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熟市房屋拆除工程施工管理办法(试行)
常熟市房屋拆除工程施工管理办法(试行)
常建[2003]89号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房屋拆除工程的安全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规范拆房施工行为,做到安全、文明、规范、有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以及《苏州市拆房施工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常熟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拆除工程施工活动,实施对房屋拆除工程施工活动的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房屋拆除工程施工活动,是指采用爆破、机械或人工作业方式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活动。
第三条常熟市建设局是本市房屋拆除工程(以下简称拆房)施工活动的行政主管部门,对房屋拆除工程施工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常熟市建筑管理处具体负责拆房施工的日常管理工作,常熟市建筑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市安监站)负责拆房施工的安全监督工作。各镇建设管理服务所负责镇域范围内拆房施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凡从事拆房作业的施工单位必须取得《爆破与拆除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和《江苏省建筑业企业安全资格许可证》(以下简称安全许可证)。
第五条从事拆房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专(兼)职安全员、施工员或技术员必须通过岗位培训,取得有关部门发放的拆房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岗位证书,方能上岗;现场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取得常熟市建设局发放的拆房施工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岗位证书,方能作业。
第六条建设单位或拆房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发包单位)发包房屋拆除工程,必须在取得《资质证书》和《安全许可证》的施工单位中采取招标方式确定承包单位,双方须签订拆房施工合同,明确双方的安全职责,并严格执行。承包单位负责人对拆房施工安全负责。发包单位应加强对整个拆房全过程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第七条承包单位应按《建筑法》规定,为拆房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第八条承包单位制定拆除施工方案前,发包单位应提供被拆工程的图纸或结构形式、建筑面积、使用状况、地上地下设施状况和可能危及毗邻建筑的说明材料等。
第九条承包单位负责人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按发包单位提供的资料,对被拆工程和周围环境进行实地查勘,制定拆房施工方案,并由承发包单位负责人签字认可,报市建管处、安监站备案。
拆房施工方案应包括:
1、被拆房屋概况;
2、被拆房屋平、立面图及周边环境示意图;
3、防护架搭设方法、要求(十米以上防护架须附计算书);
4、防护架示意图和固定点大样图;
5、拆除程序、方法、要求和时间;
6、安全保障体系、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对特殊工程或采用特殊作业方法的拆房施工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有严格的防范措施;
7文明施工措施(包括:围栏、周围环境保护、废旧材料临时堆放、清运等措施);
8、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汇总表(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本岗位工龄、岗位证书号);
9、设备机具汇总表(设备机具名称、规格型号、使用年限、生产单位);
第十条发包单位将项目批准文件、《房屋拆迁许可证》(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施工方案及承包单位《资质证书》、《安全许可证》和拆房施工合同复印件等有关材料报市建管处、市安监站核查备案,领取《房屋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以下简称施工许可证)。如采用爆破拆除方法或涉及水、电、气和通讯管线的,发包单位还须将方案和相关材料报市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领取《施工许可证》。
承包单位不得将拆除工程分包、转包给他人。
第十一条承包单位应根据各种拆除方法的规定要求,划定危险区域,做好警戒和警示标志,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居民区、城区繁华区域、交通要道附近施工,拆房施工还应避开上、下班高峰期。
第十二条在拆房施工前,承包单位必须对技术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现场所有作业人员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和文明施工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须分别签字。
施工现场负责人需对现场所有作业人员进行班前教育,做
好班前教育记录和拆房施工日记。
第十三条拆房工地应实行全封闭围护,先围后拆,围挡可用彩钢板,或用砖砌围墙,高度应符合要求,砖砌围墙须做好压顶与粉刷。
拆房工地门口明显处必须设置拆房施工警示牌和标志牌,标志牌必须注明发包单位名称、承包单位名称、承包单位负责人姓名、项目经理姓名、施工现场安全员姓名、《施工许可证》编号、监督电话等,接受社会监督。
为确保行人安全和道路畅通,在拆房施工时,必须有安全了望人员进行监护。夜间应设置红色警示灯。
第十四条拆房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项目经理和安全技术负责人必须到岗到位,现场指挥,拆房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应系好安全带。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拆房施工禁止立体交叉作业;对被拆工程应有防止突然倒塌的稳定措施;分段拆除工程,应对先拆部分(或保留部分)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确保安全。
高处作业应设置溜放槽或垂直运输设备,禁止将拆除物直接向下抛掷。
第十五条在拆房施工时,如发现文物、爆炸物以及情况不明的电缆、管道等,应停止施工,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保护好现场,按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及时向市有关部门报告,经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第十六条拆卸下的各种材料应及时清运出场地,运输中严禁抛、洒、滴、漏。严禁在拆房工地现场焚烧废物。
第十七条遇有风力在六级以上、大雾天、雷暴雨、冰雪天等恶劣气候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拆除作业。
第十八条拆除施工过程中发生险情或伤亡事故,必须按规定程序报告,做好抢险和救护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隐瞒不报。
第十九条采用爆破方式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爆破管理规定》进行。
第二十条拆房工程的施工现场的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按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常熟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市建设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有与法律法规不符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常熟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OO三年三月五日
第二篇:房屋拆除工程施工合同
房屋拆除工程施工合同
甲方
乙方
因涉及到工程需要拆除。拆除工作由乙方负责根据安全工作
“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为确保安全、明确责任,经甲乙双方商定订立安全协议如下:
一、乙方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地方市和上级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安全生
产,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有关劳动保护法规、条例和规定。严格按安全要求
施工。
二、乙方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进行教育,制定规章制度,提出有关要求,确保
施工人员认真执行。
三、乙方必须杜绝违章作业,确保拆除工作安全进行,并根据要求做好安全应急预案。为确
保施工安全,严禁违章施工。
四、乙方在施工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意外伤亡事故,由乙方负责解决并承担任何责任和费
用,如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通知甲方和上级有关部门。
五、拆除前乙方负责检查周边邻居的房屋有无异样。
六、拆除过程中不能随意对邻居造成影响。如有后果一切由乙方承担,拆除过程中,如发现
邻居的房屋有异样,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支撑、加固等),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一
切由乙方负责。
七、拆房价格共计为 ¥元 大写(),拆房地点为甲
方协助乙方做好断水、停电等工作,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预防事故发生。
八、工地开工日期为:年 月 日至年月 日,工期为天,不能拖延。如乙方未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拆除工作,每延长一日,直接从应支付价款中扣除30%作为违约金。
如乙方拆除不符合甲方要求,甲方有权责令乙方返工,并扣除10%-30%的应支付价款。
九、工程现场拆迁完后,由乙方负责对现场垃圾进行清理、外运。与甲方验收合格后交给甲
方。
十、乙方拆除完毕,甲方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给乙方拆除房屋人工费用¥(大写:
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生效,此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代表人代表人
身份证身份证
日期日期
第三篇:农村房屋拆除工程施工方法
房屋拆除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
1、拆除施工工序
(1)封围标示:用彩旗标示绳进行标示,并设置安全围栏及防护网。
(2)拆除门窗、楼板:人工拆除、机械破碎、氧焊切割。
(3)拆除侧墙及砼梁柱:挖掘机分解、液压破碎锤破碎。
(4)拆除基础:机械开挖破碎、氧焊切割。
(5)现场清理: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清理。
(6)清渣:及时办理城管、环保部门相关手续后,由挖掘机、装载机装车、翻斗车密闭清运。
(7)平整场地、验收:人工配合机械回填、平整场地后经领导小组验收。
2、具体拆除措施
根据不同的拆除对象,拆除施工应采取不同的拆除方法和拆除顺序,但应遵守“先上后下,先非承重结构后承重结构”的基本原则。
(1)人工拆除
拆除对象:砖木结构平房。
拆除顺序:屋面瓦→板→椽子→檀条→屋架或木架→砖墙(或木柱)→基础。
拆除方法:人工用简单的工具,如吊绳、撬棍、大锤、铁锹、瓦刀等。上面几个人拆,下面几个人接运拆下来的建筑材料。至于砖墙的拆除方法一般不许用推倒或拉倒的方法,而是由上而下拆除,如果必须采用推倒或拉倒的方法,必须有人统一指挥,待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地方才可进行。拆屋架时可用简单的起重设备,三木塔挂导链或滑轮拆下。
(2)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法。
拆除对象:混合结构多层楼房
拆除顺序:屋顶防水和保温层→屋顶混凝土和预制楼板→屋顶梁→顶层砖墙→楼层楼板→楼板下的梁→下层砖墙,如此逐层往下拆,最后拆基础。
拆除方法:人工与机械配合,人工剔凿,用机械将楼板、梁板构件吊下去,人工拆砖墙、用机械吊运砖。
(3)机械拆除
有些被拆除建筑有用的材料少,或者为了加速拆除则采用破坏性拆除方法,如用液压锤、液压剪、挖土机或重锤击等机械拆除方式。
为了保证安全拆除,必须先了解拆除对象的结构,弄清组成房屋的各部分结构构件的传力关系,才能合理地确定拆除顺序和办法。
一般说来房屋的结构组成,由屋顶板或楼板、屋架或梁、砖墙或柱、基础四大部分组成。其传力关系也很明确。
屋顶板或楼板传力给屋架或梁,屋架或梁传力给砖墙或柱,砖墙或柱传力给基础。
因此,拆除的顺序,原则上就是承受力的主次关系,或者说按传力关系的次序来确定。即先拆最次要的受力构件,然后拆除次之受力构件,最后拆主要受力构件。拆除顺序是:屋顶板→屋架或梁→承重砖墙或柱→基础。如此由上而下,一层一层往下拆。至于不承重的维护结构,如不承重的砖墙、隔墙可以最先拆,但有的砖墙虽不承重,可是起到木柱的支撑作用,这样的情况就不急于拆除,可以待到拆木柱时一起拆。
(4)若遇到有的厂房、钢架结构等类型房屋仅拆除一部份的情况,则需先将不拆的那部份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措施进行加固,在确保房屋结构合理安全后再对剩余部份进行拆除(拆除实施方法流程跟以上叙述一致)
第四篇:深圳房屋拆除工程管理办法
附件
深圳市房屋拆除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房屋拆除工程施工及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拆除工程的监督管理。
涉及保密、军用、抢险救灾、临时建筑,以及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下小型房屋工程的拆除,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房屋拆除工程,是指对全部或部分建成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整体拆除的工程。本办法所称建筑废弃物,是指在房屋拆除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砖瓦、混凝土块、建筑余土,以及其他废弃物。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区(含新区,下同)房屋拆除工程施工、建筑废弃物处置监督管理活动进行指导。
改正;拒不改正的,区建设主管部门可将其行为纳入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
土地整备、城市更新、违法建筑查处以及规划国土部门应督促建设单位办理房屋拆除备案手续。
第七条 房屋拆除备案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相关主管部门出具的房屋拆除文件或拆除决定。其中,城市更新所涉房屋拆除工程,应提供与各区城市更新部门签署项目实施监管协议;违法建筑、危险房屋及其他房屋拆除工程,应提供由违法建筑查处部门、规划国土等部门按规定作出的拆除决定;
(二)施工合同及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合同;
(三)监理合同;
(四)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及项目经理、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明文件;
(五)经监理单位审核确认的《房屋拆除施工组织方案》;
(六)现场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凭证;
(七)《建筑废弃物减排及综合利用方案》;
第九条 《建筑废弃物减排及综合利用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建筑废弃物排放处置计划,包括工程任务情况、综合利用单位、建筑废弃物种类和数量、分类拆除的方法、综合利用方式,以及污染防治措施;
(二)建筑废弃物现场专职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及分工;
(三)现场处理利用的,应对建筑废弃物现场处理设备能力、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种类、数量及使用计划予以说明;
(四)固定厂综合利用或不能综合利用的废弃物,应对运往固定厂或其他处置场所的运输路线、数量及处置地点予以说明;
(五)建筑废弃物清理时间安排;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条 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拆除备案材料进行审核,材料齐全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并重新提交备案。
建设单位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做好建筑废弃物运输与综合利用工作;协助施工单位做好相关管线的迁移和保护工作。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依法施工,承担房屋拆除工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编制、报审安全专项方案,并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取得认可意见。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及时组织排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行为,报告重大事故隐患。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在房屋拆除工程施工中发生重大险情或安全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排除险情、组织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章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实行房屋拆除、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清运一体化管理。房屋拆除工程承包单位应具有相应施工资质及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不具备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的施工企业,应与具备该能力的企业联合承包房屋拆除工程。
建设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业绩、设备和人员等情况进行核实。
第二十四条 鼓励建筑废弃物现场处理利用。现场无法处理利用的,应运至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厂进行集中处理利用。
无法再利用或再生利用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危险废弃物、有毒有害废弃物等,应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妥善处置。
第二十五条 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利用,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和环境污染防护措施。
现场处理利用的,移动式现场处理设备应具有分拣、破碎、筛分、除尘等功能。处理能力应不小于1000吨/天,资源化利用率≥95%。
第五篇:常熟市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常熟市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微型课题是指教师将源于课堂、源于学生、源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将课堂作为研究基地,将追求教育、教学的实效作为主要研究成果的一种课题。
微型课题研究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贴近教育教学实际、适合教师开展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对于改进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我市推进课程改革,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我市教育科学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大力推进微型课题在我市有序、有效地开展,根据苏州市关于开展微型课题的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常熟市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一、申报人员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二、申报办法
微型课题采取逐层申报,分级立项,分级管理的办法。
基层学校:各学校负责校内微型课题的申报工作,通过申报工作的开展积极引导教师认识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一线教师是微型课题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教师要把微型课题研究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校本研修有机整合,正常开展研究活动,逐步形成基于微型课题的专业对话。
学校的教育科研主管部门要统一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的申报方案进行指导,帮助教师选择课题,填写申报书,确立校级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择优推荐到市级立项。
市教科室:市教科室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指导者,要定期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微型课题的研究。通过举行微型课题研究现场研讨会,建设微型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开展优秀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编印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专辑等方式,加强市级微型课题研究的管理指导。
市级立项的微型课题需填写《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微型课题申报表》。市教科室将负责择优推荐优秀课题到苏州市级立项。
三、申报选题
积极倡导教师从自身工作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确立课题,选题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有经验、有积累的,长期关注的,兴趣浓厚的,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曾有一些思考但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2.选题要基于自己的实践,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困惑与问题,切入口要小,内容要相对单一,适合教师开展实践性的研究。
3.选题要有针对性,研究的目的要着眼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无法驾驭的、不能解决的、对当前工作没有帮助的问题应回避;不需持续关注,能够随时解决的问题要回避。
4.选题要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片面强调实践,就可能走不出经验的束缚,不利于课题品质提升,教育理论缺席的“微型课题”,是短视的,无梯度的,不利于教师职业实现专业化;一味强调理论,就会脱离现实,也难以获得源头活水。可以将自己熟悉的一种科学理论或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也可以借鉴、运用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四、课题组的组建
微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另一种是小组微型课题研究。
个人微型课题研究:个人微型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强调教师个体认识的深入和拓展。
小组微型课题研究:鼓励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申报,也可以是有共同研究内容、自由结合的研究小组为单位申报,强调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对于有苏州市级以上规划立项课题的学校,可以将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解,将分解的研究内容作为微型课题来研究,从而促进“大课题、小研究”的研究范式的形成。
五、课题管理
针对微型课题具有切口和研究范围小、研究过程简便、周期短、涉及研究人员少、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管理方式上采取以下措施:
1.简化课题申报手续,只需填写《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微型课题申报表》,在市教科室备案。
2.微型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为1年,课题组要制定“月度活动”计划,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每次活动后要有过程性与研究性的资料积累,第一个学期结束后要有总结。
3.学校要组织本校的微型课题组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4.市教科室将组织针对微型课题的市级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推广成果。
5.采取“先研究再认定”的策略,就是在课题研究时间到期时,通过了评审的课题,与“规划课题”享有同等地位,发放常熟市级规划立项课题结题证书。
六、成果评价
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带来怎样有效的提升、对学生的发展带来怎样实质性的影响。
评价时关注原始材料的积累,以原始的教学设计、活动方案、听、评课稿、文献学习材料、沙龙活动记录材料、学生作业、教学笔记、教育日记、研究故事等作为认定成果的主要凭据。
研究成果必须是原创,不得剽窃他人成果,要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者交流。
针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草根性、自主性、群众性,评价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像对话式评价、展示式评价、讲演式评价等,体现出“过程展示”和“成果分享”的目的。
市教科室将定期组织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微型课题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在骨干教师评审、教科研先进等评选活动中发挥作用。
六、方案撰写
微型课题的设计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包含以下六个部分:
1.问题描述:即描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与此相关的教情和学情。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义赅。
2.课题界定: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课题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对课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3.内容规划:即明确课题要研究的内容,规划的研究内容要切合实际,同时,还要对研究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落实到人。
4.过程设计: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
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
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论文等。
6.援助要求:要求学校或上级教科研部门为研究提供的一些相关支持,进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小学案例参见附录
一、中学案例参见附录二。
七、结题报告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研究对象与步骤:①研究对象:要具体、明确。②研究步骤:完成任务的时间划分以及成果形式。总的研究任务分几个阶段,或分几个方面完成,每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研究步骤可以列表表示,也可以文字叙述表达,只要把研究所经历的步骤写清楚就行。
3.研究过程与方法:
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
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问题讨论与建议:①问题讨论:主要是讲研究的不足。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也就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②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6.附件:主要是列举报送的附加材料,即成果清单、必要的成果复印件、参考文献等。
微型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 2010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