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长祁金立听取全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涉及面广、牵涉群众多,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市长祁金立听取全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昨晚9点半,市领导祁金立、邵成山、谢连章到市沙澧河开发建设指挥部,听取近段主要工作及各区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目前,上下畅通、运转协调的指挥系统已经形成,各项工作正在快速、高效推进。我市近日分别召开了拆迁补偿安置听证会,广泛征求社会各个层面的意见;发布拆迁公告和拆迁通知,划定拆迁红线,各种拆迁前的法定程序大部分已经进行完毕;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持拆迁的氛围正在形成;印制了《沙澧河开发建设拆迁工作实施方案》和《沙澧河开发建设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致被拆迁户(单位)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数万份,发放到每一个被拆迁户(单位),使被拆迁户理解、支持、配合拆迁工作。市长祁金立指出,沙澧河开发建设工作已拉开了序幕,并且开局良好、进展顺利,社会各界及大多数群众反映良好,参与沙澧河开发建设工作的各级干部积极性高,形成了关注沙澧河开发建设的氛围,工作汇报《市长祁金立听取全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关于拆迁工作,祁金立要求,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打好拆迁安置主动仗。下一步,要重点抓好拆迁安置工作情况的分析,集中对各区工作人员就入户调查、丈量等方面进行培训;要重点抓好违章建筑的认定工作,通过多部门配合,对违法建房的党员干部、国家公务人员,视情节给予党政纪严肃处理,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要重点抓好稳定工作,采取灵活的方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要重点抓好拆迁安置政策的落实,抓紧时间做好准备工作,尽快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邵成山就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安置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第二篇: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和谐拆迁”的经验材料(本站推荐)
关于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和谐拆迁”的调查报告 省委办公厅调研组
最近,根据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意见,我们就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拆迁情况进行了调研。总体感到,漯河市委、市政府在这次拆迁工作中,坚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指导思想,坚持把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了拆迁工作平稳和谐推进,破解了城镇化过程中的拆迁难题。其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一、基本情况
漯河市依水而建,沙河和澧河在市中心交汇。近些年,该市沿河不少都市村庄房子越盖越密,越盖越乱,成了整个城市脏乱差较集中的区域,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已严重影响到沙澧河两岸的交通和防汛。为了加快漯河发展,建设中国食品工业名城和中原生态宜居名城,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决定高标准推进沙澧河综合开发。整个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分三期进行,10年完成。首期拆迁涉及三区7乡镇(办事处)18村5699户19946人,120家企事业单位,长达31.16公里,总拆迁面积136万平方米。2007年7月16日拆迁工作启动,原计划4个月完成的任务,1个月大头落地,2个月全部结束。没有发生一起强行拆迁事件,没有引发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没有一户群众赴省进京上访,整个拆迁过程中全市始终保持大局稳定和社会和谐,取得了“和谐拆迁”的良好效果。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政策,惠民利民。该市坚持以人为本、宽待群众、让利于民,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制定了公正合理优惠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一是合理计算被拆迁房屋面积。针对沿河房屋密集的实际,适当提高容积率,对违法建筑按1∶1.6的容积率认定,对没有非法建筑及迅速搬迁的被拆迁户给予1000元~10000元的奖励,调动了被拆迁户的搬迁积极性。对人均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按30平方米给予补偿或安置,不结算差价,充分照顾弱势群众利益。二是合理确定货币补偿标准。充分尊重评估机构对拆迁房屋的评估结果,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每平方米补偿均价760元,是该市历年来拆迁补偿最高的,也高于周边市,体现了最大宽容性。住宅底层作为商用并正在合法经营的按被拆迁房屋评估价的200%补偿,被认定的违法建筑按期拆迁的按每平方米260元补偿,同时对房屋附属物、临时结构房、装修等也给予了合理补偿,每户还发放搬迁补助费、水电费800元,使被拆迁群众不受任何损失。三是合理进行搬迁安置。就近新建安置房,本着“拆一还一”的原则安置。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要求,选定位置较好的地段规划建设6个安置小区,并减免安置房建设的有关税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新安置房价格仅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四是合理补偿过渡期租房补助费。过渡期限内给予每户每月240元或280元的租房补助费,比市场房租价格高出几十元。五是合理安排被拆迁群众生活。安置房设计建筑面积为60、90、120、150平方米,鼓励被拆迁户选择多个小套,除用于个人居住外还可用于出租增加收入。开展技能培训,对被拆迁户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在安置小区物业岗位优先安排。开发改造市场,安排被拆迁户进驻经营。劳动保障、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也及时出台政策,解决被拆迁户就学、就医、低保等实际困难。这些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利益,也解除了被拆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为“和谐拆迁”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群众参与,阳光操作。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被拆迁群众参与拆迁全过程,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群众参与制定拆迁政策。政策出台前,召开由被拆迁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13次,反复征求意见,使政策充分体现民意。二是广泛宣传让群众知情。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沙澧河综合开发的政策;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拆迁安置的法律法规、政策、补偿安置标准、工作程序等;市领导还在电台、电视台与群众直接交流,解疑释惑;2000多名拆迁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做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三是实施阳光操作。在房屋拆迁估价机构选定、房屋丈量、违法建筑的认定、补偿数额及资金兑付、安置地点、安置后生活保障等情况,都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被拆迁群众民主投票,从34家合乎资质的房屋评估机构中选定3家参加评估,充分行使了民主权利。严肃工作纪律,对开发建设人员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成工作组,对已结算和安置的群众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率不低于总户数的10%,及时发现问题、杜绝漏洞,妥善解决群众投诉和举报。在安置小区建设中,组织被拆迁群众代表组成义务监督小组,参与安置房建筑质量的监管。
(三)健全机制,组织严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市长任指挥长的开发建设指挥部,抽调76名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拆迁征地、规划设计、政策法规咨询等工作。各区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建立健全与市开发建设领导机构相衔接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了拆迁行政许可听证、公示制度,多次召开由被拆迁户参加的行政许可听证会,行政许可的各项要件在听证现场进行公示;建立信访接待服务制度,成立了专门的信访工作组,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拆迁指挥机构和拆迁现场都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每个举报事项都认真办理并给予明确答复;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台账工作法,每天21时前上报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群众的合理要求和反映的问题,做到大事小事不过夜,棘手问题现场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度,从丈量、认定到补偿资金的结算和兑付,都在拆迁现场进行。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建立了市、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工作人员五级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一级包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政法、信访等单位全力做好引导和矛盾化解工作,人大、政协和各相关部门广泛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科学的机制和制度,保障了拆迁工作有序、平稳、快速推进。
(四)真情服务,亲情拆迁。各级拆迁工作队员充分理解被拆迁群众为城市发展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做到亲情拆迁、和谐拆迁,确保每户群众自愿拆迁,不搞一户强制拆迁。一是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拆迁开始后,全市拆迁工作队员登门入户做工作,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入户率100%、见面率100%、争取理解率100%。不少被拆迁群众由最初的抵触,变为积极主动支持搬迁、参与建设。二是实行文明拆迁。工作队员通过采取交友法、算账法(算补偿面积账、算补偿价格账、算环境改善账、算生活质量账)、一线工作法等,有效地解除了被拆迁群众的疑虑,营造了广大被拆迁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市、县(区)、乡(镇)、村(居委会)各级都为被拆迁群众全方位提供拆迁服务。设立房源咨询中心,在政府网站、电视台、拆迁集中地发布房源信息,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为被拆迁户寻找房源做贡献”活动,千方百计提供待租待售房源,方便被拆迁户选购选租。有的党政机关腾出办公房临时安置被拆迁群众。针对孤老、残疾、弱智、重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工作人员实行上门服务,帮助联系周转房、组织义务搬家、代办拆迁安置手续等。整个拆迁中,市里累计提供住房信息8700多条,帮助租房3500多间,安排再就业1700多人,慰问困难群众1300多人。被拆迁群众安置后,还广泛开展亲情回访活动,市、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看望慰问,仔细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就医就学、水电交通等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三、几点启示
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工程拆迁规模大、人数多,由于工作到位,实现了和谐拆迁,探索出了一条城市建设拆迁的新路子。可给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和谐拆迁的根本。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项目旨在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全市人民期盼多年。为了把好事办好,该市在开发建设决策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决策充分反映全市人民的意愿。城市建设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把为人民谋福祉、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把拆迁安置作为造福百姓的解困工程和民心工程,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和谐稳定的局面。
第二,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是实现和谐拆迁的核心。漯河市在拆迁安置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利民惠民的原则,从政策措施的制定、具体拆迁的实施,到被拆迁群众的安置,处处为群众考虑、让群众满意,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拆迁不仅没有使群众受到损失,而且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实践表明,只要各级党委、政府本着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的立场去想问题、办事情,合理补偿他们因拆迁而受到的损失,认真解决他们在拆迁中遇到的困难,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再棘手的难题也能破解,再复杂的矛盾也能解决,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好。
第三,理解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关键。漯河市在拆迁中强化群众观念,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引导被拆迁群众树立全局意识,自觉服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最终由“要我拆”变为“我要拆”,由“要我搬”变为“我要搬”。群众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道理说明白,把政策讲清楚,把思想理顺畅,把工作做细致,拆迁工作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第四,依法行政、规范运作,是实现和谐拆迁的保证。漯河市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充分维护被拆迁群众权益。从拆迁决策、政策制定及建章立制到工作落实,从拆迁全过程到各个环节,始终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依法依规、阳光透明、合理规范,确保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实践证明,在大力推进依法治省、构建和谐中原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向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运行转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切实做到执政为民。
第五,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基础。漯河市在拆迁中坚持亲情拆迁,充分考虑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拆迁工作队员与被拆迁群众交朋友,把拆迁群众当成亲人,视群众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热情关爱、热心帮助、热诚打动,从而化解了矛盾、拉近了距离、消除了对立,营造了和谐感人的拆迁局面。实践证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只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诸如城市建设拆迁、土地征用等矛盾多、困难大的工作,都能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确保在发展中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