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观后感范文

时间:2019-05-13 20: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代史观后感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代史观后感范文》。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观后感范文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

毛概课上那两段视频虽然不长,但却真实再现了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概况,也再现了我们伟大的领导人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做出的努力。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三元里人民英勇抵抗英国侵略军,那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它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曾国藩,李鸿章等热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他们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为我民族的复兴展开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接着,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展开的维新变法运动,虽然变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困境,但是它却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于是,1912年,孙中山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他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其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运动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强大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荣誉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中国守军誓死抵抗。事变第二天,中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9月23日,国共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同时,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民族工商业者踊跃为前线捐赠钱物,一些人还不避艰险,把工厂迁往大后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下,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一起,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日战争。海外华侨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励者。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终于,中国人民的奋斗换来了整个民族的复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完全胜利,人民真正意义上做了主人。学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知道现如今的安定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它使我们满怀激情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观后感范文

看了复兴之路的视频让我感触颇多,让我看到了中国的近代史一这段展现几千年来昂首屹立在东方的中华民族遭受屈辱,同时奋起反抗的历史,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很多很多感情。

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致使“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后,由于“小农”的阶级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农民运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的阶级利益,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与局限性,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注定不能拯救处于危难中的中国,旧民主主义也随之结束。

以“新文化运动”作为铺垫,“五四”运动成为了开启新民主主义的一把金钥匙,使“反帝反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随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十年内战,是由于国民党的贪婪与野心作祟、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不定让我们看到了要以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来夺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独立自主。“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倾”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展了“万里红军长征”,挽救了党的实力。

接下来,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让我折服,抗日战争全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让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审时度势、先见性与战略性。他能够在危机关头作出决定性的正确判断,能够在让士气低落的战士看到胜利的曙光,他可以看清国际国内环境、看出世界发展主流、抓住机遇。新中国由此诞生。建国后,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大跃进” “文革十年”,毛泽东尽管有错误,但是“人无完人”,“熟能无过”?以邓小平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提出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第三代的领导提出了“三个代表”,以胡锦涛为核心第四代的领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这样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科学指导思想为我们建设更好的社会主义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中国“鸦片战争”开始,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中国,我们民族经历了太多太多,世界见证了东方一头睡狮的苏醒,也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电影观后感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到中日战争从此全面爆发;接着,日军大举进攻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同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惨案。南京失陷后以,日军又将其重兵调集在津浦路南段,企图与北向日军遥相呼应,一举打通津浦线,进而攻占徐州,使南北日军连成一气,窥视中原。

1938年,日军又对我发起新的攻击,一时间,风云突变……

国民政府派第五战区司令长李宗仁前往徐州战场进行指挥,粉碎敌军南北夹击的企图。李宗仁吸取抗战时的经验,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山东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山东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日军以为拿下蚌埠已是易如反掌之事,不料进至明光以南,即为李宗仁部署的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和于学忠的第51军,利用淮河、淝河、汇河等地形堵截,双方血战月余,不分胜负。第5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布防淮河北岸,凭借险要地形,拒敌越河北进,李宗仁在指挥徐州以南阻击北进之敌的同时,又积极阻截华北日军南下。

按原定作战方案,徐州以北保卫战,由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指挥,岂知驻扎山东的韩复榘,大敌当前,还为保存实力打小算盘。12月23日,日军一部攻陷归仁镇后,韩复榘未战而走,造成了严重后果。27日,济南失守,日军由博山、莱芜进攻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入日军之手。韩复榘连连丧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长驱直入,给徐州会战埋下危机。李宗仁屡屡严电韩复榘夺回泰安,并以此为根据地阻截南下之敌。韩复榘对李宗仁的命令臵若罔闻,一错再错,非但使我军失去了黄河天险,更将济南、泰安等地拱手让敌。为确保徐州地区的安全,李宗仁命孙桐萱部向运河以东推进,袭击济宁、汶上的日军据点,以牵制敌人主力。孙桐萱部第22师于2月12日晚由大长沟渡运河,14日晚有一小部攀登入济宁城,双方短兵相接,血战数日,终因敌

我双方力量悬殊,入城部队伤亡极大,17日晚撤至运河西岸。

19日,日军攻陷安居镇,22日突破曹福林第55军阵地。25日,日军突破杏花村阵地,守军被迫撤至相里集、羊山集、巨野一线。但李宗仁在这一线布臵大量兵力,不断侧击北段南下之敌,使敌军在这一带徘徊不能南进,暂时稳定了战局。

日军津浦线主力南攻不成,遂改变策略,由少壮派军人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率2个师团企图会师台儿庄。日军一旦拿下台儿庄,便可与津浦路南端日军联合,一举拿下徐州。李宗仁派遣庞炳勋部,先在临沂建立防御阵地,以诱敌深入,然后迅速调派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兼程驰援临沂。张自忠部此时远在淮河流域一带,但是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向临沂方向增援。终于,在1938年4月,李宗仁与其他师团联合进行反攻,以偏师弱旅战胜了骄狂的日军!

此次,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从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这次胜利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还为争取外援增强了有利条件。这也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辩论赛观后感

中国近代史辩论赛观后感

星期三的下午,数科和信管的同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题目为: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改良更有利于中国的进步。数科的为暴力革命更有利于中国的进步,信管的为和平改良更有利于中国的进步。这次辩论赛不仅展现出了双方同学们敏捷的思维和优异的口才,更让我们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信管的一辩和数科的三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开始,信管的一辩阐明改良的定义。他说革命和改良都是革命,但是在革命之前加个和平的前缀,就是和平改良。进而他对中国近代史成功的改良进行了一些举例。而数科则把眼光进一步放长远,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将和平改良和暴力革命进行了对比,从而得出结论“暴力革命更有利于中国的进步”。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自己的见解。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改良更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就要看哪个社会变革运动有没有能实质上改变中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而推动当时的社会向前发展。首先说一下和平改良,在清末,康有为的改良没有成功,梁启超的改良也没有成功。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看到和了解到,当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相互适应。改良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适应关系。它只能做到在一定范围内调解,但是当时社会,在调和的作用下也不能改变现状。

而革命则是彻底的打碎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和部分封建文化,但不是全部的,很多残留的腐朽文化至今存在。但是革命也有弊端。就是在跟命中我国丧失了很多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净化文化,使之没有很好的传承。以至于外来文化的腐蚀程度如此之大都是与此息息相关的。

关于近代历史,当时中国处于一个落后的阶级社会,即存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比如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地主肯定不能解决。而且后来外国殖民主义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果中国进行改良则必然影响到封建统治者和殖民主义列强的利益,殖民主义列强不可能希望中国变强大,面对当时的外强内弱,所以在当时那个社会和平改良只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真正想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是需要武装革命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切,戊戌变法,就是典型的例子。孙文上书当时的国务大臣李鸿章,要求进行变革改良,但最终被拒绝,都证明和平改良不行,无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是受压迫的阶级。压迫和被压迫显然是不平等的,何来和平改良?你要想和平改良,他怎会听从一个受其压迫的建议,就算有所采纳,那也与当初的口号纲领有很大关联。这就是妥协,软弱。一再妥协,一再软弱,最终就是失败。

因为中国人不善于民族整体的学习,被封建专制统治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很多思想意识都已经根深蒂固并且不善于开拓进取,包袱太沉重,很难自我调节成功,统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的手段高超而且狠毒,没有一个统治者会心甘情愿的交出自己的权力,所以仅靠一小部分人的力量而且又没有什么力量作为后盾的少数变革者迫使统治者改良变革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理应要靠另外的一种力量来打破现状。当阶

级矛盾激发时,不可避免时,有出路的,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拯救当时的受苦大众,所以才有革命烈士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辛亥革命,才有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换来中国的解放,这也证明了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更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因此,暴力革命比和平改良更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改良应该是首选之法。因为改良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逐步的,有秩序的的制度改革,使得一个国家和平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强国。改良可以使传统与现代不完全脱节,也可以使变革更持久有效。相反,革命要流血,要带来民众的苦难,还可能造成国家民族的分裂。革命后,可以实施较大规模的变革,但是变革的效果却往往因为传统的阻碍势力、因为革命的不彻底而变得微不足道。当然,改良也有它的不利之处。但是从长久来看,改良是比较可取的。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近代中国的客观历史条件。电影《建国大业》中蒋介石有一句台词说得好:反腐,就是亡党;不反,是亡国。冯玉祥将军在电影中也有一句台词值得深思:真黑啊,不打灯笼我找不到道啊!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即使电影只是电影,而且《建国大业》还是以幻灯片的一样的速度换明星的主旋律电影,但是这几句台词还是值得我们思考一下。

这其中说明,近代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人民的思想严重落后于西方列强民众的思想,而且,我认为暴力革命对旧制度的打扫更为彻底。近代中国想要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尽可能的派出旧制度的影响,所以,暴力革命对于中国更有利。

另外一点,伟人曾经说过,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的真正动力,尊重人民的选择和现状。近代中国是需要革命的,试想当年,饿殍千里,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和平改良已经无力改变社会现状,历史的实践也向我们指出,只有暴力革命的道路才会创建一个崭新的中国。

所以,只有革命,才能达到从实质上改变生产关系,推动当时的社会向前发展之一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良也有它积极的意义。近代中国改良派的先驱们的很多新的思维渗透到当时的社会之中。为后期的革命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础。但是无论如何,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暴力革命无疑是更有力的。需要注意的是,和平改良和暴力革命均不失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但是其各有利弊,针对不同的国家,其作用也不尽相同,甚至说大相径庭。具体到中国的实质国情我们认为还是暴力革命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其他国家通过和平改良而得到发展的例子,当然日本就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明治维新在没有暴力和鲜血的情况下使得日本从一个弱小的岛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日本与中国有着巨大的差别。其一是日本文化,用史学家的话说是无根文化。文化是有惯性的,日本的文化没有深厚的底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他改良的有利条件,使之能够更加轻松的接受外来思想,改变自己的传统制度。其二是民众的根基。日本地域较小,人口也不是太多,很早就相对普及了初等教育,而且其地域差异不大,民族单一,文化背景相对一致,同时又恰逢一个十分开明的君主掌握实权。而这一切都是近代中国所不具有的。而就这两点我们来看看近代中国的情况,首先中古文化是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且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太过坚固。早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文化惯性,而这种惯性是改良难以冲破的。再者两千年的封建统治,统治者们已经积累下了相当多的统治经验,和平改良因其较为软弱,冲击力较小而总是易于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而最终无法改变其社会面貌,无法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之相反,暴

力革命则具有冲击力强,态度强硬等特点。在面对近代中国顽固而且富有经验的统治者的时候,更能给予他们强有力的打击从而对近代中国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就第二点来说,太久的封建统治造成了中国缺乏和平改良的民众和必要的改良土壤。首先是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在中国只有富家子弟才能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使得中国民众的素质整体偏低,使得民众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给予改良者以足够的支持。再者是文化思想反面,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作出的最出色最成功的就是他们对于民众的思想束缚是极其苛刻的。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从程朱理学到大兴文字狱,这些早已把中国民众的思想紧紧的束缚住了。莫谈国事早已经成为民众的金科玉律。于是当和平改良的先行者们号召民众主动参与的时候,民众几乎无人响应。因此,和平改良只能是势单力薄。没什么建树。此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近代中国,统治阶级日趋腐朽,不思进取,没有一个掌握实权的开明统治者作为改革的有利矛盾,和平改良是很难实现的。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由于长期遭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中国人民早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革命与热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有人点起暴力革命的火种,必将点燃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而一旦民众奋发起来,那么就没有什么人能够阻止那巨大的力量。此外就暴力革命本身而言,它不像和平改良那样需要一个庞大而且高素质的民众集体来支持,他只需要一些有文化有见识的人来做指导,这也恰恰符合了近代中国的国情。

最后,诚然中国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和平改良的手段推动,但是我们坚定的认为就中国的具体国情来说,暴力革命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综合来说,这场辩论赛给我很大的收获。我对中国的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也点燃了我参加下次辩论赛的热情。

第五篇:圆明园观后感 中国近代史

《圆明园》观后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圆明园给我们留下最多印象的肯定是满眼的断壁残垣,圆明园的原来的面貌是什么样子,通过看《圆明园》这部影片我找到了答案。

影片用三维仿真动画的形式再现了一段大清史实。影片上半部分,以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口吻讲述了圆明园的建造过程,直至一座庞大宏伟的工程落成。后半部分讲述大清帝国的衰落,以及圆明园的毁灭。对于国人来说,这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康熙帝兴奋地拿起郎世宁赠送的望远镜。透过镜片,他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透过这小小的望远镜,他却无法看到,大陆另一头天朝上国眼中的“蛮夷”们,正在进行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他更加无法看到的是,曾在他及儿孙三代手中缔造的无与伦比的盛世帝国,竟也会在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在当时的中国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

圆明园,这座始建于康熙的皇家御苑,见证了中国康乾盛世的辉煌,亦见证了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为她砌上金瓦,又披上黑纱——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像一位老人,静静地站立,缓缓地诉说。

看着这片倾圮的废墟,努力想像着她当初的模样。昔日的万园之园,今日断壁残垣,人们登上她残缺不全的身体,可以眺望远方美景。其实,她真正愿意让我们看到的,是压弯她脊背的沉重的历史,和历史之后的思考。

幸运于生活在这个时代,三维仿真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在大荧幕中看到圆明园当初的样子。大文豪雨果的描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圆明园的雄伟壮丽,还在于她丰厚的历史底蕴。从康熙到咸丰,她见证着大清一切的兴衰荣辱。她见证了牡丹丛中,垂暮之年的康熙与聪颖灵巧的弘历相会,见证了案牍之后,勤奋治国的雍正把盛世推向顶峰。她也见证了万花阵里,骄奢淫逸的乾隆观看宫女们争先恐后地穿过迷宫,拜倒在他的面前,当然她还见证了,咸丰帝出逃承德的狼狈不堪,还有那场恬不知耻的抢掠和那之后让一切付之一炬的大火。

圆明园,带给我们太多骄傲与荣耀,但更多的,是一段令人心酸屈辱的回忆。当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竟只有二十个太监进行抵抗。我不禁叹息偌大帝国的最后荣耀,竟要由二十名太监来保卫!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愿过多苛责英法野蛮的报复行为,只想找寻自身的原因:为什么这个人口,农业、工业生产总值都曾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被西方列强恣意践踏在铁蹄之下?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炮,被当作装饰品一样地摆设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当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将仍旧骑马舞枪的八旗军打得七零八落时,咸丰帝却正在宫中沐浴享乐——这一幕虽有夸张之嫌,却也不失为当时中西方历史发展的缩影。我们关起了大门,沾沾自喜于自己创造的辉煌;西方人却迅速地崛起了: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国已被远远地落在后面,竟又浑然不知。当时的中国,真如马格尔尼所说,是“一艘破烂的头等战舰”。从先进到落后,答案如此地简单,伤痛也是如此地深。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通俗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要崛起,是为了让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惟有自醒与自强才是强国之路。

牢记历史,面向未来。这八个字被很多人当作又一条空洞的标语。圆明园,为它添上了最有力的注脚。孟子曾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中国在崛起,在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我只愿,不管何时,我们都能铭记这一段历史。重蹈覆辙的国家必定会受到历史更沉重地惩罚。

下载中国近代史观后感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代史观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建国大业》观后感

    观《建国大业》有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那一幕,让亿万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该影片追忆了从1945抗战至1......

    中国近代史《建国大业》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记录了从1945抗战胜利至......

    近代史观后感(范文模版)

    文章 上周四的近代史课上华老师带领着两个班级的同学观看了八年抗战中的两个不为人熟知的真实战役,一个是松山血战,另一个是八女投江。 我时常在想在我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下面......

    近代史观后感

    近代史观后感 班级:营销13-1 姓名:康园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又是何原因让日本能够让日本崛起为一个大国呢!这些问......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之中美关系史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学 学号:1051410042 姓名:管春娇 中国近代史之中美关系史 历史文化学院 管春娇 学号1051410042 【内容提要】阅读陶文钊的......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题 2 判断题(A表示正确,B表示错误) B1.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1.0分) A2. 1913年至1922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

    中国近代史

    1、新文化运动 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中国近代史

    名词解释: 1、 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军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派军队侵占我......