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民情日记与密切联系群众的关系
浅谈民情日记与密切联系群众的关系
目前,我县开展的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为主题的《民情日记》活动,已在全县全面推行,受到了广大乡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拥护和欢迎,开拓了一条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在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民情日记”谱出了干群关系新编章
民情日记一头连着干部,一头连着群众,所记的是各联系企业、农业等经济发展状况,群众的热点疑点及急、难、险事等内容。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小小民情日记大大改变了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干部下基层、下社区的多了,群众的疾苦、困难、问题成了日记中的主要内容,一些原来熟视无睹的问题纷纷得到解决,各级干部的职能也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民,体现于情,坚持于记,落实于办,以小见大,常记常新”是我县的新风尚,它使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
二、“民情日记”架通干群“信任桥”
“民情日记”制度,要求干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难,发现群众反映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记录在日记本上回来协商解决。过去一些干部坐在办公室里“遥控”工作,对群众的事不上心,干群之间有对立情绪。如今,结合“民情日记”制度,通过提出了“五访五问”:访贫困户,问衣食冷暖;访温饱户,问发展路子;访小康户,问致富经验;访隔阂户,问事情
原委;访老党员、老干部,问兴县兴村良策等等措施,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人民群众也满意,赢得了上上下下的交口赞誉,都说:干部带着“民情日记”本下乡,为俺们解决了难题。
三、“民情日记”架起干部“连心桥
密切联系,时时刻刻把万家忧乐挂在心间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前提是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这是党的宗旨和根基;只有真正体察到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才能耳聪目明,有的放矢,确保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民情日记》紧紧抓住听民声、知民心、察民情、解民忧这条主线,围绕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难事、琐事等事关群众利益,重在办实事、求实效,解百家难致百家富,不断拓宽渠道,架起了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
四、“民情日记”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
“民情日记”使广大干部走出机关大院,到基层排查信访、治安、安全生产隐患,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接受群众教育,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就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上访的群众少,“民情信箱”里的告状信少了,为县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的多了,干群关系更融洽了,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深入广泛地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必将帮助各级干部增强群众观念,了解民意民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必将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锻炼党员干部队伍,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五、“民情日记”促进了干部鱼水情
干部写“民情日记”关键是心里装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民情日记”浓缩了各级干部忠于职守、心系百姓的高尚品格,反映了干
群之间的血肉关系;体现了干部听民声、察民意、问民情、解民忧、顺民心的求务实精神和工作风。尤其在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坚持写“民情日记”更有利于我们的干部如实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百姓有何呼声、有何困难、有何企盼等,这样的好干部才能取信于民,才是基层最需要、老百姓最欢迎的干部。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人是有感情的,共产党人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百姓的一片赤诚之心。《民情日记》从“记、到“办”的全过程,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党的干部对人民群众至爱至亲的高尚情感。当我们把“民情”和干部的爱民之情融为一体时,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真正称得上鱼水相依、血肉相连了。
六、“民情日记”情系民众、顺遂民意党和政府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又一新措施
只有真正体察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才能耳聪目明,有的放矢,确保为人民群众落到实处。“民情日记”以“日记”为桥梁,采取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和民情夜谈会等形式,及时收集记载民情民意,一头督促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意、察民心、记民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记”和“办”的过程中去凝聚人心、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另一头联系群众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调动群众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民情日记”与三农问题
开展《民情日记》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领导干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镇存在农业效益差,农民收入低,给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不够快。自我镇2003年3月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以来,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转变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呼声,体察社情民意,为人民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尤其是“三农”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认为:
一是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但农村的发展不能照搬其它地方的发展模式,当地的政府有责任引导农民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子,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民情日记》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基层干部深入了解农村的人力资源、自然条件,发展状况,正确分析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和制约因素,及时了解农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摸准农民群众的思想脉博,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最盼望干部怎么做,从而为镇党委、政府决策,理清发展思路提供了最及时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确保决策科学、可行,顺合民心。如镇干部下乡了解到罗坝气候、土质适宜种植蚕桑,农户有20多年的种桑养蚕经验,但因农民缺乏组织,种植分散,镇党、政府对这一民情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开展调研,并制定了“山上抓果竹、山下抓蚕桑”,走蚕桑“一乡一品”的农业发展思路,镇设立了蚕桑生产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村设了蚕桑专干,组建了蚕桑协会,出台了发展蚕桑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鼓励群众大面积连片种植蚕桑,使全镇桑园面积迅速
扩大,仅去冬今春全镇桑园面积增加了1500多亩,全镇桑园面积达到了8000多亩,年产茧达到了2万担,农民年人均增收近300元,成了全省蚕桑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
二是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群众利益无小事,如果我们镇、村干部不是自觉地深入到广大农户家中,访民情,记民意,对村情民意掌握不及时,不透彻问题预测不准,就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苗性的问题扩大化,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工作就为陷入被动的局面。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镇、村干部深入农户,与农民群众谈心访情,心灵沟通,为及时化解纠纷,处理矛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民情处理中,我们要求能当面处理的当面解决,不能当面处理或自己处理不了的要及时向领导反映,并负责跟踪落实。据统计,自开展民情日记活以来,镇村干部记录并处理民事纠纷方面的民情1539篇,有效化解了农村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如上营村何屋小组群众反映:为得到该社某山林的承包权,私自起草合同,挨家挨户到农户家要求农户签名,并给签名农户一定的好处费,多家农户已签名,镇驻点该村的邓文东副镇长了解这一民情后,查阅了《村民自治条例》,对此事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该合同没有村民小组长签名,没有小组盖章,且没有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属无效合同,据此,召开了何屋小组家长会,依法宣布该承包合同无效,保护了何屋小组的山林。
三是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致百家富”是《民情日记》活动的主题之一,致民富是民情日记活动的落脚点。我镇在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中,通过记民情、解民忧、办民事、连民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首先,通过了解民情,镇党委、镇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思路更加明确,更加科学,更加到
位;其次,干部在了解和处理民情的同时,也把政策宣传到农户,把技术授给农户,把信息传送给农户,从而提高了农户生产技术和对生产信息的及时把握;再次,镇党委、政府在处理民情中,顺应群众意愿,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作物,并做好服务,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开拓销售门路,解决农产品运销问题。如2003年6月,镇干部谭远路下乡了解到许多农户养的蚕染病,且无药可治,镇主要领导当场指示全体干部下乡了解掌握病情,同时向县金兴茧丝绸公司汇报病情。丝绸公司得知蚕桑病的病情后,立即请省蚕研所的专家进驻罗坝,进行调查研究,最后证实是微粒子病毒所致。省蚕桑专家尽力指导和帮助群众做好防治工作,控制了蚕病的蔓延,保护了罗坝镇的支柱产业。通过专家组的指导,农民的种养技术得到提高,蚕桑单位面积产量明显上升。事后,许多农户认为,如果没有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上级就不会及时了解情况,也将导致病毒蔓延,那么年付出的代价将是整个蚕桑产业全军覆没。干部对民情的重视及处理的迅速让群众坚定了养蚕致富的信心,镇党委、镇政府因势利导,出台了发展蚕桑优惠政策,抓住机遇鼓励群众大量种植蚕桑,并组织人员调运桑苗,全镇桑园面积迅速扩大,去冬今春全镇桑园面积扩种1500多亩,年产值增加30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近300元。
《民情日记》作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农村,了解民意的一种有效载体,其作用是积极的,收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在开展《民情日记》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1、《民情日记》活动是落实发展第一要务的办法。执政能的高低,归根到底要看是否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罗坝镇党委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方面,通过深入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乡情民意,为科学决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且顺合民心民意的发展路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发展蚕桑生产,走蚕桑产业化之路,兴办小水电,壮大了镇、村两级集体经济,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记录民情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贯穿于群众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民情问题的解决,就是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解决,从而使执政的物质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和夯实,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发展。
2、《民情日记》活动是党和政府密切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所在。执政基础的牢固,在于我们执政党能否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民情日记》记载的是民情,反映的是民意,解决的是民困,它在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系上了一根血肉相连的感情纽带。《民情日记》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密切了干部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促使党委、政府建立健全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制度。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检验开展《民情日记》活动的成效,群众的评价是唯一的标尺。要赢得群众的好评,《民情日记》活动就必须在为民办好事、实事上下功夫,离开了为民办事去开展《民情日记》活动,这项活动就会失去生命力,就会遭到群众的厌恶、抵制。我镇自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以来,本着为民办事,转变干部作风的目的,处处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赢得了民意,赢得了民心,开创了干部群众一条心的好局面。
第三篇: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X年X月X日,星期X,晴。
今天上午获悉分公司XX的女儿在X年X月X日的一起意外事故中不幸受伤,经医院诊断为左肩粉碎性骨折,左腿软组织严重挫伤,现已出院在家休养。班子成员间相互通报后大家都感到非常震惊,决定下午一起去XX家进行探视慰问。
XX同志在X月X日刚被公司紧急派往XX进行XX维修处理,X月X日他刚抵达XX第二天,其女儿就遭遇事故。关键时刻,面对公与私的选择,XX选择了对女儿伤情的默默承受,未对分公司透漏只言片语,提丁点要求,强忍对女儿的深深牵挂,克服近40度持续高温炎热气候,坚守在XX勤奋工作,并按时圆满完成了任务。直到昨天,在安排他们去另一地方处理问题时,同伴才向分公司反应了XX女儿发生的情况。大家都震惊了,感动了,面对女儿发生这么大的事故,作为父亲,该是如何地心痛。然而,XX却不给分公司添麻烦,未向分公司提任何要求,默默坚守外地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员工都要学习的!
XX的家并不难找,就在XX中转廉租房内。50平米左右,室内简易地放置着生活用品,窄窄的客厅内,XX正在看电视,左手缠着绷带。XX妻子找了几个凳子给我们坐下,她却一直站在我们旁边和我们谈话,直到有人提醒,她才从厨房里找了一个垫水盆的凳子坐在我们旁边,心痛地向我们诉说着女儿事故的整个过程,女儿住院时她一个人照顾的艰辛。当我们询问她要不要把XX调回来帮忙时,这位妻子/母亲谢绝了,她只淡淡地说了句,主要是换药时上下楼背不动X岁的女儿,有点不方便,还是让XX在外边安心工作吧。说起医疗费,她告诉我们前期治疗已花费XX元,本来指望能申请一些医保补助,不想由于XX经常出差在外,近年来多次错过女儿的医保续费期,导致此次费用基本需自筹负担;另外,后期治疗还需大笔费用。
坐在他们家窄窄的房间内,说了好多好多,大家心里都有些许苦涩。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的战友和同志,因为常年出差在外,在至亲的人出现困难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沉默,未向分公司提要求,就连透漏一点消息都没有,坚持在外完成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父亲,这需要何等的勇气;而他的妻子,面对困难时,绝不拖累丈夫的后退,坚持一个人把所有事情扛下来!
从XX家回来后,分公司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决定就XX家的困难现状发起倡议,班子成员带头亲为,号召分公司全体职工群众:伸出一点援手,献出一点爱心,成全一份勇敢的坚持,传递一份敬业正能量!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
作为一个基层管理组织,要时时刻刻都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他们的疾苦,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各个方面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家共同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后记:X年X月X日,XX公司张贴出爱心捐款倡议书,各级管理人员带头、职工群众踊跃参与。截止X年X月X日,共有X余名职工群众捐款,合计X元。分公司党支部代表爱心资助职工于X年X月X日把爱心款送到XX手中,家属不胜感激。
第四篇: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日期:2012年4月10日 驻村名称:昌宁县漭水镇漭水村
昌宁县人民法院 张志愿 司法警察大队副大队长
[安排]4月8日法院党总支安排第一党支部于4月10日进驻挂钩联系点漭水镇漭水村开展“四群工作”,为期10天。
[出行]4月10日上午8时:
一行24人在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秉琦的带领下前往漭水村。
8:30分村委会会议室:
村党支部书记对我们24人进行分工,分为6组,由村干部带队分别对我们24人挂钩的共225户挂钩户进行走访,我负责联系10户,分别在草子地、宝家寨、小路坡三个村民小组。
[走访]我的第一站是草子地的穆子春家,去他家刚好赶上他们家办喜事,附近的村民都来帮忙。其中我负责联系的李顺、李应昌、禹芹秀三家都在,他们听说我是法院的,热情地把喜糖和水果摆了一桌,好几十人都围了过来。社长说“咱们“茶乡法官”来我们茶乡了,当时拍电影的时候我们可都当了一回 “明星”,是群众演员呢……”在《茶乡法官》的话题下,大伙都和我拉起了家常,我们聊开了,从发展生 产、基础设施建设再到社会治安、子女教育、留守儿童老人问题,大伙都把我当做了知心人,我认真地记录着每个人的问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积极做好答复工作,积极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律知识……就这样我们一直聊到了将近12点。
13时,在赶往宝家寨的途中,我遇到了宝家寨的一位姓罗的老大哥,他听说我的来意后热情地给我当起了向导,他说,现在正是茶叶采摘季节,大伙都忙着呢,我先打个电话,看看人在不在家里。在他的帮助下我走访了宝家寨的孙玉斌、李凤香等五户挂钩户。在李凤香家84岁的老奶奶听说我是法院的干部对我格外亲热,当了解到他们家李凤香的丈夫是下岗工人,现在被查出骨结核晚期,两个孩子都在省外读书,家里全年的收入不足5000元,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他们希望我能帮忙给李凤香的丈夫办个低保。对他家走访结束后,我联系了村民小组长,了解了李凤香户的详细情况。17时,完成了10户挂钩户的走访我回到了村上,把了解到的情况向村委会做了汇总,并重点对李凤香户的情况进行了汇报,村委会同意在2013年的低保名额中为李凤香的丈夫办理低保。
[感受]结束了一天的走访,是我感触颇深,老百姓的质朴让我有了自责的惭愧,领导干部下基层不是一种简单的解决干群关系的方式,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我想 我们更多的不是一味的去批判它的过去,而是应该学习它的现在。“四群工作”是省委的重大举措,是真正拉近干群距离的心贴心的为民理念,我想对我们的每一个干部职工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感受到了“关注民生,发展”八个字的分量。
第五篇:民情日记
红安县机关办“三万”活动工作组
成员 韩晓彬 2015的1月20日,星期二
开展三万活动以来,红安县机关事务办驻点二程镇大赵家村的“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到汪散村的家家户户,走访到田间地头,同农民朋友面对面解答,手拉手帮扶,心连心交流,深切感受到农民朋友的质朴、坦诚,也使我们工作组的同志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心灵上受到了洗礼。
今天是2015年1月20日,星期二。大寒节,机关办领导带领全办同志按照“15105”的要求,在活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机关办党组决定不能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地开展活动,要采取非常规的工作方法进行。“5+2”、“白+黑”工作法就是其中之一,这样很好地解决了正常业务不耽误、“三万”活动照开展的问题,两个轮子一起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8:30时我们到了大赵家村,赵利华书记便带我们到十一组汪散看办公室捐款整修的二口塘堰的情况。看见塘堰巳经开始蓄水了。心里非常高兴。我们便和在塘边洗衣洗菜的村民聊起了家常来。对当家塘的整险加固,解决了村民多年期盼,以后的生活饮水就放心了。村民们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在我们向他们征求对村集体的发展建议和意见时,他们也都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一:现在附近几个小组青壮年都出外务工,村里基本没劳力,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缺乏安全感;
二:他们村算是比较偏远的山村,房屋基本都是60——70年代的土石结构,他们也想响应政府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综合全体干部走访的情况总结:一是:这个村大部分家庭经济较差,对自己改建新房有一定难度。大家帮他们算了一下:近二年国家对农民工务工的政策较好,劳务费水涨船高,再加上各种物价虚高。在我县请个工匠的净工资在150元/天左右,加上人/天50元的招待费,加起来就是200元出头了。这样的开支对农村家庭来说还是很难承担的。所以大家都想申请新农村建设;二是:近几年出现了出外务工的热潮。农村青壮年都出外打工去了,大部分村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伤残人员在家,大家都觉得缺乏安全感。现在党和政府政政策好,大力提倡建设新农村。大家希望政府能不能有规划地把这些村以建新农村的模式(象览儿工业园)那样组建到一起。他们觉得这样既能节约出大量的土地复垦;又能让组建后的新农村的留守村民守望相助。这样的话出外务工的人就能放心家里;留守的家人也就有安全感了。大家就无后顾之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