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有感
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有感
刘长春的奥运会,一个人的奥运会,一个代表中国人的奥运会,一个虽然没有扬眉吐气,却给了中国人尊严的奥运会。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每一中国的热血男儿都想着用自己的方式报效国家,刘长春也是一样。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并没有让他屈服,他敏锐地察觉了日本人的阴谋,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将是一个打破日本人阴谋,弘扬中国气节的最好的方法,在就连体育局的局长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排除万难,他踏上了参加奥林匹克的艰难之路。他那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精神是我最敬佩的。
在影片中,坚持报国的女生,她相信,只要有心,就算是女人,也只有其可以报效国家的地方。是啊,只要有一颗报国的心,哪里都是我们的战场。行行出状元,就算是跑步,不也可以打破日本鬼子的阴谋,报效国家吗?
电影中,刘长春在雨中加训的一幕让我深为感动和忏愧,那是一种报国的急切,努力拼搏的精神。虽然我不太认同他那种不科学的训练,但他的精神还是让我深深感动。
第二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他是为梦想执着努力永不言弃的象征,他是有着拳拳爱国心的伟人,他曾用机智、勇敢、坚持的力量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妄想,他为华夏民族迈出了追梦奥林匹克的第一步。他就是中国百年奥运史上的一颗启明星——刘长春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去看一看这位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吧!在前往洛杉矶的轮船上,他在大风大雨中跑步、训练,即使风吹倒了他,雨淋湿了他,船身猛烈地摇晃,他也从未放弃过,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赢得奥林匹克的冠军,为国争光,让中国在世界面前抬起头。”这个信念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周围的风声、雨声、雷声、浪涛声仿佛都不存在,他似乎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不许放弃,不能放弃,去追梦吧,为梦想一定要坚持!”好像真的有这样一种声音在他耳边回响,他便一直刻苦训练着。坚持、努力、奋斗、执着……这许许多多的词语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100米跑开始了,周围的观众席上顿时沸腾了起来,加油声响彻去霄,红幅猛烈晃动,人们疯狂了,一个个大叫着:“刘长春加油!”“刘长春来了。”一个个跳跃着,恨不得跟着刘长春一起跑,他们满面红光,握紧拳头,激动万分。刘长春现在稳居第二,看到那风火轮一般的脚步,我们就看到了希望,我的心兴奋了起来。可是,渐渐地,他落在了后面。但是他却并没有放弃,依旧坚持着他的奥林匹克之梦,看着刘长春奔跑着的双脚,我的心似乎也跟着他一起在跑道上飞驰着,他手臂的每一次摆动,双脚的每一次交替,他肌肉的每一次抖动,眼睛的每一次眨动都牵动着我的心。红色的终点线暗淡了起来,一个、两个,我紧张地数着,刘长春每落后于一个对手,我的心就紧张一分,失望代替了希望,刘长春最后一个冲过了终点。但我仍为他自豪,他虽然未能进入复赛,但他已经尽力了,在关键时刻,他丝毫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他虽败犹荣,在他永不言弃的精神上,我看到了他为梦想而执着努力的优秀品质。
记忆的序幕又一次被拉开,追梦的足迹清晰起来:当他知道船不能按时到达洛杉矶时,刘长春并没有放弃,他为了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实力使维一一位不同意直接去洛杉矶的先生打赌,以自己执着的人格魅力打动了所有人,在他有了家庭有了妻儿的时候,他仍想着他的梦,为梦努力,当东北大学被迫解散时,当遭到日本人阴谋污蔑时,他无时无刻不记着他的奥林匹克之梦,就像他所说的“跑步乃余之生命”一样。
追梦奥林匹克,这是一种执着、一种坚持、一种勇气。刘长春以自己永不言弃不屈不挠的追梦精神,成为了中国奥运史上最闪耀的明星。开创祖国奥运,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执着与勇气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这是他自己的梦,更是全世界华人的梦。
第三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明天,在奔跑的路上。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向我们诉说了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在1932那一年,人们知道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场上有了一名中国运动员,人们也知道了东北大学有一名少年叫做刘长春,人们更知道了那位少年历经千难万险才站上了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那个荒芜**的年代,国人在自傲的尊严与荣光被烽火的铁蹄踏碎的惨淡现实中不愿醒来,国人在迷宫中四处摸索,跌跌撞撞却找不到那个可能的出口,但是年轻的胸膛无所畏惧地向前求索,有个小伙子想要努力证明他的民族拥有挺直的脊梁,他毫不犹豫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的建议,因为他只想代表中国参加运动会。他不得不含泪告别父亲和妻儿,躲避关东军的一路搜查,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在多位国际友人的帮助之下,终于代表四万万中国人站在奥运会的跑道上。
在那个民族被欺压的抬不起头的时代,许多清醒过来的国人都在 拼尽热血战斗,“我们都是战士,只是在不同的战场上。”——这是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即将奔赴抗日战场的姚可秀与刘长春的一段台词。他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虽然他只是一个人,但是他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地姿态,抬头,战斗在赛场上。
因为一路上的颠簸,让他在第一项百米小组比赛当中就失利了,在这种各方施压希望他退出200米赛事的状态下,这名小伙子坚持要跑出国人的骨气,跑出国人的尊严,以“参加比竞赛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勇敢地站在了二百米的跑道上。尽管他没有取得骄人硕果,国人都知道了他,国人都知道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国人更知道了那一颗永不服输的心和对信念、追求的永不放弃与执着,即使处于水深火热中也知道了他们还可以无尽地奔跑,生命在奔跑中勃发力量的光芒。
曾希望影片像好莱坞那样以欢呼结束,但没想到此时的寂静比喧闹更加让人回味。
虽然这部影片不尽如人意,将一些本该让人感动不已的桥段刻画得略有点平淡,影片整体不如预告片那般激情澎湃。但是,这样一部电影的出现是让人欣慰的,它的意义,可以让我们忽视其在技术上的一些平庸之处。
还记得1908年,天津《新青年》发出三个问题: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在奥运会上获得一枚奖牌?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一届奥运会?
1932年刘长春成功参加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男子手枪慢射金牌,是大陆选手首夺奥运奖牌,也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
在当下的时代,我们已经真真切切的从一个追随者演变成领跑者,我们终于能告慰当年刘长春的奔跑,我们终于在奔跑的路上找到了未
来。
第四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观后感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观后感
枪声响起,伴随着一个带着勇气和希望的起跑英姿,这作为最后一幕结束了我对比赛胜负的遐想。看着这么个坚定的身姿,我想,胜负其实已经属于这一个人了,他赢得了比胜利更有意义的一切。
战争的硝烟在中国的国土上弥漫,不同的爱国人士选择了不同的救国之路。而刘长春,作为一名东北短跑名将的大学生,他选择了参加奥林匹克。他希望在没有战争,没有不公平的国际运动盛会展示我们的祖国,他希望为国家真真实实地赢得世界的尊重。他断然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参加奥林匹克,忍痛告别了怀有身孕的妻子,逃到北京找到张学良校长。经过坎坷的历程,他终于站在了一百米比赛的跑道上,然而获得小组最后一名的成绩。他痛苦挣扎,责备自己,面对政府的退赛命令,他决然把握机会,为国家负责,再拼一次。但是当时弱小的中国又怎能与各大国对抗呢?
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就像刘长春不能让奥运史奖牌册上多记录下一个中国名;然而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无限的,他震撼了全体华人的心,唤醒了沉睡中的国人。在我眼里,他是不幸的,因为他生在了那个国家无能,社会不公的年代,埋没了他的运动才能;可是,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机会代表国家争取荣誉,有机会作为榜样教育国民。
另外,我还想表示对影片中刘长春的妻子的敬佩之情。身在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近代中国,她恪守妇女之道,但是不失前瞻性。她突破传统思想,支持丈夫的爱国行动。这正是成功男人背后的最值得纪念的女人!
在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对运动的理解就不仅仅限于体育竞技比赛之类的理解,还有对公平公正的追求以及人类对自我的挑战这些方面。运动的魅力进一步吸引了我,希望可以对运动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热情,也希望可以在运动方面收获更多!
周丽娟
11法7
2012.10.14
第五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刘长春,中国参加奥林匹克第一人。由于旅途奔波,体力大受影响,100米和200米预赛中,皆是小组最后一名,未能晋级。”说真的,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对上述文字,并无太大触动,只是对于未能晋级有些许遗憾。
但当我认认真真地看完这部没有所谓大咖云集,没有炫酷特技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后,我才深切地知道到“中国参加奥林匹克第一人”这头衔是多么沉重而荣耀。刘长春历经重重磨难,只为去奥林匹克完成梦想——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揭穿日本成立伪满洲国的阴谋。这是刘长春的梦想,更是四万万中华国民的梦想。没有获得好成绩固然遗憾,但如果只为了成绩而参加奥林匹克,那便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最大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