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电投宁夏能源铝业采购师规范物资采购比价流程
全国官方采购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www.xiexiebang.com
中电投宁夏能源铝业采购师规范物资采购比价流程
为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物资采购询价、报价流程,防止“暗箱操作”,供销分公司于4月底开始停止使用传真报价,实施网上电子邮件报价流程。
分公司成立报价管理工作组,由分公司领导、相关部门
负责人及纪检人员为成员,负责报价工作的组织、协调、流程制定与完善工作。各部门采购业务员在接到由计划部下达的入围单后两天内制作询价单并向入围供应商发送询价单,如需使用电子邮件,需提前向本部室负责人报备,并使用密送方式发送。入围供应商按规定格式在报价截止时间之前将报价单发送至公司规定的报价专用邮箱内。
电子邮箱的密码实行分段管理,即由比价员和纪检人员分别管理邮箱密码的一段,在邮箱开启时间由管理人员分别输入密码,共同开启邮箱,并核对报价单的合规性。报价管理工作组对已完成报价的入围单进行价格评审,评估价格合理性,确定是否订货、重新入围或二次报价。
电子邮件报价工作执行半月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简化了询价、报价工作流程,并便于统一、集中管理。同时使询价、报价工作置于监督管理之中,有效预防价格泄露及恶意串通报价。
第二篇: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宁夏能源铝业)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中电投集团)旗下的二级控股子公司。中电投集团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拥有火电、水电、核电、煤炭、电解铝等产业。
2008年12月26日,由中电投宁夏能源公司和宁夏自治区国资委监管的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重组设立的宁夏能源铝业,全面负责中电投在宁夏项目的投资、建设、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实施战略重组是中电投集团打造宁东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是支撑中电投集团宁东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电解铝产业由此进入中电投集团三大主营业务。
宁夏能源铝业借助宁夏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秉承中电投“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企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按照“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符合中电投集团发展战略”的原则和公司“煤为基础、电为支撑、铝为核心,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方针,打造完整的煤-电-铝、煤-电、煤-电-化三条产业链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科学制订战略规划,加快项目开发建设,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几年内,宁夏能源铝业将成为结构布局合理、产业链群完整、环保水平领先、核心竞争力强的一流企业,为中电投集团公司“三步走”战略宁夏区域的实施和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0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公司党委和经营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电投集团公司“保发展目标、抓利润增长、促战略转型”“三大任务”目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初步形成了以铝电产业链及铝深加工为特色的青铜峡产业基地,以煤电铝、煤电、煤电化产业链并举的宁东产业基地,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主的中卫产业基地,全年实现利润2.43亿元,其它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第三篇: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法律法律风险防范的现状和对策
中电投宁夏能源铝业由原中电投宁夏公司与原青铜峡铝业集团于2008年12月26日战略重组成立,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中电投集团)的二级控股子公司,负责中电投集团在宁夏的项目投资、建设与开发。自2006年“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在自治区国资委和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公司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以增强干部职工法制观念为先导,以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企业法制工作,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战略重组整合三年来,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法制工作,健全法律工作体系,完善法律工作机构,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公司法制工作水平逐步提高,步入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前列。
一、目前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现状
(一)机构不全,职能不强,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1、机构尚需健全,职能有待强化。一些企业尚未建立综合法律服务机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尚未形成经常性长效工作机制。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法律服务人员难以介入合同审查、合同谈判、经营决策、项目论证、工程招投标等重要经营活动,造成各项经济活动缺少法律审查环节,埋下许多经济隐患和经营风险。法律服务机构总体上职能不强,对依法维护企业权益重视不够,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法律工作与其他事务性工作混同,解决经济纠纷及法律问题的力度不大,效率不高。
2、专职法律工作人员较少,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许多企业缺少专职法律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业务能力相对较弱。在当前民事、经济纠纷日益增多的形势下,专职法律工作人员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一些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诉讼纠纷,往往是小事拖成大事,好事变成坏事。目前,企业法律机构的服务范围涉及到企业改制、合同管理、货款清欠、民事纠纷、对外协调、土地赔偿等诸多方面;由于人员配置不到位,专业素质不强,在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具体操作上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法律服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没有发挥好从法律上进行“源头把关”的作用。
(二)缺乏法律和契约意识,经济合同纠纷增加。
1、合同法律意识不强,合同行为风险加大。这是当前企业经营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知识,在签订和履行合同中存在实体上及程序上的诸多问题,规范化程度不高,在合同标的、文本格式、履行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法律漏洞。实践中,有的企业在产品购销活动中,有时不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打白条、开空白合同书;由于合同书内容、条款残缺不全,责任追究无合同依据,这样就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往往授人以柄,难以保证合同目的实现,反而增加了合同风险系数;一旦发生经济纠纷,企业往往只能自食其果。
2、合同审查论证失严,违约责任条款欠缺。当前有的企业签订经济合同,对事先审查、论证、调研工作重视不够,风险意识不强;有的经营人员违规操作,甚至仅凭哥们意气、人情关系就草率签约,导致合同权利、义务设定失误,特别是造成违约责任条款残缺不全。这样一旦对方违约或者钻合同条款的漏洞,就会使自己陷入被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近年来,一些企业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合同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合同担保设定违规,违约责任追究困难。企业在市场经济往来中,必然要与其他经济主体发生合同担保关系,有时为担保人,有时为被担保人。企业在签订重要合同时设定担保,可减少风险,保障履约。但如果设定担保时不规范,如担保人无担保能力,担保财产有权利瑕疵等,就会导致担保虚设,一旦发生违约,担保责任无法落实,责任追究困难重重。另外,有的企业在为其它企业提供担保时不够审慎,风险意识不强,有时会陷入被动,代人承担履约责任,却无法向被担保人追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无计可施。
二、该企业运营过程中内部法律风险和外部法律风险
内部风险来自于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例如,由于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手段致使现金被挪用且追回不能,再如企业对重要技术人员的法律约束机制不完善致使人才流失且不能获得法律上的救济。外部风险是指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所产生的风险,是数量最多、最重要的风险,具体体现为国家法律、政策变动引发的商业机会丧失、收入减少等风险,投资风险,合同风险,知识产权风险,产品责任风险,品牌形象风险等。例如,2001年当中国被批准加入WTO后,整个化纤行业,特别是中小化纤公司的前景变得灰暗起来。原因在于,化纤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技术经济特点,中国加入WTO就意味着拥有巨大规模和先进技术的韩国、美国的化纤产品将以高质低价的绝对优势入侵国内化纤市场。对化纤企业来说,这是法律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引发的法律风险。对此,很多企业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却无从或者无心应对,最终纷纷走向关闭、破产之路。对于内部法律风险,除了利用特定的风险制度防范外,还需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横向、纵向沟通,尽可能的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化解矛盾,当然这些工作的实施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予以支撑。对于外部法律风险,其相应的法律风险防范制度应当与企业的其它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如果没有其他管理制度的支持,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见,法律风险防范渗透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均有赖于企业各个运营环节的协助。
由于企业性质不同,所处环境迥异,其面临的法律风险的种类和应对之策更是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建立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之前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各种经营环境及经营流程、现有管理规定进行缜密梳理,将梳理出的问题融入到防范机制的各个要素中,使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运行与企业的整体运营系统保持协调一致。防范机制建立后仍要定期整理、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其中的变化,以便对防范机制作出必要的调整。
三、该企业法律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机构,强化职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1、健全法制服务机构,强化法律服务职能。要高度重视企业法制建设,健全法制机构,强化职能,形成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努力构筑企业法制的立体化工作网络,外靠法律中介机构,内靠法制机构,把企业经营活动置于法律的监督和保护之下。企业法制部门应当担负起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法律依据,做到依法经营,科学决策,积极维护企业的各项权益,努力规避、化解市场风险,为企业经营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2、优化人力资源组合,充实法制机构人员。法律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法律服务的质量。因此,在建立、健全法制工作机构时候,要不拘一格,把精通法律、熟悉经营的同志充实进来。加强与政法院校的联系,积极引进法律人才;努力借助外力,聘用法律专家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经营与决策,防范、降低市场经营风险。
3、重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提高经营人员业务素质。鉴于一些企业经营人员合同法律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不高的现状,加强法律业务培训是关键一环。当前亟须建立、健全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结合岗位实际需要,对企管部门、供销科、财务科、审计科等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加大合同法、企业公司法、财税法、担保法、金融法等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业务水平,强化依法营销和市场契约意识。要通过制度化的经济法律知识和营销业务知识专门培训以及人才重组,建设一支精通法律、熟悉业务的专业化经营队伍,建立健全责权利一致的营销责任制度;从而保障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参与竞争,保障合同安全,减少合同风险,维护合同权益。
(二)规范法律服务工作程序,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完善法律服务工作程序,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法制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及时高效地处理各种经济纠纷,切实维护企业的权益。首先,对事关企业重大经济利益的案件,要慎之又慎,统筹兼顾,协调一致。接到案件后,要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争取支持,深入调查了解案件情况,研究确定法律对策。其次,在处理民事经济纠纷时,应积极主动的请当地政府参与协调、平息,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后,协调不成而引发诉讼的,要积极应对,制作法律文书,诉诸法院裁决;诉讼过程中,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妥善处理好各类经济纠纷;对法院判决或裁定要持辩证态度,深入分析,权衡利弊,决定是否申请执行或提起上诉、申诉。例如某企业历时7年最终圆满解决的微山亚龙公司煤炭洗选公司诉我方建筑物损坏索赔一案,即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2、建立重大经营活动法律审查机制,预防、减少企业经营或决策风险。法制部门、公司律师要全面介入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切实把好法律审查关。首先要健全采购、销售机制,预防、降低经营风险。企业法制部门和公司律师全程介入,审查合同等法律文书及法律手续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并签署法律意见,并负法律责任,以降低物资成本和项目风险。对于重大工程项目,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施工、监理,要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和项目责任人要实行工程项目终身负责制,减少项目失误,提升工程质量。其次,依法加大对外欠款的清理力度,维护企业经济权益。组织由专门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的追讨债务小组,建立目标责任追究制度,对应收帐款重新梳理分类,对陈帐老帐,采取各种法律手段,通过拍卖划拨、以物折抵、延续债权等方式进行回收。最后,对各项开支行为进行严格审计和法律审查,杜绝违法开支现象;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则委托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提高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
(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陷阱和风险。
1、建立、健全合同审查机构和管理制度,发挥内外部法律服务人员的作用。市场经济就本质而言,就是法制经济和契约经济;合同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交易手段。因此,企业要成立合同管理委员会,建立由法制部门全程参与的合同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专职合同管理员,各部门设立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形成统一领导,分口负责的合同管理网络体系,使合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要制订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健全合同审查机制,实行合同签约人负责制和重大合同履行报告制度,促进依法审慎签约。合同负责单位、合同承办人要对合同的前期调查、谈判、签约、履行、验收、结算等全过程负责;对履行周期长、标的额大、复杂疑难的重大合同实行计划履行、定期报告制度,及时解决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要用好法律人才的专业化服务,引入法律中介服务机构参与重大合同项目的审查、论证及谈判;力求合同权利义务明晰,违约责任条款完整,最大可能的降低合同风险,提高合同成功率,维护企业权益。目前有的企业已建立了合同审查委员会和法律咨询机构,设立了专职公司律师或聘请社会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不仅成功地保障了合同安全,而且在维护合同权益,追究违约责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重视合同证据工作,做好合同公证、鉴证。由于缺乏证据意识,一些企业陷入“有理乏据”的尴尬境地,在经济纠纷中吃尽苦头,造成一些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法律注重证据。”因此,企业法制机构应当重视经济合同文本、凭据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一旦涉及经济纠纷,要及时调查经济往来记录,查阅原始档案,搜集、保全相关证据,提高胜诉的机率。同时,要充分认识合同公证、鉴证的重要作用,对大额合同、重要合同依法进行公证、鉴证,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建筑安装工程合同要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大宗大额合同,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公证机关公证,以防范、避免合同履行风险。
3、正确适用合同担保制度,预防、规避合同项目风险。合同担保制度对保障交易安全以及维护合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经济担保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合同法、担保法的规定,设定担保的内容、程序要符合规范,真正用好合同担保制度,降低合同风险。具体而言,企业要求其他企业提供担保,应审查对方的担保资格以及用来担保的财产权利状况,并在合同中明确担保责任条款,一旦交易对方违约,可依法追究担保责任,实现担保合同权利。企业如果是做担保人或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要依法审慎设定,必要时可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以减小合同担保风险,保障经营安全。另外,要用好自己的合同权利,如先诉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追诉权、诉讼权等,维护己方利益,实现合同目的。
四、该公司开展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及成就
根据普法规划要求,公司紧紧抓住重点不放松,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把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五五”普法重点对象。在领导干部学法方面,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突出提高依法决策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方面,重点普及《公司法》、《物权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等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在职工学法方面,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和民主管理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突出提高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能力。五年来,公司累计召开普法专项会议19次;举办法律讲座20期、普法学习班197个、普法宣讲员培训班5期;普法参考率达98%,合格率达100%;公司网站、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刊发各类稿件424篇,发放宣传材料7000余份,张贴标语283条,悬挂宣传横幅102条,展出宣传图版93块。2010年7月在全公司范围内举办了“五五”普法大型法律知识竞赛,获得了自治区普法办的高度评价。
公司在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普治并举,坚持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注重依法治企和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企业权益。五年来,采用法律手段依法清欠铝锭货款1800余万元,妥善化解了收购原加宁公司引起的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43起,依法进行了原青铝集团与中电投宁夏公司重组整合,开展了管控一体化的调整,法律在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和重大改革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制工作已逐步成为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小结
现代企业要有效进行现代化管理,防控与化解企业法律风险,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监管制度。企业的设立行为、决策行为、管理行为、生产行为、经营行为,通过健全制度、理顺流程、完善表单、规范文本加以约束与规范。企业只有根据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外部环境,对涉及法律风险的重要事项,以企业风险监管制度的形式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作出明确规定,才可能实现对企业法律风险全程的动态监控。同时,对于企业风险监管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修改,保证企业风险监管制度合理合法并符合企业长远战略目标。
第四篇:物资采购方式流程及规范
物资采购方式流程及规范
对于我们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来讲,有三项主要的工作,即物资采购、物资收发管控和物资消耗核算,此三项工作做好了,我们的物资工作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今天重点讲述一下物资采购方面的相关业务知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物资采购的方式及选择
对我们施工企业来讲,物资采购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即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下面就分别讲述一下:
1、公开招标:招标投标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公开招标,也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一种由招标人按照法定程序,在公开出版物上或传媒载体发布招标公告,所有符合条件的供应商都可以平等参加投标竞争,从中择优选择中标者的招标方式。公开招标的优点在于能够在最大限度内选择投标商,竞争性更强,择优率更高,同时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避免招标活动中的贿标行为,因此,国际上政府采购通常采用这种方式;公开招标的缺点在于由于投标人众多,一般耗时较长,需花费的成本也较大。一般甲供、甲控物资均采用此种采购方式。
2、邀请招标:邀请招标也称有限竞争性招标或选择性招标,即由招标单位按照邀请招标流程选择一定数目的供应商,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邀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一般都选择3-10个之间参加者较为适宜,当然要视具体的招标的规模大小而定。在采用邀请招标采购方式时,注意以下两点:1)邀请招标的有效投标供应商不少于三家,否则无效;2)除特殊原因,潜在投标供应商数量较多的,不应当采用此办法。我们自购物资常采用此种采购方式。
3、竞争性谈判:是指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直接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的方式。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的特点是:一是可以缩短准备期,能使采购项目更快地发挥作用;二是减少工作量,省去了大量的开标、投标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供求双方能够进行更为灵活的谈判。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进行两轮均失败(货源供不应求、供应商报价不可接受、供应商对招标方的条件不予响应-垫付款等);第二采购单位重点关注品牌、性价比及功效等,均采用此种采购方式。
4、询价采购:询价采购是指对几个供应商(通常至少三家)的报价进行比较以确保价格具有竞争性的一种采购方式。询价采购特点:1)邀请报价的数量至少为三个。2)只允许供应商提供一个报价。每一供应商只许提出一个报价,而且不许改变其报价。不得同某一供应商或承包商就其报价进行谈判。报价的提交形式,可以采用电传或传真形式。其缺点:1)询价信息公开面较狭窄,局限在有限少数供应商,排外现象较严重;2)询价采购出现超范围适用,法律规定适用通用、价格短期内相对变化小、市场货源充足的采购项目,实际工作中则是以采购物资的数额大小来决定是否采用询价方式。询价并不是通用的“灵丹妙药”,有着确切的适用条件,实际工作中一些采购人将询价作为主要采购方式,错误地认为只要招标搞不了的,就采用询价方式,普遍存在滥用、错用、乱用询价采购方式问题,某些单位隔三差五搞询价,忙得“不亦乐乎”,被琐碎的事务缠身,采购效率和规模效应低下,还有些人借询价规避招标;3)、询价过于倾向报价,忽视对供应商资格性审查和服务质量的考察。法律规定“采购人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这是询价采购成交供应商确定的基本原则;4)、确定被询价的供应商主观性和随意性大,被询价对象应由询价小组确定,但是往往被采购人在确定询价对象时会凭个人好恶取舍,主观性较大;5)、询价采购的文件过于单薄,往往就是一张报价表,基本的合同条款也会被省略。法律规定询价采购应制作询价通知书(或询价函),在一些询价采购活动中,询价方一般不制作询价通知书(或询价函),多采取电话通知方式,即使制作询价通知书,内容也不够完整,且规范性较差,价格构成、评标成交标准、保证金、合同条款等关键性的内容表述不全,影响了询价的公正性,不少询价采购结束后采购双方不签合同,权利义务不明确,引发了不必要的纠纷。;6)、询价小组组成存在问题,法律规定“询价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询价的主体应是询价小组,我们单位一般不会如此规范,只需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询价小组;7)、采购活动的后续工作比较薄弱。不搞询价采购活动记录,不现场公布询价结果,询价方式随意性大。一些地方尝试采用电话询价、传真报价、网上竞价等方式搞询价采购,尽管这些有便利之处,但不宜过多地使用,法律规定在询价过程中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采用非现场方式搞询价存在舞弊漏洞,采购方有机会随意更改任何一家供应商的报价,或者给有关供应商“通风报信”。
询价采购适用于:采购物资数额小;物资品种、规格、型号繁多且数额较小;虽总用量较大,单批次采购量较小,且价格变化幅度较大,又无明确的价格浮动依据;等等。
二、物资采购流程及规范
(一)公开招标的流程(基本程序)及规范公开招标流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招标准备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决标成交阶段。
1、招标准备阶段:办理招标备案-招标申请;编制招标有关文件-招标广告(公告)、招标文件。
2、招标投标阶段:1)发布招标广告;2)资格预审;3)发售招标文件;4)现场考察;5)解答投标人质疑。
3、决标成交阶段:1)开标;2)评标-初评、详评、评标报告;3)定标-确定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办理签订合同事宜。此三个阶段大致可分为如下九个步骤:
(1)招标公告(2)资格预审(3)发售招标文件(4)投标预备会(5)编制、递送投标文件(6)开标(7)评标(资格后审)(8)中标
(9)合同谈判与签订
(二)邀请招标的流程(基本程序)及规范
邀请招标与公开招标流程基本相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招标准备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决标成交阶段。
1、招标准备阶段:收集潜在合格供应商并进行资格预审;编制招标有关文件-招标邀请书、招标文件。
2、招标投标阶段:1)发招标邀请书;2)发售招标文件;3)现场考察;4)解答投标人质疑。
3、决标成交阶段:1)开标;2)评标-初评、详评、评标报告;3)定标-确定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办理签订合同事宜。
此三个阶段大致可分为如下九个步骤:(1)资格预审(2)发招标邀请书(3)发售招标文件(4)投标预备会
(5)编制、递送投标文件(6)开标(7)评标(资格后审)(8)中标
(9)合同谈判与签订
实际操作过程中,其运作程序为: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收集潜在合格供应商并进行资格预审→发招标邀请书→发售招标文件→召集投标预备会并答疑→收集投标文件→开标→评标(推荐前三名)→定标→发中标通知书和未中标通知书→履行合同签订手续。
(三)竞争性谈判的流程(基本程序)及规范
1、成立谈判小组。谈判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2、制定谈判文件。谈判文件应当明确谈判程序、谈判内容、合同草案的条款以及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确定邀请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名单。
3、谈判小组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参加谈判,并向其提供谈判文件。
4、谈判。谈判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在谈判中,谈判的任何一方不得透露与谈判有关的其他供应商
技术资料、价格和其他信息。谈判文件有实质性变动的,谈判小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
5、确定成交供应商。谈判结束后,谈判小组应当要求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最后报价,采购人从谈判小组 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并将结果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未成交的供应商。
(四)询价采购的流程(基本程序)及规范
1、收集潜在合格供应商并进行资格预审;
2、发出询价函;
3、限时收回报价表;
4、汇总报价表并提出拟选择的供应商。
实际操作过程中,其运作程序为: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收集潜在合格供应商并进行资格预审→发出询价函→限时收回报价表→汇总报价表并提出拟选择供应商的建议报告→批复后履行签订合同及实施采购。此次询价采购要形成完整的询价资料(批复报告、报价汇总表、询价函及报价表)被查。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采用邀请招标和询价采购两种方式。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履行程序;2)运作要规范;3)资料齐全完整、逻辑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