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民生成就显著共建和谐信心百倍

时间:2019-05-13 20:1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系民生成就显著共建和谐信心百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系民生成就显著共建和谐信心百倍》。

第一篇:情系民生成就显著共建和谐信心百倍

情系民生成就显著共建和谐信心百倍

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一系列民生问题不断呈现出来,例如: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看病难、住房难、物价上涨过快、就业形势依然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形势严重等等。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家和政府也已经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具有特殊的国情,具有56个民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再生资源有限,人口就业压力大,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经济全球化,国家的各种民生问题正在放大。随着近三十年的开革开放,中国的政情、社情、民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富的积累必然伴随对财富保护的要求,对财富的合理分配要求日益升温。权益意识伴随着财富的积累而觉醒,必然带来一系列民生问题。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和世界的瞩目。

保障民生的法律《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

一、关注民生,解决了一系列民生难题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的十六大以来,一项项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被写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传递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党和政府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困难群众,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民生建设的薄弱环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体制,集中解决各类民生问题,让全体人民更多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党和政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从“三难”呼声到“惠民”之举

为解决看病难,全国财政仅用于卫生投入的增幅年均就在20%以上。同时,国家努力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弥合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地方积极试行医药分开等改革,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着力构建解决看病难问题的长效机制。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已覆盖4亿多农民,而全国患者人均住院费首次呈现负增长。

为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免除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使得农村1.5亿中小学生的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

为稳定房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其核心是优化住房结构,大力发展中小户型的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8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一五”期末,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2、统筹城乡支农惠农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中国快速发展之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次“战略提升”,那么,十六大以来,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为主要内容的体制转变,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次“战略提升”。

目前、从促进农民增收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发展现代农业,都直指“三农”问题的薄弱环节,“三农”发展出现重要转机,也逐步形成了惠农政策新框架。

3、扩大就业促进和谐

就业压力大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问题。要改变就业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局面,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就业问题的新政策。从2003年开始,就业率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促进就业、再就业,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被列为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目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社会就业总量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3%以内。今年3月下旬,就业促进法草案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通过就业促进法的制定,我国将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5年来,劳动力流动和居住管理政策日渐宽松。在越来越多的人眼里,户口已不再是职业选择、享受公共服务、旅行、购物购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障碍,就业市场的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

4、“扩面提质”破解社保难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前进,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浮现。尤其是社会保障长期“面小量少”,成了经济增长的“漏斗区”。

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并为此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大胆探索。

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农村社保体系已经“破茧”,无数农民破天荒头一回拿到了养老金,报销了医药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亮点。

5、顺应民意调节分配不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比例大幅下降,而居民收入差距却持续拉大,收入分配不公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城乡收入差距持续上升。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了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为小康社会的分配格局勾画出了基本轮廓和框架。此后,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限制垄断行业薪酬的举措得到广大百姓拥护。2006年,在政府和舆论的共同推动下,电力、公交等部门停止对内部职工的各种优惠。年末,劳动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限制收入过高行业工资上浮比率,从而掀起了一场“减薪风暴”。

07年5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进一步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对调节收入分配提出了更加全面、明确的基本方针和具体思路。

二、改善民生,取得了显著地建设成就

十六大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迈进了坚实一步。在一天天殷实起来的日子里,亿万百姓满怀希望奔向更加富裕的小康,中国书写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1、城乡居民收入连年保持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的发展不仅给中国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也给百姓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7703元增长到 2009年的 17175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近10%,吃穿住行,变化发生在每一个细节。私人汽车拥有量2009年为 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在10年上半年突破了 8亿户;旅游消费大大增加,不仅国内黄金周假日消费红红火火,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大幅度增加。2006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6.2万亿元,比2002年底的8.7万亿元增加7.5万亿元。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稳步下降说明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支出比重均在不断下降,而用于改善生活质量的其他支出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国贫困地区百姓的生活日益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而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等措施,更体现出政府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2、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等的实惠。在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而且覆盖面不断扩大,各项保险参保人数也不断增加;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2002年就在积极探索。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和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08年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169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240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381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9181万人。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为8.14亿,参合率9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429亿元,累积受益3.7亿人次。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使城乡居民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历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突破不断、惊喜连连:

1200元——“十一五”期间,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年年上调,目前平均达到 1200元以上,全国 4000多万退休老人受益。

55元——2009年,新农保试点启动,我国农民在 60岁后首次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目前,试点地区年满 60岁的老人均已领到每人每月 55元的基础养老金。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又实现了“养老不犯愁”。

12亿人——基本医疗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到今年 6月底,城镇职工和居民参保人数达 4.1亿,加上新农合 8.3亿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超过 12亿人口。

3、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发展。2006年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超过25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2.0%;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4342万人;毛入学率达到

59.8%;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7.0%;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3%。继续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免一补”,让至少 1.5亿农村家庭受益,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 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减负 500多元,还使大量辍学学生重返课堂。

4、就业人员持续不断增加。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扶持措施,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就业人员持续不断增加。就业人员从2002年到2006年年平均增加600余万人,2006年到 2009年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 1100万人以上。就业规模持续增长,从 2006年的 7.64亿人增加到 2009年的 7.7995亿人。2010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 638万人 ,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 5年城镇新增就业 4500万人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喜捧“新饭碗”。在面对就业高峰仍比较大的形势下,城镇登记失业率仍保持了比较平稳的态势。

5、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出台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完善财政投入、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着力提高规划建设和工程质量水平,制定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中央2011年财政安排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最大程度让百姓实现了安居之愿。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已经通过廉租房制度,实现了对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应保尽保”。全国将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规模及力度在持续加大。

6、农民翻身做主人。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结束了持续了2600年的种田交税历史,也拉开了之后 5年为数亿农民减负增收的大幕。“多予、少取、放活”,好政策如同和煦的春风,催生了大地的活力。从2006年到 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 3587元增长到 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 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 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由 2005年的 45.5%下降到 2009年的 41.0%。

还是同一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份 9000多字的文件,涉及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通篇贯穿着一条原则:“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从“简陋工棚”到“阳光公寓”,从“流动的花朵”到“进得去,读得起,学得好”,从暂住证、务工证到选民证、医保卡、工会会员证,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歧视性规定逐渐消除。到10年 6月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 2950万人、4475万人、1811万人、5876万人。

三、发展民生,开辟了美好的建设前景

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党中央十分关注中国的民生问题,这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为民、爱民、亲民态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践行。

我国社会保障的支出从 2006年的 2010.02亿元提高到 2010年预算安排

3185.08亿元,连年递增,“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结束中国数千年来农民没有社会保障的状况;医疗卫生支出从 2006年的 138亿元增加到 2010年预算安排 1389.18亿元,高达 10倍;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和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已超过 1.6万亿元。

目前,惠民生可以说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我国正以年均近1000万人的增幅“跑步”迈进老龄社会,可以说是开始从“老龄化社会”跨入到“老龄社会”。在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目前,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中心17.5万个,在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方面,各地打破政府直办、直管的传统做法,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公寓、福利院等养老机构。

同时,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服务对象逐步扩大,逐步由“三无”和“五保”老人扩展到全社会所有有需要的老年人。不过保障面还相对较小,服务项目偏少,监管上存在薄弱环节也是目前继续破解的问题。

此外,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基本覆盖城乡,在今年,各级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增加投入的同时,救助范围也在持续扩大,不少地方还把流动人民工也纳入到社会救助体系之内。此外,不少地区在今年发布低保标准提高的消息,也是让城市低收入者拍手叫好。

当然,改善民生问题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中国的民生问题是由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民生问题是我们国家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目前出现的的民生问题、是中国前进发展必然遇到的问题。这需要13亿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十七大报告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图景,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解决好当前面临的问题,完全可以驾驭中国航船胜利前进。

第二篇:情系退休职工共建和谐家园

“情系退休职工共建和谐家园”系列活动方案

XX社区现有户籍人口达4440人,其中退休职工有918人,老年退休人员覆盖面广,为提高我社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使社区退休人员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享受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同时也进一步向社区居民传达退管服务和居民社会保障知识,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的理念,XX社区将举办“情系退休职工共建和谐家园”系列活动,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使社区退休人员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享受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同时也进一步向社区居民传达退管服务和居民社会保障知识。

二、活动主题:

情系退休职工共建和谐家园

三、具体安排:

1、“情系退休职工,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

时间: 4月份

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解答问题。

2、情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共谋XX新发展座谈会

时间:7月份

内容: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组织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围绕XX村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展座谈会,听取意见。

3、情系退休职工,炎夏送清凉

时间:8月份

内容:组织力量,为辖区退休职工送肥皂、毛巾、清凉油等防暑物品。

3、情系退休教师,中秋送慰问

时间:9月份

内容:走访慰问村退休教师,送上慰问品

5、情系困难群众,隆冬送温暖

时间:12月份

内容:对辖区高龄、重病、孤寡、特困、伤残等重点退休人员进行走访慰问,了

解他们的生活健康状况,开展送温暖活动。

第三篇:情系留守儿童,共建和谐校园(范文)

情系留守儿童,共建和谐校园

——合肥市小庙中学“留守儿童之家”事迹材料

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亲情缺乏、心理障碍等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疏导和帮助,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我校秉承“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措施,为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确保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我校本学期有留守儿童5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2人。这些留守儿童或和爷爷奶奶生活,或和外公外婆生活,或和其他亲戚生活。尤其是七年级的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家境也十分困难,急需有人给予照看、代管,因此学校教师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代管的责任来。

二、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构,为加强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各部门主任、团委书记为组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 “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还设立了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定期安排他们与父母通话,从而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六年级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管家长”。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代管家长、帮扶教师、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代管家长或“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健康辅导员,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展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讲座,班级也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儿童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班级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能给予特别的照顾,并积极与社会各届联系,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爱心妈妈”等形式,为更多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不断总结,促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深入高效开展。

学校不断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进行总结,积累经验,以便今后能更深入、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四)、主要工作安排 四月份:

1、布置留守儿童之家,张贴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相关设施。

2、学校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组,讨论并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3、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4、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员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活动,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交流。

5、指导留守儿童参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6、举行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会。

7、组织留守儿童参与迎 “五一”作品展活动。

8、其它活动。五月份:

1、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2、指导留守儿童出好主题板报。

3、亲情电话联系活动。

4、组织留守儿童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

5、举行“五四”文艺汇演,指导留守儿童参与文艺演出。

6、其它活动。六月份:

1、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活动。

2、优秀留守儿童表彰活动。

3、继续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4、举行初中生心理健康讲座。

5、其它活动 七月份:

1、留守儿童工作检查考核。

2、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3、留守儿童暑期关爱活动——电话家访。

4、其它活动。八月份:

1、班级及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整理。十月份:

1、新学期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2、指导留守儿童出好主题墙报。

3、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员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活动,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交流。

4、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校运会”。

5、其他活动。十一月份:

1、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员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活动,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交流。

2、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手抄报展览。

3、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

4、指导留守儿童出好主题墙报。

5、组织留守儿童参与“留守儿童之家”举办的文体娱乐活动。

6、其他活动。

三、现在关心的情况

1.集中讲座,爱心服务,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3.关注并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加强留守儿童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在校内和校外营造关注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2.召开班主任培训会,强化教师对留守儿童的观察,帮助他们处理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教育他们及时解开思想疙瘩,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3.召开部分留守儿童家长座谈会,了解临近的留守儿童家庭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引导他们保持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良好的心态。

4.走访留守儿童,准确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在教学中、日常生活中号召全体师生及时地帮助他们。

5.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校元旦晚会、文明寝室大检查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生活,放飞心灵。

“放飞梦想,是孩子共有的心愿;托举明天,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校将继续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构建自我运转能力强、社会化服务水平高的组织运行机制,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关爱行动长效机制,把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做得更细、更实,让留守儿童这一朵朵祖国的花蕾绽放在阳光明媚的蓝天下!

2016.4.30

第四篇:“情系农工 共建社会和谐”之磨市之行

“情系农工共建社会和谐”之磨市之行

——武汉理工大学“三下乡”走进长阳基层调研社会

武汉理工大学“暖流”实践队是由来自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十一名学生组成的大学生暑期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据了解,政院实践队于08年暑假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该校学生今年再次来到了这个湖北省劳务输出大县,以返乡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在该县开展关于劳动者权益以及返乡后生活状况的调查。

11日,该实践队成员由龙舟坪镇和津洋口镇转战磨市、高家堰两个边缘小镇,继续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兵分两路,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该实践队成员分别达到了长阳县磨市镇和大堰镇。相对而言稍微大一点的磨市镇上,上午人流较多,成员们分头行动,向路人、司机、店老板等各式各样的身份的市民开展调研活动。一方面,实践队成员向当地适合的调查人群咨询相关的农民工打工信息和现在生活状况,对政府政策在基层的落实状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另一方面,成员们带去了相当数量的《进城打工实用知识手册》,为返乡工人或者准备出去打工的人提供具体实用的维权知识和必要的《劳动法》法律条文,支持他们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有能力寻找合理合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该手册由香港劳工服务及教育网络的专业社会工作成员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务积累编著而成,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城市受到广大工友的绝对信任和称赞。在磨市的调研过程中,很多被调查者争着要得到这本劳动者权益知识手册,并大力支持该实践队的调查工作,填上了最真实有效的信息。

据悉,磨市镇和大堰镇的被调查者普遍反映,该实践队成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礼貌,专业知识过硬,精神风貌好,思想态度端正积极,在实践中表现出了当代大学生身上具备的探索精神和风华正茂的年轻风貌,他们的调研行动在当地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和很好的社会反响!

第五篇:狮岭:问情察意排忧 共建平安和谐(精选)

问情察意排忧 共建平安和谐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 杨海军 黄月华报道2月13日,广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谢晓丹深入花都区狮岭镇开展“三访三评”(访问民情、访察民意、访排民忧、评议工作、评查问题、评选先进)工作。谢晓丹对花都区公安机关开展“三访三评”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花都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雁文,狮岭镇党委书记徐伟新等参加了活动。

深入开展“三访三评”大走访

当天,谢晓丹一行走访了狮岭镇人力资源中心,了解企业用工、外来工应聘以及招聘市场的安保情况。谢晓丹还前往联合村,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亲切交谈,细致了解联合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治安管理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谢晓丹认真听取了区公安分局、狮岭派出所“三访三评”活动情况汇报以及花都区和狮岭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情况的介绍。

自开展“三访三评”活动以来,区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共走访群众家庭12124户、社区76个、学校232所、单位68个、工厂企业315家,并走访了武警126师等驻花都部门,共收集意见和建议361条,评查问题43个,落实措施38项,解决民困116个。区委书记杨雁文在发言中指出,去年花都区全年没有出现重特大事故,老百姓对花都的整个治安环境还是持肯定和满意的态度,花都去年整个任务的完成比较理想,这些都是“三访三评”的成效体现。

做到四个“实实在在”让群众满意

谢晓丹指出,开展“三访三评”活动,就是有效针对当前复杂的治安形势,把维护稳定、化解矛盾工作做在前面。他强调,要把“真访真评”贯穿始终,领导带头全警参与,把走访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变成广大干警的自觉行为,切切实实保一方平安、保一方稳定、保一方和谐;二是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强化整改确保稳定。要通过开展“三访三评”活动,做到四个“实实在在”,即: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实实在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实实在在整改一批管理上的隐患漏洞和薄弱环节;三是要把“依靠群众”贯穿始终,警民携手共建平安。

下载情系民生成就显著共建和谐信心百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系民生成就显著共建和谐信心百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