在全国尚处于试点阶段,也出现不少难以避免的问题,并严重滞后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的步伐,亟待加以解决。据调查,目前有六大因素,致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步履维艰”。
1.基金筹集难以快速到位
“新农合”制度规定,农民以户为单位缴纳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并以户为单位给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颁发《合作医疗证》。但是在农村户籍统计中,普遍存在着婚嫁没有及时迁转户口,出生、死亡没有及时报户、销户等问题,登记人数与实际人数出入较大,影响了基金筹集的具体操作,造成中央、省、市财政补贴难以快速到位。
2.部分边远地区参合率偏低
部分农民对“新农合”制度存有疑虑,主要表现在投资观念、风险观念和共济意识淡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和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合作医疗提供的保证低、补偿中手续繁琐,以及前些年乡村干部乱收费、乱摊派的影响,农民对“新农合”医疗
政策持怀疑态度。据统计,富平县梅家坪镇参合率仅为73%,全县倒数第一。参合率偏低,统筹资金到账少,必然影响农民的医疗赔付率标准。
3.参保期限制约新生婴儿享受
按政策规定,一年一保,中途不接收新的参合人员。因此,在“新农合”医疗资金缴费期限后出生的婴儿,就不能参加“新农合”,这就意味着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不能得到大病医疗的保障,而此时新生婴儿患大病的机率是最高的。
4.住院报销门槛太高
报销金额对于大部分经济水平低下的患病农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60%的被访者认为“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不能有效满足参合农民的需求。
另外,对大病患者来说,报销的封顶线太低也使得“新农合”缺乏保障力度。例如临潼区报销封顶线为1.5万元,而农民大病治疗费往往高达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50%的被访者认为“新农合”封顶线太低。
5.区县外就医报销手续繁杂
区县外就医报销手续繁杂,不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及时就近就医,给重病大病患者造成困难。目前,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但是“新农合”医疗规定区县外就医报销起付线远远高于本地,而且报销手续繁杂,使外出务工人员难以感受“新农合”政策的优惠。如临潼区西泉镇三园村农民宣云英反映,她在西安开元商场上班已经5年了,平时看病都是在西安,年初自己与家人一起参加临潼区的新型合作医疗,3月份因胆结石急性发作在西安就近入院做了手术,花费6000多元,至今报销不了。
6.定点医院数量稀少
因“新农合”定点医院数量少,医疗价格贵,服务态度差,导致农民在一般小病的治疗上更倾向于就近原则。临潼区定点二级医疗机构仅有5家,农民日常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或个体医生,且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房屋简陋、设备落后、人才匮乏,难以承担“新农合”医疗患者就诊的重任,往往耽误病情。此外,目前县级“合疗办”工作人员来源于本系统基层单位,多为临时抽调人员,队伍不稳定,办公条件简陋,县乡两级办公经费尚未列入财政预算,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合作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
B.改善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需要,更是发展生产、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需要。建议在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下,运行“政府、集体、个人”三方筹资机制,使合作医疗成为“低水平,广覆盖”的人人能享受到的医疗保障制度。简化区外就医报销手续,适当扩大报销范围,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农民能够感受“新农合”的现实利益,保证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引入契约共济的保险机制。此外,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五、结束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2003年经过全国部分地区试点、2005年开始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初步检验和证明它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利于我国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和不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它在施行的开始阶段
并不是顺利的,一定会存在很多现实问题,这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可行性方法。我相信它在我们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将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事业改革中一个成功的典范,将为当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致谢
在本次实践调查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海龙村政府以及其部分村民的热情接待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附录一
调查问卷表
1亲爱的朋友,欢迎参加调查问卷活动,您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在合适的选项下打√,谢谢您的合作!(可以多项选择)
1、您的年龄
A、老年B、中年C、青少年
2、您有没有参加医保
A、有B、没有
3、请问您生病时一般会选择到何种医疗机构就诊
A、大型公立医院B、私人诊所C、无所谓
4、您觉得医保对于医疗负担有减轻作用吗
A、有B、没有
5、您是否到定点医院看过病
A、有B、没有C、其他
6、看病后是在定点医院报销还是去其他地方报销
A、定点医院
B、没有报销过C、没地方报销D、其他地方
E、不知道报销这回事
7、当地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有哪些不足
A、条件差,设备少B、技术水平低C、缺少医药D、没有
8、你认为如何改革农村医疗比较好
A、降低药价B、多引进优秀人才资源C、加强管理D、增加医疗器械E、健全医疗制度
9、你所在的村有几家医疗机构
A、没有B、1到2家C、3家及以上
10、定点医院离村子有多远
A、十公里以内B、五十公里以内C、一百公里以内D、一百公里以上 对于医疗改革,您还有何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关于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最新一份农村医疗改革网路调查报告显示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有所认识的人占到65.4%,而一无所知的人占到23.1%;医改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认为没有带来什么益处;有56.7%的人认为现今的医改不尽人意,觉得医改成功的人只占1%。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推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之一。面对农民医药费用得不断攀升,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低下,因病致贫现象的不断增加;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得宏伟目标,如何建立起一个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当务之急。
2011年两会上卫生部长陈竺对农村医疗和公立医院改革表示不满意。在农村医疗改革上政府的财政投入非常重要,我国医疗资源总体比较短缺,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医务人员的培养也非常的不易。从去年到今年,农村医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总理提到保障制度的进步、基层服务能力也在逐步增强。60%基层目前正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譬如农村欠账太多、公立医院改革是在太复杂。目前的医改工作路线不太清晰,在公立医院深层次问题上,比如四个“分开”等问题也并不十分简单。县级医院能力不够等等问题。
从开始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剧,人们对于切身医疗保障的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普片关注医疗问题,但是政府对于医改的宣传方法不够合理并且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不了解医改,尤其是农民这样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人群。从切身与医改有过接触的人来说,感到带来益处的人只占1/3,一半以上的人并没有感觉到医改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由此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政府农村医疗改革是不力的。
从我了解我当地下塘镇的农村医疗改革情况如下:
一、长丰县医疗改革基本情况
有一次,我家人出了点车祸,由此便和医院有了深层次的接触。从中我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情况。新医疗改革实行以后,说实在的看病也没少花多少钱。烧了的钱是乡村镇卫生所里的药变成最基本的了,说白了就是没有好药新药,只是由于现在药品分配都是县级及以上的医院分配的,为了降低药品价格,便只给下面的小卫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药物。这本来是件好事,禁止医院私自购药,降低药品价格。却也带来个些负面的影响。比方说现在的流感在中国有60%的变异,这在欧洲些国家只有4%,这和我国消炎药乱用滥用所致,而现在乡村医院里的基本流感药物和消炎药却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个人出了车祸腿部大面积受伤,这种村镇的小医院根本没法医治,这种情况是综合所致的,医院里没有好的药物给予治疗,基础设备差,医疗改革后这种医院的医生工资低了很多,医院医生流失严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医院为了维持基本的运作,最终还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么病,进去就是三项检查,然后才给你看病。在大医院里在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医院会问你有没有参加新农合,新农合是从2003年起逐步实行的,旨在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一定的农村看病难问题,但是一般农民都不愿意说自己参加了新农合,即使他已经参加过。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寻味。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事。
二、制约农村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
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逐步把合作医疗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许多干部在成绩面前没有抵住诱惑,开始侵吞医疗专款,更多的却是政府工作者的不作为。在医疗改革中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利益问题,政府不愿意彻头彻尾的来个“斩草除根”,当然这也有政府的难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的“赤脚医生”大大降低了行医者的门槛,对当时的农村医疗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这些医生的水平是没法和一个正规的医生相比的,现在中国有8亿的农民,这也为现在的遗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是种畸形的成长,农村医疗在最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由公共卫生所负责农村村民的基本医疗,这还是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之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变,公共卫生所基本上由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充当,此后,逐渐演变成私人诊所,医疗设备因为资金匮乏、医疗观念落伍等因素影响,未能形成一系列整体性的医疗器械和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农民的医疗再次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种长期积累下来的沉疾,现近改革只是把这些“赤脚医生”聚集到村镇卫生站来,结果只是双败不是双赢,这些“赤脚医生”也因工资低而离去,最后卫生站只不过是个空壳而已。
三、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意见
政府在在医疗公共产品方面不应缺位,政府应主动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服务。加强政府在医改方面的监管,防止某些官员在医改方面不作为或者挪用医改公款,让属于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实处。加强农村医疗改革的资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社会募集资金保守在每年3000亿左右,加强资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镇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招募上。在全国建立全面的互联的医疗信息网,医院资金的流动和用途向社会公开,保证透明公正的原则。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由上级直接领导,实现“四个分开”。
四、总结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对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对农村医改也正处于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中。在实行医改后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60%的基层目前正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有很多重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政府和人民去面对。我们相信新的农村医改一定取得成功的,改变现有的看病难,病则返穷的现状。陈竺说现代医院管理最终将走向董事会体制,大医院和基层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第三篇: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现行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
0831221508电气2高佳男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多,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已将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突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誉为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但其在实践领域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使得新政策的推行在一定范围内遭遇困境,势必会阻碍其发展进程,调查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使之更加完善,服务于民,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字】:农村、农民、医疗保障、问题、增长幅度、政府、经济发展 正文: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
报销标准:采用起付线、超过起付线部分分段支付、最高限额额封顶的办法,每人每年累计最高给付限额为¥15000.00元,具体标准为:
1、500元及以下,不予报销;
2、501元至5000元部分报销20%;
3、5001元至10000元部分报销30%;
4、10001元至20000元部分报销40%;20001元以上部分报销50%。在一个结算内有效住院费用达到¥40000.00元以上,并且由于大病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者,还可申请大病救助。
报销方法:病人出院时,需开住院发票及住院期间病人费用汇总清单;随带病历,本人身份证,合作医疗证,转院证明,各种跌伤、撞伤还需村(或学校)证明,一般每月5日、15日、25日报销,如有特殊也可随时报销。特殊病种门诊报销时,除以上有关材料外,医院必须出具医疗证明单。全年可多次报销,累加支付。
其次,我们针对我国现行医疗保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我国农村现行医疗保障现状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因此,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目前我国的农村的医疗保障形式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几种形式。
(二)对农村医疗保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从公共选择理论的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相关行动主体分为三方利益集团,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政策目标群体——农民群众,从三方利益集团的各自利益出发分析导致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执行中问题出现的原因。
1.中央政府:从我国建国以来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发展可以看出,事实上对于农村合作医疗的支持,中央政府投入的绝对值是一直在增加的。从建国初期的完全依靠集体经济和土地为基础的家庭保障,到后来集体经济瓦解以后重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个进程,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投入力度一直在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能够重新构建起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农村医疗保障作为整个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准公共产品特性,理应主要由政府承担供给的责任,也只有政府主导的提供方式最能体现效率和公平的价值。但是中央政府承担的众多社会管理责任中,农村医疗保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特别是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大量社会公共事务涌现,其解决都需要财政力量的支持,在政府财政并不宽裕的约束条件下,用于社会保障的资源是比较
有限的。为解决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问题,提升农村医疗保障能力,2002年10月,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规定政府卫生投入要重点向农村倾斜,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但在实践运行领域,与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相比,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投入显得刚性不足[4]。尽管政府资金从无到有,在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中占有了三分之一有些地区甚至更大的比例,但以现阶段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大病重病的医疗支出对家庭收入而言,政府在有限的财政约束的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的资源投入依然是不够的。
2.地方政府:自1984年财政体制改革以后,财政经费逐级下方给省县乡各级政府自行支配,90年代初,乡政府成为了“分灶吃饭”的一级独立财政,卫生经费也划拨到乡政府直接管理。但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力向上级政府集中,基层政府财力很弱,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后,基层政府财政吃紧问题日益严重,有些地方政府维持基本的机构运作都出现困难,根本没有财力投入农村医疗保障。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有财政支付能力的政府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而使财力更多的倾注于其他领域,缺乏法律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和监督管理措施往往使地方政府忽视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重要性。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处在试点推行的阶段,上级政府通过行政命令下达硬性指标的方式还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5],在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拨款以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为前提,而地方政府资金到位以农民个人缴费提前到位为条件的筹资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克服谁也不愿先出资的“囚徒困境”,可能会以“垫资”方式“套取”中央财政资金[6],使“民心工程”在运行中变成了地方政府的“钓鱼工程”,严重影响新型合作医疗的质量和公共政策信誉。但在监督管理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利益在短期内并不会遭受损失,甚至可能会因虚高的参合率而获得更多收益。
3.农民个体: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大的受益者,农民在农村医疗保障匮乏的时期对其的需求是强烈的,但在新制度的推行中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这种现象的产生同样是建立在农民个体的理性选择行为之上,建立在他们对该项制度的预期收益与付出成本的比较之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
现在采取的是中央、地方、农民三方各承担1/3的方式,一些农村集体经济发达的地区集体出资也作为一种可行的筹资渠道,尽管农民的出资数额在绝对值上并不算高,但它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收入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医疗支出不仅是每个农民甚至可以说是每个生命个体健康发展必需的,但对农民而言医疗消费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消费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7],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要农民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预期支付,是部分农民不会接受的选择。农民是一个十分重视既得利益的群体,期望着最少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调查显示,农民期待合作医疗能够报销60%~100%的医药费用,然而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4194万人次13.94亿元的医药报销费用占筹资总额的46.14%,住院医药费用平均有27.25%得到报销,实际的报销比例与期望的巨大差距使农民心理产生一种失衡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8]。再有,在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过合作医疗基金被挪用、贪污的现象,而由于新型合作医疗的推行是一种新的尝试,与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出台,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和保证措施未能及时制定并有效的得以执行,使得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心存疑虑,缺乏信任,担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有效地解决公平、公正、持久、高效和方便的问题,担心自身的利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在预期的风险较大不能超越甚至抵减预期付出成本的情况下,农民的参合热情自然会受到影响。
最后,对于我们所调查的我国农村现行医疗保障运行中的问题和分析的原因,给出建议以有助于解决问题。
办好农村医疗事关农村的长足发展,也将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村医疗保障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以及其经济的发展。只有在了解农村医疗的现状的前提下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更好的服务于民,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篇:云南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云南省玉溪市农村医疗改革调研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高原山区省,又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之一的,全省面积有39.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高原占94%,有17个地州市,127个县(市、区),400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90人/平方公里,有8个民族自治州,27个民族自治县,除汉族外,有白、哈尼、傣、苗等24个民族,人口达1000余万,占全省人口的1/3,其中有300余万少数民族居住在边境一线,13个民族跨境而居,这些地区人员稀少,交通、经济、文化不发达。云南的卫生事业是在十分落后的工作条件下起步的,但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达到了一些国家花了10年时间才能够实现的卫生发展目标。“八五”期间是云南卫生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玉溪市位于云南省的中部,北纬23°19′~24°53′、东经101°16′~103°09′。北接昆明市,西南连普洱市,东南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区域最大横距172千米,最大纵距163.5千米,总面积15,285平方公里,人口210万(2008年)。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给玉溪市的农村医疗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及问题。
从2000年2月开始,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作为《提高中国农村基层卫生组织服务能力的试点研究》项目。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具有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功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玉溪市也积极探索农村医疗事业改革的办法。针对
玉溪市的特点以及医疗现状,玉溪市人民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及颁布了一系列条例。
今年暑假,我利用了一段时间到玉溪市政府询问了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在街上对于我市的农村医疗改革的方法以及问题和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在调查中,我发现想要改革农村医疗状况,必须先得对现状有一个了解,通过调查的出,现在农村医疗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医疗设备水平低,收费昂贵。具体表现为:
1、我的家乡在玉溪市的一个小农村里,村里面没有大医院,只有卫生所,大病必须得到市级或者是省级医院里看。在我们县的医院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先进医疗器械,就连给牙齿照一个全片都得到市里。由此可见,农村的医疗设备基本上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是医疗设备相当陈旧。目前大多数卫生院主要还是靠“老三件”(即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来开展工作,已配备“大三件”(即心电图、x光机、b超机)的为数不多,配备x光机的有10所卫生院,心电图的9所卫生院,b超机的13所卫生院,而且绝大多数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购置,使用时间过长,诊断准确性差;配备其他更高档一点设备的卫生院更是少之又少。二是房屋破损严重。绝大多数卫生院使用的房屋是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
2、在农村,人民的文化水平低,对外界的了解很少,对于医药了解的更少,一般都是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对于医生开的药,收
取的费用更是知之甚少。而医生更是水平不够,专业水平低,在给农民用药的时候,很少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
3、药品价格过高。在农村,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能买的起一般地药,对于那些好一点的药,一盒就要好几百块,所以负担太大。
4、医疗人员素质差。对于医疗人员来说,应该把老百姓的健康摆在首位,可是,有些医护人员在对待病人的时候不够认真,经常还草草了事。
5、医疗人员偏少。在我们村的卫生所里面,仅有四个人,两个医生以及两个工作人员,经常医生既要看病又要充当护士,导致了每次我们去看病都要等很长的时间。
最新一份农村医疗改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有所认识的人占到65.4%,而一无所知的人占到23.1%;医改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认为没有带来什么益处;有56.7%的人认为现今的医改不尽人意,觉得医改成功的人只占1%。
问题始终存在,但是我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进行农村医疗改革。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积极进行探索,3次实施重大农村医疗改革,初步实现了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3步发展目标。
玉溪市加大对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医改实施3年来,各级投入资金1.93亿元,建设村卫生室292个,乡镇卫生院69个,社区卫生机构8个,县医院4个。2006年,玉溪市在省内率先全面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176万农民提前1年享受到了中央的新农合政策。2011年,该市又在中央投入的基础上,市级财政为参合农民人均增资100元,大幅度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使参合农民筹资水平翻了两番多,人均统筹资金达300元左右。
目前,我市新农合筹资水平、基层机构住院补偿比例和住院补偿年封顶线均为全省最高。乡镇、县区、省市级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95%至100%、75%至90%和55%至70%,住院补偿年封顶线达16万元。同时,该市建立了由政府出资的参合农民大病救助制度;积极探索慢性疾病门诊统筹管理,管理种数达10个以上。2011年1月至11月,全市共有362万余人次的医药费得到新政策补偿,共有5200人次获得大病再次补偿,共有3829人次获得慢性病门诊补偿。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推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一是以投入换机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全额预算拨款补偿,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逐步规范,公益性明显提升。二是以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建设为突破口,制定出台提升乡村医生素质3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力争到2013年底基本实现全市150个村卫生室每个有1名新招聘村医;并通过中专学历教育培训、函授教育、成人教育培训等,逐步使全市乡村医生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启动农民健康档案配套建设,着手为全市农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我们家也在前几年开始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每次去看病,医生都会让我们先出示农村合作医疗证明,每次看病的费用也很低。也不会存在说以前的那种,有病都不敢看的情况。并且自从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以后,每年我们到年底,还可以到医院用我们的农村合作医疗本,领取一些药。
医改实施以来,玉溪市结合本地实际,勇于实践创新,全面提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实现了基本医疗高补偿、大病救助全覆盖、老年慢病有保障。在2010年全市参合农民筹资水平人均140元的基础上,2011年市级财政人均增加10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54%,人均筹资超过290元,其中财政补助260元。2012年,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60元。在保障筹资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农民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住院和门诊封顶线。2011年,玉溪市新农合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乡镇级医疗机构为95%-100%,县区级医疗机构为75%-90%,省、市级医疗机构为55%-60%,住院补偿年封顶线达16万元(含大病救助封顶6万元),2012年提高到20万元。2011年全年共筹集新农合资金4.62亿元,共429.45万人次获得补偿,补偿金额3.74亿元,当年结余0.88亿元。全市各区县新农合实际补偿水平普遍超过60%,最高的达到79.69%。
在普遍提高参合农民报销水平的同时,玉溪市在新农合制度框架内建立了新农合大病救助机制,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参合农民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给予更高水平补偿。大病救助资金在新农合基金中统筹解决,参合农民无需另行缴费。当参合农民单次住院费用超过1万元
时,按新农合标准报销后还需个人承担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再次给予50%-60%的补助,年补助封顶线为6万元(加上新农合基本医疗报销封顶线10万元,共计16万元)。2012年,大病救助年补助封顶线提高到共计20万元。其中,易门县先行试点,参合农民单次住院费用超过5000元时即可进入大病救助流程。今年1-7月,玉溪全市新农合大病救助受益患者累计达6055人次,接近去年全年救助人次数,实际补偿比例达到68.97%。
在加强农村医疗改革的道路上,我市政府也在努力中,我们也坚信农村的医疗条件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江海纵海2007年第1期 繆宝迎 《医改之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2、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997年第12期 第17卷 龚钦华 《云南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3、孙志刚同志听取玉溪市医改工作情况情况汇报报告
4、玉溪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第五篇:关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姓名:李小鹏 班级:生物0911 学号:2009221032
内容摘要:
最近几年医疗改革是民生话题中的热点。所以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在安徽范围内全面推行医疗制度下,强调出医疗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医疗改革现状和现存的一些问题,如“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人员的地位下降”等,并把人们真实的一些对医疗改革的看法和建议反映出来。
关键字:医改 看病难 医患关系 政策等
一、调查的背景
2009年相关部门明确了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3年内医改将投入700亿元,到2012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从而新医改凸显出不少新变化,但我认为这些变化能否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能否破解医疗问题的困局等问题都需要拭目以待。于是对医疗改革的情况在《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做的一次寒假社会调查,此次调查共有152位不同年龄层的农民参与。
二、两会下的医改
医改方案四项重点内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两会中提到医改,“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
1、政府报告首提“尊严论”,医疗改革提到尊严论,重塑文化精神。
2、增加医疗保险的资金投入,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增加50%。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
3、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由原来的30%提高到60%。
4、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
三、医改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成了困扰我国老百姓的一大难题,并引发了学界关于我国20年医疗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大讨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长期被传统经济体制约束造成严重短缺。医疗卫生产业十分落后和资源严重短缺,必然凸显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许多矛盾,譬如看病难、医疗水平低和服务质量差、收费高等等。但医疗卫生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医改可通过民生途径,维护政治稳定。成功的医改通过完善医疗制度,能够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阻止城镇贫困居民与大部分农村居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势头,减少医患纠纷,遏制医患冲突,防止医疗机构的趋利现象,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一切都能缓和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
四、医改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医改:民众的期望
医改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民众对医改抱有一定的期望以及持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行为,但目前民众在医改中的参与程度还很低,对目前医改动向能正确知晓的人也极少。本次调查共有152位不同年龄层的农民参与,其中80%以上的人都对医疗体制了解的较少,也证明了医改在农村的推广还有待提高。但是共有83%的人表示对医改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其中有35%的人认为医改能为老百姓带来实惠,55%的人持怀疑态度,另有20%的人持否定态度。多数人对目前医改有很大的期待,他们期望政府主导新一轮医改,切实改变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让有些紧张的医患关系变得和谐。
(二)依然“看病难”
从本次的调查数据看目前“看病难”的三个最突出表现依次是:医院药价太高、住院费太高和医护人员态度差。其中有78%的人认为药价太高,80的人认为住院费太高,58%的人认为医护人员态度差。调查还表明有七成以上的人假如得了小病并且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百姓们多数自己买药在家休养。现实生活中也有人不仅如此,而且甚至有病也不去医院,特别是有些老人有种想法“生不进医院,死不进棺材”。因此我们还要大力推广医改!
(三)医护人员的地位下降
在我的问卷中提到医护人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近九成的人都说医护人员在他们心中的地位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大部分人认为出现医患纠纷的原因是医护人员的医风医德不如从前。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几乎是没有人对我国目前医疗体制是感到满意的!70%的人感觉是一般般,另外的50%则认为不满意!那医护人员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规范呢?
五、人们对医改的一些想法及建议
对于医疗改革,一直是我们百姓关注的焦点,因为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一直是亿万普通百姓的希望,所以医改一度成为舆论焦点。这并不奇怪。政府出台的医保,的确是老百姓的一大福音,能给患者看病减少负担,但是政策到各地是否落实到位?
有位中年人说:“我是一名乡镇医院医生,看了医改的相关内容好像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医改只管患者的利益,那管你医生的利益和权力?漠视医生的利益,谈什么医改都是空话。新医改要保证医生的工资,让医生能全心全意地看好病,而不是看好病人的钱!”有村民反映,医保中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现象确实严重。还有人指出,医生要认真看病,治病救人,药店根据医生处方给卖药,从而避免医生为了自己收入提成多开药,造成浪费。
2落实医改方案却造成人们有以上想法,这可以侧面反映出医改的落实不怎么到位。然而想改革医疗,我们认为最实质的问题不仅是投入加大的问题那么简单,毕竟不论是政府责任,还是考虑到百姓利益,还有目前意料腐败体制的弊端上,我们都必须认识到医疗改革实质上其实是一种观念和体制的冲撞,所以对于百姓看病“难、贵”的问题,要多听听不同社会层次人士真正的意见。
在这一方面,我也调查,例如人们认为今后要在哪方面进行医改的改进?70%的人认为要改进基础设施,50%的人则认为该改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而改进医疗保险,药品看病等价格高的问题或者政府的制度和职能等措施也均有一半以上的人赞成。
当然还有其他看法。有人说,“应该将诊断治疗和药品彻底分开,医院只是负责诊断治疗疾病,不销售药品,在治疗过程中所需要的药品由医生开出清单,病人到外面的药店自己买,从而减少费用的支出。在药品的销售方面,每个销售环节的利润要有一个具体的规定”。
有的人还大胆的提到:“全国实行医疗费用一卡通很好,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举措,适应全国人员流动性大的普遍性,希望能够早日实现。”
总之,农村和城镇的医疗服务都要全面展开,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要大大增强。另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中国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问题,而且医疗改革在我们老百姓心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而正是要要求人们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途径,让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