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01月08日中国股市开年不利 因投资者对政策担心
中国股市开年不利 因投资者对政策担心 谢栋铭
2014年01月08日中国股市开年不利 因投资者对政策担心
谢栋铭
中国股市开年不利带动港股一起下滑。到底投资者在担心什么?是担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不佳还是其他因素?
笔者认为投资者担心的并不是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回顾2013年,中国经济在下半年成功实现了一个大翻身,不出意外的话,全年增长将超过7.6%,超过
7.5%的目标。
而下半年的斗转星移主要受到两大因素支持:
第一就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下限论出台后的信心复苏,从而使得内需走稳,对冲了反腐导致的零售销售的下滑。
第二是全球经济下半年复苏使得外需大幅好转,尤其是中国对美欧日出口明显好转,11月同比增幅超过15%,创下两年来的高点。
虽然中国政府的结构性改革将导致投资进一步放缓,但是内需的走稳和外需的复苏将在2014年帮助中国经济继续走稳。我们预计中国经济2014年增长
7.5%,如果投资持稳的话,不排除2014年增幅超过7.5%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目前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担忧远不及去年二季度。既然不是对基本面担忧,那投资者担忧啥?我们认为目前最大的担忧主要还是来自政策面。
自去年6月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历了两轮所谓的“钱荒”,而决策者似乎没有放松的意思。尽管中国利率非自由化切割了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使得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不如发达国家那般直接传导至实体经济。但是投资者还是担心货币市场利率动荡时间越久所积累的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慢慢体现出来。对于政策面的担心显然已经超过了对基本面的担心。
(作者为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
第二篇: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纵观70年代以来,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和明白几点: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 2 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 3 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美国必须在台湾“统独”问题上作出抉择
纵观历史分析当前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总体上说,自2009年1月美国“新科”总统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进展。但步入2010年后,中美关系将呈现大盘回调、局部震荡的格局。
回顾:2009年中美关系平稳增长
首先,中美关系发展的起点比较高。,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却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尤其是“9·11”事件发生之后,中美关系保持了连续7年的稳定发展。其间,中美之间没有出现一次重大危机。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展开了有效合作,两国关系的机制化程度获得了很大提升。这包括两国最高领导人经常性见面,各种电话热线陆续建立,各种磋商机制日益丰富,两国在最重要也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达成了有限但重要的共识。所有这些,使新总统执政一开始两国关系发展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其次,中美关系在美国的政党轮替中实现了平稳过渡,开局良好,保持了积极的发展势头。这在冷战结束后还是第一次。虽然在奥巴马上台之初,中美间也出现过各种摩擦,但上述问题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都未演化成危机。2009年2月,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首访东亚,其中国之行获得重大成功。
2009年4月1日,在伦敦G20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举行了首次会谈。除了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深入交换意见外,两国元首还强调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进一步深化广泛领域的互利合作,加强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恢复和扩大防扩散和其他安全问题的磋商,扩大两国立法机构、地方、学术、青年等社会各界的交往,恢复人权对话,推动两国军方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马不停蹄地出席了四大峰会,从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以及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到在匹兹堡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中美首脑分别在核不扩散、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问题上提出了负责任的主张,双方表示将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2010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谈判。
2009年11月13日,奥巴马启程前往亚洲进行8天访问。在其丰富多彩的为期4天的中国行中,奥巴马与中国领导人就经济复苏、气候变暖、开发新能源、防核武器扩散、地区安全等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坦率、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会谈,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中方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努力”,“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两位国家元首先后在伦敦和纽约举行正式会晤、5次共同出席国际会议、4次通电话。而奥巴马在上任后头一年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更是中美交流史上的第一次。与此同时,两国政府重要的内阁成员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悉数见面。
第三,两国关系的机制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升。这种机制化在两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一是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的整合。在胡锦涛与奥巴马的伦敦会晤期间,双方同意将布什政府时期建立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整合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种对话的规模和层级在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中也属罕见。二是对话和磋商机制延伸到了两国关系中一些突出的薄弱环节。与迅速发展的两国政府间关系相比,两国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要落后太多,这使得美国国会成为中美关系中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第四,两国关系的内涵不断丰富,一些新的重大议题进入中美关系的议程,诸如如何应付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开发新能源、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局势等。上述议题均为奥巴马上台后面临的最紧要的对外政策议题,这些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议题表明,奥巴马政府较上届政府相比,更加重视中美关系,更加看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前瞻:2010年中美关系或许局部震荡
过去30年的历史表明,中美关系的发展循着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轨道,有时步入低谷,但一段时间后又峰回路转,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开局良好,但步入2010年后,我们已经感到中美关系的政治气氛在变冷:在双边关系上,美国正在做一些刺激中国神经的事,譬如美国决定向台湾出售包括爱国者三型导弹在内的高性能武器,美国国务院借谷歌事件指责中国限制言论自由,奥巴马扬言将会见**喇嘛,美国指责中国政府人为降低人民币汇率损害了美国利益,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的“特保案”不断增加等;在地区
或多边议题上,中美的分歧也因为相关问题的复杂性而凸显出来,例如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中美关系的变冷有其自然的逻辑,对此我们不必感到惊讶。一是因为两国关系中一些老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如中美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方面以及台湾问题等老大难问题上的分歧,一直在羁绊着中美关系。二是因为中美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性问题。随着中国国力和自信心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尚未适应中国力量的到来,时时担心中国的崛起会以美国衰落为代价,诸如“中国模式”会取代“美国模式”,全球化中的美国化会因中国化而受到阻止等,这就形成了新兴国家与老牌国家的结构性矛盾。三是中美关系周期性地受到美国选举政治的影响。美国两党的候选人出于当选的需要,每每将中国作为替罪羊,以转移选民对自己的不满。
这就需要双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妥善处理上述诸多挑战和问题:
——从战略上,适度降低对对方的期望值。2009年中美关系的热络,主要是由于奥巴马面对一些急迫的问题,如金融风暴、气候变暖、核武扩散、甲流肆虐、塔利班卷土重来等,认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说服中国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多更积极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从自己的国情和国力出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美国却认为中国做得不够,并开始有所抱怨和指责。
当中国不能如美国所愿行事时,美国就感觉很受伤害。而中国也对奥巴马存在着过高的期望——既然美国说了要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那美国就应该尊重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就应该在台湾、涉藏、涉疆等问题上尊重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但事实上,奥巴马政府无法跳出美国政策的惯性而停止售台武器,不理**,满足中国的期望。双方对于对方的期望存在着巨大落差和错位,因此需要重新冷静认识对方能够做什么,而不仅仅是期望对方做什么。
——从政策上,美国应尽量避免国内政治的干扰。我们现实的要求只能是:美国领导人能够超越于党派之上,从全民总统、一国领导人的高度出发来制定对中美关系有利也是对美国有利的正确政策。从政治上讲,2010年对奥巴马来说是困难的一年
——从议题上,双方有必要进行微观管理。2010年,中美关系的“议题之争”会更加频繁,老的未去新的又来。老议题如台湾议题、人权议题、人民币汇率议题、知识产权议题、贸易平衡议题、涉藏议题、朝核议题、伊核议题等,新议题如气候议题、地区影响议题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之势
最近发生的谷歌事件,本来只是一桩商业事件,结果美国将它演变为一桩政治事件、外交事件。谷歌进中国也非一朝一夕,何以不明白中国的相关政策和相关法律,近来才如此发飙?美国一直高举言论自由、网络自由的大旗,为何在去年不言语,今年则大叫要信息自由?看来时机很重要。去年没有声响,缘由是因为需要中国、不敢得罪中国;今年经济有所复苏、中国又使之失望,因此不怕得罪中国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这就是美国政治的权宜之计。美国对中国满意时,人权问题退居二线;一旦美国对中国不满或失望时,人权问题就浮出水面。对中国来说,需要警惕的是,由于中国发展的路径与美国设想的不一致,美国知识阶层和精英阶层对中国的前进方向难以把握甚至有一种幻灭感。之所以要微观管理这些议题,目的就是要避免任何一个议题失控,进而管理好整个中美关系的大格局。
中美自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跌宕起伏,时有摩擦和波折,但从大的方向看,这艘巨轮一直在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对于2010年可能到来的中美关系大盘回调,局部震荡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对预案。毕竟中美关系不是一方的事,而是双方的事,需要双方悉心经营。正如胡锦涛主席在与奥巴马会面时说:“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双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