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团结的论文维护民族团结论文
新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发展、合作。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未放松,他们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加紧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2008年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都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民族团结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在学生尤其是高校学生中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内团结各民族、对外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长远大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州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高校日益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也需要根据新形势和新特点,展开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民族大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渗透与分化,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我国教育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的导引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也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传递现成的知识,缺乏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这样的教育理念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力的养成和独创性的发挥,致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为导向取决于观念导向。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此,首先要改变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师本”传统,转向“生本”的理念。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未来发展为落脚点,努力把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新的教育过程,引导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和实践性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民族团结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民族团结教育目标、完成共同的民族团结教育任务,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现行的方法主要有讲授式、问题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等。其中,讲授式是至今仍普遍应用的教育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民族知识、传播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而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教育也被形象地称为“灌输式”、“填鸭式”或“满堂灌式”的教育方法。因此,民族团结教育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开拓思想、转变观念,根据民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把不同学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三、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要达到民族团结教育预期的目的,除了更新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和改变教育方法外,内容与重点也至关重要。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民族学生,因其生活环境、专业背景、发展方向不同,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兴趣和接受能力也有区别,民族团结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首先,根据对象不同,选择和取舍不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范围、深度和重点;而且不同学制、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高校,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有所选择、取舍和侧重。一般而言,应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紧密结合当地民族、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实际,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手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热点讨论等,构建互动式学习的平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最终达到学生肯学、爱学、会学、长知识、受民族团结教育之目的。
其次,高校对民族大学生要注重人文关怀,突出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育人环境,及时掌握民族学生动态,及时解决民族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第三,重视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根据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试,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最后,加强对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其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党和政府对民族学生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
四、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
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根据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定期举办民族文化周活动。一些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良好契机,通过民族特色文化展示、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曲大赛、民族舞蹈演出等格调高雅、主题鲜明、感染力强、参与广泛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充分展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谐共融的精神风貌。通过这些活动大力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民族地区切身体会那里的发展变化,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民族地区现实情况的认知程度。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专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对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新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改进民族团结教育模式与方法,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把各族青年学生紧密
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二篇:论文——大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当代大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内容摘要: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维护民族团结。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二十一世纪将由我们主宰,我们应提高自身素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是名族团结和如何从实际学习生活中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多民族、民族团结、维护统一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国庆黄金周刚过,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
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如今,当人们正在讨论着这56根民族团结柱是否应该永久矗立在天安门广场,让我感触的不仅仅是这些无数的讨论中蕴含的道理和意义,更让我感动的是,从这56个民族团结柱和这些不停的讨论中,我看到了一个团结的民族大家庭!同时也让我感怀,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维护民族的大团结.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二、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如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维护民族的团结呢:
一,具有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热爱我们的祖国,以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为骄傲。祖国它很普通,普通到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无数次地提及;它也很神圣,神圣到每次提到都会感觉到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愫。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中缓缓升起,每一个人的心中难免都会被一种情愫触动。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北京奥运会成为世人的经典,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当六十周年华诞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华民族的儿女而自豪。
二,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报答祖国。作为一名丽水学院的学生,在我踏进学院那一刻,就深深地爱着学校,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校期间,一定要务实专业知识,掌握基本专业学技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为成为一名实事求是,诚于人品的管理者而努力奋斗,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为更多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三,关心国家大事,爱护国家的公共设施。具有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民族的团结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在校期间,我们不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关注国家大事,从西藏打砸事件,四川大地震,7.15事件到国庆庆典以阅兵仪式等等,增强爱国之心。一个国民的生活细节可以反映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爱护各种公共设施,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公民。四,关心和了解各民族相关政策,搞好民族团结。
五,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了解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团结的前提,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相处,进而一起共同努力共进。因此,我们大学生,应该多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促进民族的团结。
六,同破坏国家统一、威胁国家公共安全的行为做坚决斗争,配合政府等国家机关的工作。从西藏的打砸烧伤事件到新疆7.15事件,我们知道有极少数的极端分子在安稳发展的时代,故意制造绝大多数人愤慨的破坏事件,因此,我们关注这些事件,并用自己的方式同这些行为作斗争,维护民族的团结。
七,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自信面对未来。在这迅速变迁的世纪,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为民族的大团结作出自己的努力。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维护民族团结进一步的教育增强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团结、尊重和理解,促进了我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稳定校园大局,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合格的民族大学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第三篇:民族团结论文
团结互助 共创辉煌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问题,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发展繁荣是党和国家基本的民族政策,也是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问题,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民族共同繁荣。
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科学发展统一认识。民族地区始终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生动、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坚持以五月促全年,年年都有新内容,年年都有新主题,年年都有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落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的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发扬光大,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要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要实现民族地区的崛起和腾飞,必须进一步统一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凝聚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谋稳定、求发展的意识,加强民族团结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和迫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分析,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深入开展“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三爱”教育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打牢各族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基础的需要,也是进一步维护和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通过大力加强以“三爱”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不断深化各族群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携手并肩,团结奋斗,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走向共同繁荣富裕的思想认识,坚定只有民族大团结才有民族地区美好明天的信念,进一步凝聚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加强民族团结,为科学发展凝聚人心。加强民族团结,开展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突出针对性。首先要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必须努力形成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思想基础,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建设这一体系,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通过开展“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其次要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是打牢各族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基础的必须要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仍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面对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群众,通过深入开展“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干部群众的思想基础,增进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共创和谐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加强民族团结,为科学个发展坚定信念。紧密结合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用群众的话、讲身边的事,增强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宣传教育能看的见、摸得着,使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鲜明的主题、深刻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勃勃的生机,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通过以大量鲜活生动和有说服力的事实,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个奋斗始终是为了人民、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的,这个奋斗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历朝历代没有哪一个政治集团,能象中国共产党这样始终成为国家统一的捍卫者,民族振兴的引领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华民族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结束了中国受帝国主义长期欺凌的历史,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中国共产党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了13亿中国人民初级的小康。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生产力空前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地位明显提升,进入了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快车道。通过大量现实生动事实的宣传教育,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认同感,增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迈向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
四、加强民族团结,为科学发展增添力量。民族团结既是一项现实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是抽象的、空动的,而应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不仅要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和新疆发展的历史和事实,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开展以“三爱”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而且要将开展以“三爱”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同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同深化“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六个好”教育结合起来,同形势政策教育结合起来,提高民族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更要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的工作实际,将以“三爱”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改革发展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以理、以事实服人的基础上,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的实际行动引领民族团结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发展,体现民族团结教育强大的生命力,体现民族团结教育实实在在的效果。从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迈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为改革发展稳定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力量,做出新的贡献。
社会要和谐,团结是核心。新疆是一个由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少数民族组成的自治区,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行将各民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征程上,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好了,什么时候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反之,就会出现社会混乱,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持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教育,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新疆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我市作为反西化、反分化、反渗透、反颠覆的西部前沿阵地。长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实现其把新疆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一直非常重视反动舆论宣传。他们打着“民族”、“宗教”、“人权”、“民主”等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仇恨,鼓吹“新疆独立”。这些反动观点和言论,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事实证明,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活动比较猖獗的时候,也是他们的反动宣传比较活跃的时期,如果我们的正面宣传教育搞得好,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就没有市场。分裂活动是颠覆人民政权、破坏祖国统一、挑起民族纷争、损害安定团结的罪恶活动。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政治斗争。历来政治斗争总是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紧密相连,不同的政治主张必定通过意识形态来反映和表现,去争取和组织群众。因此,意识形态领域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重要领域,是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源头,一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重要战场,斗争异常激烈、复杂,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伊宁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识形态领域这块阵地掌握在谁的手里,直接关系到反分裂斗争的成败。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1982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隆重召开新疆首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发出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倡议,将每年5月定为全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从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天山南北广泛开展起来。
每年5月春暖花开时,新疆各地的农村牧区、工厂矿山就荡漾起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之风和政策之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身边,团结互助蔚成风气。
22年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的活动,自治区党委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使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无处藏身。民族团结教育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密切结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普遍尊重。同时,一大批德才兼备、立场坚定的少数民族干部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目前,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4.8万人,占干部总数的51.8%。随着少数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少数民族各级各类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的第22个年头,各地不仅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报告会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而且举办了一系列的电影周、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广泛参与。自治区各家新闻媒体通过对22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回顾和评论进行宣传,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树立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在全区营造出一种人人讲团结、个个争先进的氛围,推动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已经深深扎根在新疆各族百姓的心中。热爱民族团结的无数群众,在生活和工作中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地贯彻民族团结的精神,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默默付出。
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新疆的发展。20多年来,新疆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000多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占60%以上。这一时期,新疆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立起以农业为基储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一批大型骨干项目的完成和生产能力的实现,使新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大大加强。
棉花和石油是新疆两大优势资源,在中央政府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这两项资源已经变成新疆的支柱产业。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的三分之一,这几年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帮助各族群众掌握生产技术,使得棉花连年高产,棉农收入稳步增长。随着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两大油气田不断探明新的储量,新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资源战略接替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也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巨大实惠。伴随石油开发进行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长期困扰南疆人民的出行不便和照明问题,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
新疆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世居高原和沙漠边缘,尤其是南疆地区的各族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特别艰苦。解决这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始终是自治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工作。去年,新疆30个贫困县市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138元,比“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前增加了570多元,农牧区的贫困发生率从1994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4.4%左右,贫困地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新疆对内对外的经贸合作,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无论是首府乌鲁木齐,还是南疆重镇喀什或西部边城伊宁,到处都是一派和睦安宁的景象,吸引着国内外的投资者。
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在新疆这片祖国西部的热土上,各族人民正团结一心,共同营造团结、稳定、繁荣的美好家园!
第四篇:民族团结论文
促进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发展
王虎(库尔楚中学)2010/4/29
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内容摘要: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民族主义的特征和表现也不相同。所谓“民族主义原型”指的是在民族主义产生之前,能够起到团结群体成员和进行政治动员的各种集体情感。
关键词:团结;奋斗;发展;
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辉煌
6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
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
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继续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一个有着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了我们要始终将民族问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始终将民族工作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已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壤,对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这一制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职责。切实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把更多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培育和增添新的力量。
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民族地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来解决,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要靠加快发展来巩固和推进,处理好民族问题必须始
终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通过发展,能够缩小各民族的差距,进一步稳固民族团结的基石和增强民族之间的互助。同时,也能够带动和促进其他方面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增强粉碎民族分裂主义的实力。
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无论何时,都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相互交织,民族关系与宗教关系往往相互渗透,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往往相互影响,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往往不可分割。在民族地区,宗教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造成影响。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西藏民主改革50年》
(2)《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专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人民日报》2009年7月16日)
(3)《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人民日报》2009年7月27日)
(4)李良东等主编 《新编政治学原理》
(5)《中国行政管理》
参考资料:
第五篇:民族团结论文(范文模版)
民族团结
摘要:民族团结是一种凝聚人心的集合力量,是民族精神重要方面的体现。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中国,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多民族国家有了民族团结,才能加强民族间的信任、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热爱之情、实现各族人民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目标的看齐,维护社会和谐、治安稳定从而保持国内政治局势稳定,打击外来势力对祖国统一的侵扰、反对祖国分裂、实现民族民主独立,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愿望。3月14日中午,在拉萨市朵森格路,不法分子在向路边商铺、汽车扔石头。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事后查明,这天,不法分子纵火300余处,拉萨908户商铺、7所学校、120间民房、5座医院受损,砸毁金融网点10个,至少20处建筑物被烧成废墟,84辆汽车被毁。有18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受伤群众达382人,其中重伤58人。拉萨市直接财产损失达24468.789万元。这是一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斗争。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公安、武警,对在拉萨街头十分猖狂地进行打砸抢烧的不法分子依法打击,迅速平息了事态,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国家法制,维护了西藏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是马克思注意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另一特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对多民族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国家的统一。
19世纪中叶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饱受军事打击、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甚至文化渗透、民族压迫。国内矛盾退为社会次要矛盾,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各个阶级的目标一致,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目标一致。为反抗日本侵略,中共领导人动员了全国各个阶级力量,制订了全面抗战路线、各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经受住了这一重大挑战的考验,实现祖国独立。还记得海疆英魂邓世昌在日舰的围攻下英沉黄海、立志杀敌、拒绝相救,记得抗日英雄王铭章浴血守空城,枪自戕,壮烈殉国,记得节振国带伤勇挡日伪军、参与游击队与暴动,民族英雄曾是我们的骄傲,为祖国统一注入血肉力量。民族团结鞭策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民族独立。
314事件的不法分子与抗日的人民英雄恰相反,他们与**无视民族团结的原则,打着人权的幌子蛊惑人心,煽动藏独力量,企图分裂祖国。而参与暴动的不法分子多为信教者和生计困难人群。实现民族团结,才能减少民族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减少地方民族主义现象发生频率,抵制国内地方分裂势力的干扰;实现民族团结,才能号召信教人群为共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信任党的领导与能力;实现民族团结才能为中央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减少阻力、实现地区经济繁荣、减少贫困带来的反动与不稳定因素。
民族团结与打击反华势力
民族问题本属于我国内部问题,而外国势力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常常联合国内分裂势力进行破坏活动,只有实现国内民族精神的凝聚,共筑坚韧的团结屏障才能粉碎反华势力的阴谋。
近日,美国会见**,美国国会为**颁发“人权奖”,表彰**在促进人权方面的所谓“贡献”。对此,中国外交部发出严正警告:停止利用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10月9日 外交部网)。这起严重的314暴力犯罪事件是由**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的,是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
人权问题有时与少数民族的权益联系在一起,美国利用人权问题的这个特点企图干预中华民族问题,反华势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发展,企图多方制造阻力,就是希望借所谓的“西藏问题”向中国施压,牵制和干扰中国。西藏各族人民更加看清了达西藏各族人民更加看清了**集团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挑拨汉藏矛盾的险恶用心,不会受到西方反华舆论的蛊惑,拥护政府为恢复社会秩序、维持西藏稳定所采取的措施,将继续团结奋斗,建设拥护政府为恢复社会秩序、维持西藏稳定所采取的措施,将继续团结奋斗,建设一个安宁、繁荣、和谐的新西藏。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加强民族间的信任,为各民族权利的实现与平等创造条件,抑制地方民族不平等心理现象的出现,不为国外反华势力的干扰提供可乘之机。
只有实现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尊心,树立国际地位与形象,才能反对外国势力的干涉和颠覆。
民族团结与宗教问题
民族问题与宗教参杂在一起后更加复杂,对宗教问题处理不当,会影响民族关系,激化民族矛盾。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是团结少数民族的体现,而民族团结对国内外反动势力利用民族宗教信仰干扰内政、传播邪教起到抵制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国家宪法保护,维护各少数民族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只有团结并教育宗教界人士,鼓励他们爱国爱教,才能共同团结进步、培养爱国宗教人士、发挥宗教团体对爱国与祖国建设的作用,减少宗教问题上升为民族问题所带来的摩擦,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而314事件与邪教法轮功正是宗教问题被反动势力利用的体现。团结藏族地区的信教同胞,引导他们信任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力量,可以防止反动势力借助宗教对信教群众的煽动与利用,团结信教群众,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维持地区社会稳定。只有实现民族团结,中华儿女凝聚成一颗心,才能将民族利益与尊严放在第一位,抵制个人对社会的偏见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抑制邪教现象的出现。
民族团结与民族复兴
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政治基础,而团结少数民族,有利于促进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巩固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安全,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的国内政治环境。
实现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信任,抑制314之类事件的发生,减少民族的冲突与摩擦,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创造更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民族复兴也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而民族团结为和谐的社会环境创造了氛围,促进民族复兴的实现。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了民族信任,不断发展完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发展创造条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和谐社会基础。
西部大开发、边疆支教等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带动发展,团结了边疆群众共同繁荣进步,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缩短了中央与地方的民族差异,减少314等反动不稳定现象的产生。
综述
民族团结是民族与国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实现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阻断国内分裂势力的猖獗;实现民族团结,利于汉族联合少数民族共同建设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实现民族团结,利于树立国
际形象,抵制国外反华势力,维护民族自尊心;实现民族团结,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共建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民族团结,利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