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起草情况的说明1#发表于 2009-8-9 1306只看该作者倒序看帖打印
关于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起草情况的说明
1#
发表于 2009-8-9 13:06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关于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起草情况的说明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连庆
一、报告起草的指导思想和过程
市委对市九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极为重视,靳绥东同志明确提出了起草报告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实事求是地总结市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科学制定今后五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充分考虑党代会报告的特点,体现方向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文字要简练。要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市广大党员智慧,使报告的形成过程成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过程,成为发扬民主、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检验、锻炼和提高党委领导水平、领导能力的过程。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作出关于召开市九次党代会的决议之后,市委决定成立了以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星同志为组长、市纪委秘书长杨长友等为副组长的市九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小组,并抽调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发展研究中心、市农业局等部门写作骨干进行报告起草。报告起草工作从5月中旬正式启动,历时7个多月,起草小组先后对报告进行了四次大的修改和十多次补充调整,形成了现在提交市九次党代会审议的报告。这次报告起草、修改过程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始终、四个贯穿”:
一个始终:即报告的起草、修改始终在市委的领导下进行。靳绥东同志自始至终都是报告起草工作的直接主持人。他一开始就给报告定下明确主题:“全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奋力实现安阳历史性重大跨越。”并指示起草小组多学习、多调研、多思考、多提炼,使报告充分体现中央、省委精神,紧密结合安阳市情实际,成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成为顺应全市人民意志、凝聚全市上下人心、统一方方面面思想的报告,为我市今后五年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报告起草过程中,靳绥东同志不仅多次审阅报告初稿,还亲自出面邀请部分专家组成安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我市产业跨越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不仅亲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持座谈会当面征求市级离退休干部、党外人士和基层党员干部对报告的修改意见,还先后指示市委办公室组织力量,对我市的工业、农业、三产、文化发展战略进行调研。省八次党代会之后,靳绥东同志经过深入思考,反复论证,又明确提出了“突出一个主题、实现三大转变、加强三大建设”的战略构想,进一步从战略目标、战略途径、战略举措上,对报告进行了提炼、深化和升华。董永安、林宪斋、李发军、李民庆、张锦堂、赵微、杜魁兴、王国顺同志和其他常委、各位副市长也十分关心、支持报告的起草工作,并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在报告初稿上认真批上了修改意见。12月19日下午,市委又召开常委会,逐字逐句对报告进行了研究。
四个贯穿:一是学习借鉴贯穿起草全过程。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起草小组系统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文件,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十六大以来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省委关于促进中原崛起的决策部署、省八次党代会和省委近两年历次全会精神及徐光春同志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了市八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市委关于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全面了解掌握了五县(市)四区和130多个市直单位五年多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自下而上全方位的总结、回顾和梳理。同时还借鉴参阅了全国4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近期的党代会报告,努力把中央、省委最新的精神
贯穿到报告中。
二是调查研究贯穿起草全过程。大的调研活动主要有四个轮次。第一次,是起草小组全体人员分组专题调研。从6月6日开始,起草小组分成5个组,分别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到全市44个部门进行专题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第二次,是对我市产业发展战略课题调研。市委聘请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的教授和我省部分专家,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了研讨分析,对我市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产业选择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三次,是对我市工业发展战略进行了重点调研。10月下旬,市委组织调研组先后到汤阴县、开发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进行了调研。第四次,是12月上旬,市委又组织力量,分农业产业化、三产富市、文化兴市三个组在全市进行了专题调研。此外,市委还就构建和谐劳务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专题座谈。这些调研活动,为党代会报告的起草提供了大量的现实依据和立论基础。三是沟通衔接贯穿起草全过程。在报告起草、修改过程中,起草小组每一稿都与有关部门及时沟通,每一项指标都与相关的规划和目标衔接。特别是报告中涉及的主要经济指标,每修改一次,都及时与发改委、统计局等部门及时沟通,反复核对。报告中提出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布局等,都注意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衔接,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衔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衔接,以及与各个产业、行业规划的衔接。四是修改提炼贯穿起草全过程。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关于报告修改过程中“要注意重大成绩的盘点;重要数据的准确;重大目标的依据;重要提法的科学;重大工程的可行性等方面的修改。通过进一步修改,力争成为精品报告”的要求,起草小组在起草过程中,始终注意坚持一个原则,把握三个重点。一个原则,即始终注意围绕中央、省委精神与我市实际的结合点来组织文稿。三个重点:一是凡中央和省委的原则精神注意讲到;二是凡中央和省委对各方面工作的共性要求尽量讲够;三是凡属我市的特色、重点和创造性举措力求讲透。
报告初稿形成后,采取书面和座谈会两种形式广泛进行征求意见。书面征求意见分两个层次:7月13日至20日,对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级领导同志书面征求意见,共下发征求意见稿57份;7月21日至8月8日,对各县(市)、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党委)书面征求意见,共下发征求意见稿132份,并向部分县(区)委书记和市直部门部分主要负责同志当面征求了意见。起草小组对书面征求到的430多条意见建议逐条归纳整理,对报告进行了256处修改。
当面征求意见主要是市委召开了3个座谈会。从12月13日到15日,先后召开了市级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和基层党员干部座谈会,听取了10位地市级离退休老干部、11位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主委和10位基层党员代表对报告的修改意见,共征求到修改意见108条,对报告修改143处。
12月19日下午,市委召开第197次常委会,听取了起草小组对报告起草、修改情况的汇报。会后,起草小组根据常委讨论的意见,再次连夜对报告作了认真修改。12月20日市委召开八届十五次全会,对报告进行审议,一致同意提交市九次党代会审议。
可以说,整个报告的起草过程,是学习借鉴、深入调研、理清思路的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过程,是边学习、边调研、边修改、边提高的过程,报告初稿凝聚了市委各位领导的心血,凝聚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党外同志的智慧,也凝聚了起草小组全体同志的辛勤汗水。
二、报告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报告的基本框架确定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取得的成绩、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这三块对市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充分肯定了市八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八个方面的主要成绩,总结了“六个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六个必须坚持”是对市八次党代会以来这几年成功实践的总结,是我们的宝
贵财富,要十分珍惜并继续坚持下去。第二部分,首先回答了为什么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现实意义)、建设什么样的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发展蓝图)、能否建成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客观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战略途径。强调要继续坚持“四路并进”、“五力同驱”,向着“一强五前”目标,加快实现“三大转变”,切实加强“三大建设”,奋力实现安阳历史性重大跨越。第三部分,切实加强经济总体实力建设。报告中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我市经济建设进行具体部署,写了“六个大力推进、六个新跨越”,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上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优先发展,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强城市软实力上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在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上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在建设经济强县和发展快县上实现新跨越。第四部分,切实加强和谐安阳建设。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一个构建、六个打造”,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突出政治文明、突出和谐文化、突出社会事业、突出人本民生、突出创业环境、突出示范表率。这“六个突出”,都是着眼于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和解决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根本性的保障作用。第五部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着重提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五个“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全面部署。
通观全篇,这个框架可以概括为“突出一个主题、实现三大转变、加强三大建设”。“一个主题”,即“全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奋力实现安阳历史性重大跨越”;“三大转变”,即“加快老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强市转变,加快农产品资源大市向农业产业化强市转变,加快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三大建设”,即“切实加强经济总实力建设,切实加强和谐安阳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三大转变”是战略途径,是我市由中心城市向中心强市跨越的必由之路;“三大建设”是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核心和保证,二者统一于“全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奋力实现安阳历史性重大跨越”的伟大实践。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报告的主题。报告的主题是“全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奋力实现安阳历史性重大跨越”。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是我市立足于安阳“十一五”时期的历史定位和战略取向,着眼于“十一五”时期区域间激烈竞争的发展形势,根据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崛起、省委关于中原率先崛起的战略决策,在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作出的重大抉择。在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靳绥东同志进一步把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定义为“总体实力强、发展活力足、竞争优势大、文化品位高、文明和谐、秀美宜居”六句话。这一目标得到全市上下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支持。确立这一主题,既体现了市委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又体现了新时期加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中央的要求,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是全市533万人民的殷切期盼。
(二)关于对当前发展阶段的判断。报告在全面总结市八次党代会以来工作的基础上,把目前我市所处的发展阶段概括为:“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及科技教育支撑更加有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区位优势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四路并进创大业、五力同驱奔小康‟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基本共识和一致行动。特别是实现了由早期工业化向中期工业化的重大转变,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判断完全符合市情实际。
(三)关于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远景规划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报告坚持与时俱进,对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奋斗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并对实现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目标确立了两步走的战略。这充分体现了指导性与操作性的统一。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一个综合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经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分析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报告中提出了“五个走在豫北区域前列”这样一组奋斗目标。建设豫北区
域性中心强市,是我们发展的主题和总目标。但这个总目标需要有一系列子目标来支撑,也需要一些阶段性目标来衔接。我们要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至少也应该在这五个主要方面走在豫北区域前列。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五个方面走在前列,就不能称之为中心强市。所以,这“五前”,既是“一强”的子目标,也是“一强”的阶段性目标。
(四)关于“三大转变”的基本内涵。实现“三大转变”是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重要标志,是支撑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强大筋骨,是提升总体实力的主要途径。其基本内涵是要实现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和大而强、富而美的统一,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统一,其中加快老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强市转变,是迅速提升我市总体实力的必由之路。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意味着不仅发展速度要快、经济规模要大,而且经济结构要优、经济效益要好、体制机制要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要强,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加快实现这一转变。农产品资源大市向农业产业化强市转变,是解放和发展我市农村生产力的关键。就目前情况看,我市的农业人口仍占全市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的富裕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到全市的新农村建设步伐,而且直接影响着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建设进程。同时,我市具有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要使这一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加快实现这一转变。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不仅要求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而且要求要适应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我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五)关于加强“三大建设”。“三大建设”是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核心和保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安阳的发展和未来。必须把“三大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摆上位置,高度重视,切实抓好。
加强经济总实力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的综合实力和总体竞争力,是完成“一强五前”目标、实现“三大转变”的必然要求。报告中对我市经济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着重写了“六个大力推进、六个新跨越”。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推进和谐安阳建设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在认真总结吸收我市和谐社会建设经验、充分借鉴外地和谐构建好做法的基础上,报告中对“一个构建、六个打造”的既定部署进行了深化和拓展,着重对政治文明、和谐文化、社会事业、人本民生、创业环境、示范表率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六个突出”。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我们打造中心强市、实现重大跨越的政治保证。报告根据中央、省委精神和我市实际,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对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用较大篇幅进行了全面部署,即五个“进一步加强”。
(六)关于对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报告从基本市情、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和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对我市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七)关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报告中对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单列,主要是出于三点考虑:第一,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还是强调要重点抓好的五项工作,都是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纳入和谐建设之中一并论述的。第二,省八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是把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纳入“和谐中原建设”之中一并论述的。第三,在靳绥东同志提出的加强经济总实力建设、和谐安阳建设、党的建设这三大建设中,和谐安阳建设显然涵盖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在当面征求意见的3个座谈会上,老干部、党外人士和基层的同志也对报告这样的结构高度认同,没有异议。
(八)关于市委重大决策的连续性与拓展性。应该说,市委的重大决策,特别是“四路并进”、“五力同驱”和“一个构建、六个打造”这样已被广大干部一致认同的纲领性提法,应当保持一致的连续性。但同时,又必须根据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变化,在连续性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拓展,做到与时俱进。鉴于此,在这次报告中总结归纳了“一强五前”的目标和“三大转变”、“三大建设”的提法,其中“三大转变”是“四路并进”的延伸和拓展。按照量变质变规律,转变是前进途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强市需要由老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强市转变,农业立市需要由农产品资源大市向农业产业化强市转变,三产富市和文化兴市需要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三大转变”是回答战略途径问题,“一强五前”是回答前进的方向和目标问题。
总的来说,市委的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安阳实际,是新一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构建和谐安阳而奋斗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