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案例:我班学生抽烟了
我班学生抽烟了
江苏省射阳职业教育中心校杨生虎
【案例】
接到宿舍管理员通知说:“昨天晚上,你班的张XX同学在厕所抽烟了。”
【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吸烟在一部分中学生中,尤其是职高生,认为这是一件颇为“时尚而成熟”的事,甚至许多中学生还有一点“烟瘾”了。中学生吸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是某些家长没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和社会上某些不良因素引起的。如果每一个中学生都能认识到吸烟的害处,觉得吸烟不是好事,那么中学生吸烟现象便可大大减少甚至杜绝。
有很多家长也是抽烟的,还有香烟的广告,香烟还在大量出售等等,使一些耳濡目染的中学生无法抵制烟的诱惑而加入烟民行列。那怎么才能让学生能自觉地拒绝抽烟呢?
【策略】
通过一次主题班会从思想认识上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让学生能主动承认自己抽烟了,或曾经抽过烟。其次,与学生一起从多方面分析不应该抽烟的原因。
【过程】
班会课上,我一改平时那种乐呵呵的表情,神情严肃地走进了教室,立即有学生感受到了异常地气氛。(有人抽烟被管理员看到并记录了,还扣了班级常规考核分了,那个同学头低得一直不敢看我)我:“昨天晚上,有人抽烟了,还被“活捉”了,又扣班级的考核了。”
学生中立即有一些骚动,小声地议论着,相互看看,大家都想知道是谁。
我:“会是谁呢?”停顿了一下,又说:“会不会是陈玲玲?”(陈玲玲是一个女生,是不可能抽烟的)
其他同学乐了,紧张的气氛有一点缓解,抽烟的同学也有一点放松了,特别是平时也抽烟但没有被当场抓到的学生,气氛更活跃。我又说:“在厕所——吃东西,‘色香味’都有,感觉不错吧?全班同学更加乐了,那名同学更加不好意思了,其实也有一些不 1
是太自然了。
我:“这样吧,凭良心,并发誓,你们在学校没有抽过烟的同学,请站一下。”(跟学生相处了一段时间,已经建立了一种良好的、诚信的师生关系)
有近一半的同学,立即站了起来,还有几个同学站的时候还看看其他同学,慢慢地站了起来。(利用诚信,注意方法)
我立即说:“立即站起来的,肯定是确实没有抽过烟;但慢慢站起来的同学肯定是抽过烟的,而且是在学校内抽过烟的”
其他同学也笑,这几位同学头低着,然后又不好意思地坐下去了。我:“现在交换一下,站着的同学坐下去,坐着的同学站起来。” 现在抽过的都站起来了,也包括昨天抽烟被发现的。(所有抽烟....的都承认了,第一任务已完成).............
我:“抽烟有害处:第一,吸烟会影响体力。你们长得比我高,但你们的体力却没有我好,运动水平也没有我好,这是为什么呢?”停顿了一下,我继续道:“那是因为我不抽烟,而我们的班是数控专业,是运动第一强班。(我喜欢运动,也鼓励学生和我比赛)第二,香烟中尼古丁害处多,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有着极大影响—能引发肺癌等诸多病症。还影响了其他同学。第三,中学生尚无经济来源,买烟之钱从何而来?都是用父母的钱,对不起父母,而且你们的父母大部分是不抽烟的,即使抽,香烟是也最便宜的。”再看看你们穿的衣服,与你们父母穿的衣服比较看一下,他们节省的钱都给你们了,你们吃的、穿的、用的、甚至玩的,都远超你们的父母,如果再抽烟,就太不应该了。”(用真情打动学生).........
抽烟的同学头都低下去了。
我:“现在,你们身边有打火机或香烟的都送到讲台上来。” 然后有七位同学把打火机送了上来,还有同学说打火机在宿舍,下午带来,但却没有一支或一包烟。(后来了解到学生都是花0.5~1元钱到校园商店买一根散烟,所以身边无烟)
我补充道:“当然,你们可能会觉得为什么大人可以抽烟,等你们长大了,自己挣钱了,遇到一些交往,还是需要的,但也不能影响别人的健康。
现在你们是学生,而且是06数控(1)班的学生,有许多老师夸奖这个班好,学生都以进这个班为荣,所以你们更不应该抽烟。(让..学生在老师的期望中成长)............
【效果】
自从这件事之后,我了解到,我班学生抽烟的现象少多了。
第二篇:小学班主任案例我班有个学生叫黄鹏
小学班主任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叫黄鹏。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案例 她变得自信了
她变得自信了
——班主任工作案例
王爱平
案例介绍
刘晗丹,女,11岁,我校六年级一班学生。成绩一般,中等智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父亲是一名干部,每晚一般都坐在她身边陪学习。对孩子学习的问题,教育方式粗暴,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她的父母除了对她学习要求严格外,别的方面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在班上值日生工作不会做,做别的事也做不好。
案例分析
父亲望女成凤的愿望强烈,但往往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理想,渐渐地形成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如同学,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
刘晗丹在家从没做过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值日生工作不会做,班上与她一起做值日的同学免不了说她懒,她觉得很没面子,因而更不愿与同学交往。
辅导方法
1、利用游戏活动,创造交往的条件。上活动课时,教师主动邀请她玩游戏。同时,引导其他同学与她共同完成游戏活动,活动中引导她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
2、指导家庭教育,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父亲每天下午放学常到学校接她,教师经常利用这种机会,与他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
3、创设良好的班级人际氛围。利用心理辅导课、活动课等时机进行群体性的心理辅导,让学生知道与人交往、帮助他人,不嘲笑、鄙视能力比自己差的同学是一个好学生应具备的好品质,从而主动地在学习、劳动上帮助她。
4、培养刘晗丹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与同学交往的信心。刘晗丹成绩一般,上课又不主动发言,在与同学交往中不善言辞,很是木讷,教师利用心理辅导课给她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自讲、和同学对讲,在讲中记,在记中练,在练中习技巧,扫除她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语言的障碍。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刘晗丹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
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
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这是个新的老问题。说它新,因为手机刚刚普及也没有多少年;说它老,是因为自从有了手机之后,关于学生带手机上学的讨论就一直没有消停过,但至今仍无一个普遍适用的、能为三方接受的管理方案。最近几年,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的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从目前的讨论情况来看,反对声占了上风,但实际效果却几乎为零——谁能拿出个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很难。
在此,我不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言论,只就事论事地从纯技术角度探讨一下学生手机的管理问题,我的案例,就来自于我现在带的这个班……
写到这里,我的思路忽然岔开了——我发现现在很多规则的制定完全是荒唐可笑的,荒唐之处不在于规定本身,比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这个规定本来不可笑,但是,和实际情况相比,绝对是一件滑稽的事。我想制定规则的人一定是不负责任的,他只知道把规矩定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有没有可操作性、谁来监督,根本不是他所关心的。事实是,谁也不会把规定放在心上,手机照带不误,因为从没有人来管规定执行的情况怎样。学校经常有这种滑稽的事,规定都有,但都是一纸空文,造成了学生养成了根本不会遵守规则的习惯,一直影响到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对规则视而不见,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根子还是在教育(我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单是指学校的教育)。
我们造成或助长了学生的狡黠,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和分析——遇到厉害一点的教师就老实一点,遇到不怎么负责或宽容一点的教师就钻空子,他们知道,规则的执行力度在于执行人的威力而不是规则本身的威力——养成这些坏习惯很不好,长大以后,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也会带着这种习惯,要么造成自己的损失,要么让规则的可信度下降。
关于学生手机的管理,最不动脑筋的做法就是简单操作:在班上宣布一下,所有人一律不准带手机,如果发现了,就没收。其实,谁都知道不可能做到,这样的说法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宣布完了就没事了,学生仍然在用,发现了,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没收。教师没有权力没收,所谓“没收”,也只是暂扣一段时间,最后还要还给本人或家长的。问题是被发现而受到处罚的学生只是认为自己的运气不好,从没有想过是自己违反规则,下次要做得更隐蔽一点,而不是从根本上认识到不应该这样做。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我们把学生都训练成了反侦破的高手。
我的这个班,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不是我高明在何处,我只是不愿意做一些简单而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我在班级里推行什么政策,第一原则就是要以理服人,让大家口服心服。理不讲透,不强行推进;理讲透了再执行,一旦执行起来就没有含糊的余地。我做一件事,一定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进展到哪一步就做哪一步的事,一切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
能完全禁止手机进入校园吗?我看不能,特别是到了高中。有人说现在学生使用手机绝大部分不是用来和家长联系的,而是和同学朋友联系,所以不能让学生带手机。学生大了,难道不应该有自己的世界吗?难道一使用手机学生就会变坏?道理也不用分析了,我们不能掩耳盗铃,对这个现实视而不见。既然禁止不了,那就是要管理好,手机本没有错,需要制止的是不正确的使用手机。
和一般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是,我在自己班里并没有一开始就制定严酷的政策,把自己逼上绝路,而是先让问题暴露出来,再和大家讨论怎么解决。
第一步,宣传造势,观察准备。
最好不带手机到学校,避免麻烦。凡事都有两面性,手机能带来便利,也会带来烦恼。没有手机,一样可以和外界联系,关键是自己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大众通讯工具,不存在炫耀的问题,当然,没有手机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如果你觉得弊大于利,就不要带到学校,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也挺好。没有手机的,也不必缠着家长买,以后确实需要了再买,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我确实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或没有,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不会看到学生使用手机就如临大敌,或形成职业习惯,看到了就收走。这种淡化、宽容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有时候我们越重视越反对,反而会强化学生的反抗意识。
讲清道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自觉遵守。一个班级是有自己的气场的,如果玩手机成风,自然会有一种暗示,更多的人会加入进来,如果有一部分人认为玩手机不好,也会影响其他一些人。
对于带手机到学校的同学,我们首先强调学校的要求,告诉他这是违规的行为,让在学校使用手机成为一种偷偷摸摸的行为,首先制造这种氛围,让他感到难受。然后,暂时不采取其他行动,观察一下会有什么问题出现。
我知道,光讲道理对一部分人是没有用的,他们不以为然,以为只要不被发现就没事了,所以开学后不久就有人开始在上课时使用手机了,玩游戏、看视频、发信息,我这个所谓的实验班也不可能免俗。
要让他们上课不玩手机,首先必须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这件事不好,建立是非观念。我在班上继续扩大宣传力度,告诉各位同学,上课时使用手机是规则不允许的,被发现了将会受到处罚。我的宣传力度是逐渐加大的,一开始是很温和地讲道理,然后强调规则,然后是在全班的警告。但仅限于此,仍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因为把这件事彻底管好得有个契机,没有身边切实的案例,教育的力度还不够。
我相信还是会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在铤而走险。很多人其实都是这样,明知道规则不允许,还是会因为挡不住诱惑而违反,事情不发生到自己头上是不会有切身的感受的。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如果总是违规,终有被发现的那一天。
班级学生分化成了玩手机的和不玩手机的两派而不是一边倒,其中前者占了大多数,后者人数较少但很顽固。这种分化减轻了工作量,因为大部分同学明确了规则之后已经自觉地遵守了,他们不仅不会让我操心,还成为教育其他同学的榜样,不玩手机的同学对少数违规同学有一种无形的震慑和影响。(班主任工作 www.xiexiebang.com】
2、确实有人不顾禁令继续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3、这件事必须要管起来,不然不良风气会蔓延;
4、目前要想完全禁止带手机到学校并不现实,所以,关键在于管理。
大家意见基本一致后就开始讨论处理办法。又是一番讨论,再次得出共性的东西:
1、第一次发现,暂扣一个星期,不必事先警告,因为规定已经强调过多次了;
2、第二次发现暂扣手机一个月,第二次的意思不是在同一个同学身上发现两次,而是只要有一个人被处理了就算第一次,下一次另一位同学违规就算第二次;
3、第三次发现则永久性禁止手机带入学校;
4、每次违规都要告知家长。
好了,讨论结果班长记录下来,作为政策执行。这里还有一些细节和技巧,不细说了,总体原则是大家要充分讨论,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所以,规则是大家提出的,不是我个人意志。这样执行起来的阻力会小很多,特别是涉及到真正处理时,被处理人无话可说。
完了以后把这些内容打印好,每个人自愿签字,作为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
第三步,加强监管,一步到位。
前期工作要慢、细致,准备要充分,适应期要足够长,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系统脱敏。一旦付诸行动,要坚决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既然大家讨论好了,下面就是执行的问题。
首先,每位同学登记手机号码,没有的填“无”,把号码全部整理好,和家长逐一核实,全班四十四人,有十八人没有手机或者手机从不带入学校,工作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强,另有二十六人每天带手机到学校。确认无误后进入监管、检查程序——上课期间随机拨打登记的号码,如果出于开机状态则视同于使用手机。
这一招大家事先并没有想到,底牌总是最后再亮出。虽然有些意外,但是细想一下没有反对的理由,因为老师不能时时刻刻巡视检查,而且即使巡视,也有检查不出来的可能。如果全部依靠老师的检查,则执行力度是肯定不够的,必须大家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动地躲避或存有侥幸心理。事前我们讲明白道理,让大家都能理解,上课时完全没有必要开机,反之,开机就有使用的嫌疑。
从规定出台之后到目前为止,随机抽查若干次,无一人次被发现上课时手机开机。管理基本成功。
是不是没有问题?是不是一劳永逸?
这两个答案都是否定的。
第一,即使如此规定并且经过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但不一定表明没有问题。比如,对付开机的抽查还是有办法的,虽然比较麻烦,但并非对付不了。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任何规则都不可能滴水不漏,讲白了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如果有谁挖空心思非要想出聪明的办法来对抗规则,那也显得太无聊了,为了这几十分钟的关机,值得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吗?人如果到了这一步也就没有多大意思了。而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冒着违规被处罚的风险在同学们的视线之下玩手机,心理压力会很大,当做一件事承担的风险和背负的良心的谴责超出了做这件事带来的愉悦时,每个人都会掂量一下,权衡利弊,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姿态。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认可。这就叫以理服人、环境育人。
第二,以后会不会出问题?很有可能。怎么办?不怎么办,现在就为此烦恼属于杞人忧天,我的原则是到时候再想办法,现有的办法既然好用,就用下去。当然,不能忘了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们以遵守规则为荣,破坏规则为耻。建立健康的荣辱观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班级风气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形成的。
我对孩子们说,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巩固一个好习惯,不必再为手机的问题烦恼了,我们还有更多的事要做,让我们都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吧。
遵守了规则,其实也轻松了,不必担心规则来惩罚你,换来的是更大的自由。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的,有时候,遵守规则就是获得了自由。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班主任工作案例:一名后进生的转变] [高中班主任工作案例]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案例:学生要求看电影-班主任工作案例
班主任工作案例:学生要求看电影
由于其他班级在自习课时放过电影,于是五班的学生们坐不住了,多次以不同的方式央求我给他们看场电影。我答应他们第二次月考后抽个时间给他们放一次电影。
2012年5月25号周六,晚自习四节全为公共自习,没有辅导安排,学生如果上四节自习课难免会降低效率。于是我决定三四节给学生放电影。选择什么电影呢?为什么让他们看这部电影?以及看完电影之后会起到什么效果呢?我在思考。当时我首先考虑给同学们放《中国合伙人》,但看完影片后,我们觉得电影中的故事与学生之间无法形成共鸣,而且有些镜头不宜公开场合观看。所以决定给同学们放《当幸福来敲门》。一来这部影片是一部励志片,有关梦想、有关奋斗、有关责任、有关亲情,是部难得的教育片。
在放片伊始,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做好观看影片的准备工作,中途不能随便外出;第二,不能讨论不能说话,保持纪律;第三,关闭窗户,不能影响其他班级;第四,边看边思考,想感受;第五,周日早读写感受;第六,周日第一节说感受,班主任开班会。这些要求的提出一方面使同学们感到看电影不是一味的放松,而是由纪律有任务要求的。在整个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学生们纪律较好,无大声喧闹,而且由于给同学们布置了任务,所以同学们观看的格外认真。
第二天早读,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在写感受。第一节自习课是我的历史辅导课,我把它临时变成班会课。让学生们上台谈感受。
张晓宇:每个人都应该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要心存梦想,要为之奋斗,为之奔跑。只要你心中还有梦想,你应该努力,只要你努力,梦想就会实现。
赵海玲:电影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父子俩的彼此相信。父亲相信孩子对他抱有信心。孩子对父亲始终相信,相信父亲能走出困难,能带给他幸福。所以我们要相信爱你的人,相信你爱的人。
李韦灿: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每个人是平等的。幸福就像故事中所说的是有不同的环节构成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好人生的每一个环节,那样你就能得到幸福。
孙晨霞:有心人天不负,只要不懈努力终有回报。只要你还活着,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王睿智:也许康庄大道并不是最好的,艰辛也许更值得回忆。世界予我以痛,我却以歌报之。让我们微笑的面对生命中不如意。
高鑫伟:也许我们总以为没有鞋是不幸的,但这世上还有没有脚的人。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作为一个父亲,主人公选择了坚强和责任。作为一个母亲,他的妻子却选择了放弃。我多么希望她能与主人公彼此支持关心共同迎接生活中的挫折。作为一个孩子,小小的他没有太多的埋怨而是尾随其父,给父亲以强大的动力,我想如果没有他在他父亲身边,他的父亲还能不能坚持下去?所以我想说,不管我们的父母有没有能力让我们幸福,我们都不要抱怨,父母的存在便是做子女最大的幸福。
王慧:哭在成功时。男主人面对那么的艰辛没有哭,但面对孩子时却偷偷的留下了眼泪。面对一次考试的打击,我们不要流泪。面对生活中的失意请不要沮丧。当你实现的梦想之时,请你尽情的流下眼泪。
田玉峰:我想提出一个问题:若我们的身上发生着电影中的故事,我们还能坚持下去吗?有多少人会选择放弃?我想告诉大家一句话:选择堕落,你没有资格!
李晓晗:梦想是自己的,是别人夺不走的。也许在梦想的道路上,你会受到质疑、遇到很多麻烦。但请你记住你的梦想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才能实现,所以不要管别人怎么看你,你只需坚持就行了。
韩慧:走向成功没有捷径。看完电影让我想起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是的,现在的我已经落下了很多,那怎么办呢?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了,我为什么不赌一把?趁着高一。
王松娟:看完电影我在想一个问题,当我处于人生低谷时该怎么办?北岛曾在《波兰来客》中写道:“年轻时,我们都有梦想,关于文字、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现在我们夜深饮酒,杯子碰在一起,听到的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一个有人生经历和故事的人说出来的话更让人心动。我们现在有梦想,我们三年后呢?我们的梦想还在吗?我们要梦想开花结果而非支离破碎。
白鑫:为自己过的幸福而努力,为爱你的人幸福而努力,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栗海涛: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一个字“做”。凡事要想成功,离不开一个“做”字,只有付诸实践的梦想才叫梦想,幸福才能如期而至。
还有部分同学谈了感想,在此不再列举。学生的发言得到了同学们认可与赞许,获得了阵阵掌声。下面我也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第一:关于幸福。幸福应该首先是动词,然后才是名词。幸福需要我们不断追求,需要我们像加纳那样不停地奔跑,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苦,适时的擦去自己脸上的汗,或者还有泪。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充满艰辛,有时会让我们遍体鳞伤,有的人坚持下来,有的人崩溃了。坚持下来的就有可能获得幸福。所以我要说困难与挫折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因为是困难与挫折使你获得的幸福更值得品味。
第二:关于梦想。梦想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梦想。梦想可大可小,可以关于学习、关于未来、关于爱情等。我们必须做梦,更要付诸现实。在这里我要向那些梦想者致敬。向那些曾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却没有获得自己理想中幸福的人们致敬。因为无论你努力了多久,每一滴汗水都是真实的。如果你现在处于学习的低谷,请你记住一句话:成功的意义是当你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你反弹的高度是多少。
第三:关于自己。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句话:纵使你与别人有着天渊之别,但你要永不退缩。电影中的父亲被贫困包围,每天忙于生活。无奈、彷徨、失望,但他从来都坚持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相信自己。他能做的只有不停地迈出伸向远方的脚步。儿子跟着父亲,忙于半句怨言,默默守护着。看着别人微笑,自己也微笑,虽然他的童年充满苦难。也许你现在的处境不乐观,但你永远相信自己。一切的苦难都会成为过去,仿佛叶之缤纷……一切的甜蜜都会如期而至,犹如花之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